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汽车宁波制造基地

3.6亿!吉利新能源汽车总部落户宁波

3月10日,“宁波发布”推送消息,吉利汽车将在浙江省宁波市涌江科创区建立新能源汽车总部。

根据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信息显示,该总部项目所用地块(BLXB04-02-04-01)由吉利汽车全资控股子公司宁波吉行职业有限公司于3月8日竞得,位于涌江科创区北仑片区,用地1.36万平方米(约20.5亩),规划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土地属性为商办,出让方式为招拍挂,成交价格5514万元,楼面价1552元/平方米,每亩地价26.9万元,总投资3.6亿元。

吉利方表示,为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吉利汽车决定,将在浙江省宁波市涌江科创区建立新能源汽车总部。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管理总部,具备研发、采购、销售、售后服务、人力、财务、行政及其他职能。

吉利集团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2005年在香港上市,董事长为李书福。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吉利旗下有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沃尔沃汽车、Polestar、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太力飞行汽车、曹操专车、荷马、盛宝银行、铭泰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其中新能源汽车品牌有极氪、领克、银河新能源系列等,现资产总额超5100亿,员工总数超过12万人。

近日,吉利汽车公布,该集团于2024年2月的总销量为约11.14万部汽车,同比增长约3%,今年累计销量约32.49万部汽车,同比增长约55%。其中,2月纯电动(BEVs)汽车销量约2.01万部,今年累计销量5.643万部,同比增长90%。

作为浙江本土企业,吉利汽车将新能源汽车总部落子宁波,被认为是浙江补齐新能源汽车产业短板的新年“第一枪”。

近年来,随着各地陆续公布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城排名再度引发关注,深圳、上海、合肥、常州等城市背靠头部车企占据高光,“浙产新能源汽车,接下去能有更高的地位吗?”成为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时代之问。

2023年,宁波提出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以“再造一个宁波汽车产业”的决心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谁来扛起大旗,在浙江本土成长起来的吉利汽车成为不二之选。

资料显示,在此次吉利新能源汽车总部落户宁波前,已有领克汽车总部、smart品牌全球总部,还有吉利汽车研究院等创新载体的加持。2022年宁波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量13.16万辆,占浙江总产量的22.4%,而吉利新能源汽车产量在全市的占比超过99%。根据最新数据,去年前11个月,宁波吉利工业总产值合计1326.24亿元,同比增长11.7%,整车产量39.2万辆,同比增长8%,其中新能源整车产量14.9万辆,同比增长41%。

涌江科创区北仑片区总部基地效果图

此次吉利新能源汽车总部选址的宁波市涌江科创区,占地面积约197平方公里,规划定位为总部港核心片区,是宁波市委政府统筹谋划的重大战略板块和功能平台。涌江科创区建设领导小组2023年1月刚刚成立,以“立足宁波、服务区域、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的科创策源中心”为定位,是宁波“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的重要支撑和强劲驱动。

由此可见该板块在宁波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宁波是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毗邻上海、杭州,是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全球重要的制造基地,经济活跃,产业配套齐全,交通便利。

藏不住了,谁能为浙江“补缺”?

每经记者:刘旭强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288174

随着各地陆续公布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城排名再度引发关注,深圳、上海、合肥、常州等城市背靠头部车企占据高光,浙江城市的“缺位”却有些藏不住了。

新能源汽车一直是浙江的隐痛。回望过去十多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大浪淘沙,浙江率先起步,却没能立于潮头。“浙产新能源汽车,接下去能有更高的地位吗?”前段时间,当地媒体不禁自问。

日前,投资3.6亿元的吉利新能源汽车总部落户宁波。一种声音认为,宁波打响了浙江补齐新能源汽车产业短板的新年“第一枪”。

吉利与宁波关系一直亲密,作为宁波竞逐新能源赛道的主力,2022年末的数据显示,吉利新能源整车产量在全市占比超过了99%。

2025年被业内认为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分水岭。如今,距离这个时间节点越来越近,浙产新能源汽车能不能跑赢?

去年,宁波提出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以“再造一个宁波汽车产业”的决心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浙江发力,宁波能否扛起大旗?省内城市,谁又能和宁波打配合?

01

纵观近两年在全国各类新能源汽车榜单,宁波一直难有一席。

“从前一段阶段的发展来看,宁波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整车产能规模偏小、新能源化转型偏慢、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存短板。”宁波市委主要领导曾在相关会议上如是指出。

从整车企业来看,“吉利系”是宁波造车的主力。在此次吉利新能源汽车总部落户宁波前,已有吉利汽车集团总部、领克汽车总部、smart品牌全球总部、极氪全球总部密集落户,还有吉利汽车研究院等创新载体的加持。

2022年宁波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量13.16万辆,占浙江总产量的22.4%,而吉利新能源汽车产量在全市的占比超过99%。

根据最新数据,去年前11个月,宁波吉利工业总产值合计1326.24亿元,同比增长11.7%,整车产量39.2万辆,同比增长8%,其中新能源整车产量14.9万辆,同比增长41%。

作为宁波市人大代表,吉利汽车集团CGO李伟平在不久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吉利遵循融入宁波、反哺宁波的发展理念,接下来会进一步提升宁波的本地配套率,与宁波的零部件产业、上下游产业更好地融合。

图片来源:新华社

新能源汽车头部车企越来越集中,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零跑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曾就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回答当地媒体问时指出,“2025年会是一个分水岭”,已官宣造车的企业产品将会在这期间密集入市,胜负逐渐分明。随着不断有新能源车企退场,行业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宁波也在抢占风口,力争到2025年,培育形成新能源整车品牌10个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量超70万辆,不仅要占全市汽车产量的50%以上,还要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0%以上,在全国的比重超5%。全市的产业规将超过2000亿元。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宁波新能源汽车产量19.0万辆,距离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相较宁波的急切,杭州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的目标仅为31.3万辆。“没必要什么都往省会堆”,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认为,城市的优势奠定了各自的气质,作为浙江经济的两极,杭州优势在于互联网、数字经济、金融。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需的产业配套看,宁波更为合适。

02

当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遍地开花,浙江从省份到地市的显示度均显不足,以至于不久前浙江媒体灵魂发问,“浙产新能源车,江湖地位在哪里?”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轫之初,浙江一度走在全国前列,其后却走出一波“高开低走”的行情。而后多个百亿级投资项目搁浅,浙江也被国内第一梯队甩开。

实际上,2023年上半年,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量25.3万辆、位列全国第7,规模并不算低。这样看来,在新能源汽车显示度上,浙江头部地市的存在感比起全省还要低些,新能源汽车产量在全国的排名尚未能冲进十强。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626682

曾刚认为,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需要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技术研发能力,浙江制造业的成色不足,是其短板所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兰建平也提出,在如今巅峰决战时刻,浙江新能源车企需要锻造自身硬核实力。

曾刚告诉城叔,对鼓励民营经济自我探索的浙江而言,很难出现像安徽大手笔投资蔚来汽车这类事件。对新兴行业态度较为审慎,浙江显得投资力度和决心相对不足,难以在产业初期阶段实施大规模的建设和布局。

对“烧钱”敏感,也有好处。在曾刚看来,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波产业布局不算“淘金”,更像是交学费。经过市场大浪淘沙,到现阶段从慢慢出现效益,形成商业逻辑,步入收获期。浙江在这个阶段切入市场,拥有后发优势和弯道超车的可能。

更关键的是,当服装鞋贸等传统优势产业面对外需疲弱、价格下行等多重挑战,外贸大省浙江到了必须作抉择的关头。曾刚表示,浙江传统出口商品受东南亚各国的挑战明显,很难再有较大的拓展,亟须发展更强大的出口动力源。

2023年浙江外贸逆势增长,就离不开新兴产业出口的较快增长,“新三样”出口1402亿元、增长11.0%,拉动全省出口增长0.4个百分点。

03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抢占这条重要赛道,浙江下了决心。

《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60万辆。重点聚焦的第一个方向,就是提升整车制造综合竞争力。

到2023年初,浙江又将这一目标提高为“超120万辆”,占全省汽车生产总量比重超过60%,新能源车在全国占比10%左右。其中再度提及提升整车规模和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浙产新能源汽车品牌。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253258

城叔注意到,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浙江省已经规划了10个协同区,以杭州市钱塘区和宁波前湾新区两个核心区作支撑。

“以杭州、宁波这两个核心区为依托,浙江应在东西方向上形成合力。杭州、宁波可以从智能化、信息化、网联化、轻量化等主攻方向中各选切口,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宁波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长三角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谢慧明教授向城叔表示。

谢慧明认为,除东西走向外,浙江内外也要拧作一股绳,“浙江应当发挥强港优势,如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口所需核心原材料,再结合各地禀赋条件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擦亮浙产新能源汽车品牌。”

区域合作上,在曾刚看来,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强调务实和效益,各区域容易基于共同利益达成产业链合作,有机会发展出产业竞争力。

如果说整车制造是浙江要攻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那零部件就是它的底牌。“量大面广”是浙江的产业特点,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同样如此。

《2022年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浙江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多达2200余家,包括18家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29家上市企业、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关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能力,浙江坊间流传“不出省就能组装一台车”。

围绕这一优势,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突破关键零部件产业短板。“在关键零部件产业上,我省将聚焦突破动力电池、补强驱动电机电控、布局车规级芯片和智能传感器、做强特色关键零部件等方面,提升整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强度和韧性。”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说道。

产业发展上,“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走得远。既要坚持科技创新,勇闯“无人区”求增量,也要立足实际保住传统存量,为经济发展兜底。

每日经济新闻

杀出“黑马”,轮到宁波“上位”了?

每经记者:刘旭强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288171

浙江宁波跑出了一个超级IPO。

5月10日,宁波本土新能源车企极氪正式以“ZK”为代码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从诞生到上市仅用37个月,极氪创造了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最快IPO的新纪录,同时这也是过去3年中概股赴美最大IPO,更成为宁波地区唯一一家上市的整车企业和新能源车企。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极氪的全球总部在浙江宁波,一定会扎根浙江,做大浙江市场,带动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目前正在行动的。”

作为“工业中的工业”,汽车制造业是产业链最长、带动效益最大的一种产业。其不仅能够带动高端零部件、汽车电子等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亦是区域产业链、价值链提升的重要切入口。

背靠大树好乘凉,此前深圳、西安、长沙、常州、郑州等城市背靠比亚迪主要生产基地,凭借产能先发优势拿到了角逐新能源汽车之城“入场券”。

汽车也是宁波的第一大产业,产业链关联企业超5000家,更是提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目标。不过放在全国新能源汽车格局来看,宁波的显示度并不算高——去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19万辆,与全国产量前十“守门员”郑州的31.6万辆仍相距甚远。

随着本土新能源车企发迹,宁波能否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城市竞争中进位争先,一举跻身头部阵营?

01

极氪与宁波的渊源,要从1999年吉利汽车落户宁波开始说起。

时至今日,已有吉利汽车集团总部、领克汽车总部、smart品牌全球总部、极氪全球总部、吉利新能源汽车总部在宁波密集落户。算上吉利汽车研究院等创新载体的加持,宁波已成为吉利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唯一能提供从图纸到生产再到整车试验一条龙服务的城市。

极氪,则是吉利和宁波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又一次“合作”。2021年3月,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全新智能纯电品牌“极氪”宣布成立。3个月后,吉利控股集团与宁波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极氪全球总部落户宁波。

扎根宁波、背靠吉利,极氪从2021年3月成立,到2024年5月上市,耗时仅3年,刷新了造车新势力冲刺上市的最快纪录。期间,极氪整车毛利率逐年增长,2021—2023年分别为1.8%、4.7%和15%。横向对比来看,2023年,极氪整车毛利率已高于行业平均值。

图片来源:极氪ZEEKR官微

此前安聪慧曾表示,2024年极氪力争在销量提升、毛利上涨的前提下,实现扭亏为盈。这意味着,极氪有望成为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后,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在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看来,极氪及吉利等车企重视盈利效益而非规模效应的发展策略,有浙江以实际为重的商业文化的深深“烙印”。

这种特质,也让曾刚看好宁波新能源车产业的未来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供求关系并不稳定,未来变动的可能性很大,城市间‘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曾刚表示,进入2024年新能源车企“价格战”愈演愈烈,以极氪为代表的宁波系新能源车企财务状况较为健康,在市场中后劲强,有望帮助宁波在未来几年内跻身新能源汽车城市头部阵营。

实际上,在国内市场,无论是对吉利还是整个宁波新能源整车产业,可以腾挪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正如宁波人最喜欢说的“向东是大海”,出海,是宁波系新能源车企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一方面,出海能增强宁波系新能源车的造血能力。以极氪为例,招股书显示,极氪营收构成主要来源于三块业务,包括整车销售、三电业务、研发及其他服务。2023年上半年,后两块业务收入占比约38%。曾刚认为,极氪赴美上市后,可以通过技术输出达到更高的盈利水平。

此外,推动新能源车出海,也有利于宁波发挥港口优势,进一步向海求发展。2024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与天津、青岛等GDP体量相近的城市相比,宁波的外贸体量及增速明显更高。曾刚表示,宁波外贸支柱产业要从传统的纺织业向高端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是非常很重要的产业环节。

按照吉利汽车此前公布的计划,下一步将在极氪制造基地产能加速释放的基础上,加快极星、集度、极氪、领克等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落地,不断做大做强宁波前湾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底,在甬形成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年产能规模。

02

从全国新能源车产业格局来看,目前宁波并非处于突出位置。

汽车分析师、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向城叔表示,综合对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产业链影响力,宁波相比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还欠点火候,暂处于全国二线地位。

实际上,相较整车制造,量大面广的零部件产业构成了宁波新能源车产业的基本面。

前瞻产业研究院一份研报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5日,宁波新能源汽车企业达4551家,其中,上游(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中游(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下游(新能源汽车关键服务)企业数量分别为3345家、25家、1181家。

对此,宁波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长三角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谢慧明教授告诉城叔,目前新能源整车制造的盈利模式还不明朗,宁波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在利润导向下,很容易往利润空间更大、当地基础条件更好的产业链上下游集中。

而随着新能源整车战场的加速白热化,零部件企业的洗牌时间也正步步逼近。综合业内专家的观点,宁波大部分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是供应给传统燃油车的,短板主要体现在先进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待突破,高附加值的电子化、智能化产品配套不足,亟须强化技术攻关。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288180

“汽车产业链有一个很清晰的特点,那就是整个行业完全是由整车带动的。”宁波市经信局曾在2023年的一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中总结道,目前宁波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新能源汽车占比仍不高。

分析指出,宁波系新能源汽车主要依托极氪,而其产能尚处于市场份额快速提升阶段,规模效应还没有显现出来。其次,在宁波市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驱动下,吉利等企业计划改造原有产线,并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新项目,但仍处于项目前期,尚未实现产量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并没有将命运绑在单一的战车上。按照当地的规划,宁波力争到2025年,培育形成新能源整车品牌10个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量超70万辆,不仅要占全市汽车产量的50%以上,还要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0%以上,在全国的比重超5%。

03

事实上,在壮大浙产新能源车的过程中,宁波并不是单打独斗。

刚刚问世的纯电MPV极氪009光辉,就是杭甬双城产业联动的最新成果之一。这款车在宁波前湾新区生产制造,产线上有不少零部件来自海康威视等杭州企业,车辆数据的云端服务也是基于阿里云来实现的。

在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春林看来,杭州宁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相关配套企业正在不约而同地求新求变,“围绕着智能电动车的发展,宁波的传统汽车零部件,其实都在做一些我们能看得见的提升,融入了一些控制、电气,让产品配合整车变得更加科技。杭州可能更多是在智能化方面、软件方面、用户用车体验方面,比如说车辆智能驾驶用到的地图数据,在后台做一些提升。”

不难看出,杭州和宁波,一个有数字经济优势,一个有制造业优势,“双子星”的错位协同,助推浙江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626688

张翔认为,杭州、宁波“术业有专攻”,在产业结构、要素流动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具体而言,宁波可以借力杭州的数字产业集群和基础研究优势,实现制造走向“智造”;杭州则可以借助宁波的国际港口优势,打造高效畅通的全球贸易通道。

目前,杭甬两地“产业共链”的建设成果初步显现。据当地媒体报道,杭甬两地包括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五大标志性产业链已现雏形。其中,两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比重已超30%。

曾刚则提到,宁波在长三角对外合作上,和上海互动很多,比如宁波汽车零部件企业很多是上海比亚迪等品牌的上游供应商,并在上海建有多个创新飞地。但宁波在杭州的创新飞地就相对少一些。

他认为,杭州、宁波作为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大彼此间的协同创新力度,带动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向更高质量发展。

此外,浙江在省级层面,可以进行更多的统筹动作,从顶层设计搭建更多产业协同平台,让杭州、宁波通过产业集群协作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升浙江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每日经济新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汽车宁波制造基地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