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新能源赛道,兰州能否换道超车?

随着渗透率的飙升,新能源汽车不断重塑着汽车产业格局。当前,各地都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展开竞逐,不仅是传统汽车重镇长春、武汉、重庆等城市在积极转型新能源,许多造车新势力也已经朝着新能源汽车之都发起猛烈冲击。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而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不只是龙头车企眼里的“大势所趋”,更是各地政府眼中弯道超车的机遇,各地纷纷发力新能源车,补齐产业短板,谋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机遇。

对于兰州来说,想要在工业领域有所作为,汽车产业链就是需要兰州必须发力的领域,但是想要在新能源车的赛道找到自己的位置,兰州还有机会吗?

01

众所周知,在所有民用工业品中,汽车是辐射最广、带动上下游产业最多的一个产品分类,因此有“工业皇冠”的美称。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快速提振工业的城市来说,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只有两个字:造车。

隔壁的西安就在赌对了新能源赛道,在此前的2月15日,《三秦都市报》报道称:据乘联会获悉,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101.55万辆,超过第二名上海的99万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的城市。

登顶“新能源汽车第一城”,成为西安的“高光时刻”,相较于曾被诟病多年的“工业不大不强”之痛,颇有些“扬眉吐气”的味道,甚至是对于一直对标的成都来说,西安也终于在新能源车产业方面压了成都一头。

但是,对于汽车产业,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兰州均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不仅没有将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反而是将当年汽车工业的底子彻底葬送。

兰州的造车史,始于1936年,最初叫"兰州机厂"解放战争前共有工人70余人,机器数台。1956年,由上海46家修理厂抽调的416名技术工人响应国家号召阔别了大上海支援大西北,正是由于这些技工的奉献,当时的兰机才有了质的飞跃。

1961年"兰州机厂"更名为"甘肃省第一汽车修理厂"正式开始修车生涯。那时的第一汽修厂有员工900余人,各类机械设备350余台,再往后的近20年里第一汽修厂作为兰州市范围内唯一的汽车修理厂

1981年首批三台驼铃牌JT662试制成功。此后,汽修厂相继采用EQ140-S5、CA15D8、BJ130等底盘改装生产了JT661、GJ1014、JS620等型号的公路客车和旅行车,并且还在1984年的甘肃省产品评比中获得金杯奖。

1987年,汽修厂更名为甘肃驼铃客车厂并继续推出长途客运车、公路客车、旅行车、轻型客车、面包车、无轨电车等,产品达到20余种,并多次获奖。

1991年12月,在省交通厅的引荐下,驼铃客车厂与澳大利亚威德斯在深圳签订了合资意向书,并于第二年5月9日正式签订了合资合同,中外合资甘肃威驼客车有限公司成立。

在1995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国际知名企业的进入,兰州客车厂停产,驼铃客车厂也宣告停产,800多名员工几乎全部下岗。

2002年驼铃客车厂通过改制,组建了甘肃驼铃工贸发展有限公司,并于2003年与郑州宇通客车重组为了兰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开始生产宇通牌客车,驼铃汽车正式退出造车的历史舞台。

但是到了2009年11月,宇通客车突然以运输成本高、场区空间受限、生产工艺不能达标等为由宣布撤资,兰州宇通再次停产,并且导致"驼铃"商标及驼铃客车生产资质丧失。

为了发力汽车产业,2006年兰州引进吉利汽车,在距中川机场2公里的地方建设产区,规划单班年产整车5万辆。兰州吉利公司主要生产吉利自由舰系列轿车,自由舰是吉利控股集团拥有完全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一款新车型。

2007年8月20日,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焊装、涂装、总装三条工艺线进入联动试生产阶段;2007年9月通过吉利集团质量工艺内部达产审核;2007年11月15日通过国家发改委生产条件验收专家组现场验收,并开始生产。

在一期投产的自由舰正式生产后,吉利控股集团将计划陆续在兰州基地投入改进型高中档自由舰及自由舰新产品08款。兰州基地计划于2010年进行二期建设,开始冲压工艺的建设和焊装、涂装、总装三条生产线的扩建,公司产能将达到10万辆/年,但是随后,二期项目不了了之,吉利也停止了兰州基地的生产。

至此,兰州在传统能源领域的造车梦彻底结束。

02

但是,兰州并没有放弃造车梦,在传统能源造车无望之后,兰州开始紧盯新能源车的赛道,谋求借助汽车工业大变革的机遇,想要换道超车。

2014年,在前身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重组,并且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即由传统汽车的制造,转型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制造,2015年5月正式更名为兰州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成立早期,知豆汽车有过一段颇为风光的岁月,比如2017年,知豆汽车拿到生产资质的第一年,就销售了4.2万辆纯电动汽车。

在这之后,由于国家调整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以及自身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的需要,而经营不善,知豆汽车销量出现急剧下滑,迅速被边缘化。

到2018年8月,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随后知豆汽车的经营情况进一步恶化,先后陷入了裁员、欠薪、欠款、诉讼等风波中,行业上下游多家企业广受波及,兰州知豆已经事实上倒闭。

就在新能源汽车知豆出现困境同时,兰州本土的企业亚太也准备新能源车的尝试,2016年10月,成立了兰州亚太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当时的宣传口号是:西北首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系统集成、研发和销售的专业技术团队,是一家集低速电动车、电动物流车、乘用车等技术路线集成、生产制造及运营管理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

但是随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拍脑袋的决定不但没有造出车,反而拖累了整个亚太集团的发展,兰州新能源汽车的造车梦也彻底落空。

除此之外,在2017年,董明珠旗下银隆控股重组了兰州宇通,并陆续投资100亿元开始投产新能源汽车,这似乎让兰州人看到了一点点新能源车的造车曙光,但是随后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除了更换了一批兰州的公交车以外,银隆基本停产。

至此,兰州新能源车的造车之路也戛然而止。回首来看过去42年兰州的造车之路,从第一台驼铃汽车下线到银隆,从吉利强势入驻到亚太草草退出,从知豆的高光时刻到破产拍卖,兰州汽车工业发展之路充满了坎坷和苦涩。

03

但是,从区域发展维度看,汽车产业链长,涉及资源要素极为丰富,甚至左右着区域经济竞争格局,兰州制造业想要突围,就必须要在汽车产业上分一杯羹。面对西安、上海、合肥、深圳等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兰州的造车之路需要另辟蹊径。

从更长远的角度而言,这不仅关系着区域内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可能对未来招商引资带来影响,乃至决定着一个地区、一座城市能否在新的赛道上弯道超车、行稳致远。

笔者认为,从目前兰州的实际出发,兰州可以选择发力新能源专用汽车赛道,实现换道超车。从目前来看,新能源专用车辆市场应用广阔,广泛服务于公路运输、工程建设、油田、矿山、电力、电信、邮政、医疗、环卫、农业、水利、航空、食品、公安、消防、司法以及国防建设等各行各业。

在专用车方面,已有重庆瑞驰、福建新龙马、东风、重庆力帆等超过10家车企进入纯电动专用车市场,产品绝大部分集中于冷藏车、运输车、垃圾车、观光车和环卫车等车型。

2023年初,国家八部委共同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广车辆涵盖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等领域,三年要推广新能源车204万辆。

这条新规极大地推动了今年一季度新能源专用车销量的攀升。未来可以预见,新能源物流车将是新能源专用车的主要生产方向,在这条赛道上兰州还有机会。

当然,回到现实,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已经格局初定,但是对于兰州来说,下半场还有破局机会,能否实现“黑马”突围,兰州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精准度,或将成为“关键变量”之一。

不管是什么产业,兰州从来不缺机遇,但为什么兰州就是不成事呢?其中的原因值得整个城市反思,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兰州能否抓住机遇,只取决于这个城市自己,但是这一次,笔者喊不出“加油”两个字。

“甘肃造”第一辆轿车你还记得吗?十年后变这样了!

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是越来越快,自家省份能不能造车从某个方面更是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作为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北省份,甘肃早在十年前就下线了甘肃本土造的第一辆轿车,你还记得吗?对,就是这辆车————

目前,这辆全身签名的甘肃产第一辆轿车作为特别展示品陈放在兰州新区知豆汽车厂生产车间展示厅中。它就是当初还是吉利汽车兰州生产基地的汽车生产厂主造的车型——吉利新自由舰。

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这款兰州造新车当时的情况,虽然仅仅是一款经济型A0级小车型,但新自由舰却是2007年吉利的战略转型车。当时吉利提出要“以国际品牌为镜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所以新自由舰全车涉及了七大改进和56项改良,自由舰的推出是舒适型家庭轿车向精致型家庭轿车的全面跨越。

当时这些提升包括外型、动力系统、底盘、内饰等,尤其造型的变化使得新车显得更加大气和时尚;新自由舰还采用了吉利新开发的JL-S148手动变速器,使新款自由舰在降低油耗、加速性能、换挡舒适性和噪声级方面均有明显进步。可以说兰州造自由舰的生产下线,进一步展现了新吉利和新吉利车完美的形象。

当兰州老百姓翘首以待希望开上自己造的轿车时,作为以出口为目标的兰州基地产能却因各种原因逐年下滑,兰州百姓开自己造的车的梦最终落空。弹指一挥间,十年光阴过去了,现在的兰州还造轿车吗?

没有令甘肃老百姓失望的是,十年后位于兰州新区的汽车生产基地还在生产轿车,而且是目前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并且如今包含省会兰州以及省内许多的地方的老百姓已经开上了甘肃本土生产的轿车,它就是现在兰州街头随处可见的可爱的“小豆豆”——纯电新能源车型知豆D2。

目前,兰州制造的知豆轿车年产量已经达到了40000辆,虽然与许多大型汽车生产厂家比还比较小,但甘肃轿车汽车生产毕竟迈出了一大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政策扶持,相信未来的甘肃汽车制造,一定会越来越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