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2013吉利汽车

吉利老板李书福:身价900亿年薪仅100万,是如何成为汽车首富?

我很愿意做牛,因为只要有草吃,我就会很幸福;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很有价值贡献感;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可以为农民耕地,给农民带来快乐,很有成就感;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很诚实,不忽悠,很受人尊重;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总是有人帮助牵着鼻子,不会走错方向。

—— 李书福

01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

1963年,李书福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那时候的农民喜欢生儿子来传宗接代,李家很给力,一下子蹦出四个男孩,李书福便是其中的三哥儿。

但这三哥儿并不是一个容易受管教的主,父母拼了老命供他读书,他却把上学当成上坟。

为了给业余生活增添一点乐趣,李书福一刻也不愿闲着,他利用暑假为生产队放牛,每天0.15元。

那时候他心里想着,一天一毛五,一个月就有四块五,那

一个暑假岂不能赚6元-10元元人民币?

这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可是一笔巨款,那时候每学期交书本费大概1.2元,学费是免交的。

交完书本费后,李书福还剩下七八块,这让他比周围的其他同学富裕多了,也是这次经历让他感受到了自己赚钱的乐趣。

紧接着到了初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沉浸在放牛的快乐中的李书福受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鼓舞,农村的土地可以承包经营,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搞乡镇企业,甚至还允许搞个体私营经济。

那时候,他真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天下还有这样的大好事?

李书福一直都是个实干派,有了想法便说干就干,他开始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文件,一系列方针、政策。

参与市场经济的渴望让他无心学习,哪怕是考上了路桥中学尖子班也没有让他觉得兴奋,最终在家人多次阻拦未果的情况下,他选择辍学创业。

少年李书福

当时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照相机还不普及,正好家里有辆自行车,于是李书福的第一个创业项目便骑着老爸的破烂自行车,顺便“拐走”了那台相机,满大街地给别人拍照。

赚钱嘛,就要胆大心细脸皮厚,那时候的李书福逢人就问:“请问您需要照相吗?”

后来,他发现照相可比放牛赚钱太多了,于是更加坚定了继续创业的决心。

但这么走街串巷的也不是个办法,还有失自己“翩翩公子”的风度。于是李书福开了个照相馆,顺便当起了小店长。

照相馆虽然开起来了,但是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由于资金有限,所有设备只能由他自己设计、制作。

这还不是最麻烦的,在那时候的环境中,开照相馆需要公安局批准。

而他没有特种营业执照,所以多次受到教育和处罚,照相馆就跟躲猫猫一般艰难地坚持了近两年时间。

后来因为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李书福又开始寻求新的机会,进入了转型发展时期。

李书福在寻找新项目的过程中,发现当时废旧电器市场比较成熟了。

而他自己又特别臭美,通过开照相馆设计、制作设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比较强。

于是开始从废旧电器零件中分离金属金银铜,变废为宝,收获了不错的效益。

不过这玩意儿太没技术含量,一下子就被其他人学会,为此李书福还郁闷得不得了。

同时,供应链开始变得越来越激烈,无奈之下李书福只能再次寻求艰难转型。

李书福在台州路桥工作照

很快地他便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家电的销量也开始大幅增加。

于是李书福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做电冰箱配件。

那时候他不缺钱,只缺技术和厂房。没有技术还是用老办法,自己亲自对产品进行试制与研究,过程充满坎坷。

李书福拿出了当年放牛的鼓劲,研究了400多个日夜,终于生产出令他满意的产品。

但他发现自己太倒霉了,刚刚解决完技术问题,公司被通知借用的厂房要被收回了,只能被迫转移。

为此,李书福还气得不要不要的,就差就没有骂爹骂娘。

早期冰箱配件简易厂房

对于当时一没有背景二没有资金的李书福来说,找厂房是个大难题。

他到处找人帮忙,先后短暂地落脚在路桥中学校办工厂和废弃的自来水厂,最后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安顿下来,生产一度陷入停顿。

这窦娥也没那么冤吧,这些倒霉事怎么净摊在自己身上。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青年李书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业经历在家乡已经传开了。

得知了他的困境,家乡的工办主任为了发展乡镇企业主动找到了他,帮助他租用了一个村庄的生产队仓库用于生产电冰箱零件。

并且好人做到底,主任还帮助他们批了一个戴红帽子的乡镇企业,叫做黄岩县石曲电冰箱配件厂。

在技术、厂房和营业执照都准备就绪后,业务终于步上正轨。

李书福公司生产的零件一度供不应求,产品销往全国几乎所有的电冰箱厂,成为全国最有竞争力的电冰箱零件研究生产企业,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零件生产如火如荼的时候,李书福又乘胜追击,进军电冰箱、电冰柜市场,成为台州最大的民营企业,闻名全国。

到了后来,站在一帮高学历人群的企业家面前,李书福还是认怂了。

没文化真可怕,已经成为知名企业家的李厂长后来选择把全部资产交给政府,然后跑去读书。

又过了几年,受到邓小平南方讲话的鼓舞,二十八岁的李书福选择继续创业。

但那时候的他“感情不大专一”,李书福前后陆陆续续尝试了几个行业,做过装潢材料、开过摩托车厂,也涉足过房地产市场。

这些项目有成功有失败,只是和之前的创业经历一样,这些项目也没能长久地让他停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早期吉利摩托车生产线

在那个年代,人们心里多少都种着一个“少年英雄”的梦。

而李书福用他少年时代的十几年时间证明了他自己,他甚至和大多数企业家都不太一样,不懂那些商场的起伏规则,仅凭一腔孤勇向前闯,真可谓是“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

02世上本无路

鲁迅先生在其作品《故乡》中写到,“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997年,35岁的李书福决定进入汽车制造行业,而他的这一决定在当时几乎遭到了身边所有人的反对。

虽然在其他领域已经有所成就,但是如果进入造车行业相当于一切又要重新开始,仿佛回到了创业初期,又要面临一没有资金,二没有技术,三没有资质的艰难局面。

造车在当时是一个门槛极高的行业,首先就是资金投入方面。

1991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投资额为42亿元人民币。

1993年,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总投资约37亿人民币。

由此可见,造车行业是非常烧钱的,而李书福家人都太穷了,最终只给了他一个亿入局造车行业。

在资金并不充裕的前提下,入局造车行业更大的阻力来自于政策。

当时的政府认为造车工程相当复杂,如果开放了私人企业生产制造汽车的口子,那么很有可能由于汽车质量问题对社会公众产生潜在的危害。

因此,对于其想要进军造车领域的要求国家不予批准。

当时,国家的政策就是“三大三小”,三大指的是一汽、二汽、上汽,三小指的天津、北京、广州。

一共全国就这么六个汽车生产基地,除了这六个基地之外全国任何地方不允许造车。换而言之,私人企业造车在那时是违法的。

家里那么抠搜,政策又不允许,李书福造车的希望被生生地浇灭。

在多次碰壁之后,李书福决定转化思路另辟蹊径,向政府申请汽车研究资质。

这一请求很快得到批准,于是他开始以“汽车研究”的名义开展起来。

李书福找了三名专业人士和自己一起组成研究小组,从国外买来一辆奔驰当玩具,淡定地拆了再装,装后再拆,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掌握了造成的基本技术。

同时,他还偷偷摸摸地从各处东拼西凑了零件开始准备造车,用红旗的底盘和奔驰的外壳造出了一台汽车,取名“吉利一号”。

造车的技术方面虽然取得了进展,但没有合法的资质终究是个大问题。

在偶然的一个机会中,李书福得知四川德阳监狱下面有一个汽车厂,而且还是国营的。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李书福高兴得手舞足蹈,马上赶去绵阳找这个小宝贝。

他先是买下汽车厂70%的股份,并且成立了一家合资汽车公司,取名四川吉利波音汽车有限公司。

后来,监狱长去世以后,他又买下了剩余30%的股份,并把工厂搬回了台州。就这样,经过3-4年的准备,李书福造出了第一台真正的汽车——豪情。

那时候夏利汽车的市场价为13万元,李书福心里想着这车这么贵,咱老百姓也买不起呀!于是他一言不合就打价格战,把豪情的价格定在5.8万。

这么一搞,亲戚朋友当场“晕血”。

社会我福哥,人狠话不多。这场价格战让吉利扬眉吐气,李书福也过上了几年舒服日子。

第一辆“豪情”汽车

1999年,为了得到合法造车的机会,李书福决定最后放手一搏,和前来视察的国家计生委领导提出“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这是一个民营企业家向国家发出的最真诚的请求,其言之深,其情之切,领导终于松口,给出了“我不反对你们造汽车”的答复。

至此,李书福硬是在没路的情况下靠着自己敢闯敢拼的蛮劲儿走出了一条路,成为民营企业在造车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此之后,借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东风,国家决定适当允许一批企业进入轿车制造业,2001年11月9日,吉利集团生产的JL6360轻型客车,出现在国家经贸委公布的第六批汽车产品《公告》上,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很快,吉利的第三台车也是第一台三厢车“优利欧”上市了。吉利就正式开始走上了盈利之路。

2003年3月,吉利轿车顺利通过“3C”认证,并在宁波基地迎接来吉利第一个10万辆轿车下线。紧接着,吉利汽车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5月,吉利汽车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03 痴人说梦?“穷小子”迎娶“公主”

2002年,在吉利的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李书福忽然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我们要去买沃尔沃,现在开始就要准备了”。

当时吉利集团刚刚拿到汽车生产牌照,是行业里面随时可能被大鱼吞掉的小虾米,而沃尔沃当时已经是全球知名汽车品牌。

在这样的情况下,收购沃尔沃,对所有听到的人来说都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是不是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但是李书福是认真的,他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吉利在技术上不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是没有未来的,必须并购一家有影响力、技术实力强大的老师来帮助吉利汽车。

而沃尔沃虽然相对于其他欧美品牌个头较小,但是拥有过硬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价格还相对便宜,是李书福的首选。

为了收购沃尔沃,吉利做了一系列转型准备,2006年,收购英国锰铜控股公司,生产英国久负盛名的黑色出租车TX4,也就是吉利英伦的前身。

并且在2007年用“吉利自由舰”、“吉利远景”和“吉利金刚”替换了之前的老三样“吉利豪情”、“吉利美日”、“吉利优利欧”。

而同一时间,福特遭遇危机,亏损126亿,李书福觉得机会来了,于是成立“V”项目,正式开启了沃尔沃收购计划。

不过福特老总也不是吃酸的,收购我?凭你?想得美!

于是福特总部给吉利回复了信息:“对不起,沃尔沃不卖”。

哎,老板何必难为老板,

“穷小子”第一次向“瑞典公主”发起的追求被无情地拒绝。

而放牛娃出身的李书福是一个非常有韧劲的人,既然硬刚行不通,那只能软磨了。

他深知穷小子想迎娶瑞典公主必然会经历艰难与波折,他从来没想着放弃,而是在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又一次次选择迎难而上。

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依然让你高攀得起!

也许是上天都被他这份诚心所打动了,李书福终于迎来了收购沃尔沃最好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

“天时”是在2008年,欧美遭遇金融危机,沃尔沃销量锐减18.3%,岌岌可危,福特汽车发出明确的信号,“认真考虑出售沃尔沃”。

当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除了吉利,几乎已经没有人有意愿、有能力去接手沃尔沃这个烂摊子。

这真是爽歪歪的好消息。

“地利”是吉利背靠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同时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汽车市场紧缩,可中国汽车市场却逆市上扬,销量同比增长了10%。

2009年,中国更是以1300万辆的成绩,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在接洽福特的过程中,李书福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就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市场。

同时如果一旦项目在中国落地,工厂选址将在成都、北京、天津三地的竞争中产生。

三家政府也各自亮出了自己的诚意:成都将提供30亿元的融资规模,北京将提供50亿元资金以换取沃尔沃中国公司49%的股份,而天津将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换取沃尔沃中国项目的落地。

核算下来,地方政府愿意给吉利提供30-50亿元的资金支持。

这时,中国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多家欧盟银行、高盛集团、吉利香港上市公司倒没有为此行为点赞。

而是默默地加入给吉利沃尔沃项目“输血”的阵营中,给吉利吞下沃尔沃这个大象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最后就是“人和”了,工会一向是企业并购的一大难关,尤其是中国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案例中,很多都是因为工会的阻挠甚至发动工人大规模罢工而最终流产的。

因此当面对沃尔沃工会的刁难:“你能不能用三个字形容你为什么比其他竞争者更好?”时,

李书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绝世好男人”:给出了“I LOVE YOU.”的答案,这个让所有人意外的答案打动了工会成员。

比利时根特工厂的工会主席当即拿出沃尔沃的厂徽,给李书福戴上。而后期李书福也说到做到,不仅没有裁员,还帮助沃尔沃实现了扭亏为盈。

经过了以上的积累,终于在2010年3月28日,双方正式签约。“穷小子”经过长达八年的努力,终于迎娶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瑞典公主”。

签约仪式

此后,李书福依然马不停蹄地布局,想让中国汽车跑遍全球。

2017年6月,吉利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的股份和英国跑车制造商路特斯51%的股份。

2017年11月,吉利收购太力飞行汽车Terrafugia,布局未来出行。

2018年2月24日,李书福以73亿欧元(约90亿美元)的价格,通过旗下一家海外企业主体购得了奔驰母公司戴姆勒9.69%的股份。

这一持股比例意味着,吉利成为了戴姆勒集团最大的股东,且拥有表决权。

“放牛娃”Happy得不得了,终于站上了世界舞台,成为全球汽车制造行业的领跑者之一。

对于熟悉李书福的汽车爱好者和媒体来说,他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企业家,总是会发出一些惊人之语,引爆一个又一个的热点话题。

但是我想,对于时隔二十年之后现在的李书福,无论他再发出什么样的言论,可能都不会有人觉得是痴人说梦了吧。

如今汽车行业又进入了新能源汽车“新赛道”,而这一次,五十几岁的李书福依然像之前一样秉持着“放牛娃”敢闯敢拼的激情,亲自披挂上阵,拿出20亿进行又一场豪赌。

他曾在内部讲话中提到,“这是一场新的马拉松赛跑,没有尽头,只有开局,没有方法,只有方向。企业比拼的不是图一时快乐,而是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在的李书福身价已超九百亿,但他曾自曝年薪仅100-200万,我想,或许这就是一个优秀企业家的精神吧。

那么关于吉利未来在新赛道的战果如何,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张爱群万字长文谈吉利四大文化和李书福的元动力论

文字整理 | 帮宁工作室

视频剪辑 | 帮 帮

来自帮宁工作室(gbngzs)的报道

编者按:

一年一度,第九次相聚。

2018年8月13日至15日,帮宁工作室携手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 ,邀请汽车行业老领导、老专家相聚张家口,举行2018中国老汽车人联谊会暨中国汽车品牌升级之道座谈会。

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原中汽总公司董事长蔡诗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上汽集团原董事长胡茂元以及吉利控股集团资深副总裁张爱群等50余位嘉宾与会。

8月13日下午,嘉宾们参观了位于张家口的领克工厂、领克学院和沃尔沃发动机工厂。8月14日,他们对以吉利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如何升级发展建言献策。

张爱群以“坚定转型升级,持续创新引领”为主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吉利的经营概况、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和品牌向上之道。她认为,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吉利的经营管理更多体现在“奋斗者文化、问题文化、对标文化、合规文化”等四大文化的深植和落地。

此次活动由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办、吉利控股集团和帮宁工作室承办,中国汽车报社特别支持。

以下为张家群的发言摘要,由帮宁工作室整理。其他嘉宾观点摘要,我们将随后推出,敬请关注。

01先描红再写字

2017年吉利汽车实现产销124.7万辆,同比增长62.8%,增速高于全国乘用车行业61.4个百分点,跃居乘用车销量排名第五,是唯一进入全国乘用车行业销量排名第一阵营的中国品牌。

2018年吉利汽车在全国乘用车市场微增长大势下,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前7个月,累计实现销量88.7万辆,同比增长43%,稳居行业销量排名第四,全年达成158万辆销售目标没悬念。

目前吉利控股集团资产总值超过2700亿元,连续七年进入世界500强,是浙江省首家、全国第五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2018年跃居世界500强第267位。

大家对吉利历史及发展并不陌生。吉利1986年开始创业,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是改革开放政策给予民营经济从事汽车业发展机会,是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给予吉利关心关注,使吉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地发展起来。

特别是收购沃尔沃轿车100%股权后,我们较好地实现文化融合,人才融合,技术融合,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吉利正进入企业发展新阶段。

吉利造车之路并不平坦。我们经历了初创时期的一穷二白和懵懂无知;经历了第一次转型时期的壮士断腕和拨云见日;经历了国际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和理念突破;整个创业、创新过程波折起伏、艰辛异常。

但就像李书福董事长说的,真正的创业者永远都不会放弃心中的梦想。正是吉利人“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凝聚一股力量,提炼一种精神,完成一个使命”的文化理念支撑着吉利在强者如林、千变万化的世界汽车行业里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

1997年,在桑塔纳卖20多万元、夏利卖十几万元的时候,开始批量造车的李书福确立了“先描红再写字,先学走路再学跑步,先从低端做起,从零部件做起,再做高端”的技术路线,提出了“售价五万、油耗五升、能坐五人”的“三五“造车目标,陆续推出豪情、美日、优利欧等吉利汽车,一举冲破了三大轿车合资企业价格垄断和市场垄断,促使轿车从奢侈品、官车变成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消费品,提前圆了中国老百姓轿车梦。

吉利以低价战略成功跻身轿车行业十强。

2003年~2004年,吉利豪情轿车售价降到2.98万元/辆,市场上人们开始怀疑如此低的售价是否有偷工减料,是否看得见的装了,看不见的没装,销量一度急剧下滑。李书福看到这种市场反应,决定利用新品自由舰研发的契机实施质量战略,决定投资十几亿对宁波基地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

自由舰是吉利自主研发的第一款正向设计车型。李书福对研发人员提出唯一一项要求就是不刮1克腻子。看似简单的一条技术要求,实际是吉利汽车从敲敲打打造车向正规化,机械化,自动化造车的转型升级。

自由舰采用世界一流的模具供应商开发的模具,确保冲压件的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准。采用一流的检具、ABB焊装机械手等先进工艺和装备,大大提高产品生产一致性和稳定性。采用承载式车身、整体式侧围、防撞钢梁、发动机舱吸能装置等28项安全措施,使自由舰成为最安全的小型车,市场销售价格回升到5万元~7万元/辆。

02回归一个吉利

2007年,从国外考察回来的李书福提出要进行战略转型,实现年产销200万辆的战略目标。这个大胆设想引发集团内部激烈讨论,有人认为是瞎折腾,有人认为是大跃进,有人认为不现实。

李书福说服大家:全球汽车行业几次兼并浪潮,低于200万辆规模的汽车品牌都被别人兼并,比如沃尔沃这么好的品牌也被福特兼并。吉利要想始终拥有独立品牌,就必须达到200万辆规模。

只在经济型轿车领域发展的吉利汽车很难达到年产销200万辆,所以轿车级别要全,要有A0级、A级、B级、C级车;车种要全,不仅要有轿车,还要有SUV、MPV。吉利在几千万辆的市场里占有200万辆份额是有可能的。

2007年5月,吉利宣布进行战略转型,从低价战略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战略转型;企业使命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向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转型;确立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发展战略。

十年来,吉利成功进行战略转型,彻底抛弃低价策略,打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企业道德战,坚决不打价格战。

我们坚信,谁占据道德高地,谁就拥有发展主动权。

现在看来,李书福在2007年提出的战略转型非常正确。如果没有当时的布局,就不可能有2017年吉利在乘用车领域的逆势上扬,不可能在轿车和SUV两个市场发力,实现双轮驱动,也不可能有吉利汽车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单车平均售价显著提升。

十年来,吉利已在三大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

一是汽车安全技术。吉利汽车全部达到C-NCAP五星,其中博瑞、博越、领克等车型还以最高得分获得五星+,超过在中国合资生产著名品牌车型,吉利汽车是中国最安全的汽车,是中国的沃尔沃汽车。

二是发动机及自动变速箱技术。吉利自主研发的1.3DT、1.4DT、1.8T发动机连续四年获得汽车行业中国芯十佳发动机称号,技术水平可媲美奔驰、宝马、丰田、本田同级别的发动机。

三是在汽车智能化技术。包括行业领先的智能互联GKUI生态系统和智能驾驶技术。未来十年,智能化是吉利核心战略。

2014年12月,吉利实施品牌战略,提出“造每一个人的精品车”的品牌使命。

吉利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对同质化产品进行梳理,砍掉几十亿元的投资研发项目,停掉几近SOP的车型,最极端时市场上只有帝豪车在售。

多品牌回归一个品牌付出代价昂贵。2014年吉利汽车销量从上年的55万辆急剧下滑到41万辆,下滑近28%,企业经营面临巨大挑战。

集团经营管理团队在李书福董事长的全力支持下顶住来自市场和企业内部的巨大压力,完成回归一个品牌的转型。陆续推出博瑞、博越、帝豪GS、GL等3.0代产品,在市场上收获了不俗的销量和口碑,才有了2015年实现51万辆,2016年实现76.6万辆,2017年实现124.7万辆的销量三级跳。

如果没有那一次壮士断腕,就没有今天的吉利。

2015年,吉利发布“蓝色吉利行动”新能源战略,做出五项承诺。

一是,率先实现2020年国家四阶段企业平均5.0L/100KM燃油限值。

二是,2020年销量中90%为新能源汽车,其中65%为插电和混合动力车,35%为纯电动车。

三是,实现消费者用传统汽车的购车成本购买插电混合动力汽车。

四是,在氢燃料及金属燃料电池汽车研究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

五是,实现新能源技术、智能化、轻量化技术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2018年吉利全面迈入新能源汽车时代。5月28日推出首款B级新能源汽车博瑞GE,搭载48V-BSG 系统,节油率达到15%,节能技术领先,以豪华、科技、节能的核心价值,树立全球混动B级车新标杆。

未来,全新产品将全面实现电气化。3年内将推出30 款新能源和节能车型,新能源产品将成为吉利新车型的主流 。

吉利将占领技术制高点,立志让中国品牌在本土市场上取得压倒性胜利。

03管理十六字方针

吉利从零起步进入汽车行业,一没资金优势,二没技术优势,三没人才优势,凭借持续创新引领发展到今天,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人才创新、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

特别是管理创新,使吉利超越了自己。早在2002年,李书福就提出改制,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从家族式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迈进。

2004年,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影响,汽车行业不景气,李书福决定利用这个契机,眼睛向内,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2004年6月,一场以组织变革、管理变革、文化变革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再造在吉利轰轰烈烈展开。

首当其冲的是公司治理结构,针对集团存在一个人说了算,一竿子插到底,朝令夕改等治理问题,李书福坚决支持流程再造小组提出的治理结构方案,在吉利正式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营管理负责制。

对公司某项经营工作的重要决策由经管会集体决定,分管这项工作的领导有不同意见,也只能少数服从多数,坚决贯彻执行决议。

比如今年销售目标158万辆,这是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基于20200战略目标和产品布局及在行业的地位集体决策。分管营销的副总裁要坚决执行这个决策,带领营销团队在存量市场展开肉搏,也要实现这个高难度大挑战的销售目标。

实行经营管理十六字方针,即“充分授权、严格监管、考核清晰、过程透明”。

充分授权,就是要把权力授予那些需要权力干工作的人。

严格监管,为防止权力滥用,吉利通过目标责任制体系、干部评价体系、审计及内控的监督监控以及合规举报等四个渠道进行严格监管。对于拥有权力而不能很好使用权力推动工作及滥用职权违规违纪人员,一经查实,坚决惩处,绝不手软。

考核清晰,吉利每年都要组织编制《年度经营大纲》并发布实施,制定高管年度目标承诺书和绩效考核细则。每月经管会一个重要议程就是公布根据经营大纲计划完成情况,对高管承诺书进行绩效考核的结果并严格兑现。

过程透明,无论是经营决策的过程,还是商务活动的过程,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还是招投标的过程,都有制度保证公开透明。只有公开透明,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结合吉利发展实际,坚持矩阵式研发架构,实行大项目制管理,让每个人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发挥。

通过持续性研发投入,确保形成世界一流技术研发体系和技术原创能力,培养高素质研发和技术人才队伍。吉利过去几年的研发投入占比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吉利坚持“自主突破创新,融合全球智慧,掌控核心技术”研发战略,包括模块化架构战略、安全第一战略、能源多元化战略、智能化技术战略,不断实现转型升级与突破。

吉利汽车在中国的杭州、宁波,瑞典的哥德堡、英国的考文垂拥有四大全球汽车研发中心;在中国的上海、瑞典的哥德堡、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美国的洛杉矶拥有四大全球汽车造型中心。研发人员已超过1.5万人,其中外籍员工超过3000人。

在浙江宁波的杭州湾,投资超过62亿元的吉利汽车研究院总部和研发大本营一期工程,占地近280000平方米 ,是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汽车研发中心。这里承载着吉利汽车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突破任务。

这里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整车试制中心。与沃尔沃联合开发,一年可试制2400辆不同级别和车种车型。

从产品开发试制阶段开始数个月,该产品多功能项目组的工艺、工程、质量、技术、研发人员乃至生产大班组长都在这里一起参与试制和生产准备全过程。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90秒交车水平,这在国内汽车企业绝无仅有。

这里有领先的测试资源和一流的检测标准,拥有国内最大最综合的无人驾驶试车场,可满足中国以及欧盟、北美、泛欧、中东等市场法规及标准要求。

04机制创新与跨国收购

挑战抓住了,就是机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球股市暴跌、经济萧条、企业倒闭、一片哀鸣的情况下,李书福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一个有关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论坛上,发表了如下掷地有声的演讲。

——世界汽车工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

——中国面临百年难逢的发展机遇;

——人才、技术、资本、市场本身对中国经济发展已形成空前利好;

——全球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创造全球产业重组的商机;

——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历史机遇就在眼前……

当时人们对李书福的演讲不屑一顾,认为他过于乐观。但吉利按照李书福的布局,抓住机遇,完成三大海外并购,实现全球化战略跨越式发展。

收购英国锰铜。

英国锰铜公司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公司,拥有黑色伦敦出租车是英国伦敦的重要标志。2013年,吉利以1400万英镑收购100%股权,投资3亿英镑在考文垂建立全新研发中心和工厂,研发和生产下一代低排放和超低排放伦敦电动汽车。

2017年TX5面世,采用沃尔沃轻量化技术和承载式全铝车身,全车减重900KG;拥有纯电动、插电和增程式动力三种模式,可根据城市对排放要求自动进行切换。

收购澳大利亚DSI公司。

拥有80多年历史的澳大利亚DSI公司是独立于整车企业之外的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曾是美国福特、印度马新爵和韩国双龙的供应商。因为一场金融风暴,这三家整车企业不向DSI订货,导致它资金链断而倒闭。

李书福得知消息后,立即派出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前往澳大利亚现场查实,了解到该公司拥有独立开发能力和年产18万台200牛米以上前驱后驱6AT、7DCT,这正是吉利1.8L 4AT自动变速器产品线的延长。

李书福在杭州运筹帷幄。总裁率领谈判团队在墨尔本并购谈判,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将收购的相关事项敲定下来,吉利仅以4000万美元完成DSI100%股权收购。

2011年在中国湘潭建立第一家DSI中国工厂,用全球统一技术标准、质量标准进行生产。2017年吉利博瑞、博越等车型搭载的6AT就是DSI自动变速箱。

收购瑞典沃尔沃。

2010年3月28日,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于2010年8月2日完成交割,吉利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首家跨国公司。

吉利收购沃尔沃公司100%股权,不仅在沃尔沃瑞典和比利时工厂广场上升起五星红旗,更重要的是找到中国品牌发展的正确道路。

李书福要收购沃尔沃,大家都持反对意见,认为吉利造车才13年,有什么能力去整合一家有83年历史的国际化汽车公司?沃尔沃每年亏损十几亿美金,吉利当时年营业额才100亿元,能经受这样的亏损和经营风险吗?

李书福说服大家:中国品牌要成为世界著名品牌没有几十年上百年做不到,中国品牌技术积累没有几十年上百年也做不到。要缩短这个差距,唯一的正道就是收购一个世界著名汽车品牌,通过整合和发展这个著名汽车品牌及相关资源,全面带动提升中国品牌。

李书福最看重的就是沃尔沃汽车。2008年我们开启长达两年的艰苦谈判和收购,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100%股权,包括八大宝贵财产。

在收购过程中,李书福形成非常明确的管理思路。他对福特公司说,你是大公司,你收购沃尔沃以后是父子关系;我是小公司,我造车才13年,沃尔沃已经造车83年,收购后我们只能是兄弟关系。

你福特有钱,收购沃尔沃以后把它放进笼子里,天天给它肉吃,使这头猛虎失去了野性;我没有钱,收购后只能打开笼子放虎归山,不仅在欧洲市场发扬光大,还要到中国开辟第二本土市场。

福特公司非常看重李书福这种管理思路,相信只有李书福才能让沃尔沃汽车品牌恢复往日辉煌。最终吉利以18亿美金收购沃尔沃汽车含IP在内的100%股权。

收购沃尔沃后,吉利没有派人去管理,而是在全球招聘CEO和CFO,组织新经营管理团队。组建豪华阵容董事会,为新经营管理团队明确经营发展方向、年度经营目标、年度KPI考核指标和长期中期短期激励政策。采取尊重相对独立主权,自主经营方式进行运营。

第二年就扭亏为盈,沃尔沃产销两旺,实现产销44.8万辆,同比增长20%。瑞典国王亲自到杭州感谢李书福,将比利时王室最高勋章骑士勋章授予李书福。

更值得欣慰的是,沃尔沃最新员工满意度调查显示 ,全球员工满意度达84%。这个令人兴奋的满意度指数,充分体现沃尔沃员工在新的所有权框架下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7年吉利收购马来西亚的宝腾和英国莲花,开启中国品牌向国外输出技术、输出标准、输出人才、输出产品先河。在收购活动现场,李书福宣布,双方首要任务是让宝腾和路特斯扭亏为盈。

2017年底,英国莲花公司解决了40年没有解决的财务问题,十几年来首次盈利。吉利向马来西亚宝腾公司输出的第一款产品吉利博越右舵车,即将完成生产准备和市场准备,今年底将在马来西亚上市,开启宝腾新篇章。

2017年,吉利在白俄罗斯投资3亿美元建立的世界一流整车制造工厂已投产,吉利博越新车型已投放市场。这是吉利在“一带一路”国家走出去走进去的具体实践。

2017年,吉利收购美国太力飞车公司。李书福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领域,未来出行还有很多没有定义的空间和形态。收购后,吉利已明确太力飞车公司发展方向和产品规划,2019年推出首款飞行汽车,2023年推出全球首台垂直升降飞行汽车。

2017年12月,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集团8.2%股权,成为第一大持股股东,拥有15.6%投票权。沃尔沃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卡车、客车、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发动机制造商。

2018年2月,吉利收购戴姆勒9.69%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这将有助于吉利成为电动出行和线上技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

目前,吉利控股集团已拥有吉利、领克、沃尔沃、polestar、宝腾、路特斯、太力飞行汽车、英伦电动汽车和远程商用车等汽车品牌。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等企业后,均能实现扭亏为盈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这正是吉利机制创新所在。吉利以尊重相对独立的主权,自主经营管理,构建快乐的经营体来运作,把复杂的管理关系变得非常高效、非常有效,非常简单。

05什么是吉利文化

我们坚定认为,要实现汽车制造强国,就必须全球化。全球化一定是全球开发、全球采购、全球制造、全球营销。

收购沃尔沃后,按照李书福董事长的规划,吉利是大众化品牌,沃尔沃是豪华品牌,两个兄弟携手共同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竞争。

2013年,吉利在瑞典成立研发中心(CEVT),整合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优势资源,联合打造下一代中级车模块化架构——CMA模块化架构。

2016年,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开发CMA模块化架构在德国发布。该架构代表欧洲先进研发理念和国际前沿技术,可兼容三缸、四缸发动机以及混合动力和纯电动驱动系统,产品谱系覆盖轿车、掀背车、跨界车、SUV、SUV Coupe等多个细分市场,具备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在保证技术先进性前提下实现规模效应。

与此同时,吉利还发布基于CMA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研发的新时代高端品牌LYNK&CO(中文品牌领克)和领克01车型。

领克品牌生而全球,开放互联,是欧洲技术、欧洲设计、全球制造、全球销售,承载吉利汽车全球化重要使命。领克01自2017年11月上市以来,产品一度供不应求,交定金后三四个月才能提车。2018年7月,领克01首次突破月销万辆大关,达到1.2万辆。

2018年6月28日,领克02在张家口基地上市。2018年7月,基于CMA模块化架构的沃尔沃XC40在欧洲上市,这是沃尔沃在全新细分市场布局的一款战略车型。沃尔沃XC40一经亮相,就获得2018欧洲年度车型大奖。

2018年8月,吉利对外解读自主研发和设计的模块化架构BMA。作为自主品牌中首次推出的模块化架构,BMA (B-segment Modular Architecture)是吉利历时四年打造的紧凑型基础模块化架构。

至此,吉利已拥有三大模块化架构,包括大型车SPA、中级车CMA和紧凑型车BMA,未来还会推出电动汽车专属模块化架构。

吉利品牌向上之道已经确立。

2016年,中国企业家协会到瑞典访问,瑞典首相说吉利是一家负责任的企业。李书福在答谢时用了费孝通先生的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李书福说,沃尔沃有技术优势,吉利有低成本优势,所以要各美其美。沃尔沃欣赏吉利的低成本之美,双方联合采购量已超过40%。吉利欣赏沃尔沃的技术之美,已全面融入沃尔沃技术,以此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今天的吉利已经是一家全球化公司,我们对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所属公司进行管理,更多依靠的是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李书福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所有员工经过长期磨合所创造出的价值观,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习惯。它不是花钱能买来,也不能从天上掉下来,要通过企业规范的制度建设,严格管理和全体员工共同实践,自然而然形成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李书福强调,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不是真正能落地,唯一有效途径就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他说,吉利企业文化首要目的,就是要使吉利人说的做的一致,做到知行合一。吉利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成功,关键是看问题文化有没有落地,快乐经营体有没有形成。

吉利的文化主题是: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凝聚一股力量、提炼一种精神、完成一个使命。

吉利要跻身轿车行业必须发奋图强,吉利面临的艰难困苦是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艰苦环境正好磨练我们意志,振奋我们精神。我们的勇气来自于吉利精神,也叫吉利的六面大旗:团队精神、学习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精神。

在吉利,我们倡导人人是学生、人人是老师的学习文化;坚持尊重人、成就人、幸福人的人力资源之道;我们实施元动力工程,构建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和谐劳动关系。

元动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

这是李书福写的一篇文章,他说:元动力的元是元气的元,企业像人一样有元气。企业的元气不是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也不是厂房、设备、固定资产,而是员工的心。他说,谁伤害了员工的心,谁就伤害了企业的元气。

吉利的元动力工程颠覆了传统管理思想。元动力工程的核心思想是领导为员工服务,部门为一线服务,员工考核领导,一线考核部门。

安聪慧总裁是践行元动力思想的典范。2006年,宁波公司自由舰销售火爆,供不应求,工厂经常加班加点。他发现有些一线员工下午四五点钟时经常走神,精力不集中。经了解,是员工担心孩子在托儿所没人接。

安总下决心为员工解决困扰。在生活区内建了一个条件很好的托儿所,请宁波市最好的幼师资源红蕾幼儿园经营。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时,安总说,免费使用场地硬件,唯一的要求是,托儿所与工厂作息时间相同。

从此,员工再早上班,托儿所都会有阿姨迎接孩子,再晚下班,托儿所都有老师照看。员工的心安了,气顺了,在紧张生产工作之余,积极参与现场改善和问题解决,真正实现理顺员工的心,理顺员工的气,把员工的所思所想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目前,吉利正在推行“奋斗者文化、问题文化、对标文化、合规文化”四大文化。

一是问题文化。

发现问题是好事。问题是与标准的偏差,与标杆的差距。找自己的问题叫智慧,找别人的问题叫真情;擅于发现问题并有效反馈问题是吉利人的重要能力。

解决问题是大事。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勇于面对问题,视问题解决为绩效提升机会。通过找到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总结提炼形成管理体系,消除问题存在的土壤和条件,预防问题再发。

回避问题是蠢事,没有问题是坏事。问题本身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对待问题和错误的态度和方法。各种回避、隐瞒甚至掩盖问题的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诚信问题。

问题文化的核心是,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解决问题是根本的问题。管理者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二是对标文化。

2012年,吉利集团提出对标管理、品质经营,就是瞄准一个比自己绩效更好、机制更好的组织,树立标杆,找到差距,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

六年来,吉利在各细分市场已经开始立标。为此,我们提出跨级对标。

三是合规文化。

吉利强调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从领导做起,全员主动合规。树立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勤勉尽责、高效透明基本行为准则。

吉利在一切活动中,严格遵守经营所在地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反对任何形式的商业腐败和舞弊行为。

四是奋斗者文化。

人人争做吉利奋斗者,坚决不做僵尸粉。

吉利奋斗者要以用户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持续创造价值,成为受尊敬的人。

吉利的奋斗者要以用户至上,以用户为中心,时刻将用户需求贯穿到全过程,努力发现需求并满足用户,迅速反应,提供超出预期的产品和服务。

吉利的奋斗者要充满激情,对吉利事业的认同与激情,对吉利的发展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具备将压力和挑战转化为快乐的能力。

吉利的奋斗者要敢于自我挑战,不断迎接挑战,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愿意攻克最艰难的项目,愿意开拓最艰难的市场,具备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创业精神。

吉利创业30年,造车20年,其间充满坎坷与挑战,但全体吉利人在李书福董事长的带领下,矢志不渝、一往无前地追逐梦想。

我们从零起步,经过无数次失败和迷惘,又一次次地燃起激情与斗志,在探索中明确自己的发展道路:那就是专注实业、坚持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秉承市场导向和问题文化,扎扎实实地向国际化汽车集团迈进。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强势中国品牌,进军世界汽车十强,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全球竞争力、受人尊敬的世界500强企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2013吉利汽车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