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合作

吉利汽车 怎么样

看开车手法和保养程度,吉利车众所周知价格便宜,配制相对高,在这样的价钱质量上肯定要打折扣,如果家庭代步、对汽车质量要求不高的话,绝对能满足需要。我是自由舰车主,但建议购买远景,性价比高,从与远景车主聊车得知,对该车的口碑还不错,毛病不多,配制挺高,发动机变速箱都挺好,还挺省油。当然价格也稍稍贵一点。我现在就后悔当初不如加2万买远景了。

全款购买吉利远景1.5L CVT亚运版,落地价是多少?

你好, 吉利帝豪 2017款 三厢百万款 1.5l cvt豪华型这款车外观大气,底盘扎实家用代步比较合适,优惠1.2万

吉利斥资6亿做公益,再捐30辆新远景SUV助力韩红“援陕”

8月26日,恰逢远景SUV上市两周年,“让爱发声 新远景SUV助力韩红爱心百人援陕捐赠仪式”在北京举行。

捐赠仪式上,吉利集团向韩红爱心基金会捐赠了30辆新远景SUV,作为“百人援陕医疗巡诊专用车”。捐赠仪式结束后,吉利还通过试驾项目对爱心车手进行选拔,从中选出优秀的车手,他们将保障“百人援陕”车队安全行驶。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吉利与韩红爱心基金会的首次合作,早在2013年,吉利便与韩红爱心基金会一起致力于公益事业。从2013年至今,吉利汽车累计向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援疆、援青、援贵、援甘、援宁、援陕捐赠了165辆吉利SUV,价值近1900万元。2013年至今6年间,吉利汽车陪同韩红爱心百人援助团队在西部六省、自治区70个市县累计行驶里程近50万公里。

歌手韩红也来到现场,回忆起与吉利的公益缘分,她表示:“我和李书福先生相识,后来我问他提起过一起做公益的事情。”

在公众面前,韩红总以歌手、慈善家的身份出现,而她也是一位资深的汽车迷。在捐赠仪式前,韩红特意试驾了此次援陕的新远景SUV,她表示:“我试驾了1.4T的远景SUV,我差点就表演了原地掉头,或者横移入库了。车身很轻,特别适合比赛。”

此次援陕的新远景SUV,在去年就随着韩红爱心基金会完成了援甘、援宁两站公益行动。在市场表现上,远景SUV凭借性价比、高颜值的卖点23个月便吸引了26万的消费者购入。最新的销量数据显示,新远景SUV 7月销量9157辆,1-7月销售量达71152辆。

携手韩红爱心基金会的六年,仅仅是吉利公益行动的一个小的缩影。吉利还实施了光彩吉利教育资助行动、吉利未来人才基金助学工程、“吉时雨”精准扶贫等项目,以及设立李书福资助教育基金会,开展吉利HOPE?绿跑道乡村少年体育梦想计划、山村幼儿园等计划。据悉,吉利汽车公益支持金额已经累计突破6亿元。

全红婵的姓氏“全”,为何感觉在国内很少见?有何来历?

连中三元到底是什么意思?连中三元的意思是说,球星C罗在一场比赛中,上演帽子戏法,连续踢进去三个球。您还别抬杠,连中三元,本来就是民间编造出来的吉利话,无论如何解释,让大家伙乐呵乐呵就好,你古人说得,现代的讲球佬(足球评论员),自然也说得。

(足球明星C罗,多次演出帽子戏法,连中三元)

咱们现在言归正传。中国人平常所说的连中三元,指的是某位大咖,在科举考试之中,连中解元会元和状元。其中,解元是省里统考的第一名;会元是教育部统考(比如翰林院或者礼部的考试)的第一名;状元是皇上钦点认可的第一名(显然最为光荣)。

解元,是由解员之魁首而来

解元这个词比较古老。我们要从古代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说起。在汉代,选拔人才不用考试,采取的是举孝廉,即举荐孝顺和廉洁之人。一代枭雄曹操,就是通过举孝廉而踏上仕途的。

(点秋香的唐伯虎,人称唐解元,因为他曾经是省里考试的第一名)

唐代武则天开创了科举制度,即通过公平的考试的手段来选拔治国安邦的后备人才。那么,各地的考试结束之后,那些选拔出来的人才,要如何进京备选呢?不坐飞机,也不坐高铁,是委派专人解送,即护送也。

早在唐宋时期,被护送进京的人才,就叫解员。其中,省里的第一名,也就是省里考试的魁首,就被叫做解首(不是解手哦)。久而久之,逐渐讹变为解元。点秋香的唐伯虎,人称唐解元,因为他曾经是省里考试的第一名。

元首元首,元即首也。如宋代的洪迈,在《容斋四笔》中说:

十一月,解一百四人,解元郭稹。

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姊妹易嫁》中说:

秀才宜自爱,终当作解首。

可见,解首就是解元。

会元是打酱油的角色,元明清时期才出现

会元一词的历史最浅,大约是在明代才出现。并且,在《明史》中强调,会元,并不是官方的说法。《明史·选举志》是这样说的:

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云。

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直到明代,官方的说法,也只包括状元、榜眼、探花,即殿试的前三名。

(当代创作的状元及第图)

解元和会元,是在士大夫中间流行的俗称而已。当然,既然是流行语,自然有其流行的理由,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颇为吉利和好记。

(直至元明清以后,才有连中三元的说法)

直至元明清以后,在民间,才有连中三元的说法。最早的,恐怕是由南戏改编而来的《荆钗记》了。其台词是这么说的:

温州府永嘉县人氏,姓王,名十朋。去秋解元是你,今科会元又是你。我把你文字封上,御前亲阅定夺。

你再看看明代的启蒙教材《幼学琼林》,里面根本不提会元。

其家初中,谓之破天荒;士人超拔,谓之出头地。中状元,曰独占鳌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

其实,原本没有会元什么事儿。因为,官方没有会元一说。可见,会元是民间自嗨的结果,当然,官方也不加以阻止。既然大家爱说连中三元,朝廷就乐观其成吧。

状元及第或者进士及第,才是正式的说法

但凡是中国人,都知道状元的意思,那才是妥妥的全国第一名。在传统意义上,在中国人的一生当中,有四大喜事,包括: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金榜题名的最高等级,就是中状元。进士也叫举人,地方上为朝廷举荐的人才,或者,为朝廷发现和解进京师供国家拣选的仕子。各地的进士的第一名,其实,就是解元了。

(状元及第或者进士及第,才是正式的说法)

所以说,实际上,连中三元是民间流行的吉利话,状元及第或者进士及第,才是正式的说法。到如今,各地还保留了一些彰显家族荣耀的类似的牌匾。

(散布各地的状元及第的牌匾)

比如,据说,通知某家公子中举或者中状元的喜报的派送人(官差),往往愿意自称名为连中三元。显然,是讨喜和讨巧的意思,谁都乐意听。

在历史上,有没有连中三元的人?

科举制度绵延上千年,连中三元的人肯定有。据好事之徒统计,大约总共有十七位,当然,数据不一定靠谱。其中,有一位冯京,还有前面提到的王十朋,最为有名。咱们就说说最热门的冯京吧。

(现在的中国人,无论长幼,也都期盼着自己能够连中三元)

冯京是宋代的人,被誉为神童。他是被历代的戏剧反复选中的角色之一。关键在于,他不仅书读得好,连中三元。而且,他还被两位当朝宰相争着抢着收为女婿。这就更加牛了。

大力宣传冯京,还得仰仗民间文学和戏曲的功劳。明代的冯梦龙,在小说《警世通言》中说:

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气冲斗牛。

再看,明代的沈受先的杂剧《三元记》,也是赞叹冯京的,有诗云:

金殿传胪第一声,三元连中占魁名。少年且是文章显,岂但龙头属老成。

(年画,状元游街,那叫一个春风得意)

不过,如果你看看《宋史》,就会发现,并没有连中三元这样的说法。《宋史·列传第七十六·冯京》的原文如下: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少隽迈不群,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曰:此上意也。......

所以,冯京连续三次考第一,是妥妥的连中三元。不过,正史上不说市井俚语,只说三次皆第一。另外,当朝权贵欲收他为女婿,也是实有其事呀。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不知,都属于连中三元,您钦佩古时的冯京,还是现代的C罗呢?我看,C罗肯定算是牛掰,不过,还是古时的冯京更加不容易吧?

吴国占领楚国多久?

古代的科举是当时读书人取得仕途之路的主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试有三场,也就是我们所说是的乡试、会试、殿试,这三场考试每一场都比上一场难,其中乡试的第一名称之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成为会元,殿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它们在一起被称之为三元。所谓的连中三元就是在这三场重要的考试中都取得第一名的成绩,这是非常难得事情。在中国古代有科举考试的历史上,能够连中三元的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鼎盛的明清时期,能够连中三元的人也不过才四个人,明代二人,清代二人。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古代的科举考试情况

这一制度在中国很早就已经发展出来了,最早可以上溯到唐代,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到了武则天时期还设立了有别于文人的武举制度,专为军队选拔相关人才。其次还首创了殿试制度,规定了最后的名次要由皇帝来决定。

这一制度真正完善和完备还是在明清时期,明代的首位皇帝朱元璋明确了科举考试必须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答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八股文”。这个八股文对于后来的考试影响巨大,对文人士子的学习产生了极强的指导作用。从此以后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要学习官方所规定的书籍,考试时候都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写作。形这一固定的答题格式,不能有任何改变,如果不按照格式答题,即使你的内容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不合格。

科举考试对于古代的人才选拔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它有利于当时的政府选拔合适的人才,维护自己的统治。此外它还有利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因为任何人都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的选拔,进入朝廷做官,富的人可以,穷的人也一样,只要你是真正有才能的人,肯定能通过科举考试的选拔。古人所说的一句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类似于考上这样的效果,甚至有很多考中状元、探花、榜眼的士子(科举考试前三名)直接被皇家选为了公主的夫婿,一跃成为了皇亲国戚,地位不言而喻。

明清连中三元人的情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能够连中三元之人真的是屈指可数,我们以古代最后二个封建王朝为例,在明代有二人取得过连中三元的成绩,他们是洪武年进士黄观、正统年进士商辂。清代也是二人,他们是乾隆年进士钱棨和嘉庆年进士陈继昌,下面分别对其介绍:

黄观,字澜伯,又字尚宾,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他师从元末学者自幼勤奋、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洪武二十四年(1391)三月,黄观应会试,中会元。是年四月,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乃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

洪武二十九年(1396),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三品)。经朝廷恩准遂复原姓。建文元年(1399),建文帝朱允炆改旧制,黄观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是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致使朱棣怀恨在心。建文四年(1402),朱棣进攻南京。期间,黄观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当船行至安庆下游罗刹矶时,得悉惠帝已死,燕王已即位,自知大势已去,乃投江自尽。

商辂(1414-1486),字弘载,号素庵,浙江严州府淳安县(今杭州市淳安县)人。他自幼天资聪慧,才思过人。于宣德十年(1435年)乡试、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及殿试均为第一名,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郕王朱祁钰监国时入内阁,参预机务。夺门之变后被削籍除名。成化三年(1467年)再度入阁,渐升为内阁首辅,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等。孝庄钱皇后去世后,商辂与同僚彭时等据理力争,最终使其得以袝葬裕陵。晚年请求罢黜宦官汪直未果,于是力请辞官,以少保致仕。居家十年后,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去世,年七十三。获赠太傅,谥号“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纂有《宋元通鉴纲目》等。

钱棨,出生于书香门第,曾祖父钱中谐,顺治丁酉(1657)举人,戊戌(1658)进士。康熙已未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科,名列一甲第14名,授官翰林院编修。当时,江苏巡抚汤斌曾亲笔题写“奎壁凝辉”匾额,高悬钱家府第大门之上。后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一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五十二年,上书房行走,侍教皇子。当时和珅权倾朝野,欲将钱棨网罗入其门下,被钱棨断然拒绝,后因受和珅暗算,高宗以为其旷职,大怒,交部议革职留任。乾隆五十八年,任右赞善。乾隆五十九年,出任广东乡试副主考官。乾隆六十年,升中允、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和珅倒台后,钱棨被嘉庆帝任为历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有《湘舲诗稿》。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云南任上,葬于苏州府吴县胥口镇香山。

陈继昌,桂林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后授职翰林院修撰,在翰林院修撰国史三年后,被派放外任。历任陕西、甘肃、顺天等乡试典试官。道光六年(1826)任会试同考官。道光十年后,历任山东兖州知府、直隶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职。曾任山西、直隶、甘肃、江宁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进京受道光帝嘉勉。道光二十五年,官至江苏巡抚。一年后,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卧病三年,病故于家中。

综上所述,在古代严格的科举考试中能够取得连中三元的认识非常少的,这些人在幼年时都经历过严格的教育,在考取状元后仕途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他们还算是为国尽心的官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合作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