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吉利汽车4大研发中心 揭秘吉利汽车王国
目前吉利拥有杭州、宁波、哥德堡和考文垂四大研发中心;上海、哥德堡、巴塞罗那和加利福尼亚设计中心和团队,研发人员超过1万人,全球化多点布局的研发体系,沃尔沃的协同合作等优势领先铸就吉利品牌。
按照规划,吉利四大研发中心每年将开发5款新车型、3款发动机及3款变速箱,规划每年整车试制2400台。
吉利汽车在2015年后的销量一路飙升,2017年1-9月总销售量827108台,总销量同比增长80%,目前已完成全年110万辆销量目标的75%。尤其在西南市场乘用车细分市场占有率排名,1-9月排名第五;9月份仅次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排名第四;这样惊人的数据其实不是偶然,这与它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努力是默契融合是息息相关的,而神秘的吉利汽车研究院总部和研发中心,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最为关键。
1 吉利宁波杭州湾研发中心
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吉利新研发中心,于2017年5月10日正式启用。研发中心占地415亩,总投资62亿人民币,中心架构分别由整车研究院、汽车动力总成研究院、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汽车创意设计中心构成,拥有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研发技术中心、整车试验中心、动力总成试验中心、整车试制中心及其生活配套,集设计研发、试验试制、质量控制、供应商协同开发于一体,具备独立的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电子电器的自主研发能力,具备汽车关键零部件试验和总成试验,新能源电机的性能试验、底盘耐久试验、整车分析评价、结构研究及测量等功能。并发布“iNTEC”技术品牌。
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外景
在技术层面上,吉利在2012年就确立了以智能化为方向的发展道路。全新的iNTEC技术品牌聚焦人性化智驾科技,将涵盖动力、安全、智能驾驶、健康生态、智能互联等核心技术模块。如吉利3.0精品车产品中型轿车博瑞,已经配备了ACC自适应巡航、城市预碰撞系统和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等安全系统,这些均是吉利人性化智驾的体现。
在新研发中心的支撑下,吉利将在未来三年内陆续推出10余款新车型。这些新车型将搭载GPOWER新一代高效发动机和新能源技术,匹配更为丰富的人性化智能科技等,进一步提升旗下产品竞争力。
2 吉利瑞典哥德堡研发中心
2013年2月20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在瑞典哥德堡设立欧洲研发中心,整合旗下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资源,打造新一代中级车模块化架构及相关部件,以满足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未来的市场需求。
对中国人来说沃尔沃确实可以代表哥德堡,但哥德堡绝不只有沃尔沃这么简单。还有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的全新品牌“LYNK &CO”未来产品“命脉”——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英文简称CEVT。
研发中心设立在瑞典哥德堡市的Lindholmen科技园,2013年9月,CEVT投入运行。在组织架构设计上,位于瑞典哥德堡的CEVT归属吉利控股集团领导,由吉利汽车集团负责经营,其担负研发的全新品牌LYNK &CO,与现有吉利汽车集团品牌平行。
首年的运营费用约在3-4亿人民币左右,但开发零部件及对应供应商的支持费用将远超这一数字。在成立研发中心的工作中,沃尔沃将起到主导作用,未来研发出的全新产品架构,将为吉利集团内吉利和沃尔沃两家公司提供S60以下(不包含S60)级别产品的平台基础。 即打造一个能使沃尔沃和吉利两个品牌同时受益的中级车架构,这一架构将构筑零部件采购、技术标准的统一载体。在这一架构基础上,两个品牌将分别构建适合自己的产品平台。行业内人士分析,吉利公司在瑞典哥德堡建立研发中心,标志着吉利对于沃尔沃的整合已进入深层次的互助共赢阶段,这也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借鉴。
CEVT研发中心隶属于吉利控股集团,是吉利控股旗下子公司,也是吉利汽车集团全新品牌LYNK &CO未来产品研发的主战场,同时也负责部分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的产品开发,其CMA架构是涵盖从A0级到B级车同平台研发的全新架构。
CEVT研发中心大楼前
CEVT研发中心选址此前是一家废弃的大型造船厂,在厂区内记者看到,除了新建设的几座大楼,依稀还能看到一些厂房建筑有着古老的印记,整个园区的环境有一些北京798艺术中心的感觉。
CEVT人员结构
成立之初,CEVT员工总数只有10人,如今CEVT已成为哥德堡目前15家规模最大企业之一。 目前CEVT拥有近2000名员工,其中CEVT哥德堡研发中心共有员工1500余名,国内员工500余名。尽管从吉利中国总部杭州到哥德堡需要将近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但双方的工作体系在不断的磨合下达成了良好的合作。
CMA架构为“LYNK &CO”准备了什么“杀手锏”
CEVT的工作范围可以说几乎涵盖了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所有产品未来战略产品以及研发平台的方方面面,无论从共享架构、底盘、动力总成、到传动系统,直至上车体以及车型外观设计,还包括整车采购、质量管理以及新产品的市场营销等。
CEVT工作范畴
吉利汽车集团全新品牌LYNK &CO产品诞生平台——CMA架构展现了可怕的产品矩阵。
CMA是由沃尔沃和吉利联合开发的模块化架构,投资规模约为200亿人民币,为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提供下一代中级车模块化构架体系,并满足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对未来紧凑型产品的多重需求,以期在沃尔沃和吉利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平台共享,包括沃尔沃XC40以及全新LYNK &CO品牌旗下产品都来自这个平台。
CMA架构“模块化”内容
比如吉利与沃尔沃未来所有产品的车内空调系统就将基于CMA模块化架构开发。这一模块通过在整体架构上替换部件,未来车型搭载的空调组块就可以根据性能分五级变化。研发中心表示该平台的所有知识产权将归属吉利控股集团。
3 吉利英国考文垂研发中心
2015年吉利在英国投资5000万英镑(约合4.9亿元人民币),建设前沿技术研发中心和新工厂,研发和生产9种不同车型,包括集团将推出的轻量化新能源商用车。值得一提是,未来在英国工厂生产的多款商用车,都将出口全球市场。
此前吉利已在英国考文垂市的安斯蒂地区斥资2.5亿英镑(约合24.5亿元人民币)建设了一座新工厂,用以生产全新一代伦敦出租车,并销往全球各个市场。据了解,该工厂占地面积85,000平方米,在吉利再度投资5000万英镑后,项目总投资额达到3亿英镑。扩建后的项目将新增用地37,000平方米,其中研发中心和生产设施的面积达到31,000平方米,比原计划扩充了近1倍。
对于在英国扩建项目,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我们将充分整合资源,发挥英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基础和原创性人才优势,通过在英国设立前沿技术研发中心,不断研发推出引领技术趋势和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车型。”
4 吉利杭州研发中心
2010年吉利在杭州斥资3.5亿元建新研发中心,时隔6年时间又将杭州研发中心搬至了宁波杭州湾研发中心。
除研发中心外,吉利汽车也针对产品造型开设了四大设计中心,分别建设于美国洛杉矶、西班牙巴塞罗那、瑞典哥德堡以及中国上海。由四大设计中心设计出的第一款产品是吉利博瑞,其充满中国风的设计风格得到众多消费者认可,第二款车型——吉利博越。未来吉利汽车将依托四大设计中心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充满个性的新产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而目前吉利无人驾驶车技术已达到2.5级水平,预计到2019年达到3级,下步吉利将依托此研发中心集成融合精密传感、高精地图、自动化导航等技术,也将率先在宁波杭州湾新区试点无人驾驶。
从架构造车看吉利的“功守道”
吉利汽车最近正处于高能状态,过去的5月份,吉利汽车同比增长20%,销量达到了108,822辆,连续3年蝉联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冠军,上周,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宣布:“科技吉利4.0时代开启,吉利迈入全面架构造车时代。”
吉利这个节点上提出全面架构造车,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在吉利的销量中,基于CMA模块化架构孕育体系打造的车型销量占比达到14%,而包括沃尔沃XC40和极星2在内,基于CMA打造的车型的总销量已达60万辆;第二,疫情加速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分化,变革进入前所未有快车道,新的市场格局正加速形成,自主品牌多面受压,吉利在架构体系方面“浸淫”多年,已经具备和其他世界一流造车平台架构一较高下的功力,作为自主品牌领军企业,是时候竖起这面旗帜了。
工业4.0逐渐成型
早在2012年,沃尔沃开始研发CMA平台时,吉利便参与其中,2013年9月,两者联合建立“中欧汽车技术中心”,来自25个国家的2000多名顶级汽车工程师主攻CMA平台;2016年,吉利与沃尔沃研发总投入120亿元,联合开发全新的CMA基础模块架构,随后领克品牌旗下车型和沃尔沃XC40均基于此架构研发、制造。从那时起,吉利已做好了打造“CMA世界级模块化架构孕育体系”的准备,并逐步对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乘用车品牌全面赋能。
随后三年内,吉利逐步构建起CMA体系,并打造出包括沃尔沃、领克、吉利和极星四个品牌的近20款车型,涵盖轿车、SUV等品类,动力类型囊括传统燃油动力、BSG高性能动力、HEV混合动力、PHEV插电式混动以及EV纯电动,并支持高性能车型的研发和制造。
吉利高层方面表示:“CMA架构具有后发优势,让吉利汽车得以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全球工业4.0以及‘新四化’变革的最前沿。”这里头有两层含义,一是致敬丰田TNGA、大众MBQ这些顶级的造车体系平台,二是透露了CMA能够达到的高度。
工业4.0是制造企业梦寐以求的,简单来说,工业4.0的目标是自然资源从开采、收集,直到生产成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这一过程中的“劳动”尽可能通过智能系统自动化进行。以往几次工业革命中,人所起到的作用,在工业4.0中将被大幅淡化,“智能制造”将成为主流。
如今,吉利汽车是否达到工业4.0的标准?
应该说,吉利目前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CMA架构已经具备迈入工业4.0生态的实力,但还需要供应商、产业链的配合,以及通讯技术及大数据的支持,才能完成工业4.0造车闭环。
在这些方面,吉利已经有所行动,今年3月,浙江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正式开工,作为中国首家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汽车企业,吉利开始全面布局商业卫星领域,与智能制造、未来出行、大数据等行业融合。接下来,随着5G技术广泛应用,吉利的工业4.0拼图将越来越完整。
野心:超越丰田TNGA
或许,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那时起,李书福便等待着吉利自己的架构造车时代的到来。自主品牌想要真正的崛起,必须从技术上取得突破。收购沃尔沃,吸纳核心技术,吉利这一路走得异常曲折。
平台、架构没有一定的技术底蕴自然是玩不来的,吉利借鉴的是大众的MQB以及丰田的TNGA,这两个都是在2012年推出,吉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说法由此而来,从体系构成来看,吉利CMA更接近于丰田TNGA,尽管吉利口上说的谦恭,但CMA的各项技术和标准,分明展现出超越TNGA的野心。
CMA架构体系囊括对汽车研发、设计、生产、采购等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全面升级优化,包含技术、工具链、标准、工艺流程、供应链体系等统一标准。CMA体系的产品标准有多高?
以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可靠性为例,一般欧美、日韩系的发动机设计寿命为24万公里,而CMA架构下1.5TD发动机和7DCT变速箱设计寿命高达35万公里;再比如,冲压零件外观R角,一般行业标准是2.5-3mm,CMA的标准是1.5mm,冲压精度控制的行业水平在0.5mm左右,CMA是0.2mm,钣金匹配面差行业水平是1mm左右,CMA标准是0.5mm...CMA的造车标准之严苛,确实有TNGA的既视感。
在销量构成上,CMA同样和TNGA很相似,丰田TNGA架构下,中高端车型销量占比超过60%,而CMA架构销量中,平均售价达到了17万元,其中沃尔沃和领克两个品牌的销量逐步攀升,说明消费者认可CMA架构带来的高端车型和高价值感。
如果说CMA相比TNGA有哪些不同,或者更为领先的话,应该就是在“智能化”方面。
CMA架构具备高度电子电气化,能够向上兼容快速迭代的汽车电子产品,包括高性能车载芯片、高算力智能驾驶芯片、高科技感应器、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高速网络连接等迭代性需求,足以满足未来15年汽车的进化。以主干网络为例,CMA架构的Flex Ray总线网络传输速率是CAN网络的20倍,可全面满足未来汽车驾控、安全、智能驾驶等各个模块的通信需求。
也就是说,吉利CMA架构已经为5G时代的汽车产品铺好了底层设计,只待市场爆发,再加上数字化智能工厂、大数据采集、未来的高度用户定制等等,在智能制造、网联科技层面,CMA显示出了比TNGA更多的可能性和延展性。
4.0的吉利是什么样子?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从2017年43.9%下降到2019年的39.2%,继续向上发展的压力急剧增大,合资品牌不断降低价格,加大新车型导入力度,与自主品牌在多个细分市场形成直接激烈竞争,此外,消费者对汽车造型、性能、安全、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自主品牌需要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精准市场定位,实现品牌向上,适应新的消费潮流。
在车市整体持续负增长的大趋势下,去年吉利也经历了阵痛期,全年销量为136.16万辆,同比下降9%,净利润同比下降35%。
总销量和净利润下滑背后,有几件事值得注意。
首先,吉利在自主品牌和乘用车市场市占率分别提升至16.2%和6.5%,是跑赢同行的,其次,高端品牌领克去年实现正增长,累计售出12.8万辆,说明吉利在高端化方面已经初现成效,而2019年,吉利的研发投入达54.54亿元,占到总营收的5.6%,研发成本大幅上升,也是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悉,吉利平均十年的研发投入平均在5%-7%的区间,已经可以与国际主流车企比肩,直接体现就是以“缤系”、”领克”、“星越”、“嘉际”和纯电动品牌“几何”为代表,助推新一轮产品上升周期,跨入吉利4.0时代。
如果把李书福的买买买看作是用资本换取技术的攻城略地的话,那么现在的技术储备已经足够丰厚,是时候把吉利巨大的汽车版图更紧密的串连起来,用架构造车建立起品牌和品质的优势,吉利、领克、沃尔沃、极星可以形成协同效应,在存量市场上加速分食“蛋糕”。
当年备受质疑的“穷小子娶北欧公主”的故事走向越来越出人意料,吉利2010年的营收勉强突破200亿元人民币,沃尔沃汽车经营状况每况愈下但营收仍是吉利的四倍多。
随着彼此认同度的提升和“脾性”的不断磨合,双方合作持续深入,相互渗透。十年后,沃尔沃汽车成立93年以来首次单年全球销量突破70万辆,吉利的营收翻了将近五倍。
4.0版本的吉利,也许仍会是你想象不到的样子。
【统筹】许方华
【记者】张霜
【作者】
汽车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