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汽车出现问题4s店不给修怎么投诉

刚买的车被撞,还没有来得急办保险,怎么办索赔??

很简单 一是交警判定责任 二是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去勘察 完了就看你买的保险了 所以这个基本没什么 只要不是人身受伤 你可以找他的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关于车险出险次数问题 达人进

是这样的,交强险目前已经联网了,发生事故,其他的保险公司都能查到出一次交强险,来年的保费不浮动,两次以上上浮10%的费率。如果次数太多,也会影响到来年的商业险费率。(如果转投其他的保险公司,可能会享受不到打折优惠,甚至会上浮30% 这个和当地的各个保险公司运作有关系。再就是,商业险以后的发展也要联网。(有的地方已经使用了)。如果理赔的次数和赔款金额过多,就会影响到来年的投保费率,少打折、不打折或甚至加费。出险的次数以领理赔款算,只有报案了,而没有领钱就不计次数的所以买保险,首先不要先看价钱的高低,关键的是要看服务与理赔。要选择有实力,有效率,理赔不麻烦的公司。

中国首例!吉利诉威马并索赔21亿元,这笔账怎么“算”

来源:车壹条

中秋假期结束两天后,即9月16日,吉利与威马21亿的“天价”知识产权诉讼案在上海高院正式开庭审理。

吉利是中国自主车企的领头羊,威马则是中国汽车“新四化”浪潮下造车新势力的一支重要力量,此次诉讼,且不论双方谁输谁赢,亦或最终握手言和,两者在五年左右的交集中,重点举证自然是车型及平台研发、设计、人才、专利、技术、声誉等。基于此,吉利21亿元的“天价”索赔到底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本文从诸多线索中选取了事关21亿元诉讼的几个重点,分别是车型、平台、知识产权、人才、精神和名誉,并作一一列举和分析。

车型和平台

成都车展,威马展台展出了EX5和EX5 Pro两款车型。

截止目前,威马产品不多,而在此次知识产权诉讼中与吉利有交集的车型目前集中在吉利GX7、吉利远景SUV,而威马则是威马EX5。

21亿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为何一开始要比较这三款车型呢,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地点和一个重要人物。

地点是成都。

人物是侯海靖。

因为吉利在起诉中,除了威马四家法人主体公司外,还包括一些自然人。沈晖是大家能想到的第一人,除此之外,被誉为合资精英反哺自主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侯海靖也位列其中。

相关信源证实,吉利向上海高院提交的起诉书中,状告主体除了有威马汽车四家法人主体公司之外,还有包括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侯海靖(原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成都基地总经理)等在内的100多自然人。

被起诉的自然人名单中,绝大部分是原吉利的员工。

而这要从威马全球研发总部成都说起。

侯海靖曾经就职的吉利成都总公司和威马新能源智能汽车全球研发总部都位于成都龙泉驿区,且两家相隔不远。

毕业于同济大学的侯海靖在2011年7月加盟华泰,在华泰汽车控股集团担任常务副总裁兼华泰汽车集团总经理,与华泰签了长达10年的任职合同。此后闪离华泰后,于2012年加盟吉利汽车,任吉利集团副总裁,长期兼任成都公司总经理,负责经历GX7车型生产,担任远景SUV产品组组长,负责远景SUV开发。

2016年,他离开吉利汽车后加盟了新势力造车威马汽车,负责老本行车型开发。

斥资55亿元打造的威马全球研发总部的定位是从事新能源智能汽车综合、集成和产业化开发,建成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整车安全研究院、三电系统安全研究院、前瞻技术研究院、汽车创意设计院五大研究院及十大试验所。

显而易见,威马EX5的重要研发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从三款车型的车身参数来看,吉利GX7与威马 EX5、吉利远景SUV与威马EX5的轴距相差不远,有在同一平台打造的嫌疑,吉利GX7和吉利远景SUV轮距为1560,而威马官方却一直未公布EX5的轮距参数。

从销量和一系列数据来看,吉利远景SUV在整个吉利SUV产品序列里占有重要地位,贡献了不小的销量和利润,威马EX5同样是威马产品的重中之重,在2019年1-6月,威马EX5累计交强险上牌量为8548辆,位居造车新势力排行榜第一名。其中,6月的单月交付达到2098辆,接近上半年销量的1/4。

若事实果真如此,那21亿元中的一部分将来自于车型的设计及技术参数等。

研发人才和高管团队

威马官网显示的核心团队共有9人,其中的四人有在吉利或沃尔沃履职的经历。这四人分别是沈晖、陆斌、张然、徐焕新。

沈晖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威马有200人左右的研发人员来自于吉利。有消息称,侯海靖离职时,曾带走了吉利成都研发人员100人左右直接加盟威马。由于此次审理涉及商业机密,并不对外公开,但较大规模的研发人才集体挪窝,这对于老东家无论是经济还是精神,都属于双重打击。

不出意外,这将是吉利起诉的自然人中的重点人物。21亿元中也将包含人才离开带来的经济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

1.目前舆论更为关注的人物侯海靖,并未出现在威马官网的核心团队9人名单中。

2.侯海靖高度低调,贵为威马联合创始人,在赴任威马后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曝光度极低。

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吉利汽车研究院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将威马汽车的四家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威马汽车制造温州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告上法庭。

通过梳理发现,威马四家公司申请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软件著作权等,且以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和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两家公司为主。

这里数据略有出入。另有媒体报道,成立于2012年的威马目前共申请专利182项,其中外观专利13项,申请公布时间集中在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专利内容多为整车和内饰;实用新型专利33个,申请公布时间集中在2017年,内容多为汽车悬挂、排放系统等结构;发明专利122个,时间跨度为2017年至2019年;未知专利类型的有14个。

在上述182项威马申请的专利中,2016年以后申请的专利数量为163项,约占威马所有专利的89.6%。

可以预计,21亿元也将主要包括知识产权诉讼,且有可能占一半左右。

精神和名誉损失

截至目前,吉利和威马官方对于此次官司三缄其口,但对双方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吉利要保护自己的权利,被告威马也要力证清白,作为一家新汽车公司,树立品牌、远离官司、正向研发、后期融资都是威马面临的重任。

21亿元中,吉利要求被告威马的精神或名誉损失费用有可能只是象征性的。

写在最后

尽管公司与公司间、公司与个人间对簿公堂屡见不鲜,但对于原告被告双方,涉及知识产权这一核心领域,加之21亿元依然是一个天价数字,创下了中国知识产权诉讼案的最大金额。另外,当前的国际环境对于技术尤其是知识产权是一个敏感时期,多重因素造成了吉利威马知识产权案引人瞩目。审理的结果也将对企业正向研发、商业机密的保护、人才合理合法流动,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吉利起诉威马索赔21亿!最新回应来了

而威马汽车继此前“没有任何侵权行为”的官方回应后,日前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沈晖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称“不惧旧势力的挑战”;从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对吉利汽车状告威马汽车侵害商业秘密一案的间接回应。

同时沈晖也写道:“作为初创企业,我们更要强化研发的投入力度,强化用户价值的创造。不惧寒冬,不惧旧势力的挑战,更加不惧怕推动变革的阻力。”

预计案件审理旷日持久

虽然目前双方均未对这起知识产权纠纷案的具体细节及原因予以公布,但威马汽车诞生伊始,就与吉利汽车的渊源颇深, 威马汽车创立时的多名核心员工,均有吉利履历:创始人兼CEO沈晖曾担任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一职,而CFO张然、联合创始人林立刚、资深副总裁徐焕新、战略副总裁陆斌等高管,都曾在吉利汽车内部担任过要职。2016年,沈晖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威马汽车拥有核心员工200多名,其中大部分都是他以前的同事。

由此看来双方对簿公堂,关键点在于:威马的员工,是否从事和他在吉利同样的工作,是否存在利用了与在吉利工作的方法、资料、信息、成果等相关行为。如果有,则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 被告方就应当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此前百度与景驰、高德与滴滴也曾因“侵害商业秘密”出现过类似的诉讼。不过有法律界人士预期,这宗纠纷审理的焦点就在:吉利如何举证,威马汽车对其造成的21亿元巨额损失,但当中存在取证难的问题,预料双方举证的时间较长,短期内将无法结案。

内忧外患是否影响威马D轮融资?

上文中提到威马创始人沈晖的内部信,除对侵权官司的间接回应外,也有他对威马在销量压力下如何突围的思考,沈晖表示将启动威马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

威马曾定下2019年交付10万辆的目标,但事与愿违。今年1-7月威马EX5的上险辆仅为9167辆,虽位列造车新势力量产车型上险量的第二位,但即便如此,仅凭月销量千余辆的规模,不要说达到当初10万辆的目标,公司要实现盈利还是道阻且长。

可以说摆在威马面前是一场内外交织的硬仗。2019年新能源政策的退坡,汽车消费低迷、新能源车质量阴霾......一直高速增长的新能源车市场按下了放慢键,造车新势力的生存环境更是严峻。6月份威马高调宣布不涨价,自掏腰包维持补贴前的价格,避免流失客户的同时但也增加了公司的成本负担,但从效果看收效甚微,7月威马交付量仅为601辆,环比下滑达七成。

可见威马要短时期内靠卖车实现盈利很难,仍然需要不断融资造血。据了解,今年3月威马汽车完成30亿元的C轮融资,7月初沈晖透露正在寻求D轮融资,以海外融资为主,用于技术研发、产品推广和渠道拓展,规模可达10亿美元。不过面对吉利起诉,虽然威马官方有信心打赢官司,但融资方是否也如威马一样有信心呢?

市场人士预计,如果威马与吉利的官司能尽快结束并胜诉,对D轮融资不会产生很大影响。但如果案情复杂诉讼期拖太久,或者威马败诉,对未落实D轮融资的影响就很严重。

硬汉男星被曝出轨后又拒降8750万片酬?来“中国网”(CIIC_China)官方微信,搜更多猛料

吉利博越车主起诉车内甲醛超标要求退车并索赔,一审败诉后申请再审|315汽车消费报告

界面新闻记者 | 刘泽然

界面新闻编辑 | 陈小同

在安徽芜湖,一起汽车甲醛超标引起的消费纠纷案件吸引了公众的关注。

一名购买了吉利博越Pro SUV的消费者因出现车内异味问题,怀疑甲醛含量超标,决定采取法律手段解决与芜湖四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争议。

据其自述,自从2020年10月底购车后,他开始注意到车内存在异味,并采取了放置炭包、柚子皮等方法吸收甲醛等有害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不仅异味没有减轻,自己和家人还出现了不适症状,如流鼻血等,这让他怀疑车内空气质量存在严重问题。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测,该消费者于2023年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甲醛含量达到0.159mg/立方米,超出了国家标准的0.10mg/立方米。

然而,引起争议的一点在于,这一检测是按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的,而不是专门针对乘用车内空气的标准。

尽管如此,他认为,无论是室内还是车内,都属于密闭空间,因此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结果对车内空气质量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随后,消费者以车辆质量问题为由,向芜湖市鸠江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车并索赔。但法院的判决结果并不支持原告主张。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认为,原告提交的检测报告虽然显示甲醛含量超标,但由于检测标准并非专门针对乘用车内空气,因此不能直接证明车内空气污染物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针对原告因健康问题提出的赔偿请求,法院同样持保留态度。原告提交的医疗报告和健康建议显示了他体检时的身体状况,但无法直接证明这些健康问题与车内空气质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法院进一步指出,原告要求的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疾病赔偿,如肿瘤、白血病等,由于其发病原因复杂,受个体体质、遗传、环境、个人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难以确定与车内空气质量直接相关,因此法院不予支持这一部分的诉求。

一审败诉后,据澎湃新闻报道,这名消费者已在3月12日向芜湖中院提交材料,申请再审。并希望再审能由法院指定机构进行涉事车辆的甲醛测定。

该案件在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后,迅速引发网友的广泛讨论。这一事件揭示了当前汽车消费者维权中的多重挑战和困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于汽车产品安全标准和消费者健康权益保护的深切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汽车出现问题4s店不给修怎么投诉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