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和沃尔沃宣布合并名字

真的合并啦?吉利与沃尔沃的基本关系你可能搞错了

2月24号晚,吉利控股集团发布通告称,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宣布达成合并方案。此消息一出,沃尔沃与吉利瞬间成为关键词,热度堪比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大事件。

有人照本宣科猜想双方合并后的新公司会叫沃吉,还是吉沃?有人一脸雾水,吉利11年前不久收购了沃尔沃吗?

确认,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取消合并

但是,结果并未如之前的预告那般。我们需要澄清的是,这一次,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在公司法人层面并未合并。尽管此前双方确实进行过合并的谈判,但可以确认的是,合并最终取消了。

这从吉利控股集团发布的通告内容就可以得出结论,通告称,双方将保持现有独立公司架构。而在法律上,公司合并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订立合并协议,共同组成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

另外,11年前收购沃尔沃的是吉利控股集团,而非吉利汽车。目前,在吉利控股集团的架构中,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是平行的,均属吉利控股集团这个母公司的子公司。由于母公司与吉利汽车这一子公司同名,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一些人的误解。

借此机会,我们也要澄清的是,领克汽车是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合资的,极星汽车是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控股集团合资的,领克与极星的身份估计许多朋友也并不明确。

此前谈判的合并指的是,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合并为一家新公司,如果成真,新公司同样属于吉利控股集团旗下。

那么,有人可能还要追问,既然如此,何来达成合并方案?

此次的“合并方案”确实有一定的合并成分,双方将以股权合并形式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发动机;这家新公司计划在年底之前投入运营,届时,其除了会为双方供货外,还会向第三方汽车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

除了此项合并内容外,“合并方案”的其他内容均为双方加强合作的部分;沃尔沃汽车与吉利的“合并方案”用合而不并来形容更适合。

有意思的是,在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合并方案的通告后,沃尔沃汽车在国内也发布了一份公告,但标题为“Volvo cars and Geely Auto to Deepen Collaboration”(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深化合作),且全文为英文。

吉利的收购之道,放长线钓大鱼

简要了解完此次的“合并方案”后,我们再来捋一捋吉利与沃尔沃的10年缠绵。

2010年,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金从福特手中收购沃尔沃汽车后的践行的策略主要是“放虎归山”,让沃尔沃增强造血能力,恢复元气。

那时,吉利汽车以及国内整体的造车技术水平均不尽如人意。但是,吉利汽车并未急切地利用沃尔沃汽车已有的技术反哺自己,原因除了当时的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定位差异较大外,更多有照顾沃尔沃汽车心理上、文化上的考虑,前面也有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翻车的前车之鉴。

2011年,吉利控股集团调任沃尔沃汽车时任设计掌门人彼得·霍布里为吉利汽车设计副总裁,随后,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后,霍布里主导的沃尔沃天地概念车的设计语言也被他带到了吉利汽车,并落地到吉利博瑞,吉利汽车的水波涟漪前脸设计语言便来源于此。

霍布里调任后,沃尔沃汽车从大众集团挖来了托马斯·英格拉特为新的设计掌门,其打造了沃尔沃汽车新一代的车型家族面孔,运用至今。

吉利汽车尝到收购沃尔沃汽车的第一口甜头,是在不涉及核心技术的设计领域。

到2013年前,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在技术上尽管有些互动,但只是小打小闹。

2013年,吉利中欧技术中心(CEVT)在瑞典哥德堡成立,开启双方技术合作的大幕。

CEVT在架构上属于吉利控股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平行,这种架构上的安排毫无疑问更利于双方更平等的技术共享。

CEVT最重要的成果在于CMA架构。

2016年,领克品牌在德国柏林首秀。在资本股权方面,领克汽车由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共同出资成立,领克01成为首款使用CMA架构的车型。

2017年,沃尔沃发布XC40,为沃尔沃汽车首次运用CMA架构。

2019年,吉利汽车开始引入CMA架构,陆续推出星越、星瑞。

共同参与研发CMA架构、合资成立领克汽车,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的合作在这一阶段全面加深。

回顾过往历史,我们看到吉利控股集团的收购之道可谓高深,既非印度塔塔集团收购捷豹路虎后的无功无为,也非上汽收购双龙后的用力过猛,既让沃尔沃汽车在10年中销量翻倍、获得非常可观的资本收益,也帮助了吉利汽车自身的造车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同时逐渐让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在文化上进行了交融,真正实现了双赢。

缠绵了10年左右,是时候把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了。

2019年10月,吉利汽车称正就发动机业务合并的可能性与沃尔沃汽车进行探讨,以共同研发、生产清洁高效动力总成,应对未来行业竞争。

2020年初,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均透露,双方正进行合并重组的谈判,计划打造一个更强大、更具竞争力的全球汽车公司;并称合并后的新公司计划在中国香港和瑞典斯德哥尔摩两地上市。

随后,吉利汽车由于意欲在中国科创板上市,其与沃尔沃汽车的合并谈判终止。

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新年贺词中有一段“2021年,我们将在吉利汽车成功登陆科创板后,重启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合并重组的讨论,或谋求双方更加紧密的合作方式。”

然后,就是这次“合并方案”的出炉了。

重点不是合并,合作才是重点

估计许多人还是比较好奇,尽管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是平行的,但均属于吉利控股集团旗下,这样不也挺好吗?之前的合并意图为何呢?

表面看上,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如能合并为一家新公司,新公司的规模将更大,话题性更强,合并后的公司上市之时可能更具有价值;从长远利益上考虑,合并的最终目的应该还是在于合作,毕竟一个公司、一套人马办起事来还是比两个公司、两套人马更利索。

不过,虽然最终并未全面合并,但吉利控股集团的“合并方案”确实也把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的合作推向了更深水区。

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在核心技术上将全面合研、共享。

除了上文提到的双方将以股权合并形式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外,双方还将共享即将正式落地的SEA浩瀚架构和SPA2电动车架构;并启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的联合研发,未来,沃尔沃、吉利、领克、极星都将共享该架构。

在自动驾驶前沿技术领域,双方将基于各自已有的研发成果和经验,由沃尔沃汽车旗下自动驾驶软件技术开发公司Zenseact牵头,共同开发全球领先的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双方还将持续深化在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领域的协同,实现资源互补。领克汽车已于去年底正式宣布进入欧洲,领克将充分利用沃尔沃汽车的海外渠道资源。

另外,新的动力总成公司成立后,对于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共同拥有的领克汽车来说,动力总成的使用上也有了更自由的空间。

10年之后,吉利汽车已今非昔比。以后双方的合作不仅在于提升吉利汽车的能力,吉利汽车同样能贡献自己的智慧、资源、经验,双方的合作成果值得期待。当然,合作还有降低研发、采购成本的内涵。

合并又为何取消呢?

最后,我们再来猜测一下合并取消的原因。除了当前的“合并方案”同样能深化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的合作外,最直接的原因可能还是吉利汽车计划在科创板上市。与沃尔沃汽车进行合并,监管机构或许会因为复杂的资本架构慎重推进吉利汽车上市的进程。

另外,选择不合并,沃尔沃汽车也有了独立上市的空间,再考虑到目前资本市场对于汽车行业标的的热捧,未来两家公司分别上市未必比合并上市的效果差。

这样看来,目前的“合并方案”仿佛确实是最佳方案。当然,我们预计在更远的未来不排除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会真正的合并。

吉利与沃尔沃终于合并了?它们竟然要干这么多大事

这几天,汽车圈里又出了一件大事,吉利和沃尔沃宣告合并,在汽车媒体这边,大家纷纷用了“终于合并”、“收入囊中”等字眼,让人感觉吉利用十几年时间总算搞定了高高在上的瑞典公主一样,而在财经媒体那边,标题中却采用了“放弃合并”等字眼,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只要看到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发布的公告,就能明白这次“合并”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妨逐一看看这次“合并”的主要内容,首先是面向汽车“四化”(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的几点。

这是算是非常务实的几点:

以后油耗限制越来越严格了,可吉利还没像样的油电混动系统,得搞啊!要知道,各个国家都在落实巴黎协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了,中国在限碳排,欧洲限得更狠,在未来几年,纯电动以及油耗低于4L/100km的油电混动车型将成为发展的重点,但是在这一方面,吉利和沃尔沃都没有特别能打的产品。

而且偌大的吉利,采用纯电动平台的新车还没量产,这全面开启电动化以后,妥妥的会被别人摁在地上摩擦,所以也得快点搞!目前,吉利集团的新能源品牌Polestar极星、几何的几款车型性能虽都不算差,但究其本质,两个品牌的车型都源于燃油车平台,后期拓展的空间并不大,而吉利集团的PMA纯电平台新车从去年9月到目前一直处于“跳票”状态,这对于如此大体量的吉利来说的确说不过去,看来,吉利沃尔沃两个品牌是时候进行一次纯电动平台的攻坚了。

Polestar极星尽管性能不差,却依然是基于燃油车平台CMA打造的。

另外,别人的自动驾驶都上马了,吉利也得跟上!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大部分车企都是走的联合研发的路线,比如大众和福特联合,通用则与丰田、本田都进行了合作。而沃尔沃在主动安全方面可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这次吉利和沃尔沃继续深化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同样很值得我们期待。

另外必须多说一点,虽然今天的消费者对电动、智能啥的都不太感冒,但造车可不能只盯着消费市场,资本市场的金主爸爸们也得伺候好!比如,同样是港股的上市公司,吉利汽车目前的市值在2600亿港币左右,而隔壁的比亚迪,市值一度逼近7000亿港币了,就算单论汽车业务,比亚迪港股市值也高于吉利。要知道,2020年一年,吉利卖了130多万辆,比亚迪只卖了40多万辆,用郭德纲的话来说,这找谁说理去。

之后两条是关于供应链与市场开拓方向的:

既然以后大家燃油车都用CMA、BMA、SPA平台了,电动车有PMA、SEA平台,那零件就可以合在一块买了,一口气把供应商的价格打下来!至于剩下来的这点钱能让利多少给购车客户呢,那就等等看喽!

另外,你看,现在领克在国内卖得那么好,01、03、06的月销都过万了,是不是也要在海外施展一下拳脚呢?没错!领克可以将就着用下沃尔沃的销售渠道,快速铺货,没毛病。

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

也就是说,大家明面上还是和原来一样,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毕竟消费市场上,大家产品定位不一样,用户群体不一样,得分开运营;资本市场上,更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沃尔沃可还没有单独上市呢,以后找准时机,还可以玩个大的IPO。

所以说,虽然吉利和沃尔沃的这次合并,公告中的“合并”二字赚足了眼球,但在核心内容上,两边却是切切实实的一次深度合作,商业层面上的事,我们大家就当看个热闹,而至于产品上的事,就问吉利,你家油电混动车型(真的能省油的那种),还有采用纯电动平台的新车什么时候能上市呢?

心急的吉利,吉利与沃尔沃合并背后

莫帅:让吉利汽车进入全球汽车企业前十强,这是吉利的愿景。

2021年的2月24日,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召开线上发布会,宣布不合并了,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如纯电架构、自动驾驶、采购、领克海外等方面深入合作。发布会释放的核心内容已经被铺天盖地报道过,这里就不在啰嗦,我就来说一下我比较关心的问题。

现在的吉利和沃尔沃是双赢的,起码现阶段,这还没有达到吉利的预期,就拿去年136万辆和今年的132万辆,吉利汽车的销量大部分还是集中在中国本土市场。

对于吉利品牌来说,还是没有完全成为一家优秀全球性汽车企业,吉利算是较早一批提出全球化思路的民营汽车企业,而吉利的愿景也是成为进入全球汽车企业前十强,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所以才有了后面吉利收购沃尔沃、英伦、宝腾、路特斯,国产汽车出口欧洲,工厂、技术研发、产业分布全球各个国家和区域。

确认不合并了?

2020年,2月10日晚间,远在瑞典哥德堡的沃尔沃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突然发出一条消息,称它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吉利汽车,HK.0175)正在筹划将双方的业务进行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重组后的资产将纳入吉利汽车香港上市公司,并考虑未来在瑞典上市。此消息一出,受到了各方的关注。而当时吉利汽车方面也迅速给出回应,称将通过业务重组形成一个更强大的新集团,进一步体现规模优势,整合专业能力和资源,引领行业变革。

但在合并谈判的过程中,吉利汽车宣布了申请科创板上市的计划,紧接着沃尔沃就发布公告称,由于吉利汽车计划在A股科创板挂牌上市,双方的合并计划就已经暂时搁置了。当时沃尔沃方面还特地强调,一旦吉利汽车完成上市相关事宜,双方就会恢复谈判。

另外一边,吉利控股集团微信公众号2020年12月31日推文《李书福2021年新年致辞:大变局时代,抓住新机遇,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中提到:“2021年,我们将在吉利汽车成功登陆科创板后,重启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合并重组的讨论,或谋求双方更加紧密的合作方式,打造一个更强大、更具竞争力的全球企业集团,以应对未来更多的变革与挑战。”

在去年已经公告合并的情况下,在重启合并重组讨论后增加一个“或谋求双方更加紧密的合作方式”,已经为2月24日的公告做了铺垫。同时说明这个决定在内部走了一段时间,具体怎么走我们就不知道了。

据业内分析人士透露,当天的吉利汽车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吉利汽车高层透露原因是:沃尔沃嫌吉利汽车开出的估值太低,同时沃尔沃工会和员工不认可合并。如果站在沃尔沃的立场考虑,这些都是很容易理解的。

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两家公司股权上进行合并至一家上市公司,肯定会对两家公司估值有所影响,现有股东的股份稀释方案能不能得到非常合理的安排?可见,沃尔沃估值以及与估值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让吉利回归A股与吉利沃尔沃合并两件事同时进行难度很大。让瑞典政府和沃尔沃高层、工会、员工都认同合并难度更是不小,对于沃尔沃来说,吉利和当年的福特是一样的存在,只不过吉利的价值更大。

经过了第一个十年的发展,吉利和沃尔沃探索出一套独有模式,能科学解决同在吉利控股旗下的两家独立汽车公司深度度合作问题,这样的融合已经很深入。虽然吉利控股沃尔沃,但毕竟是两家独立公司,吉利与沃尔沃的交集,并不像普通中国人想得那么简单,2010年,吉利斥资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全部股权,此后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在研发、采购等领域的合作相当紧密,不仅联合研发了模块化架构CMA超级母体,还联合成立了领克品牌以及技术研发中心。不过在上述合作进行的过程中,沃尔沃的独立性始终很强,财务也未与吉利并表。技术并没有完全开放给吉利。

我相信吉利和沃尔沃汽车这一次是站在在现有条件下双方利益最大化、竞争力最大化的方案,去考虑的问题。

局部合并,对吉利和沃尔沃意味着更好?

这次合并的主要内容:

1.双方合资成立动力总成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

2.共同开发、使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

3.共同开发全球领先的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4.扩大联合采购范围和规模,降低成本;

5.领克汽车将充分利用沃尔沃汽车海外渠道和售后网络,逐步服务全球用户;

我们看看这个合并的方向,有多少是面向未来的,“共同开发、使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根据业务合并规划,双方在目前共享SEA浩瀚、SPA2电动车架构基础上,已经启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的联合开发,沃尔沃、吉利及领克、极星品牌都将共享该架构。

SEA的浩瀚架构在去年的10月份已经对外发布了,SEA的架构现在已经有9个品牌开始全面使用,7个品牌、16个车型已经在全面的开发中。包括沃尔沃的SPA2的架构,吉利与沃尔沃也在共同使用。

双方还将在三电和智能网联方面实现技术共享,共用电池包和电驱系统,并通过联合采购降低成本。这将进一步增强吉利汽车新能源研发实力,为吉利汽车成为一家新四化汽车公司奠定了基础。

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双方协同发展,由沃尔沃汽车旗下自动驾驶软件技术开发公司Zenseact牵头,共同开发全球领先的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在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上,由双方合资打造的领克汽车已于去年底正式进军欧洲市场,未来沃尔沃的海外渠道资源将会被领克汽车充分利用,逐步服务于全球用户。

汽车品牌分合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就拿最近的启辰从东风日产旗下独立再回到东风日产,因为品牌没办法独立运营才回归的,迈巴赫从独立品牌到成为奔驰S级的产品序列,当年大众和保时捷也有合并的想法,现在大众收购了保时捷。

可以坚信的是,吉利和沃尔沃现在的局部合并,可能是一个现阶段非常理性的合作方式,为了谋求共同发展的最佳方式。

吉利和沃尔沃的十年之路

2020年3月28日是吉利并购沃尔沃10周年,当时上演的就是,以小博大的想象力与并购手法。当时的吉利,只有一个十几年历史的中国本土品牌,沃尔沃那时候现状也并不好,福特1999年收购沃尔沃汽车后为了实现旗下多品牌协同效应降低成本,采取共享平台战略,沃尔沃汽车也失去了新技术开发的主动权和资金支持。

由于福特旗下有多个豪华品牌,不乏林肯这样的嫡系,沃尔沃汽车始终被定位为欧洲品牌,欧洲生产、欧洲销售,兼顾其他市场。在母公司的本土美国也没有实现当地生产。

在国内,就只是在长安福特代工,沃尔沃品牌当时在中国没有任何的存在感。

直到2018年美国工厂投产,沃尔沃汽车才成为在欧洲、中国、北美三大市场都实现本地化的全球品牌。在没有被吉利并购的沃尔沃,在国外我不知道,在国内沃尔沃汽车就是安全的代名词,知名度非常低,品牌溢价能力很差。如今的沃尔沃汽车不只是在安全领域,也在电气化、自动驾驶、车联网、智能化、软件定义汽车等。

在吉利旗下的时候,李书福找到了办法让两个品牌同时发展、还很健康的方法。给它制定了清晰的战略规划布局,前瞻性的部署,这里面包含了平台架构、完善的产品规划,2.0T发动机所体现的前瞻性;最重要的一点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欧洲、以美国为核心的美洲三大本土市场的全球布局;构建起包含生产、研发、采购、销售等的完备体系;发展目标及企业愿景也更加清晰,加速新四化。

在我看来,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其业务必须真正融入当地发展,包括产品开发、建立合作伙伴、发展供应商、建造工厂。

如今的沃尔沃更具全球视野,沃尔沃汽车电气化战略上动作频繁,2017年7月发布全面电气化战略,计划“自2019年开始,公司所有新发布车型都将搭载电动机”,计划到2025年,年销售量中的一半来自纯电动汽车;中期目标是到力求在2040年之前将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这个在传统合资企业里,走得算比较快的了。

就在2020年3月2日,沃尔沃汽车发布其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围绕电气化转型、商业模式创新、气候中和等领域,更是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2025年实现全面电气化,届时纯电车型占比将达到50%,其余为混动车型;2030年成为纯电豪华车企;2040年力求成为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所有纯电车型将只在线上进行销售。

吉利自身发展如何?

吉利汽车的品牌战略、企业动态、新车型的发布等,是比较受市场和消费者关注的。

先来话外篇,聊聊这个中国汽车巨头的掌门人,李书福,他在造车之前,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乡村青年,一直想通过自己来摆脱务农种地命运。从小学起,他就开始为生产队放牛。他上初中一年级那一年,1978年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就在当时,他已无心上学,开始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的文件和政策。

两年读完了初中三年的学业,最后考上了路桥中学尖子班,进入高中,这时候李书福已经无心读书,最终高中还没毕业,骑着家里的自行车,和带着向父亲要了几百元买了一台手提照相机,这样开启了开始走上致富之路。照相馆跌跌撞撞,这里有有很多的故事,坚持了将近两年时间。

后面,李书福回收废旧电池,靠分离其中的金属赚钱;之后是给冰箱厂家提供配件,就靠冰箱产业发了家。冰箱配件厂因厂房问题多次迁徙,中间也出现股东意见分歧等,最后在1989年,李书福送给了当地乡政府。接着他去做了装潢材料和摩托车,在李书福的35岁时转型造车,正式进入汽车行业。

( 早期吉利摩托车生产线)

( 1998年第一辆吉利汽车豪情下线)

刚开始做汽车的那几年,国家还不允许民营企业研究和生产汽车,拿不到造车资质。随后地方政府和国家开始重视这家民营汽车,吉利汽车也开始慢慢合规,这一路就借天时地利人和,2001年,吉利也赶上中国家庭轿车起步年,在那一年,吉利、夏利、赛欧、捷达、富康,此时都把销售的主战场转向私家车,在中国市场,轿车进入家庭注定从沿海大都市起步,私家车的普及浪潮将逐步向内地成梯级状迅速扩展,也成就了一批中国汽车企业,在看看现在存活下来的只有吉利了。

造就了现在的吉利集团,一家投资并购成为德国戴姆勒最大股东、合资smart等等、英国路特斯控股股东、马来西亚宝腾实际运营方、英国锰铜和美国太力飞行汽车的拥有者,吉利汽车现在已经是一家跨国汽车集团。

吉利控股集团计划成立一个新实体公司,探索电动汽车产品规划、营销和销售的新方式;与区块链技术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年产卫星500颗的吉利首个卫星工厂获批;与FF合作探讨代工可能并进行投资;取得首张飞行汽车适航证;与腾讯合作携手数字化变革和低碳发展;与百度、富士康等企业建立合资公司;也着手并购了力帆、华菱星马,接管猎豹工厂。

也就在今年,从企业运营层面,内部构架的调整从去年年底就拉开了帷幕,最明显的就是原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兼CFO李东辉升任吉利控股集团CEO、法人代表,安聪慧担任吉利控股集团总裁。除此之外,吉利控股集团董事会也进行了扩充,新设“经管会”这一管理层级。而旗下担纲汽车销售重任的销售公司最近也迎来了人事调整,同时分设立营销一、二分公司。

中国汽车品牌在过去的一年不容易,纵使在不容易的时间下,吉利汽车还是拿下了中国乘用车销量第一的头衔。1月6日,吉利汽车公布2020年12月及全年销量。1-12月,吉利汽车实现累计销售1320217辆,同比降3%,完成全年132万辆的年度目标。

事实上,2受2020年上半年疫情拖累,吉利曾在2020年8月宣布将年度141万辆的销售目标下调至132万辆,以减轻经销商和终端销售的压力,但对于下调后的目标能否完成,多数人也没十足的底气和把握。

(吉利星瑞)

2020年,吉利汽车仍然加速拓展海外市场,2020年全年新增签约约旦、伊拉克、缅甸、以色列等4个海外市场,业务覆盖至24个国家,拥有海外销售和售后网点近400家。2020年全年,吉利汽车海外市场实现销售近7.3万辆,同比增长25%,提升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吉利在新能源转型中,慢了一步,2020年全年的销售数据显示,吉利的新能源车(包含48V)的年销量才7万多辆,这与吉利2015年提出的“蓝色吉利行动”年销量中90%的新能源车有着很大的差距。

吉利汽车的全球化,还在继续。

小编有话说:

我从业这些年,中国汽车业有一件事是值得被反复拿来做例子,那就是吉利控股集团并购沃尔沃汽车。这是吉利在全球化过程中,最成功的案例。

乘联会数据显示,沃尔沃(仅国产车型)在2020年1-11月实现累计销量131027辆,同比增长12.3%;而吉利汽车实现累计销量1166015辆,同比下滑5.3%。

新的合并方案没能让吉利和沃尔沃车成为同一个集团公司,但是实现业务整合的最大价值,提升规模效应,以此降低成本;此次也是吉利与沃尔沃的深度合作的开始,当吉利汽车所主导的PMA电动架构以及其他电动化技术在沃尔沃旗下产品阵容中大规模应用;同时沃尔沃领先的智能网联技术大量引入吉利汽车,这将会产生巨大的效应,双方在汽车新四化上达成共识,发挥各自优势,继续“双赢”。(图:来源网络;文:懂车之道 莫帅 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和沃尔沃宣布合并名字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