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扭亏,大赚50亿元!220家机构火速调研!
来源:证券时报网
本周(5月6日至10日)A股市场震荡上行,上证指数再创年内新高。上证指数全周上涨1.60%,收于3154.55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周分别上涨1.50%、1.06%。
在行业表现方面,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本周公用事业、农林牧渔、有色金属行业涨幅居前,前两周涨势较旺盛的计算机、通信、传媒行业本周表现较弱。
热点概念上,本周人造肉、航运、水电、商业航天等概念表现活跃,航运板块之所以明显上涨,主因航运业自5月涨价逐渐落地后,运价上涨的预期仍然强烈,6月提价预期陡增。
此外,在后半周多地松绑房地产政策的情况下,房地产板块也有约5%的涨幅。
本周机构调研情绪较“五一”假期前略有降温,虽然机构调研的个股数量有所上升,但机构集中调研某一个股的数量大幅下滑。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A股合计有217家上市公司周内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较节前数据有明显增长。其中百利天恒-U、天岳先进、分众传媒、许继电气、钱江摩托等14家公司接受超百家机构调研,较节前数据下滑。
调研机构数量最多的标的为百利天恒-U,该公司本周共计接受220家机构调研。
值得一提的是,百利天恒-U本周累计涨超25%,股价创下历史新高,截至5月10日收盘,百利天恒-U上涨6.06%,收盘价为194.11元,收盘价创历史新高。自4月底以来,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已达55%,最新市值增至778亿元人民币。
业绩方面,百利天恒凭借与百时美施贵宝(BMS)的一笔首付款8亿美元的交易,一季度实现净利润50.05亿元,结束了连续三年的亏损,扭亏为盈。
另外, 百利天恒的创新药进展也颇受关注。公司日前公告,近日“BL-B01D1+PD-1单抗±化疗”治疗多种晚期实体瘤获得7个II期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创新药纳入NMPA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这一创新药物的试验推进,或将有望为多种晚期实体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百利天恒主营业务为药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其主要产品包括好好黄芪(黄芪颗粒)、新博柴黄(柴黄颗粒)、杜拉宝(消旋卡多曲颗粒)、新博林(利巴韦林颗粒)、奥博林(奥硝唑胶囊)、乐维静(丙泊酚注射液)、派斯欣(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等。
机构投资者在调研过程中,重点聚焦于BL-B01D1(EGFR×HER3-ADC)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领域,未来是否会联合PD-(L)1开展一线甚至新辅助的III期。
百利天恒回应称,BL-B01D1联合PD-1单抗的II期临床研究,已在8项适应症中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其中关于非小细胞肺癌在一线的联用II期已经启动临床研究。
后续,该公司会根据在II期看到的临床疗效表现以及安全性数据等,设计III期注册研究的方案,会考虑联用临床研究在未来推进到更前线的比如新辅助治疗阶段。
本周机构集中调研的公司还有市场关注的明星公司分众传媒,周内共有170家机构前往调研该公司。在调研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对分众传媒的提问重点包括广告主行业结构以及未来趋势、AI技术的发展对公司及梯媒行业整体影响等。
对于广告主行业结构变化,分众传媒表示,2023年,楼宇媒体中日用消费品类客户表现依旧突出,自2017年以来占比逐年提升,从2017年的19.76%提升至2023年的52.80%,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投放数量和客单价相较上年同期均有提升,通信行业同比增长178.57%,主要得益于AI应用类硬件设备的广告客户投放。
围绕AI技术对公司及行业的影响,分众传媒称AI技术对广告媒体行业将产生革命性变革,目前该公司营销垂类大模型已完成部署,正持续微调和迭代。分众传媒大模型主要应用于三个维度,包括内容生成、内容反馈优化以及投放方法优化等。
分众传媒成立于2003年,创建电梯媒体广告模式,2005年成为首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广告传媒股,并于2007年入选纳斯达克100指数。2015年分众传媒回归A股,市值曾破千亿,成为中国传媒第一股。截至5月10日收盘,分众传媒最新市值95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五一”小长假出行需求释放,君亭酒店也受到85家机构投资者关注,机构普遍关注“五一”期间的该酒店经营情况及酒店市场特点。
君亭酒店表示,由于优质的新开酒店进入市场带来平均房价同比上升,君亭酒店直营店“五一”期间营收接近900万元,同比上升20%,RevPAR(每房间收入)同比2019年上升15%,与去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君亭酒店还指出,今年“五一”假期休闲度假类型的酒店表现尤为突出,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峰值出现在前三天,其间OCC(出租率)和ADR(平均房价)均达到高峰,而假期后两天回落明显;
二是区域分布上二三线城市经营情况优于一线城市,县域城市表现抢眼,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热度依旧,相比之下,海南市场的表现则相对疲软;
三是城市周边既具备商务功能又融合休闲元素的酒店更受游客欢迎,如江苏扬州、浙江桐庐及浙江丽水等,亲子出行占比较高。
君亭酒店成立于2007年,是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专注住宿业务25年,也是中国高端商务酒店和度假酒店运营商,及中高端清选酒店和生活方式酒店的开拓者,其总部设在中国杭州。
对于酒店行业存在的休闲需求和商务需求的分化现象,君亭酒店还在调研时表示,当前已进入大众消费的时代,传统的热门旅游城市和景区仍然受到游客欢迎,同时一些二三线城市和县域城市也成了新的热点,市场扩大后呈现出多元性消费潮流,这种分化趋势为中高端酒店提供了更多思考的机会。为应对市场变化,中高端酒店需要创造更丰富的体验设计和更好的产品,以拓展酒店的体验空间和丰富产品体验。
花了高价,却得不到专业诊疗?心理咨询,反起“心病”
花了高价,却得不到专业诊疗?心理咨询,反起“心病”
半月谈记者 邓倩倩
时下,心理健康问题为大众关注,心理咨询需求市场日渐庞大。随着市场生长,收费标准模糊、咨询师资质难定、机构鱼龙混杂等问题逐渐显现。一边花着高价钱,一边担心受了骗,正成为心理咨询消费者的又一个“心病”。
价格不菲,资质难评
“花了不少冤枉钱,却没有专业辅导”“我是来寻求帮助的,结果更致郁”……检索心理咨询相关信息,可以看到一些消费者反映“被骗”经历。
半月谈记者走访了解到,心理咨询价格不菲,市场化机构每小时收费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且通常按整套疗程收费,一个疗程费用高达数万元。“钱是花了,但也很难确认找的心理咨询师合不合格。”一名消费者说。
华经产业研究院报告称,近10年全国存续的心理咨询机构累计超过10万家,每年新增心理机构平均增速在40%以上。据了解,目前心理咨询服务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医疗机构,但目前开设心理科的医院较为有限;一种是社会咨询机构,近年在市场上大量出现。
福州一所中学学生发展中心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该校曾有一名学生在一家医院心理科就诊,一个疗程诊疗费达4万多元,但心理问题没得到改善。后经了解,该医院心理科属于外包性质。目前,该院因违规诊疗,已退出经营心理咨询相关业务。
半月谈记者采访相关平台发现,心理咨询定价缺乏明确的标准。一些市场热度高、咨询量大的指定类型咨询价格偏高,如杭州一家机构价格显示,解决婆媳、离婚等家庭问题的面询费用达2999元每小时。
“一些机构抓住消费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且许多人以为收费越高的心理咨询师水平越高,但实际并非如此。”福建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孟迎芳说,学会对成员咨询师有一定价格指导,但市面上几百元和几千元的心理咨询有什么差别,咨询师也很难说清楚。
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还有一些机构“挂羊头卖狗肉”,说是心理咨询,其实是相亲介绍所、瑜伽馆、星盘算命等;还有的治疗手段、宣传手段五花八门,如灵气按摩、全息疗法、芳香疗法等,甚至以心理咨询的名义“灵修”,一些咨询师的简历写着“师从某某大师”,但其实专业资质无从考证。
市场机构热闹,公益咨询萧条
什么样的人可以当心理咨询师?2017年,人社部取消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认证,现阶段各机构以培训的方式发放培训证书,且合格评判标准并不统一。
“社会机构纷纷推出各种名义的证书,行业不存在固定的准入门槛。”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党委书记林贤浩说。福州一家心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开办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很容易,无需专业机构审核其专业性,“心理咨询师可以‘速成’,行业处于完全开放状态”。
福州市鼓楼区一家心理咨询室的负责人徐女士介绍,其工作室挂靠的心理咨询师可以自行任意定价。消费者程女士告诉半月谈记者,自己遇到心理咨询乱收费,却因缺乏相关行业标准而投诉无门。
业内人士反映,目前接受过本科专业教育的心理咨询师仅占约10%~20%,大多数是通过社会机构培训出来的,“读了几本心理学书,在机构里考个证,就能挂靠机构做心理咨询,收费还不低”。
林贤浩介绍,公立医院实行普惠定价,如福建省三甲公立医院大多每小时定价80元,难以覆盖治疗师工资和器材损耗等成本,医院也趋向于减少相关的心理咨询业务。“患者预约排长队,有些甚至等了半年才做上咨询。”
当前,社会对心理咨询的需求量较大,各地开通公益性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据半月谈记者了解,受限于经费和人手,一些热线存续困难。福建省12355青少年心理热线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热线工作量大,而全职的心理咨询师每月工资仅3000多元,与市场机构差距巨大,“大多地方热线站经费紧缺,有的已经关停了”。
为心理诊疗纳入医保创造条件
出现心理问题时,心理咨询被视为“救命稻草”。业内专家认为,心理咨询为来访者提供稳定的心理支持,帮助其最终具备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这是药物难以替代的。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教授林丽华认为,心理咨询师需要经历专业的教育和业务训练,积累足够的个案和时数,否则可能对咨询者造成二次心理伤害。
目前部分地区出台相应精神卫生条例,如江苏省相关条例规定,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加强对心理咨询服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规范心理咨询活动。
业内人士建议,规范心理咨询市场,需压实卫健、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责任,施行心理咨询白名单机制。林贤浩、林丽华等人建议,尽快出台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准入、职业培训、执业资质、从业伦理规范等方面的国家统一标准,健全心理咨询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心理咨询如何规范收费标准?福建省众一泰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然明建议,以职业资质、学历高低、个案时数、个人体验、督导时数、从业年限作为评价指标,不同的分数区间对应不同的咨询收费,推动心理咨询收费的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
半月谈记者留意到,江苏、广东珠海、北京海淀等地先行尝试,出台相关政策或征询社会意见,探索将心理疾病治疗费用纳入医保。但有专家指出,对于心理咨询的界定、治疗过程等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形成科学规范的诊疗流程,应尽快规范相关的流程标准,建立合理的报销目录和报销比例,逐步探索将心理诊疗纳入医保,减轻患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