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和长安哪个隔音好

朗逸和星瑞对拆试验:看不见的地方,用料做工有何差距?

国内10-15万级的A级家轿,一直是合资品牌的天下,代表车型有思域、朗逸、卡罗拉、轩逸等等。国产品牌少数销量能排名前列的车型,主力售价也都在10万以下。这其中,既有合资品牌相对强势的原因,也有国产品牌一直在10-15万区间缺乏A级重磅轿车的缘故。

但国产品牌也不想甘居人后。近日上市的吉利星瑞,售价11.37-14.97万元,号称中国家轿颠覆者,要以越级的实力,挑战同价位的A级合资车。2.0T的动力,同级最宽车身和最长轴距、更豪华的内饰和配置……吉利星瑞的外在堪称越级,不过其内在做工和用料如何呢?跟同价位合资车对比,是否真的如其外表一样更加厚道呢?我们想一探究竟。

于是,这次我们找来了一台星瑞和一台朗逸,开展一场对拆试验。看看两者用料、做工上有什么差距?需要说明的是,此次对拆并不为比出高低,只是想借此管中窥豹,看看国产与合资在“看不见的地方”,其造车品质和工艺目前都是什么水平?毕竟,朗逸是A级车霸主,迄今在国内已卖出470万辆车。而星瑞是新锐车型,刚刚上市。这一老一新,正好代表了两种势力的碰撞,很有看点。

底盘的对比

先看底盘部分。升起车身,发现朗逸的底盘大面积覆盖了树脂防护板;排气通道也做了全覆盖的隔热铝箔,前段还加装了铝合金护板,后段也喷涂了防锈层。整体的平整度很不错。但我们注意到它的原厂发动机护板是一块塑料板,而且好几个地方已经有破损。看来这块板子只能起到最初级的防护。

▲朗逸底盘

再看悬挂,朗逸的悬挂采用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悬挂结构。它的前控制臂,是一块单层钢板,显得单薄了一些。

▲朗逸的前控制臂

后悬挂采用了扭力梁悬挂,扭力梁后悬的优点在于成本低,不占地方,保证乘坐空间,这也是这个价位合资车的一种主流选择。

▲朗逸的后扭力梁悬挂

后悬的纵向摇臂,一头连着弹簧,一头被焊在扭力梁上,也是一块单层钢板。不难发现它前后轮的悬架结构都比较简单,紧凑。

▲朗逸的后悬纵向摇臂

整体来看,朗逸底盘的做工尚可,平整度不错,悬架结构、材质比较简单,就是够用就好的思路。

视线转向星瑞。升起车身,发现它的底盘也基本是全包的,而且拆下来发现,星瑞的护板整体上都采用了复合树脂材料,比塑料材质强度更好,且兼顾隔音表现。此外,星瑞的底盘排气走向和朗逸一样,也比较规整、直观。排气隔热部位也全包了铝箔。

▲星瑞的底盘

星瑞的前悬也采用了麦弗逊结构,但是前控制臂使用了双层钢板冲压焊接,比朗逸要厚实一点。同时上面还打了孔,以减轻重量。此外转向节还用了铝合金材质。

▲星瑞的前控制臂

来到星瑞的后悬,它采用了E型多连杆结构,并且加入了横向稳定杆。除了让后轮的从动效应更好,有更好的操控表现。也能让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感更好。

▲星瑞的E型多连杆后悬

走近看,这套E型多连杆的结构看起来要复杂的多,而且占用空间也大,一般只在尺寸更大的B级车或以上等级车型里才能看到。

▲星瑞的E型多连杆后悬

此外,星瑞底盘前后都有副车架,副车架跟车身之间的连接点,都用了橡胶衬套,能有效吸收路面冲击,改善整车的NVH性能。此外,副车架还能增强悬架系统的连接刚度,可以让底盘更加紧致,更加运动。

▲星瑞底盘采用了前后副车架

此外,星瑞的底盘亮点还有:号称同级最长的悬架行程(前185mm,后203mm),可以带来更长的缓冲空间,保证更好的舒适性,也保证了四轮的抓地力更好。而且,星瑞的车轮采用了负外倾角设计,也就是俗称的“外八字“,可以提升弯道时轮胎的抓地力。

▲星瑞的轮胎采用了负外倾角设计

通过底盘部分的对比,可以看出星瑞相比朗逸,无论材质还是设计,确实在很多细节上更舍得下本。

车头部分的对比

拆掉朗逸的前保险杠,发现它还是有防撞梁的(说明还是没有减配),它的防撞梁外层,还包裹了一层缓冲泡沫,低速下碰撞时,可以减少损失,对行人也有一定保护作用。

拆掉缓冲泡沫层,发现朗逸的前防撞梁,基本上还是一块铁皮,材质为钢制,侧断面为帽型开式结构,后方的吸能盒也是钢制。

▲朗逸的前防撞梁和吸能盒

再看看朗逸的机舱,整体布局规整,线束整洁,大部分线束都由波纹管及绝缘胶布进行包裹,保证了线束的耐用性。机舱防火墙采用了防火隔热棉与半球纹铝板进行隔热隔音处理。机舱内焊缝均有钣金胶涂抹,虽然施胶厚实,但涂抹比较随意。

▲朗逸的发动机舱

总的来说朗逸的车头部分还算厚道,起码该有的都有,没有偷工减料。

再来看星瑞的车头部分。拆掉前保险杠,发现星瑞的前防撞梁被喷涂成了车身同样的蓝色,而且是一个封闭的方框结构,看起来至少比一块铁皮要厚实耐撞一些,而且吸能盒的尺寸看起来也比朗逸的更大。用磁铁来实测,惊喜的发现前防撞梁和后方的吸能盒,居然都是铝制。

▲星瑞的前防撞梁和吸能盒

为什么说是惊喜?因为铝制前防撞梁一般是豪华车级别才有的标配,B级车上都很少看到。而星瑞只是一款十来万的A级车。铝制防撞梁的好处一是“轻”,要比同样强度的钢制防撞梁轻2/3。二是“硬”,同等质量下铝合金的强度是钢材的3倍。三是“吸能”。其实防撞梁除了要硬,更主要还为了吸收能量,有人做过测算,碰撞时钢制防撞梁能吸收50%的能量,而铝制防撞梁能达到70%,铝合金吸收能量的能力比钢材要高40%。这就是为什么众多豪华车都要把铝制前防撞梁作为标配。

打开星瑞的机舱盖,可以看到内部的布局走线也比较规整,线束该包裹的都包裹,该隔热的隔热,而且由于发动机体积较大,内部结构显得更加饱满。

▲星瑞的发动机舱

车头部分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前防撞梁,一个为钢制,一个为铝制,且后者吸能盒的尺寸要更大。

车尾部分的对比

拆掉后保险杠,朗逸的后防撞梁也是钢制,而且采用了德系车惯用的弓型防撞梁,两侧也都安装了吸能盒,通过螺栓与纵梁连接。

▲朗逸的后防撞梁

后防撞梁吸能盒的尺寸,我们用一把螺丝刀来做个对比。

▲朗逸后防撞梁吸能盒的尺寸演示

打开后备箱盖,可以发现朗逸的备胎池,没有做任何隔离处理,白车身直接裸露在外。档次感差点意思。

▲朗逸的备胎池

拆掉星瑞的后保险缸,露出后防撞梁,用磁铁实测,发现这次后防撞梁包括吸能盒,都不是铝制,而是钢制的。

▲星瑞的后防撞梁和吸能盒

为什么星瑞用了前铝后钢?个人猜测有两个原因:一是钢制后防撞梁的维修成本和难度相对较低,而国内的高速限速较多,追尾时的相对时速都不会太高,没有太大必要用到铝制防撞梁。这也是为什么国产的奔驰宝马等很多豪华车,后防撞梁都用了高强钢的原因。二是即便发生了高速追尾,后备箱也有足够的空间来溃缩吸能,对乘员舱的冲击没有车头碰撞那么大,很多时候即便尾箱撞没了车也还能开。但车头一旦发生碰撞,一个是发动机舱受到撞击,维修成本很高,甚至有报废的可能。二是能量会通过发动机舱挤压,直接传导到乘员舱,乘客受伤的风险更高。所以“前铝后钢”是很多国产豪车的普遍做法,星瑞显然也参考了这个标准。

还是拿同样一把螺丝刀来对比一下吸能盒的尺寸,明显比朗逸要大一些。而且从这个角度可以明显发现星瑞后防撞梁覆盖面积也比朗逸要更大。

▲星瑞的后防撞梁吸能盒尺寸演示

再掀开后备箱隔板,发现星瑞的备胎池居然用隔音棉进行了全包围,这通常至少是更高级别的B级车才会采用的做法了。从这个细节也能看出星瑞比较注重隔音表现。

▲星瑞的备胎池

车尾部分的对比之后,发现朗逸后防撞梁、吸能盒等,该有的也都有,还算厚道。但是相比而言,在尺寸、做工和用料上,星瑞还是要更扎实,更高级一些。

拆开车门之后的对比

将车门的内饰部分拆掉,我们来看看两车的差别。朗逸的车门上用了一块硬塑料的密封盖板,线束包裹的比较马虎,只是简单拿绝缘胶布缠绕了一下,甚至能看到里面花花绿绿的线束。不得不说这个细节的做工有点太过于随意。

拆掉后门的塑料盖板,可以发现门板内铺设了沥青止震贴片,以防止车门产生震动异响。但还是那个问题,线束包裹得非常随意,几乎都裸露在外。

拆掉星瑞的前车门门板内饰,可以明显感觉到,星瑞的细节做工要更上一个档次。体现在几个细节:一是密封盖板的面积更大,而且是采用了更厚更软的泡沫塑料材质,相比朗逸硬邦邦的硬塑料,更加的厚实,防水隔音效果更好。二是线束被包裹的更加严实,看不到里面线束的颜色,不象朗逸那样是花花绿绿的。

▲星瑞的前车门

拆开后门的内饰板,发现它的工艺和前门完全一致。

近距离看它的泡沫塑料盖板,显然厚度和质感都比硬塑料要好很多。

写在最后

通过这次简单的对拆,已经不难得出结论。虽然价位相似,但两车在看不见的地方,用料和做工,差别还是蛮大的。很多人觉得国产车的竞争力,主要是靠堆高配置、再把价格拉低,靠性价比来跟合资车PK。但从这次星瑞和朗逸的对拆,不难发现象吉利这样的国产品牌,已经不满足于“高性价比“的角色,而是希望用更高等级的用料和做工,更好的品质,来提升”品价比“,来和同一价位的合资车进行造车品质上的PK。

此外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可能觉得国产品牌外在做的很豪华,内在就不一定有多好。合资车外在比较朴素,但内在毕竟是合资血统,品质做工肯定比国产品牌好。但这次的对拆证明,在同等价位下,星瑞这样的国产车,很多方面都胜过了合资车。希望这次的对拆,也能扭转一些人的偏见。也希望我们的国产车,能越来越多摆脱对“高性价比”的依赖,用更高的造车品质来征服消费者。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试全新吉利帝豪GL

说起国内的A级车市场基本就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混乱”。价格跨度之大、车型种类之多、尺寸差别之明显,而这三点就能足足把A级车市场弄得“混沌不堪”。其中合资和国产的错位竞争又让各个车型之间摩拳擦掌。

作为吉利A级车市场的当家花旦,帝豪GL已经上市了一年多的时间。虽说在极为走量的A级车市场中月销量仅仅只有每月1万多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销量已经足够成功,而领先它的都是些“老江湖”,像是轩逸、朗逸、捷达...

在外观方面,帝豪GL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前脸的整体线条运用上。原来“涟漪”格栅配合下面的进气格栅显得比较温和,而新款车型则凶悍了很多,雾灯区域的造型更具张力,相比于改款前更为硬朗。并且日行灯也很好地隐藏在了前脸线条之上,即使不亮也有一种点缀的作用。

17款帝豪GL

18款帝豪GL

车尾和车身侧面均没有大的改变,依旧保持了原来的设计风格。

虽说在外观方面变化不多,看起来似乎诚意不足,不过这车真正的改变却是内在。首先就是动力系统方面的改变,吉利似乎非常喜欢将一些最新的技术运用到帝豪车型上。比如这次吉利最新研发的1.4T涡轮增压发动机。

在动力参数上新的1.4T发动机相比于原来1.3T的发动机有所提升,提升了3KW,达到了最大98kw的马力,而扭矩部分也有215牛米,而原来只有185牛米。要知道这个动力参数已经超越了部分合资品牌的车型。

另外在最高热效率上,这款发动机也达到了国内的一流水准。36%的最大热效率已经达到了目前世界上较为平均的水平。此外涡轮在1200转的时候就会介入,而90%的扭矩可以从1350转爆发,这一点就让新帝豪GL开起来非常轻快。

变速箱依旧是来自于格克拉克的6速双离合变速箱。不过,相比于老款的双离合变速箱,新帝豪GL在1、2档顿挫方面真是提升了很多。原来的车型在1、2档上平顺性处理的不太好,这次终于改善了。

不过相应的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激烈驾驶的时候能够感觉到离合器整体结合速度较慢,没有了双离合器变速箱应有的那种干脆劲。每当需要加速的时候都是发动机先“暴躁”1秒后车才能有真正的动力爆发。并且在起步的时候也能够感受到离合器在慢慢结合,所以在起步的时候需要配合油门。好在我所试驾的车型带有Auto Hold功能,本身起步就需要给油门,这也就让这个问题变得不再那么突兀。

在底盘方面,帝豪GL还是可以称得上是拥有豪华感的。前面的悬架设定非常符合中国人对于舒适的理解。无论是大小颠簸基本都是一次过滤完成。

但是后面的悬挂调校就有些欠妥了,也许是因为扭力梁的缘故,后部的豪华感明显比前面差了一个档次,过完颠簸路段后还有会较为明显的余震和震颤。当然这其中也有整体设定较硬的缘故。

不过当我看了后备箱空间后,我就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后面悬挂。超大的进深让它的容积变得极为“变态”。而深度也非常优秀,可以说这个空间满足了绝大部分家庭日常出游的需求。所以当满载行李和人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车尾下陷,就成了一个难题。在不使用空气悬挂的基础上也许只能将整体后面悬架调硬才可以避免。

另外一项关乎于豪华感的方面就是隔音性。在良好沥青正常巡航驾驶时,帝豪GL的隔音还是值得称道的。不过每当我需要超车,或者油门开度较大的时候,发动机舱就会传来比较明显的噪音。而其装配的佳通轮胎也经常在帮倒忙。路面只要稍微粗糙,整体的胎噪就会非常明显。

转向手感是我对帝豪GL比较喜欢的点。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方向盘的一定虚位让整个车驾驶起来更为轻松。虽说没有运动车型那种指哪打哪地感觉,但这种刚刚好的转向手感是最为适合日常使用。

内饰方面,双层缝线的中控台层次感非常好。并且这次吉利还非常讨巧的将仪表盘上面加了一层软质材料以增加触感。一般人也许不会摸,但媒体们在试车的时候总会摸一摸那里,确认材质。中控屏幕非常流畅,功能也很多,自带的行车记录仪功能免去了不少后期加装的烦恼。

而在配置方面帝豪GL可谓是下了血本,ACC定速巡航、电子手刹、中控的全触摸式屏幕、自动空调、打孔真皮的方向盘,甚至就连车机的导航都自带实时路况。

座椅的支撑性非常好,6向电动调节足以让我找到合适的坐姿。这主要是由于方向盘的位置。并不是说它的方向盘调节幅度很大。而是说虽然只有上下调节,但方向盘的整体位置更为靠后,让你有充足的安全感去操控车辆。

后排的空间表现同样不错,在我的坐姿下还能有一圈两指的富裕空间。毕竟整体车辆尺寸已经达到了A+的水平。不过后排的座椅角度不太合理。过陡的靠背配合长坐垫虽说不会有其他车型坐板凳的感觉,但还是过于挺直,无法完全放松。

于合资品牌来说,这次帝豪GL的改款是个不小的冲击。这也像我前面所说的那样,帝豪这个车系对于吉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虽说整个车辆开起来还是一种家用车的感觉,并且受限于价格因素,在某些方面有些许不足。不过它还是能够很好的满足日常家庭使用,而且还没有过于明显的短板,就这一点不正是消费者所期望的?

遥想几年前,吉利各个车型的销量都非常不好,唯独帝豪的销量一直比较平稳。这也就给吉利带来了非常大的信心,将帝豪车型做的完美是他们最为器重的事情。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只要吉利拥有了新的技术,都会让帝豪系列第一个使用,这不仅是一种对于消费者的重视,更是对整个车型的重视,毕竟帝豪系列曾经让吉利重振旗鼓。而此次的中期改款车型虽说在外观方面变化不大,不过内在的表现已经提升太多,配合10万元左右的售价,其产品竞争力可想而知。

新车里面的气味是从哪里来的?哪些车型的车内异味较小?

现在新车里的气味也是大家购车时的一个参考指标了,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的车主,在买车时一个重要需求就是车内气味要小。由于中国没有车内污染物的相关标准,所以很多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包括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车内异味都很大,车内污染物含量都很高。即使是一些合资的豪华品牌,比如奔驰、宝马、奥迪等,车内的异味也很大,甚至还出现了“臭气奔驰”“白血病奥迪”“垃圾棉大众”这样严重的车内污染事件。

导致车内污染物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内饰的材料以及止振板材质不合格。汽车的内饰材料有皮革、塑料、化纤、棉麻、海绵等,还有各种胶。如果采用优质的内饰材料,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较少,很快就能散发干净,车内的气味就很淡。如果使用劣质的内饰材料,它们在使用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甲醛、甲苯、丙酮等有害物质,散发出刺鼻的异味,在车内长时间乘坐就会头痛、打喷嚏、流眼泪等,甚至会患上严重的疾病,严重影响车内乘员的身体健康。

还有甲醛,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也是一类致癌物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车内最大的甲醛污染源就是地板下面铺设的那层隔音止振板。这个止振板应该用优质的隔音棉制作,但是很多车企为了节约成本,就使用沥青代替。沥青中含有大量的甲醛,会在长期使用中缓慢的释放,过程可以长达15年。这是一个无法阻止的过程,要想彻底清除车内甲醛,只能把这层沥青止振板全部清除,然后用优质的隔音棉代替。

那么该如何清除车内的有害物质呢?很遗憾地告诉你,没有什么好办法。网络上各种彻底清除车内甲醛、异味等方法和药剂,都是在收取智商税。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减轻这些污染物对我们的伤害,比如经常通风换气。也可以在晴朗的天气,把车开到郊区停放在太阳底下,把所有的门窗都打开,在太阳的暴晒下,让有害气体尽快挥发出去。对于甲醛,只能把车内的沥青全部清除才能彻底解决。

那么有没有车内污染较低、气味较小的车型呢?这当然是有的。在欧洲、美国等地有严格的车内污染物检测标准,车内污染超标的车型是禁止销售的,所以一般纯进口的欧美汽车车内气味都比较小,比如大众夏朗,沃尔沃、凯迪拉克、雷克萨斯等等。其中的大众夏朗,是很多二胎家庭的选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车内气味极小,与国内合资生产的大众汽车相比,简直是天地之差。

在国内生产的合资品牌以及自主品牌,也有些车型车内污染物控制得比较好的,比如法系的标致、雪铁龙,美系的别克等,自主品牌的吉利领克、长城魏以及奇瑞全系车型,广汽传祺等,车内的气味都不是很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和长安哪个隔音好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