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优利欧怠速不稳油耗偏高什么原因?
我原来的也是优利欧,不过现在很难找到配件
瑞虎3为什么油耗突然升高?
你好,瞬时的油耗。【汽车有问题,问汽车大师。4S店专业技师,10分钟解决。】
吉利硬怼BYD油耗数据,这2.9升油耗到底是不是仙界科技?
比亚迪发布会大伙儿都看了吧,这回它把百公里油耗直接干到了 2.9L 。
结果这两天,吉利的高管们就在微博上开火。吉利高管们开始 “ 群发 ” 专利证书。
你比亚迪不是热效率 46.06% ?那我吉利还有 46.1% ,管上!
但没想到,比亚迪是真有底牌藏着。你拿没量产的跟我比?好好好,我这没量产的还有 46.5% ,直接压死!
而且比亚迪还表示,像这样的底牌我有大把,只是没必要亮。
这一波下来,吉利算是把自己打麻了。。。
随后战线只能拉回到油耗上,有人直言 2.9L 的 NEDC 标准不够严格,按工信部的 WLTC 标准,应该是 3.8L 。
这里,比亚迪确实不能说没错,毕竟大家一般对外宣称用的都是 WLTC ( 工信部 )油耗,测试更严格。
NEDC 测试标准里最高测试速度只有 50 公里每小时, WLTC 不仅要求最高车速达到 130 公里每小时,测试时间也要比 NEDC 更长。
比如秦 L 亏电油耗, NEDC 2.9L , WLTC 要去到 3.8L 。所以 WLTC 油耗数据数肯定比 NEDC 高很多,但你也不能说 BYD 不老实,毕竟 NEDC 测试标准目前还在使用。
所以要我是吉利,我不会拿标准怼 BYD 。而是弄个 WLTC 亏电油耗低于秦 L 3.8L 的车,这样的话,直接把最低油耗头衔就给抢回来了。这不更有说服力?
总之啊,这波 “ 友好切磋 ” ,不仅没能对比亚迪造成什么形象上的损害,甚至大伙儿还都觉得吉利真 “ 急了 ” 。
瓜确实是吃饱了,但打归打闹过闹,比起微博上来来回回的骂战,我觉得比亚迪这次把热效率干上去时用到的技术,其实还是更有意思点。
热效率这个概念吧,差不多就是说咱们烧的油里面到底有多少能量在真正推着车往前走。这个数值一般是 30% 左右,也就是说,你烧完一箱油,有 70% 的能量都消耗在了各种损耗上。
想想现在的油价都夺少钱一升了。。。别吵,我在思考。
所以,提升热效率就是提高你省油的上限,不管你怎么轻量化,怎么低风阻,怎么黄金右脚,都绕不过热效率给你绑死的底层代码。
那这么看,比亚迪的 46.06% 对比一般车的 30% ,岂不是无敌了?
首先啊,咱们不能这么比。
要知道这个 46.06% 指的是最高热效率,而 30% 一般是指纯燃油车的平均发动机热效率,这两个可是有大区别的。
在过去, 40% 以上热效率的发动机并不是没有,但要达到 40% 以上,必须是在非常极限的工况。油车开在路上,总难免要加速减速啥的,发动机没法一直在最舒服的状态运行,所以热效率平均下来只能到 30% 左右。
但现在不一样了,混动车可以让发动机在发电和推轮子之间自由切换,这样发动机就能在最高效的状态下工作。如此一来,最高热效率和平均热效率的差别就很小了。
这一波操作下来,让过去家用燃油车的百公里 7 、 8 个油,直接给降到了 4 、 5 个,已经相当逆天。
但这还不够。想要达到量产 46.06% 的热效率,还有个更重要的玩意。
那就是这个16 :1 的压缩比。
压缩比这个参数,来自发动机内部活塞做功的过程。比如下面就是一个气缸的四冲程奥托循环,包括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步骤。
发动机之所以能带着轮子转,关键就是在气缸里汽油和空气燃烧爆炸,然后顶着活塞往前走。这时候,汽油混合气体烧的越充分,热效率就越高。
而让燃烧更充分的主要办法,就是提高压缩比。
压缩比是吸进来的气,和爆炸时的气体体积之比,这个数值越高,就说明气缸把气体压的越严实,那么烧起来就越容易。
一般,普通燃油车发动机的压缩比在 10 : 1 左右,如果热效率要超过 40% ,那压缩比就必须得往上走走,比如本田第三代混动系统用的 LFB 2.0L 发动机,压缩比在 13.5 : 1 ,热效率达到了 40.6% 。
但 45 % 是一道过不去的坎,是曾经热效率的极限,因为压缩比太高也会带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爆震,如果出现爆震,那么不仅发动机震动会比平常更明显一点,关键还会对发动机结构造成损害。
具体啥原理咱就不细说了,打个比方就是,老板平时给你点压力,你确实会提高干活效率,但压力给太大了之后,就可能不想干了,甚至每天都想把公司给炸了。
要解决爆震的问题,众多车企也就想了一堆办法,最简单的就是提高汽油品质。放上面的例子里,提高油品就是引进高端人才,老板压力给再大,他也能扛得住,而且干活效率还高。
但比亚迪加 92 油弄 16 : 1 的压缩比,难不成是仙界科技?毕竟现在连增程器都要喝 95 的咯。
也许,这只是比亚迪在宣传上晃了大家一下。。。
上面咱们提到的其实是最普通的奥托循环,而比亚迪 DM-i 用的是 “ 阿特金森循环 ” 。
咱们就拿憋气来打个不太严谨的比方。
如果说奥托循环是吸气 5 秒再呼气 5 秒,那可能就没办法把气吐得足够干净。而阿特金森循环有点像吸气 3 秒,再呼气 5 秒。因为肺里的气比较少,所以后者在呼气的时候,肯定呼得更彻底一点。
换成烧油,就是烧得更干净。
当然,这么做也是有代价的。阿特金森循环的气肯定没有奥托循环来得劲大,所以说采用阿特金森循环的车型,动力通常都会相对较弱,开起来也会肉一点。
我们可以看到,秦 L 相比秦 plus ,虽然压缩比从 15.5 : 1 提高到了 16 : 1 ,但发动机动力似乎又小了几分。。。
不过,这对混动车的影响确实比较小,一般咱们当个增程车去开,用的都是电机,其实是感受不到什么的。所以米勒循环和混动车基本是一个绑定的COMBO 。
但为啥说比亚迪有可能在宣传上晃了大家呢?
其实是因为在奥托循环里,吸气( 压缩比 )和吐气( 膨胀比 )基本是一样式的,而且吸多少气,对性能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以前车企在宣传的时候,一般就只跟大家说吸气是个啥情况。
时间久了,大家也都只记得吸气,不记得吐气了。
而比亚迪这波操作,其实就有把吐气叫成吸气的嫌疑,而因为它格外地能吐,所以这压缩比看起来就特别大。
不过这应该也算车企们的常规操作了。之前马自达也是这么喊的,到底合不合理,咱也说不清楚。
除了阿特金森循环以外,另一个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就是提高提高滚流比。
这其实没有名字听着这么玄乎,简单说就是俩字 “ 搅拌 ” 。
产生爆震也可能是因为汽油和空气没有搅拌均匀,导致有的地方压力过大,有的地方压力过小,那么提前给他搅拌一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是喝杯咖啡啥的,拿个勺子给它晃一晃就能搅拌,但气缸内就比较复杂了,比如需要改变活塞的形状,进气口角度,等等。
另外,还有一招也能降低爆震,就是废气再循环技术,或者,比亚迪叫它催前取气 EGR 。
虽说是让废气再过一遍气缸,但这可不是为了让之前没烧干净的废气,继续充回来拿来烧。
其实最早发明这个技术是为了环保。因为空气里的氮气经常会在气缸里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或者二氧化氮,对环境不太友好。
所以有个小天才直接把废气接回气缸,这样就能减少混合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防止生成这些有害物质。
不过没想到的是,这招还能降低气缸爆震的发生率,甚至能降低进气的机械能损耗( 泵气损失 ),结果就是会更省油。
科学,很奇妙吧。。。
其实为了提升热效率,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绝活,这里脖子哥是说不完了。总之在新能源时代,内燃机技术的进步并非停滞不前。
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依然会是混动占主导地位,而内燃机的进步方向,就是往更适合混动的方向发展。
诸如这样搞内燃机研发的国内车企不在少数,吉利的雷神混动,长安的蓝鲸动力,奇瑞鲲鹏动力,东风马赫电混等等,发动机功率越来越高,热效率上也是互相刷新记录。
但作为一个消费者,你们攀比热效率高几个百分点和我真没多大关系,不如多造几台的便宜好开的车,更实在点。
比亚迪AH股双双暴涨!吉利高管回应比亚迪新车2.9L油耗:还是实在一点好!
5月28日,比亚迪放量大涨8.35%。前一日,比亚迪推出的两款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新车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两款车型号称百公里油耗仅为2.9L,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引发热议。有业内人士对这一数据表示怀疑,认为比亚迪可能存在夸大宣传之嫌。
面对业内的质疑之声,吉利汽车的高管杨学良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转发了一位博主对比亚迪的质疑,并评论道:"还是实在一点好,估计老一辈科学家健在的话也会这么想。"杨学良的言论迅速引发了广泛讨论,不少人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作为国内另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吉利的高管,杨学良的发声无疑有特殊的意义。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同行的"呛声",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杨东生进行了发声。他表示,比亚迪采用的NEDC测试标准更加科学,测试结果更接近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情况。杨东生强调,比亚迪一直以来都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绝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情况。他还指出,在评判一款车的性能时,油耗固然重要,但驾驶体验和整车配置同样不容忽视。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此次推出的新车型必将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越的驾乘体验。
不过资本已经用脚投票,今天比亚迪AH股双双大涨,其中A股大涨8.35%,成交额超过66亿元。
秦L的低油耗有“猫腻”?吉利高管称做法不实在,比亚迪回应争议
“创新,总在争议中绽放光彩。”这句经典语,恰如其分地引领我们走进今日的焦点——比亚迪秦L插电混动中型车的上市风云。
当我第一眼看到比亚迪秦L那科技感十足的线条,心中不由暗叹,这不仅仅是辆车的问世,更是新能源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它带着9.98万至13.98万的价格标签,携着第五代DM技术的荣光,缓缓驶入大众视野,仿佛在说:“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好戏总伴随着波折,比亚迪秦L最引以为傲的低至2.9L/100km的亏电油耗数据,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成为了舆论的风暴中心。
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一亮眼数字基于NEDC工况测试,而未采用当前行业普遍采纳的WLTC标准。
这一差异,就像一场关于真实与理想的辩论,让众多车友和行业专家纷纷站队,热议不休。
比亚迪高管,那位沉稳的杨冬生先生,他的话语像是一颗定心丸,试图安抚市场的波澜。“NEDC更贴近日常生活”,他的解释温和却未能完全平息外界的疑惑。
毕竟,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被放大镜审视,而比亚迪选择的这条测试路径,无疑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那么,NEDC与WLTC,两者之间究竟有何不同?
简单来说,2021年起,中国采用了更为严格的WLTC标准,它模拟的驾驶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因此测得的油耗数据往往比NEDC更为“不留情面”。
就拿秦L来说,NEDC下的2.9L/100km到了WLTC标准下,就成了3.8L/100km,这不只是数字的变化,更是对车辆性能评价体系的一次挑战。
在这场技术与标准的交锋中,吉利控股集团的杨学良先生也加入了论战,他的话虽简短,却意味深长,提倡宣传应该“脚踏实地”。这不仅是对比亚迪的间接提醒,也是对整个行业的思考题——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如何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比亚迪秦L的登场,如同一场关于技术进步与市场期待的双重考验。
它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暴露了在新旧标准交替之际,消费者认知与行业实践之间的微妙张力。
秦L的第五代DM技术无疑是其核心竞争力,但在油耗宣传上采取的策略,引发了关于真实油耗表现的深入探讨,这不仅是对比亚迪的挑战,也是对整个汽车行业的一次警醒。
网友评论我不管他什么标准,什么工况,我就问一箱油能不能到2100,能到就是牛逼
吉利的油耗才虚呢,我的帝豪官方称百公里5.8个油,实际跑下来八个油打底
不要内耗,吉利要争气,更要为国争光,而不是去质疑比亚迪。
吹牛三大车企比亚迪,华为系,奇端,最能忽悠三大车企理想,尉来,小米
海豹06跟秦L的油箱,65升。92号每升8元。65*8=520元跑2400km。 2400/520=4.615毛跑1km。一般般吧。这个油耗很多纯油车都可以做到
比亚迪高管说NEDC标准更接近老百姓使用工况,这位高管莫非不知道还有WLTC工况?都知道WLTC工况才是更接近老百姓使用工况的。
在争议的火花中,我们应当看到的不仅仅是数字的较量,而是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与对消费者负责的承诺。
未来的路上,愿每一位前行者都能在创新与诚信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让每一次的技术飞跃,都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坚实步伐。毕竟,是金子总会发光,而真实的光芒,永远最耀眼。
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点赞收藏,我们下期见!
——END——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