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头领总共做了九件好事:宋江做了三件,鲁智深武松做了几件?
如果不看《水浒》原著或者不细看电视剧,我们就会认为梁山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都是响当当的好汉。
但是细看《水浒》原著,我们从头翻到尾,就会发现在一百单八将中,好像也就有四个人做过九件好事,而这做过好事的四个人中,似乎也只有三个人能算是好汉。
在很多人眼里,美髯公朱仝人品是不错的,甚至还把他列为“梁山好汉三条半”中的一条或者半条。可是在《水浒》原著中,朱仝一件好事都没干过,他给人留下的印象的几件事,其实都做错了:其一、私放托塔天王晁盖,其二、私放及时雨宋江,其三、私放插翅虎雷横。
美髯公朱仝身为郓城县马兵都头,也就是县尉(即书中所说“尉司”)手下的骑兵队长:“这马兵都头管着二十匹坐马弓手,二十个土兵。这马兵都头姓朱名仝,身长八尺四五……”
朱仝的职责在县尉的直接领导下捕盗,但是面对杀人犯宋江朱仝和晁盖盗窃团伙,朱仝都毫无原则地通风报信甚至直接放掉。
宋江杀惜东窗事发,又是朱仝跑前跑后上下行贿:“朱仝自凑些钱物把与阎婆,教不要去州里告状……又将若干银两,教人上州里去使用,文书不要驳将下来。”
朱仝这种行为,放在任何朝代都是为律条不允许的,如果宋江晁盖被关进大牢,朱仝会给他们怎样的优待,读者诸君看看最近发生的事情就知道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朱仝绝不是一个称职的执法者,他帮助的人也都是有罪之人,所以朱仝所作所为,没有一件能算得上是好事。
被认为是一条好汉的朱仝尚且没做过一件好事,其他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吴用、公孙胜、关胜、林冲……一个接一个地往下数,读者诸君可曾发现他们为百姓做过一件好事?
可能有人要问了: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岂不是劫富济贫?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只需反问一句:劫富不假,但是那十万贯金珠宝贝,可有一文钱拿来济贫?
我们看《水浒》,认为第一个可恨之人就是及时雨宋江,但是我们会很悲哀地发现:四个做过好事的梁山头领中,还真有宋江一个,而且宋江做过的好事还不止一件。
宋江接济阎婆惜,一开始还真没有想过要阎婆惜以身相许,是阎婆要攀高枝傍大款主动送货上门的。
宋江为人虽然虚伪,但是对没触犯他根本利益的弱女子,还是有一些怜香惜玉之心的。他解救清风寨文知寨刘高之妻,也是没有动什么歪心眼的,因为当时他并不知道这女子是谁家的。
小喽啰回报说王头领(王英)把抢来的妇人“抬在山后房中去了”,清风山盗魁锦毛虎燕顺哈哈大笑,全然不当一回事儿,只有宋江于心不忍:“原来王英兄弟要贪女色,不是好汉的勾当……二位和我同去劝他。”
除了解救落难女子,宋江对落难豪杰也肯援手:结交武松是借花献佛,结交病大虫薛勇,则是宋江自掏腰包花了五两银子。
薛勇的拳脚虽然好看,但是已经跟武松结拜的宋江,还真不是想让薛勇给自己当保镖。在病大虫薛勇看来,宋江赠送的这五两银子,还真比别人赏赐的五十两还金贵,这就叫雪中送炭。
虽然梁山头领所做的九件好事中宋江占了三件,但他绝对不算不上好汉:青州城外一夜之间屠戮数千百姓,宋江就是上演一万次“救风尘”也不能赎罪。
宋江施小惠而缺大德,说宋江是好汉,估计一千个读者,得有九百九十九个反对,其中一个不反对的,可能是开武校用了宋江名字。
真正施恩不图报甚至做好事不留名的,是鲁智深等三位好汉,下面的文字就比较好写了——再不用为拿什么词替代好汉二字而发愁。
武松打虎可能还算不上做好事,因为他要是不打死那头老虎,自己也活不成。打虎之后,前几天还穷得没钱看病的武松,面对一千贯自己应得的赏钱,首先想到的不是用这笔钱买房子置地,而是想起了被山中之虎和衙门之虎双重迫害的猎户:“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责罚,何不就把这一千贯给散与众人去用?”
一千贯赏钱,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有人换算过但不知道是否准确:一千贯宋钱,相当于现在三十万元。即使不换算,按照宋徽宗宣和年间蔡京等人制定的官帽价格,“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也能给武松武植每人买一个通判官职。
武松血溅鸳鸯楼的时候,或许杀了几个不该杀的人,但是那些死在武松刀下的丫环仆人,有没有仗着张都监的权势为非作歹,是不是在陷害武松过程中为虎作伥,可能只有武松自己清楚。
虽然有些冷血,但武松绝不滥杀无辜,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蜈蚣岭斗杀飞天蜈蚣王道人,缴获了一二百两金银俘虏了一个来路不明的妇人,武松既没有斩草除根,也没有把金银收进腰包,在问清情况后,武松眼睛都不眨就把那么一大包金银送了出去:那妇人捧着一包金银,献与武行者乞性命。武行者道:“我不要你的,你自将去养身。快走,快走!”
行者武松扶危济困可以仗义疏财,九纹龙史进路见不平可以舍生取义:大名府画匠王义到西岳华山金天圣帝庙内装画影壁,路过青州的时候,被本州贺太守抢走了女儿玉娇枝,又把王义刺配远恶军州。史进把王义救上山上之后,“直去府里要刺贺太守,被人知觉,倒吃拿了,见监在牢里。”
这样盘点下来,梁山头领做过的六件好事,不是好汉的宋江做了三件,但是他的三件也不如武松的一件;称得上好汉的武松做了两件好事,但武松做的两件好事,好像也不如九纹龙史进做的这一件。
咱们要取一个吉利数字,所以要说九件好事,剩下的三件,当然都是大家公认的鲁大侠做的:解救金翠莲三拳打死镇关西,此其一;桃花村里说姻缘暴打小霸王周通,此其二;火烧瓦罐寺斩杀生铁佛崔道成,此其三。
暴打小霸王周通和斩杀生铁佛崔道成,都是不折不扣的好事,读者诸君都耳熟能详,毋庸笔者赘言。这里需要解释的是: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虽然是误杀,但郑屠绝对是死有余辜:一日夫妻百日恩,郑屠能对金翠莲敲骨吸髓,还有什么缺德事儿做不出来的?如果郑屠不被三拳打死,又有多少无辜者受害?
当然,鲁智深所做的行侠仗义之事不止三件,咱们只是挑大家知道的三件来说,并且要请读者诸君品评一番:梁山一百单八将中,除了鲁智深,还有几个是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真好汉?宋江做过的几件些小好事,能否弥补他的滔天罪行?
齐鲁之邦的过年习俗
□戴永夏
农历正月初一,历史上又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正旦、正朔等。辛亥革命后,我国改行公历,这天被定为春节,以区别于公历新年的元旦,但一般人仍习惯把它看做年节,俗称“过年”“过大年”等。
山东素称齐鲁之邦,又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全省各地过年习俗丰富多彩。
祭祖。祭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在胶东农村,除夕一早,家家户户都将写着列祖列宗的“家堂轴子”挂在正屋正面的墙上。“轴子”前面的供桌上,摆放着香案、蜡烛和鸡、鱼、肉、馒头等供品,桌子里面靠墙的地方还平列着五碗带红枣的米饭,即“节年饭”,每碗节年饭的后面竖立着一道用白纸糊成、像小信封一样的“梳”,“梳”中间的红纸条上,分别写着五代较近去世的祖宗名讳。
吃饺子。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在胶东和临沂等地,烧火要用芝麻秸,意为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有剩余,意为“年年有余”。就餐时,除了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为人丁兴旺。
有的地方春节包饺子时还要包上硬币、枣、栗子、花生米等。在许多人看来,吃到枣和栗子,预示着大吉大利,新婚夫妇早生贵子;吃到花生米,意味着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吃到硬币,预示着能发财,如果小孩子吃出硬币,家长会特别高兴,认为这孩子有福气,将来能挣大钱。许多地方还会在初一吃素馅饺子,寓意是全年素素净净、平平安安。
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家人及亲朋好友互相道贺、祝福的习俗,它由来已久,至今不衰。拜年时,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年少者给年长者拜年。然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邻里年长者拜年。
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是拱手问好。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压岁钱”,现在多为分送糖果。拜年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是因为它能加深人们之间的感情、消除隔阂,调节人际关系。通过拜年,家庭更加和睦,邻里更加团结。
串亲。串亲又叫“走亲戚”,也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时间多从年初二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新女婿多在正月初二这天(胶东一些地方在初三)给岳父母拜年。春节串亲,都要带一些礼物,新婚女婿带给岳父家的礼物尤其讲究,莱芜一般带四色、六色,有的甚至是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糕点、馍馍,其他各色分别是鸡、鱼、香肠、罐头、挂面、油条等,此外香烟、糖块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鸡要带两只,鱼要带两条,各色礼物均要双数。岳父家对姑爷也要盛情款待,莱芜等地酒席上除了鸡、鱼、肉、蛋外,还要摆“四顶四”,就是四个果碟、四个炒碟、四个小碗、四个大碗、四个大盘。开宴前请来邻里长辈或有名望的人作陪,陪客的人要轮流给姑爷敬酒。岳父家给姑爷的回礼为10斤左右的大馍馍和大年糕各一个。过去串亲的时间也很讲究,鲁西南的新婚夫妇串亲一般都挑双日,意为成双成对、大吉大利。
求吉利,多禁忌。春节是一年之始,人们常将这天发生的事情,看做新的一年运气好坏的预兆,所以这一天在言语、行动上有许多讲究和禁忌。
言语上,春节要讲吉利话,像“死、丧、穷、破、坏、输、完了”等不祥字词都避免提及。大人在年前还一再嘱咐孩子,过年要多说吉利话,不能随便乱说。
行动上禁忌也很多,如春节不能打坏东西,万一不小心将碗碟等餐具打碎,也不能说话,要悄悄地将碎片捡起来,再说声“岁岁平安”的吉祥话加以破解。再如初一早晨煮饺子,一定要煮破几个,但不能说“破了”,而要说“挣了”,意为挣钱发财。其他方面禁忌也很多,如在孔孟之乡济宁,春节上供不能用丸子,因“丸”与“完”同音,不吉利;烧香忌拆封,因拆封即为“散”,也不吉利;年夜饭忌食菠菜,因“菠菜”音近“拨财”。尤为特别的是,曲阜孔姓家庭上供忌用鲤鱼,这是因为孔子的儿子叫孔鲤。
另外,菏泽郓城等地的人春节求吉利,还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习俗。年初一早晨,儿童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抱着一棵椿树,正方向、反方向各转三圈,便转便唱道:“椿树王,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我长长了穿衣裳”,以祈求长高个子。
娱乐欢庆。春节期间开展娱乐活动,在山东民间极为普遍,娱乐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秧歌、舞龙、狮子舞、跑旱船、踩高跷、武术表演等。在曲阜还有鼓楼门会,并开放孔庙,民众可以入庙祭拜观瞻。会上有花鼓、瞎腔等地方戏表演和曲艺表演,还有卖玩具、卖花炮、卖花、卖地方小吃的,非常热闹。
胶东地区的春节娱乐活动称“耍光景”。耍光景的项目很多,最著名的是扭秧歌,秧歌队前面还有“活报剧”开路。“活报剧”一般取自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扮演孙悟空等人物者身强力壮,手拿武器,为秧歌队开道,并维持秩序。胶东的高跷队阵容庞大,技艺高超。队员们化妆成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等,踩在1米多高的木棍上边走边舞,动作惊险、令人叫绝。现在,赛球、赛棋、画展等活动逐步开展起来,进一步丰富了春节的娱乐活动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山东各地的过年习俗还有很多。这些过年习俗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一直传承至今。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乡村记忆」菏泽市>郓城县 张营村
张营镇张营村位于郓城县城东部7公里。
据史料考证,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分别于此设清泽、万安、郓州、郓城、东平等郡、县治所700余年。唐武德七年(624年)此处同时为县、州、府治所。街巷间遍布驻军、官吏、居民、商贾、游客,“俨然一都市也”。唐朝和北宋时,诗人李白、韩愈、高适,苏轼、文天祥等都游览过郓城,并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
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南进,北宋灭亡。郓城成为金地后,经济衰落。据崇祯《郓城县志》载:金朝大定六年(1166年),黄河决口,郓东陷入汪洋,县治由此处迁往现址。县城被大水淹没,县治所迁往盘沟村。战争蹂躏的郓城,伤痕累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南宋诗人文天祥来郓,曾留有《自汶阳至郓有感》诗作,哀叹它的荒凉与冷漠。张营村曾出土砖、铁片、铁索八马车等。经考均系宋朝烧制。今地上遗迹仅存旧县寺遗址残屋及其几座明、清时代石碑。
旧县寺位于村东北隅,旧时有房屋36间,阁楼1幢,为明朝隆庆年间修建。其碑文中说:“郓城之地,盖春秋之郓田也。在禹贡则南徐之分,当成周则东鲁之域。金以黄河沦没徙于盘沟,而故址犹存焉。是地长河环绕于前,独山巍峙于后,而金线岭横贯于其间者,殆数十里,盖郓中形胜之地也 。”
水泊梁山军师吴用的故里位于张营村东1公里车市村。该村历史悠久,流传着许多有关吴用的动人故事。他的品德文章在郓城都堪称名流。
时兖州知府是郓城人,为官清正,但其故里家人却仗势霸道。据传,村内一王姓老汉与他家田地为邻,土地每年要都被知府家人犁去两垄,几年就被蚕食了半边。王老汉敢怒不敢言。此事后被吴用知道,便写了张状纸,交代于王老汉。县令接过状纸一看,上写:告欺天,不告冤。仔细问明缘由,很感为难。县令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写了张请柬,声称遇上疑案,恭请知府前来定夺。知府来到县衙,王老汉口称要告他死去的父亲。知府忙问其故。王老汉说:俺和知府大人是地邻,爹爹在世时别人的地边也不踩,死了之后我把他葬在俺的地中间,可他不老老实实躺那儿,一个劲往知府大人的地边挪,一年挪两垄,今年已将坟头挪到了地边上,再过几年,就挪到知府大人地里了。这可是强占别人土地的大罪啊。所以,我请大人判他重回原地。知府—听,明白了其中缘由,道:“回去把你爹圈到地中间,地不够就往我家地里凑,栽几根石柱子,他以后再也无法挪动了。”在吴用的安排下,知府既不失体面,王老汉又要回了自己的土地。
吴用父亲是郓城有名的才子,琴棋书画、四书五经皆通。吴用前往汴京赶考,文章得到考官称赞,欲点他为新科状元。奸臣蔡京想,吴用不曾到蔡府参拜送礼,如点吴用为状元,日后定然不对自己唯命是从。第二天早朝,蔡京奏道:“吴用文章虽好,但名字太不吉利,若钦点他为状元,天下人听说状元竟是‘无用’,岂不惹天下人笑话?”皇上一听,言之有理,决不能点无用之人。于是第二名蔡京的外甥自然成了状元。吴用则名落孙山。
吴用科场失利后,迷上了周易和武术,把功名抛在了脑后。后在父亲催逼之下,来京城再次开考。行至单州时,烈日当空,天气闷热。吴用知道午时前后必然有雨。见前面晒着一场黄澄澄的麦子,旁边老汉坐正在树下闭目养神。吴用上前叫醒老汉,劝他快把麦子收起。老汉捻须笑道:“不妨,不妨,大雨虽有,但下不到俺场里。”正说话间,东南风骤起,乌云突至,忽听一声炸雷,大雨倾盆而下。奇怪的是,场内竟滴雨未落,只是一阵狂风而已。吴用纳头便拜。老汉见他为人厚道,料他能成大事,便收为徒弟。自此吴用苦钻易经和用兵之术,被其父逐出家门,投靠了东溪村的舅父,在那里教书,与东溪村的保正晁盖结成至交,上梁山后成为军师,人称“智多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