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全球鹰配件大全

特别关注丨吉利义乌制造基地翼真L380样车下线

吉利义乌制造基地翼真L380样车下线

1月25日上午,吉利翼真L380首车在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动力小镇吉利翼真公司总装厂下线。

英国驻华贸易使节Lewis Neal,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俞学良,吉利控股集团伦敦电动汽车公司董事长、翼真新能源汽车CEO南圣良,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董事总经理MR Chris Allen,我市领导王健、杨献、颜新香、王建新共同为L380样车下线按下启动键。

活动开启前,浙江翼真汽车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吉利义乌制造基地举行。起源于1908年的LEVC,是吉利控股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是拥有英伦文化标签的百年经典汽车品牌,此次品牌中文名也正式命名为“翼真”,翼即梦想,真即现实,寓意让梦想照进现实。此次下线的翼真L380被称为“陆地空客”的高端纯电MPV,是SOA空间导向型架构的首款车型,也是LEVC面向C端的第一款车型。

翼真L380样车的成功下线,是义乌与吉利深入合作的又一次成果,标志着LEVC将从MPV细分市场逐步开启全球化战略布局,也翻开了义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将带动产业链相关的配套项目加快落地,推动义乌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样车下线,是近几年义乌坚持“项目为王”,聚焦“4+X”主导产业,坚定不移招大引强、服务企业的一次成果展现,也是绿色动力小镇澎湃发展的缩影。2023年,绿色动力小镇相继迎来了正泰、欣旺达等项目的投产和吉利高端新能源汽车等项目落地,实现投资33.7亿元,同比增长179%,为义乌产业发展倍增动能。

宝鸡:吉利汽车“博越L”下线

1月29日,宝鸡吉利汽车生产基地总装车间里新下线的“博越L”新车型。记者 李宛嵘摄

1月29日,宝鸡吉利汽车“博越L”产品下线暨新焊装车间落成仪式在宝鸡吉利汽车生产基地新焊装车间举行,标志着宝鸡市与吉利集团深化合作再上新台阶,也为宝鸡市持续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注入了新的动力。

据了解,新下线的“博越L”集智能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安全及智能混动五大智能科技于一身,是吉利的重磅战略车型。新焊装车间为焊装二厂项目,主要用于“博越L”新车型研发生产。厂区内总投入机器人数量300余台,焊接、搬运、涂胶等所有工艺均实现100%自动化,是技术先进的智能化工厂。

据介绍,自2013年吉利宝鸡基地项目成功落地以来,吉利宝鸡基地创新实干、锐意进取,建成年产10万辆整车、36万台发动机的工厂,吸引30多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聚集,基地年产值累计突破700亿元,成为宝鸡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当之无愧的“龙头”。

今年初,宝鸡市出台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N”系列政策,《宝鸡市坚定不移做强工业行动方案》《宝鸡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宝鸡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分别对持续做大做强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作出了重点安排和详细部署。这次吉利集团将新车型“博越L”主要生产线放在宝鸡基地,还将上马G636新能源汽车和36万台发动机技改项目,充分体现了吉利集团对宝鸡基地的重视和对宝鸡汽车产业的信心,也为宝鸡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在明星产品的品牌带动下,宝鸡吉利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创造出更多耀眼的成绩,为打造本地汽车产业生态圈作出贡献。”宝鸡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蓝群建信心满满地说。

“宝鸡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N’系列政策落地落实,切实做到优质服务零距离、兑现承诺零折扣,全力支持宝鸡吉利等链主型企业改革发展。”宝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贾珉亮表示。(记者 李宛嵘 实习生 石婧怡)

没有准生证,甚至无人剪彩?说说吉利第一辆车下线背后的心酸故事

今天我们看吉利汽车,联系到其过往的历史,不得不由衷佩服。1997年吉利以民营企业身份进入汽车行业之后发展迅速,如今已坐稳中国品牌冠军的宝座,并在2010年收购沃尔沃,2017年收购路特斯,2018年强势入股戴姆勒,令人叹为观止。但事实上,回溯到1998年,当时没有多少人相信李书福能造出汽车。

20世纪90年代,中国汽车制造业遍地开花,与大炼钢铁时代的“小土群”运动无异,此时的李书福,一个体制外做摩托的民营企业老板,坚定地表示也要造汽车,然而在国家政策迅速收紧之后,像李书福一样的农民企业家却依然坚持地要造车,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在旁人眼中,这是一个“异类”。于是,李书福得了一个外号“汽车狂人”。

世纪之交,正是合资车企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的年代,其中合资中方,几乎无一不是国企背景,而对于李书福这样洗脚上田的农民要造车,许多人纷纷摇头质疑。在很多人看来,李书福造汽车有三个明显的不足:第一,他只有1亿元左右的现金,如何进入一个资金和人才高度密集型的行业?第二,吉利是做摩托的,没有任何汽车业的经验积累。第三,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造汽车可是国家要做的事情,一个民营企业家没有政府的支持,连“准生证”都没有,怎么能做得成?

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汽车产业,长久以来一直具有管制性特征与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汽车的骨干企业,如一汽、二汽、重汽、南汽、长安、上汽以及京津冀的一些汽车公司,都归属于国家。对中国轿车工业的生产,国家从上到下都认为轿车的发展要有战略布局,同时也要有竟争,在竞争的基础上扶植。然而,这种竟争却没有给中国的民营企业留出空间。

在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着重讨论了发展轿车工业的问题,并明确了“三大三小”布局。由国务院办公厅拟订的会议纪要第四条便是:“今后轿车生产主要依靠一汽、二汽,此外,上海大众公司首先要把国产化搞上去。在全国范围内不再安排新的轿车生产点。”随后,国家更是从上到下严格地控制了汽车的生产资质。1994年,中国发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定企业需要取得“许可证”,才能生产并销售这些汽车产品,没有这张“许可证”,就是见不得光的“黑户”。

李书福造车,面临着种种尴尬。当时可以说没有一项是有利于吉利造汽车的,不仅“无人、无钱、无技术”,政府也反对民企造车,所以他的造车想法遭到了家人和摩托车董事会的一致反对,没有谁愿意陪李书福玩,也没人相信他造车会成功,吵来吵去,万般无奈,顾及兄弟情分,最后决定,最多投资1个亿,让李书福去试试,多了不奉陪,赔了认倒霉。

于是,李书福开始潜心研究汽车。1994年李书福拆了第一辆奔驰车,后来又跑到一汽,把红旗的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买回来研究,李书福苦苦研究之后,基本掌握了汽车的架构,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汽车就是一个发动机+四个轮子+两排沙发。

起初,李书福很想造豪华车,但由于技术上难度太大,改走小型车路线,喊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的口号。此后,李书福以扩大摩托车产能为由,找临海市政府批了800亩沼泽地,建起了汽车生产基地。然而在工厂拔地而起之后,汽车生产许可证却是一个难题,几经周折,李书福通过入股四川德阳监狱汽车厂,才设法争取到了汽车生产许可证。

经过3、4年的准备,第一台真正量产的吉利汽车诞生了。1998年8月8日上午8时,李书福特意挑选了个好日子,他想借这个彩头,推出自己在造车史上第一款真正量产的产品。当时这款叫“豪情”的车有着明显的拼凑痕迹:前脸儿有些像奔驰,车身和底盘有些像夏利,发动机是找夏利买的,而变速箱则来自菲亚特的两厢轿车。

无论如何,车是造出来了,李书福很兴奋,向全国发出了700多张请柬,摆了100桌酒席,还在吉利所在的临海大街上,挂满了“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吉利视察”的横幅,期待客人的到来。

面对这个初生的婴儿,省、市部门领导几乎都蜿言回绝。这个在沼泽地上建起的浙江临海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马上要进行第一辆吉利汽车下线仪式,现在却陷入无人祝福的尴尬境地。毕竟在当时看来,李书福的造车与中央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背道而驰,不得不让人对吉利避而远之;甚至还有一种极端的看法是:“私自造车,可能是犯罪”。

李书福不死心。天无绝人之路,他空荡荡的内心里突然闪过一丝希望,他想起了一位媒体朋友曾给他讲过的一人一事。时任浙江省副省长的叶荣宝曾带领浙江18家重点汽车配件企业的负责人去上海,希望从汽车生产大市获取一些零配件订单。副省长带队,企业家们自然受到热情款待,但结果却让人失望,大家空手而归。归途中,叶副省长下了很心:浙江一定要有自己的整车厂。

在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比较尴尬的现实:浙江民营企业发达、经济繁荣,但汽车产业始终是一个弱项。这导致了大量在生产汽车配件领域有很大优势的浙江民营企业,在行业竞争的过程中,面临着其他地方政于预的问题。地方政府为了增加税收,一定会优先保证当地企业的发展。这意味着,如果浙江省没有自己的整车厂,那些汽车配件企业就很难从外省汽车厂获得订单。

尽管和这位女副省长从未打过交道,但李书福还是在下线仪式的前一天,试着给叶副省长发了一份传真,邀请她参加吉利汽车下线仪式。

8月8日的好彩头,给李书福带来了好运气。8月7日下午4点不到,他接到叶荣宝的秘书打来的电话:“你们的汽车要做出来了,是要下线吗?”

“是啊,是啊,我们要请叶副省长过来看看。”

“叶副省长说,她会来参加的。”

这位秘书的电话一下子让人有了拨云见日之感。

第二天,叶荣宝副省长果真疾驰300多公里,从杭州赶到了临海。副省长到场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当然也得陪同。结果,那些请的、没有请的,全都来了,总算止住了一时的尴尬。

就这样,吉利的第一台车下线了。豪情,寓意“吉利人造汽车的豪情万丈”。

当时“夏利”车定价13万,这给了“豪情”很大的市场空间。1998年吉利生产汽车100多辆,几乎都没卖出去。1999年,吉利生产汽车1600多辆,几乎都卖出去了。2000年,吉利的汽车销售量一跃升至10008辆。此后,吉利的年产销量在万辆之上一路攀升。

可以说,虽然李书福成功的实现了造车梦,但这最开始的征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然而“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段挫折都是宝贵的财富,回首过往,这仅仅是吉利在造车的道路上所迈过的第一道坎。

虽然今天的吉利控股集团已经是一个年营收达到3000亿元规模的国际化大型企业,旗下品牌林立,但我们已经很难再去追寻当初设计第一款豪情的人是谁。李书福对外的回答是:钣金工!原因很简单,豪情样车完全是手工敲出来的。没有数模,图纸也不齐全,而它的设计图纸是在几年后,豪情已经投入批量生产时,才由新加入的吉利专业技术人员补齐的。

所谓千锤百炼终成器,实体创业基本上都要走过这样一条异常艰辛的道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全球鹰配件大全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