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博瑞GE分期付款,需要多少钱?
不知道题主心仪的配置是哪一款?
我们以最低配没有优惠的情况来计算
这是车辆首付款,此外还有一些保险、购置税等其他费用。
常州二月份企业不付款有这个说法吗?
全部办这款车要多少钱要付多少期
劲爆!曾半年净赚66亿,吉利被曝严重拖欠货款!
图/新华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公开信息
作者:纪伟 北京报道
中国汽车市场降速大背景下,各方面的矛盾开始显现。
在推进中国汽车由大到强的道路上,吉利已经成为中国民族汽车品牌的一面旗帜,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冲出重围的民营企业的代表。
但是,在吉利高歌猛进、极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需要反思的问题,其中,身为整车企业的吉利与其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值得关注。
一篇“10万+”引发的风波
事件要追溯到今年8月吉利发布上半年财报,报告显示: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营业收入达到537.1亿元,同比增长3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6.7亿元,同比增长54%。
这一消息在国内垂直汽车网站盖世汽车网发表之后,本应是一片点赞,但让业内大跌眼镜的是,这篇瞬间“10万+”的报道的留言区,零部件供应商对于吉利的抱怨成了主流,纷纷指责吉利对供应商压低价格、拖延货款的行为。
部分供应商们认为,吉利所得利润部分是从供应商的货款中得来的,并且还在不断压低供应商的价格,导致大型优质的供应商不敢与其合作,长此以往会导致供应商降低零部件质量,劣币驱逐良币,进而影响吉利整车质量。
“盖世汽车每日速递”公众号文章留言截图
当然,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随着产品结构不断上探,工艺要求越来越高,车企成本控制也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技术、质量、规模不占优势的企业只有不断被淘汰,整个行业秩序才能得到改善,好的零部件企业通过不断吸收这些淘汰企业的份额,加强和主机厂的交流,并提升地位。
“盖世汽车每日速递”公众号文章留言截图
随着事件愈演愈烈,吉利方面也意识到问题严重性。9月16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吉利零部件供应商高层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透露:
“事件发生后,吉利要求供应商们删除在各大网站的评论,如果不删除,会影响未来与吉利的合作,并且不许供应商对外发表任何类似言论。”
9月17日,针对供应商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吉利相关人士求证并得到如下回应:
大家都是在按照合同做事,零部件企业也要分解主机厂的成本压力,在成本压力下寻求技术进步有利于整体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未来吉利整体方向不会调整,继续优胜劣汰,继续靠规模和增量来控制成本。不过,也会针对个案进行微调。
所谓“个案”,指的是在沟通上存在误解的供应商。
“因为沟通不畅导致双方对对方的战略意图没有真正理解或者是误解的情况,我们会进行调整。”
上述吉利人士强调。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是全球销量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但中国距离汽车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主要原因在于零部件这个“坎”还没有迈过去,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只有自主零部件强,中国的汽车工业才能强。
年内累计跌近50%。午盘有所拉升,截至收盘,跌幅收窄为3.94%。
此前,
吉利“超常规”发展的背后...
近两年,吉利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不仅成功挑战了外资品牌与合资品牌一统中国汽车市场的局面,而且用实力证明了中国自主品牌同样可以获得出色的发展业绩。当然,这背后与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的战略布局密不可分。
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吉利汽车销量达到76.7万辆,同比增长44%,完成全年158万辆销量目标的48.5%。领克品牌中,领克01上市至今累计销量达到5.2万辆。吉利方面称业绩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其产品组合,即高利润车型占比较高及经济规模的提升。
图/图虫
但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在销量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吉利汽车帝国也在快速扩张,并购与整合动作屡见不鲜。然而,规模的扩张需要大量的现金流,于是以自身“体量”作为谈判筹码,压低供应商报价,并拖欠供应商货款成为吉利维持现金流稳定的手段之一。
上述吉利零部件供应商告诉记者:
“汽车是非常重视现金流的一个产业。目前吉利采取‘开二家’方式对待供应商,也就是一家供应商在拿到吉利项目之后,通过研发、制造为吉利供货,但一年之内,吉利会物色另一家供应商,而这家供应商不需要研发只负责制造,这样第二家的报价会更低,如果第一家供应商要想继续与吉利合作,那么第一家供应商必须要降低价格,而吉利要求的降价幅度超过15%甚至20%以上。”
除此之外,吉利还会采取另一种方式,在供应商供货之前,双方会签订货款协议,其中会有主机厂付款时间。
在供应商供货的过程中,吉利会拖欠付款时间长达数月甚至一年,其间会要求供应商降价,如果不降会继续拖欠。供应商们因为不愿意失去吉利这样的大客户,只能选择不断地与其谈判,但不会依据合同去起诉。
在业内人士看来,供应商起诉吉利的后果不仅会失去吉利这样的大客户,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更加不利于供应商的发展,因此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并没有成为供应商们的首选。
更为关键的是,供应商前期为了吉利的项目投入了产能设备和研发,相对弱小的供应商只能等待吉利把款项结清。
供应商的“无奈”
依照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发展,整体上趋于稳定。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392亿元,同比增长8.20%。
根据相关统计,国内目前零部件企业总数超过10000家(规模企业不到6000家),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占有较大比重,分别为49.25%和22.20%。而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占比相对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企业凭借其在技术、资本方面的优势其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在竞争激烈的汽车产业中,一些国内零部件企业一旦成为吉利这样规模较大体量的供应商,会尽可能来满足主机厂的各种要求。
然而,选择主机厂也是门功课。
“其实汽车行业拖欠货款并非个案,只是目前国内大部分主机厂的问题没有吉利严重,而且部分业绩比较好的合资企业的回款还是很及时的。当然,也不排除主机厂拖欠货款有客观原因,比如供应商产品质量问题,但吉利的做法显然不是这种原因。”
上述人士提到。
对于供应商而言,正在供货或已交付的产品降价20%以上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供应商也有研发、运营、人力、材料等成本。
“目前公司每月都会针对吉利欠款问题召开例会,寻找应对措施,高管也会不断与吉利协商。参照其他主机厂的做法,会在供货一年之后与零部件供应商协商,降价5%到8%左右,并且在签署的合同也会提到。”
上述吉利供应商表示。
图/图虫
如何实现双赢?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吉利的做法会潜移默化地扶持大量的低成本零部件供应商,这类供应商的研发水平和制造工艺水平有待商榷,而且这种扶持却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一位长期研究零部件企业的业内专家认为,大型零部件供应商会有很多技术要求,并且会和整车企业一同做研发。吉利这种做法不利于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并且会导致零部件企业在吉利项目上提高报价,以此来应对吉利“恶意”压低零部件价格。
吉利和供应商“剑拔弩张”的案例是一面镜子,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的“无奈”和“纠结”应该让国内车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特别是在整体车市降速的大背景下,问题处理不好会激发更深层次的矛盾。
当然,从整车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国自主品牌溢价能力还低,过去几年吉利靠产品技术和品质越级对标,严格地控制成本才能给消费者带来高价值感,而且和投入相比,吉利的利润并不高。未来吉利品牌价值如何提升,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去考虑。供应商也要用越级对标的理念跟上吉利的发展。
但是,从零部件供应商的角度来看,首先要遵守“契约精神”,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成本,不能一味地要求降成本,而应该帮助供应商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渐强大起来,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赢。而中国汽车由大变强,不仅仅需要吉利这样强大的民族汽车品牌,同样需要本土零部件企业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其实,中国动力电动的急先锋——宁德时代与宝马的合作是一个典型案例。
目前宁德时代已经成为汽车电芯领域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还在德国投资建厂,并向全球市场供应产品,而这的确需要感谢他的合作伙伴——华晨宝马。
图/图虫
整车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到底应该建立怎样合理、可持续的关系?
9月15日,一位长期与某合资汽车品牌合作的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告诉记者:
“好的整车企业会派出专业的团队,帮助供应商不断提高,比如精益生产,我们在与整车企业合作的过程中,生产力至少提高了40%—60%。而且,他们不认为跟供应商只是简单的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而是以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为目标。”
当然,整车厂永远会有降成本的要求,但应该理性。
“在签订订单的时候,双方应该达成一致,每年降低多少成本。这意味着供应商必须要提高生产效率。如果生产效率不提高,利润就要下滑,竞争能力就要下降,就有失去订单的可能。”
上述供应商最后表示。
21财闻汇近期好文
我们其它小伙伴
21早新闻ID:News-21
长按并识别关注
21早新闻:专注财经领域,为您提供兼具速度、深度和广度,同时有热度、态度和锐度的财经资讯,致力于提升您的财富价值。21金融圈
ID:jrquan21
长按并识别关注
4S店收钱不交车 银行暂停吉利新能源全国三方承兑业务
近日,多位吉利新能源车主向本报反映,他们在4S店完成购车手续,发票和保单在手,却几个月迟迟提不到车。法制晚报记者深入调查了解到,这些车主都是在吉利新能源中泽天盛和名威致远店购车,两家系同一法人王欣。两家店的控制人通过一系列违规手段,以较低成本撬动各方资金,其违规行为不但导致消费者在付款购车后无法提车,作为担保方的吉利新能源的企业信用也遭到质疑,银行为了管控风险已经暂停了对吉利新能源的三方承兑业务,给吉利新能源全国经销商带来了极大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
被指存在违规操作的吉利新能源名威致远4S店
4S店“魔幻操作” 消费者拿不到车,银行收不回款
交钱提车,天经地义。在经历了指标轮候与看车选车之后,一些吉利新能源车主却无法走完最后的一步。近日,消费者甄先生向本报记者反映,由于自己购车的吉利新能源4S店违规操作,无法将抵押的车辆合格证赎回,导致自己在缴纳首付、办理贷款、拿到购车发票之后,仍无法提车上牌。
虽然付了车款开了发票,但甄先生迟迟不能提车
按道理,办理贷款之后,4S店已经拿到了甄先生所购车辆的全款,应当及时向甄先生交付车辆。但是,甄先生表示,尽管自己多次催促,但两个月过去了,依然无法提到车。那么,甄先生的车去哪儿了?
在吉利新能源名威致远4S店隔壁的一处停车场内,甄先生找到了自己的车。凭着自己手里的发票和保单上的车架号,他比对出现场停放的一辆白色帝豪EV车辆车架号一致,确认这正是自己缴纳了全款的那辆车。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甄先生的车为何在这里?
在南四环中泽天盛店买的车,却停在了位于北五环来广营的名威致远店隔壁
甄先生的车是在一家名为“中泽天盛”的吉利新能源4S店购买,不过,这家店与吉利新能源名威致远4S店的法定代表人同为王欣一人。在最近一次前往4S店交涉的过程中,甄先生获得了一份“关于拖欠房租租金质押申请”,“申请”中写明,由于拖欠约70万元的房租,名威致远承诺将6辆新车的合格证与车钥匙抵押给房东,作价约143万元。实际上,由于甄先生早已缴纳了车辆的首付、办理了购车贷款、开具了发票甚至已经上好了保险,这辆车其实并不属于4S店,却被后者转手给了第三方用于抵债。
甄先生的车被4S店押给了房东
更令甄先生不解的是,通过与驻4S店的某银行工作人员查询得知,银行方面并未收到4S店支付的相关购车款,因此自己所购车辆的合格证其实此时仍抵押在银行,而名威致远在“申请”中提到的已经抵押给房东的那份合格证从何而来,也不得而知。
两家4S店的法定代表人都是王欣
但可以明确的是,经过这一系列操作,名威致远、中泽天盛及其所有者仅以一辆车30%的首付款,即可拿到车辆实际成交的全款,在合格证仍在银行的情况下,把车辆二次抵押给另外的“债主”,从而使真正的车主没法按时提车,自己则实现了资金在各方的腾挪。
只是,由于未可知的原因,自己的资金链出了问题,资金的腾挪进行不下去,消费者提不到车、银行拿不到还款、债主则落得一份真假存疑的“合格证”。
法晚记者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得知,今年11月26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针对一项诉前财产保全纠纷做出民事裁定,冻结被申请人王欣(名威致远法定代表人)、北京名威致远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银行存款234万元或查封、扣押同等金额的其他财物。由此可见,名威致远的资金问题还远没有得到解决,而本应属于消费者的车辆和合格证,仍然难以取回。
11月底,法院冻结、查封了王欣及名威致远名下价值234万元的存款及财物
企业信用遭疑 银行暂停吉利新能源全国三方承兑业务
通过中泽天盛与名威致远4S店的一系列“魔幻操作”,消费者提车无门、银行也无法收回款项,而作为担保方的吉利新能源,其企业信用也受到质疑,银行更为此暂停了针对吉利新能源全国经销商网络的三方承兑业务。
三方承兑业务,是在4S店、银行、主机厂之间展开的一种金融合作关系。在本案例中,4S店付30%的车款到银行,银行开具4S店进车的等值汇票(即全款)给主机厂(吉利新能源),主机厂收到汇票后,将车发给4S店,合格证发给银行作为抵押。之后通行的市场交易流程是,4S店将车卖出后,收到来自车主的全款或者首付款+银行贷款,把剩下的70%车款付到银行,将合格证赎回交付车主,车主提车上牌。
但是,银行针对经销商和主机厂的三方承兑业务,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需要4S店3-6个月将剩余的70%款项还清。由于名威致远方面逾期不还款,三方承兑业务中出现大规模“破票”,直接导致与吉利新能源合作的两家银行出于防控风险的目的,暂停了吉利新能源全国经销商网络的三方承兑业务。
记者了解到,至今这项业务已暂停两月有余,全国吉利新能源经销商都只能全款进车,加剧了经销商资金链压力,带来了更多的经营风险。
审核监管形同虚设 吉利新能源难辞其咎
一家吉利新能源经销商,能够以极小的代价,将消费者、银行以及房东玩弄于股掌之间,吉利新能源恐怕难辞其咎,其高速扩张下出现的审核、监管漏洞,不但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波及众多经销商伙伴,更重要的是,吉利新能源为自己的审核、监管不力付出了代价:自身的企业信用遭到了质疑,这对谋求高速发展的吉利新能源来说,将带来极大的阻力。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吉利新能源今年制定的销量目标是5万辆,相比2017年2.5万辆的销量,正好翻一番。为此,吉利新能源一直在大举扩张经销商网络。今年4月,吉利新能源在京举行了9家经销商的联合开业典礼。彼时,吉利新能源在全国的经销商数量为108家,而到了今年11月,仅半年多的时间,吉利新能源在全国的经销商数量已经达到150家,增加近40%。
经销商网络的迅速铺开,是吉利新能源迅速抢占市场的强劲推手,特别是北京这样的增量有限的市场,与对手之间的“零和”竞争中更仰仗大面积的铺开4S店,抢占对手的市场。但另一方面,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急速扩充经销商网络的同时,吉利新能源对新加入的经销商的审核难免出现问题。这次涉事的中泽天盛与名威致远4S店,都名列4月份联合开业的9家店当中。
法晚记者注意到,名威致远和中泽天盛两家店在今年4月正式与其他7家店联合开业。但是名威致远店从今年1月就开始拖欠房东房租,5月份就写下了6月内要分三笔还清欠款的质押申请,到5月28日就将6辆车的“合格证”抵押,可见其资金实力极为单薄,而汽车经销是公认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这样一家企业能够顺利成为吉利新能源的经销商,可见吉利新能源对新入网经销商的审核存在明显的漏洞。
而吉利新能源不但事前审核漏洞明显,在监管方面也有明显的不作为。多位消费者对本报记者表示,自己迟迟无法提车上牌,甚至面临购车指标过期的风险,为此多次致电吉利400服务热线进行投诉,希望吉利新能源能够出面纠正旗下经销商的不当行为,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但是,消费者一直未能得到吉利新能源方面的任何反馈,也没有吉利新能源的工作人员与消费者联系。
记者了解到,吉利新能源目前已经悄然取消了对名威致远的授权,但是截止发稿时,吉利新能源官网上有关名威致远店的信息仍未被撤下。
名威致远和中泽天盛依然在吉利新能源官网的经销商名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