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怎么样,可靠吗?
俩月前买的吉利远景,17手动幸福版带天窗,当时我不想买车,父母非让买一个,就买了一个。之前观望过很多,我一直是性价比至上,想着买个一般的就行,也不常出远门,上下班带带步。
在开这个之前,开的唯一一种车是驾校的捷达和桑塔纳16款的。吉利远景属于吉利的入门级轿车,定位低于帝豪,帝豪有ESP但是觉得没必要,毕竟小心驾驶才是关键,我们这里也没那么多弯道一年到头也上不一次高速。
这车整体来说还行,买车第一天由于很久没开过了直接不会开了,最后找人送回去的,在小路练了一下午才行。作为一款入门级的轿车,它有导航,雷达,倒车影像,内置行车记录仪,真皮座椅,车内氛围灯,裸车53500,全办下来六万一左右。
这个车迄今为止只跑了一次远门,六百多里地。底盘在轿车中算高的,油耗也还可以,二百块钱能跑五百多公里。上班一天开二十多公里,能跑二十多天。在公路上国道最快跑过110再快就没敢,因为大车太多,没上过高速不知道开快了飘不飘。风噪,胎噪很大,发动机噪音可以接受,80多大约两千转。有小问题,比如一二挡有时候不好挂,蓝牙连不上乐视系统的手机,别的手机没问题,自动头灯打火后早晨会亮。操控性还是很好的,开起来也比较稳。超车无力,爬坡没劲,我从没把油门踩到底过。。。
作为一个新手,也没开过好车,所以不能做对比,但是舒适感啥的应该是比捷达桑塔纳之辈要好的从安全性上来讲,我觉得它还是挺可靠的,毕竟这个企业也做了很多年了,售后啥的也比较成熟了。如果你第一次买车,不妨试试
吉利第一辆汽车诞生地?
我买的是2018款博越智尊,或许我还没有资格评论什么,但是目前为止没有什么让我不开心的。虽然油耗高了一点,市区里11个油左右但愿首保过后可以低一点。但是开在路上四平八稳的确实放心。跑高速很舒服,脚累了的时候可以启动自适应巡航,解放了双脚握好方向盘就可以。各种功能齐全,360全景很清晰超喜欢的是摩雷音响。朋友买的32万多的车,360全景还得自己加装,音响也比这差远了。当你进来驾驶室那种高级感的内饰会让你感觉很舒心。或许有人说我没钱装逼,但我用自己的钱买自己喜欢的车,谁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李书福的汽车帝国:从创业到IPO,吉利的辉煌之路
5 月 10 日晚,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发行价为 21 美元/股,位于此前价格区间的高端。这一消息让李书福再次收获一家 IPO 公司,吉利也因此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
细数吉利的 IPO 之路,“汽车狂人”李书福已经手握 11 家上市公司。他的头衔众多,有人说他最像马斯克,因为他不仅有吉利汽车,还有摩托车、手机和卫星;也有人称他为“造车疯子”,40 年间他从一个黑车贩子变成了中国最大车企的老总。正是李书福那股不服就干的冲劲,才有了今天中国汽车的辉煌。
让我们回顾一下吉利当年的收购之路。当时,吉利的净利润为 8.79 亿,而福特出售沃尔沃的标价是 60 亿美元,约合 420 亿人民币。这意味着,按照当时的利润水平,吉利需要不吃不喝 67 年才能买下沃尔沃。
此外,沃尔沃虽然也在亏损,但一年仍能卖出 150 亿美元以上,相当于 1000 多亿人民币。
当时,媒体戏称国足出线都比吉利收购沃尔沃容易。然而,最终吉利成功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未来中国的世界顶级车企一定会是吉利。
创业初期
李书福 1963 年出生于浙江台州。高中毕业后,他怀揣 120 元开始创业,这足以显示出他当年的气魄。
他曾开办照相馆,制作过冰箱配件(不久销售额就达到了四五千万),也经历过失败,在海南房地产炒楼时血本无归。
事后,他总结道:我只能干实业!
造汽车没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吗?在深圳求学期间,李书福花费 6 万元购买了一辆中华牌汽车。
他拆开后发现,里面并没有太复杂的东西,于是便萌生了造车的念头。从制造摩托车到收购摩托车公司,再到为了获得造车许可证而收购四川德阳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汽车厂(从这里可以看出李书福的创业思路,能买下来的就买下来),直到 1998 年 8 月 8 日,吉利的第一辆车豪情下线。造车梦实现了,但这只是漫长汽车之路的开始。
收购沃尔沃
2001 年 911 事件后,美国国内局势动荡。紧接着爆发的阿富汗战争(同年 10 月)和伊拉克战争(2003 年)导致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这最终使得高油耗汽车企业受到沉重打击,其中沃尔沃的母公司福特从 2002 年一直亏损到 2006 年,亏损额高达 127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相当于每天亏损 2.45 亿。无奈之下,福特不得不选择出售沃尔沃。
同年,福特内部进行了换帅调整,新 CEO 艾伦·穆拉利提出了“One Ford”战略。简单来说,就是卖掉非核心业务以套现,保证核心业务的发展。
福特首先以 8.7 亿美元的价格将阿斯顿·马丁卖给了英国的一个投资集团,之后又以 26.5 亿美元的价格将路虎和捷豹出售给了印度的塔塔集团。
然而,当年福特仍然亏损 146 亿美元。
雪上加霜的是,2007 年次贷危机爆发。金融和房地产市场的动荡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积极性和购买力,进而对汽车行业造成了冲击。在出售路虎和捷豹之后,2008 年,福特不得不以 60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沃尔沃。
一方面,当时的吉利过于弱小,造车才 13 年,生产的都是低端车型,而沃尔沃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品牌价值接近百亿美元。
另一方面,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杠杆,国内和海外融资各占一半,当时甚至向福特借钱。如果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沉重的债务将瞬间压垮吉利。
2010 年 3 月 28 日,在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的签约仪式上,李书福一直低头在桌上签合同,半米高的文件,他递一个签一个,花了半个多小时才签完。
经过两年的谈判、各方势力的斡旋,以及李书福压上了身家性命,吉利终于完成了对沃尔沃的收购,来自东方的年轻人拥抱了北欧公主。
沃尔沃具有品牌价值,但在被福特收购后,在福特庞大的产业规划中被边缘化,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空间。
因此,沃尔沃需要一个能够赏识、重视它,并愿意为其复兴和发展提供空间和平台的地方。
吉利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励志大片,吉利要将汽车卖到世界各地,需要很多东西,包括过硬的产品、高端的研发团队,以及最重要的渠道和打开渠道的引爆点,还需要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桥梁,以实现全球化布局。
如果没有突破口或试验田,贸然引入国际人才可能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后果。因此,正如李书福所说,他一直在计划收购一个国际高端品牌,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此。
这次收购非常成功,成为了吉利和沃尔沃双赢的标志性案例。
吉利的无人能及
如今,格局发生了变化!吉利的销量超越了比亚迪,成为全球前十中唯一的中国车企。
在最近发布的 2024 年一季度全球汽车销量报告中,吉利汽车以出色的销售数据成功超越比亚迪,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汽车企业。这一变化不仅彰显了吉利汽车的强大实力,也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动态变化。
与此同时,吉利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北京国际车展上,吉利展示了银河 11 合 1 智能电驱、AI 数字底盘、碳化硅混合驱动集成和天地一体化卫星科技等一系列行业领先的科技成果,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标志着吉利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重大飞跃。
当整个车市都在卷价格、卷配置时,吉利已经迈向了天空。
李书福对卫星互联网的兴趣源于他对汽车行业的深入了解和对未来科技的前瞻性洞察。他认为,随着人们对网络连接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地面网络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
因此,卫星互联网成为了满足全球范围内网络需求的有效途径。而李书福看重的不仅是卫星互联网的商业潜力,更在于其对未来交通、智能城市等领域的重要性。
据相关消息透露,李书福计划将汽车制造流水线技术应用于卫星制造。这意味着他希望通过大规模生产、标准化工艺和自动化流程来降低卫星制造的成本。
这一举措不仅有望使卫星制造更加高效,同时也将推动卫星互联网的商业化进程,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吉利控股旗下拥有众多汽车品牌,包括沃尔沃、宝腾、莲花、阿斯顿马丁等,总共有几十个品牌。
整个吉利控股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采矿、冶金、零配件制作、互联网、旅游出行、银行,甚至包括卫星研发制造运行等。吉利确实非常强大。
然而,中国国内的吉利汽车长期以来的表现让人们意识到一个问题,即欧美国家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进入了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发展阶段,而我国则在 80、90 年代才形成产业资本。
这种代际上的巨大差距导致中国跨国公司不得不承受后发劣势带来的发展陷阱。如果中国跨国公司仅仅依靠产能上的比较优势进行全球化扩张,那么很可能会掉入资本的陷阱。
因此,作为中国跨国公司的代表之一,吉利在全球化推进的步伐和策略上或许需要更加谨慎,选择合适的时机。沃尔沃汽车就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中,被欧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双双遗弃的一颗沧海遗珠。
最后,希望吉利能够保持稳定,直至成为中国的世界顶级车企。
走进杭州吉利参访行程
吉利汽车帝国发展史
吉利汽车集团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从最初的艰难阶段到逐渐获得认可,这其中不乏敢打敢拼的精神和持续的技术创新。
吉利汽车集团品牌
起步阶段
吉利汽车集团的创业起步于1986年,当时的中国汽车行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市场竞争尚不激烈。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先生他带领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从小农用车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起初,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并不高,吉利汽车被人诟病为“山寨车”、“劣质车”,市场反响并不理想。
挑战与奋斗
面对市场的挑战和技术的压力,吉利汽车集团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和拼搏。1997年,公司决定将业务重心从农用车转向乘用车,这是一个冒险的决定,需要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技术的挑战。然而,吉利汽车集团敢于挑战,敢于拼搏,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崛起之路
2003年,吉利汽车集团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轿车——美日车,这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乘用车市场的开始。虽然当时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但吉利汽车凭借价格优势和良好的售后服务,逐渐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接下来,吉利汽车集团相继推出了熊猫、金刚、自由舰等经典车型,逐渐站稳了脚跟,在中国市场上崭露头角。
全球化布局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吉利汽车集团开始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2007年,吉利汽车收购了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这是中国汽车企业首次收购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的重要里程碑。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汽车不仅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成功进入了欧美市场,树立了自己在国际汽车行业中的地位。
技术创新
吉利汽车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性能。从自主研发VVT发动机到双离合变速器的推出,吉利汽车集团不断在技术上进行突破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汽车产品。同时,吉利汽车集团也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新能源品牌
吉利汽车集团在新能源领域也进行了持续的技术创新。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包括极氪,领克、几何等,这些品牌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展望未来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佼佼者,吉利汽车集团将继续发扬敢打敢拼的精神,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汽车产品和服务。同时,吉利汽车集团将进一步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为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未来的发展中,吉利汽车集团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成就,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
汽车创始人系列之四:吉利汽车李书福的创业传奇与动人故事
在华夏大地上的众多商业巨子中,吉利汽车老板李书福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魄力,书写了一段令人瞩目的创业传奇。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关于成功的叙述,更是一部关于梦想、挑战和坚持的壮丽史诗。
李书福,出生于浙江台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童年并没有太多特殊之处,但从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商业天赋。在青少年时期,他就开始尝试各种小生意,无论是骑自行车载人,还是开照相馆,他都做得有声有色。这些经历不仅为他日后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塑造了他独特的商业思维和创业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李书福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机遇。他意识到,中国汽车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要想在这个市场上立足,必须拥有自己的汽车品牌。于是,在1994年,李书福迈出了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步——进军汽车行业。
然而,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汽车行业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里,李书福面临着资金、技术、设备等多方面的挑战。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步步攻克难关。他先是收购了四川一家生产小客车的企业,获得了进入汽车行业的初步资格。随后,他又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在这个过程中,李书福展现出了他独特的商业智慧和战略眼光。他深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足,必须不断创新和改进。因此,他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国际汽车巨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他也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打造了一支高效、专业的汽车研发团队。
在李书福的带领下,吉利汽车逐渐崭露头角。从最初的低端市场到如今的中高端市场,吉利汽车不断实现着自我超越和突破。如今,吉利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一员,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备受瞩目,在国际市场上也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回顾李书福的创业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成功并非偶然。正是他那种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才让他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信念,敢于挑战和突破自我,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