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经过几次转产

结婚,为什么要拜天地?道理是什么?

起初,人们看不起殡葬行业,认为天天与死人打交道,不吉利。当你真正了解了这一行业时,才能理解这一行业的人其实很伟人,是他们送走了世人的最后一步,每个人都有百年后的一天,请尊重,善戴这个行业的人们

为何有些美女主持人改行殡仪行业?

现在的利润很大,而且还不讲价,只有利益的驱使,才能让现在的80,90后去干这个行业,是一个冷门中的热门,现在想进火葬场,还得找关系,花钱,以前都是没人去的单位,现在打破脑袋都挤不进去了!

搞房产亏1000多万,转行造车也只能游走法律边缘,吉利靠什么成功

收购沃尔沃,参股戴姆勒,这家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凭借着一次又一次的海外收购,逐渐颠覆了以往低端、山寨的品牌形象,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汽车爱好者们的广泛关注。

秉承着“造每个人的精品车”这一品牌使命,2017年,吉利汽车销量突破124万辆,在近期揭晓的年度《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以314.298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343位。

这家成立仅20年的国产汽车品牌,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蛰伏后,依靠着几次技惊四座的收购活动,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向世界。

从模仿者到民营品牌典范,吉利集团和他的董事长李书福究竟是如何在夹缝中突破重重阻碍的,触摸品质,发现未来,请立即观看十万个品牌故事之《吉利的扩张之路》

在吉利于2017年11月14日正式收购了美国专注于飞行汽车研发的 Terrafugia公司后,其试图入股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传言,再次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强烈关注,更有甚者以为吉利要完全收购奔驰。

在业界,很多人都知道吉利的创始人李书福是不折不扣的奔驰粉丝,吉利最早的一款轿车,就是完全套上了一个奔驰的外壳。

2018年2月,德国《图片报》称,李书福和吉利有望成为戴姆勒集团的最大股东。

就在2月底,双方就收购协议达成一致。

吉利最终出资90亿美元,以9,69%的持股比例,成为戴姆勒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此次收购事件距离吉利2010年收购沃尔沃,已经过去了七年之久,而在更远的过去,吉利汽车的形象还始终停留在低端和山寨。

李书福曾口出狂言,造车不就是2个沙发加四个轮胎吗,如今时过境迁,正是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冲劲,吉利才有了今天的一切。

李书福原名叫李胥福,他出生于浙江台州,因家庭原因没有念完高中。

一早就进入社会的李书福,靠着给别人拍照开了一家自己的照相馆。

他依稀记得高中课本里说过,用便宜的硫化钠可以把充当定影液作用的溴化银中的银置换出来,借此机会,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不过好景不长,1983年,国家出台《金银管理条例》禁止了这一投机倒把的行为,李书福只好再寻致富的机会。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际,李书福看中了冰箱市场,就联合三个兄弟成立了台州石曲冰箱配件厂,后来生意越做越大。

正当李书福打算自己生产冰箱时,国家定点生产冰箱的政策再次给了他当头一棒。

冰箱厂关门后,李书福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一头钻进了深圳大学的怀抱。

在这期间,他还顺便发掘了镁铝曲板这门生意并将其延续至今,如今吉利的名字就是来源于当初这家吉利装潢材料公司。

虽然屡次碰壁,但是多次的创业经历还是让李书福积累了千万家产。

带着巨资,他来到了海南,打算涉足房地产领域。

1992年,海南大开发,炒房热的浪潮淹死了无数人,李书福就是其中之一,当年的万通六君子在先行入场并发现势头不对后及时收手,可惜李书福没看明白状况,千万资产全都变成了烂尾楼。

这让李书福对于一切投机行为彻底失去兴趣,他与1993年返回家乡,一代汽车狂人就此诞生。

其实在最开始,李书福先选择了摩托车行业。

他模仿日本本田摩托车,制造了自己的华田。

这一次,在没有生产资质的情况下,李书福找了一家国企挂靠,成功让吉利摩托成为一方霸主。

不过李书福对此并不感到满足,他想做的,是赚更多的钱,也更高级的汽车。

就这样,李书福买来了几辆奔驰,反复拆卸后,把类似奔驰的外壳套在了红旗的发动机和底盘上,造出了自己的吉利一号。

这辆看起来极为滑稽的山寨车遭到了周围人的讥笑,不过李书福对此不以为然。

他说:在我看来,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

这话虽然毫无道理,但其决心可见一斑。

四处挖掘技术人员后,李书福逐渐拥有了自己的造车团队。

这批技术人员来自当时一汽天津的夏利部门,因此吉利后来的第一款车,也与夏利看起来像是孪生兄弟。

技术问题解决后,生产资质的问题再次摆在李书福面前,有了之前生产摩托车的经验,这一次,他再次选择挂靠国企的办法,与德阳市监狱旗下的德阳汽车厂签下合约,拿到了“汽车准生证。”

1997年,吉利首款汽车“豪情”下线,李书福邀请了政商界多位人士帮他站台,但是因为当时的吉利在汽车制造业,属于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所以并未得到朋友们的响应。

原以为新车发布又要被泼冷水的李书福为此感到失落,但时任浙江省副省长叶荣宝的支持,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这个曾经在轻工业局工作的副省长,非常希望浙江省能有自己的汽车品牌,在他的帮助下,吉利的道路顺畅了不少,在此之后推出了第二款车型“美日”,它和“豪情”一样,都有着严重的模仿痕迹。

为了打破这种低端,模仿者的形象,吉利于2001年推出了中国第一辆跑车——吉利美人豹,它由意大利设计师操刀打造外形,可惜除此之外,再无一个地方能与跑车产生联系。

这次尝试,以购买者门可罗雀的场面宣布失败。

虽然2001年中国加入WTO让李书福的汽车制造不再受政策限制,但是想要真正的提升品牌形象,还是要依靠收购海外的优质企业。

五年后,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吉利看到了机会,他们在这一年收购了英国锰铜,把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的黑色出租车搬到了中国,取名为吉利——英伦。

同样在这一年,吉利耗时三年研发的CVVT发动机JL4G18正式投产,这款发动机的诞生,也为吉利在日后打造高端产品提供了动力支持。

此时的李书福,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喊着用2个沙发加四个轮子就能造车的年轻人,他深知光有动力还不够,于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收购了澳大利亚变速器制造商DSI。

同年,吉利旗下至今为止销量最好的“帝豪”横空出世,这个曾经在红旗的底盘上套上奔驰外壳的小作坊,开始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也正是这两次收购经历,让李书福明白了,起步较晚的中国汽车要想走向世界,必须依靠收购优秀的海外资产,他曾于2002年放出狂言要收购沃尔沃,这个令很多人看做笑谈的言论,也于2008年开始逐渐应验。

当福特以23亿美元出售了旗下的捷豹路虎后,沃尔沃这样的资产也引发了国内外一众汽车品牌的摩拳擦掌。

面对福特开出的60亿售价,被金融危机重创的雷诺只好无奈退出,在长安和奇瑞因企业性质问题放弃这场巨额收购之后,福特于2009年10月宣布将与吉利完成收购一事。

在时间的流逝下,急需资金的福特最终以27亿美元将沃尔沃变卖给了吉利,这让吉利在世界范围内声名大振。

2013年,沃尔沃成都工厂投产,当年便实现了扭亏为盈。

2年后,沃尔沃推出了XC90大改款,吸引了一大波粉丝的目光,并开创了沃尔沃最新的家族系列设计。

在收购沃尔沃后宣布吉利和沃尔沃将分开独立运营的李书福,也没有放弃吉利本身车型的制造。

2015年,博瑞和博瑞SUV因受益于沃尔沃的设计、安全性能、供应链和质量体系,取得了可圈可点的销售业绩,扭转了吉利集团收入占比中,沃尔沃达80%的局面。

2016年,这一比例下降到67%,并在吉利自主品牌销量大爆炸的情况下,继续下降。

2017年,吉利推出旗下沃尔沃使用同样制造基地的新品牌领克,这辆前脸像汽车界HTC的小型SUV,在借鉴了多种车型后也展现出了自己的风格。

在这次发布会上,吉利大谈特谈全新的商业模式,终身免费WiFi,终身免费质保、终身免费道路救援这三点都非常肯定, 打消了消费者的售后顾虑。

但它只有线上销售,也表现出了吉利对这款品牌信心不足。

此外,车主还可以通过APP把自己的领克共享出去,俗话说,汽车和老婆不能外借,不知道这一方式,是否会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在领克诞生后,吉利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汽车产业布局,即沃尔沃对应高端,吉利的车型主要应对10万以下的市场,而领克针对年轻人量身打造。

从当初不具备生产资质的造车黑户,到如今成为搅动世界汽车行业的国产骄傲。

吉利下一次将收购哪家公司,已经成为了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拥有6个品牌的吉利,已经颇具规模,虽然它的体量只是丰田的十分之一,但是对于只有20年历史的吉利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奇迹。

反向跨界?吉利汽车李书福进军智能手机市场

9月28日,由李书福创办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该项目总部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高端智能手机,整合全球技术和资源,服务全球市场。此前,此外,吉利控股集团已在武汉布局路特斯汽车、车联网、车载芯片等业务。

对于为何进军手机行业,李书福表示,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未来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依法构建企业护城河已成大趋势,手机可以链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做强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万物互联的多屏互动生活体验。

据了解,李书福早已将上述想法付诸实践。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李书福便在杭州创立了亿咖通科技(EACRX)公司,其主营业务包括车载芯片、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高精度地图、大数据及车联网云平台等核心技术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便曾提出“基于全球在线云服务,让手机、车机时时在线,通过同一个账户,让车辆与手机互相识别,数据共享、千人千面”的设想。

有业内人士表示,吉利汽车跨界手机行业的“反向操作”出乎大家意料。智能汽车已成为继互联网后全球最大的创业风口,科技化将使得汽车行业“价值重估”,也促使越来越多科技企业跨界汽车行业,“但没想到,吉利作为传统车企摒弃被动应战的姿态,跨界相关科技领域,寻找新的业务支撑点,这也意味行业之间的交流从单向流入变成你来我往。”

值得注意的是,有着同样跨界造手机的厂商不止吉利一家,此前格力、360等企业便早早开始探索手机领域,但成绩更多是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

早在2015年1月,董明珠便直言“我要做手机,分分钟,太容易了。我做手机肯定会超过小米”,而格力进军手机行业的消息便得到证实,数月之后,格力一代手机便出现在工信部电信设备认证中心网站上。

据了解,格力手机一代售价为1600元,而当时配置更高的红米Note 3 只卖 899 元。根据当时第一手机界研究院监测的数据,初代格力手机的出货量大约只有五六万台。

此后,格力手机便开始转变产品售卖策略,转战中高端手机市场。推出的格力手机2代、格力手机3代起售价分别上升至1999元和3600元。但由于上述手机皆在官网销售,且格力未曾公开过相关销售数据,外界无从得知其具体销售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至今仍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手机业务。2020年,推出了首款5G手机,并正式更名为“大松手机”。同时,2021年上半年,格力聘用了数码圈知名人物王自如,外界普遍猜测其将操刀大松手机的新机。

与格力相比,360的造机之路则更加坎坷。早在2012年,周鸿祎便把目光转向手机市场。2012年5月,360宣布推出了首款“特供机”——华为“闪耀”。此后几年,360还联合海尔、夏新和诺基亚展开了合作,发布了众多机型,但并没有在市场泛起浪花。2014年,360投资入股酷派并与其合资成立了奇酷公司共同造手机,但又由于股东之间的意见不统一,奇酷手机无法做大做强,昙花一现。

2021年5月,前360手机总裁李开新担任一加手机副总裁称并回复网友称,360现在很好,只是不做手机了;360不做手机是我和团队心中的痛,并不是我带领团队把这个业务做没了。实际上在我接手一年之后,业务已经止血、开始进入良性,后来是公司基于其他原因决定关闭这个业务,很痛心。

此前,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邹广才曾向南都记者表示,企业跨界的背后是存量与增量的有机结合,也应考虑跨界与自身业务的契合度。比如百度布局自动驾驶已久,可以从自动驾驶的角度介入;360凭借信息安全领域建树,可以从车机系统的信息安全切入;小米造车则可以把它理解为智能硬件的一部分,跟小米原来的战略是不矛盾的。

出品:南都智能汽车产业生态研究课题组

采写:南都记者 陈培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经过几次转产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