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布局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构筑生态化布局护城河
当前,中国汽车强国建设已进入关键攻坚阶段,伴随全球能源切换步入快车道,未来无论是深耕国内市场,还是扩大海外版图,都亟需更强大的供应链支持。
尤其是,疫情爆发后的这三年,对于车企而言,不仅是一次大洗牌和变革窗口期,更是一次关乎供应链和技术创新的深刻教育。供应链成为能源和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背景下的竞争关键,特别是素有“汽车之心”之称的动力电池领域更是成为焦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29家主流车企通过自建、合建及入股的方式加快在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整体布局。
眼下,全球首个世界级动力电池大会正于“动力电池之都”四川宜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完全称得上是一次全球罕见的行业盛典,众多大佬云集,囊括学术界到产业界,涵盖中上游材料、新能源整车及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领军企业。对于车企而言,既昭示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也是一场硬核“肌肉秀”。
全球动力电池盛典开幕,吉利全面出击
其中,吉利控股集团的掌门人李书福发表了主题演讲,不仅展现出吉利在电池全产业链的完整格局以及核心优势,也向外界展示出吉利全力加速布局的决心和目标。
此刻,恰是中国新能源车产销集中放量与动力电池集体爆发的绝佳时机。纵观最新的全球带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TOP010,中国已占六席。可见,属于新能源车和动力电池的大时代已至。
其实,吉利深耕动力电池领域也已多时,且硕果累累。此时,吉利全面出击,若能发挥自身的产品及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得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时至今日,吉利的动力电池版图的格局如何?“主心骨”又何在?
安全+回收体系,筑可持续发展的“压舱石”
安全是动力电池产业的底线和生命线,是最为底层的发展逻辑,这也是吉利这些年来构建动力电池体系的基石。
以沃尔沃为例,作为最早开启电气化转型的品牌之一,安全是流淌在血液中的基因,其在电池防护结构、电池模块安全设计、高效的低温保护方面进行不懈努力,已拥有防火控温六项核心技术。
吉利对于电池安全的追求,也延续到了新品牌上。
其高端智能纯电品牌极氪,极芯电池包则通过了200多项系统级别测试,包括6大类极端工况,其中12项远超行业标准。特别是极芯电池包成组过程中,使用了NTP无热蔓延不起火技术,通过360°预防、自动预警、被动隔热、主动冷却、快速切断等安全防护措施,将电池包安全性提升到全新高度。
另外,吉利汽车基于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针对常见的底部撞击事故进行研究,已完成了整车级电池包托底试验硬件的搭建,形成了底部碰撞评价标准和仿真分析规范,令动力电池底部防护的安全性发挥到了极致。
尽管如此,吉利显然并未止步于此意。
李书福说:“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充分发挥集团协同优势,不断提升吉利控股旗下电动汽车的安全能力。”
除安全性之外,伴随新能源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便是日益增长的电池退役潮。为避免由此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构建有效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成为公认的破局之法。
根据GGII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锂电池理论退役量达到51.2万吨,锂电池回收市场迎来第一个小高峰。
经过多年布局,吉利也已构建起完整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自2018年起,吉利科技集团开始布局电池回收、前驱体制造领域,现已形成退役电池再生利用核心技术,并已建成拆解破碎生产线和资源化再生利用生产线,在成本、效率上独具优势,其中镍钴锰回收率超过99%,锂回收率超过85%,位列行业先进水平,已经成长为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市场的重要力量。
如果说构建电池安全与循环利用体系,是新能源车“可持续”发展的“压舱石”,那么储能系统及智能化升级,便是新能源车效率与体验革命的“金钥匙”。
众所周知,“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一直是影响新能源车规模化的“拦路虎”,其中“充电焦虑”尤为凸显。
在换电领域,吉利是国内少数几家率先布局的车企之一。早在2017年,吉利就已开始布局并深耕换电业务,目前吉利已建立起换电车型研发、换电站研发、换电站运营、出行服务于一体的换电生态。
例如,吉利汽车与力帆科技联手打造的换电汽车品牌---睿蓝汽车,依托大数据建立起“人-车-站”间的智能协同,开创了集高模块化、高兼容性、高智能化、高安全性于一体的全场景、全链路新能源换电服务新模式。
同时,吉利换电站也实现了涵盖车、站、电池、云的全程智能网联,在满足60秒极速换电的情况下,可实现换电、维护、升级等远程操控管理,并配合三级消防系统,全方位预防安全事故发生,让换电更放心。
另外,吉利依托换电业务场景,打通租赁、数智化运营、梯次利用、电池回收等领域的服务,延长电池生命周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安全放心的“电池管家”服务。
此外,吉利也正在开发可以支撑用户更长里程需求的电池包,快充时间可缩短至15分钟,从而大幅减缓用户焦虑。
那么,新问题又来了,在汽车以智能化为主旋律的发展趋势下,要建设如此庞大的补能体系,如何才能实现兼顾?
吉利的具体做法是:一方面,通过智能电池管理平台,收集电芯及电池系统数据,通过云端传输,构建全过程数据中心;另一方面,利用神经网络、边缘计算、云协同等智能算法,预测和估算电池全生命周期状态,通过电池透明化管理,实现持续的问题溯源及改进、持续的软件功能升级、持续的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目前来看,吉利在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布局并非是孤立的“落子”和被动跟随式策略,而是基于核心技术方向和战略资源的前瞻布局,并逐步由点及线、面,结网并逐步成势。
液态电池实现全栈自研,储备下一代固态电池新技术
新能源车产业已进入“硬碰硬”的时代,技术是决胜未来的关键,已是业内共识。
基于技术专利视角,吉利对于电池领域的技术投入也是有目共睹的。根据第三方专利数据库平台智慧牙统计,截至到去年9月末,吉利在126个国家/地区中,拥有超过三千件电池相关专利申请,其中接近六成是发明专利。而专利申请数的增长曲线也揭示出吉利投入呈现集中加码态势,2010年到2013年,专利申请出现小幅增长,自2018年起迎来爆发期,年专利申请量突破400件。
目前,在主流的液态电池体系中,吉利已掌握从电芯、电池包到电池管理系统的全栈自研能力,并适配磷酸铁锂、三元软包、三元方形等多种主流技术路线。另外,吉利还提前布局了被视为下一代技术的固态(含半固态)电池赛道。
不难预见的是,吉利在电池等核心部件的全面布局,将是其稳步向汽车智能时代稳步迈进的底层基础。当然,吉利对于电池领域的布局,仅是对于车企拥抱供应链的一个关键方向,同时这也并非是其全部的科技“硬”实力的全部展现,芯片、卫星等高精尖领域也是吉利正在重点发力的领域。
吉利长期作为国内自主品牌的领军企业,也是引领中国汽车产业走向智能化的重要力量。伴随吉利在动力电池领域全面“开进”,不断巩固和拓宽护城河,焕发成长新活力,并助推产业升级。
本文源自格隆汇
瑞典系夺权,吉利系干预!
本人所创作的文章,只在今日头条首发创作,未发布在其他平台,请勿搬运使用,违者必维权追责。
一场激烈的“宫斗剧”正在沃尔沃汽车内部上演,这场瑞典系的夺权之战令整个汽车行业为之侧目。不久前,吉利系不得不介入,挽救了一场即将演变成内斗的局面。被下台的大中华区总经理钦培吉突然转投吉利集团,而袁小林的地位似乎也变得更加稳固。这场内部争斗,让沃尔沃内部的不和睦问题暴露无遗。
就在不久前的8月17日晚间,沃尔沃发布了一则人事变动消息,其中核心消息是大中华区销售总经理的职位由沃尔沃日本区总经理Marin Persson接任,而已在沃尔沃工作了十二年之久的钦培吉,不得不迅速离开吉利。
但值得注意的是,袁小林的大中华总裁职务保持不变,但其工作职责发生了显著调整。新任总经理Marin Persson将不再向袁小林汇报工作,而是直接向沃尔沃首席商务官兼副CEO安伯扬汇报。这一调整,使得人们不禁怀疑,袁小林是否已经被“架空”。
在这场“宫斗剧”的背后,钦培吉的名字凸显出来。他曾在上海车展发布会上声言:“新势力的东西,我们三年就能学会;而我们的东西,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
这番言论引起广泛关注。
两位本土高管的调整似乎预示着沃尔沃可能将迎来一场人事地震,甚至是瑞典系长期计划的“脱吉利”行动的开端。而这一切的导火索,似乎源自销售业绩的不佳。虽然作为普通观众,我们无法深入了解内部情况,但从这两则消息中,我们可以看出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的内部关系并不和谐。
早在2010年,吉利收购了沃尔沃,将其作为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双方保持了良好的合作与互动,甚至吉利汽车的销售话术中都融入了沃尔沃的技术元素,双方还合资成立了动力公司。
然而,钦培吉的离职似乎暗示了双方合作关系的疏远。去年,沃尔沃将其持有的动力总成公司Aurobay 33%的股份转让给吉利控股集团,正式退出内燃机的研发和制造。这一系列人事变动背后的含义深远。它不仅是沃尔沃新任CEO骆文襟上任后的首次大动作,也是对吉利底线的一次重大挑战。吉利汽车似乎反手一巴掌,从沃尔沃离职的钦培吉迅速加盟吉利汽车集团,而新任总经理Marin Persson将直接向袁小林汇报工作。
然而,这场闹剧的背后,还有沃尔沃的一些困境暴露出来。去年,全球市场销量损失达到50万辆,中国区销量仅有16万辆,而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步伐缓慢。
正值如此关键的时刻,沃尔沃却卷入了内部争斗,这显然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随着自主品牌在电动汽车领域崭露头角,像沃尔沃这样的二线豪华品牌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甚至已经被一些新创造车企如理想汽车等超越,再加上奔驰、宝马等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沃尔沃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吉利新博越L龙腾上新,指导价11.57万起,增配价更低
5月19日,吉利新博越L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11.57~14.97万元,入门指导价下探10000元,再享抢鲜膨胀礼1000元订金至高抵10000元、置换补贴12000元等六大购车权益,增配价更低,实现国民主流SUV普及。
新车新增2.0TD智驾版,标配NOA高阶智驾领航辅助系统,只需不到15万元就能享受30万级的高阶智驾装备,解锁更科技的智能体验。新增1.5TD龙腾版,配备“可开启巨幕全景天窗、540°全景影像、主驾电动座椅、高通8155芯片、12.3英寸中控竖屏、手机APP远程控制系统”等高感知配置,全面满足高品价比的用户需求。
造型、舒适、智能升级,打造“三好”驾乘体验
吉利博越系列自2016年问世起,便以“智能”为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成为更智能、更安全的城市SUV。而此次全新推出的新博越L,不仅继承了前代车型在智能与安全方面的高品质,更在造型、舒适性及智能科技三大核心领域进行了全面升级,拥有CMA架构、540°全景影像、可开启巨幕全景天窗、高通8155芯片、13.2英寸2K级中控屏、银河OS 2.0系统、手机APP远程控制、LED自动大灯、LED数字箭矢贯穿尾灯、主驾电动座椅、光影墨镜遮阳板、航天级7系铝合金防撞梁等60+项标配,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为出色、更具“三好”特性的越级驾乘体验。
外观和内饰焕新,吉利新博越L更好看。新博越L新增烟雨灰、天青蓝车身色,内饰颜色焕新,1.5TD版标配碧波海湾蓝,2.0TD版标配月光银沙白。车身色和内饰的焕新,为生活带来了一抹清新的色彩,不仅提升了车辆的视觉美感,也将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此外,新博越L全系升级标配光影墨镜遮阳板,新颖个性,提升了内饰豪华感。
新增泊车辅助功能,吉利新博越L更好开。新增的APA全自动泊车辅助和RPA遥控泊车辅助功能,让泊车变得更加简单与智能。无论是水平、垂直还是斜列车位,一键操作即可全自动泊车;在车外使用手机APP遥控车辆泊入泊出,轻松应对狭小复杂环境。这些功能的加入,不仅提升了新博越L的智能科技水平,更让驾驶者感受到更加的便捷与安心。
升级轻松岛副驾,座舱新增“服务大厅”功能,新博越L更智能。升级后的副驾配备按摩、电动腿托、加热、通风等实用功能,为用户提供越级舒适体验。同时,座舱新增的“服务大厅”功能,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及时提醒维护,确保行车安全。新增的新功能不仅提升了座舱的高级感,也让驾驶与乘坐体验更加智能、便捷,让新博越L成为智能出行的首选。
AEB 5车连刹挑战完成,“天价”挑战守护“无价”安全
"安全"是吉利造车的基因,别人的安全极限,是吉利的安全底线。博越诞生8年来,始终以“安全”为本,“智能”为基,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用户打造了媲美30万级的智能安全体验。博越系列正是基于其在智能化领域的越级实力以及持续进化的能力,赢得了近180万用户的认可。目前,新博越L在智能安全领域再次实现了全面的进阶。
生命如瓷,智能安全不容碰瓷。吉利新博越L的全面升级不仅在品质和智能上实现了显著跃升,更通过AEB 5车连刹挑战展示了其在智能安全领域的越级实力。这不仅是一场对智能安全技术的终极考验,也是一场史上最昂贵的智能安全挑战。
挑战现场,5辆新博越L依次同向出发,面对前方由巨型瓷器花瓶墙和假人构成的模拟障碍,提速至时速50km/h后,保持匀速行驶,当第一辆车识别到花瓶墙前的假人并触发AEB紧急制动时,后续车辆也迅速感知到前方车辆的刹车信号,纷纷触发AEB主动刹车,实现了连续安全刹停。这场挑战不仅验证了新博越L在AEB刹停方面的精准性,更凸显了博越L在智能安全领域的领先地位。
吉利新博越L的AEB功能经过大量的模拟测试以及算法优化,在成熟度、稳定性、精准度上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具备刹得住、刹得稳、刹得准三大核心优势。其AEB功能距离前车200m范围开始识别并在判断存在碰撞风险后立即触发AEB系统刹车,识别准确率高达99.99%,保证车辆每次均能在60cm安全距离外稳定刹停。AEB功能作为主动安全里面最重要的“保命配置“,在新博越L车型上做到了全系标配。
主被动安全进阶,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
吉利新博越L AEB功能展示了紧急时刻的安全守护能力,而其全场景主动安全、驾控安全及被动安全配置共同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新博越L基于CMA世界级架构,拥有全球顶级的安全基因,确保中、欧、美全球五星安全标准。
在主动安全方面,新博越L搭载了包含NOA高阶智驾辅助系统、EMA紧急转向辅助、ELKA紧急车道保持辅助等功能在内的26项全场景主动安全辅助功能,成为同级别智能安全引领者。全感官驾控安全则通过中欧联合底盘调校和前麦弗逊式带横向稳定杆独立悬架,后多连杆式带横向稳定杆独立悬架、20英寸固特异鹰驰F1高性能SUV轮胎等配置,实现更稳定的操控和更短的制动距离。
此外,新博越L还拥有出色的被动安全性能,如高车身扭转刚度和车顶抗压能力等,确保乘客的安全。新博越L在智能安全领域的全面升级,为用户带来更加安心、舒适的驾乘体验。
吉利博越系列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越级引领,以智能进阶、安全进阶作为产品核心竞争力,树立起“新一代智能SUV”的产品形象。吉利新博越L的推出,以“更好看,更好开,更智能”的“三好”价值再进阶,越级当先,持续引领,进一步巩固智能SUV的领先地位,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用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