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你们老家都有什么风俗、都有哪些讲究?
过年我们家乡的风俗是,首先每家都要杀年猪,请近邻和亲朋好友吃刨汤肉。腊月二十四要打扫清洁卫生,祭灶神,二十九,三十吃年夜饭又称团圆饭。但吃饭之前,首先要祭天,祭地,祭先人,祭高曾远祖。然后才吃团圆饭,守岁,发红包,看春晚。
过年你的家乡都会有哪些风俗习惯?
新年,对于中国来说,每个地方都有家乡习俗,可以说,发挥到淋漓尽致。
在我们家乡贵州黔西北毕节,习俗还是挺多的,而且很多习俗流传至今。从春节的前一个月,乡亲们就会开始做过年的准备了。
第一,宰杀年猪
这是每家基本要做的事情,头一年,就要想办法喂一个大肥猪,喂养起来,就是过年之用。进入腊月,乡村就会传来阵阵肥猪嚎叫的凄惨声,就是各家各户开始宰杀年猪了。过去,年猪越肥,越大,证明家底越厚实,如果宰杀的年猪小,廋,证明这个家庭就比较穷。杀年猪的时候,会邀请寨邻老人们,或者关系好的来吃一顿项圈肉,喝包谷酒,如果去到村里看到这种景象,证明过年时间要到了。
第二,熏(腌)腊肉
宰杀了年猪,不能把肉放时间长,那就通过把肉熏香,就可以放一年 在黔西北毕节,腊肉是一个重要的珍品。基本家家杀了年猪,都会制成腊肉。在宰杀了年猪后,就要把猪肉一块一块的砍细,装进木桶里,然后再用盐或者调味品放进去。通过一定的腌制,两三天后,就可以熏了。在野外或者家门口,选好的干柴,有一定香味的柴料更好,点燃,又不能太旺,慢慢烤,最少也要一天一晚。只要看到红红黑黑的颜色后,把所有水分全部腻出来,就可以了。然后就一坨一坨的吊在饭厅,如果需要吃的时候,就割一坨下来,洗干净,就可以吃了。腊肉越多,证明这个家庭越富裕,腌制腊肉,绝对是一个祖辈遗留下来的风俗。
第三,摏米粉面
这个习俗,随着条件改善,很多地方正逐渐消逝。但在二十年前,基本家家必做。在村里,都有一口公共的石碓,就是在石碓里摏,把糯米泡几天,感觉软和了,就可以联系碓摏,这是需要一家人都出动帮忙的事情。一个人做不了,一个石碓,一根碓杆,人站在碓杆上,踩在脚下,最少要两个人才能踩动。另外一个人,就负责不允许米面喷出来。摏好一碓,用面筛筛过,又继续摏,一般全部弄完,大概需要一天时间,最少也要半天。一定要保证吃到十五去,才能证明这个家庭是富裕人家,要不然,正月间,有人来串客,没有汤圆吃,证明这个家庭是穷人。
第四,拜年
拜年分为年前拜年和年后拜年。毕节是一个山区之地,亲戚朋友要遇到,除非是大屋小事,否则一般很难遇到。为了孝敬亲戚老人和小孩,就只有过年的时候。可以送腊肉,酒烟,米等。春节即将到来,人们就会逐渐停下手中的农活,开始拜年走动。如果年前没有时间,就改到年后,反正一定要看望关系好的老人,如果不去看,亲戚关心就会逐渐淡泊,甚至就会说闲话。因此,为了把这个工作做好,拜年也是一个地方重要的习俗。当然,现在逐渐少了,但过去,真的是一项重要活动。
第五,上坟(祭祖)
在黔西北毕节,三十夜和初一,几乎每家每户,都要上坟。带上贡品,带上家小。年夜饭开始之前,就要到祖坟墓前去上香烧纸,磕头,大大小小的家人排着队。然后磕头许愿,不愿许愿的,就完成仪式。这是地方很重要的一个习俗,如果人家看到坟上没有崭新的青纸,就证明这家人不和谐或者后人少,没出息。因此,春节来临,上坟是一个重要的风俗仪式,任何家庭,都会按照这样的程序做。年前,就一定会准备好香烛,火炮,到过年的时候,就一定会去做到。
第六, 扫扬尘
这是腊月二十三该做的事。到了腊月二十三,每家都会把家里上上下下打扫一遍。屋前屋后,一定要保持干干净净,这叫除尘,又叫除去一年的晦气。通过这个仪式之后,就可以正式进入过年的模式了。通过清扫,一年的一切不如意,都会通通清扫出去。然后就会剩下平安,吉祥,如意,幸福,快乐,富裕了。
第七,守夜(守岁)
这是三十夜晚上,要做的事情。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到了年关,每家到了三十夜,都会准备很多柴,吃过年夜饭,就开始走动,在寨邻。如果不出去,就会一家人烧一笼火,一家人围着火,坐起聊天。现在没有这样做,都烧煤,或者电炉,围坐起,拉家常,边喝酒,边聊一年来,大家的生活。直到十二点,又才慢慢入睡。只可惜,现在乡村里的守岁,没有过去热闹,也没有过去那么正式了。
第八,“偷”白菜
到大年正月十五这段时间,很多家庭是不用干农活的,即使去做农活,被人看到,也会告知,把年过了也不迟。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青年男女都会约起,那家白菜好,就要去“偷”,被“偷”的人户,一般不会乱说的,越乱说,对“偷”的人越平安吉祥。因此,很多种菜园子里好的白菜,一般都是悄悄看好。如果被“偷”了,就不能说。“偷”来的白菜,就会当晚大家给煮粥吃了。吃得越多,新年的运气就越好。只可惜,随着人们外出,经济的开放,这项新年习俗逐渐被人们淡忘,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逐渐不再向往。
黔西北毕节新年习俗,其实在过去,还是有很多过年的春节风俗值得大家研究。特别是约定俗成的那些风俗,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毕节人。人们获得了乐趣,感受了美好,享受了幸福,经历了平安吉祥的新年蜕变,如今,一切都在变,但人们对于乡愁的那份情怀,或许会越来越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