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与沃尔沃终于合并了?它们竟然要干这么多大事
这几天,汽车圈里又出了一件大事,吉利和沃尔沃宣告合并,在汽车媒体这边,大家纷纷用了“终于合并”、“收入囊中”等字眼,让人感觉吉利用十几年时间总算搞定了高高在上的瑞典公主一样,而在财经媒体那边,标题中却采用了“放弃合并”等字眼,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只要看到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发布的公告,就能明白这次“合并”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妨逐一看看这次“合并”的主要内容,首先是面向汽车“四化”(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的几点。
这是算是非常务实的几点:
以后油耗限制越来越严格了,可吉利还没像样的油电混动系统,得搞啊!要知道,各个国家都在落实巴黎协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了,中国在限碳排,欧洲限得更狠,在未来几年,纯电动以及油耗低于4L/100km的油电混动车型将成为发展的重点,但是在这一方面,吉利和沃尔沃都没有特别能打的产品。
而且偌大的吉利,采用纯电动平台的新车还没量产,这全面开启电动化以后,妥妥的会被别人摁在地上摩擦,所以也得快点搞!目前,吉利集团的新能源品牌Polestar极星、几何的几款车型性能虽都不算差,但究其本质,两个品牌的车型都源于燃油车平台,后期拓展的空间并不大,而吉利集团的PMA纯电平台新车从去年9月到目前一直处于“跳票”状态,这对于如此大体量的吉利来说的确说不过去,看来,吉利沃尔沃两个品牌是时候进行一次纯电动平台的攻坚了。
Polestar极星尽管性能不差,却依然是基于燃油车平台CMA打造的。
另外,别人的自动驾驶都上马了,吉利也得跟上!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大部分车企都是走的联合研发的路线,比如大众和福特联合,通用则与丰田、本田都进行了合作。而沃尔沃在主动安全方面可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这次吉利和沃尔沃继续深化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同样很值得我们期待。
另外必须多说一点,虽然今天的消费者对电动、智能啥的都不太感冒,但造车可不能只盯着消费市场,资本市场的金主爸爸们也得伺候好!比如,同样是港股的上市公司,吉利汽车目前的市值在2600亿港币左右,而隔壁的比亚迪,市值一度逼近7000亿港币了,就算单论汽车业务,比亚迪港股市值也高于吉利。要知道,2020年一年,吉利卖了130多万辆,比亚迪只卖了40多万辆,用郭德纲的话来说,这找谁说理去。
之后两条是关于供应链与市场开拓方向的:
既然以后大家燃油车都用CMA、BMA、SPA平台了,电动车有PMA、SEA平台,那零件就可以合在一块买了,一口气把供应商的价格打下来!至于剩下来的这点钱能让利多少给购车客户呢,那就等等看喽!
另外,你看,现在领克在国内卖得那么好,01、03、06的月销都过万了,是不是也要在海外施展一下拳脚呢?没错!领克可以将就着用下沃尔沃的销售渠道,快速铺货,没毛病。
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
也就是说,大家明面上还是和原来一样,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毕竟消费市场上,大家产品定位不一样,用户群体不一样,得分开运营;资本市场上,更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沃尔沃可还没有单独上市呢,以后找准时机,还可以玩个大的IPO。
所以说,虽然吉利和沃尔沃的这次合并,公告中的“合并”二字赚足了眼球,但在核心内容上,两边却是切切实实的一次深度合作,商业层面上的事,我们大家就当看个热闹,而至于产品上的事,就问吉利,你家油电混动车型(真的能省油的那种),还有采用纯电动平台的新车什么时候能上市呢?
真的合并啦?吉利与沃尔沃的基本关系你可能搞错了
2月24号晚,吉利控股集团发布通告称,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宣布达成合并方案。此消息一出,沃尔沃与吉利瞬间成为关键词,热度堪比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大事件。
有人照本宣科猜想双方合并后的新公司会叫沃吉,还是吉沃?有人一脸雾水,吉利11年前不久收购了沃尔沃吗?
确认,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取消合并但是,结果并未如之前的预告那般。我们需要澄清的是,这一次,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在公司法人层面并未合并。尽管此前双方确实进行过合并的谈判,但可以确认的是,合并最终取消了。
这从吉利控股集团发布的通告内容就可以得出结论,通告称,双方将保持现有独立公司架构。而在法律上,公司合并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订立合并协议,共同组成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
另外,11年前收购沃尔沃的是吉利控股集团,而非吉利汽车。目前,在吉利控股集团的架构中,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是平行的,均属吉利控股集团这个母公司的子公司。由于母公司与吉利汽车这一子公司同名,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一些人的误解。
借此机会,我们也要澄清的是,领克汽车是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合资的,极星汽车是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控股集团合资的,领克与极星的身份估计许多朋友也并不明确。
此前谈判的合并指的是,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合并为一家新公司,如果成真,新公司同样属于吉利控股集团旗下。
那么,有人可能还要追问,既然如此,何来达成合并方案?
此次的“合并方案”确实有一定的合并成分,双方将以股权合并形式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发动机;这家新公司计划在年底之前投入运营,届时,其除了会为双方供货外,还会向第三方汽车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
除了此项合并内容外,“合并方案”的其他内容均为双方加强合作的部分;沃尔沃汽车与吉利的“合并方案”用合而不并来形容更适合。
有意思的是,在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合并方案的通告后,沃尔沃汽车在国内也发布了一份公告,但标题为“Volvo cars and Geely Auto to Deepen Collaboration”(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深化合作),且全文为英文。
吉利的收购之道,放长线钓大鱼简要了解完此次的“合并方案”后,我们再来捋一捋吉利与沃尔沃的10年缠绵。
2010年,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金从福特手中收购沃尔沃汽车后的践行的策略主要是“放虎归山”,让沃尔沃增强造血能力,恢复元气。
那时,吉利汽车以及国内整体的造车技术水平均不尽如人意。但是,吉利汽车并未急切地利用沃尔沃汽车已有的技术反哺自己,原因除了当时的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定位差异较大外,更多有照顾沃尔沃汽车心理上、文化上的考虑,前面也有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翻车的前车之鉴。
2011年,吉利控股集团调任沃尔沃汽车时任设计掌门人彼得·霍布里为吉利汽车设计副总裁,随后,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后,霍布里主导的沃尔沃天地概念车的设计语言也被他带到了吉利汽车,并落地到吉利博瑞,吉利汽车的水波涟漪前脸设计语言便来源于此。
霍布里调任后,沃尔沃汽车从大众集团挖来了托马斯·英格拉特为新的设计掌门,其打造了沃尔沃汽车新一代的车型家族面孔,运用至今。
吉利汽车尝到收购沃尔沃汽车的第一口甜头,是在不涉及核心技术的设计领域。
到2013年前,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在技术上尽管有些互动,但只是小打小闹。
2013年,吉利中欧技术中心(CEVT)在瑞典哥德堡成立,开启双方技术合作的大幕。
CEVT在架构上属于吉利控股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平行,这种架构上的安排毫无疑问更利于双方更平等的技术共享。
CEVT最重要的成果在于CMA架构。
2016年,领克品牌在德国柏林首秀。在资本股权方面,领克汽车由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共同出资成立,领克01成为首款使用CMA架构的车型。
2017年,沃尔沃发布XC40,为沃尔沃汽车首次运用CMA架构。
2019年,吉利汽车开始引入CMA架构,陆续推出星越、星瑞。
共同参与研发CMA架构、合资成立领克汽车,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的合作在这一阶段全面加深。
回顾过往历史,我们看到吉利控股集团的收购之道可谓高深,既非印度塔塔集团收购捷豹路虎后的无功无为,也非上汽收购双龙后的用力过猛,既让沃尔沃汽车在10年中销量翻倍、获得非常可观的资本收益,也帮助了吉利汽车自身的造车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同时逐渐让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在文化上进行了交融,真正实现了双赢。
缠绵了10年左右,是时候把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了。
2019年10月,吉利汽车称正就发动机业务合并的可能性与沃尔沃汽车进行探讨,以共同研发、生产清洁高效动力总成,应对未来行业竞争。
2020年初,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均透露,双方正进行合并重组的谈判,计划打造一个更强大、更具竞争力的全球汽车公司;并称合并后的新公司计划在中国香港和瑞典斯德哥尔摩两地上市。
随后,吉利汽车由于意欲在中国科创板上市,其与沃尔沃汽车的合并谈判终止。
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新年贺词中有一段“2021年,我们将在吉利汽车成功登陆科创板后,重启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合并重组的讨论,或谋求双方更加紧密的合作方式。”
然后,就是这次“合并方案”的出炉了。
重点不是合并,合作才是重点估计许多人还是比较好奇,尽管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是平行的,但均属于吉利控股集团旗下,这样不也挺好吗?之前的合并意图为何呢?
表面看上,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如能合并为一家新公司,新公司的规模将更大,话题性更强,合并后的公司上市之时可能更具有价值;从长远利益上考虑,合并的最终目的应该还是在于合作,毕竟一个公司、一套人马办起事来还是比两个公司、两套人马更利索。
不过,虽然最终并未全面合并,但吉利控股集团的“合并方案”确实也把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的合作推向了更深水区。
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在核心技术上将全面合研、共享。
除了上文提到的双方将以股权合并形式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外,双方还将共享即将正式落地的SEA浩瀚架构和SPA2电动车架构;并启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的联合研发,未来,沃尔沃、吉利、领克、极星都将共享该架构。
在自动驾驶前沿技术领域,双方将基于各自已有的研发成果和经验,由沃尔沃汽车旗下自动驾驶软件技术开发公司Zenseact牵头,共同开发全球领先的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双方还将持续深化在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领域的协同,实现资源互补。领克汽车已于去年底正式宣布进入欧洲,领克将充分利用沃尔沃汽车的海外渠道资源。
另外,新的动力总成公司成立后,对于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共同拥有的领克汽车来说,动力总成的使用上也有了更自由的空间。
10年之后,吉利汽车已今非昔比。以后双方的合作不仅在于提升吉利汽车的能力,吉利汽车同样能贡献自己的智慧、资源、经验,双方的合作成果值得期待。当然,合作还有降低研发、采购成本的内涵。
合并又为何取消呢?最后,我们再来猜测一下合并取消的原因。除了当前的“合并方案”同样能深化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的合作外,最直接的原因可能还是吉利汽车计划在科创板上市。与沃尔沃汽车进行合并,监管机构或许会因为复杂的资本架构慎重推进吉利汽车上市的进程。
另外,选择不合并,沃尔沃汽车也有了独立上市的空间,再考虑到目前资本市场对于汽车行业标的的热捧,未来两家公司分别上市未必比合并上市的效果差。
这样看来,目前的“合并方案”仿佛确实是最佳方案。当然,我们预计在更远的未来不排除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会真正的合并。
沃尔沃袁小林回应与吉利“宫斗”传闻:什么中瑞双方,我们就是一方
导读:袁小林:没有任何事情是突然发生的。
8 月 24 日,在成都车展前夕,沃尔沃举行了媒体沟通会。
沃尔沃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袁小林回应了此前关于吉利和沃尔沃的“宫斗传闻”,并表示:“哪来的双方,我们就是一方。看下我们的股东,我们就是一个团队。很多人在说阴谋论,弄点负面的东西吸引人,觉得它有故事性。我觉得要搞这个呢,最好是去好莱坞”。
8 月 18 日,沃尔沃汽车内部发布了一则人事变动通知称,前沃尔沃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将离开沃尔沃汽车,寻求外部发展。
继任者为日本公司总经理潘鹤松(Martin Persson),后者将直接向沃尔沃首席商务官兼副 CEO 安伯扬(Bj?rn Annwall)汇报。
仅仅三天之后,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通过微博发布声明:钦培吉将加盟吉利,出任吉利汽车集团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并负责担任集团渠道发展委员会主任,分管汽车集团渠道发展和建设,向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汇报。
而潘鹤松(Martin Persson)将向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袁小林汇报,而不是此前公告中的向安伯扬(Bj?rn Annwall)汇报。
短短三天内,潘鹤松(Martin Persson)的汇报对象由瑞典方面的高管转变成袁小林,从沃尔沃出走的钦培吉也再一次回到吉利。从中不难看出,在一系列的人事变化过程中,吉利最后占据了话语权。
作为最早代表吉利控股集团与沃尔沃谈判的重要功臣,袁小林是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关键人物。2009 年袁小林加入吉利控股,负责海外并购业务,2010 年促成吉利和沃尔沃并购,此后一直担任沃尔沃亚太区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放任了足够的权利。在成为大股东后,吉利没有大肆宣示主权,进行大规模的人事更替、组织架构的重构以及相关业务的干预。而此次瑞典方面的人事调动更像是吉利和沃尔沃对于各自话语权的争夺。
但本次媒体沟通会上,袁小林的回应给出了强烈的信号:所谓的“一方”指的是吉利控股集团。一方面,袁小林为吉利控股集团的人委派至沃尔沃,接下来也会向沃尔沃汽车首席执行官骆文襟(Jim Rowan)直接汇报;另外一方面,中国市场对于沃尔沃也越发重要。
在本次的媒体沟通会上,袁小林介绍了沃尔沃在中国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首先,袁小林回顾了沃尔沃上半年的成绩,沃尔沃的电气化转型和各项业务均稳步发展。
2023 年 1-7 月份,沃尔沃汽车在华累计销量 9.2 万台,同比增长 8%。其中,纯电车型销量同比增长 67%。市占率方面,2023 年 1-7 月份,沃尔沃汽车市占率 6.1%,同比上升 0.2%。
在品牌认知度上,沃尔沃也继续成为豪华品牌中的翘楚。2022-2023 年,沃尔沃品牌认知度涨幅 13%,品牌考虑度涨幅 10%,均位居榜首。在品牌认知度和品牌考虑度排名上,沃尔沃位居豪华品牌的第四名。
而最重要的是,沃尔沃仍然是有调性和有灵魂的豪华品牌。
袁小林在沟通会上表示,任何一辆车之所以能被打上“豪华”的标签,通常要满足三个层次的要求:首先必须是一辆合格的现代车,能开能跑、带有符合当前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及行业要求的配置。这样才会有消费者去花钱购买。
第二个层面,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即所提供的高端特质要有前瞻性并做到极致。
最后一个层面,豪华车的独特之处则是拥有“灵魂”,即消费者对品牌在理念和精神层面的认同,有一种超脱功能之外的情感诉求。
拥有独特的北欧式设计和强安全性的标签,沃尔沃仍然是那个具有情感价值的豪华品牌,这在新势力新品牌井喷的时代显得尤其珍贵。
在媒体沟通会上,袁小林表示会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以体系化的思考促进在华发展。目前,沃尔沃已经在四川成都、黑龙江大庆、浙江台州,拥有三个业内领先的汽车制造基地,且均实现 100% 清洁电能使用。
而在 2023 年 6 月,大庆工厂和台州工厂第 40 万辆汽车下线、成都工厂第 80 万辆汽车下线。沃尔沃中国工厂的产品不仅会供给中国本体市场,同时也会出口反哺海外市场,最大程度依靠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大供应链。
在三电方面,沃尔沃汽车在亚太区形成了电机、电池、电控等电动汽车三大核心为一体的整体研发格局,并且其中的沃尔沃汽车亚太区电机实验室和电池实验室是沃尔沃汽车在瑞典哥德堡总部之外的首座电机和电池实验室。
位于上海嘉定的沃尔沃汽车亚太区软件集成中心也成为了沃尔沃汽车在瑞典哥德堡总部之外的首座集中式的软件集成试验室,象征着沃尔沃会依托中国强大的软件研发实力来助力产品综合实力的提高。
在汽车设计方面,沃尔沃设立了“上海设计中心”,该设计中心也将与哥德堡总部的设计中心采用相同的设备设施,拥有同样的职能,全球设计团队可以实现全天候协同合作。
从上述沃尔沃在中国的投入和电气化转型进程可以看出,传闻中的“中国和瑞典脱钩”从现实来说可能性的确不大。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在新能源的上下游供应链成熟度上也全球领先。
袁小林在采访中还表示,与其过度关注人事变动,一个品牌更应该关注产品本身。在本次沟通会上,沃尔沃也宣布沃尔沃汽车首款纯电豪华 MPV——EM90 将于 2023 年 11 月 12 日全球首发。
根据沃尔沃的介绍,EM90 将提供一个移动的生活空间。官方用“移动的斯堪的纳维亚客厅”来介绍这款产品。
沃尔沃和吉利的人事任命风波尘埃落定。而今天的沟通会依旧传递出一个信号:吉利集团作为沃尔沃的第一大股东,两者依旧是“一个团队”。
最后,袁小林虽然没有正面回应钦培吉的出走,但还是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 年龄大了之后就会觉得太阳底下没什么新鲜事,商业领域出现的新鲜事和新趋势不过就是技术、人才、资本的重新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