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美国吉利公司成立的原因不包括

奔驰吉利退股Smart!双方紧急辟谣 原因还在于造小车?

近日,我国一家合资车企突然爆出了一个大瓜!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发生重大工商变更,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均退出股东行列,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成为控股股东,分别持股50%。

智马达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但说起它的英文名字smart,应该就会有不少朋友对这个主打小巧精致的汽车品牌有所耳闻了吧?

资料显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为smart中国在华合资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17日,注册资本为54亿元,为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双方各持股50%。

在吉利入局之前,smart作为奔驰旗下的轻奢品牌,一直致力于打造精品微型车,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它旗下smart fortwo、smart forfour等多款车型也曾以进口身份引进到了中国市场。

当吉利入股smart之后,这个品牌也开始借助吉利SEA浩瀚架构进行电动化转型,目前已经推出了smart精灵#1、smart精灵#3两款车型。前者售价区间为18.16万-22.66万元,后者在6月份才刚刚上市,售价区间为20.99万-28.99万元。

然而,正当smart准备在中国市场和精品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展身手之际,它的中国合资公司股权结构却出现了如此重大的变动,奔驰和吉利在smart品牌上的这波操作简直惊掉了包括教授在内的不少人的下巴。

有意思的是,正当很多人都以为奔驰和吉利要放弃smart品牌之际,smart品牌全球公司又发表了一份声明称:目前smart品牌全球公司仍是由梅赛德斯-奔驰和吉利按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合资公司,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把握市场发展机遇,smart会灵活调整战略部署。

这也就意味着,尽管smart在华公司的最大股东不再是吉利和奔驰,但smart品牌全球公司公司的最大股东仍然是这两家公司。这么看来,这件事就显得很魔幻了。那么,奔驰、吉利到底在搞什么事情呢?

说实话,面对奔驰和吉利的这一通骚操作,教授一开始也有些犯迷糊,因此跟几个行业内的朋友讨论了一下这个事情,得到了以下猜想。

有一个朋友认为,smart在华公司智马达汽车之所以由中外合资转为外资,是为了像极星一样在海外进行独立上市。然而,教授认为这个说法并不认可,因为这个说法存在很明显的bug。

要知道,海外独立上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国外资金的支持。如果smart想要在海外上市,那么改变股权结构的应该会是负责smart品牌全球运营的smart品牌全球公司,而不是smart品牌针对中国市场而成立的智马达汽车。

另外一位朋友认为,智马达汽车由中外合资转为外资,是因为它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并不理想,这是为了退出中国市场做准备,但这个说法同样也站不住脚。

销量方面,smart品牌今年1-5月在华累计交付量为19711辆,其中5月份交付量为2624辆。严格来说,无论是对比同级别车型还是同价位车型,这样的交付数据都不算高。

然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任何一家车企想要退出退出中国市场都绝对不会是一个拍脑门就能做出的决定,而smart刚刚才推出新车,它从目前来看没有任何要退出中国市场迹象。

教授认为,smart之所以无法在中国这样的新能源市场产生漂亮的销量成绩,它的产品确实可能存在问题。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主流汽车消费者最在乎的无外乎高性价比和大空间,但这两点smart现有的在售车型似乎都没有占到。

另外,燃油车时代smart主打的精品微型车,精致的做工和小巧的体型让它在欧洲市场大获成功。如今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的smart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全球研发中心支持工程研发。

然而,smart近两年推出的新车却与此前的微型车基因彻底背离,将主攻的方向瞄准了竞争激烈的小型SUV和紧凑级SUV市场。内卷严重的SUV市场让价格偏高的smart几乎没有太多生存的余地。

教授猜测,吉利和奔驰之所以双双退出智马达汽车的股东行列,将实际控制权交给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让两家直属smart的公司来管理是为了让smart品牌的产品回归制造精品微型车的初衷。

另外,吉利和奔驰仍然以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smart全球品牌公司,则是为了在资本层面间接控制smart品牌。从资本层面来看,吉利和奔驰退出马达汽车其实并不会对这个汽车品牌带来任何影响,因为它们始终以同等股比掌控着smart的全球总公司。

但是从管理层面上来看,教授认为吉利和奔驰的这波操作算是一次放权,让smart的团队在研发、设计、营销等方面有着更大的主导权,而吉利和奔驰只为其提供技术、资金方面的支持。

事实上对于这样的操作,吉利早已经是驾轻就熟。沃尔沃汽车最初和吉利控股集团的关系就是后者只为前者提供资金支持,但并不干涉前者的研发、销售。

在教授看来,中国一直以来都不是smart的主战场,如果不以中国市场为目标,而是瞄准欧洲这款smart本身就有着一定品牌号召力,并且更适合小型车、微型车生存的市场环境,那么教授认为吉利和奔驰的这次放权显然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收购狂魔吉利,商业版图有多大?

有人“买买买”成了欠债2.4万亿的老赖,有人“买买买”干成中国最大汽车集团。前者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是谁吧。咱今天就来聊聊后者,中国最大汽车集团之一吉利的创始人李书福。

在90年代的时候,李书福就有一个造车梦。但那时候国内汽车行业还没有向民营企业开放,咋搞呢?不让我造汽车,那我办摩托车厂总行吧,李书福用了一招“暗度陈仓”,提交上去审批报的是摩托车厂,其实是在建设汽车秘密基地。

造车第一步是什么?组装。李书福先是买来几辆奔驰,又弄来红旗的底盘、发动机等主要部件,再用玻璃钢敲打出外壳,这么一捣腾,一辆“新车”就诞生了。

但这拼凑出来的车不能量产吧!第二步:收购。1997年,李书福花了数千万收购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车厂,随后又投资了5个亿,正式带领吉利进军汽车产业。

当时李书福觉得,造车有什么难的,不就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嘛?但关键是,车是造出来了,没有生产许可证啊,谁敢买?所以在吉利的第一辆车“豪情”下线后,李书福不得不到处奔走宣传,摇旗呐喊,恳求领导。终于,

当年吉利每辆车的定价也就3、4万左右,这主打性价比的优势,让吉利很快就成为了中国汽车十强企业,但是,却落了个廉价低端的名声,甚至还被吐槽“开吉利车要有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

这些声音李书福可听不得,说我廉价?必须转型,不打价格战了,我要打技术战、打品牌战。

之后吉利便推出了自由舰、金刚、远景等新车型。这一转型卖得还挺好,销量高达33万,实现销售收入165亿。

不过成功的道路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这边刚转型成功,那边就被日本丰田控诉非法盗用丰田的发动机技术,要赔1400万。

虽说吉利拿出了发动机技术是在天津丰田汽车公司正规采购而来的证据后,日本败诉了,但这场官司,也让李书福意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所以李书福开始给吉利找“老师”,第一意向就是世界名牌沃尔沃。消息一传出,先不说被外界狂嘲,就连吉利的员工都觉得老板在开玩笑。

沃尔沃是啥?人家是全球四大豪车之一,就算亏损多年,也有700多亿的年营收;你吉利是啥?刚拿到生产许可证的不知名车企。所以大家都觉得他是痴人说梦。

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08年金融危机导致福特公司不得不出售沃尔沃,李书福立马发出了收购通知,还连续2年跑到美国找福特的CEO喝咖啡聊收购,以表决心。

为了证明自己有钱收购,回国后的李书福四处借钱,什么民间借贷、政府融资、银行借款等等,加上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和李书福为沃尔沃定制的中国发展和复兴计划,2010年3月,吉利以18亿美元拿下了沃尔沃,这场蛇吞象的收购计划打破了历史,吉利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豪车品牌的车企。

拿下吉利后,李书福并没有着急让沃尔沃融合进吉利,对沃尔沃充分放权,你不用加我logo,我也不干涉你的运营,咱两就以兄弟关系来相处,联合研发、联合采购,要发挥协同效应。

加上有吉利的国内渠道优势助力,被并购四年后,中国就成为了沃尔沃的全球第一大市场。十年后,沃尔沃全球销量也从30万辆增长到70万辆。2021年,沃尔沃汽车在瑞典成功上市,市值一度超220亿美元。

同时,有了沃尔沃的技术反哺,吉利也开始高速发展。双方联合打造的打造SPA、CMA等模块化架构让吉利更多车型都享受到了超级技术和配置,使吉利跻身世界主流制造商水平,连续五年稳坐国内“自主一哥”的位置。

吃到甜头后,李书福开启了买买买之路。为打入欧洲市场,收购了英国伦敦出租车公司、豪车品牌路特斯;为布局东南亚,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之后又入股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合资推出Smart;去年李书福还收购了魅族,打通车机互联,今年5月又入局超跑品牌阿斯顿·马丁……

如今,李书福带着吉利在全球资本市场构建起了庞大的汽车品牌版图,已经拥有近20个子品牌,8家上市公司,成为中国最大汽车集团之一。

当被问起当年为什么有如此坚定的造车决心时,李书福说,因为我相信中国未来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而那个时候,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品牌,那将是多么糟糕的事情。现在,中国做到了,李书福做到了,吉利汽车也做到了。

本文源自伯虎财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美国吉利公司成立的原因不包括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