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什么节?
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儒家称尝秋,民间俗称为七月半(民间传统,有很多地方从七月十四日开始......)。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被儒、僧、道、俗所共同认可的节日。
一般民间讹传,七月里鬼门关开了,阎罗王一年一度给鬼放假,让他们出来玩玩,玩到了农历七月三十晚上(地藏王菩萨生日)又要回云。这个恩典,据说就从佛教目连救母的盂兰盆开始,又说是地藏王菩萨大发慈悲,出面给阎王讲情,才有了这么回事。
所以民间很多地方都有习俗,有放河灯的,有放焰口的,有烧纸钱的等等。有的地方习俗是每到了七月三十晚上,就拿着香一支支插在地上,然后跪拜,拜地藏王菩萨,因为菩萨做了保证人,现在他要把放出来的鬼魂收回去,只要有一个鬼留了下来,地藏王菩萨就没有面子啦!这是关于鬼节民间民俗信仰的故事的历史由来。不懂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人,将其归类于迷信。而不知其背后所蕴藏的更深层意义,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古流传的孝道文化。
在隋唐时期,中元节更像是敬祖尽孝的传统文化节,各方都很重视,场面盛大隆重。这从流传下来的史料及诗篇中可佐证。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作《易经》里,“七”蕴含 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地运行、周而复始、天地人和的大融合,与七有关的年月数字,从此成了吉祥日的象征。
因此,民间把七月十四定为初秋丰收的盛大节日,带着新米等祭品拜谢祖先,祭祀大地。逐渐形成了宣扬传统文化的祭祖节。
后来东汉道教的兴起,“七月半”演变成了“中元节”。道教把中元节被细分为“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正月十五上元节赐福的是天官,七月十五中元节赦罪的是地官,十月十五下元节解厄的是水官。这就是道教有名的三官大帝: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从此按照道教仪式,在中元之日道观会在道场举行隆重的“斋醮仪式”,祭祀地官,超度逝去的灵魂,供奉已逝的先祖亲人。
再后来,佛法西来,佛教盛行。《盂兰盆经》(《盂兰盆经》讲的是佛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救母的故事。盂兰盆的“盂兰”二字,原义叫解倒悬,即是解救救倒悬的痛苦。这部经同孝道的牵连甚深。)传入后,南朝梁武帝以帝王之尊,于梁武大同四年,提倡建盂兰盆法会,这才广为民间所遵行,成了一种风气,而七月半由于披上了宗教的神秘袈裟,逐渐被民间当成了鬼节。
从此,无论是僧或道还是俗,七月半成为了全民参与的拜天祭祖、孝敬先辈,追思传承的重要节日。
中元节最重要的意义是孝道的传承.
易学老师们谁知道易经六十四卦对应年份滴。
我们老家是过七月十四,其实从七月十三就开始了。
十三和十四都要祭祖 ,十五一般是送祖回“家”了。
而为什么叫鬼节?鬼节的由来又是什么?听说是因为:
我们逝去的祖先和阿飘在他们的世界是有严格的出入规定的,特别是阿飘,不能在人间随便游荡的。只有在农历七月初一子时开始到七月十五亥时,所有的灵魂都可以自由出入了,可能有想回去看看后代的,有想去做自己未做完的事情,然后到七月十六子时就又恢复执行严格的出入规定。
所以从初一到十五这一期间,他们可以随心所欲的过一段好时光,为了我们人类和他们和平共处,互相尊重,家里长辈都要叮嘱晚辈和家人,这段期间要早点回家,少出门,以免和他们发生冲突,并且在家中祭拜他们,给他们烧“衣服”“钱”“鞋子”“车”等日常必须品,让他们在他们的世界过的安心,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