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为什么会被吉利收购?
对于一个有格局的公司来说,他的所为是常人不可理解的,所以,对于吉利所为,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他点赞!
沃尔沃为什么会被吉利收购?
简单说补强短板!为打造全产业链而努力!东西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上才是真的!才能真正做到不求人!!
这是有长远目光的人做的事!
负债超1000亿!吉利李书福疯狂收购的背后,暗藏债务危机
就在近日,在福布斯发布的《2020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榜单,他是少有的身价超过百亿美元的中国汽车企业家。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他的“掌上明珠”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负债却超过1000亿元!
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被称为中国最疯狂的农民企业家,他造车被嘲笑了二十多年,但如今却被称为中国汽车业的巨头,而且还是沃尔沃集团和奔驰母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李书福的高光是如何得来的呢?
名副其实的汽车狂人,为了造汽车“不疯魔、不成活”李书福早在初中就开始做生意,用自行车拉过客、开过照相馆、废品厂、冰箱厂和摩托车厂。当时,年仅26岁的李书福就成为身价千万的商场奇才。
每个偶然都是必然,当年,他眼光独到地看到中国汽车业的巨大潜力,萌生了转型生产汽车的念头。
然而,汽车的梦想也让李书福在开始之初就遇到了难题。
九十年代初,汽车行业于民营资本来说连敲门的资格都没有,还不能向民企开放。但是说放弃的话,李书福就不能叫狂人了。
他一次又一次找领导想拿下审批,都被驳回,可是李书福不服输:“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他转身就收购了四川一家快倒闭的国营汽车厂,但是那是个厂子是建在四川的一个监狱里面,离台州老家相隔一千多公里,运输非常不便。
但是为了造汽车,有厂总比没有强,李书福忍了。别人一听说他要造车,都嘲笑他说:“出身农民还能造车?也不掂量掂量自己?”
“没文化!”是很多人在当时给李书福的标签。那个年代,有钱的人少,有文化的人也少,胆子大干敢事儿的人更少。
而胆大心细有闯劲的李书福当下就回怼:“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一个发动机外加一个铁壳吗?有什么难的?”这句话很经典,也蔑视了那些经验主义打量能力的人。
话不多说就是干,他立刻买了两辆最新的奔驰和一辆红旗轿车,拆开来好好研究,比葫芦画瓢还真的做出来了。这款全凭手打,没法合法上路的轿车,成了吉利的第一颗果实——吉利一号。
在此期间,李书福还在四处奔走,总算要来了“6”字头的客车生产许可,虽然不能生产“7”字头的轿车,但吉利可以合法出售了。
1998年8月8日上午8点,型号为6360的两厢“吉利豪情”下线。这个装置丰田8A发动机和菲亚特手动变速箱,长相酷似夏利的客车,成为了吉利第一款量产车。
同年11月,夏利的第五十万辆夏利轿车下线,当时的夏利当时不会想到这个靠模仿自己起家的民营企业会在十年内杀死自己。
第一批吉利豪情生产一百多万辆,但质量差到淋雨试验不通过、刹车不合格,全车得靠抹腻子才能显得钢板平整,经销商都拒绝提车。出场秀演砸了的李书福销毁了这批不合格产品,承担了数百万的损失,那可是在上世纪90年代,几百万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可是李书福必须要为自己的“翻车”买单。
1999年11月,改进后的“吉利豪情”重新投放市场。可到这时,李书福还是没拿到轿车生产许可。
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在中国加入WTO的前夕,11月9日颁布的第六批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中,吉利榜上有名。当了五年黑户的吉利,终于有了正式户口。那一夜,李书福和众多员工彻夜醉酒狂欢。
2002年初,吉利汽车开始实现盈利,全年销售汽车四万多辆。2003年,李书福投资49亿在浙江台州建立了新的汽车生产基地,吉利在李书福的手中渐渐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成长为年销售汽车超过150万辆的自主品牌汽车帝国。
“台州草根”独爱“瑞典公主”,举债百亿收购沃尔沃2002年,吉利获得轿车生产资格刚满一年,不搞事情不舒服的李书福打起了收购沃尔沃汽车的主意。
所有人都说他做白日梦,要知道,当时的吉利还是国内一个小的民营车企,实力跟欧洲汽车巨头沃尔沃根本不在一个量级,收购沃尔沃简直是痴人说梦。
李书福不理会嘲笑,他多次找当时拥有沃尔沃汽车的福特的老板,当然,对方根本不搭理他。
但俗话说的好:有趣的梦想千篇一律,为梦想死缠烂打的疯子万里挑一。显然,李书福就是那个万里挑一。
2007年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使得欧美汽车行业遭到重创。当时福特忍痛卖掉路虎和捷豹却依旧每年亏损146亿美元,除了沃尔沃,福特已经没有什么可卖的了。
机会来了!终于,2008年的年底,福特准备出手沃尔沃汽车,李书福立马组建团队开始谈判,那年,吉利的净利润才8.79亿人民币。而福特对沃尔沃的标价是大约是420亿人民币,相当于吉利一年净利润的67倍。
当时有人说国足在世界杯出线都比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的概率大。为了收购沃尔沃,李书福堵上身家性命,打不了回家种地,利用民间借贷、银行借贷、上市融资、政府投资等各种途径,把能借到钱的地方都借遍了。2009年12月23日,也就是圣诞节前夕,双方宣布其有关收购的所有商业条款达成一致。
在有几百亿负债的情况下收购沃尔沃,完成蛇吞象,并且只用两年时间就让沃尔沃扭亏为盈,这件事在世界汽车史上都是一个名场面。
吉利获得了沃尔沃100%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储备,沃尔沃向吉利共享数据库中法律、人事、设计理念、核心技术等各领域信息,这么一看,“瑞典公主”的嫁妆实在丰厚。不仅如此,吉利还依托沃尔沃成熟的营销网络和优质的零配件供应体系开拓了国际市场,同时也为中国汽车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接触和使用更高技术的机会。
如今吉利已经是市值两千多亿港元的集团,连续六年位列世界500强,这其中,收购沃尔沃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昂首阔步开疆扩土,李书福欠千亿建造汽车帝国李书福不停“剁手”,大买四方的同时,遭遇着外界强烈的质疑。
其中最大的质疑莫过于吉利不断扩张背后的资金问题。连年豪掷千金地收购、在国内建立多个生产基地,这些资金从哪里来?
自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以来,又收购了英国伦敦出租车公司、英国路特斯汽车股份、美国太力飞行汽车,入股沃尔沃集团和戴姆勒集团等。连年的扩张让吉利的整体实力看似大增。2018年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吉利位列267位,比上一年上升76位,这已经是它连续7年入选该榜单了。
然而,细细梳理,2017年吉利对内和对外投资的规模已经接近千亿元。
但是,吉利的负债率却一直居高不下。
虽然在资产负债率方面,吉利汽车这几年一直呈现出逐年下降态势。据统计,2017年吉利汽车资产负债率为61.07%,2018年资产负债率为51.78%,2019年资产负债率降低至49.69%,今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为49.69%。
根据2017年对外数据的近1800多亿元的负债来看,吉利目前仍旧不低于1000亿元的负债。
从2020年国内车企对外公布的经营业绩来看,吉利乃是国产车企中负债率最高的。
9月28日晚间,上交所披露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83次审议会议结果,同意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科创板首发上市,这标志着吉利汽车回归A股成功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目前在乘用车销售方面,吉利汽车旗下产品分为吉利、几何两大品牌,覆盖A0至B级主流乘用车市场。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三大品牌合计销量(含领克品牌)分别为124.71万部、150.08万部、136.16万部及53.04万部。
据中汽协统计,从市场占有率来看,2017-2020年1-6月,吉利汽车含领克品牌合计销量的国内市占率分别为5.04%、6.34%、6.35%和6.76%,连续三年居自主品牌首位。
但有媒体报道,虽然市占率保持领先,但吉利汽车的业绩并不稳定,其毛利率也逐年下滑。
2018年起到2020年,吉利更是投资百亿用于节能新车型研发项目以及新能源车集成电驱动系统研发,此外,最近两年吉利也将研发领域向自动驾驶靠拢,推动“智能化+电动化”战略。
与此同时,吉利扩张的脚步没有停下,运作一个极其庞大的“汽车帝国”的吉利,还在不断上演着收购的故事。
据悉,李书福的下一个目标是“吞下”大众,对于李书福高筑债台也要不断扩张的做法,你怎么看?
当年吉利举债130多亿收购沃尔沃,如今14年过去,结果如何
在汽车行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有一些瞬间注定会被铭记。2010年,李书福的那个大胆决定,就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闪耀至今。
当吉利决定以巨额举债去收购沃尔沃时,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毕竟,吉利与拥有近百年历史的瑞典豪车品牌沃尔沃之间,似乎有着难以跨越的鸿沟。规模、历史、技术的差距,连福特都未能成功盘活的沃尔沃,吉利真的能行吗?
然而,李书福用他的“勇往直前”给出了答案。面对130多亿元的举债压力,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和内部的反对声音,他毫不动摇。最终,吉利成功拿下沃尔沃 100%的股份,书写了中国汽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4年过去,我们看到了沃尔沃在吉利领导下的华丽蜕变。年销量从30多万辆跃升至70多万辆,市值高达180亿美元,成功上市且在“2024瑞典品牌价值50强”中占据高位。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吉利从国内小众品牌向全球知名汽车集团的跨越。
这不仅是财务数字的增长,更是中国汽车品牌发展模式的转变。从模仿到创新,从追赶到并行甚至领跑,吉利与沃尔沃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气和远见,伟大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在全球化的今天,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地域与文化的交汇,能创造出无尽的可能。李书福敢于在质疑中坚持,用行动展现了中国企业家的全球视野和战略勇气。
中国汽车行业的波澜壮阔,因这样的故事而更加精彩。我们期待着未来,中国汽车品牌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吉利李书福蛇吞象,8年27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背后竟是一个局中局
当年吉利的李书福以一个小品牌,蛇吞象的收购了国际大牌沃尔沃,一直被人诟病,可如今沃尔沃已经市值达220亿美元。可是当年的李书福以一个小品牌之姿,耗费8年时间去收购沃尔沃的路上,与福特,高盛,摩根,罗斯柴尔德等等国际大佬斗智斗勇,体现了民营汽车公司的胆魄与谋略。
吉利看上沃尔沃
2010年3月28日,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英国伦敦的签约桌上,花了半个小时,把半米高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文件签上自己的名字,这就意味着吉利将获得诞生于1927年的沃尔沃100%的股权,10963件知识产权和专利,两个完整的,有50万辆产能的生产企业,以及一家发动机公司,三个汽车零部件公司,3800多名国际水准的研发工程师,以及分布在100多个国家2325个服务及销售网点。
吉利与沃尔沃签约
而这一号称蛇吞象的收购案例,在当时轰动全球,也成为了中国汽车企业距今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也是中国国际并购史上,最为经典,最为复杂的收购案,不仅成为了国内各大商学院必备的商业案例,甚至还成为了哈佛商学院的教材。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卖白菜的李书福,如何通过艰难险阻,最终迎娶到这位北欧贵族沃尔沃的。
吉利收购沃尔沃
福特出售沃尔沃的背景
咱们先来了解下,当年福特为什么要将沃尔沃出售?
1999年的时候,日产汽车陷入财务危机,雷诺趁机大批购进日产股票并控股,通过两年的努力,使得日产扭亏为盈。后来通用汽车就找到雷诺日产,想要结成汽车联盟。这消息被福特的老板比尔福特得知,惊出一身冷汗。
福特老板比尔福特
本来福特跟通用在美国还能掰掰手腕,如果他们一旦联盟,自己将被通用远远地甩开,于是比尔福特定下策略要与雷诺日产结盟,其中的一项措施就是要削减成本,进行品牌重组,为了实现这一策略,福特老板把波音民用飞机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都给挖了过来。
福特CEO艾伦穆拉利
这位大哥新官上任,提出了“一个福特”战略,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把其他子品牌剥离,宣布把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卖掉,并将裁员3万人,关闭14家工厂,艾伦,穆拉利的施政纲领一公布,远在中国的李书福血脉喷张,他知道,机会来了,虽然要卖掉的品牌中没有沃尔沃,但这个时候李书福已经开始了单相思,他觉得福特把沃尔沃卖掉是迟早的事。
于是在2002年的吉利董事会,李书福说完要收购沃尔沃的想法后,根本没有一个人把他的话当真,因为二者的销售额相差几十倍,没有人会觉得这事有成功的可能性,可李书福却有这种熊人胆,他在公司成立一个小组来默默的推动收购沃尔沃的行动。
吉利老板李书福
李书福为何要收购沃尔沃
那李书福为什么想要去收购国际品牌沃尔沃呢,这要从一场官司说起。
2002年吉利作为一家民营车企也算是小有名气了,吉利一直采购的是丰田的发动机,现在出名了,声称吉利一直在研发自己的发动机,出名了的吉利就被丰田盯上了,你用我的发动机,还要研发自己的发动机,你这分明就是在窃取我的专利技术嘛,于是丰田一纸诉状把,吉利告上法庭,李书福委屈呀,我明明是自己辛辛苦苦搞研发,反被人说是小偷,最终法院经过调查,驳回了丰田的起诉。
但是对于专利技术,却深深的刺痛了李书福,李书福的理想是让大家买汽车就像买白菜一样便宜,而其中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要么一点一点积累,要么从国际市场上直接用钱买现成的,比如沃尔沃,所以他把吉利的国际化定为公司的目标,这也成为了李书福的一个执念。
丰田与吉利打官司
从有收购沃尔沃的想法开始,李书福就在不断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做着各种准备,比如挖走戴姆勒公司的发动机高级专家赵福全,从英国石油公司挖来了张芃等等的。
吉利单相思
2007年1月,李书福带领着吉利汽车第一次参加底特律车展,遇到了福特的副总裁小多纳特,虽然李书福一直非常热情的讨论沃尔沃,但是对方不冷不热,没说卖也没说不卖,但是在李书福看来,这就是一个好的信号,也激发了李书福更大的热情,9月份,李书福以吉利集团的名义给福特总部寄了一封挂号信,提出想购买沃尔沃,希望能够正式谈判,但是寄过去后,压根儿就没一点回音,难道福特真不想卖?
吉利汽车在底特律车展
请大佬做说客
正当李书福和整个并购团队陷入到迷茫之中的时候,有人建议李书福最好去邀请下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董事局主席米尔顿科特勒,他会对收购案有帮助的,这位大佬也是政商两届通吃的,07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竞选委员会特别顾问,还是中国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关系网异常豪华。
科特勒
李书福还真的请到这尊大神,跑了一趟吉利总部,详细了解了李书福的计划后,回到美国,科特勒来到福特,大人物降临,福特老板比尔福特自然就要亲自接待,科特勒在介绍了一通吉利和李书福之后,比尔福特还一头雾水,对这个汽车品牌和这个男人没有一点印象,而这个时候福特CEO艾伦,穆拉利翻出来一封满是灰尘的挂号信,才搞清楚原来人家是想来买沃尔沃的,福特老板说,既然科特勒都出面了,如果福特不派人去见一见这个卖白菜的买家的话,情理上也说不过去啊,毕竟不能得罪了买家。
第一次会面被拒绝
2008年1月,福特一个越洋电话打到吉利总部,希望在第三方城市伦敦会面,李书福这个时候喜出望外,立马带上吉利集团的高管飞往伦敦,但是到那一看,不免有些失望,都是一些福特的中层管理者,这帮人是做不了决定的,但纵使是这些人是中层管理者,最后给出的结论却是,福特会卖沃尔沃,但,买家肯定不是吉利。
福特
这件事的背后,其实是买卖双方的博弈,福特为了把沃尔沃卖个好价钱,请来了老朋友高盛,而伦敦会面正是高盛的肯尼斯,立特故意安排的,福特还担心,这样好不容易有个潜在买家,高盛可别把人家吓走了,而肯尼斯其实早就吃定了李书福,因为他知道,这个人一直嚷嚷着,要把卖汽车就像卖白菜一样卖给老百姓,就知道,这个人是很有野心的,况且这个人从2002年就开始有收购沃尔沃的想法,并且也数次向福特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也就是说,李书福想收购沃尔沃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用中层管理者予以拒绝,其实就是为了进一步的勾引李书福。
李书福请来超级大佬罗斯柴尔德做顾问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肯尼斯不得不把沃尔沃的出售计划提前了,其故意把福特出售沃尔沃的消息告诉了雷诺公司,因为雷诺的CEO曾经是肯尼斯立特在高盛的同僚,于是,雷诺就采取了高盛的建议,聘请了罗斯柴尔德银行的法国团队作为收购顾问,这个罗斯柴尔德银行就是,宋鸿兵写的货币战争中的那个罗斯柴尔德家族,只是现实中没有那么权倾天下。
货币战争
但是作为世界知名的咨询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00多家都是其准客户,足可见其在政商两届的能量有多大,雷诺聘请的罗斯柴尔德法国团队,收购败北的概率是很小的,所以李书福想要实现收购沃尔沃,在中国就必须寻找不次于罗斯柴尔德这样的顾问团队,而能与罗斯柴尔德法国团队抗衡的,唯有罗斯柴尔德银行中国区团队,但罗斯柴尔德有排他性规定,就是罗斯柴尔德公司不能同时为竞争对手雷诺和吉利服务,必须舍弃一个,法国的团队自然不会心甘情愿的放弃雷诺,毕竟吉利这个名字,他们连听都没有听过。
而罗斯柴尔德中国区团队的俞丽萍,在跟李书福见了几次之后,了解到这个男人庞大的野心,并且已经为收购沃尔沃准备了多年,于是她找到罗斯柴尔德银行的一位高管汉斯,奥诺夫,他在跳槽到罗斯柴尔德之前,已经在沃尔沃工作过40年,曾经是沃尔沃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可以说对沃尔沃了如指掌,所以这位高管还是很在意未来这个前东家的命运的。
沃尔沃工厂
他被李书福邀请到中国,李书福详细的向他阐明了收购沃尔沃的计划,以及对未来的规划,他被李书福打动了,回去后汉斯,奥诺夫就向罗斯柴尔德董事会表达了,看好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情况,大佬的话,自然是被重视的,于是罗斯柴尔德法国团队撤销了与雷诺的合作,并任命在罗斯柴尔德拥有丰富汽车领域并购经营的,大腕级人物梅瑞克考克斯,去经手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件事,因为其具有能够搞定复杂的知识产权方面问题的能力,也会让吉利感到放心,而这位大哥却是与福特的高盛顾问肯尼斯立特是曾同在高盛的铁哥们儿。
罗斯柴尔德银行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买家顾问,卖家顾问其实都是高盛的人,因为福特与高盛有着几十年的合作关系,高盛的天平更加倾斜向谁就不言而喻了。
吉利福特高层会面
有了罗斯柴尔德的介入,吉利至少已经有了跟福特对话的管道,福特可以不重视吉利,但必须要对罗斯柴尔德非常重视。2008年7月,吉利给福特报价35亿美元来收购沃尔沃,但这个价格大大出乎了福特老板,比尔·福特的意料,因为他的心理底价是60亿美元,因为当初福特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就花了64亿美元,这还不算十年间花掉的巨额研发费用,对于这个报价,比尔·福特连回复都懒得回复了。
福特总部大楼
眼看着这桩收购案,很可能要夭折,这个时候作为拥有250年历史的罗斯柴尔德银行,脸上也挂不住了,他们在考虑要不要动用庞大的资源,来促成这件事,因为福特用于出售沃尔沃的财务顾问请的是摩根大通,而摩根大通的大股东是罗斯柴尔德,所以其实买方卖方的财务顾问背后都是罗斯柴尔德,如果罗斯柴尔德动用这条线,其实是有很大机会促成这桩交易的。
但还没等罗斯柴尔德动作,吉利的罗斯柴尔德顾问梅瑞克,考克斯找到了以前在高盛的老领导约翰桑顿,这哥们儿的名字出现在,当年奥巴马政府驻华大使的预选名单上,也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同时他也是福特重要的董事,他到中国走了一趟,李书福把他的所有计划和规划合盘脱出,回到福特,约翰桑顿跟比尔福特说了一句话,建议认真考虑吉利的提议。
约翰桑顿
这个时候罗斯柴尔德老板大卫罗斯柴尔德不失时机地给比尔,福特打去电话,希望两边能够在2009年1月的底特律车展上,见个面,这昔日的老霸主都发话了,也不好驳了面子,于是李书福带着参展车辆和详细的收购计划,在底特律第一次与福特高层面对面的谈了谈,最后福特只留下一句话,以后我们启动收购,会第一个告诉你们。
这话让李书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明明2008年12月福特就已经公开声明要出售沃尔沃了,怎么这会儿说这话呢,这比尔福特是啥意思呢?
李书福
实质性接触
正当李书福忐忑不安的时候,2009年2月初,福特派人来到吉利集团总部,这次不再是表面的寒暄,而是提供了沃尔沃的重要数据给吉利,但是提出了一个非常苛刻的要求,吉利必须在3月底递交标书,这么一个庞大的跨国竞标案,给做标书的时间,满打满算还没有两个月的时间。
福特为什么这么着急呢
因为刚上任的奥巴马为了挽救美国的汽车工业,将向通用和克莱斯勒发放了180亿和70亿美元的救助贷款,一旦两家对手在危机中翻身,福特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时间就是金钱,福特必须快速甩掉沃尔沃这个还在亏损的包袱,李书福通过罗斯柴尔德了解到福特的心理后,在3月12号就把标书送到了福特,其后的事情倒也顺利,罗斯柴尔德和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做了四个月的尽职调查,整理出了6000多份100多万字的文件。
沃尔沃亚太总部
但是也正在调查的这几个月里,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沃尔沃的情况也越来越恶化,罗斯柴尔德中国团队对沃尔沃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给李书福的建议报价是20亿美元,跟比尔福特当初的60亿美元的心理价格已经相去甚远了。
眼看着沃尔沃的情况还在恶化,如果再拖延时间,恐怕估值还会降低,最终于8月4日,比尔福特无奈地与吉利达成了初步意向。
但即使是达成初步意向,福特也还是一直有一个疑惑,就是这么一家小公司,真的有能力拿出这么多钱吗。
白衣天使高盛出现
当协议初步签订之后,白衣天使高盛就出现了,他们提供了3.3亿美元的资金,但这钱可不是白拿的,高盛的这笔投资,首先要保本,还要有2-5倍的收益,这个时候的李书福,只要不是要命的,啥条件都能答应。
福特顾问敲竹杠
可就在一切感觉都志在必得的时候,肯尼斯立特过来敲竹杠了,他拿出了惯用的知识产权,在李书福的理解中,我都获得你100%的股权了,那你的知识产权不就全归我了,可是谈判是需要技巧的,肯尼斯立特把一些核心知识产权剥离给福特公司,把科研人员移交给吉利集团,说他们可以为吉利研发新的技术。但这却惹怒了吉利,谈判陷入到了僵持,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后来在罗斯柴尔德的斡旋下,肯尼斯立特才收回了这样的小把戏,因为他也不想吓跑这个买家,毕竟自己的东家高盛可是重金押宝吉利的,如果一旦收购失败,吉利的股价势必会直线下跌,高盛想挣几倍的利润就成空谈了,他们看的可不是那点微乎其微的利息,最终作罢。
李书福蛇吞象的融资来源
2010年3月28日,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和瑞典副总理曼得的主持下,李书福与福特签署最终的股权收购协议。吉利需要支付买价18亿美元,和后续的初期运营费用9亿美元,表面看比当初的20亿少了,但实际的支出却高于这个价格,但困难的事还在后边,2009年吉利汽车的一年全部净利润是12亿人民币,可是当年却要拿出27亿美元的真金白银,那就完全靠资本运作了。
可是这种情况下偏偏国内的银行,都不看好李书福,只有建行的杭州分行借了2亿美元,其他商业银行都敬而远之,反倒是欧美的银行非常看好这桩交易,提供了10亿美元的资金,而其他的资金则是与上海,大庆,成都等地方的国资委谈判,从地方融资,当然也都附着有条件,有的是要在当地建总部,有的是要在当地建工厂,毕竟这么高的融资,拉动下地方的GDP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嘛。最终在8月2日在英国伦敦与福特完成了最后的交割。
收购资金融资结构图
其实在吉利蛇吞象之后,很多人都在质疑李书福,觉得你一个小品牌去管一个大品牌能行吗?其实这真的多虑了,你看看印度的塔塔汽车收购了捷豹路虎,在福特手里连年亏损,到了塔塔的手里,做到是风生水起,总不至于咱们还比不上印度吧。
今年10月29日,沃尔沃正式登录纳斯达克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成为了今年欧洲规模最大的IPO项目,上市当天的市值达到220亿美元,所以那些一直唱衰李书福,唱衰吉利,唱衰沃尔沃的人,应该没话可说了吧。
沃尔沃敲钟上市
最后只想说一句,当初李书福融资的时候,国内的银行家们咋就没有这眼光呢,难道中国的银行和欧美的银行差距真有这么大吗,您觉得呢,都看完了就顺便点个赞呗,感谢关注猫眼儿的频道,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