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谋士们为什么智商下线了?
历史书中容易给人带来的错觉——少了他就不行。
典型的比如赤壁之战,曹操身边不乏智谋之士,刘晔、程昱、荀攸、贾诩都是一时之选,但是最后曹操兵败之后哭的是郭嘉,这难道是曹操身边的人智商集体下线了么?
这个大坑其实要怪史书的体例——纪传体。正史给每个人立传,原则就是隐恶扬善。如果传主做了好事,出了好主意就说,如果传主没有表现,或者说了错话,就略过不提;所以我们在史书上经常能看到,在司马懿的宣帝记里面,劝曹操得陇望蜀是司马懿说的,但是在三国志的刘晔传里面,同样的主意则是刘晔出的——其实这也不矛盾,可能是其中一个人说,另外一个附议,把相同的话又说了一边,于是两边的传记就出现冲突了。
曹操哭郭嘉是在郭嘉传里面,收入这件事情显然就是为了赞美郭嘉而已,不宜做出过度解读。对赤壁之战有先见之明的谋士大有人在。
如果按照三国志,贾诩和程昱对赤壁之战本身持保留意见,都是劝曹操缓兵不战,牢牢的消化荆州,荀攸的记载空缺,可能没有跟曹操去,就算去了,也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甚至于是站在支持曹操的一边。
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程昱劝谏了两次:
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
然后在东南风起的时候又说: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操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曹操自己不听又怪谁呢?
曹操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是不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并非如此。事实上,赤壁之战最终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赤壁之战中决定胜败的的核心环节是什么?
是“火攻”。
而火攻要想成功,必须要有风来推波助澜。根据当时曹军和孙刘联军所在的位置,周瑜要想火烧曹营,必须要有东南风相助。
可是赤壁之战发生在什么季节呢?发生在隆冬季节。根据常识,隆冬季节刮的是西北风,不可能刮东南风。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判断,曹操才不怕周瑜用火攻,从而非常大胆地把战船全都连在一起;同时,爽快地接受了黄盖的诈降——因为只要不是火攻,黄盖诈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可惜,真就在隆冬季节刮起了东南风,而黄盖在江中一点火,曹操的败局就定了。
为何隆冬季节刮起了东南风呢?所谓诸葛亮设坛借东风,纯属胡扯。
真相是,东吴依靠地利,对当地的天时有着更深刻的了解。经验丰富的人,可以根据各种气候征兆,判断未来几天内的异常天气。
周瑜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可曹操和他的谋士们远道而来,对当地的天气并不太了解,只是根据一般的常识来判断天时,所以出现了失误。
另外,曹操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不服南方水土,因此很多都病了,失去了战斗力。在”人和“这个方面,曹操也吃了亏。
由此可见,偶然中存在着必然。
恰好赶上了冬季刮东南风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异常天气,是偶然;而曹操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都处于下风,是必然。
因此,曹操就在赤壁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