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汽车一哥”愿望落空!吉利和沃尔沃“最佳合并方案”出炉:保持独立公司架构,加深业务合作
市场翘首以待了一年的吉利、沃尔沃合并方案终于出炉。
2月24日晚间,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官宣”,称双方达成了最佳合并方案,此方案是在保持各自现有独立公司架构的基础下,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在汽车新四化(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面深化合作,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业务整合的最大价值。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具体合并方案中未提及双方股权合并的事宜,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动力总成合并,以及双方共同开发和使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方面。
截至2月24日收盘,吉利汽车港股当日下跌5.818%,收盘价为25.9港元,总市值2543亿港元。
实际是更深层次合作?
去年2月10日晚间,吉利和沃尔沃同时发布公告,“官宣”双方正在筹划整合双方业务,从而组建一个更大的全球汽车巨头。吉利和沃尔沃的合并之路由此展开。
当时,虽然吉利方面强调,此次业务整合并不会影响到双方旗下品牌的独特定位,合并后将继续保留吉利、沃尔沃、领克及极星等品牌的独特性,但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的一句话还是给市场留下了对两家公司彻底合并的无限遐想,其称:“10年再出发,又一个世界汽车巨头即将诞生!市值可能将超过所有中国A股汽车上市企业!未来,全球每卖出超过30台车,就有一台将来自这个新集团。”
双方在讨论此次合并方案过程中,上述合并计划曾一度因为吉利需要赴科创板上市而搁浅。不过,最终这项方案还是得已出炉,但结果或许出乎了不少业内人士的意料。
根据双方最终合并方案,吉利和沃尔沃此次真正合并的业务只有动力总成业务,这也是此次方案中的重点之一。
记者了解到,双方以股权合并形式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除了继续向双方供货外,还向第三方汽车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该公司计划在年底之前投入运营。
除此之外,双方更多的是业务层面的更深层次合作,如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双方将在目前共享SEA浩瀚、SPA2电动车架构基础上,启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的联合开发,还将在三电和智能网联方面实现技术共享,共用电池包和电驱系统,并通过联合采购降低成本。
在自动驾驶前沿技术领域,双方将由沃尔沃旗下自动驾驶软件技术开发公司Zenseact牵头,共同开发全球领先的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另外,在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领域方面双方也有协同,去年底正式宣布进入欧洲的合资公司领克将充分利用沃尔沃的海外渠道资源。
当然,一直在寻求IPO的沃尔沃未来也依然只能独立IPO。
下一个黄金十年来了?
对于双方并未整合业务成为A股最大汽车上市公司,沃尔沃CEO、总裁汉肯·塞缪尔森在事后的媒体沟通会上评价道:“总结来说,我们享受到了股权合并的好处,却不用承担股权合并带来的负担,我觉得这是对于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最好的方案。”
而吉利方面也提出这次合并和深化合作,是吉利与沃尔沃共同评估、深思熟虑、高瞻远瞩的成果。吉利行政总裁桂生悦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这样的合并方案避免了在资本市场上的很多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吉利科创板上市。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吉利方面获悉,其对此次和沃尔沃的合并和深度合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是其期待双方下一个深化协同效应“黄金十年”的重要战略。
2010年,吉利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但双方的模式并不像普通收购后的模式。
在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的十年中,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曾多次强调“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十年前,吉利汽车虽然收购了沃尔沃轿车业务,但是对于沃尔沃的技术,吉利汽车并不能直接使用。汽车分析师钟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吉利当时更像是一场财务投资,如果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共用,还需要另外的谈判。
虽不能直接使用沃尔沃技术,但近几年来,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的合作融合却是日渐加深,特别是在技术研发、平台共享等领域。比如吉利汽车知名的CMA平台,就是从2016年开始由沃尔沃主导、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首个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
在CMA平台成功共同研发的基础上,2017年,吉利汽车和沃尔沃又正式签署协议,成立了合资公司领克汽车及吉利-沃尔沃技术合资公司,该技术合资公司实现了吉利汽车和沃尔沃在整车架构技术、高效清洁动力总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共享与零部件联合采购。
在这十年间,不论是吉利汽车还是沃尔沃,销量和业绩都实现了质的飞跃,汉肯·塞缪尔森更是在媒体沟通会上直言,没有吉利,沃尔沃走不到今日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中汽协助理秘书长杜芳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十年前,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是“蛇吞象”,但经过十年的发展,两方都长成了“熊”。
对于此次合作背后的考量,钟师表示,总的来说,无论是对沃尔沃还是吉利来说,降成本都是主要目的。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吉利与沃尔沃终于合并了?它们竟然要干这么多大事
这几天,汽车圈里又出了一件大事,吉利和沃尔沃宣告合并,在汽车媒体这边,大家纷纷用了“终于合并”、“收入囊中”等字眼,让人感觉吉利用十几年时间总算搞定了高高在上的瑞典公主一样,而在财经媒体那边,标题中却采用了“放弃合并”等字眼,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只要看到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发布的公告,就能明白这次“合并”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妨逐一看看这次“合并”的主要内容,首先是面向汽车“四化”(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的几点。
这是算是非常务实的几点:
以后油耗限制越来越严格了,可吉利还没像样的油电混动系统,得搞啊!要知道,各个国家都在落实巴黎协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了,中国在限碳排,欧洲限得更狠,在未来几年,纯电动以及油耗低于4L/100km的油电混动车型将成为发展的重点,但是在这一方面,吉利和沃尔沃都没有特别能打的产品。
而且偌大的吉利,采用纯电动平台的新车还没量产,这全面开启电动化以后,妥妥的会被别人摁在地上摩擦,所以也得快点搞!目前,吉利集团的新能源品牌Polestar极星、几何的几款车型性能虽都不算差,但究其本质,两个品牌的车型都源于燃油车平台,后期拓展的空间并不大,而吉利集团的PMA纯电平台新车从去年9月到目前一直处于“跳票”状态,这对于如此大体量的吉利来说的确说不过去,看来,吉利沃尔沃两个品牌是时候进行一次纯电动平台的攻坚了。
Polestar极星尽管性能不差,却依然是基于燃油车平台CMA打造的。
另外,别人的自动驾驶都上马了,吉利也得跟上!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大部分车企都是走的联合研发的路线,比如大众和福特联合,通用则与丰田、本田都进行了合作。而沃尔沃在主动安全方面可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这次吉利和沃尔沃继续深化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同样很值得我们期待。
另外必须多说一点,虽然今天的消费者对电动、智能啥的都不太感冒,但造车可不能只盯着消费市场,资本市场的金主爸爸们也得伺候好!比如,同样是港股的上市公司,吉利汽车目前的市值在2600亿港币左右,而隔壁的比亚迪,市值一度逼近7000亿港币了,就算单论汽车业务,比亚迪港股市值也高于吉利。要知道,2020年一年,吉利卖了130多万辆,比亚迪只卖了40多万辆,用郭德纲的话来说,这找谁说理去。
之后两条是关于供应链与市场开拓方向的:
既然以后大家燃油车都用CMA、BMA、SPA平台了,电动车有PMA、SEA平台,那零件就可以合在一块买了,一口气把供应商的价格打下来!至于剩下来的这点钱能让利多少给购车客户呢,那就等等看喽!
另外,你看,现在领克在国内卖得那么好,01、03、06的月销都过万了,是不是也要在海外施展一下拳脚呢?没错!领克可以将就着用下沃尔沃的销售渠道,快速铺货,没毛病。
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
也就是说,大家明面上还是和原来一样,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毕竟消费市场上,大家产品定位不一样,用户群体不一样,得分开运营;资本市场上,更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沃尔沃可还没有单独上市呢,以后找准时机,还可以玩个大的IPO。
所以说,虽然吉利和沃尔沃的这次合并,公告中的“合并”二字赚足了眼球,但在核心内容上,两边却是切切实实的一次深度合作,商业层面上的事,我们大家就当看个热闹,而至于产品上的事,就问吉利,你家油电混动车型(真的能省油的那种),还有采用纯电动平台的新车什么时候能上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