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byd元如何开门

吉利硬怼BYD油耗数据,这2.9升油耗到底是不是仙界科技?

比亚迪发布会大伙儿都看了吧,这回它把百公里油耗直接干到了 2.9L 。

结果这两天,吉利的高管们就在微博上开火。吉利高管们开始 “ 群发 ” 专利证书。

你比亚迪不是热效率 46.06% ?那我吉利还有 46.1% ,管上!

但没想到,比亚迪是真有底牌藏着。你拿没量产的跟我比?好好好,我这没量产的还有 46.5% ,直接压死!

而且比亚迪还表示,像这样的底牌我有大把,只是没必要亮。

这一波下来,吉利算是把自己打麻了。。。

随后战线只能拉回到油耗上,有人直言 2.9L 的 NEDC 标准不够严格,按工信部的 WLTC 标准,应该是 3.8L 。

这里,比亚迪确实不能说没错,毕竟大家一般对外宣称用的都是 WLTC ( 工信部 )油耗,测试更严格。

NEDC 测试标准里最高测试速度只有 50 公里每小时, WLTC 不仅要求最高车速达到 130 公里每小时,测试时间也要比 NEDC 更长。

比如秦 L 亏电油耗, NEDC 2.9L , WLTC 要去到 3.8L 。所以 WLTC 油耗数据数肯定比 NEDC 高很多,但你也不能说 BYD 不老实,毕竟 NEDC 测试标准目前还在使用。

所以要我是吉利,我不会拿标准怼 BYD 。而是弄个 WLTC 亏电油耗低于秦 L 3.8L 的车,这样的话,直接把最低油耗头衔就给抢回来了。这不更有说服力?

总之啊,这波 “ 友好切磋 ” ,不仅没能对比亚迪造成什么形象上的损害,甚至大伙儿还都觉得吉利真 “ 急了 ” 。

瓜确实是吃饱了,但打归打闹过闹,比起微博上来来回回的骂战,我觉得比亚迪这次把热效率干上去时用到的技术,其实还是更有意思点。

热效率这个概念吧,差不多就是说咱们烧的油里面到底有多少能量在真正推着车往前走。这个数值一般是 30% 左右,也就是说,你烧完一箱油,有 70% 的能量都消耗在了各种损耗上。

想想现在的油价都夺少钱一升了。。。别吵,我在思考。

所以,提升热效率就是提高你省油的上限,不管你怎么轻量化,怎么低风阻,怎么黄金右脚,都绕不过热效率给你绑死的底层代码。

那这么看,比亚迪的 46.06% 对比一般车的 30% ,岂不是无敌了?

首先啊,咱们不能这么比。

要知道这个 46.06% 指的是最高热效率,而 30% 一般是指纯燃油车的平均发动机热效率,这两个可是有大区别的。

在过去, 40% 以上热效率的发动机并不是没有,但要达到 40% 以上,必须是在非常极限的工况。油车开在路上,总难免要加速减速啥的,发动机没法一直在最舒服的状态运行,所以热效率平均下来只能到 30% 左右。

但现在不一样了,混动车可以让发动机在发电和推轮子之间自由切换,这样发动机就能在最高效的状态下工作。如此一来,最高热效率和平均热效率的差别就很小了。

这一波操作下来,让过去家用燃油车的百公里 7 、 8 个油,直接给降到了 4 、 5 个,已经相当逆天。

但这还不够。想要达到量产 46.06% 的热效率,还有个更重要的玩意。

那就是这个16 :1 的压缩比。

压缩比这个参数,来自发动机内部活塞做功的过程。比如下面就是一个气缸的四冲程奥托循环,包括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步骤。

发动机之所以能带着轮子转,关键就是在气缸里汽油和空气燃烧爆炸,然后顶着活塞往前走。这时候,汽油混合气体烧的越充分,热效率就越高。

而让燃烧更充分的主要办法,就是提高压缩比。

压缩比是吸进来的气,和爆炸时的气体体积之比,这个数值越高,就说明气缸把气体压的越严实,那么烧起来就越容易。

一般,普通燃油车发动机的压缩比在 10 : 1 左右,如果热效率要超过 40% ,那压缩比就必须得往上走走,比如本田第三代混动系统用的 LFB 2.0L 发动机,压缩比在 13.5 : 1 ,热效率达到了 40.6% 。

但 45 % 是一道过不去的坎,是曾经热效率的极限,因为压缩比太高也会带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爆震,如果出现爆震,那么不仅发动机震动会比平常更明显一点,关键还会对发动机结构造成损害。

具体啥原理咱就不细说了,打个比方就是,老板平时给你点压力,你确实会提高干活效率,但压力给太大了之后,就可能不想干了,甚至每天都想把公司给炸了。

要解决爆震的问题,众多车企也就想了一堆办法,最简单的就是提高汽油品质。放上面的例子里,提高油品就是引进高端人才,老板压力给再大,他也能扛得住,而且干活效率还高。

但比亚迪加 92 油弄 16 : 1 的压缩比,难不成是仙界科技?毕竟现在连增程器都要喝 95 的咯。

也许,这只是比亚迪在宣传上晃了大家一下。。。

上面咱们提到的其实是最普通的奥托循环,而比亚迪 DM-i 用的是 “ 阿特金森循环 ” 。

咱们就拿憋气来打个不太严谨的比方。

如果说奥托循环是吸气 5 秒再呼气 5 秒,那可能就没办法把气吐得足够干净。而阿特金森循环有点像吸气 3 秒,再呼气 5 秒。因为肺里的气比较少,所以后者在呼气的时候,肯定呼得更彻底一点。

换成烧油,就是烧得更干净。

当然,这么做也是有代价的。阿特金森循环的气肯定没有奥托循环来得劲大,所以说采用阿特金森循环的车型,动力通常都会相对较弱,开起来也会肉一点。

我们可以看到,秦 L 相比秦 plus ,虽然压缩比从 15.5 : 1 提高到了 16 : 1 ,但发动机动力似乎又小了几分。。。

不过,这对混动车的影响确实比较小,一般咱们当个增程车去开,用的都是电机,其实是感受不到什么的。所以米勒循环和混动车基本是一个绑定的COMBO 。

但为啥说比亚迪有可能在宣传上晃了大家呢?

其实是因为在奥托循环里,吸气( 压缩比 )和吐气( 膨胀比 )基本是一样式的,而且吸多少气,对性能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以前车企在宣传的时候,一般就只跟大家说吸气是个啥情况。

时间久了,大家也都只记得吸气,不记得吐气了。

而比亚迪这波操作,其实就有把吐气叫成吸气的嫌疑,而因为它格外地能吐,所以这压缩比看起来就特别大。

不过这应该也算车企们的常规操作了。之前马自达也是这么喊的,到底合不合理,咱也说不清楚。

除了阿特金森循环以外,另一个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就是提高提高滚流比。

这其实没有名字听着这么玄乎,简单说就是俩字 “ 搅拌 ” 。

产生爆震也可能是因为汽油和空气没有搅拌均匀,导致有的地方压力过大,有的地方压力过小,那么提前给他搅拌一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是喝杯咖啡啥的,拿个勺子给它晃一晃就能搅拌,但气缸内就比较复杂了,比如需要改变活塞的形状,进气口角度,等等。

另外,还有一招也能降低爆震,就是废气再循环技术,或者,比亚迪叫它催前取气 EGR 。

虽说是让废气再过一遍气缸,但这可不是为了让之前没烧干净的废气,继续充回来拿来烧。

其实最早发明这个技术是为了环保。因为空气里的氮气经常会在气缸里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或者二氧化氮,对环境不太友好。

所以有个小天才直接把废气接回气缸,这样就能减少混合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防止生成这些有害物质。

不过没想到的是,这招还能降低气缸爆震的发生率,甚至能降低进气的机械能损耗( 泵气损失 ),结果就是会更省油。

科学,很奇妙吧。。。

其实为了提升热效率,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绝活,这里脖子哥是说不完了。总之在新能源时代,内燃机技术的进步并非停滞不前。

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依然会是混动占主导地位,而内燃机的进步方向,就是往更适合混动的方向发展。

诸如这样搞内燃机研发的国内车企不在少数,吉利的雷神混动,长安的蓝鲸动力,奇瑞鲲鹏动力,东风马赫电混等等,发动机功率越来越高,热效率上也是互相刷新记录。

但作为一个消费者,你们攀比热效率高几个百分点和我真没多大关系,不如多造几台的便宜好开的车,更实在点。

向北直播实测比亚迪秦L续航,1997公里算不算成功?

这几天,博主“向北不断电”做的比亚迪秦L满油满电实测续航直播大家都看了没?

老狐关注了一下,整场直播支持者很多,也有不少“喷子”,据说中间还被人举报了十几次( PS :因为老狐也不是时刻都盯着,具体举报多少次不能确定)。

虽然挺不理解为什么实测也要被人喷,但是老狐必须得说句公道话:从测试过程和结果上看,比亚迪这次的“成绩”没什么好挑剔的。

简单回顾一下测试过程和结果:

向北这次的测试是从陕西到深圳,基本全程高速顶着限速跑,空调开的是 24 ℃适宜温度。经过三天的实测,比亚迪秦L-DM-i 跑了 1977 公里,耗油 66.74 L,折合下来百公里油耗 3.37 L。

该说不说,比亚迪这回估计又要刷新纪录了,全程高速顶着限速跑都能跑将近 2000 公里,如果是综合路况(高速、城市、郊区或城乡),续航超 2000 公里那么还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儿?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不对吧?前几天比亚迪不是说秦L-DM-i 油耗 2 字开头,续航破 2000 公里吗?这实测差距也挺大的啊?

老狐觉得,这里其实是有误会的。接下来,咱们就聊聊这次实测。

1977公里的实测成绩,算不算“翻车”?

抛开一些尬黑的网友不谈,有些网友喷秦L-DM-i ,其实指向的是实测和官标不一致,有续航和油耗“虚标”的嫌疑。

这一点,老狐觉得不能直接说网友不对,毕竟从之前透露的信息上看,官方确实说过因为上了最新的第五代DM 技术,这款车在 NEDC 工况下的馈电油耗仅为 2.9L/100 km,满油满电状态下的综合续航,可以达到 2100 公里。

但是,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抛开条件去谈结果,这对秦L并不公平。

客观来说,NEDC 标准的测试一般包含 4 个市区工况和1个模拟郊区工况,其中市区工况的平均时速为 18.5km/h ,最高时速不超过 50km/h ,而郊区平均时速为 62km/h ,最高时速不超过120km/h。

算下来, NEDC 标准的平均车速差不多是在 33km/h ,测试的综合续航更高,油耗更低也实属正常。

而向北的测试是大部分时候都是高速行驶,前提条件是不一样的。

不信,我们可以具体看看“向北不断电”今天刚在微博上发的过程回顾。虚头巴脑的话老狐直接给大家去掉,我们看重点。

这次的测试车辆是秦L120 公里顶配和雅阁 锐·混动,两辆车从西安出发,全程高速一路开往深圳坪山,都是尽可能压着最高限速来跑。

雅阁跑了1291.8公里之后趴窝,算下来是加了 51.6 L油,折合下来油耗为 3.99L 。然后秦L-DM-i 继续前进,最终趴窝在 1977 公里,算下来加了 66.74L 油,实际的油耗为 3.37L 。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不是续航和油耗“虚标”,而是在这种全程几乎都是高速的情况下,油耗冒了点,实属正常。

更何况,测试的这个版本 NEDC 的申报油耗是 3.08L , 3.37L 的实测成绩已经算是无限接近了。

可以严格,但硬杠就有失偏颇了

即便成绩已经不错了,但也总有人在挑毛病。

相信这两天有很多人已经看到了,比亚迪说油耗低于 3L 之后,吉利马上跳出来反驳,还晒了一堆证据。

大致的意思就是,吉利的热效率早就 46.1% 了(没量产),不比你比亚迪更牛?

对于这个事,比亚迪倒是没有急眼,而是晒出了相关成果,拿出没量产的 46.5% 的热效率,直接把吉利那点火焰浇灭了。

总之,双方高管在微博上唇枪舌战了一番,吉利一拳头打在了棉花上,反而给比亚迪的技术做了一波营销。

一计不成,吉利还有后招。在微博上,吉利高管还转发了一位网友吐槽比亚迪NEDC标准的微博,并且做了评论。

这位网友是不是选中的 “NPC” 咱们不知道,但看那意思,是在点比亚迪 2.9L 的油耗标准不严格。

对于这个事儿,老狐觉得得分两面看。如果非得说 2.9L 的油耗标准不够严苛,我觉得倒也不是毫无道理,毕竟,它确实是没有 WLTC 的最高车速高,也没有它的测试时间长。

但是客观上来说,既然这个标准还在用,就说明是有它的合理性,比亚迪这么说也没毛病。

从实测的结果上看,即便是用WLTC的标准,秦L120 公里版本 3.37L 的油耗,比官标的 WLTC 3.98L 的油耗还低了不少。

而且,人家也不是自创了个标准,如果真是想反驳,老狐觉得吉利拿出一台NEDC油耗低于 2.9L 的同级车,或许更有说服力。

当然,人红是非多,比亚迪这几年是发展的快了点,网友们对它要求严苛点,可以理解。

但是,老狐觉得,严苛归严苛,如果硬杠,多少有点不客观了。

不管承不承认,这次比亚迪又刷新记录了

这次直播,很多人都把关注点放在了续航和油耗上,反而没有注意到这台车的价格。

不管在续航和油耗上有多少人在“唱反调”,但结合价格来看,这台车在同级里又是妥妥的“领头羊”了。

老狐从来不说虚的,我们用数据说话。

秦L的售价区间在 9.98 万元- 13.38 万元,一台插电混合动力 B 级轿车,起步价下探到 10 万以内,在同级里已经算是少有了。

顶配 13.38 万元,满油满电实测跑了 1977 公里,总花费 535.25 元,相当于每公里仅仅只有 0.27 元。

不夸张的说,这用车成本在同级里也是“无敌”的存在了。比亚迪让全球混动进入新时代。

“工业奇迹”这类太虚的话老狐就不说了,但不管大家承不承认,秦L的实力都在这儿摆着了。

至于冲击到谁了,老狐不说,大家可以猜一猜。

结语

老狐之前就说过,比亚迪就是车圈学霸,这次学霸交的“作业”,也没有让人失望。总的来说,除了受到天气影响有减速,大部分高速的情况下,实测续航 1997 公里的成绩基本上没什么水分,还是比较可靠的。

当然,目前是媒体测试,肯定会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老狐觉得也不用着急,这款车应该很快就会有普通车主测试,到时候大家不妨再关注一下市场反馈。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2000公里续航时代鼓舞人心,但车企无需沉迷“数字游戏”

新浪财经:续航超2000公里,比亚迪的大招让丰田、本田难堪

有车以后:亏电2.9个油,续航2000+km,国产一哥出王炸,吹牛还是真牛?

钛媒体:亏电2.9个油,续航2000+km,国产一哥出王炸,吹牛还是真牛?

编辑:Li

比亚迪AH股双双暴涨!吉利高管回应比亚迪新车2.9L油耗:还是实在一点好!

5月28日,比亚迪放量大涨8.35%。前一日,比亚迪推出的两款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新车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两款车型号称百公里油耗仅为2.9L,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引发热议。有业内人士对这一数据表示怀疑,认为比亚迪可能存在夸大宣传之嫌。

面对业内的质疑之声,吉利汽车的高管杨学良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转发了一位博主对比亚迪的质疑,并评论道:"还是实在一点好,估计老一辈科学家健在的话也会这么想。"杨学良的言论迅速引发了广泛讨论,不少人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作为国内另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吉利的高管,杨学良的发声无疑有特殊的意义。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同行的"呛声",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杨东生进行了发声。他表示,比亚迪采用的NEDC测试标准更加科学,测试结果更接近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情况。杨东生强调,比亚迪一直以来都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绝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情况。他还指出,在评判一款车的性能时,油耗固然重要,但驾驶体验和整车配置同样不容忽视。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此次推出的新车型必将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越的驾乘体验。

不过资本已经用脚投票,今天比亚迪AH股双双大涨,其中A股大涨8.35%,成交额超过66亿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byd元如何开门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