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光荣的标志:吉利安康姓氏蕴含的文化荣耀,变卖家产也要救国!
“重读《百家姓》”第三十六期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每一个家族都期望自己能兴旺发达,所以一些好字眼的姓就特别受欢迎,今天咱们讲四个寓意特别好、讨口彩的姓吉利安康。
吉先说第一个吉姓,吉利的吉。
吉姓古代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黄帝后裔建立的南燕国,南燕国的祖先姓女字旁一个吉祥的吉这个姞姓,这是个非常古老的姓,后来子孙作姓氏的时候拿掉了女字旁。
第二个来源是西周的一位重要大臣,名叫尹吉甫,后世子孙用先祖字号做姓。尹吉甫是位文武双全的大英雄,他既能带兵打仗,抵抗外族侵略,还是一个大诗人。《诗经》里就保留着好几首尹吉甫的诗,后代称尹吉甫为《诗经》之祖。
咱们今天要讲吉姓一位著名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将军。根据吉鸿昌将军家的家谱来看,他应该就是尹吉甫的直系后代。
吉鸿昌是一位爱国将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寇对中国步步紧逼,但蒋介石政府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消极抗日,积极内战。
吉鸿昌将军就看不下去了,国难当头,应该枪口一致对外,怎么还中国人打中国人呢?他不愿为蒋介石打内战,被剥夺了军权,派去国外考察,实际上就是找个借口被支走了。
在美国纽约,吉鸿昌到一所邮局往国内寄东西,邮局职员却嘲笑他,问“现在还有叫中国的国家吗”,吉鸿昌非常生气,有人劝他.说现在日本人在美国很吃得开,你在美国说自己是日本人就没人欺负你了。
这下吉鸿昌怒火蹿得更高了,凭什么看不起中国人!于是他做了一块牌子挂在胸前,用英文仔仔细细写上:l am Chinese。后来每次他出门,走在纽约的街头上,他都带着这块牌子。
吉鸿昌从美国回来以后,没有枪没有军队,为了抗击日军侵略华北,他卖房卖地,自己出钱组建了抗日武装,在卢沟桥事变以前就打响了华北抗日的第一枪,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利吉利吉利,经常被放在一块说,咱们接着讲利姓。
利姓的起源也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传说利姓跟木子李的李姓是同根同源,老子李耳的祖先叫利贞,他的后代一部分姓李,还有一部分就以先祖名号里的利为姓。
另一种说法是封地得姓,据说楚国有一位公子封在利这个地方,利这地方是在南方,所以这一支利姓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
上世纪咱们在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大多数人到博物馆去看是为了看一位叫辛追的老太太的干尸,很容易忽略掉这个墓的男性墓主人,也就是辛追的丈夫,叫利苍,他是当时长沙国的丞相.看来利姓在两千年前就是南方的大姓了。
今天咱们介绍的这位利姓名人也可以算是南方人,但这个“南方”有点特别,不是中国的南方,而是欧洲的南方,他是一位从意大利到了澳门,最后死在北京的欧洲人——利马窦,这是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
大航海时代很多欧洲人来到东方,利马窦本来是一位传教士,但是他跟一般传教士不同,他不把西方的东西强加给东方人,反而入乡随俗,积极地学习中国文化,学中文说汉语,带头穿中国士大夫的服装,成了一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他把中国传统的《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帮助欧洲人理解中国传统思想;还把近代科学引入中国,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和一位中国的科学家徐光启,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合作翻译成中文,利马窦可以说是把欧洲近代科学引入中国的先驱。
因为在世界文明史上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利马窦还被后世的历史学家评为第二个千年内最有影响的百名人物之一。就是公元1000年--公元2000年之间,如果要选100个历史名人,利马窦就是其中一个。
安吉利说完了,我们说安康。
中国的安姓绝大部分不是中原土著,而是出身于西域。传说遥远的西方有一个安息国,在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以后,打通了中外交通的道路,安息国的贵族和商人就陆续来到中国定居了,安姓就是安息国的后人。
历史上很多安姓会把一个叫安世高的人作为自己的始祖,但安世高的身份有点特殊,他是一个和尚,你可能要问了,和尚是出家人,怎么会有后代呢?
原来,安世高本来也不是出家人,而是位高权重的安息国太子,他即位以后看破了红尘,就把王位让给叔叔,自己出家来到中国了。
当时有不少安息国人追随他一起东来,为纪念故国,他们都以安为姓,这就是安姓在中国立足之始。
安世高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位文化交流的先驱者,他来到中国以后发现,佛教传进了中国,可老百姓们并不真正明白佛教的道理,只懂烧香拜佛,完全把佛教当成迷信了。
为了让大家都明白佛理,把佛教中的优秀智慧传播出去,他就开始把西域的佛经翻译成汉语,因此安世高被后代称为汉译佛经的第一人。同时啊,安世高也是一个大旅行家,他从安息国来到洛阳,又从洛阳出发,一路南下,游历江南,最后死在广州。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东亚大陆,安姓也就随着安世高散布在了中国大地上。
康最后咱们说安康的康姓。
康姓传说是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弟弟卫康叔的后代,康就是他封地的名字。但是这个传说很早就有人怀疑,因为康姓在先秦两汉几乎默默无闻,到了汉代以后才名人辈出。
所以有人怀疑康姓其实跟安姓一样,是后来传进中国的,有史可证的是西域有个强大的国家叫“康居”,又被称为康国。康国人移居到中国,就以国名为姓,姓康了。
康姓的大人物中有一位叫康僧会,一听这名字你就知道了,又是个和尚。康僧会就是康居人,他的家族从中亚渡过印度洋,来到古代的越南北部经商。
当时的越南北部属于三国时吴国的领土,康僧会从小在汉人文化当中长大,后来出了家,跟着商船来到南京建业,见到了吴国的统治者孙权。
康僧会请求孙权允许他在吴国建立寺庙,孙权也给了他这个特许到了现在,在江南这一带,如果有寺庙想说自己的历史很悠久,就会说是康僧会建立的寺庙。
咱们中国第一古老的寺庙是洛阳的白马寺,而今天南京的大慈恩寺就是继白马寺后中国第二座佛教寺院,据说大慈恩寺就是建在当年康僧会建寺的遗迹上。
康僧会在江南一带传播佛法,传说上海的龙华寺也是他建立的。
但他还不仅仅是一个和尚。如果你到过上海,或者本身就是上海人,那你应该会有一个印象,就是上海人爱吃甜的,上海菜也大多是甜口的。这也跟康僧会有关系。
因为康僧会是从南方来的,据说就是他把南方种甘蔗、用甘蔗来做红糖的技术带到上海。他把源自印度的制糖技术传授给了上海当地人,因为当地大多数人都是渔民,海上起风浪的时候,有人晕船不舒服,红糖就可以缓解这种症状。
上海人学会了熬制红糖以后,就偏爱上了甜美的口味,烧菜都喜欢放一勺糖,这就是今天上海本帮菜最重要的底味了。
如果你到上海来玩,不要觉得上海菜怎么是甜的好奇怪,上海人吃糖快有2000年的历史了,这个文化习惯传说就是从康僧会这奠定的。
好,咱们今天讲了吉利安康四个姓,安和康都是有案可据的外来姓氏,其实吉和利也一样,除了汉族来源,许多少数民族像蒙古族、满族、回族也都有这些姓氏。
这些民族在起汉语姓的时候都喜欢用这些好字眼,就是因为其中寓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也借这四个字,祝愿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吉利安康,繁荣昌盛。
下一讲的姓氏里,有一家出了咱们中国第一条铁路的设计师,你知道是谁吗?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下期揭晓。
上期回顾:三国最聪明女性辛宪英:预言曹魏兴亡,智谋无双,洞察世事!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明日十月十五,记得:4事不做,2物不吃,延续传统,图个吉利安康
#冬日生活 打卡季#“路人拂晓到郊南,形色匆匆祭下元”?,农历十月十五是民间传统的下元节,在中国的传统祭祀节日中,一共有三个月圆之夜都是跟祭祀有关的。
这就是农历正月十五的上元节,这天也被称作“天官赐福日”,这是最被重视的一个节日;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这天也被称作“天官赦罪日”,这是祭祀逝去先人的节日;而一年当中最后一个月圆之夜的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这天也被称作“水官解厄日” 这是祭祀祖先排解烦恼和解除厄运的节日。
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这个节日的受重视程度虽然不如上元节和中元节,但是这也是一个有着千年传统的节日,并且是一年收获完毕,开始祈福解厄,希望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能够诸事顺遂人安康。
明日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记得:4事不做,2物不吃,延续传统,图个吉利安康。
明日十月十五,记得“4事不做”一,不去坟地祭祀
下元节的祭祀跟上元节和中元节不同,这个日子是祭祀祖先和先辈,也就是不一定是自己认识和知道的人,因此这天祭祖没有必要去坟地祭祀,一般都是家中摆供。
下元节还有一种说法,这是一年之中最后的月圆之夜,这是解除厄运和转运的时候,到了这个时节,一年的春种、秋收和冬藏都已经结束,举办祭祀主要是感恩大地的馈赠,以及期待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家人安康顺遂,因此讲究的就是心诚和感恩。
二,不浪费水
农历十月在民间也被称作“寒月”或“阴月”,而水在传统文化习俗中,一直被认为是至阴至柔的,十月十五下元节的“水官解厄日”,这天是不应该浪费水的。
水在民间一直有清除污垢和洗去霉运的寓意,在端午节的时候就有把佩戴的五彩绳,趁着下雨扔到污水沟的习俗,寓意就是带走霉运和灾祸,而十月十五下元节也是敬畏水源的日子,因为传说中的水官就是大禹治水中的大禹,所以在这天不懂得节约用水和浪费水是特别不吉利的。
三,不穿着过于艳丽
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这个节日跟水有关,并且是祈福解厄的日子,按照传统文化和习俗,水在五行中属于黑色,因此在这样的日子是不适合穿过于艳丽的服饰的,因为这样显得对传统节日不够尊重。
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衣着和服饰最好还是选择深色和庄重一些的为好,过于艳丽和不得体,令人侧目和指点,就显得有些不够吉利。
四,不指责和嘲笑他人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水在传统文化中有包容和滋润的意思,因此在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这天,不指责和嘲笑别人,这也是一种高素质的表现,并且也是给自己增添好运的一种表现。
其实一个人的修养,主要在于是否包容和宽厚,以及是否能够与人为善,在下元节这样传统的节日里,讲究的就是修身养性,不指责和嘲笑别人,这是一种有修养和大气的表现,这样的人走到哪里运气都不会差的。
明日十月十五,记得“2物不吃”一,不吃现宰杀的鱼
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这是讲究放生和祈福的节日,这天不是从事宰杀活鱼职业的人,最好不要亲自动手去宰杀鱼,而且也不吃现杀的活鱼。
宰杀鱼时会沾染到身上污渍,而在下元节这样跟水有关的祭祀节日里,吃现杀的鱼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二,不吃有异味的食物
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这样的日子讲究洁净和心诚,一些会在口腔里留有异味的食物,开口说话时会熏到别人,因此而令人生厌,这样的日子这样做显得不够吉利。
在一些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里,人们讲究吃素静心,虽然十月十五下元节作为传统的节日,很多习俗已经被淡忘,或者是跟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合并,但是不吃有异味的食物,吃点素疏通一下肠胃 对于入冬以后吃多了大鱼大肉后,也是一件好事。
明日十月十五下元节,这是民间传统的“水官解厄日”,记得:4事不做,2物不吃,延续传统,图个吉利安康,也算是祈福纳吉的一种方式。
六月廿二立秋,老辈传下的5个民俗别丢,迎秋送夏,一年安康吉利
导读: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民间的传统节日,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民间甚至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用来欢庆这一天的到来,今年的立秋时间是农历的六月廿二,老辈传下的5个民俗别丢,迎秋送夏,一年安康吉利。
为啥立秋在民间如此的受重视?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个时候,刚好是收成的时候,在以前人们都是靠天吃饭,此时获得大丰收,都认为是上天给予的恩赐,所以在这一的日子当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所以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习俗。
还有一点也非常的重要,那就是立秋之前,一直都处在三伏天的高温之中,等到立秋之后,天气相对来讲,会凉快一些,尤其是早晚的天气,立秋,作为一个时间的节点,它的到来,也会随之而来带来凉爽,这对于人们来讲,也是一年值得开心的事情。
老辈传下来的5个传统民俗分别指的是啥?
民俗一:祭祀土地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个时候很多的作物都迎来了丰收,比如茄子、丝瓜、辣椒这些蔬菜,还有粮食等,在立秋之后,都会陆续迎来丰收,人们为了感激这片土地,所以在民间有祭祀土地神的一个习俗,也是为了庆祝丰收。
祭祀土地神,一般都会准备一些时令的蔬果,还有一些糕点和肉类,最为关键的是五谷,祭拜之后,就可以直接吃了。
民俗二:啃秋瓜秋瓜很多人认为就是西瓜,这个理解是比较片面的,秋瓜它是泛指秋天收获的瓜,像丝瓜、南瓜这些都可以算作是秋瓜。啃秋瓜的目的一则是为了防燥热,二则是为了迎接秋天的到来。如今人们在啃秋瓜的时候,都会认为,这个秋瓜就是西瓜。
如果觉得吃其它的瓜比较麻烦的话,那不如就吃点西瓜,也相对比较方便,切开之后,和家人一起分享即可。
民俗三:贴秋膘经历了一个夏天的苦闷,而且人消耗的能量也是巨大的,这个时候,自然就要补一补,补的方法在老辈人看来,是比较简单粗暴的,那就是吃各种肉,这个谓之贴秋膘,以前吃的最多的肉,当属猪肉了,而且只有在特殊的日子当中,才可以吃到。
吃猪肉一般都是炖汤,红烧的话,都有些舍不得,因为家里人多的话,这些肉根本就不够吃,只能是煮汤吃。
民俗四:尝新所谓的尝新,其实也是庆祝丰收的一种,到了这个时候,不仅各种瓜成熟了,而且一些蔬菜也都成熟了,人们会在这一天,会自家的地里,采摘一些回来,然后做成美味的菜肴,和家人一起吃,也是表达对丰收的一种喜悦。
尝新主要是以自家地里的蔬菜为准,常见的有茄子,还有辣椒以及豆角这些,味道特别好,喜欢吃的可以尝试一下。
民俗五:晒秋秋天本身是收获的季节,这个时候,在我们当地也有晒秋的一个习俗,相对来讲,是比较好理解的,因为种的蔬果这些都会比较多,家里压根就吃不赢,所以只能是把它晾晒起来,做成干菜,这样等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拿出来就有菜吃了。
所以当你看到有人房前屋后,在晒蔬果之类的时候,就明白,这是到了立秋节气了,也就意味着秋天到来了。
【食刻说】
农历的六月廿二会迎来立秋节气,这一天在民间有很多个习俗,但是其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庆祝丰收的喜悦,同时也是表达对土地神的感谢,可以让自己硕果累累,取得不错收成。朋友们,立秋节气,里面当地有什么传统习俗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文由“小谈食刻”原创,未经许可不得删改、盗用,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