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几何网约车,通病小屏幕黑屏,维修费用太高,真心修不起
大家好,我是焦作滴滴司机石头。好久没有发视频了,今天发视频记录一下我开了一年零8个月的几何a,现在出现故障了,小屏幕彻底黑了。刚开始是一边左边有一点黑,开了有一两个月,昨天彻底全黑了,爆闪了一下全黑了。一共开了一年零八个月,168721公里。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很多车都有这个毛病。好多人说这是吉利几何的通病,10个车就有9个车屏幕开一两年会黑屏。我问了下4S店,修一下这个得需要两千多,一千多的,材料费还有几百块钱的人工费要2000多。发这个视频是想问一下,看谁能帮我修一下,优惠点,咱们也不挣,挣不了几个钱不是吗?
问一下吉利汽车为什么这样一个通病?吉利汽车不能维修一下,必须得换,或者说是换一下小屏的厂家。大家都犯这个毛病了,肯定是有问题。
吉利 吉利 在河之阳
图片:秋水、等风起、网络
文字原创:过客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急应河阳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石壕吏》,助推两个地方扬名天下,一个即陕县观音堂的石壕村,一个乃今洛阳市吉利区。
哪位可能要问了,河阳不是习惯指孟县么,怎么变吉利了?其实,吉利大部分出之孟县,本就是一家,弟兄之间剪不断理还乱。历史上河阳县治多有变迁,潘安任县令时,县衙就在今吉利区冶戌村。弟兄同出一脉,大小不论,传承都无可厚非。
吉利,有大吉大利、吉祥如意之意,因建设洛阳炼油厂(今洛阳石化总厂)而设立,古称河阳,源自汉朝在此曾设河阳县,历史上称谓和属地曾几度变迁,明、清属怀庆府,隔黄河与孟津遥望,为古都洛阳拱卫戍守要地。公元前11世纪,以武王伐纣,大军在此泛舟三昼夜,横渡黄河会盟诸侯闻名。
古来,黄河两岸的交流主要依赖摆渡乘船,尚需看天公的脸色和河流季节的变换,于生产生活十分不便,俗语即有宁隔千山不隔一水之说。过去,黄河不知见证了多少人间悲剧呢。
笔行此处,想起了“秋水”兄说的令人心酸的往事。其家世居黄河北岸的坡底村,由于祖父死得早,祖母带一男一女两个幼子艰难度日。祖叔名“老八”,平时游手好闲、兼有“吸大烟”恶习,赖名乡里。“老八”对孤儿寡母不仅不照顾,反而为口腹之欲,非说哥哥留有体己钱、每日逼要,甚至放言,拿不到体己钱要把嫂子侄辈一起活埋云云。
祖母想与其在家受辱等死,不如外逃求生,就收拾了几件日用穿戴,择机带一双儿女南渡黄河逃荒避难。谁料祸不单行,在乘船过河时遇到了狠心的人贩子,收走了身物,将他们带到孟津偏僻之地变卖三家,说好男的二斗麦、女的一斗麦。祖母弄清原委,死活不依,苦苦哀求,哭着说母子三人宁死不分开。买家也是有良心之人,听了祖母泣血的诉说,就将他们母子三人一同收留。
黄河南岸看吉利
距离虽然并不是很远,也有过思乡之念,但大河横亘,总有诸多不便,母子三人思虑后权且将错就错,在此安家了度日月。后来,“秋水”兄和父亲一家还是黄河桥通后才重返的家乡。其时,叔祖已故去多年,死的很惨。
解放以后,遵照毛主席要把黄河事情办好的指示精神,党和政府兴修水利、筑路建桥,致力于造福人民。1974年春,连接黄河南北两岸的洛阳黄河公路大桥,也应运开工兴建,并于1977年1月2日建成、顺利通车。两岸群众兴高采烈,自不必言。市里有好事者,终忍不住好奇心,不辞辛劳、骑车数十里前往围观,拍照留念。
该桥位于黄河中下游交界处的黄河孟津白鹤渡口和孟县之间,为单幅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桥高15米,全长3428.9米,共有69孔,68个桥墩,桥面宽度为11米,行车道宽9米,堪称当时中国最长的公路桥。“秋水”兄说,一开始桥上还专人值守,过桥还要查验身份、登记才放行呢。
当时的黄河名副其实
1978年1月,为筹建炼油厂之需,河南省委政府决定,划孟县的吉利公社和济源县坡头公社的马洞等七个大队归吉利工程指挥部,实行政企合一,俗称吉利工区,隶属洛阳市管辖。同年4月,指挥部成立地方工作处,当谓后来的吉利区政府班子机构的雏形。1982年2月,建立吉利区筹备处,并于同年8月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区。
诸位可能知道,当时孟县也好、济源也罢,均属新乡地区行署管辖,组建吉利区归新乡也顺理成章,何以偏偏由洛阳管呢?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主因是新乡不便管。最初省委确实嘱意新乡行署管,鉴于当时的管辖主要是责任和义务,必须全力提供好后勤保障服务,新乡提出两地太远供给困难。由于洛阳有十大厂矿,管理大企业的经验十分丰富,加之黄河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交通便利都是导致省委改变管辖归属的原因。
后来坊间曾传,济源县当时欲把坡头公社整体给过来、洛阳不要,要不小浪底现在也没济源什么事了;再有济源县脱离焦作(新乡地区撤后上位管理),成副地级市、归省直辖后,数次提出收编吉利区,均遭洛阳否决。据说当时济源振振有词,说炼油厂最早筹备时隶属济源工区,叫济源炼油厂,后才改为河南炼油厂,言外之意呵呵。理由貌似也充足,但可能忘了,1975年济源工区成立时规格是地市级,直接隶属于省府领导,一把手由新乡地区主要领导兼任,济源县还在其属下,等同不得。以上种种,均言之凿凿,似非空穴来风,但官方没有发声,权作笑谈、还是不信的好。
吉利区成制后,东和北分别与孟县西虢、石(音she)庄公社相邻,西与济源县坡头公社接壤,南濒黄河,东西长13.9公里,南北宽11.16公里,区域面积为79.9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195个村民小组,规划拟以炼油厂为依托,逐渐形成以化工、化纤、纺织为主导产业的完善工业体系,带动整体经济发展。
炼油厂的技术骨干多由兰炼、长岭、茂名三个石化企业选派支持,行政后勤管理人员从省里和前期的济源工区、洛阳几大厂矿抽调,员工大部分是1978年的转业兵和千名返城知青,不足部分由洛阳负责解决,加之建区前后,所需干部、管理者尤缺,给洛阳人提供了很多选择机会,当然洛阳市委政府也予于了大力支撑,人员选调、学生分配等政策足够倾斜。再者,人们都视吉利区、炼油厂为绩优股,尤其偏远山区县份的合当趋之若鹜。按老人家说法,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到也其乐融融。一时政通人和、百废待兴。
初到吉利,还是跌了眼镜,除了炼油厂和石油一公司生活区附近有点城市模样,其他一概就是农村、农田和建筑工地,虽然有些准备,可仍有点意外。当听到本地人开口闭口洛阳、洛阳的,似乎在认同感上还有些格格不入,生分得很。及至彼此有些了解,才慢慢融洽起来。
会战工地
吉利人多操怀庆府口音,或又称“怀川”,某些用语方面比老洛阳话还简练,见面说话惯以“老怀”呼之,即“老伙计”之意,对能说会道者称之为“老銮”,褒贬共有。即连普通打招呼、问候也存在地域差,有道是“沁阳哈们孟县怀,济源人感慨说娘咦”,特色非常明显。
生活久了,发现吉利人说话是粘连带吸收、上挑明显、卷舌音浓重,无形中会把所有带“子”的字消化掉,即把第一字的声母和第二字的韵母连起发音。很多两个字也照此办理,但能表达两个字意,感觉省略得不能再省了。比如他们会把妹子说成“缪”,椅子说“呦”,单子读“当”,筷子读“栲”,鼻子、鸡子读“biou”“究”;剪子、孩子读“将”“haiou”等等,又如不要,连在一起发“bao"音,不应发"bing",出来发"chuai"……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有句顺口溜或能说明,曰“流着biou(一声),搂着缪,盖着biou(四声)”,翻译一下意即流着鼻子,搂着妹子,盖着被子,呵呵。
吉利人喜好用块字,连几个人也说几块人,说里边用“满”一字代替,如“心满”、“肚满”、“区满”、“局满”等等。知道、明白说“着”,否认时,不生硬说不是、不可能,会说“那会”,语句婉转、显得不太尴尬。找人喷闲话,常常说,去和谁“云”会儿,或和谁“片”会儿。问你叫啥名字,会说“你唤个啥”。当不期而遇的俩人觉得对方面熟,一方问另一方是否认识时,对方拿不准、往往会说“不敢认了”,言语之间颇古典、透着文化。
过去之坡底村
吉利距洛阳主城区34公里,前期通过9路、15路车,后固定改为85路公交。兴中巴车时,常于东花坛吆喝“挤里、挤里”的,即是往吉利去的,易让没听过吉利话的乘客可能就此擦肩而过。你想啊,都是买票乘车,有谁愿意挤呢?
吉利离家较远,交通又不便,不想赶趁平时是不回去的,好在单位到能解决吃住。如想打牙祭改善一下,也有诸多不便,从东到西,连个像样的饭店也没有,也仅坡底、冶戌、清庄、里村、吉利、涧西村口有路边小店,屈指可数。想吃牛肉汤泡馍,涧西石油一公司门面只有一家,味道不论,聊胜于无吧。中原路上的“大不同”算得上最有规模的饭店了,经营些卤肉、小炒,样数少、烹饪水平委实不敢恭维。对面的“吉庆饭店”大菜也就卤鸡。当时区公安局后有水沟,下属劳动服务公司在单位边开饭店,顺叫“水上餐厅”,经理刘斌很江湖,能做几道鱼菜,店也名噪一时。
不久发现,几乎所有饭店都有一样食物,还是令人颇感兴趣的,那就是炒面。初听的人可能会联想到魏巍笔下的志愿军战士一把炒面一把雪的情形,但却非彼炒面粉,而是炒面条。其实各店水平参差不齐,当以冶戌天运弟兄的为佳。材料一样,做法、味道特别,让吃惯卤面的人耳目一新,胃口自然大开。“天马行空”同学每次吃炒面总一人要双份,吃罢直呼过瘾。
吉利夜景
炒面的锅是带把的,面条要生的、够细,绿豆芽是标配,肉丝、鸡蛋随个人喜好而定。配料多是青椒、蒜苔、豆角等时令菜,葱姜蒜沫味精盐还是要的。首先用佐料把肉丝或鸡蛋炒好盛出待用,生炒面条就开始了。
第一步清锅坐火,加油预热;第二步入面条稍煎片刻,即旋转锅使其均匀受热、能整体晃动;第三步左手端锅离火,右手持铲,铲尖抵住面,左手往上一扬,面很听话,随锅的抖动即反向翻个儿;第四步重复步骤二;第五步加适量绿豆芽均匀于面上,重复步骤三,片刻绿豆芽就熟了;第六步将炒好的配头加入,用筷子翻面、拨散,菜与面就融合了。第七步出锅装盘,给食客送上桌。
成品炒面色泽金黄,筷子夹起,入口松软酥脆,不腥不腻、清香爽口。炒面都是一锅单做,六毛一盘,还要配汤的。汤品也以个人喜好,有肉丝、鸡蛋、肚丝、豆腐可供选择,也要单锅另做。这个简单,高汤加入配料佐料锅熬一会,再加些叶子菜芫荽即可。吃了炒面,再喝口汤,那滋味,怎一个美字了得。
00:13(此处视频传不上)
炒炒面
一般人基本点肉丝炒面,但店家却说,要鸡蛋炒面才是吃嘴精,因为炒鸡蛋费油,油重味香呐。看似简单的吃食,对火候的要求颇高,要做好似也不易。高手不仅省油省时,几个步骤一气呵成,让人感觉一切都刚刚好。有省事者直接把面条蒸熟再炒,还有的把面条过油后炒,怕干再添加高汤中和,口感味道自然相去甚远。
高手说,炒面是不需加汤的,光食材自然发汗就够了。生面条和绿豆芽在制作过程中,本身的水分会被逼出,曰发汗,炒好菜蔬的水分与面融合时遇热蒸发,也是发汗。期间,几次三番的短暂盖锅,但凭自己的掌握了,高低老练,水平立现。休息回家时,曾比葫芦画瓢做过尝试,虽然自我感觉不是太好,但家人说还行。若有兴趣,诸君不妨一试。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每去吉利,即使有“惠康”、“瑞通”等大饭店,也有马洞孔记卤肉等特色料理,但炒面还是必须吃的。当然,价钱已经随行就市,涨到八九块每盘。虽然天运还在里村市场干着本行,但比较过,感觉坡底口燕春饭店的正选家炒面已经后来居上了。
炒面
除了炒面,吉利还盛产花生、蔓菁、鱼和怀药地黄等,应均与黄河滩地有关。花生刚下来,卤水煮了最好吃;蔓菁熬稀饭滋味互补、相得益彰。怀药非常著名,毋庸多言了;北方人吃鱼不多,逢年过节也基本上是带鱼之类。在吉利,学会了识鱼,不仅分清了鲫草鲤鲢等,还对黄河鲤鱼增加了认识。
黄河鲤鱼,体形梭长、金鳞赤尾,胡须成双,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与淞江鲈鱼,兴凯湖鱼、松花江鲑鱼并列四大名鱼。自古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洛鲤伊鲂,贵如牛羊”之说,向为食之上品,驰名中外。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几乎是家喻户晓。成菜中,以开封名肴鲤鱼焙面最为著名。
因为远离家庭,喝酒是单身者的一乐。隔三差五,于傍晚,三朋四友总会约起,闲话说说、见闻喷喷,用吉利话说,是“办”、“招”。那感觉,特好。白酒是市区没见过的“小米香”“金稻液”等,啤酒也是“月山”、“清化”居多,下酒菜也就是午餐肉、熏鱼、烤麸罐头之类,加些花生米、白菜芯、萝卜丝、黄瓜什么的就很丰盛,择一空闲处热火朝天地猜起枚来,酒酣耳热方散。
刚出黄河的鱼达三十斤
谁要是指法灵活,声音洪亮,总会令人眼羡,另一方多会用吉利话咕哝,就“肚满”输了,端酒喝起,或会变换思路再“招”。那时讲究先酒后枚,愿赌服输。吉利人有言“不赖、不卖、不踹,老马干进店”,与现在流行的新安县卖猪娃儿、羊羔儿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吉利人除了口语发音外,与河洛儿郎并无二致,既好爽又大方,端的是颇讲礼数。初次谋面即邀请上家,荷包蛋一打七八个、曰喝茶,热情得让你不知所措。及至喝酒,将出一脸盆肉,那感觉绝对水泊梁山。当然了,品种不全,精致也缺些,诚心实在还是满满的。也就那时候,吃了马肉,比牛肉稍粗,口感难以分辨,还是人言方知。酒后,上碗煮肉的汤,搭配些烙饼一起吃了,此地称“胡泡馍”,滋味也美。
俗话说物极必反,越是穷了越琢磨吃喝。穷日子穷过,还要过好就不简单了。乡厨师李根宝能把面疙瘩汤做的和鸡蛋汤一样,令人叫绝。李哥后来开了饭店,生意好的不得了。接老李班的“狗勺”做肉丝面肉不炒,直接酱油等料拌了,锅滚先下面,再滚起才放入拌好的肉丝生汆,无比鲜嫩,自是与众不同。坡底村的大东也是当过厨师的,每每讲解主料辅料如何搭配,烹饪次序怎样投放,活灵活现,有声有色,让听者直咽口水。
说到喝酒时,鸡是当然的大菜,但居家过日子,鸡是不舍得吃的。小川村“大炮”兄,为人仗义好爽,喜好喝酒,一次趁母亲外出,招待伙计把自家鸡下酒煮吃了。第二天,其母发现鸡少一只,满村吆喝寻找,越找不到越发生气。“大炮”酒醒,赶紧劝母亲,不找、不找,它跑不远。有人插话,可是跑不远,早进肚满了。其母知道原委,对“大炮”好一通数落。在一次喝酒时,有好事者绘声绘色把此事说了,让大家伙笑得肚痛。
按照传统习惯,我们通常称上门女婿为入赘或倒插门,言语之间似有轻意,而不幸沦为此等角色的,要么自身各方面条件不好,要么女方很强势,本身也会自艾自怨,难掩自卑。但吉利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应该更符合男女平等的国策,令人啧啧称奇。
在吉利,男到女家落户很平常,也非个别现象,男方坦然,女方欣然,社会是不歧视的。女婿上门是要改姓的,意即女方家儿子,其子孙后代也随女姓,自然的很,双方相处还甚是融洽。当然也有例外,某机关一职员,家是洛阳远郊的,打定主意扎根吉利,就在当地学生中选找了个媳妇,婚礼也是女家办的,照理也属上门女婿类,但其丈母娘却体贴地说,人家是公家人,还是不改姓的好,非常通情达理。
在吉利,有两处景观是不能遗漏的,即万佛山石窟和“转枝柏”。万佛山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位于吉利区柴河村北山岭上,现存石窟分为上、下两寺院,造像300余尊。有老人说,过去在双窟和莲花洞上方的崖壁上本有千佛龛,密密麻麻排列着上千尊佛,20世纪中后期,因开山取石被炸毁。由于龙门石窟名气太大,或由于地处偏僻,万佛山石窟历来鲜为人知,参观者寥寥。
“转枝柏”在吉利区冶戌村南端、河岸边的高堤上,相传为古代第一美男潘安所植,距今已将近二千年了。传说,当时柏树旁的老君庙香火很旺,而且该柏树十分神奇,树枝能够自动保持60年一旋转,也仅东南一枝繁盛,故名。
几十年后又见的“转枝柏”,不复再是孤零零的一株古柏了,附近已恢复建成仿古建筑,谓营花寨遗址和老君庙,另有一块石碑,上书“西晋潘安植柏”,碑后是青砖砌成的花坛护卫。古柏高约7米,径粗需两人合抱,树干向南倾斜,树根裸露粗壮,枝杈多枯干,仍只有东面一枝绿叶茂盛。
万佛山石窟
史料记载,营花寨为西晋文学家潘岳任河阳令时所建。其时,潘安筑园养花,每日徜徉园圃,甚至受理民事纠纷也在花园进行。百姓若告状打官司,即令原被告双方先到园中抬水浇花。水桶是特制尖底,不能平放,故两人打水、抬水、浇花须通力合作。通常一番辛苦后,双方的情绪立减。这时,潘安才把双方叫到一起,管顿饭,倾听当事人诉说,而后商谈解决问题,判定是非曲直。由于能和县令同坐共餐,双方大抵受宠若惊,凡事听凭潘安判定,总能皆大欢喜。潘安治下的河阳,一时惠风和畅。
作为才子,潘安署理政务之余,也在全县境内遍植林木,桃李成林,使得河阳当时有“花县”之称。诗仙李白曾对此追思不已:“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花春。”杜甫亦有诗曰:“河阳县里虽无数,逐锦江边未满园。”
当地百姓为感念潘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进献翠柏一株并献诗一首:“根深枝叶翠,河阳百姓心。岁岁盼峥嵘,代代留芳馨”。潘安受后欣然挥锨,将翠柏植于官衙前。从此,此柏长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后来,潘安调任东南。其后的几任县令无视民间疾苦,横征暴敛,弄得民怨沸腾,潘安所栽的柏树也渐渐萎黄,只留东南一枝翠绿。而当潘安又新任南迁时,柏树苍翠的一枝又转为南边了。人说,此柏有灵通,堪为奇观。
“转枝柏”
古柏所在地冶戌,也有作冶戍的,当地人叫冶水街,烟火旺盛、人口众多,是吉利区第一大村。郭姓为村中望族,家谱的名准有“恒发永长久,春秋万年洛”十个字,至今仍是十几辈的人都有。据说,村里的郭家与孟津平乐郭、孟州石庄郭,分别为同门三弟兄的余脉,辈分不乱。
关于村名的来历,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顾名思义,冶,古同“野”,也作姓使用,还有好过分的装饰打扮和熔炼金属之意,戌为地支用语,又指晚七点至九点,至于二者合起作地名,比较靠谱的说法有三:一是古代这儿为军事重地,有兵营,主要任务冶炼金属制造兵器和戍守渡口卫护洛阳,各取一字名“冶戍”;二是因为此地驻军造兵器任务繁忙,冶炼金属常常到晚上,故曰冶戌。三是源于当地口语习惯有冶水的叫法,人称古时此地有“野水渡”。个人倾向于第二种说法,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炼油厂也确不负众望,投产即是利税大户,职工的福利也是杠杠的,今儿发条鱼,明儿发块排骨,后天一只鸡,米面油饮料等也是隔三差五按时分配,连服装类也发。工人们平时所发物品即能解决了一家几口吃穿用度,工资也就基本不用动了。久了,有职工开始挑剔起来,发的冻品送人了,专买新鲜的吃。牛吧,谁让人家的油、气都是硬通货呢。对普通市民来说,液化气三块五一瓶,非常抢手,没关系还整不出来。
1990年,俄罗斯国家大马戏团受邀到炼油厂演出,内有好多大师级演员,按说是见过大世面的,但对炼油厂的各项成就还是赞不绝口。俄罗斯人是嗜酒善饮的,但因为要演出,厂办安排晚餐时用了可乐代替。谁想,饭没吃完,可乐没了。厂办主任请示厂长,王安顺大手一挥,可乐管够,走时每人再加送一箱,令俄罗斯演员喜笑颜开。
现代化炼油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今,吉利与洛阳其他县区一样,同步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新修的河阳大道宽敞整洁,道路两旁高楼林立,商铺星罗棋布,服务业娱乐业一应俱全,人民的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迄今,全区实有人口已达七万余人,是过去的一倍还多。
2016年,吉利再次进行区划调整,共设西霞院、康乐、吉利、河阳4个街道办事处,彻底改变了一区一办一乡的旧格局。目前,吉利正以洛阳化纤工程为依托,加紧居民安置房开发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未来大有可期。
河阳看花过,曾不问潘安。历史上那满城的花儿不见了,连河阳也远逝于历史长河矣。古人尚且有“曾不问潘安”之诘,今天的我们,是否也有“曾不问吉利”之忽。今天的吉利,早已融入洛阳,那是不可分割的一分子。
吉利,吉利,那是洛阳最北方的一方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