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智马达价格

共同注资54亿元!吉利和奔驰成立“智马达”,smart即将国产

赵建国

新年伊始,吉利与奔驰“联姻”,为业界带来喜讯。

1月8日,吉利控股集团与德国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宣布,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双方合资成立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

“合资公司将在中国及全球市场推出下一代零排放smart电动车型。我们期待双方继续紧密合作,将优秀的产品与服务带给全球客户。”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所言,道出了双方合作的目的所在。

?“联姻”呈现新特点

此次,双方合资组建的智马达公司,体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股权平等。新组建的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人民币,双方将各出资27亿元人民币,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主要以smart品牌出资的形式获取相应股份。

技术平等。双方将在研发、制造和供应链等领域发挥协同效应,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

立足中国。合资公司全球总部设在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在中国及德国分别设立营销中心。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根据新车型开发规划,smart未来产品阵容将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型细分市场。

人员对等。合资公司董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吉利控股方代表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戴姆勒方代表为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Hubertus Troska),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女士(Britta Seeger),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集团研发和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研发的马库斯·谢弗(Markus Sch?fer)。

共同聘任。合资公司决定任命佟湘北先生为smart合资公司全球CEO,他将统筹市场、销售、研发等smart品牌所有业务模块,向smart合资公司董事会汇报。他在汽车行业有超过20年的从业经验,曾在中国和美国等地多个世界领先的汽车公司任职。

?发力高端智能车

事实上,吉利与戴姆勒之间缘分已久,早已“确认过眼神”。

2018年2月,吉利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并承诺长期持有其股权。

2018年10月,戴姆勒出行公司与吉利管理的吉利集团(新业务)有限公司宣布,双方将在华共同投资17亿元组建合资公司。

2019年11月,双方共同组建的各持股50%的高端出行合资公司——蔚星科技有限公司问世,并于12月宣布在杭州启动高端专车出行服务业务。初期车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S级车、E级车、V级豪华多功能车以及梅赛德斯-迈巴赫轿车,未来也将使用吉利集团旗下高端纯电动车型。

此次成立的合作公司,早在10个月前就有“绯闻”。2019年3月28日,吉利控股和戴姆勒股份公司(奔驰母公司)就共同宣布了这一计划。

双方共同确定的新车型开发规划,也印证了此前的业界猜测。除了A0级市场,smart未来产品阵容还将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型细分市场,这与smart品牌定位非常吻合。

公开信息显示,吉利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已储备有新能源汽车产能。2018年,吉利在宁波杭州湾已建成年产30万辆的DMA(其四大新平台之一)工厂,用于生产其与沃尔沃共同开发的汽车,包括新能源车型。2019年,新建的吉利CMA基础模块架构工厂也投入生产。2019年年底,吉利汽车在宁波杭州湾新区的第三个整车制造项目——吉利PMA纯电动汽车项目宣布工程建设主体完成,进入设备安装使用阶段。

2018年3月,宁波杭州湾吉利汽车项目群动工仪式上,有吉利高层表示,杭州湾基地将被打造成吉利汽车集团集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行政管理、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全球核心战略基地。

?展现合作新趋势

近来持续出现的对等合作,正在成为中外车企合作的新模式、新趋势。

2019年9月,奇瑞集团与斯图歌特公司签约成立电动轻型商用车合资公司。斯图歌特作为德国邮政股份公司子公司拥有全球物流网络布局,而奇瑞拥有国际化汽车生产、营销能力,将开发生产适合全球市场的电动轻型商用车(eLCV),解决邮政及包裹“最后一公里”的运输服务。双方在提供电动轻型商用车产品的同时,还将通过提供“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创造可观的经济、社会价值。

2019年11月7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其与日本丰田汽车将各自出资50%,成立纯电动汽车研发公司,新公司将开展纯电动汽车及电动汽车所用平台、动力电池、零部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比亚迪e平台作为全球首个可开放共享的纯电动汽车平台,搭载该平台的秦唐宋元等比亚迪纯电动车型已打开市场销路,也被丰田所看重。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挂牌。

早在2019年9月前,奥迪就已经与比亚迪就合作进行谈判。据透露,双方拟协商的内容中,最大的亮点是,奥迪希望入股比亚迪电池业务部门,或双方共同成立合资的动力电池公司。

从2020年开始,奥迪将与合作伙伴一汽在长春进行奥迪e-tron的本土化生产。到2021年,奥迪将携手合作伙伴向中国市场推出九款新能源车型;至2022年,奥迪将携手一汽将本土化生产的产品阵容增至12款。

同样是在2019年,宝马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再次续写新篇,双方的合同金额已经从2018年年中的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09.8亿元)提高至7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65.4亿元),有效期从2020年延长至2031年。

日益增多的中外对等合作,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合作,迎合了“新四化”的潮流,呈现出共同迎接技术变革新时代、市场竞争新格局的新趋势。

“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实现smart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商业成功。”正如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所表示的,中外合作者们都对未来信心十足。

责编:樊俊卿

奔驰吉利退股Smart!双方紧急辟谣 原因还在于造小车?

近日,我国一家合资车企突然爆出了一个大瓜!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发生重大工商变更,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均退出股东行列,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成为控股股东,分别持股50%。

智马达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但说起它的英文名字smart,应该就会有不少朋友对这个主打小巧精致的汽车品牌有所耳闻了吧?

资料显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为smart中国在华合资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17日,注册资本为54亿元,为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双方各持股50%。

在吉利入局之前,smart作为奔驰旗下的轻奢品牌,一直致力于打造精品微型车,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它旗下smart fortwo、smart forfour等多款车型也曾以进口身份引进到了中国市场。

当吉利入股smart之后,这个品牌也开始借助吉利SEA浩瀚架构进行电动化转型,目前已经推出了smart精灵#1、smart精灵#3两款车型。前者售价区间为18.16万-22.66万元,后者在6月份才刚刚上市,售价区间为20.99万-28.99万元。

然而,正当smart准备在中国市场和精品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展身手之际,它的中国合资公司股权结构却出现了如此重大的变动,奔驰和吉利在smart品牌上的这波操作简直惊掉了包括教授在内的不少人的下巴。

有意思的是,正当很多人都以为奔驰和吉利要放弃smart品牌之际,smart品牌全球公司又发表了一份声明称:目前smart品牌全球公司仍是由梅赛德斯-奔驰和吉利按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合资公司,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把握市场发展机遇,smart会灵活调整战略部署。

这也就意味着,尽管smart在华公司的最大股东不再是吉利和奔驰,但smart品牌全球公司公司的最大股东仍然是这两家公司。这么看来,这件事就显得很魔幻了。那么,奔驰、吉利到底在搞什么事情呢?

说实话,面对奔驰和吉利的这一通骚操作,教授一开始也有些犯迷糊,因此跟几个行业内的朋友讨论了一下这个事情,得到了以下猜想。

有一个朋友认为,smart在华公司智马达汽车之所以由中外合资转为外资,是为了像极星一样在海外进行独立上市。然而,教授认为这个说法并不认可,因为这个说法存在很明显的bug。

要知道,海外独立上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国外资金的支持。如果smart想要在海外上市,那么改变股权结构的应该会是负责smart品牌全球运营的smart品牌全球公司,而不是smart品牌针对中国市场而成立的智马达汽车。

另外一位朋友认为,智马达汽车由中外合资转为外资,是因为它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并不理想,这是为了退出中国市场做准备,但这个说法同样也站不住脚。

销量方面,smart品牌今年1-5月在华累计交付量为19711辆,其中5月份交付量为2624辆。严格来说,无论是对比同级别车型还是同价位车型,这样的交付数据都不算高。

然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任何一家车企想要退出退出中国市场都绝对不会是一个拍脑门就能做出的决定,而smart刚刚才推出新车,它从目前来看没有任何要退出中国市场迹象。

教授认为,smart之所以无法在中国这样的新能源市场产生漂亮的销量成绩,它的产品确实可能存在问题。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主流汽车消费者最在乎的无外乎高性价比和大空间,但这两点smart现有的在售车型似乎都没有占到。

另外,燃油车时代smart主打的精品微型车,精致的做工和小巧的体型让它在欧洲市场大获成功。如今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的smart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全球研发中心支持工程研发。

然而,smart近两年推出的新车却与此前的微型车基因彻底背离,将主攻的方向瞄准了竞争激烈的小型SUV和紧凑级SUV市场。内卷严重的SUV市场让价格偏高的smart几乎没有太多生存的余地。

教授猜测,吉利和奔驰之所以双双退出智马达汽车的股东行列,将实际控制权交给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让两家直属smart的公司来管理是为了让smart品牌的产品回归制造精品微型车的初衷。

另外,吉利和奔驰仍然以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smart全球品牌公司,则是为了在资本层面间接控制smart品牌。从资本层面来看,吉利和奔驰退出马达汽车其实并不会对这个汽车品牌带来任何影响,因为它们始终以同等股比掌控着smart的全球总公司。

但是从管理层面上来看,教授认为吉利和奔驰的这波操作算是一次放权,让smart的团队在研发、设计、营销等方面有着更大的主导权,而吉利和奔驰只为其提供技术、资金方面的支持。

事实上对于这样的操作,吉利早已经是驾轻就熟。沃尔沃汽车最初和吉利控股集团的关系就是后者只为前者提供资金支持,但并不干涉前者的研发、销售。

在教授看来,中国一直以来都不是smart的主战场,如果不以中国市场为目标,而是瞄准欧洲这款smart本身就有着一定品牌号召力,并且更适合小型车、微型车生存的市场环境,那么教授认为吉利和奔驰的这次放权显然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观察 | 光束汽车工厂已经落地 吉利戴姆勒的"智马达"何时启动?

文:懂车帝原创 常思玥

[懂车帝原创 行业] 6月20日,长城与宝马的合资企业光束汽车终于在张家港打下了第一根桩,距离他们第一次签约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

光束汽车工厂动工意味着双方的实质性合作即将展开,而在自主品牌的另一极,吉利与戴姆勒在出行层面的合作虽然也在稳步推进中,但整车合作层面的合资公司目前仍未启动。

同是中国头部自主品牌,合作方同是德国著名豪华品牌,落地车型同是小型车。在看似相同的合作背后,其实隐藏着两者不尽相同的战略思路。

吉利戴姆勒:出行业务先跑?

与长城宝马的合资公司不同,吉利的思路是由出行业务切入。

近日,吉利与戴姆勒的出行合资公司再落一子,西安星享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6000万元。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算上西安的这家公司,吉利与戴姆勒的合资出行企业蔚星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北上广杭等地布局了6家出行公司。

吉利与戴姆勒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彼时吉利作价90亿美元完成了对戴姆勒9.69%股份的收购,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似乎是为了尽快与戴姆勒实质性的走到一起,吉利将资产更轻的出行业务放到在了前边。2018年10月份,双方便签订了出行公司的合资协议,后成立耀出行品牌。

耀出行(蔚星科技有限公司)是戴姆勒出行股份公司和拥有曹操出行的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出行品牌,双方各持50%股权,运营车辆主要有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E级轿车、C级轿车、V级MPV等车型,主要面向了高端群体。

简单来讲,耀出行完全是一家出行公司,而合作双方也仅是戴姆勒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的出行板块之间的合作,不牵扯到制造层面。

虽然耀出行在中国出行市场中的存在感并不是很强,但这并不妨碍吉利与戴姆勒在整车层面的继续推进。

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是吉利控股集团与戴姆勒集团在整车制造领域的合资公司,双方2019年签订协议,各注资27亿元人民币,股比为50:50,落地品牌是smart。

出行业务先跑,或许与吉利从整体合作节奏上的安排有关,但在此后我们能够感受到,吉利戴姆勒的合作,与长城宝马的合作还是存在着一定不同。

“智马达”与“光束”要走不一样的路?

两者发展的最大不同,在于对合资企业的诉求层面。

长城与宝马的合作,双方诉求的是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突破。

长城与宝马最早于2018年7月在德国签订了合作协议,彼时的规划与现在相比,基本没有变化。

根据规划,双方的合资公司注册资金17亿元人民币,注册地址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投资总额达51亿元人民币。

纯电动MINI

合资公司规划了标准年产能16万辆的整车工厂,双方将进行纯电动汽车的联合研发和生产,包括未来的MINI纯电动汽车以及长城汽车旗下新产品。

其中一个概念比较引入关注:将来,不同产品将按品牌分别进入各自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光束汽车的产品将在长城汽车的渠道进行销售,而电动MINI纯电动车仍然会在宝马的渠道销售。

也就是说,光束汽车的使命重点在于研发与生产,而不是双方成立一个新品牌,建设一个全新的渠道。

对宝马来说,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份额,对长城来说,能够汲取宝马在汽车制造与研发层面的经验。

而吉利与戴姆勒这边,则是专注于smart这一品牌的全球推广与电动化。

根据规划,合资公司的注册资金为54亿元人民币,双方将各出资27亿元人民币,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主要以smart品牌出资的形式获取相应股份。双方将在研发、制造和供应链等领域发挥协同效应,在中国及德国分别设立营销中心。

此外,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根据新车型开发规划,smart未来产品阵容将扩展到紧凑型细分市场。

也就是说,吉利能够借合资公司对smart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除了设计以外,主刀工程研发的全部工作,这对于其后续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能力来说,无疑是又一个利好。

smart工厂

但目前智马达仍未公布其下一步的动作,后续的计划落地情况仍有待观察。智马达与光束的合作虽然看似相似,但其背后的诉求并不相同,合作深度也有差距。

写在最后:

纵使前进的路径可能并不相同,但在合作背后,都体现出长城与吉利进一步提升企业实力,并积极投身国际市场竞争的强烈意愿。而宝马与戴姆勒,无疑更想在日渐稳定与成熟的中国汽车市场中进一步深化布局。

明里暗里,长城与吉利都在近年有着非常激烈的竞争,现在光束已经照亮了第一道光,智马又要达何时启动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智马达价格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