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哈尔滨吉利汽车4s店

高大上!南充汽车汽配产品打入欧美市场

吉利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 记者 梁洪源

日前,第六届成都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暨2019中国(成都)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举行,来自我市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中国重汽海乐机械、日上金属汽车轮毂、天喜新能源汽车空调等23家优秀汽车汽配企业带来汽车水箱、控制臂、稳定杆、衬套、汽车空调等350多个汽车汽配零部件产品亮相。中国中车集团现场向人本汽车轴承、日上金属汽车轮毂订下大单。

A 四川唯一自主研发驻车空调

5月23日上午,记者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看到,四川天喜车用空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新椿认真摆放着公司新产品———驻车空调,两个黑色的圆形风扇镶嵌在白色的箱体上,显得既时尚又好看。

“货车驾驶员常常需要长途驾驶,路途辛苦,过夜时停车住旅馆,少则几十元钱,多则上百元的开销。睡在驾驶室则需要保证车辆不熄火,这样既不节能也不环保。如何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便捷舒适的休息环境?驻车空调就解决了此类问题。”邓新椿告诉记者,驻车空调更节能、环保,货车熄火后可以直接使用车载电瓶直流供电,让空调运行5至8小时。天喜是目前四川省唯一一家自主研发生产驻车空调的企业。

“除了驻车空调,我们还带了客车空调来参展,原计划带三样产品来的,但生产实在忙不过来,前几天还卖了一个样品,现在产品是供不应求。”邓新椿告诉记者,他们自主研发了一款软件,将其置入空调内,可采集驾驶习惯、车内温度、风机转速等信息,通过2G网络便可实时传输数据;还可根据车内外温度进行智能调节,更加节能。同时,软件能对空调进行自动监测,一旦出现故障将自动报警,若是软件问题后台即可解决,硬件问题公司将派人前往维修。目前,已经与吉利、宇通、金龙、福田、现代客车等知名车企达成长期配套合作。

数据显示,天喜空调每年的研发经费占总销售额的5%,近两年研发经费比例逐步攀升,目前已接近7%。“南充市委、市政府为我们汽车汽配业发展创造了利好条件,我们就可以潜心搞自主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今年我们计划投资4个亿扩大生产线,投产后,公司年产值将达3亿元。”邓新椿自信满满。

B 抱团发展 与奔驰宝马建立供求关系

记者了解到,我市是国内CNG/LNG等清洁能源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发源地。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目标,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打造汽车汽配千亿产业集群,推动汽车汽配产业强势崛起和高质量发展。

5月23日下午,在召开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合作大会上,南部县对温州工业园区内的70余家汽车零配件企业进行了推介。

“我们这次带来了汽车水箱、控制臂、稳定杆、衬套等近10种汽车零部件来参展。”南环集团负责人梁远杰介绍说,南环集团下属企业南升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主要从事汽车散热片等汽车零配件生产,预计年产100万个,可实现产值2亿元,汽车散热片主要售往重庆、西安、贵阳、成都等城市。

同为南环下属企业的四川贝恩贝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前后仅用了1个月时间,公司不仅为国产品牌轿车提供配件,还与奔驰、宝马、大众、保时捷等国际品牌建立了稳定的供求关系。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南部县携手温州市洞头区开辟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新路径,打造新能源汽车汽配产业园,并将其作为承接以机械制造为主的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全力承接浙江省玉环市汽车汽配产业,并抱团成立南环集团。据统计,成立不到一年时间的南环集团已签约汽配企业30余家,入驻企业10余家,预计到2020年,招引企业100家,投资100亿元以上,5年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年税收5亿元以上,极大促进南部县域经济的发展。

C 集聚效应 汽车汽配规上企业130余户

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全市汽车汽配产业共有规上企业130余户,实现产值701亿元,产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近日,记者在位于顺庆区潆华工业集中区的四川人本轴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传输带运转不停,通过监控设备,百余名工人认真地查看机械设备运转情况,已经生产好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汽车车轿变速箱轴承等产品被装进箱子,运放在指定位置。据了解,在刚刚结束的成都汽配展暨新能源汽车展上,人本汽车轴承已经和乐山电机、甘肃汽配、哈尔滨轴承等三家企业签订270万元的销售订单。

今年4月5日,历时5天的2019年汉诺威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圆满落幕。展会上,人本展区主要分为工业和汽车两大板块,展示了人本轴承在汽车动力、转向、传动系统及工业电机、齿轮箱、农业机械等领域的配套解决方案,产品覆盖深沟球、圆锥等产品,以及医疗用特微型高速轴承和风电用回转支承产品等,吸引了众多德国原始设备制造商驻足交流。

“我们生产的汽车轴承现已形成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汽车车轿变速箱轴承、摩托车曲轴轴承等两万余个产品,可以替代进口,配套销售西南、华东和华南等地的知名汽车制造企业,不仅如此,还远销欧美。去年在南充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实现税金1千万。”人本集团四川人本轴承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士诺告诉记者,今年5月,人本公司作为唯一的中国轴承供应商受邀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通用汽车动力系统轴承技术交流会,并与其他四家世界轴承名企同台竞技,人本向通用展示了电动汽车轴承解决方案,如钢材、密封件、保持架的选型及质量控制,并向通用阐述了全系列产品的实验、检测能力,同时双方就轴承啸叫、白色剥落等一系列专业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用动力系统的工程师根据每个厂家的技术展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实力进行了投票,人本凭借各项综合实力赢得了美国通用汽车的“点赞”。

“南充是省内唯一、国内少有的具备生产柴油、LNG、纯电动、甲醇等多种动力路线商用车的地区。目前,南充部分汽车汽配产品进入印度、孟加拉、委内瑞拉、墨西哥、丹麦、卡塔尔等国际市场。”市贸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充将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招引新能源整车、专用车、车用动力电池、发动机、变速器、底盘零部件及车用内饰、汽车模具设计及制造、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等项目,推动南充汽车汽配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记者 杜杰)

绑定吉利集团,铭博股份:优质汽配厂商,借势新能源开启二次成长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申万宏源证券 刘靖 刘建伟 王雨晴)

1.优质汽车冲压锟压件厂商,业务辐射全国

1.1 汽配老兵,加大新能源车配套开启二次成长

公司主业扎实,21年起加大研发投入,进军新能源市场。

公司1994年成立,起家于 “中国汽摩配之都”浙江瑞安,专注从事汽车冲压件、辊压件的研发、生产和制造,为国内多家知名整车厂的一级供应商。

公司自始重视零部件加工模具的自主开发,具备高效的同步开发能力与及时响应能力,工厂覆盖全国主要汽车产业基地。

19-21年,公司加大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核心技术攻关,2022年起新能源车用产品放量迅速,步入新一轮成长周期。

家族企业特征,股权高度集中,管理层稳定。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黄修业、黄圣安,黄圣安为黄修业之子,截至 2022 年 6 月末,二人合计直接控制公司 94.99%的股份。黄修业先生任公司董事长,黄圣安先生任董事,股权与管理职能的高度一致利于公司决策执行。

子公司分工明确,多点布局,形成全国化产销体系。截至 2022 年 6 月末,公司在全国范围拥有 21 家控股或全资子公司,分业务职能设立,以汽车部件销售为主,统筹所在区域的生产销售活动,利于当地经营和发展壮大。

图 2: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子公司分工明确,形成全国化产销体系

1.2 业务:客户结构多元化,产能配套整车厂遍布全国

产品以车身冲压件、辊压件为主,细分品类随客户&车型拓展而拓宽。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车身、排气系统和隔热系统,以冲压、辊压件占主导,按汽车系统构造,具体分为汽车门窗框类、导轨类、隔热板类、车身外板类、车身内板类、立柱类和纵梁类等七大类。

汽车零部件属非标定制产品,公司持续推进新客户、新车型开发,目前产品涵盖配套十余种车型,1000 多个品种。

新客户导入顺畅,逐步降低对吉利集团依赖。

公司是吉利集团、比亚迪等整车制造企业的一级供应商,与吉利集团合作近 10 年,双方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维持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2014-2020 年来自吉利的收入占比均在 9 成上下。巩固优势客户同时,公司加大新客户拓展,已开发与威马、比亚迪、长城、一汽红旗等客户,并积极强化合作关系,至 2021 年对吉利集团之外的收入占比提升至 26.8%。

全国多地建厂配套主机厂生产,锁定优质资源。

公司总部位于温州瑞安汽摩配工业园区,为与整车厂生产基地就近配套,公司在全国范围投建十二大研发生产基地,分布于温州、上海、慈溪、北仑、临海、长兴、宝鸡、晋中、黄冈、成都、哈尔滨,可辐射长三角、东北、中部、西南汽车产业集群。

1.3 财务:经营韧性足,2021 年盈利能力加速修复

行业下行期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市场拓展,展现经营韧性。

2017-2019 年上游原材料钢材涨价,同时下游汽车市场遇冷,为冲抵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公司及时调整经营规划。一方面,做好客户维护与开发,主动挖掘客户增量需求;另一方面,调整产品结构,将重点产品往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配套发展。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及芯片供给短缺影响,部分主机厂产量继续下降,公司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智能机械投入修炼内功,推进降本增效。行业景气度回升,下游环境向好,2021 年净利回升,2022H1 营收净利双增长。

2021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实现同比增长,结束连续 3 年下滑,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最大亮点,叠加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下行及公司生产技术革新,公司业绩增速率先转正。

自 2022 年起,公司积极复工复产,伴随新产能逐步释放,公司营收、业绩均实现较快增长。

精益费用管控,净利率触底回升,ROE 同步修复。

2017-2021 年公司期间费率分别为 12.04%、12.69%、13.97%、11.54%、12.21%,公司对费用管控和预算管理制度执行到位,期间费率较为稳定,未因新客户开发或子公司增加明显波动。

公司净利率水平自 20 年触底回升,至 22 年上半年增加至 5.43%。ROE 变化趋势与净利率回升态势基本同步,20 年 ROE(摊薄)为 8.72%,21 年回升至 11.27%,22 年上半年为 8.11%(未年化)。

2.行业:新能源车起量,轻量化驱动材料变革

2.1 多因素共振,新能源车贡献需求增量

汽车总量增速放缓,进入温和增长期。2017 年以前,受益国民经济水平整体提高,政策补贴和市场下沉,国内汽车产销量经历连续多年的高增长。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基数提升至稳定阶段,叠加环保、能源和交通压力日益严峻,汽车市场增速向下换挡,结构性成长成为主旋律。

2018 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起步,汽车厂商开始向“新四化”转型。

政策护航,技术与市场良性循环,新能源销量和渗透率快速提升。

政策端,从中央到地方,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立体化政策体系;技术端,“三电”系统、整车集成控制等技术持续迭代,推动行业降本增效;市场端,在头部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带动下,新能源车科技与消费属性强化,消费群体及边界不断扩大。

据中汽协数据,2021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 352.1 万辆,同比增长 156.9%,渗透率攀升至 13.4%。2022 年 1-10 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 500.3 万辆,同比增长 112.4%。

综合中汽协、艾瑞咨询预测数据,预计至 2025 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 1086 万辆,渗透率提升至 36.2%。

图 11:2012-2021 年及 22 年 1-10 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

图 12:2022-2025 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及渗透率预测

国内新能源车格局“两超多强”,传统车企后程发力。

“两超”指比亚迪与特斯拉,“多强”包括上汽、长城、广汽、长安等传统车企,及以蔚来、理想、小鹏、哪吒、领跑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

造车新势力入局早,但传统车企具备供应链和渠道优势,近年通过“成熟车企+新能源子品牌”路径转型发力,新能源品牌表现持续向上。

新能源车的产能分布基本沿袭传统造车产业,呈现“南强北弱”态势。

国内新能源车生产基地主要基于传统造车产业的空间布局,集聚于华东和华中,在西南和西北也有分布,但在东北与华北地区的生产基地数量远低于传统汽车产业。

从城市看,上海新能源车品牌梯队完整,产业发展领跑全国,北京、浙江、广东、安徽为第二梯队,重庆、武汉、莆田、柳州等城市为第三梯队。

2.2 车身仍以冲压件为主,关注轻量化材料

2.2.1 冲压工艺成熟,铝合金和高强度钢是轻质材料首选

冲压工艺成熟,配套量大,单车价值量较高。汽车生产制造四大工艺包括“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约 60%-70%的金属零部件冲压成型,少部分由机械加工等工艺获得,国内辊压工艺用量仅 6%。

冲压件广泛应用于如车身覆盖件、车内支撑件、结构加强件、发动机排气和进油管及消声器、框架结构件、横纵梁等,每辆车平均包含 1500 余个冲压件,单车配套价值 1.0-1.5 万元之间;辊压成型适用于截面规整的纵长类零件,包括车门窗框、车门导轨、车门防撞杆、座椅横梁等。

新能源汽车注重轻量化技术,车身冲压件关注材料升级及相适应的工艺调整。

实验证明,新能源汽车降重 100kg,续航可提升 10%-11%,“里程焦虑”背景下,轻量化是新能源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汽车轻量化技术包括“结构、材料、工艺”三个维度,主要围绕材料轻量化展开。为适应轻量化材料特性及满足多种材料连接需求,轻量化工艺也是影响车身制造工艺的重要因素。

材料方面,车身是整车轻量化重点领域,铝合金和高强度钢是轻质材料首选。

车身是整车重量占比最高的部分,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相近,车身约占整车重量的 30%,其中白车身约占整车重量的 15%~18%。

车身轻量化材料主要有: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材料等。综合技术成熟度、减重效果和成本,铝合金和刚强度钢均是性价比较高的轻量化选择。

1)铝合金材料具有轻质(铝密度约为钢 1/3)、可回收、易成型、吸振性强的特点。

铝材处理及加工工艺进步驱动铝合金材料在主要车身结构中普及,根据中金企信预测,铝合金在车门系统渗透率将由 2020 年 28%提升至 46%,车身渗透率将由 2020 年 9%提升至 2025 年 18%。

2)高强度钢吸能性好,强度高,成本低于铝镁合金,减重效果随强度增加而增加。

为兼顾钢种强度与延展性,已发展出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广泛应用于多种车身零部件。

目前国际主流车型的高强度钢占比达 60%以上,我国车身平均使用比例在 50%以上,预计未来达到 60-65%。

工艺方面,轻量化材料的物理特性各有差异,对焊接工艺提出不同要求,激光焊接占据重要地位。

激光焊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焊接速度快、效率高、精度可靠性高、焊接变形小等优势,可焊材质种类范围大,也可相互接合各种异质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钢制车身和铝制车身。

2.2.2 一体压铸落地,预计中长期与传统工艺并存

一体压铸技术落地,引领车身制造变革。一体压铸系指采用特大吨位压铸机,将多个独立的零部件高度集成,压铸一次成型为几个大型铝铸件,替代传统的“冲压+焊接”工序。特斯拉是一体压铸车身应用的开拓者。

据报道,采用一体压铸技术后,Model Y 后下车体总成的重量降低 30%,制造成本降低 40%,制造时间由 1~2h 缩短为约 140s。

传统车企如奔驰、沃尔沃等已确定跟进,蔚来、理想、小鹏、华为问界、长安、小米、一汽等国内车企也已规划布局该工艺。

预计中长期一体压铸与传统工艺并存。

一体压铸有特定的产品指向,适用于结构复杂、单件数量多且非高强度结构件的部位。

冲压件具有制作尺寸稳定、成本低、刚度好等固有优势,较难被一体压铸全面取代。

从发展阶段看,一体压铸对全流程品控与稳定提出很高要求,目前产业链配套尚不完善,压铸设备、模具、材料配方、压铸工艺等仍有较多技术难点需攻克。

3.格局:自主品牌崛起,国产零部件迎机遇

3.1 整车在产业链中占主导,零整合作稳定

整车环节在产业链中地位牢固,零部件行业具有“地域性”特征。

现代汽车工业中,整车厂主导供应链体系,负责车型设计、整车组装和品牌经营,其他所有白车身、座椅、悬架结构件的冲压环节和组件焊接环节交由零部件厂商生产。零部件企业选址和布局大多围绕整车厂商建立,表现出整体分散、区域集中的特点。

零部件逐级供应,形成金字塔型体系,一级供应商与整车厂合作密切。

零部件企业通常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提供系统总成或模块化产品,参与新车型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设计,需要具备与整车厂联合研发的能力。

二、三级供应商主要为一级供应商配套单个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

出于产品安全、相应速度等多方面考虑,整车厂对一级供应商的审核严苛,认证周期长,一旦确定采购关系后将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冲压件技术成熟,国内外企业共同竞争。

冲压件领域,市场主要竞争点在于提升产品良率以及降本增效,从竞争格局看,主要分为四类企业:一是国外汽车大厂在国内的合资企业,需求稳定,生产技术先进;二是国内大型民营冲压件生产企业,具有自主模具设计制造能力和规模生产优势;三是国内整车厂旗下子公司;四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冲压件企业。

以凌云股份、华达科技为代表的大型民营企业切入外资及合资车企供应链,形成与外资品牌共同竞争的局面。

图 20:2019-2021 年国内代表性汽车冲压件企业营业收入

3.2 自主品牌表现好于合资,崛起趋势明显

新能源车成为本轮自主品牌破局关键。

中汽协数据显示,16-17 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比达到 43%~44%的历史较高水平。

上一轮自主品牌崛起源自国内 SUV 市场红利,以长城、吉利为代表的自主龙头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逐步具备真正的正向开发能力,带动自主车企品牌力突破。

2021 年起,得益于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等原创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汽车成为自主品牌销量的新增长极,截至 22 年 11 月,自主品牌市占率已达 49.5%。

中长期维度,依托国产新势力和自主品牌形象根基,国内完善的三电供应体系和在智能化领域的先发优势,看好自主品牌市占率持续增长。

产业配套体系相对封闭,自主车企成长直接带动国产零部件需求。

合资整车厂产业链成熟,上游多为外资、合资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国产零部件企业从自主品牌到切入合资的难度较大。

而对于自主车企,新势力在成本约束下偏好选择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国产零部件,传统车企也倾向于与供应链内的国产供应商合作研发,为国产零部件企业提供发展机遇。

3.3 零部件趋向集成化供应,利于份额爬升

整车厂陆续推出模块化平台体系,零部件供应向集成化单元发展。

降本驱动下,整车厂陆续推出针对自身特点设计的模块化平台,新平台打破传统汽车平台只针对一个级别车型的限制,通过大批量共用零件实现成本削减和质量提升。

代表性平台如大众的 MQB 和 MEB、丰田的 TNGA 平台、沃尔沃 SPA 平台、福特的 C 平台等,自主车企平台如比亚迪 的 E 平台、吉利的 BMA、长城汽车的柠檬等。

模块化架构推动零部件供应从单一部件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应转变,利于优质零部件厂商提升份额。

车身和结构模块的集成化率低,有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集成化率高的零部件模块有 5 个:车身玻璃模块、轮毂和轮胎模块、安全保护模块、刹车模块和排放模块,占单车总价值的 12%;

集成化率居中的零部件模块有 7 个,包括内饰件模块、温度控制与空调模块、电子与电器模块、燃料模块、车桥和驱动轴模块、悬挂和转向模块,占单车总价值的 45% ;

集成化率低的零部件生产有 4 个,分别为变速器模块,音响与通信模块、车身和结构模块、 发动机模块,约占单车总价值的 43%。

4.公司:发挥区域优势,绑定自主品牌共成长

4.1 立于“中国汽摩配之都”,把握前沿技术应用

公司区域优势显著。瑞安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从上世纪 70 年代起步,拥有瑞明、瑞立、胜华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链和社会协作体系,2021 年年产值近 700 亿,为国内 100 多家整车厂提供配套。

顺应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瑞安汽摩配产业逐步延伸至智能网联汽车配套市场,根据当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2021),将着力把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打造成为瑞安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当地以产业平台为引领,配套科创平台,强化先发优势。瑞安市在 2021 年新建东新科创园,组建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立 2200 名工程师库,覆盖动力总成、电子电器、内外饰、底盘、车身系统等汽车全产业链的各个技术领域,形成“行业专家库+创新资源库+知识产权库+企业问题库”四大服务数据库,为当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平台科技赋能。

4.2 同步开发能力优异,智能制造水平先进

重视研发投入,可与整车厂同步开发新产品。2019-2021 年及 2022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占比均在 4.5%以上,相较同行可比亦处领先水平。

公司在汽车窗框、横纵梁、隔热板、支架等多个系列产品具备较强自主研发能力,主要采取“前期共同研发、后期依单生产”的模式跟进整车厂的开发节奏。

2019 年起,为匹配新能源车轻量化需求,公司引入铝合金轻质材料,并围绕车身附件焊接、冲压智能机器人等工艺技术加大研发,顺利获取多家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部件订单,目前新能源车配套业务的产值占比已超 30%。

推进智能化改造,提升制造水平。

公司 2019 年完成瑞安厂区智能化改造,包括两条生产主线与焊接车间,为疫情期间的稳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同年公司完成“透明工厂”建设,通过 MES 高端系统、工业网络、设备联网、对所有生产模块和生产动态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经过“透明工厂”改造,实现车间减员 23%,人均产出量提升 20%,不良率降至 3%以下。

4.3 与自主品牌加深合作,尽享国产车企β

22 年极氪和雷神起量,吉利有望开启新一轮强产品周期。公司第一大客户为吉利集团。21 年吉利虽占据自主车企销量冠军,但新能源销量占比仅为 7.5%,在新能源车型布局上表现掉队。

吉利高端纯电品牌“极氪”和第四代“雷神”混动分别于 21 年 Q4 和 22 年 Q1 量产上市,上市后迎快速增长,兑现吉利前期在电动化上的布局和投入。根据车型规划,2025 年之前,还有 5 款极氪品牌全新车型上市,多款基于雷神动力的新车型上市,有望拉动销售量持续走高。

新客户拓展顺利,目前收入贡献尚小,未来业绩弹性大。

公司客户均为自主品牌整车厂,包括比亚迪、威马、长城、一汽红旗等。

21 年比亚迪乘用车销量 74 万辆,其中新能源车 59.37 万辆,同比增长 232%,稳居销量第一;威马交付 4.42 万辆纯电动车,交付量近过去三年总和;长城全年销量 128 万辆,其中新能源车 13.7 万辆,同比增长 104%,处自主品牌第二梯队位置。

我们看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的领先表现,2021 年前述客户收入贡献均不足 10%,随着公司继续推进市场接单和新项目开发合作,配套新车型数量有望增加,带动业绩快速增长。

5.风险提示

1.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下游汽车整车制造商提供冲压件、辊压件等零部件产品,产品需求与下游整车厂发展状况直接相关。如下游景气度下滑,将影响公司产品销售进而影响经营。

2.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钢材,原材料采购成本约占总营业成本的 65%-70%,如国际钢铁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尤其价格快速上涨时,将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3.业务集中于主要客户的风险。

公司第一大客户为吉利集团,21 年对吉利集团销售收入占比为 73.2%,尽管较以往下降,但业绩对吉利依赖依然严重。如大客户经营环境变化,可能对公司经营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4.新能源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目前大力进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如行业竞争加剧或公司与客户合作关系恶化,存在业绩下滑的风险。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来自: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报告下载|战略报告|管理报告|行业报告|精选报告|论文参考资料|远瞻智库

在路边小店换吉利配件的车主小心了 江干查到一大批假货

2018-04-17 17:5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见习记者 王逸群 马赛洁

从加工到出厂,汽车配件的制造有一套严格的程序,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然而,有人却动起歪心思,严重扰乱了汽配市场秩序。

4月17日,本端记者跟随杭州江干区市场监管局彭埠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一起,对两个经营点以及其仓库进行突击检查,查获大量涉嫌侵权吉利品牌商标的汽车配件。

上午9时许,记者随第一组执法人员来到其中一家经营点的仓库。仓库位于艮山西路旁的一条小巷子里。沿街走入,150平方米的仓库,被分隔成上下两层,总面积加起来近200平方米。房间内灯光昏暗,架子上堆满了不同品牌和种类的汽车配件。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到消费者反映,曾在汽配城内购买到假冒的吉利汽车配件。10天前,我们与工作人员通过摸排,在辖区某汽配城以及附近仓库发现涉嫌销售假冒吉利品牌汽车配件的经营点。” 彭埠市场监管所所长雷亮告诉记者,监管所随后联合彭埠派出所,周密部署,突击检查。

走上二楼,狭小拥挤的空间里,吉利汽车的前组合大灯和保险杠堆放得整整齐齐。“从初步情况看,摆放在这一区域的前组合大灯都是假冒产品。” 吉利厂家知识产权中心负责人丁先生取出一盏大灯向记者介绍,“每一批正品都可以追根溯源,而这批配件除了表面印有‘GEELY’商标外,找不到任何的防伪标签。”

“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真假,一些非正规厂商也会制作相同模具模仿。”丁先生告诉记者,假冒产品利润高,而为了节约成本,常采取不标准的制造工艺,不满足厂家质检要求,会造成使用年限降低的情况。车灯等配件还可能会引起雾化、融化,引发危险。

半小时后,经营店负责人黄某从经营点赶到仓库,但他无法明确交代和提供上述汽车配件的合法进货来源,现场也未提供进货凭证,因此执法人员依法对上述产品进行清点、扣押。

在第一组行动的同时,第二组按照方案同步进行,对另一经营点及其仓库进行突击检查。经清点,两家经营点的标有“GEELY”等图案、字样的涉嫌商标侵权的汽车配件,共计660多件,涉及保险杠、大灯、后视镜等配件。目前,两起案件均已立案调查。下一步,江干会继续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

近年来,江干区市场监管局始终保持打击商标侵权的高压态势,两年内每年均查处百起商标侵权案。今年截至目前,江干区市场监管局已查出商标侵权案件50余起,罚没款150余万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哈尔滨吉利汽车4s店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