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份吉长城汽车销量?
我怎么看?就想说一句,吉利干的漂亮!这么长时间以来,吉利作为国产自主品牌的领头羊,不管是实力还是所产出的车型都没得话说,这群人找不到地方黑了,就只能黑吉利肯定是水军多,就会搞小动作啊吧啦吧啦的。所以你家还专门雇水军去实打实的买车是吗,所以你们尽管黑,吉利的销量就是最硬的打脸证据。这一次的闹剧也一样,我大吉利没在怕的。
事情一开始曝出来,实不相瞒,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又来了又来了。这几年,大家是流行轮番碰瓷吉利是吗。有这闲工夫,真的,好好去抓自己的车子好不好,乱吠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市场是看的最清楚的人啊。当然我也不就是在说长城汽车有什么问题,也不排除有其他人试图搅乱局面的嫌疑,这个就不是我就不妄加揣测了。
后来事实也果真如我判断的那样,剧情开始反转。传言被证实打脸,根本就不是真的,紧接着高潮来了,吉利发声了。真的,就拿吉利和长城的声明来看一看,高下立判啊。吉利没急着去咬谁,也没急着乱甩锅,整个声明从民族自主品牌出发,希望市场能够健康发展,大家良性竞争下,大家都能发展的好,这才对得起消费者的信任。大气又敞亮。不得不说,是我粉的吉利了。吉利这几年真的发展的很快,又十分明确自己的路线,朝着自己的目标稳扎稳打的走下去,奉劝其他品牌赶紧迎头赶上吧,这才是正道!
长安汽车销量不错,可为什么一说国产汽车品牌,大家都说长城和吉利,而很少说到长安?
水军的性质分为两种,一直是普遍存在于市场里的普通水军,另一种是被所有车企所厌恶的黑公关,两者就性质而言差异极大。首先,水军是目前网络环境下的一个普遍生态,不仅是各个车企,包括现在的明星粉丝,淘宝网店,直播平台,都有这一群体存在。这些想必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了。可以说,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水军是营销的一部分,虽然极容易造成过度使用的情况。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它的存在。而黑公关则是打破行业潜规则的存在,我们允许广告,但决不允许打那种重伤别人的黑广告,这种行为是被所有人抵制的。吉利与长城的这场官司,起源竟然是一张微信截图,说实话,有点戏剧性,但是长城高层处理这个问题有失妥当,也就造成了目前这种局面。走法律途径的话,肯定是吉利占据优势的。
自主品牌4月销量:奇瑞第二,吉利海外创新高,长城高端化提速
日前,随着长安、长城等中国品牌先后公布其4月份的销量情况,头部中国品牌的排名也随之出炉。给大家划一下重点:比亚迪单月再破30万辆,夺得第一。奇瑞紧随其后,位居第二位。长安、吉利销量则稳步增长,长城销量逐步回暖。下面,就跟《车壹圈》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吧。
比亚迪:再破30万辆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达93.64万辆。其中,4月份销量为31.32万辆,同比增长49%。具体来看,比亚迪王朝+海洋系列单月销量为29.78万辆,同比增长49.7%。腾势单月销量为1.11万辆,方程豹单月销量为2110辆,仰望单月销量为952辆。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单月出口达4.1万辆,同比增长超176%。
从比亚迪4月份的表现来看,在“荣耀版”车型的带动下,比亚迪终端销量持续走高,再度突破30万辆大关,这个一点也不意外,毕竟在“电比油低”这样绝对的价格优势面前,消费者还是很难抵挡得了诱惑。同时,从销量结构来看,比亚迪海外出口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单月销量破4万辆,为比亚迪带来了可观的市场增量。此外,今年比亚迪还将带来秦L、海豹06 DM-i、海狮07、腾势Z9GT、仰望U7等新品,让人更加期待。
奇瑞:冲进前二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奇瑞集团累计销量为71.1万辆,同比增长55.7%。其中,4月销量为18.2万辆,同比增长43.7%。具体来看,奇瑞单月销量为11.77万辆,星途单月销量为8235辆,捷途单月销量为3.72万辆,iCAR品牌单月销量为7524辆。
从奇瑞集团4月份的表现来看,依旧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出口以及新能源堪称亮点。一方面,奇瑞集团前4个月累计出口达34.27万辆,继续保持中国品牌第一。另一方面,今年前4个月,奇瑞系新能源累计销量达9.31万辆,跑出了新能源“加速度”,看来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确实不太客气了。从2024北京车展的阵容来看,风云T9、星纪元ET、山海T2、iCAR V23、X25、风云E06、星途E08等新能源新品迎来了首发/上市,将进一步强化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长安:稳定增长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长安自主品牌销量达76.14万辆,同比增长超13%。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56万辆,同比增长超10%。其中,长安自主品牌4月销量达17.26万辆,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4月销量为12.31万辆。具体来看,长安汽车品牌单月销量为9.13万辆,长安启源单月销量达1.18万辆,深蓝汽车单月销量达1.27万辆,阿维塔单月销量为5247辆,长安凯程单月销量为2.13万辆。
从长安汽车4月份的销量表现来看,依旧是稳中求进。一方面,在CS75系列、UNI系列等明星产品带动下,长安汽车品牌销量持续稳定输出,稳住了销量基盘。另一方面,在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等品牌的带动下,长安自主新能源单月销量同比翻番,转型初具成效。此外,自主品牌海外销量同比近乎翻番,也给长安汽车带来了可观的市场增量。未来,随着深蓝G318、长安启源E07等新品的发力,长安汽车销量有望稳步再增长。
吉利:海外创新高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达62.89万辆。其中,4月销量达15.32万辆,同比增长约39%。具体来看,吉利汽车单月销量达11.84万辆,领克单月销量达1.87万辆,极氪单月销量达1.6万辆。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出口量达3.81万辆,同比增长约75%,再创历史新高!
从吉利汽车4月份的表现来看,在吉利银河系列、几何系列、极氪等品牌的带动下,吉利新能源单月销量破5.1万辆,保持增长态势,这一点值得肯定。同时,吉利海外市场出口再创新高,全球化战略效果凸显。此外,在2024北京车展上,银河星舰、领克07 EM-P、极氪MIX等新品预售/首发,对未来销量的带动值得期待。
长城:高端化提速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超37万辆,同比增长超18%。其中,长城汽车4月销量为9.47万辆,海外市场单月销量达3.61万辆,同比增长65.6%;新能源单月销量为2.24万辆,同比增长50.9%。具体来看,哈弗单月销量为4.7万辆,魏牌新能源单月销量为4458辆,坦克SUV单月销量为2.04万辆,欧拉单月销量为4686辆,长城皮卡单月销量为1.8万辆。
从长城汽车4月份的表现来看,有几个特征值得关注。一是海外市场单月销量创历史新高,达3.6万辆,妥妥的销量贡献大户。二是新能源车型占比稳步增长,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是高端化全面提速,4月份20万元以上车型销售超2.5万辆,同比近乎翻倍,利润贡献非常可观。当然,这里面离不开坦克SUV对销量的贡献。未来,随着2024款哈弗猛龙、全新哈弗H6、H9、蓝山智驾版、山海炮Hi4-T等新品的发力,也将为长城带来不错的市场增量。
《车壹圈》认为,从头部中国品牌4月份的销量表现来看,“降价”的比亚迪再破30万辆,持续领跑车市。奇瑞则在出口带动下,冲进了前二。同时,长安、吉利、长城在新能源与出口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可以肯定的是,头部中国品牌的崛起,将进一步压缩合资以及二三线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车市淘汰赛进一步加剧,今年车市注定更加热闹起来了。
数读|长城、吉利11月销量相差5000辆,自主销量排位会变吗
文:懂车帝原创 魏微
[懂车帝原创 行业] 随着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先后发布最新销量,外界发现,两大自主品牌之间的销量差距在拉近,自主品牌销冠的座次将出现变动吗?日前,长城汽车发布最新销量数据。11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145240辆,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7%。1-11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961489辆。
产品方面,哈弗品牌11月销量为101812辆,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4%。哈弗H6连续两个月销量突破5万辆,11月销售55001辆,同比增加32%。第三代哈弗H6单月销量也突破两万辆。此外,哈弗F711月销售12087辆。
皮卡方面,11月长城皮卡1-11月累计销售203365辆,同比增长53%。新能源汽车方面,11月份欧拉品牌三款车型合计销量为11592辆。
11月长城汽车海外销售数量为9302辆。值得一提的是,11月份长城汽车正式获得泰国罗勇工厂所有权,不过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仍然为长城汽车的海外布局带来不确定性。
近期,也进入了车企发布11月销量的时间段,除了长城之外,另一大自主品牌龙头吉利也发布了最新一期销量数据。
根据官方数据,吉利汽车11月总销量为150517辆,环比增长约7%、同比增长约5%。至此,吉利汽车1-11月总销量为1166015辆。
从年度总销量对比看,吉利汽车1-11月销量为116.6万辆,长城汽车1-11月累计销量为96.1万辆,吉利汽车领先长城汽车为20.5万辆。从单月销量对比看,吉利汽车11月销量为150517辆,长城汽车为145240辆,吉利汽车11月销量仅比长城汽车领先5277辆。
因此,12月份长城汽车单月销量能否反超吉利汽车,将成为2020年度车市行至年底又一新的看点。更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如果(吉利汽车)12月份不被逆转,到2021年一季度自主品牌销量冠军的位置恐怕也会发生变化。”
2023年十大车企销量2571.5万辆 比亚迪奇瑞领涨、吉利北汽长城双位数增长
观点网讯:1月16日,据行业统计,2023年销量位居前十的汽车生产企业(集团)总销量达到2571.5万辆,占据当年汽车销售总量的85.4%。
在这些企业中,比亚迪股份(01211.HK)和奇瑞控股的销量增长尤为突出。吉利控股、北汽集团和长城汽车(02333.HK)也实现了两位数的销售增长。
相比之下,长安汽车(000625.SZ)、中国一汽和广汽集团(02238.HK)的销量增长较为温和,而其他企业的销量则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本文源自观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