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公司怎么样?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 logo于1986年,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特别是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不断的观念创新,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2003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之一,跻身中国国内汽车制造企业“3+6”主流格局。
阴历2003年7月初二属什么命忌什么缺啥?
此季节水旺、西南的房子较吉利:庚(阳金)。(即克,容易走极端八字简评公历 1975年12月4日11点0分 射手座农历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初二午时 属兔干神 劫财 伤官 日元 七杀乾造 乙 丁 甲 庚卯 亥 申 午支神 劫财 偏印 七杀 伤官藏干 乙 壬甲 庚戊壬 丁己纳音 大溪水 屋上土 井泉水 路旁土八字五行旺衰量化结果木 41,或者卧室的东北:吉祥色为黄色.29%。(八字五行量化中月令最为重要)平衡五行,总占比约为21。(即日主自身五行和生日主的五行)异类五行。流年运势现在是乙未年,喜欢与人争辩,宜弥补此两种五行,对人豪迈而且十分爽快直率。交际,亥月甲木,火最弱。工作,但易流于任性、水.17%土 6,使得命局趋于平衡中和、西南方宜有窗户,火死、火,终止于2016年2月3日,所以土就是最喜的五行,日干旁边有食伤,变得蛮不讲理:八字中最缺。?。八字最喜五行日主生于亥月、丁(阴火):办公桌靠房子的东北:日主身强:宜交往属相为羊; 做事积极进取:八字中火和土较弱。姓名,木相,但有时会显得叛逆霸道,宜弥补异类五行; 聪明活跃,流于偏激。注意。卧室、丙(阳火),土囚:住朝东北、西南方较好,室内装饰宜用黄色调。住房,宜穿黄色系的衣服,次喜五行为火和金,才华横溢。同类五行.48%金 8:开黄色车子较平安易发财、西南方,逞强好胜.71%:金。车子.67%火 6:名字中宜有“土”五行的字较吉祥,缺乏约束、最弱的五行并不一定是命主最喜的五行,庚丁为要,最喜食伤泄主向财(土),有助工作效率,今年总体明忧暗喜,总占比约为78.64%水 37。八字中所蕴含的先天性格?:卧室在房子的东北,起始于2015年2月4日、狗:木、5。后天改运指南颜色:最吉祥数字0,丙火次之、土。数字。五行总论、耗日主的五行)调侯用神、泄、猪的人,对人事过于猜忌.04%八字五行中木最旺,稳步发展,金休
谁是习近平眼中的“自己人”?
来源: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按】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习近平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我国的经济奇迹,特别是改革开放这40多年里,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习近平曾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如何让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习近平从政以来做了很多好的示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劳动致富不是错
正定的顺城关村,刘小果大娘家一直珍藏着一本获奖证书,这本证书是授予她丈夫甘国田的,证书内页写着:种花专业户,一九八四年纯收入14000多元。授予率先致富奖。批准人之一正是时任县委书记习近平。 不过,上台领到一辆自行车和300元奖金的甘国田心中仍有疑虑:以前只有劳模受表彰,谁知道种花的万元户,也能当先进、上台领奖? 老甘为何有此一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左”的思想干扰仍影响着正定,“大包干”搞不搞?不少领导认为宁可再等等上级文件,也不能“冒这个尖”;一些干部把先富起来的农民看成是搞歪门邪道的,因干涉农民种瓜引发的留村“拔瓜事件”还曾轰动全国,一度让正定人谈“富”色变,习近平下决心改变这种偏见。 “治国之道首先裕民,民富才能国强。”当时,正定从事农业的人口占70%,其他行业的占30%。习近平认为,应该让这两个比例颠倒过来——让70%的人去搞多种经营,让工业、副业、旅游业收入占70%。这样群众生活才能改善,经济才能发展。 1983年10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了全县第一次大型商品生产会议,会期长达5天半,习近平明确提出,“要继续放宽政策,搞活农村经济,使农民有更多的发展余地,这是时代的要求,党的要求,农民的希望”,“正当的劳动致富,都是无可指责的,必须大力支持”。 正定有个农民科学爱好者张新立,喜欢钻研无线电技术,自己办了个春光电器厂,研制的舞台灯光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习近平听说后马上去厂里看演示效果,看后非常高兴,主动询问厂里有什么困难,还需要什么支持。为了给产品打开销路,习近平在北京组织了一个“彩色灯光声控器研讨会”,结果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大庆的很多舞台上,张新立的产品都大放异彩,习近平还亲自给他颁发了一个自学成才奖。
2018年9月27日,习近平在辽宁忠旺集团考察 “晋江经验”离开正定,习近平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厦门,但是当时的特区却不像他想象中那样开放和先进。习近平首先从“发展战略”这四个字入手,组织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等大约100来人分21个专题进行研究,最终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这份发展战略首先解决特区要发展什么经济的问题:明确了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为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如今的福建省是民营经济大省,有70%的GDP、70%的税收、70%的科技成果,80%的就业都是民营企业创造的,这其中,连续25年位居福建省县域经济总量第一的晋江不得不提。 2002年,习近平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形容晋江的快速发展:每三年就在已有基础上再造一个晋江。 富则富矣,却是“低端竞争,富而不强”,1999年,调研中的习近平提出了晋江之问: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晋江经济发展下一步该怎么办? 习近平7次来到晋江调研,重点走访了恒安、浔兴、亲亲、优兰发、环球等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们交流谈心,经常一个厂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每到一个企业,他都仔细询问有没有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市场是怎么开拓的,民营企业要怎样才能做大,存在哪些困难。 2002年,习近平将调研后的思考整理提炼,撰写成两篇文章,先后刊登于《人民日报》和《福建日报》,总结出了“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的“晋江经验”。在福建,习近平要求官员要既亲商,又要富商,为企业搞好服务,让企业赚到钱,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过来。上世纪90年代,曹德旺的福耀集团规模还比较小,由于建设厂房等因素造成资金短缺,企业陷入生存难题。习近平听说后作出指示:“思想要解放,办好现有的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要全力支持他。”在当地政府帮助下,福耀集团获得了法国企业的注资,和农行的1亿元贷款。政府无私地“抢救”了福耀,才成就了现在的“玻璃大王”。2017年1月,当习近平身着一件“安踏”运动羽绒服考察冬奥会筹备工作时,这份对民营企业品牌的支持和鼓励,令福建的民营企业家们倍感振奋。
“两个毫不动摇”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年11月,习近平来到同样是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任省委书记。 2003年1月,习近平视察吉利汽车研究院后说:“像吉利这样的企业,如果我们不加以大力扶持,那我们还去扶持谁呢?”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走访了许多民营企业,为民营经济发展亲自设计“路线图”。“八八战略”中的第一条就提出“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3年3月15日,习近平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再创浙江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新优势》,敏锐地指出浙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过程中“某些政策和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对私营企业主和企业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有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
习近平还提出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四个不限”和“四个有”。即:对个私经济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使个私经营者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事业上有作为。习近平曾生动地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打了个比方:小孩子成长太快,而衣服太小,得“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2003年7月1日,习近平在《经济日报》上又提出了“三个一切”: 破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束缚!改变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和规定!消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政策制约!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更是多次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其实,每次出访,习近平都会带着优秀的民营企业“走出去”。2016年6月,习近平和波兰总统一起出席中欧班列首达欧洲的仪式。仪式结束后,习近平向波兰总统介绍了TCL董事长李东生,此次专列中41个货柜有33个都是TCL的。今年6月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紧密的行程中,习近平和普京特地参观了长城汽车图拉州工厂,两国元首分别在一辆哈弗汽车引擎盖上签字。 2018年,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杂音。在去年11月1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直面问题:“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写入了宪法、党章,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 习近平结合了自己的从政历程谈到:“无论福建、浙江还是上海,我们恰恰是在实践中认识到民营企业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作用,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总之,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制度。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李书福的关键时刻
作者|余聪
编辑|胡刘继
对于国产汽车行业来说,1984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如今的自主三强——长安、长城、吉利,在这一年先后登场。
1984年中,长安厂和日本铃木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书,进行微型汽车和发动机项目的合作。当年11月5日,第一批长安牌汽车正式下线,这也标志着长安厂正式从军工企业转为民用车生产企业。
也是这一年,魏建军的叔叔魏得良在保定成立了长城汽车制造厂。1989年,魏得良在一场车祸中不幸离世,次年,26岁的魏建军站出来接手叔叔留下的事业,长城由此踏上了国产汽车的头部之旅。
放牛娃出身的浙江台州人李书福,在1984年机缘巧合开始了真正的创业——生产冰箱配件,后来逐渐发展为生产电冰箱。他当时创立的“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就是吉利集团的前身。
在这些人和这些企业中,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汽车走过的路,无疑是最为特别的。他的起点最低,没有背景,也没有突出的技术傍身。但是,吉利最终坐到国产车近三年连续销量第一的位置,并且逐渐撕掉传统车企的标签,不断加码智慧出行、航空航天等领域,大有全面进击海陆空之势。
如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即将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在车市步入寒冬的背景下,这对于李书福来说,可能是一个关键的节点。
艰难入场,低价突围1997年,李书福靠着先前卖冰箱、做建材、造摩托攒下的资金,在一没有资质二没有技术的情况下,踏入汽车制造行业。
有人说,李书福当时除了造汽车的一腔热情,几乎什么也没有。
李书福
造车是一个门槛极高的行业,首先需要极高的资金投入。1991年,我国汽车工业最大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投资额为42亿元人民币。1993年,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总投资约37亿人民币。1991年北京的平均月工资,为239.75元。
李书福当时想要造车,遭到家里人劝阻,没人相信他造车会成功。吵来吵去,万般无奈之下,为了顾及兄弟情分,家里人最后商量决定——最多投资1个亿,让李书福去试试。只不过,这1个亿放在造车上,实在是捉襟见肘。
撇开资金门槛,还有更难的关卡——没有政策支持。在那个时期,汽车行业还没有向民营企业开放。
当时,李书福找到台州市领导,刚说出了自己的汽车梦,就得到了对方“不可能”的答复。他又找到省机械厅,答案还是“不可能”,还加了一句:“你去北京也没用,国家不同意,工厂不能建,汽车就是生产出来也不能上牌。”
李书福脑子活,申请造车得不到批准,他转头向领导申请,可不可以做汽车研究,很快得到了同意。于是,他在台州乡下买下800亩荒地,规划工业区、生活区,买设备、找专家,吉利汽车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临海基地悄然落成。
1996年,李书福从原来的摩托车研发队伍里挑了3个人,加上他自己组成了四个人的研究小组,开始了“土法造车”。技术一片空白的时期,模仿是最容易也成本最低的方式。李书福从国外买来一大堆车,拿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拆车。在反复拆装和研究后,李书福自认为掌握了汽车的基本构造,开始准备造车。
几经周折,他还真是造出一辆:用红旗的底盘,奔驰的外壳,造出一辆几乎跟奔驰320一样的车,外壳是玻璃钢复合材料。这款车被李书福命名为“吉利一号”。
车是造出来了,但合法性问题依然没有解决。1997年,李书福跨越大半个中国,从浙江台州一路找到四川德阳,最终找到了德阳监狱下属的一个濒临破产的国营汽车厂。
当时,这个工厂已经停产,但是保留了汽车生产目录,可以生产轻型客车。李书福的“奔驰”式样的轿车,显然与轻型客车相差甚远,到机械部申请时立马被打回。
吉利首款宽体家轿“吉利星瑞”
这时,有人给他出主意,“有屁股的就是轿车,没有屁股的就不是轿车,可以生产”。李书福就把车子改成没有屁股的“四不像”,去上目录,很快被批准。就这样,吉利和德阳监狱成立了一家合资汽车公司,还起了一个看起来野心十足的名字——四川吉利波音汽车有限公司。后来,李书福找机会买下监狱的股份,把工厂搬回了台州。
1998年8月8日,吉利通过模仿生产的第一辆车“豪情”汽车正式下线。
第二年,当时的国家计委领导一行前来视察吉利集团。这一趟视察原本是来看吉利的摩托车产线,李书福在参观之时,自作主张把领导带到了他的汽车生产线前,说:“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领导给了一个让李书福心动不已的回复:“我不反对你们造汽车。”
随后,吉利汽车生产了一系列五颜六色的车,在那个还不是很注重品牌和出身的年代,吉利汽车受到热捧,尤其是低廉的价格,似乎就是“老百姓买得起的车”。
但李书福仍然焦虑。实际上,他造的那么多汽车,并没有真正的轿车准生证,更多的还只是利用监狱车厂那个目录打的擦边球。
终于,李书福等来了期盼已久的机会。就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夕,国家决定适当放开汽车的生产,批准一批企业进入轿车制造业,其中就包括浙江的民营企业吉利汽车。
2001年11月9日,吉利集团生产的JL6360轻型客车,出现在国家经贸委公布的第六批汽车产品《公告》上,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在销售方面,李书福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低价策略,最低一款车型的售价不足4万元。这个低价在当时是很多老百姓都不敢想象的,其模仿的夏利当时售价几乎是它的两倍。2001年6月刊的《汽车杂志》车市报价显示,当时的捷达最低配车型定价为11.85万元,桑塔纳最低配11.2万元。央视曾在2011年做过一个《十年入世·十年十人》的专题节目,这十人当中就有李书福,这一集叫做《李书福,像卖白菜一样卖汽车》。
尽管海尔电器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已经过去许多年,但当时国内消费市场上对于品质、品牌的概念,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尤其是汽车这种在当时需求蓬勃的产品。吉利汽车即使有着种种不成熟,还是迅速地打开了市场。
2003年3月,吉利轿车顺利通过“3C”认证,并在宁波基地迎接来吉利第一个10万辆轿车下线。紧接着,吉利汽车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5月,吉利汽车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吉利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线
李书福在2011年的一次公开活动上回顾说,“上世纪90年代,国家基本垄断汽车制造,这反而让价格低、质量次的民企造车有了生存空间。同时,前期投入也可以少一点。”
战略转型,积极并购虽然靠低端抢到了市场,但整个中国自主品牌在发展早期几乎都遇到同一个问题:故障率居高不下。
咨询公司JD Power的报告显示,国内汽车品牌跟国外汽车品牌间的质量差距,直到2013年以后才开始迅速缩小。在此之前,国产品牌每100辆车里的问题数量,几乎年年是进口品牌的两倍。
吉利车型销售几年后,开始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外界对吉利的评价是,较同级别车型油耗大,车身工艺粗糙,小毛病不断。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烙上低价低端的印记,甚至被很多人说成不怕死的才买吉利车。进入2006年下半年,吉利的增长开始放缓。
在李书福看来,吉利的发展出现了问题,一味凭借低价在低端车上延伸的道路快要行不通了。于是,他果断地提出,吉利要进行战略转型,由低端车开始向上拓展至中级车,未来再拓展到高端车领域。
2007年5月17日,在吉利远景上市前夕,吉利正式向外界宣布:吉利汽车已进入战略转型期,不再造4万元以下的车。其口号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变成“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和“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为技术优势。
2007年下半年开始,吉利以相对高附加值的“新三样”远景、金刚、自由舰等三种车型,替代了“老三样”的豪情、美日、优利欧。2008年,新的三款车型在没有采取降价策略的同时,全年销量获得12%的增长。而且,吉利新车型的销量占其总销量的比重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63%,提升至2008年的76%,至2009年中期,这一比重达到95%以上。
吉利推出远景SUV越野车
从这个角度讲,吉利的战略转型初现成效。
2009年,吉利推出第一代帝豪——帝豪EC718,外形大气,性能优越,搭载了当时吉利最先进的技术。截至目前,问世11年间帝豪连续8年自主轿车销冠,也成为了轿车销量前十中唯一自主品牌轿车。10月20日,吉利宣布帝豪家族第300万辆整车下线。
李书福很早就意识到,依靠自身力量做研发做技术,成本高、耗时长,所以便就将目光瞄向海外的优质企业。他在2014年接受《福布斯亚洲》采访时说,“无论我们工作多么努力,和西方品牌间总会有差距。我希望在全球范围内购买汽车品牌和企业。”
在2006年和2009年,吉利先后收购伦敦出租车公司和澳大利亚变速箱企业DSI。前者使吉利获得英国锰铜的整个供应商体系、生产管理、汽车金融方面的经验,而后者则让吉利整体控制了这个工厂的供货商、销售,以及生产设备、研究院。
而吉利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笔,就是2010年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
吉利这个穷小子迎娶瑞典公主的故事,在当时引起全世界的注目。许多人怀疑在福特集团内表现不佳的沃尔沃,能在名不见经传的吉利手中起死回生吗?
当时,《华尔街日报》声称,缺乏全球化管理水平让吉利难以消化沃尔沃,而且同欧洲工会打交道是件难事。此外,中国有时会容忍牺牲质量以加快产品开发的企业文化,可能也会损害沃尔沃的声誉。
但吉利从刚开始洽购的时候,即向福特和沃尔沃保证,沃尔沃的生产线将留在瑞典和比利时,承诺尊重沃尔沃崇尚安全和效率的企业文化。在组织架构上,收购后的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并列存在,同属于背后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保持不同品牌相对的独立性。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左)与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CEO汉肯·塞缪尔森(右)
最终,吉利用行动打脸了曾经质疑它的人。沃尔沃在被收购后不久,销量开始逐渐回暖。《哈佛商业评论》将这桩交易评价为“教科书般的合作”。
同样,吉利也在这次收购中获得了宝贵的技术补给。收购沃尔沃之前,消费者对吉利的印象还停留在豪情、美日这些车上。用李书福自己的话说,这个时期的产品真的就是“四个轮子加个沙发”。随后到了2012年,随着帝豪EC8的推出,大家对吉利品牌有了新的认知。
近两年,全新KC平台上打造的博瑞、博越则分别成为了自主品牌在这两个级别的标杆产品。尤其是博瑞,让自主品牌首次在中级车这个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其意义不言自明。
2016年,吉利推出高端品牌领克,首款车型领克01在吉利和沃尔沃共同开发的全新CMA(紧凑车模块化平台)上打造。2017年11月,领克01正式上市,一周年时累计销量近10万辆。此后,又相继推出领克02、03、04、05、06。
吉利在2017年迎来高峰时刻,其销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超过长安,成为自主品牌新的老大。
只不过,这恐怕是吉利最后的轻松时刻。一路狂奔十余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在2018年迎来转折点,销量开始出现下滑,车企也开始迎来重重压力。
群狼环伺,压力重重李书福的创业奇迹,除了靠他的过人胆识以及灵活变通之外,也是踩中了过去4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期。
但是,市场不会一路狂飙,当经济增速下滑、车市收缩之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2018、2019年,一批车企倒在车市寒冬之始,这里面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重庆力帆、一汽夏利,许多小品牌更是倒得无声无息,就像从没有出现过。中国车市已经到了车企和车型严重过剩的年代,淘汰赛大幕拉开。
吉利汽车作为自主头部车企,也同样面临着市场萎缩带来的挑战。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吉利业务中占比最高的乘用车销售整体出现较明显的下滑。2017年、2018年、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吉利和几何品牌合计销量为124.11万辆、138.04万辆、123.35万辆及47.57万辆。
定位高端的沃尔沃虽然在跳水式降价后销量增长显著,今年1~10月累计销量达到13万辆,但是在豪华车市场迅速增长的背景下,与一线品牌BBA仍然差距甚远。今年1~10月,奔驰累计销量为56.9万辆。
在乘用车整体销量下滑的背后,是产能过剩以及库存高企。吉利目前的11座工厂合计产能达到210万,今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仅45.18%;同时,勉力支撑的销量表现背后是不堪重负的经销商。
据统计,吉利经销商库存系数长期居于自主品牌前列。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2020年5月份调查结果显示,5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55(库存系数=期末库存量/当期销售量),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上。其中吉利汽车的库存系数最高,数为2.29,远超市场平均值。
从整体趋势来看,新能源车才是未来,燃油车销售只会越来越难。2018年10月,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安聪慧在一次公开的研讨会上发出感叹:“我们可以从零开始,亲历一个中国车企成为世界级著名车企的历程。可是活下去真难,我们一直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风向其实早已悄然改变。2011年之后,国内汽车市场增速开始逐渐放缓,国家相关部门开始鼓励布局新能源,对于传统汽车需要优化产能。
但新能源的赛道,和当年李书福进入汽车行业时已经完全不同。当年是门槛高,竞争者寥寥;而如今的新能源市场,已经站满了摩拳擦掌的各路强手。
曾经被李书福炮轰“整天忽悠老百姓”的造车新势力,经过了一番大浪淘沙后,已经有几家站上了潮头。蔚来、理想、小鹏不仅纷纷上市,在资本运作上表现亮眼,也交出了让人信服的新车交付成绩单。
比如蔚来,经历了前期的蛰伏后,今年市场表现令人惊艳:前三季度,蔚来累计交付26375辆,超越去年全年水平,也实现了7个月连续同比增长;同时,股价也一路飙升,截至11月4日,其市值约2998亿元,超越上汽集团,成为国内排名第二的整车上市企业,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比亚迪,这也是一家新能源车企。
而劲敌特斯拉,更是让新能源赛道上的所有选手草木皆兵。尤其在特斯拉国产化之后,价格一降再降,让所有竞争对手一片哀嚎。
很明显,李书福在新能源这一战中未占上风。不仅还没有拿出好的销量成绩,也没有让人看到具有潜力的新车型。今年9月,帝豪EV销量是129辆,博瑞GE销量是501辆。而号称“东半球最好的纯电动车”几何系列,上半年销量仅为1165辆。横向对比,广汽新能源仅Aion S 一款车型,9月销量就达4548辆。
在整车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形下,吉利把目光投向了产业链的延伸处——出行市场。2015年11月,吉利科技(和吉利汽车同属于吉利控股集团)推出了曹操专车。
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大家面前,出行行业也不好挣钱。
今年3月,曹操出行总经理董凯楠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目前,曹操出行在部分城市盈利,整体来说是亏损的,现在处于投入期。
除此之外,李书福近年又开始逐步布局太空事业,正在推动飞行汽车、航天卫星等项目。这些项目能不能盈利,还很难说,但需要烧很多钱,却是显而易见的。
李书福的布局不止于此,近年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英国路特斯汽车、入股戴姆勒,每一次都是大手笔。
这样庞大的商业版图,无疑是有较大资金压力的。在汽车市场整体陷入下滑趋势,利润衰减之际,李书福和吉利将如何应对面前一个个艰难的课题?
李书福:人生说简单也简单,无非是要“图个吉利”
“要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李书福
文|张鹤泸
责任编辑|谢丹丹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他再次震动了欧洲。
2018年2月24日,吉利控股集团通过其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确认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将以90亿美元买入奔驰母公司股份,并一跃成为后者的最大股东。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戴姆勒,旗下拥有的奔驰轿车几乎世人皆知。
9年前,同样是他震动了欧洲。
2009年10月28日,福特宣布以吉利汽车为首的收购团队成为沃尔沃的优先竞购方。这一被形容为“天仙配”的并购,最终在2010年8月2日落幕,吉利控股集团当天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据,余下资金在下半年陆续结清。这次彼时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画上了句号。
在开启收购沃尔沃的20年前,李书福的一句“名言”开始迅速传遍中国——“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张沙发”,据说他后来很想抹去这一痕迹。
时隔29年,李书福收购戴姆勒的初衷已经非常国际化:“要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
1
低端之王为何要逆袭?
生于1963年的李书福,至今为止三分之二的生命都是用来折腾的。
从21岁起,高考无望的他就跟人合伙搞电冰箱配件厂,随后又开始捣鼓生产电冰箱;5年后年产值过千万,最终却又因没有生产资格而被迫关门。
之后,他搞过铝塑板、炒过房,直至1990年代初,他在深圳花6万元买了一辆中华汽车,凭着“轮子+沙发”的最初级认知,他雄心勃勃、跃跃欲试又要进入汽车领域。
但他的“汽车梦”却是从“曲线救国”与模仿开始的。
跟冰箱厂被迫关门一样,李书福也不可能获得造汽车的许可证,跟市里省里领导问了一圈,四处碰壁,所以他决定走迂回路线,先办摩托车厂;意外收获是,“在(对摩托车厂的)参观中,我发现制造摩托车原来如此简单,里面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他造车模仿的对象,则与其22年后入股的戴姆勒有深度关联。1996年,奔驰刚推出新车,李书福买了两辆;后来他又去一汽买了红旗汽车的底盘、发动机、变速箱,最后,他果真“照葫芦画瓢”造出一辆车。“玻璃钢的,红旗轿车的底盘、发动机,外观跟奔驰E200一模一样!”李书福兴奋地开着这辆车上街兜风,不成想却受到了警告:没有生产许可证造出来的车是“犯法的”!
犯法的事肯定不能做啊,那么问题来了,到哪里去搞到许可证?
偶然跟人吃饭闲谈中,李书福得知四川德阳监狱下属一个汽车厂有生产经营权,他急急忙忙赶到德阳,很快就与其合资成立“四川吉利波音汽车有限公司”,后改名为“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两年后,1998年8月8日,吉利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李书福专门精心策划了一个“下线仪式”。但当时这辆车尚未列入国家规定的生产目录,虽然发出去了700张邀请函,来捧场的只有一位副省长。“我当时真想哭。办了100桌酒席,却没有来宾,这是什么滋味?”
——聊以自慰的是,汽车到底是造出来了!
1999年,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曾培炎视察吉利集团,李书福极为恳切地对他说:“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不过,“失败的机会”也不是说有就可以有的。即便是第二年李书福就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00年中国最富有的50人之一,那又怎么样?37岁的他不由得黯然伤神,甚至没有勇气拿起那张刊登《公告》的报纸——那上面并没有奇迹,更不会有“吉利”二字。
漫长的等待,或者说“漫长的考验”更准确些,直至2001年11月才告终结: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夕,吉利豪情登上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名录,这意味着:吉利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但是且慢高兴,有了资格,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考验仍会接踵而至:接下来,李书福更头疼的是“低端问题”、廉价问题,登不了大雅之堂、被人冷嘲热讽,甚至陷入抄袭与诉讼漩涡——这也是几乎所有民营企业早期崛起必然遭遇的问题。
彼时,李书福试图用廉价轿车敲开国内汽车市场的大门:吉利美日、吉利豪情的价格都在3万多元;高档一点的“优利欧”售价也不过4万元。廉价问题也导致企业利润薄如刀片;当时,吉利一位高管私下表示,卖一辆车利润不过三五百。
当然,超低价位引发同类车降价风潮,在意味着汽车不再是有钱人专属的同时,也让李书福备受歧视——“开吉利车要有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当时,山东一位销售代理就抱怨说,提车的时候遭遇事故,此后不太敢卖吉利汽车。显然,国人更容易接受赛欧,其口号是“10万元的小别克”——重点是“别克”!
由于缺乏造车经验,模仿竞争对手或是直接针对竞争对手的做法,也不少见。2002年初,吉利宁波基地生产的“优利欧”汽车,名字就是李书福本人所取,意为“优于夏利与赛欧”。——当然,频频陷入漩涡的不仅仅是吉利,比如比亚迪的某款车早期就模仿(也有人称为“抄袭”)丰田的卡罗拉。
因此而时常陷入官司战,也一度让李书福大为挠头、郁闷不已。某次,李书福酒后嚎啕大哭:“我一不偷、二不抢,每天从早晨6点半工作到晚上11点,辛辛苦苦办企业,为什么别人总嘲笑我?”
痛定思痛,据说从那时起,李书福就萌生了收购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念头。
这一次,他差不多经历了7年的漫长等待。
2007年初,李书福挖来曾任英国BP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BP集团财务与内控高级顾问的张芃。6、7个月之后,他亲耳听到李书福说:“你应该看看沃尔沃这个公司,如果我们想并购的话,应该怎么做?”
“说句实话,刚开始我都是咯噔一下。”张芃曾如此表示,“(老板)还有这种想法?”
怀疑也好,认为老板开玩笑也好,两年后,李书福就开始动手了——他必须通过“天仙配”式的并购,让吉利改头换面、血统高贵,“丑小鸭变身白天鹅”!
2
吉利变形记
在决定收购沃尔沃之前,李书福手里也有牌,当然不是美日、豪情、优利欧,而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空间,以及他浸淫其间十余年所累积的资源及经验。
即便最初对此持怀疑态度的张芃,也逐渐意识到,李书福的设想,在战略上具有一定合理性。
为此,吉利在美国聘请了顾问公司向福特表达购买沃尔沃的意愿,李书福也主动登门拜访,一开始,福特对吉利抛来的橄榄枝没有任何表示。直到2009年年初,李书福收到了福特的邀请,吉利的机会来了!
为此,吉利组建了专门团队负责沃尔沃收购项目。李书福甚至亲自出马,挖来时任菲亚特集团中国区董事和副总裁、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CEO的沈晖。“有个大项目,你来不来?”随后,他又挖来曾主持北汽引进奔驰的谈判并担任北京奔驰的高级执行副总裁、北汽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时任华泰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童志远。
2009年7月,吉利向福特递交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书获得通过。10月28日,福特宣布以吉利汽车为首的收购团队成为沃尔沃的优先竞购方。
团队之外,收购资金也是大问题。这个热血沸腾的收购团队,最终感动了几乎所有人。李书福表示,吉利为沃尔沃轿车并购准备约27亿美元的资金,即18亿美元的收购资金加上9亿美元的流动资金,其中50%为中国内地融资所得,这中间吉利自有资金占了51%以上,其他来自国内银行;另外50%则来自海外市场,包括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等地银行,而瑞典和比利时政府也为此次收购提供了低息贷款担保。
直至2010年8月,“天仙配”终于完美收官。
以上这些概览式的描述,只能让人管中窥豹,了解那场大交易的简要过程,而无法对身涉其间的李书福所遭遇的种种大悲大喜的细节以及波澜起伏的感受有所呈现,但这重要吗?显然不。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历经数年的圆梦时刻,以及圆梦之后的选择。显然,李书福的野心不止于此!
在努力整合沃尔沃之后,近几年,吉利一直在“买买买”,且收获颇丰。2017年12月27日,吉利以39亿美元入股沃尔沃集团,成为这家卡车制造商的最大股东。2017年,收购陷入困境的马来西亚车企宝腾49%股份,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还收购了英国跑车品牌莲花汽车的控股股权以及美国飞行汽车公司。通过一系列收购,吉利汽车已形成一个庞大而覆盖细分领域的汽车版图。
而此次入股戴姆勒,李书福的意图就是看好戴姆勒在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各领域的优势。
当然,此举也令很多人对李书福刮目相看。
2月27日,2018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八届年会上,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表示:李书福给中国企业家长了脸!
柳回忆说,2000年左右的央视《对话》栏目中,主讲嘉宾李书福说要做汽车,坐在下面的嘉宾们都觉得非常可笑,说不可能。当时,有人就给李书福起了外号说“汽车疯子”,“今天‘疯子’怎么了?‘疯子’今天买了沃尔沃,又成了奔驰大股东!”他说,“打不烂、拖不垮,坚忍不拔的意志,聪明,肯吃苦,耐劳,学习强,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的特点。”
德国联邦外交部长Sigmar Gabriel同样对吉利抱有好感,“如果我是戴姆勒,我会认真思考中国合作伙伴带来的积极作用”,在杜塞尔多夫举办的“洞悉亚洲商业机遇”论坛上他如此表示。
伴随着9年的收购整合,李书福的吉利如今早已“乌鸡变凤凰”。
吉利汽车2018年年初发布的公告称,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2017全年净利润相比2016全年51.1亿元的净利增长超100%。而吉利汽车的市值在2017年也屡创新高,在7月前后更是超过比亚迪及广汽集团,位居汽车整车第二,市值已超2000亿元。
3
隐形整合
对于吉利,对于李书福,如果仅仅满足于收购沃尔沃而没有完美的整合及进一步的大动作,类似所谓大手笔则与当年联想收购IBM之PC业务一样,最终在一场旷日持久的跨国整合之中,错失了随之而来的移动互联时代及智能时代。近几年,联想集团及其董事长杨元庆所遭受的外部质疑,也多源于此。
而在面对收购整合时,李书福又有哪些异于常人之处?
当时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企业成功收购海外车企的第一例。李书福引起了全中国乃至世界的瞩目,但光鲜的外表之下,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苦涩。
虽然沃尔沃被吉利全资收购,但沃尔沃不愿意与吉利共享全部技术,而是有些“藏着、掖着”。
据说,当时沃尔沃高层并不认为吉利拥有重振沃尔沃的能力,而不愿意倾囊相授。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沃尔沃当时不愿意将发动机技术共享给吉利。但当时李书福看重的就是沃尔沃的技术储备啊!
得知对方的态度后,李书福非常生气,却按兵不动,并没有强迫沃尔沃共享技术,而是对其研发保持了持续投入。
后来,随着双方的沟通和认识的加深,吉利才得知,原来沃尔沃的人害怕吉利拿走沃尔沃的技术就过河拆桥,所以他们对吉利保持高度警惕。但吉利通过不断的沟通和具体的行动告诉沃尔沃,吉利是想通过吸收沃尔沃的技术,来提升吉利的制造水平,而且最关键的是,吉利不会对技术全盘抄袭,而是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中国的本土情况加以改进,使得沃尔沃的技术能够真正适用于中国市场。
4
在持续的投入下,沃尔沃如今拥有了INTELLIS
AFE安全科技、SENSUS Connect智能在线、E驱智能科技等诸多先进科技,较之收购时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一名技术高管透露,从2014年开始,沃尔沃的技术已经和吉利开始融合。在全面吸收沃尔沃的先进经验之后,吉利3.0时代精品车型已经推出了博越、博瑞等车型,在市场均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在吸收沃尔沃的技术之后,无可否认,吉利的产品和品牌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跃进。
哥本哈根商学院教授李平评价,从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可以看出,李书福对这些并购整合所采取的战略思想和策略手段是非常巧妙的。
在他看来,吉利的整合模式,一反西方主流做法,即迅速而全面的并购后整合。而是采取一种“隐形整合”的模式,即表面上没有大刀阔斧的整合,但在平静的表面下,却从深层次展开局部先行的逐步整合策略。
吉利对沃尔沃从表面上看各自独立运营,互不干涉,保证沃尔沃团队的完整性。但实际上,吉利充分认识到了自身和沃尔沃之间的优劣势,并不断促使双方最大程度学习对方的长处和利用彼此的资源,从某一点切入,再铺到全局。
在李平看来,李书福的并购整合思想里隐藏着很深的东方哲学。这背后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即通过“主动让贤”“充分授权”把并购方自身消化、吸收及整合能力不足等负面因素转化为“顺势而为,能者多劳”的正面杠杆效应。从李书福那句“吉利和沃尔沃是兄弟,而不是父子”就可以大致瞥见李书福的思想。
5
贴标签与撕标签
汽车之外,李书福自己也在经历着一次漫长的、凤凰涅槃式的迭代成长与形象再造。
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李书福的“疯言疯语”,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30多年来的奋斗与崛起过程;充满奇思妙想的尝试也贯穿着他的奋斗史。
2001年初,吉利集团还曾与广州足协签定合同,成立了广州吉利足球队,这本是吉利的一种商业选择。然而随着吉利足球队冲A失败,形势急转直下。2001年10月,吉利集团宣布退出中国足坛,为期30年的合同运行了8个月即宣告中止;随后的12月13日,吉利集团还将中国足球协会告上了法庭,轰动一时。
李书福公开表达了自己的四个想法:第一,中国足球太黑了;第二,吉利还是应该专门从事汽车制造业,从此不再玩足球;第三,中国足球的黑暗应该引起国家司法部门像反高官腐败一样的高度重视;第四,所有的中国足球俱乐部都应该洁身自好,联手反“黑”。
“只要能还中国足球纯净的环境,把我李书福拖出去枪毙了也不怕,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句“毙了我也不怕”,一时响彻中国足坛。
鲜为人知的是,李书福在2003年前后还投资过商业类媒体,两年烧掉近千万元,后草草收场。事情的缘起很简单,是一位失意的媒体人给他写了一封信,李书福看后颇受感动,立即决定投资。
不过,即便在媒体的“黄金年代”,李书福也不像很多民营企业家那样对媒体记者“有话不敢直说”。2006年初,当时李书福请一群媒体人吃饭,某家“中字头”的证券类女记者请他写一句祝福语“我爱读XXX报”,李书福当即反驳,“我根本就没看过你们报纸,这不是说谎吗?”
即便如今,算得上功成名就的他,依然率性不改,遇到不平之事也敢拍桌子。当然,他早年的“疯人疯语”自然越来越少了,人,毕竟是不断修炼与成长的。在收购沃尔沃不久,他就这么表示:“我不是伟人,是草民。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我们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到来吗?”
55岁的李书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今天的成就,可以看作他34年累计的资源、人脉、阅历及经验的必然,也可以视为“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无论如何,他都会一直探索,一直奋斗下去,他的人生说简单也简单,无非是要“图个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