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系是是非非 姚振华的汽车梦与地产梦
作者:赤耳
编辑:阳硕
风品:沈禾 科科
来源:首财——首财研究院
大佬又在搞事情了!
“10到15年成为国内一流汽车制造商!”,11月8日,宝能汽车西安基地建成投产,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在致辞中豪言。
作为长袖善舞的资本大佬,姚振华一向不缺故事。血洗南玻A、举牌万科、增持格力,终因多方交恶、尺度太大,2017年2月被逐出保险业,禁入期长达10年。
此后,姚振华一度沉寂。但背后宝能系不乏动作。比如2019年底南宁百货的控股权之争。
如今,姚振华又高调走到前台。收购观致、长安PSA,大举建设新能源工厂。宣称大力扶持实体产业、大打脱虚向实牌。
被喷“破坏中国制造的罪人”的人,开始深耕实业了,怎不博人眼球。那么,这次“野蛮人”的帽子能摘掉吗?
抛开种种阴谋论,作为一个门外汉,跨界难度不算小。
有舆论称,造车新势力能扛过三年不容易。即使扛过,或还不足以理解行业特性,尤其是来自房地产、金融的跨界者,钱不能解决一切。
事实上,地产大亨造车已有不少先例,恒大、富力、万达、碧桂园等,且进军路线大多通过资本嫁衣入场。如恒大收购瑞典国能汽车,控股荷兰轮毂电机公司e-Traction,入主日本电池厂商卡耐新能源等。
01
千亿造车路
宝能也未另辟蹊径,延续了“买买买”架势。
2017年3月,姚振华挂帅的宝能汽车正式成立,注册资金10亿元。注意,这是宝万之争定论之前的三个月,距离前海人寿遭重罚 姚振华被禁入不过数日。
2017年12月,宝能斥资66.3亿元,收购奇瑞汽车51%的观致汽车股份,成为大股东。获得汽车生产资质,有了立刻开售产品,宝能半只脚已踏入汽车业。
买品牌同时,宝能还同步获得占地1072.5亩的江苏常熟观致制造基地,手中也多了15万辆的年产能。
同年,宝能成立宝能(西安)汽车研究院。2017年7月,宝能集团与西安西咸新区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宝能集团将在西咸新区投资800亿元,围绕航空产业、高端制造、科技产业、总部经济布局重大项目。
类似西安这样的汽车研究院,宝能分别在深圳、广州、昆山各成立一家。据公开信息,单单一个宝能西安基地的规划总产能就达100万辆,一期50万辆,一期一阶段30万辆。
2018年11月,宝能又设立注册资金30亿元的深圳鸿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动力电池的技术研发。2018年12月,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0亿元,负责电机、电控技术研发。
2019年底,宝能又以16.3亿元收购长安PSA,获得长安PSA深圳工厂20万辆产能。
短短两年时间,通过投入约100亿元宝能换来三大基地,以及背后的65万辆汽车产能。
有钱确实好办事。从动作速度看,宝能与恒大一样入局高效,实在比蔚来、小鹏这样百亿级别的小玩家豪横许多。想来这也是金融、地产大佬跨界优势所在。
从布局看,宝能更有产业链思维。早在多年前就已开展变速箱、电池制造等业务,并在近年陆续进入汽车配件、汽车金融、汽车保险等领域,涵盖“研发-零部件-整车制造-后市场”的完整产业链。保守统计投入已上千亿元。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单从投入动作看,这轮“向实风”姚振华依旧大手笔。
只是,一口真能吃成胖子吗?步子大了,容易扯档。无论自身还是行业,往期不乏前车之鉴。
尤其讲究慢工细活、深耕沉淀的新能源造车业。相比资金,核心技术、口碑沉淀、渠道经验等更为重要。
外有特斯拉、丰田、大众,内有蔚来、理想、小鹏,还有长安、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逼近,行业早已红海竞争、亦有固化态势,后来者还有多少胜算机会?
02
尴尬销量VS千家4S店
2020年11月8日,宝能自研新能源xEV平台首车暨宝能增程式电动汽车(REV)正式下线。
不管怎么说,宝能还是推出了处女秀,远比那些腹死胎中、雷大雨小者好过许多。
老姚的“汽车梦”,正在照进现实。
然看看产品,是否有些失望?
作为油电混合动力车,油耗低于燃油车30%-35%是其宣传亮点。但坦白说,这个节油成绩只能算正常水平,不少车型都能达到。如丰田雷凌双擎E在充满电情况下,油耗仅1.3升,不充电为4.3L。
实操看,中大型豪华suv理想ON低于5L/100km,但不少用户吐槽实际在7L到8L,稍微奔放些,很容易到10L/100km,这也是油电混合车,被吐槽伪新能源的尴尬所在。
车型外观也不算太出众,面子上的宝能REV,里子不乏观致汽车影子,该车基于紧凑型轿车观致3打造。从公开资料看造型中规中矩,相比蔚来、小鹏、理想,现代感或酷炫感仍需提升。
技术、车型不占优,那只能靠价取胜了。然果真拼价格战,看看特斯拉等一众竞品、看看市场环境,投入巨大的宝能有多大胜算?
当然,对新事物总要有更多包容性、允许其完善成长。里程碑意义不容置疑:西安基地是继常熟观致制造基地、深圳宝能汽车制造基地(原长安PSA制造基地)后,宝能汽车集团第一个自建并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
至今,宝能已在广州、昆山、昆明、贵阳、西安等地累计投资约2000亿元建厂,规划年产能约200万辆。如此规模已远甩蔚来、小鹏,甚至比国企红旗的野心还要大——后者打算10年投资2000亿元达到100万辆销量。
架子铺开,蓄势不可不发。问题在于,约200万的产能,宝能如何消化?
1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给出硬性指标: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目标。
而宝能230万规划产能中大部分是新能源车。宝能方面表示,“汽车是未来20年宝能的核心竞争力,最迟目标是在2027年,汽车收入要占到宝能集团收入的一半以上。”
换言之,7年后,我国新能源车市场将有近半江山属于宝能。这显然太过乐观。业内评价:稍有点理智的厂商,都不会如此大嘴自信。
牛皮是否会吹破,留给时间做答。
还是看看实操吧。
据悉,宝能汽车今年1-9月销量累计6543辆,同比下滑55.15%,平均月销727辆。就是这6543辆成绩,还得益于8月新品观致7上市:观致5月销仅百余辆,观致3更是几近停产。
实际上,宝能收购观致后形势曾一片大好:2018年,观致销量狂飙至6.3万辆,同比暴增320%,达到历史巅峰。
看似迎来转机,实则暗潮涌动。2019年第一季度,传出李峰将离开观致,随后,北汽系高管全部撤离。
接任者为前日产-雷诺联盟全球新能源总监矢岛和男,大批日产系高管随之进入观致。然一番折腾:2019年观致销量跌回2.3万辆,被打回原形。
从2.3万到200万,短短数年宝能能大力出奇迹?
细观观致,问题不少,最核心的还是姚老板两年前就承诺解决的问题:新品推出节奏过慢。2018年6.3万辆销量,也被质疑大多由宝能旗下共享汽车平台联动云贡献,属于“自产自销”。
2020年疫情突袭,已入调整期的市场再受打击。
这更凸显了产品迭代、推新的急迫性。从市场看,特斯拉、长安、蔚来、比亚迪等都加快了相关脚步。压力越来越大,而姚老板手握多个待建基地,需要多少车型产品,才能实现约200万宏愿?又靠什么拉动最终销量?
截止今年9月,宝能旗下的联动云租车全国用车出行网络已覆盖312座城市。那么,为何不多买一些观致汽车,起码数据上好看些?
根本原因或在市场,用户不能只租观致,比亚迪秦、大众桑塔纳、帕萨特、朗逸、别克GL8不是更香?
目前看,观致汽车车型单一,观致5和7主打SUV,观致3有三厢、两厢紧凑型轿车,但缺少中型车、中大型车和MPV商务车。
话说回来,即使联动云全部用观致,只靠内销市场又能做多大?持续性又有多少?练手还行,要想实现老姚国内一流汽车制造商、约200万销量无疑天方夜谭。
市场的事情,终究还要市场来解决。
宝能也意识到了这个关键,今年声称将建成1000家直营4S店,目前已建约800家。
结合目前在售车型、整体市场行情,如此重资金投入,风险几何?
有钱也不能太任性。
要知道,即使强悍如恒大,为回笼资金,这个月初也转让了2018年购入的广汇集团股份。宁可失去国内最大最成熟的汽车经销商渠道,换来150亿资金,个中玩味恐也不是一个简单回笼资金能解释的。
业内人士指出,4S店专业运营程度很高,玩不好是无底洞,玩脱了更可能让企业暴雷。
同样是不计成本造车,进退之间,宝能此举价值意义几何?任性隐患几何?
说千道万,还是产品说话。姑且抛开尚在培育的宝能REV,论品牌,观致是先行者,但目前早已被领克、WEY,甚至星途、理想ONE盖过风头。2020年9月新能源SUV销量排名中,理想ONE以3830辆成绩,超过蔚来和特斯拉,排名第一。
论核心技术,发动机依然还是奇瑞主打的1.6T发动机。拿什么征服消费者?
截止11月18日14时,车质网上,有关“观致”投诉253条,主要投诉集中在变速器和车身附件及电器等方面。
自然,这也考验其研发能力。
要知道,宝能汽车目前研发团队规模已近万人,未来5年,将增至5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呢?截至2019年末,产销超600万辆的上汽集团研发人员2.71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百度贴吧或知乎上,一些用户反映宝能汽车研发中心的招牌问题:多次谈薪或口头通知录用,但迟迟没有录用通知。
宝能曾公开表示,其研发的xEV平台,将实现BEV(纯电动汽车)、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REV(增程式电动汽车)等多种动力车型的覆盖。观致汽车将与筹划中的另一高端品牌共享宝能xEV平台和REV技术。根据规划,宝能从观致7起,保持每年至少推出1-2款全新车型节奏,到2025年实现从轿车、SUV到MPV,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型,从A0级到B级车型的覆盖。
客观而言,宝能也在全力在研,想来是宝能千家4S店的底气所在。
一定意义上说,宝能亦或姚振华也确实该加快步伐了。
以观致为例,虽然姚振华曾承诺连续5年每年投资100亿元,用于新产品研发,但自2016年3月观致5上市后,观致连续3年没有推过全新车型,这也是观致7备受关注的原因所在。反观宝能入驻后,观致一直深陷产品更新慢、销量停滞不前、经销商维权退网等质疑声中。
03
地产梦与汽车梦
不乏话题、不乏梗,想来这就是宝能系亦或姚振华的吸引力所在。
浏览企业官网赫然写道:28年来,宝能始终坚持实业报国理想,全面推进“制造宝能、科技宝能、民生宝能”三大战略,现已发展成为涵盖高端制造、国际物流、综合开发、民生服务四大核心业务板块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业务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城市。
字斟句酌,正能满满。对于一家被喷“野蛮人”、“制造业罪人”的金融大鳄而言,如此脱虚向实的发心,值得肯定。
问题在于,能否真正实行合一?
细观宝能,相比缓慢的实际造车动作,拿地动作的风风火火更为亮眼。
往期看,擅长资本运作、“菜篮子”起家的姚振华一直与地产有不解之缘。
90年代末,凭借一“菜篮子工程用地”变更住宅用地项目,姚振华赚得数亿利润,除了第一桶金,更让其体会到杠杆打法的威力。
2000年,30岁的姚振华创立"宝能投资",注册资本3亿元。2009年,宝能集团地产开发业务开始多地进军,将“深圳太古城”模式迅速推向全国。2012年成立前海人寿,作为宝能系最核心金融平台,其为集团扩张提供了充足资金,由此实现了“产融结合、双轮驱动”模式。
自2012年开始,宝能地产两年时间遍布全国20个城市,然因其布局区域多为二三线城市郊区,营收规模增长缓慢。2016年地产年度销售额才达139亿元。
如此速度,显然不是姚振华想要的。股权收购扩张走上前台。宝万之争等接连上演。
2018年,宝能地产上市计划曝光。根据规划,宝能地产将于2020-2021年完成上市,预计至2022年底,规模达到行业前八,利润超过400亿,公司估值5000-7000亿。而当前房企大哥万科市值才3637亿元,2019年末净利润为388.7亿元。
理想足够丰满,但现实尴尬:2016年~2018年,宝能地产销售额直线下降,分别为142亿元、119亿元、66.6亿元。
亿翰智库发布的2019年1-12月中国典型房企销售业绩榜单中,宝能控股位列第149名,离行业前八更是远不可及。
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宝能信心。2019年,宝能在地产领域投入愈加增大,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以来,宝能系相继以17.16亿元、13.93亿元、14.79亿元、1.5亿元、55.45亿元价格拿下了绍兴镜湖、天津静海、云南腾冲、贵州双龙、昆明草海片区等多地块,布局“文旅+产业”地产。
2020年11月2日,黑龙江公共资源交易网站发布土地成交结果公示,10月27日,松北区成交9宗商住用地,均由宝能包揽。总成交价格近23亿元。
梳理宝能地产打法,虽行业实力不突出,但目标高调、投入高调、实操高调。想来这也和造车表现一脉相承。
自然,在此背景下,外界对其造车真实目的也不乏微词。数据显示,仅广州、昆明、西咸新区三个造车基地,占地面积分别为423亩、6300亩、1933亩,总面积就达8656亩。
近两年,深圳房地产价格高企,甚至已赶超北上广,引发监管动作频频加码。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府支持在逐步退出,但汽车产业链较长,适合规模型房企将其当做接替房产开发业务的转型目标。
在其看来,房企现阶段看重的还有新能源产业背后政府支持,包括地方对新能源车企、制造基地的财政补贴,以及廉价土地出让。除寻求业务“出路”外,以投资新能源汽车为名快速获取廉价土地,是最吸引房企的地方。
那么,手握万亩基地的宝能又是什么算盘?脱虚向实的造车梦实操几何?姚振华能否撕掉“制造业罪人”标签?
回顾宝能3年多的造车路,姚振华能留下万亩造车基地,却难留住观致的得力干将、难以提振市场销量、欠缺更多实质推新步伐,这个一流汽车制造商目标根基几何、实现率几何?
客观而言,姚振华钟情产业地产,旗下宝能城发也以“城市综合运营商”定位企业,进行资产整合,或只是第一步。因为单一产业或单一住宅与商业开发,均有较高风险,资本估值也不会高。从政策看,发展城市经济带、产业+消费双向升级,也需产业地产进行综合助力,因此造车与地产结合也有合理逻辑。
换言之,时下争议多是雾里看花,宝能亦或姚振华能否坐实发心,摘掉往期不良标签,还需时间做答。
04
宝能系加分项、减分项 姚振华的实体范
发展的问题,还是靠发展解决。一路走来,姚振华亦或宝能系不乏争议性。
万科一役中,王石将姚振华定性为“野蛮人”,还嘲讽他的卖菜经历;之后,老姚强力进入格力,又被董明珠斥为“破坏者”和“制造业罪人”。而证监会主席的一番“妖精论”,更让姚振华饱受指责。
现在,成立宝能汽车,收购观致,各地建立造车基地,姚振华又背负名为造车实则圈地的质疑声。可以说,姚振华及宝能系一直游走风口浪尖。是是非非,毁誉并存。
王石曾在万科内部会议上说,不欢迎姚振华,因为他无信用、弱能力、风险大、毁品牌。
但也有舆论称,潮汕人胆大、敢冒险敢闯、做事效率高、有远见,姚振华体现明显。
对此分裂评价,首财君不做过多评价。利益不同、出发点往往也不同,即使大佬也可能有偏颇、片面之处。
经济学家李稻葵曾言,“野蛮人”这个说法过头了。“不能简单下结论,还是需要一批文明人合法合理地得到别人资金,逼着上市公司去重组。没有资本力量,实体经济恐怕也难有较快转型升级。
不过,宝能系往期大杀四方的动作,确实没给姚振华多少加分项。多方树敌,招致折戟。新京报曾统计,自前海人寿成立以来,其即以深圳钜盛华为重点抓手,前后现身于超12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行业遍布地产、物流、零售、食品、医药等领域。
实体经济,是民生之本,国家之基。在产业强国、脱虚向实的大基调下,姚振华亦或宝能系的高调资本“捕猎”,无疑撞上了枪口。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从目前看,至少外在愿景到实际步伐,都在真金布局造车圈,具有加分项意义。
唯一问题在于,能否把这个可贵意义做透、做扎实。放眼资本市场,习惯了逐短利、赚快钱的机构大佬,鲜有转战实业成功的先例。尤其是在翻云覆雨、动辄亿元计收益的一二级市场。除了调整方向,更重要的是如何调整战略、心态、路径打法。
造车是个苦行、勤行、专行,考验宝能、姚振华的实力、耐心、恒心。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交织中,两者远非外表那般光鲜。
不过,这又有什么呢?
做实体,向来就是步履阑珊、披星戴月、不乏压力挑战。至少从此看,宝能亦或姚振华已有了不少实体范。
3年太短,只争朝夕。
本文为首财原创
特斯拉全员降薪,中国区或除外并将推国产长续航Model 3
受到疫情的影响,特斯拉发布内部信称,从4月13日开始实施全员临时降薪,临时降薪措施将延续到二季度末。此外,所有小时工休无薪假至5月4日,但中国区由于上海工厂的全面复工,可能会区别对待。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集团的降薪措施,也是对中国区的员工有所区别,基本上是海外员工降薪了,中国区员工不降薪。这是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全面复工复产的结果。
在刚刚创下最好Q1交付业绩的特斯拉,采用了临时降薪的手段来保证公司的现金流安全。根据特斯拉的临时降薪措施,由当地管理团队制定。而美国地区的员工降薪具体情况已出:
在特斯拉美国地区员工,副总裁及以上职位降薪30%、经理及以上职位降薪20%,其余员工降薪10%。这个根据职位的降薪措施是合理的,有网友爆料称,斯柯达海外的降薪则恰好相反,高管不降薪,普通员工降薪,这样是不合理的,高管和普通员工的薪资不一样,承受危机的能力自然也不一样。
由于特斯拉的临时降薪措施,由当地管理团队制定一条。特斯拉中国区的员工,或能避免降薪,因为特斯拉上海工厂已经全面复产,并且在逐步提升周产能,目前周产能或已达到3500台,接下来将会成为特斯拉交付的重点市场。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交付的车型为标准续航的Model 3,有可能会推出长续航版本的Model 3,续航超过650公里,售价可能在35万左右。ABB的奥迪A4L、宝马3系和奔驰C级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至于Model Y的国产和上海工厂二期工程的建设,也在全力推进。
在2020年Q1,特斯拉累计生产了10.3万辆汽车,交付了8.84万辆,其中交付了7.62万辆Model 3和Model Y,超过分析师的预期,并且创下了特斯拉有史以来最好的第一季度交付记录。
但是,随着美国疫情的加剧,特斯拉美国工厂相继出现员工感染新冠病毒,并且被强制停工,虽然刚开始马斯克并不配合,但随即被勒令停工。目前,特斯拉开始转向基于Model 3的零部件生产呼吸机。
为了保证公司的现金流安全,现阶段采取临时降薪措施是正常的选择。全球汽车行业工厂大规模停工,降薪、裁员已经席卷了全球的汽车行业,并且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FCA与PSA的合并,也有可能会生变。
由于中国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汽车行业正在全面复工,但是受到全球范围内疫情的影响,很多车企、咨询公司等都进行了降薪、甚至裁员。当然也有车企声称不降薪,例如广汽和吉利等中国车企。
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这个时候要做到的是,与企业共克时艰。随着疫情在全球爆发,很多公司马上冻结了招聘,即便是走到了谈薪阶段,岗位也被冻结了。一旦被裁员,结果可能会非常糟糕,目前还在招聘的车企不多,宝能和恒大算是还在招聘的车企。
2020年真的很难,疫情的影响是深远,将会重构行业、重构全球供应链及利益格局。危机已经出现,危中寻机才是人才。
企业“出海”,谨防“文化溺水”
在学术界和商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企业文化引领商业战略。
当下,“出海”正在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战略方向。但由于文化差异,大部分出海企业对当地消费习惯、消费节点及获取信息渠道的认知相对有限,尤其是刚刚进入市场时,会经历一个本地化“磨合期”。
随着中国企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跨文化管理方面的挑战也将越来越突出。
文化差异下的跨国管理国内外存在的文化差异加大了海外团队管理的难度,而企业在中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就可以考虑跨文化管理的问题。
首先是员工身份认同的过程。即使是国内雇佣,也有社招与应届的区别。社招员工会涉及到与企业自身文化相匹配的过程,对于相隔更远的海外本地员工来说,这种适配的难度更大。
以“内卷”文化为例,国内以奋斗者为本就意味着努力工作便会有回报。与海外员工解释时,可能需要提及加班方面的问题,而这种文化也许是不被接受的。去年6月,某企业的中国管理团队与伦敦员工之间的文化冲突,在短期内引发了集体离职潮。起因是母公司一名高管去英国查看电商部门情况,开会说,作为一名资本家,他不认为企业应该提供产假。这一言论引起了伦敦员工的愤慨和工会警告。
不仅如此,该团队的文化是,把员工工作到凌晨,以及在假期中拼命工作的行为宣传为榜样,然后分享给其他员工。而休假的员工可能在假期回来后面临失去客户或者被降级的处境。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效率至上的紧张环境,让本地员工纷纷抱怨该公司的企业文化与英国文化背道而驰。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还可以体现在销售岗位的薪资设计上。国内很多企业主张低底薪、高提成,但一部分国家的本地员工并不会接受这种形式。如果谈薪时与本地员工提出低底薪、高提成,很可能会招不到心仪的候选人。
文化差异的四个维度跨文化管理学家Gert Jan Hofstede教授认为,人们通过日常生活和工作来理解身处的文化。从企业角度来看,只有理解文化的含义,才能理解领导、战略和人力资源。他阐述了文化差异的四个维度: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是衡量某一社会总体是关注个人利益还是关注集体利益。在企业中,常需要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由参与者发表看法。有些国家文化倾向于说出内心想法,有些国家则会受到群体压力,被迫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
2、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维度是指社会中地位较低的人,对于权力在社会或组织中不平等分配的接受程度。在企业中,往往影响着人们是倾向于服从上级安排、听取上级批评,还是在意见与上级不同时,积极大胆地与上级进行谈判与对话。
在长权力距离文化的国家或地区,服从是人们行事的规则;在短权力距离文化的国家或地区,人们则通过谈判来改变世界。大部分亚洲国家属于长权力距离文化,更注重权力的约束力;欧美国家属于短距离文化,更注重个人能力。
3、男性度与女性度
男性度与女性度是指社会是否具有男性或者女性特征,以及对男性及女性职能的界定。在具有男性气质的国家或地区,更加强调强悍与奋斗,具有竞争性、独断性的品质;在具有女性气质的国家或地区,人们通常待人处事更加关心他人、谦虚宽容。
4、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一个社会受到不确定的事件和非常规的环境威胁时是否通过正式的渠道来避免和控制不确定性。在避免不确定性的国家或地区,人们难以接受陌生事物,倾向于例行公事、按部就班;在容忍不确定性的国家或地区,人们普遍可以接受陌生事物。
如何进行跨文化差异管理《出海征途:解码中国企业全球化之道》提到,外籍员工对中外文化差异有6-12个月的适应期。这也意味着,双方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慢慢接受和磨合,并对协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早在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发现两国文化在语言沟通、价值观、经营理念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为了更好地跨文化差异管理,在以下方面做出改善:
第一,加强两国员工的语言培训,提高员工的双语交流能力;
第二,使用通用财务标准,方便高层领导对企业集团的评估;
第三,与当地员工建立良好联系,减少沟通协作方面的摩擦;
第四,聘请本土人才、保留部分原有管理层,并且允许独立运营,使沃尔沃的品牌和价值观得以保持。
与此同时,中外员工的跨文化培训也是出海企业可以做好的准备。中国石油在苏丹项目跨文化管理中,很重视员工跨文化的心理负担,经常组织汉语、阿拉伯语、英语培训,同时还会介绍一些两国的文化知识,让员工更好交流和共事。
更细小的文化差异也同样看重。比如,考虑到苏丹员工忌讳当众批评,如果会上有什么争论,往往会在线下交流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石油坚持“文化留人”,在跨文化培训中,培养了一大批国际人才,让中方员工更适应海外本地文化,也让异国的本地员工认同中方文化。
既能做到相互尊重,又能实现共同成长,是跨文化管理中健康发展的方式。金柚GEO(Global Employment Outsourcing)是金柚网打造的全球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目前可提供全球150多个国家/地区的数字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涵盖全球聘用、合规雇主、员工管理、薪酬福利、合规咨询等一站式全球雇佣服务。帮助互联网、跨境电商、医疗健康、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车、金融科技、社交文娱等行业客户加速实现海外本土化布局,助力企业融解文化壁垒。
出海企业想要更具备国际化的管理和发展能力,少不了海内外员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深入链接共事。总的来说,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同时也更加注重本土化和文化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