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三大海外并购事件是哪三件?
吉利海外三大并购事件应该是收购沃尔沃乘用车、入股戴姆勒奔驰事件。
吉利收购奔驰能用奔驰的技术吗
误解的太多,首先不是收购,是买了6.96%的股权,其次不是吉利汽车,而是吉利控股利用海外资金。吉利汽车是吉利控股的分支。仅凭吉利的实力还不能买断奔驰汽车的。
奔驰吉利退股Smart!双方紧急辟谣 原因还在于造小车?
近日,我国一家合资车企突然爆出了一个大瓜!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发生重大工商变更,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均退出股东行列,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成为控股股东,分别持股50%。
智马达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但说起它的英文名字smart,应该就会有不少朋友对这个主打小巧精致的汽车品牌有所耳闻了吧?
资料显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为smart中国在华合资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17日,注册资本为54亿元,为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双方各持股50%。
在吉利入局之前,smart作为奔驰旗下的轻奢品牌,一直致力于打造精品微型车,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它旗下smart fortwo、smart forfour等多款车型也曾以进口身份引进到了中国市场。
当吉利入股smart之后,这个品牌也开始借助吉利SEA浩瀚架构进行电动化转型,目前已经推出了smart精灵#1、smart精灵#3两款车型。前者售价区间为18.16万-22.66万元,后者在6月份才刚刚上市,售价区间为20.99万-28.99万元。
然而,正当smart准备在中国市场和精品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展身手之际,它的中国合资公司股权结构却出现了如此重大的变动,奔驰和吉利在smart品牌上的这波操作简直惊掉了包括教授在内的不少人的下巴。
有意思的是,正当很多人都以为奔驰和吉利要放弃smart品牌之际,smart品牌全球公司又发表了一份声明称:目前smart品牌全球公司仍是由梅赛德斯-奔驰和吉利按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合资公司,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把握市场发展机遇,smart会灵活调整战略部署。
这也就意味着,尽管smart在华公司的最大股东不再是吉利和奔驰,但smart品牌全球公司公司的最大股东仍然是这两家公司。这么看来,这件事就显得很魔幻了。那么,奔驰、吉利到底在搞什么事情呢?
说实话,面对奔驰和吉利的这一通骚操作,教授一开始也有些犯迷糊,因此跟几个行业内的朋友讨论了一下这个事情,得到了以下猜想。
有一个朋友认为,smart在华公司智马达汽车之所以由中外合资转为外资,是为了像极星一样在海外进行独立上市。然而,教授认为这个说法并不认可,因为这个说法存在很明显的bug。
要知道,海外独立上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国外资金的支持。如果smart想要在海外上市,那么改变股权结构的应该会是负责smart品牌全球运营的smart品牌全球公司,而不是smart品牌针对中国市场而成立的智马达汽车。
另外一位朋友认为,智马达汽车由中外合资转为外资,是因为它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并不理想,这是为了退出中国市场做准备,但这个说法同样也站不住脚。
销量方面,smart品牌今年1-5月在华累计交付量为19711辆,其中5月份交付量为2624辆。严格来说,无论是对比同级别车型还是同价位车型,这样的交付数据都不算高。
然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任何一家车企想要退出退出中国市场都绝对不会是一个拍脑门就能做出的决定,而smart刚刚才推出新车,它从目前来看没有任何要退出中国市场迹象。
教授认为,smart之所以无法在中国这样的新能源市场产生漂亮的销量成绩,它的产品确实可能存在问题。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主流汽车消费者最在乎的无外乎高性价比和大空间,但这两点smart现有的在售车型似乎都没有占到。
另外,燃油车时代smart主打的精品微型车,精致的做工和小巧的体型让它在欧洲市场大获成功。如今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的smart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全球研发中心支持工程研发。
然而,smart近两年推出的新车却与此前的微型车基因彻底背离,将主攻的方向瞄准了竞争激烈的小型SUV和紧凑级SUV市场。内卷严重的SUV市场让价格偏高的smart几乎没有太多生存的余地。
教授猜测,吉利和奔驰之所以双双退出智马达汽车的股东行列,将实际控制权交给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让两家直属smart的公司来管理是为了让smart品牌的产品回归制造精品微型车的初衷。
另外,吉利和奔驰仍然以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smart全球品牌公司,则是为了在资本层面间接控制smart品牌。从资本层面来看,吉利和奔驰退出马达汽车其实并不会对这个汽车品牌带来任何影响,因为它们始终以同等股比掌控着smart的全球总公司。
但是从管理层面上来看,教授认为吉利和奔驰的这波操作算是一次放权,让smart的团队在研发、设计、营销等方面有着更大的主导权,而吉利和奔驰只为其提供技术、资金方面的支持。
事实上对于这样的操作,吉利早已经是驾轻就熟。沃尔沃汽车最初和吉利控股集团的关系就是后者只为前者提供资金支持,但并不干涉前者的研发、销售。
在教授看来,中国一直以来都不是smart的主战场,如果不以中国市场为目标,而是瞄准欧洲这款smart本身就有着一定品牌号召力,并且更适合小型车、微型车生存的市场环境,那么教授认为吉利和奔驰的这次放权显然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最前线 | 近90亿美元投资戴姆勒奔驰后,吉利38亿美元入股沃尔沃的计划获批
吉利在全球寻求兼购目标的计划仍在加速推进。
4月27日,彭博消息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表示中国政府已批准其收购瑞典卡车制造商沃尔沃集团的8.2%股权,预计6月前完成交易。如路透此前报道,这笔交易大概需要31亿欧元(38亿美元)资金。
上述消息出来后,瑞典公共广播电台援引吉利控股副总裁、首席财务官李东辉的消息称,“吉利不寻求在沃尔沃集团董事会拥有席位。”
而就在两个月前,吉利控股曾花费近90亿美元(李东辉解释这是股票价值,真正收购的金额远低于这一数字)入股戴姆勒奔驰,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彼时,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也曾表示,不需求在戴姆勒监事会获得席位,这也不是他的优先任务。
与入股戴姆勒一样,此次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集团的时间,也持续了半年之久。不同的是,前者巧妙的避开了监管红线,而后者需要监管层的批准。
其实早在2017年12月底,吉利控股就与欧洲基金公司Cevian Capital达成一致,将收购其持有的沃尔沃集团8847万股的A股股票和7877万股的B股股票。项目交割后,吉利控股将拥有沃尔沃集团8.2%股权,成为其第一大持股股东,并拥有15.6%的投票权。
除了等待监管层的批准外,吉利控股也在积极谋求收购资金。今年3月初,媒体报道称,吉利控股正在寻求31亿欧元(38亿美元)的基金贷款,用于收购沃尔沃集团的部分股权。
时间回到2006年,当时吉利控股已经开启在全球“买买买”的模式。经过这几年不断的不断发展,公司已经先后投资沃尔沃汽车、宝腾汽车、路特斯、飞行汽车创业公司Terrafugia等。此外,吉利还与捷豹路虎传出“绯闻”。
根据官网信息,吉利控股旗下目前已经拥有吉利汽车、领克汽车、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沃尔沃汽车、跑诗达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商用车等多个品牌。未来,李书福希望将吉利打造成中国版的大众汽车(Volkswagen),在各个细分市场都拥有品牌。
根据吉利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去年全年汽车销量突破124万辆,同比增长63%,今年的销售目标是158万辆。根据吉利的2020200计划,吉利汽车到2020年要实现年产销200万辆目标。 同时,根据公司发布的‘蓝色吉利行动’,到2020年吉利汽车90%以上都是新能源汽车。
对于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格局,李书福有自己清晰的看法。他认为,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变革,但变革带来机会的同时也伴随挑战。他预言未来传统汽车行业只有2-3家企业能活下来,而谁能占领技术制高点,谁就是胜利者。
为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从吉利控股过往的发展来看,完全不拘泥于中国市场。他曾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吉利将在全球市场内不断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以实现外延式成长,也期望通过并购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创造协同效应。”
之后不久,他在外媒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中国市场的一枝独秀并不是灵丹妙药,不能解决全球汽车工业面临的问题,因而中国汽车品牌需要超越国界考虑问题。”而过去国外扩张的成果,都可以为他的战略思考做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