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知豆,知豆,奈何小起大落 | 中国汽车报
从北京南站始发的G55次高铁,一路向南,行驶七个多小时以后,停靠在一个不为太多人所熟悉的县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宁波是中国模具之都,素有“模具之乡”美称,而宁海又是宁波模具产业集群的重点区域。走在宁海的大街上,与模具相关的公司和门店比比皆是。不过,《中国汽车报》记者的宁海之行并非因为模具产业,而是当地引进的宁波首家“独角兽”企业知豆电动汽车,一家正身陷生死危机的民营新造车企业。
停产、裁员以及供应商讨债
“师傅,我们到知豆,您知道在哪儿吗?”话音刚落,当地出租车司机一脚油门下去,车便向距离县城二十公里开外的知豆电动汽车宁海总部驶去。“当然知道,就是生产那个小电动汽车的公司。”这位出租车司机说。
不多久,位于宁海海边的宁波模具产业园区便出现在眼前,主楼上醒目的知豆电动汽车Logo显示着知豆在这个产业园区的核心地位。一个模具产业园区能够引进一家整车企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果然,走进园区,知豆的元素就多了起来。园区里停放最多的就是知豆汽车。这些车不仅供知豆员工使用,园区内其他企业的工作人员也不时地开着知豆进出。车尾的不同标识则非常直观地体现出知豆一路走来的三个阶段:众泰知豆、吉利知豆、知豆。最吸引人注意的是,园区四处树立的招商宣传板特别提到:宁波首家独角兽企业“知豆电动汽车”入驻园区。如今看来,颇有几分讽刺意味。
来到产业园主楼的一层大厅,一位园区工作人员特别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产业园目前的招商引资条件。当记者随口问:“你们这里引进的最大企业应该是知豆吧?”得到的回答却是:“知豆应该差不多快结束了吧,已经停工一段时间了。前几天很多供应商前来集体讨账,最后警察给劝退了。”
主楼的5~9层是知豆总部所在地。财务部、总裁办等部门就在这里办公。碰巧的是,记者正好遇到一个前来追要货款的供应商代表苏庆(化名)。苏庆介绍,他是江苏一家做车门锁公司的会计,知豆欠了他们货款四百多万元。之前知豆只给了二十多万元。这次来要账,知豆答应以现金方式支付其货款的10%,其他的可以债转股。“我们当然不接受债转股。知豆没钱了,以后破产了,股份还有啥用。”
来到知豆总裁办所在的楼层,总裁和副总裁都不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知豆的情况外界都比较清楚,暂时不接受外界的采访。”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园区内的知豆研发设计中心和销售公司。与总部办公室一样,偌大的办公室内坐着屈指可数的工作人员,许多办公桌上摆放着已落灰的文件和办公用具。销售公司一位负责销售渠道的副总监表示:“公司此前负责对接媒体的品牌部、市场部都已经解散了。未经领导授权,不便透露目前知豆的情况。”透过销售公司办公大楼的玻璃向外看去,坐落在其旁边的知豆工厂,显然已经停工许久。厂区外还摆放着竞品、样品、新品等车型。记者偶然碰到一位知豆工厂的工人,他告诉记者:“知豆资金链出现问题,年初就已经停工了,目前接到的通知就是停工等待。”
停产、裁员、欠债,知豆在2019年的春天,最终陷入对外界沉默的状态。
补贴调整前后的小起和大落
如今的知豆,时不时能吸引一下外界眼球的并不再是它的微型电动车,而是日趋增多的债务官司。
今年以来,知豆的被执行人信息高达11条,最新的一条时间为2月25日,执行法院为新乡市牧野区人民法院,执行标的262万元。同时,从2018年起,知豆已新增四条股权冻结信息,数额均为3.3亿元。另外还有两条股权冻结信息,分别出现在1月16日和2月13日,冻结股权数额达6.6亿元。
把时间拉回到2017年,彼时的知豆总裁鲍文光或许不会想到此后的市场变化会如此之快,以至于知豆沦落到今天这般境地。
对于从2006年就开始追逐造车梦的鲍文光而言,2017年应该是他感到最有成就的一年。这一年,知豆先后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和工信部审批,正式拿到新能源乘用车的生产资质,正式拥有了汽车企业的身份。
同样是在2017年,知豆凭借知豆D2四万多辆的全年累计销量,一举占据该细分市场7.64%的市场份额。紧随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乘用车之后,知豆位列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第四名,将一众主流车企甩在身后。鲍文光曾充满信心地对外界表示,知豆的盈亏平衡点应该是五六万辆。明年肯定会盈利,结束连续亏损12年的知豆将迈步走进新的进程。彼时,知豆汽车累计销量已经超10万辆,在微型电动车市场中占了1/5的份额。
然而,一时的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忧患,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让以知豆为代表的微型电动车企业措手不及。2018年,国家财政部正式实行了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纯电动汽车续航低于150km不再享受补贴。另外,补贴政策对电池能耗和能量密度也提升了要求。知豆D1、D2因拿不到补贴陷入困境,只有新上市的D3将续驶里程提升到315km,才勉强能拿到4.5万元的补贴。
除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变化外,主流车企陆续推出的竞品开始不断蚕食知豆的市场,知豆的市场空间被不断压缩。这对定位于微型电动车的知豆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宁海当地一位电动汽车经销商告诉记者:“2015年,我店卖过知豆。那时候市场上没有什么竞品,知豆售价比较便宜,销量还不错。后来其他竞品进入市场,都比知豆要强。一方面,知豆没有五门四座的车型,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另一方面,知豆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充电形式还是慢充,产品性能也无竞争力。所以,我们后来就不卖知豆了。”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知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这最终反映在销量上,2018年,知豆全年累计销量仅为1.5万辆,同比大跌63.90%,与此前制定的8万辆目标计划相去甚远。2019年1月,知豆的销量更是尴尬,一辆都没卖出去。
鲍文光的十余载坎坷造车路
提起知豆,就不得不提其创始人鲍文光。和李书福同为浙江台州老乡,也有着早期比较类似的创业故事。15岁便在模具厂当学徒赚钱养家,18岁参军,退伍之后继续从事模具产业,后期开始自己创业。
与李书福先造摩托后造燃油车不同,鲍文光是从造电动自行车开始,他用了5年的时间一手将电动自行车市场由一年10万辆的规模做到了3000多万辆。由于拥有核心技术,鲍文光旗下的电动自行车零部件企业占有30%~40%市场占有率,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此后的鲍文光开始将目光转向汽车。从2005年起,鲍文光将电动汽车项目落户山东,由于对电动汽车缺乏了解,知豆只是尝试在燃油车基础上做改装,走了一些弯路。
直到2007年,对于鲍文光来说他遇到了造车路上的第一个贵人——63岁的巴齐。彼时,巴齐已经从菲亚特集团副总裁的位置上退休一年多,希望在中国寻找一家企业合作开发电动汽车然后在欧洲推广。鲍文光与巴齐,一个人苦于没有顶层设计,一个人急于寻找新鲜“血液”,双方的合作一拍即合。经过5年的研究,他们终于造出了第一代新大洋知豆。但是由于没有生产资质,第一代新大洋知豆一直被诟病为“三无”电动汽车。
资金压力和缺乏生产资质如两座大山一样压在了鲍文光的肩上。2014年,金沙江创投基金战略入股知豆汽车,持有20%股份。这让鲍文光在资金链上得到了一次喘息的机会。紧接着就是与众泰汽车的合作,借助对方的生产资质,知豆当年就实现产销7400辆。但好景不长,一年后,因为各种原因双方结束合作。据传,双方分手的原因是众泰只同意知豆生产三门两座车型,不能生产五门四座车型。
告别众泰,鲍文光找到了自己的台州老乡李书福。2015年,知豆、金沙江(创业投资)、吉利汽车三家共同出资成立宁波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当时吉利手握新大洋知豆45%的股份成为最大股东,还顺利生产出了知豆D1、D2两款车型。
知豆汽车一路走来的艰辛,鲍文光最有感触。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经回忆:“2010年后,我去向银行贷款。该抵押的全部抵押了。山东、天津、台州三大生产基地的厂房全部抵押过。”
“成也鲍文光,败也鲍文光。”一位已经离职的前知豆中层吴飞(化名)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在市场早期,知豆的产品具备一定优势,可是到后期就没有竞争力了。如果知豆能早点推出五门四座车型,现在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知豆有着很多自己的无奈,造车既缺资金又缺人才,很多当初的选择在今天看起来都是不对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却是最合理的。”
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历史没有如果。2018年6月,鲍文光不再担任知豆总裁,仍然持有知豆的股份,接替他总裁职务的是此前的常务副总裁李学明。在更早之前,李学明曾任职汉腾汽车总经理,也是一家汽车新品牌。
因为知豆对外沟通保持静默,记者一行没能采访到李学明等知豆高层,无从得知知豆下一步的自救计划。有消息称,知豆汽车试图展开B轮融资,融资金额为20亿元,不过目前进展并不顺利。
很多人认为,当下惟一能够救知豆的,只有目前仍然持有知豆股份的吉利。一是吉利才大气粗、可以及时“输血”;二是吉利可以给予知豆技术支持。
事实上,吉利确实在和知豆商讨收购事宜。吴飞向记者透露,2019年前,吉利的工作组已经进驻知豆。双方前后谈了三个月的时间,但没有谈拢。知豆此前的大规模裁员也和吉利有关,因为一旦吉利实现控股,势必要重组研发、销售等团队。除了吉利以外,还有其他汽车企业也在和知豆接触,只是还没有达成最终的结果。
被收购,往往是一家企业最后无奈的选择。知豆当下的命运,不免让人唏嘘。其实,知豆汽车今天的命运,早在2015年,知豆和吉利成立合资公司时,就被另外一家与知豆情况相似的企业老总一语成谶。
在合资公司成立当天,吉利邀请了康迪科技董事长胡晓明。胡晓明颇为冷静地认为,对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活跃的小民营企业来说,并非人人都有机会,大企业必然会合并小的民营企业。“合资股比放开之后,外资车企将会快速进入市场,那个时候还会有康迪吗?”他笑谈,“现在是吉利康迪、吉利新大洋,但最终都会是吉利电动车。”
在李书福、魏建军开始造车的时代,虽然也是艰难起步,缺资金缺技术缺资质缺人才,但市场留下的空间比较大,窗口期都比较长,这也是吉利、长城日后能够脱颖而出的客观环境。现在,虽然中国汽车企业已经可以利用全球资源为我所用,但市场的窗口期变得更短,机会稍纵即逝。
“即使吉利最后收购了知豆,留给知豆辗转腾挪的时间也不多了。”一位不愿具名的知豆前中层认为,“如今微型电动汽车市场,早已今非昔比,像知豆这样的企业很可能只存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记者感言
最近几年,一直关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但很不巧的是,竟然没有直接与知豆有过接触,对知豆的了解,基本都来自其他媒体的报道。直到此次为了解知豆实际情况的宁海之行,才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
要说对知豆宁海总部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工厂停工,也不是员工离职,而是一些出自鲍文光的企业经营理念。比较有印象的有:“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在阳光下务商”。为了践行这一理念,知豆专门成立了合规管理中心,公开资料显示,该中心共计查办内部案件13件,追责24人,对员工和合作伙伴合规意识的培养及树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再比如用人的理念: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仔细揣摩,知豆重在使用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且以德为先。
虽未曾与员工口中的这位“老鲍”谋面,但自宁海返程之后会时常想起鲍文光总结的这些“金句”,一个从模具学徒开始打拼事业的企业家,在其创业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总结一些经验得失,着实难能可贵。
笔者也曾仔细研究过鲍文光究竟是哪种气质的企业家,可惜只能从一些资料和知豆员工的评价中了解一二。
其实,知豆当前的局面,鲍文光并非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在知豆召开的2017年度工作总结表彰暨 2018年度经营工作大会上,他曾对市场环境进行过一番深入的分析:“2017年的新能源产业,可以说瞬息万变。我们过去所经历的11个年头的变化,都没有这一年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新的汽车时代正向我们走来。2018年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关键年,也是技术转型的关键年。2018年对于知豆而言,非常关键,已经到了中场搏杀决战的关键时刻。我们面临新的、更为复杂的形势,如何赢得2018年关键性战役,既要有战略上的大势研判,也要有战术上的落地精准。”
可惜的是,知豆在中场搏杀决战中没打赢,以后能否起死回生,也尚未可知。只是不能以成败论英雄,鲍文光十余载对造车梦的坚持值得钦佩,他日若有机会,笔者期待与他做一次深谈。
张忠岳
文:张忠岳 马越海 编辑:黄蓓 版式:刘晓烨
爆料热线:
010-56002742;qcb010@163.com
一唱三叹念故老——品读画家李学明的散文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写文章的会画画,并不稀奇,从唐宋的王维、苏轼,到现当代的鲁迅、沈从文、汪曾祺、冯骥才,都画得不错。
但画画的里面,文章写得好的,并不多见。尤其在当代画家中,文字感觉好的,以我所见,也就那么几位,为不得罪人,就不一一屈指去数了。况且,不排除有的画家文名被画名所盖,只不过我不了解罢了。毕竟,中国的画家千千万万,我才认识几个?
李学明作品丨《山阴道上》
在我认识的画家里面,李学明先生就是文名被画名所盖的一位,他的散文写得极好。而我最早被他的文字所吸引,是从读他的《鸿痕记》开始的,这其实不是一本散文集,而是一本画集,里面汇集了他几十年来的人物画手稿。文字在其中不过是点缀,是为解读画稿用的。我却是把它当作一本散文集来读的,一晚上读完了里面的几篇散文,犹觉不过瘾,又去网上把他之前写的文章也搜罗出来,细细品读,慢慢回味。回味之余,不禁感慨:如果不当画家,他也一定会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起码是一名出色的散文家。
不过,画家与作家,这两种身份并不矛盾。虽然李学明从来没有过成为一名作家的志向,甚至他至今也没意识到自己无意之中也把作家的活干了。但是,跟他的画一样,他确实已于不知不觉之中,形成了很有辨识度的散文风格,以至于笔者认为有必要专门写篇文章来谈谈他的散文。
李学明作品丨《家在鲁西》
要谈李学明的散文,就绕不开他的故乡——聊城莘县。李学明出生在鲁西北徒骇河畔的一个村庄,他在村里一直生活到19岁。那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村庄,又是一个极不普通的村庄。李学明在一篇文章里回忆——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村子里还给我秘密地藏着一个宝藏,一个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另外,我心中的一种纯粹和韧劲,也是在那个村子里养就的。这种纯粹和韧劲狠劲折腾,几十年的岁月里我就是靠着这点纯粹和韧劲,在砚田里不问收获只管辛勤地耕耘。”
让人印象最深的,是村里那几位奇人,他们时常出现在李学明的记忆里,出现在他的画里,出现在他的散文里。
每当夜深人静的夏夜,辗转反侧之际,李学明经常会想起在河北岸村里拉坠琴的“小瞎”,他在《故乡的河》里写道——
“河北岸村里有个盲人,只知道他姓相,村里人都管他叫‘小瞎’。‘小瞎’也将近四十岁了,孑然一人,孤苦伶仃地。他能说好多部评书,坠琴是他的绝活,他的琴声能勾人的魂。夏天里,我们一家人常在房顶上乘凉,他的琴声便悠悠忽忽地从河北岸飘到南岸来,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地美妙极了。我常常在他那悠扬的琴声里,看着漫天的星斗进入梦乡。”
李学明作品丨《暖冬》
有时他又会想起命运坎坷传奇的大伯父,想起他扎的那只笼子,尤其是嵌在笼顶上的那幅水墨画,是他散文《笼顶》的灵感来源——
“笼顶上画着一个人,是个书生,他手里拿着一本书,两只胳膊一上一下叠在胸前,悠然自在地趴在一棵老柳树上。帽子上的飘带飘在风里,柳树的枝条也飘在风里,树的下面有许多嫩嫩的草和柳条一样也在风里飘。树的前面是一池的水,水的波纹如捕鱼的网,那网纹好像也在漾漾地涌动。更神气的是那书生的眼神,他随着你的移动而变化,你围着笼子转到哪里,他都在看你,我常常围着这个笼子转悠、发呆,魂像被它勾了去似的。”
李学明人物画手稿
有时他还会想起祖父的好朋友、住在县城古塔下的“五爷”和“满仓爷”——
“县城里有祖父的好朋友,就住在古塔下面紧靠街面的一间土屋里。爷爷的朋友一个叫小五,一个叫满仓……五爷戴着一顶大皮帽子,他从头到脚一色的黑,一尘不染。满仓爷头上一根头发也没了,头皮和脸几乎是一个颜色,灯火辉煌地亮。他的眼睛很小,常是两条细细的线。他老张着嘴,嘴里牙齿全掉光了,又没有一根胡须,乍一看就是一位老太太,只是头上少了发簪,却又多了些奇古,活脱脱地一尊五代贯休梦里的古佛。”
李学明作品丨《不负良辰》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那个写得一手好字、吹得一管好箫的富农李戴仁;还有那个外号叫郭丑的民间艺人,他善画老虎、仙鹤、八仙人,还能背过手去在钢笔上刻字;这里面当然不能少了在生产队牲口棚土炕上说“三国”和“小八义”的“大爷爷”,李学明对他印象如此之深,以至于在散文《今又端阳》里还少不了念叨他——
“昔年此时,故乡那个不识几个字但却会说‘三国’的白头野老,在村东漫洼里采艾的时候,一准要把‘千年忠义气’的故事重又说于眼前的绕膝小儿。”
李学明作品丨《西山春已暮》
……
李学明打小就感受着老家莘县漫溢而出的这种文学气息,文学所需要的种种元素,不经意之间积累于心,渗透于心。又加上李学明语感极好,同一件事情,可能别人讲起来会枯燥乏味,他来说就吊人胃口。
当然,比语感更重要的,是走心,是用情。李学明散文中出现的每一个人,他都是把心贴在这些人物上来写的。这里面不仅有上下句音韵的节奏,还有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酝酿出来的那种情调和气氛。这不能光是讲故事,还要进入情境进入角色,要集中精神,鸦雀无声地促涌出来。他在散文《人间供养》里的这段文字,就是这样慢慢“促涌”出来的——
“ 一次,我去台北看画展,曾经看到两尊佛像,是明代的。当我一眼看到佛像时,我刹那间愣住了,佛像竟像我的母亲,端庄慈悲,带着微微的笑看着我,那一刻我的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细赏李学明的文字,会发现他不喜宏篇大论,不做裹脚布句子,使文字活色生香。他写风物,不滥情,写人事,不油滑,如同风行水上,点到为止。比如,他在《今又端阳》中写道——
“从这块石匾里不由地还让人想到另一个人,他是一位诗人,他的诗在诗史上独领风骚。他是战国人,他的文采风流,松筠之节,令多少文人志士钦羡不已,心向往之。他的诗入画、堪画,然而却难画,在过去的许多岁月里,我曾有过多次的冲动,企图用我手里的这杆秃笔图画他的诗境。白头时候重又一幅一幅地扒翻出来,只想一把投进火炉里!他的诗诗境奇幻、浪漫、磅礴、宏大。若没有‘三千废画’垫底,没有‘神飞扬’‘思浩荡’的心气甭想入其境。”
李学明作品丨《信山阴、道上景多奇》
“他”是谁?李学明偏不点破,只说他是一位在诗史上独领风骚的战国诗人。懂的人自然知道是屈原,“认”不出屈原的自然也不必多谈。这既是一种巧妙的文思,也是一种低调的涵养,不炫耀,不卖弄,不落俗套。李学明的散文中藏着许多“暗功夫”,从古典和乡土中缓缓而来,从大众和民间提取诗意。
品读李学明的散文,不能离开他画家的身份去解读。
他是一位艺术家,他更愿意随性情而行,视感觉而动。文学与美术的联姻,是李学明散文写作中值得关注的一大特点。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李学明的行文,那就是“从容”。李学明行文如作画,很注重文字的干净,字里行间,流淌着从容不迫的气度。文章的布局就如他的画面构图,萧疏淡雅,结构重留白,用笔如流水行云。因此,他的文字色彩更苍劲,语言更生动,思想含量更高。比如,他在《故乡的河》里的这段描写——
“十几天后,大水渐渐小了,祖父便拉着我和几个妹妹回到了村里。此时正是黄昏,村子的西半天涨满了漫天的红霞,越来越红,火烧一般的红。红霞映红了土堰,映红了树林,映红了房屋,映红了整个村子,连贴着水面来往穿梭的千千万万只蜻蜓都是红的。这个场面让人惊诧,让人震撼,让人难忘。这是一个绮丽的黄昏,这是一个人间少有的黄昏。
可惜那时没有相机,更没有手机,然而这幅天地间绝妙的画图却刻在了在我的脑子里。”
李学明作品丨《故乡月明》
正如李学明在这篇文章里感叹的那样,这个情景像极了一幅山水画——
“中国的大画家齐白石先生,他的画常以情感真挚,境界高妙而独立画坛。我曾在齐白石先生的画里,读到过一二纸漫天烂霞,层层裂绯的山水画,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一时殊多感动。这是他在中国写意山水画里的臆造,是他独到的感受。这种臆造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最妙的注脚。他这一纸的红霞,俨然又把我带到了半个世纪前故乡的那个黄昏。”
李学明的文章和他的画一样,因为有感而发,所以打动人。他的文字不拗口,用的是对普通人极为亲近的文字,比较自然,不正襟危坐、刻意为文,但自有情致,而且接近口语。他有自己的清高,但不伤人,他追求语言的美感,但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他很知道怎么放下身段讲话,在他的文字里没有盛气凌人的姿态,而是流淌着浓厚的对民间的好奇。因这好奇心,加上对文字的讲究,使得他的散文有着鲜活的文学感染力,带给读者智慧、幽默的快乐。比如下面这段文字,让人看了不禁捧腹——
“河的北岸,是一片很密的林子,林子漫过了堤岸,堤岸是北岸村上的街。晚上在河里洗澡时,能清楚的听到北岸村上女人们的家长里短。三伏天里,北岸村里的女人等男人们在河里泡透了,回家钻进了蚊帐,她们也偷偷地结伴下河过把瘾。那时村上有个光棍,曾在一个夏夜里趁天黑下来的时候,偷偷地猫在一棵老枣树上,想偷看河里的‘西洋景’,结果被看青的民兵发现,一时就慌了神,一脚踩到空地里便死死地摔了个倒栽葱。”
李学明作品丨《将夏至矣》
李学明有一支擅于调动感官的笔,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这尤其在他谈吃的文章中表现最明显,他写吃的时候特别让人亲切。在一篇回忆过年吃饺子的散文《扁食》中,他对一些细节的描写已细到“骨头缝里”,但细而不腻——
“初一大早吃的还是扁食,母亲说初五之前不能‘动生’,因此这顿扁食要在三十下午包出来准备好。此时的母亲悄悄地端来扁食,悄悄地点着柴火,悄悄地拉风箱,一切动作都是小心翼翼的,母亲说:‘今天列祖列宗和各路神仙都回到人间过年,这样才是对他们的恭敬’。”
“在明亮的烛光里,母亲麻利地把煮好的扁食一碗一碗的盛好,热气腾腾地端到桌上,嘱咐我们只管吃扁食,不要大声说话,更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不要去开大门,不要碰剪刀,不要扫地,不要倒尿盆。此时我们真的不敢大声说话,凡事都是静悄悄地去做,彼此都被那种又激动又兴奋又神圣的气氛笼罩着。”
李学明人物画手稿
李学明的散文,底色是诗,像一位游走山野的明清士大夫,碰巧闯进了白话文的世界。他自有传统士人的一面。无论是他引用的诗文,还是他对文气、格律、字句的咂摸,乃至他的“工整”,都流露出他老派文人的一面。孙犁先生说,好的散文“言近而旨远,充满弦外之音,真正达到一唱三叹的效果”。而李学明的文字,正是这种感觉。他在《今又端阳》里抒怀——
“老家运河边上有座老会馆,如今依旧完好,是昔时山陕商贾集资所建。里面有个古戏台营造的极是精巧,我每来这里,便在台下来回转悠,巴望戏台上忽然喊出几声秦腔或从两边的虎度门里闪出一个变脸来。只可叹自从这个戏台上最后那场戏散了,从此也就人去台空。”
李学明作品丨《石钟山记》
一声轻轻的叹息,道出一觞一咏之妙。在有声和无声的对比中,文章戛然而止,留给人的是无限感怀。这种文字,这种风格,不独在他的散文里,在他画作的题跋中,也时常出现,有时甚至成为画面的“画眼”。最让笔者动容的,是他在一幅砚石画上的题跋。画面中,在一块被经年累月的研磨磨“薄”了的砚台旁边,题着这样几个字——
“石君未老,吾已白头,奈之若何?”
李学明作品丨《石君图》
李学明作品《容颜在此中偷换》
每每读之,无尽感慨,不胜唏嘘。
这种真情实感,是构思不出来的。写文章和画画一样,一触即发是写作的最佳状态,可遇而不可求。
李学明的散文与他的画一样,很有辨识度,很脆,干净,富有音乐感。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既能让读者看得懂,又能保留文学性。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也许,正因为李学明不是职业作家,也无意成为作家,反而使他的文字少了很多累赘和羁绊。他有幸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官样话语、以粗鄙化为时髦的社会语言对现代汉语之美的侵蚀与损伤,从而难得地保留了自己源自故乡的鲜活语言,一字一句自由而跳跃。乡愁,文化的感伤,幽默与机智,贴着土地生长出来的乡土味……这些已经成为李学明散文的鲜明特点。
李学明作品丨《当时明月》
在李学明的这些文字中,他描写的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就是从这些小事中,勾勒出大时代里一方乡土的坎坷命运,顽强生命力之中含蕴着浪漫、柔情、忧郁、感伤与悲怆。他就像一位提灯的野老,游走在记忆里的故乡,在野地里搜寻失落的记忆。他拿着一枚生锈的钥匙,试图开启家家户户情感的大门。大门一开,里面缓缓流淌而出的,恰恰是当下颇为缺乏的真挚情感、个性化语言、不拘一格的起承转合,带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漫溢着诗意的厚重,无论是画,还是文字,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文/汤启卫)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自主品牌征战高端,吉利&长城你更看好谁?
11月18日早8点半,离车展媒体日正式开幕还有半小时,此时大多数媒体还未进馆,长城老大魏建军却已抵达WEY展台。这是全新WEY品牌第一次与公众见面,或许只是寻常的谈笑,而在外人来看,老魏脸上的笑容里无疑带着对新生品牌的期许和壮志将酬的抱负。
我们的自主品牌没有停止过向上攀登。7年前,奇瑞发布了中高端品牌瑞麒;5年前,奇瑞和以色列合资方合作推出了观致品牌;3年前,红旗推出H7推向市场迈出了红旗复兴的第一步。可惜的是,无论是推出高端品牌还是产品走向高端,成功者寥寥无几。
● 自主高端的两种路径
这届广州车展上,华晨宝马抛出了国产1系这样入门级的产品,有人说,这不过是挂了豪华品牌LOGO、名不副实的豪华车,也有人认为,它依然具备豪华品牌的品质,值得购买。预计国产1系起售价不足20万元,这样的价格对于注重品质和格调的年轻群体来说,无疑颇具吸引力。
从奥迪A3到宝马1系,豪华阵营已经在不断下探,这意味着他们在挤压合资乃至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这种局面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积极应战这条路上,各家因起点不同、理念不同和手握资源不同,从而选择了不同的自主高端之路。
一、 产品高端化。大多数自主品牌产品向上走都是推出B级或C级车,如荣威950、奔腾B90、吉利博瑞乃至东风A9这样的C级产品,它们的价格均覆盖了15-20万元的区间,而这此前一直都是合资品牌的优胜领域。
从市场表现来说,吉利博瑞被公认为反响最佳,而其他自主高端车型月销量破千都很难。近来也有自主品牌从SUV下手,推出了哈弗H8/H9、传祺GS8和长安CS95等产品,目前来看上市不久的GS8似乎口碑不错。
二、 品牌高端化。抛开红旗不谈,我们看到吉利上月在德国柏林发布了全新的LYNK&Co品牌、长城在上周发布了全新的WEY品牌。在一众自主车企当中,吉利和长城成绩颇为耀眼,两者10月销量均位居国内前十,比不少合资车企还要好。
虽然都选择了推出全新的高端化品牌,但吉利和长城的理念和路径完全不同。长城的WEY品牌专注SUV,产品价格锁定在15-20万元之间,豪华氛围的从设计、性能、配置和材质上传达,总的来说,长城的路子相对比较传统。但吉利完全是另一种玩法,按照官方的介绍,LYNK&Co强化个性、互联创新乃至汽车共享,就连LYNK&Co官网风格都极为轻潮。大胆一点说,LYNK&Co是想重新定义汽车。
● LYNK&Co和WEY,谁会赢得未来?
有意思的是,LYNK&Co和WEY品牌都选择了这个时期推出,虽然都号称高端,但实际上对标的是合资品牌,或者说主流外资品牌,并非一上来就要挑战BBA。不同的是,一个大胆响应未来,一个想把脚下的土地踩得更深,这两种玩法谁会胜出?
或许几年前汽车业的前景还不是那么明朗,可如今智能互联、电动化、自动驾驶、轻量化以及汽车共享等维度的畅想都已经达成共识。虽然LYNK&Co和WEY都会加入新能源驱动方式和一定的智能互联元素,但LYNK&Co对未来的回应更多。
LYNK&Co特别强调了“全新的商业模式”:车型价格统一省掉砍价烦恼、实体+网络销售甚至提供上门取车保养服务、月租/分时租赁等汽车共享方式、自有AAP商店等等。LYNK&Co承诺了更多创新式买车/用车体验,虽然量产车还没落地,但这不仅看起来非常酷,也确实针对性地在试图解决和满足市场中新出现的需求。
老魏的看法则有不同,“之前,长城汽车的高端化发展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用一款车加入最好的配置,就是高端。但总结经验我们发现,豪华品牌更需要品味”,哈弗品牌明显难以承载这种品味,于是WEY应运而生。
WEY品牌的目标是挑战15-20万元区间内一线合资品牌的地位,希望终结他们的暴利时代。长城官方宣称,WEY品牌已运筹了4年,虽然同属于长城汽车,但WEY拥有独立的国际化研发团队、独立的高端零部件配套体系、独立的品牌运营团队以及独立的销售网点。
话虽如此,可长城要同时运营哈弗红蓝标、WEY品牌以及众多车型,红蓝标分网已经让人恍惚,WEY完全独立打造更是会大费周章加剧成本。长城走品牌高端路线,不止是消费者会存疑,“靠什么来支撑高端的品牌?”、“难道是新瓶装旧酒?”,就连同属自主品牌的竞争对手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今年的广州车展访谈上,奇瑞常务执行副总经理陈安宁抛给老魏的也是类似的问题。
高端的品牌离不开可持续的投入、自有技术的积累和强大、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目前消费者对于自主高端尚存疑虑,说明他们做的还不够。
LYNK&Co和WEY都才刚刚诞生,量产产品面世都需要等到明年。LYNK&Co有沃尔沃技术背书,上阵更轻松。WEY也不用着急宣扬自己,好的产品,时间和市场自会给出答案。尽管一些自主车企还在走借鉴之路、赚快钱,尽管观致的高端之路还未见成效,或许我们应该看到,依然有自主品牌在稳打稳扎、积极迎战合资品牌,快速出击抓住可深入挖掘的细分市场从而推动产业升级。
● 自主高端怎么看?车企老总这么说
目前2016广州车展已近尾声,实际上除了众多新车和脖子以下都是大长腿的车模,这次车展,车企内部的众多汽车人也接受了媒体采访,他们谈到了对自主高端的看法。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
“我们认为现在应该向上突破了,因为这一块有很大的商业机会,15到20万也是销售的主流产品。全新豪华品牌WEY的品牌定位就是要终结外资品牌在中国的暴利时代。”
也有网友问为什么用一个英文来代表?老魏讲到今后的高端一定是国际化,如果是一个中文推向国际是很难理解的。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
“其实每一家一直都在致力于品牌的突破,产品的突破,有的企业开始也尝试做一些,另外做一个品牌,做一些高端品牌,有的企业做高端产品,很显然,长安选择的是没有单独再命名一个品牌。”
“我认为就是独立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来走高端化,也不视为一种不错的路,关键就是要坚持住,要挺得过去,这个可能烧钱会多一点,就是把未来的钱烧的多一点,可能当前要困难一点。”
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金弋波
我们曾经也做过,在09年的时候当时做了两个高端品牌,觉得时机还不成熟,又回归一个品牌,现在其他品牌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什么状况我们也看看。
目前“大奇瑞”的品牌格局已经完成,观致是合资方式做的,对标的就是大众和丰田。
汉腾汽车总经理李学明
汽车这个产品确实代表了整个工业水平的体现,产品档次往上走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可以推出一些中高端的产品,跟合资品牌竞争。当然这也有一个过程,总之一句话,市场趋势必须要把握住,前瞻性当然也要有。
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肖勇
传祺GS8是广汽乘用车今年发布品牌向上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对于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做出分析的时候,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品牌肯定会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力军,就是占据半壁以上的份额,甚至是超过50%以上的份额。
中国的汽车人和中国的汽车品牌在做正确的事情,不再进行以前低质低价的竞争,而是向上去发展,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不管是什么样的模式,最终还是必须有高端的产品去支持。没有一个让顾客可以接受和可以认可的高端产品去支撑的话,而只是换一个品牌。我相信现在的时代消费者都很精明,有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判断的标准,最终能够吸引他们的还是要靠产品和服务。
比亚迪汽车总经理舒酉星
制造更为高端的产品,我想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外观、设计的问题,牵涉到的理念和文化会更多。
我们观察业内的很多高端品牌,除了有华丽的形象以外,还有非常坚实的实力,也就是说一定能在某些关键指标上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地方。我们也在思考技术、整体设计、产品服务、客户形象、PR关系,所有的这一些是不是能够支撑到一个更高端的系列、品牌,我们也不断地在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企业更了解中国市场、更了解中国老百姓的需求,国外的企业带入了技术和理念最先启动了这个市场,赢到最后的我相信还是中国市场,必须要把你的思维放到这个市场上才能赢。
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宋军
自主高端,当然现在还会面临一些挑战或者阻碍,或者一些天花板,二十年前或者十年前或者五年前来说,我相信那个时候的天花板比今天面临的更多。
我们也一步一步走过来,一步一步突破了自己,所以我觉得未来这些困难,这些挑战都很正常,要成为被世人尊重的品牌,成为汽车业界的强者必须挑战跨越这个困难,才被可能认可,所以是客观存在,也是需要存在的,我们也是可以有办法突破它的。
更多买车养车问题的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太平洋汽车网】,小编第一时间为大家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