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汽车-帝豪

经济学家郎咸平为什么褒贬不一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经济学家郎咸平为什么褒贬不一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哈布斯堡家族,罗斯切尔德家族,是否真的存在?

现在网约车基本取代出租车,打车越来越贵越来越难,呵呵当有一天网约车彻底取代出租车的时候将是你打不起车的时候

网约车基本取代出租车,但打车越来越难,越来越贵,怎么办?

国家像出租车一样规范管理起来,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不然只能越来越贵,越来越难打。相信资本家讲良心,那比做梦都难。问题只是国家想不想规范。

郎咸平:“跨界造车”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东音社按】最近由韩寒导演、沈腾主演的《飞驰人生》正在热映,这个赛车手的故事简直令人热血沸腾,而其中又插入了一个接一个的笑点,让人们时而笑得前仰后合,时而又因为激烈的比赛肾上腺素飙升。故事里有从骨架搭一辆赛车的情节,也有赛车被严重损坏后修复的情节。这一切完美演绎了许多非汽车制造企业想要跨界造车的梦想。可是造一辆车真的有那么容易吗?本文选自《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经东方出版社授权发布。

跨界造车的四大障碍,如何跨越?

为什么我不看好这些企业跨界造车?我以做电动车做得最好的特斯拉为例。

第一,资金压力大。

对于汽车这个重资产行业来讲,每走一步都要消耗大量资金,任何决策失误都将带来灭顶之灾。2015 年特斯拉销售额只有40.46 亿美元,亏损3.21 亿美元。根据彭博社和金融信息公司Markit 4 月12 日发布的数据,特斯拉股票空头的比例自2014 年7 月以来上调了50%,空头占特斯拉流通盘的26%,使得特斯拉成为第三大的被做空公司。2014年年末,奔驰基本上已经清空了其所持有的特斯拉股份。戴姆勒电动汽车主管哈拉尔德·克勒格尔(Harald Kroeger)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说,为了开发自有传动系统和电池技术,奔驰已经投资了5.5 亿美元,下一代电动汽车会使用自己的技术。

第二,技术难度高。

特斯拉创立于2003 年7 月,经过五年才研发出来第一辆车,在2008年最艰难时,是借助了戴姆勒和丰田在零部件、技术、资金和经验等方面的支持才涉险过关。在此之后,特斯拉也频频出状况。2014 年2 月在车库中莫名起火,2015 年因怀疑前排安全带安装不当而召回Model S,之后又召修了2700 辆Model X……这样的频率实在太密集。

第三,供应链管理难。

汽车产业供应链管理,无论是对于传统汽车巨头还是汽车新秀特斯拉来说,都是一道难题。一部苹果手机最多70 个零配件,而一辆汽车的零配件不包括螺丝螺帽都有7000 个以上,可见管理整条汽车供应链难度之大,超出我们的想象。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产品一旦设计存在缺陷,汽车制造商未必一时能检测出来,而是之后经过消费者反复使用才暴露出问题。

例如,2016 年1 月19 日,特斯拉将零件供应商德国Hoerbiger 公司推上被告席,指控后者未能按照前者要求为Model X 供应合格的鸥翼式车门,并提出索赔。Hoerbiger 供应给特斯拉的车门存在过热、漏油等缺陷,“凹陷程度超出特斯拉标准允许的误差范畴”“无法按照相应的速度或者对称式开启”等。这次延误直接导致Model X 产能爬坡受阻,用户交付时间延后。

另一个方面,就是对于供应商来说,是选择年销5 万辆的特斯拉还是年销290 万辆的奔驰?奔驰拿到更低价的部件,同样可以探索更先进的路数。而特斯拉显然需要承担规模不足带来的成本问题。再加上一系列原本不会出现在汽油车上的部件,例如英伟达的芯片、LG 提供的超大屏幕等,都需要做相应适配。特斯拉做的事情几乎都没有先例,无形中需要承担整合供应链的任务。鸥翼门的问题就是尝试新技术的代价之一。

第四,设计和制定标准难。

各大互联网车企如果想要在极短时间内从无到有开发出一款新车,就需要大量有供应商管理经验且懂得正向开发的产品研发工程师。但目前中国急缺这种人才。以蔚来汽车为例,其研发队伍主要是由前沃尔沃、观致的工程师们组成的,外加从泛亚汽车挖了一些具有技术背景的工程师。这些常年在主机厂(OEM)工作的工程师们虽然对供应商的管理能力很好,但是设计能力欠缺。原因是目前各大合资品牌的自主开发能力还很弱,在合资品牌中工作的工程师更像是应用工程师(Application engineer)而非研发工程师(Research & Development engineer ),根本没有从无到有的正向设计经验。

设计标准是不能共享的,如果某家互联网企业直接沿用别人的设计标准,将视为违法行为。设计标准需要定义的内容太多,如丰田发布的某非关键零部件设计标准,厚度超过1000 页。除此之外,还需要大量的实验支持。以座椅总成为例,一个生产验证流程从最细节的零部件实验到最终的总成实验,大致有1000 多项实验,其中每一个数值,每一句实验描述,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实验往往是为了验证设计失效模式,即Desig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DFMEA),做实验的时候疏忽了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会导致最后的产品不可靠,从而引起召回风险。

你认为,一个作为汽车行业门外汉的互联网企业,一年以内能开发出来整车标准吗?没有标准,怎么设计和制造汽车?因此,对于这些门外汉企业,未来很悲观!估计要死掉90%,或者去投靠传统厂商才能有活路。

互联网车企vs 传统车企,谁能领跑智能车?

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现在大家一窝蜂都去做电动车了,难道汽车的未来是电动车?其实,之所以去做电动车是因为传统车难做,大家觉得电动车更容易。但是请记住,汽车的未来不是电动化,而是智能化!智能汽车,无论你是油动还是电动都不重要,那不过是动力系统而已,重要的是汽车本身的智能。这才是互联网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应该关注的部分。

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最高成就是无人驾驶。目前无人驾驶领域做得最好的互联网企业是谷歌,据说已经行驶超过130 万公里了。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谷歌是雷声大雨点小,传统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在这方面的技术远远超过谷歌。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只有30~40 公里/ 小时的行进速度,而沃尔沃可以达到70~130 公里/ 小时。2015 年7 月,沃尔沃XC90 所搭载的最新Sensus 智能车载交互系统,在德国柏林举行的“2015 车载人机交互概念及系统大会”上夺得“最具创新性的人机交互界面系统”的最高荣誉。2016 年在瑞士举行的日内瓦车展上,沃尔沃全新S90 被评为2015 年度量产车设计大奖,S90 是全球首款可在0—130 公里/ 小时的速度下实现自动驾驶的汽车。因此,相比于互联网企业,我更看好传统汽车厂商升级做智能化汽车!

那么,为什么沃尔沃能做得这么好呢?这家被福特卖掉的企业,怎么到中国人手里就火起来了呢?当然是研发!想制造一辆智能汽车是相当不容易的。李书福说,从并购沃尔沃至今,研发已投入了110 亿美元。2016年,沃尔沃还将投入近200 亿人民币,吉利汽车也投入90 多亿元人民币,相互协同共同发展智能互联汽车技术。研发是个无底洞,永无止境!世界上没有捷径可走。

说到底,要做好智能汽车,第一步是要把汽车先做好。汽车工业最能代表一国工业体系的真实水平,而目前我们的汽车工业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和日本。在发动机性能、安全性、尾气排放等关键技术领域,我们只有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才有可能实现赶超,互联网车企所想象的“弯道超车”路径实际上并不存在。我认为,传统汽车制造商把汽车变成智能移动终端,比互联网公司造汽车更容易一些。所以我拜托这些互联网公司做好主业,做自己擅长的领域,不要盲目多元化。

点解了解更多购买书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汽车-帝豪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