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新款吉利小车

吉利并购沃尔沃再解密,它让李书福感慨“把身家性命都放进去”

注:本文作者王千马即为吉利官方授权传记《新制造时代:李书福与吉利、沃尔沃的超级制造》的第一作者;此外,王千马还在最近推出了《大国出行:汽车里的城市战争》一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那个时候的陈奕迅,有点肥,不像是唱歌的料,但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

可他偏爱唱歌,即使被公司打发到台湾唱国语,或者被雪藏,他也能隐忍煎熬,重新再来,终于在2003年靠着这一首《十年》为更多的人所知。

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像颗轻盈的露珠滑过了花瓣,落入了时间的大海。

和陈奕迅相似,“十年之前”的李书福同样执着。

作为最早富裕起来的那一批人,他本来可以活得很轻松自在,但为了自己热爱的“速度与激情”,以及让中国的汽车跑遍全世界的梦想,他纵身跳入了造车这个大坑。

那个时候,他的眼里就有了沃尔沃,想象着能把它拥进自己的胸怀,但是现实告诉他,“我认识你,你不属于我。”甚至,都不认识我。

V计划

李书福盯上沃尔沃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在2002年浙江临海召开的一次公司中层干部会议上,李书福说,“我们要去买沃尔沃,现在起就应该做准备了!”当时在座的全懵了,以为他是在开玩笑。

也就在这一年的全国汽车工业高峰论坛上,受邀参加的李书福直言不讳,预言“通用、福特迟早要关门”。说到这里时,台下的人都笑了。通用、福特的代表很是不快,甚至愤而离席,并丢下一句带有讥笑意味的话,“我得赶紧找工作去了,因为有人说通用要倒闭!”

李书福坚决不认为自己是哗众取宠。在他看来,产业变迁的规律将不可阻挡地使汽车产业的重心从西方移向东方。2006年,吉利收购了英国锰铜19.97%股份,并在新合资公司中以52%权益成为第一大股东——这种由中方控股的现象能出现在和世界品牌的合作中,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历史。至于沃尔沃,他也认为,“福特购买沃尔沃的目的已经达到,未来的沃尔沃将被福特忍痛割爱,福特必然会出售沃尔沃。”

【图说:1960年代的沃尔沃。智能、环保、安全,驾乘极具舒适度,让沃尔沃不仅为人所爱,而且受业界垂青】

2006年,福特遭遇了百年历史上最大的亏损127亿美元。艾伦·穆拉利加盟福特成为新一任CEO,并提出了“一个福特”的战略,大刀阔斧削减非核心品牌。上任仅6天,他就作出了出售捷豹、阿斯顿·马丁、路虎的决定。李书福也注意到了福特汽车的人事变动。这让他看到了机会。

2007年1月份,李书福在底特律北美车展上见到了时任福特汽车CFO的勒克莱尔。这次会见,李书福向勒克莱尔问询了包括沃尔沃在内的诸多问题,但未达成任何结果。也就在这年的6、7月份,吉利开始着手组建“V”项目办公室,研究并购沃尔沃的相关问题,并进行可能性分析。

“V”字一语双关,既是VOLVO打头的第一个字母,同时也是英文胜利VICTOR的第一个字母。这充分印证了李书福得到沃尔沃的渴望,和信心。

正在奋力登山的吉利,太需要沃尔沃了。从打价格战转变为打技术战、品质战,光靠一人埋头奋斗,进步很难提速,所以它尤其需要找一个能贴身学习的跨国老师。

但不要说福特,就连员工也不敢相信,李书福的朋友们,也不太支持。

他曾见过一批人,包括马云、柳传志还有一批大佬们,大家在一起聊天,对此都不看好,说这个事跟你没关系,那是一汽的事上汽的事,书福咱们只做自己的事。

李书福坚定地说,我觉得有戏。

不能浪费的危机

觉得有戏的,还有神秘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2007年年底见到李书福之后,罗斯柴尔德名下金融集团大中华区总裁俞丽萍就对他的决心很深刻,“我的想法很清楚,只买沃尔沃。”李书福开门见山。基于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自己服务的这家老牌投行在中国的新机会。为此,她努力地说服董事会来接受这桩“蛇吞象”的交易。在一次演讲中,她告诉同仁,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旦成功,这将是全球都鲜有的、可以在中国扬名立万的项目。

幸运的是,她的想法其欧洲投行部主管汉斯-奥洛夫·奥尔森〔Hans-Olov.Olsson〕的认可。这位奥尔森先生曾任沃尔沃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沃尔沃工作了40年。不难看出,争取到他,对李书福赢得各方信任会带来怎样积极的影响。2008年8月份前后,他正式担任了吉利收购事务的专项顾问。

当福特在2008年开始秘密运作出售沃尔沃资产时,得知这一消息的罗斯柴尔德,立马就将消息告知了李书福。

这一年,一场不期而遇的金融风暴狂扫全球。然而,李书福却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场不能浪费的危机。

事实也如此。如果说此前的福特还在咬牙坚持不放沃尔沃,但在金融危机中巨亏的它,只能把卖掉沃尔沃当成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的战略决策之一。

与此同时,尽管国内一片“喊冷”之声,但多年的经济上行,还是让中国积累了自信和实力。所以便有了此后的四万亿。而且,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都清晰地认识到,除了自己大力发展,走出去,借助经济危机海外抄底,获取关键技术、高端品牌等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捷径之一。不过,在咨询了一圈之后,很多汽车界的大佬们都纷纷闭口哑言,只有吉利对沃尔沃“我心依旧”。

2009年1月份的底特律北美车展期间,李书福飞往底特律福特总部,会见了穆拉利。正是吉利前期的准备,给福特高层留下了深刻印象,穆拉利甚至表示,一旦启动沃尔沃收购程序,将第一时间通知你们。24日,吉利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签订数额就打的保密协议。2月份,福特向吉利提供了沃尔沃的相关重要数据。

【图说:穆拉利把福特从悬崖边拉回来,但他的One Ford战略也最终给了吉利机会】

国内也一并传来了好消息,3月,在李书福递交收购沃尔沃的第一轮竞标书时,也拿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排他性支持信函。这也让吉利比较顺利地在7月30日向福特递交了有法律标识的约束性竞标书,进而第二轮竞标。

围绕并购的谈判也正式开始。但挑战还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冒了出来。

“I Love You”

这一年夏天,沃尔沃工会的工会主席,居然跑到中国找全国总工会告状,希望全总出面制止这桩收购。

它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来自东方的吉利根本不懂得沃尔沃的文化。他说,西方著名的汽车品牌经常被中国公司模仿。而在他们的文化力,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很重要。

这无疑提醒,吉利在并购沃尔沃上,要知己知彼,同时也要意识到,西方企业的权力架构与中国的不同——瑞典是传统的北欧福利国家,工会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并购沃尔沃肯定绕开不了它们的工会,在做好商务谈判的同时,也要注重劳资谈判。

李书福把拜访对方工会列入了自己的重要行程,不仅去了瑞典,还去了沃尔沃在比利时的根特工厂。也正是在这次拜访中,工会的人想要刁难李书福,一上来就请李书福有三个字来概括一下你为什么要收购沃尔沃?李书福脱口而出,I love you。根特工厂的工会主席立马拿了沃尔沃的厂徽给李书福戴上。

第一个重要的成果在2009年10月28日到来。这一天,福特公司宣布吉利汽车公司为沃尔沃汽车公司首选竞购方。

但是等待吉利的,还有更重要的谈判,一个是价格,一个是知识产权。

关于前者,自李书福有了对沃尔沃并购的打算之时,吉利每个月都要对收购对象的价值进行一次重新评估。金融危机,加上2007年全球资产被高估,让福特提出的60亿美元没有被接受。再加上罗斯柴尔德的帮助,吉利成功将收购价格压到了最终成交的18亿美元。

关于后者,毋庸置疑,那是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核心诉求。花了大价钱大力气,却换不来对方的品牌,团队,以及自身的技术,就等于买了个空壳壳。我们的很多海外并购搞得轰轰烈烈,但最后并购进来了不少空架子,让人有苦难言。李书福对此也心知肚明,他语气坚决地说,“在知识产权内容上,我们是斤斤计较的。”最后的结果是,吉利作为100%的股东,将通过沃尔沃拥有其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同时,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包括安全和环保技术的知识产权。

不管如何,双方都抱着十分的诚意,在进行这场谈判。2009年12月23日,吉利联合福特共同宣布,双方已就收购沃尔沃项目关键性问题达成一致。

打开心结的“三段论”

不是所有人对此都很开心。

对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会不会对沃尔沃造成品牌上的稀释乃至让沃尔沃丧失了自身的独立这一怀疑,加上其它担心,让福特、沃尔沃的内部依旧还有一些沉重。

2010年2月,李书福在哥德堡参加会议,面对着面孔冷峻,不苟言笑的对方,他推心置腹地说了三段话。

他先解释自己为什么要收购沃尔沃,是因为吉利想要跟一个更优秀的品牌在一起学习成长,所以收购沃尔沃之后,一定会坚持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这句话一说出来,坐在他对面的人一下子就松弛了。

他说的第二个意思是,福特是一个大公司,所以它收了沃尔沃以后是父子关系,而吉利是小公司,沃尔沃却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所以沃尔沃应该是吉利的老大哥了。那么,吉利收购沃尔沃以后是兄弟关系。这句话让对方的面部表情又一次变化。他们真的感觉到,自己不是找个爹来了,而是兄弟,所以要互相携手共同参与市场的竞争。

他说的第三个意思就是,沃尔沃其实是一头猛虎,但是在被福特收购以后,因为福特的品牌太多,顾不过来,尽管每年都给你们开发费,但是你们还像关在笼子里面的一条虎,所以,我收购沃尔沃之后,肯定要放虎归山,要恢复虎的野性。那么,又要怎么恢复呢?他继续说,北欧的工厂要继续扩大,要占领世界的市场。除此之外,要利用吉利在中国这样的优势,将中国的市场要给它发展起来。

好吧,对方彻底地就放心了。原来沃尔沃被收购之后,不会缩小只会扩大,而且在中国,另外建厂,占领中国市场的工厂。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掌声哗啦啦地响起来。经久不息。

一切都不妨碍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拥抱北欧公主了。

“重要里程碑”

【图说:2010年3月25日,李书福出发瑞典签约收购沃尔沃前的董事会】

临签约前,3月25日,吉利召开董事会,对是否收购沃尔沃进行最终决策。

面对着外界的各种质疑,李书福对与会董事们说:“迈出收购沃尔沃这步,我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我们可能是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当前的情况,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如果退出收购,社会一定认为我们是炒作、噱头,将对吉利品牌造成极大的伤害;

如果选择收购,我李书福也许就会倾家荡产,我的身家性命都放进去了,你们都是职业经理,如果吉利收购沃尔沃经营失败了,你们还可以去别的企业高就,而我,就真的没有机会了,我只能回家种地了!所以,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我希望你们能帮助我一起做这个决定,但是,风险由我一个人承担!”

但显然,整个吉利都站在了李书福的身后。这让李书福不禁感慨,“今天的选择,我觉得我的意志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心灵也面临着巨大的震撼,这完全是一个成功和失败的抉择,我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坚强。”

签约时间定在瑞典当地时间2010年3月28日14时,选择在这一天,还和中国人的传统有关——大家都喜欢6和8这样的数字,28嘛,看上去很吉祥。

签约前两个小时,北京时间已经晚上7点,李书福通过越洋电话,与包括基层管理团队在内的近千名吉利员工连线讲话,提出为创世界一流汽车企业而奋斗。讲话中,李书福对整个团队表示了真诚的感谢。之后他提到,“收购沃尔沃轿车是吉利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过,“今天的签约是一个开始而非结束,接下去的工作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的沃尔沃团队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随着李书福与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路易斯·布斯在哥德堡签署了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百分之百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这也意味着,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终于拿到了“结婚证”。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签约仪式】

这一天,李书福一直低头在桌上签合同,半米高的文件,递一个签一个,花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签完了。李书福趴在桌上一动不动,像是累着了。众人提醒他要跟杭州连线了,李书福这才缓缓抬头,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流了下来。

回想过往,并购沃尔沃真是步步惊心,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对北欧公主发自肺腑的热爱,任何一个拦路虎都有可能让前功尽弃。那个时候,每个人都绷着一根弦,眼里只盯着目标往前冲,现在铁汉子终于可以展现一下柔情了。

成功并购的背后原因

如果要总结这场不同凡响的结合,首先,我们需要感谢福特。虽然中间历经波折,但福特方面同样也以很大的诚意来面对这个事情,2010年前年后福特的紧张状况已经得到缓解,但它并没有出尔反尔。

其次,自助者天助。这里除了李书福个人的主观意志之外,还有就是,在收购期间,吉利还通过一系列的国际化运作,如收购锰铜,以及澳大利亚的DSI,从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避免了在收购沃尔沃时手足无措,有其心无其法。

更要重重提到的,是对规律的把握。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前后过程,都是在国际准则下办事,不仅组建了专业的国际化团队,而且尊重了被收购方的情感,而不是以“救世主”的面目强势出现。

在收购之后的沃尔沃董事会组成上,当奥尔森问,你希望沃尔沃是中国老板的公司,还是中国公司?他的意思很明显,前者意味着李书福只是股东和老板,经营管理团队可以国际化,后者则意味着管理层是以中国人为主。李书福同样没有一秒钟犹豫就做了回答,他想让沃尔沃成为国际化公司,他本人作为股东只通过董事会发挥作用。

在扯上了结婚证之后,接下来的资产交割也很顺利。7月6日,欧盟公布通过对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项目的反垄断审查。22日,吉利并购沃尔沃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27日,吉利并购沃尔沃项目通过国家商务部的审批。当一切障碍被扫清之后,8月2日,在英国伦敦,李书福和路易斯·布斯等出席交割签约仪式。同日,吉利集团公布了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会最新成员。

然而,结婚难,婚生如何过日子,更难。胜利的美酒还犹在咽喉,新的问题又迅速地摆在了面前:

东方年轻人和北欧公主真的能产生一往情深的爱恋吗,两者之间又如何实现产业协同。它们的结合,又将诞生出怎样的血脉?

也正是在当天,李书福接受路透社的采访,他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已经实现了收购沃尔沃的梦想,但这还不是我们的最终计划,这只是一个新起点。

他接着说,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大山脚下……我希望并且相信沃尔沃汽车能够勇攀高峰。

吉沃共进

幸运的是,这对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人,却很好地理解了生活的哲学:

结婚不是从此只有两个人面对面,结婚应该是两个人牵手共同面对这个世界。

在交割刚完成没多久,同样是个好日子,9月8日,吉利便召开了V 项目总结暨虎跃行动启动座谈会。随着吉利并购沃尔沃成功,“V计划”至此宣告胜利收官。但紧跟着,便是虎跃行动。

在这个座谈会上,李书福再次提到,吉利与福特顺利交割沃尔沃,只是吉利找到了一个好兄弟、好伙伴,不等于吉利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反过来讲,吉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大了。对沃尔沃来讲也是如此。机遇大,挑战也大,吉利与沃尔沃这一对好兄弟必须直面这样一个现实。

【图说:2010年9月,虎跃行动启动座谈会合影】

为此,吉利需要把自己打造好,因为“吉利汽车是保护神,只有把吉利汽车打造好,保护神才能显神威”,“福特把沃尔沃交给吉利,认为吉利可以把沃尔沃带上更好的明天;沃尔沃愿意和吉利成为兄弟,相信吉利有这个能力把沃尔沃带上更广阔的未来。”与此同时,吉利要推动虎跃行动,“也就是放虎归山,让沃尔沃回归自然,找回当年的雄风。”

登山是艰难的、艰辛的,是需要勇气、毅力、智慧与实力的。但“只要方向正确,我们的胆量就会越来越大”。

吉利说到做到,而双方的信任关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到渠成。

除了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上保证了沃尔沃的独立运营,在接下来的十年,我们还会看到:

吉利在扶持沃尔沃的发展上不遗余力。自2010年之后,成为自家人的沃尔沃,得到了110多亿美元的输血,主要用于开发新的平台和在中国建厂;其次,吉利也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融合。2012年,李书福在三亚专门成立了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对跨文化融合展开深入研究。

这给沃尔沃带来的激励无疑是巨大的。曾在2010年跌到15亿美元的沃尔沃,今天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80亿美元。这也证明中国人完全有智慧、有能力运营好一家全球豪华品牌,中国制造有底气去支撑一家北欧的豪华品牌扩张为全球性的豪华品牌。

与此同时,它也开始对吉利敞开心胸。2013年,两者联合成立欧洲研发中心(CEVT),并共同打造了紧凑型模块化基础架构——CMA基础模块架构。它可以满足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未来的市场需求。正是在CMA模块架构上,2016年,吉利和沃尔沃共同的孩子——领克诞生了。相比较以前的产品,这款大气上档次的领克,更像是“作品”。它也因此成了吉利往高端发展的里程碑,并填补吉利和沃尔沃品牌定位中间的空档。

【图说:2017年6月28日,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一行到访吉利,深入考察吉利创新成果,了解了CEVT打造的CMA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并试驾了领克首款01车型】

吉利自身的车型也受益匪浅。2015年,吉利推出了收购沃尔沃后的首款中高级车型——吉利博瑞,其正是由原沃尔沃设计副总裁操刀设计,被誉为“最美中国车”。而此后的吉利博越、缤越与缤瑞,更是火爆得不行。吉利近年也稳居自主车企一哥。

【图说:吉利汽车车阵】

这还是明面上的效果,事实上,这桩并购对吉利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吉利由此找到了做全球型公司的方向。此后,李书福并购宝腾、路特斯,成为奔驰母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全球运营smart,还投资了飞行汽车、空中出行公司,甚至马上要发射卫星……一个来自中国的世界级汽车帝国初露峥嵘。

如果说上个十年,吉利是“成功的并购”,这个十年,吉利用自身以及沃尔沃的出色表现,证明了“并购的成功”。

那么,下一个十年,在永结同心中,吉利一定会从成功走向成功。

——————————————————————————

采写|王千马(中国企业研究者,中国商业地理写作第一人。出版有《重新发现上海1840-1949》、《海派再起》(海派系列);《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宁波帮:天下第一商帮如何搅动近代中国》(商帮系列);《新制造时代:李书福与吉利、沃尔沃的超级制造》、《玩美:红星美凯龙30年独家商业智慧》(企业官方传记系列);《紫菜爸爸》(人物传记系列);以及《大国出行:汽车里的城市战争》(城市发现系列)等十数部作品,并主编有《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不焦虑的青春》。

2017年,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根据《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拍摄制作了五集纪录片。2019年,“吾球商业地理”参与吴晓波频道的12集纪录片《地标70年》的拍摄合作,通过12个中国地标见证新中国70年的风雨历程!此外,“吾球商业地理”在2018年以及2019年两度荣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年度十大壹点号”称号)

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

编辑|大腰精

制作|粉红女佩奇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从2009年到2024年,吉利汽车都发生了什么?

北京车展,小米展台的斜对面,吉利开了一家科技馆。

相比大多数展台上的产品,吉利展台上更多是吉利研究院在新能源时代取得的成果。表面上是技术,实际上展示的是吉利正向研发的体系能力。需要什么就能研发什么,这在十年前是不能想象的。

2012年,伯恩斯坦拆解了帝豪EC7。尽管帝豪EC7已经是当时中国汽车最能拿得出手的产品,但依然在报告里被贬的一无是处。然而,我们看到了吉利汽车发力正向研发的苗头,2014年,我根据这则报告写了一篇文章《也谈长城吉利哪家强》 ,这是我第一次评价吉利。

设计体系的建立

吉利应该是国内率先建立设计体系的汽车公司。在吉利之前,许多中国品牌会在海外成立设计中心,也会聘请海外知名设计师,但都没有改变中国汽车设计的现状,时至今日依然有大量中国车企摘不掉抄袭、借鉴的帽子。

吉利设计体系的建立需要感谢彼得·霍布里,彼得·霍布里之于吉利,犹如彼得·希瑞尔之于现代。

中国汽车设计需要的并不是某一个设计师,而是需要构建整个设计流程,包括设计部门与工程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之前的中国汽车设计,设计师是被低估的,往往处于先有工程,后有设计的状态,甚至部分设计还要迎合领导喜好。

吉利汽车设计的改变应该是从2009年收购沃尔沃开始的。

2009年,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新管理层非常重视设计,力邀彼得·霍布里加盟,负责定义下一代产品。彼得·霍布里不负众望,帮助沃尔沃在吉利汽车的领导下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销量。

紧接着,彼得·霍布里接到了一项更艰巨的任务———在哥德堡组织成立吉利汽车设计中心,开始负责吉利汽车的造型定义。

起初的吉利设计中心只有寥寥数人,彼得·霍布里在中国挑选了大量的人才前往欧洲,吉利设计中心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后来被称为最美中国车的吉利博瑞。这款车在当时已经有过两三版方案,但都因为不能展现高级感而放弃。彼得·霍布里意识到吉利的问题并不在于某款车,而在于没有正常、健康的设计流程,霍布里需要帮助吉利建立这套体系。

在一堆中国设计师的帮助下,彼得·霍布里在过去杂乱无章、毫无章法的吉利汽车中试图寻找一些共同点。中国设计师非常喜欢仿生,既然如此,霍布里就在吉利新一代的产品的肩线上融入了猫科的力量,同时将「涟漪」定义为吉利最新的家族设计。

设计的力量很快得到了验证。外观突飞猛进之下,吉利汽车在短短四年内销量翻了三倍,成为当时的销量第一的中国品牌。霍布里的努力不光让吉利汽车意识到设计的力量,也唤醒了中国汽车对于外观设计的重视。

也就是说吉利率先引进完善的设计体系不光成就了自己,而且推动了中国汽车整体变美。

2023年,霍布里与世长辞,我和几位好友自发拍摄了短片《致敬霍布里,一个拯救中国汽车设计的英国大叔》,以此来纪念这个改变中国汽车设计的传奇大师。

从CEVT出发,如何打造一款全球架构?

吉利汽车也应该是第一个拥有全球模块化架构的中国汽车企业,如今的吉利汽车拥有CMA\CMA Evo、SPA\SPA Evo、SEA、SOA、BMA、GEA架构,而这要感谢另一个男人:肯特·鲍维澜。

肯特·鲍维澜的第一个项目是沃尔沃SPA模块化平台,这是沃尔沃从福特旗下独立之后的第一个项目,一个全新的沃尔沃将在这个平台上获得新生,然而对当时的吉利汽车来说,SPA平台既新鲜又高贵。

说新鲜,是吉利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完全没有接触过全球的模块化架构;说高贵,是沃尔沃基于此打造的60系、90系并不是当时的吉利汽车可以触及的产品。吉利汽车一直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模块化架构,甚至某一天能主导开发。

机会很快就来了,沃尔沃打算基于模块化架构开发40系,而该架构将采用联合或租借的方式,吉利汽车立即提议组建中欧汽车技术中心,也就是后来的CEVT。为了照顾北欧人,地点依旧选在哥德堡。

为了将CMA打造成为全球最安全的紧凑模块车架构,肯特·鲍维澜再一次加入,将大量SPA平台理念融入其中,吉利汽车也派驻了大量工程师,但整体还是以沃尔沃、萨博工程师为主导。

CMA平台是中国工程师第一次接触到全球模块化架构,尽管更多是学生的身份。不过,不要低估中国工程师的学习能力,数年之后,吉利汽车就推出了小型的模块化平台BMA。

CMA模块化平台,让中国工程师意识到了技术难度的同时,也意识到开发理念的不同。CMA架构第一代产品主打运动、操控、质感,而中国用户似乎更在意空间、经济、新能源。

随后的五年,吉利工程师一直在努力学习CMA架构,并尝试动手改造,整个过程并不顺利,有些可行,有些不可行,五年之后,吉利汽车才将CMA平台吃透,第一次具备了独自改造CMA平台的能力。

吉利架构工程师队伍就这样形成了雏形。

CMA平台规划之初,对新能源兼容是以欧洲传统的P2混动为主,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为此为中国市场打造一款新能源架构的重任就落到了吉利研究院身上。

工程师首先改变了CMA平台上的纵梁布置,以便放下更大的电池,目前可以支持40度大电池。为了体现安全性,新平台将油箱和电池统一保护,防火墙前悬架的部分维持了北欧设计的理念,三段式弯折的同时设计了三叶草理念传力结构,确保了整个平台的安全性。

不仅如此,吉利设计师甚至改动了后悬架以便支持P4电机,由此诞生了CMA Evo/e-CMA平台,基于这个平台领克打造领克07EM-P、领克08 EM-P,银河打造了L6、L7,这些都是中国工程师彻底吸收了CMA架构的结果。

五年中,吉利研究院并不是只研究CMA,而是在CMA架构之后立即成立团队准备开发一款大规模的纯电架构。这次是吉利研究院主动联合CEVT,核心人物依然是肯特·鲍维澜,时间是2016年。

最初的联合开发并不顺利,后期逐渐由吉利研究院主导,最终诞生了PMA架构,后来被称为SEA。这是目前最成功的纯电模块化架构之一,支持极氪、领克、极越、smart、路特斯等数个品牌,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纯电平台,与其他新势力的单一车型纯电平台不可同日而语。

在随后的发展中,SEA平台又发展出许多子平台,比如PMA1(大型车)、PMA2(中型车)、EPA(性能车),SEA-M(未来出行),至此吉利汽车正式成为掌握独立开发大规模模块化架构能力的汽车集团,而这一能力将帮助吉利汽车成为新时代的大众集团。

全新GEA智能新能源架构

经过CMA平台、CMA Evo、SEA平台,吉利研究院证明了架构开发的能力,这一次他们决定彻底摆脱欧洲人,独自开发一款更适合中国消费者,且拓展化尤其自由的新能源架构,这就是北京车展上吉利汽车首次亮相的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

GEA架构最大的特点是拓展,硬件做到真正像积木,软件支持AI数字底盘,这是考虑到中国市场新能源形式种类繁多,电池技术日新月异,智能化突飞猛进的结果,GEA架构是次世代新能源架构的新基准。

GEA架构整体侧重经济、空间、舒适,兼容纯电、插混、增程、绿色甲醇,覆盖轿车、SUV、未来出行,兼容CTB/CTP多种结构神盾电池,满足前驱、后驱、四驱,是目前覆盖新能源形式最多、最广的架构。

模块化架构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标准,本质上模块化架构就是一堆具体要求,适配该架构的零组件必须按照某些体积、硬件、规范开发,所以伴随新架构往往会有新电池、新电驱。这次吉利研究院推出了神盾家族银河11合1智能电驱,首次将400V IGBT电机综合效率突破90%,非常值得期待。

吉利智能底盘的目标:炫技只是一时,安全才是终点

从小学生到老师傅,吉利汽车花费了15年,身体力行证明了造车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可以走,吉利一直在做的只有两件事:学习欧洲的、发展中国的。

中国汽车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底子差,通过对海外车企的收购和兼并,吉利汽车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补足短板,而和北欧汽车的合作也注定了吉利汽车的特点,那就是安全。

早在2011年底,李书福曾经聊起过与沃尔沃之间的分歧,他主张消费者需要什么车就做什么车,而沃尔沃坚持认为他们造车的核心是环保、安全、责任。藉此,李书福与沃尔沃达成了共识,从此吉利汽车认定一辆好车的标准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安全的保障,为用户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这是吉利始终不变的初心。

从CEVT合作开始,吉利不光学到了欧洲汽车技术,更是学到了北欧人为了安全可以放弃一切的理念,工程师们竭尽全力将这些最新的理解源源不断投入到吉利系的产品中去。

安全已经成为吉利汽车的招牌,2017年,领克01取得了中国碰撞超五星的成绩,出生就能满足符合欧洲严苛的碰撞标准。2023年吉利汽车推出最新纯电产品银河E8,采用“吕”字型多层辊压高强钢后防撞梁,980MPa高强度钢和190mm超长吸能盒,能够满足全球最严苛的90km/h后碰要求。

吉利对安全的追求颇有沃尔沃真传,重视一切安全相关,就连数字底盘也强调永不失联、永不失控。AI数字底盘是吉利汽车最新的研究成果,而这或许是下一阶段汽车竞争的入场券,结合了欧洲传统汽车和中国智能汽车的特点。

传统底盘在结构确定的那一刻就确定了性能,为此只能通过CDC、空气弹簧做某一个方向的主动适应,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软件定义的特点,为此寻求一切机械结构解耦,改为软件控制、信号传递,AI数字底盘应运而生。

AI数字底盘上的四个轮子就像被赋予了思想,可以自由控制并协同完成一些传统底盘无法完成的工作,而整个悬架可以融入到整个智能系统中去。

通过扫描路面,悬架可以主动适应高中低速的路面,做到如履平地,同时更快的反应速度带来更短的制动距离,两侧轮子不同方向旋转可以完成四轮转向,就算是碰到障碍物都可以在左右规避时做到侧倾的有效抑制。

数字底盘是「软件定义汽车」极致演绎,也是中国汽车弯道超车的关键之一,用户可以在一台产品上得到不同种类的悬架特性和驾驶模式。这背后需要融合域控、线控转向、轮边电驱、智能驾驶以及AI大模型等多领域的技术,而这些只有大型汽车集团才有实力和资本。

吉利与大多数国内车企不同,吉利是国内唯一一家践行立足中国、拥抱全球的汽车集团。

通过Geely Design,吉利打通了设计体系;通过CEVT,吉利接触到了欧洲汽车技术;通过领克汽车,吉利拥有了全球品牌运营的经验;收购魅族,吉利拥抱了互联网、AI。

矢志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大众集团,在这个明确的目标之下,吉利汽车就像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傻小子,而我们,却猛然间发现汽车行业里已经没有吉利不涉足的技术了。

吉利:星际8.5m短后悬产品全新上市,开启城乡客运新篇章!

近日,吉利星际短后悬纯电动城市客车C8E在南充基地成功下线,标志着吉利星际客车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又迈出了坚定的步伐。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城市公交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公共交通供给方式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深入洞察市场的吉利星际客车,持续探索创新,力求通过更加绿色智能的差异化出行体验,提升公共交通出行质量和效率。吉利星际短后悬纯电动城市客车C8E的上市,旨在满足当前公交企业对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以适应城市交通发展的新趋势。

大空间 承载高效运营

公共交通出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公交车的运营效率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出行体验和城市交通。一般来说,城市核心区和公交干线采用的车型是8-8.5米段,在早晚上下班的通勤高峰期运力较为紧张,若使用更大车型,平峰时段运营能耗更高,入座率又低,并且大型车在高峰期转弯、会车时不便捷,反而有可能加剧堵车情况。因此,8.5米段车身,10.5米段空间和运力的吉利星际短后悬纯电动城市客车C8E,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吉利星际短后悬纯电动城市客车C8E设计独特,从空间利用率来看,低地板区面积达10.8m2,较现有8.5m车型提升50%,这一设计不仅为乘客提升了更为宽敞的站立空间,还使得最大载客量提升了16.7%,达到了84人。超高的空间利用率,使得车辆能够灵活适应高峰期及平峰时段乘车人数的差异,大大提高了车辆的运营效率。并且,短后悬的设计使得车辆转弯半径更小,行驶更加灵活,这样的高性价比让它在市场上独具竞争力。

低能耗 延续里程无忧

能源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推动车辆你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能达成经济效益和运营效率的提升,且是构建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同时,也符合全球推动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降低车辆自重可以减少起步、加速和制动时的能量消耗,让车辆更灵活、更快速的完成任务,减少等待时间,提高运营效率,延长续航里程。

吉利星际短后悬纯电动城市客车C8E采用高轻量化设计,车身超高强度钢占比高达70%,使整车较现有8.5m车型减重600kg以上,能耗降低10%。同时,高集成化设计将电机、减速器、车桥集成为一体,重量降低23%,效率提升10%。8.5m短后悬产品的实际续航里程可达300km以上,有效缓解了里程焦虑。

高标准 守护安全出行

近几年来,“低地板”、“低入口”的公交车逐渐成为主流趋势,这其中不仅有出于行车安全的考虑,也有对适老化服务的考量。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颠簸、刹车等情况,而吉利星际短后悬纯电动城市客车C8E站立区全平地板,宽通道+“0”台阶设计,不仅可避免乘客踩空、跌落台阶造成意外伤害,且便于车内人员流动,乘车体验也会提升。

其次,车辆的前、中门一级踏步高度仅340mm,踏步高度较同类产品降低20mm,不仅方便老幼乘客一步上下车,减少乘客跌倒摔伤风险,且提高了上下客的速度,缓解高峰期运营压力。此外,车辆采用新一代家族化设计,融合极简美学理念,造型更加时尚现代,全系标配LED灯组,内嵌式光感logo,再加上日间行车灯,整车科技感十足,炫酷吸睛。

吉利星际短后悬纯电动城市客车C8E的上市,是吉利星际客车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吉利星际客车在新能源客车领域持续深耕的结果。未来,吉利星际客车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环保的出行解决方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新款吉利小车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