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能盈利?
?
吉利汽车为什么总收购其他汽车公司?
吉利之所以收购其他汽车公司,有个背景,是因为中国汽车工业 整体起步较晚,技术 沉淀不够。吉利是1997年才进入 汽车制造领域的,而沃尔沃 是1927年创建的,宝马、奔驰刚更早,在百年汽车制造的过程中, 这些品牌积累了丰富的汽车制造经验,吉利要想超越这些品牌,就必须通过收购来完成技术的积累,以实现李书福成为全球车企的梦想。
而从吉利的收购来看,最成功的就是收购 沃尔沃 了,收购 沃尔沃 之后,吉利可谓发生了质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就是造型设计上,解决了中国消费者购车最重要的门槛。当然,收购沃 尔沃之后对吉利品牌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吉利的四S店销售经理的口头禅是:“我们吉利用了沃 尔沃 的技术。
沃尔沃不是被吉利收购了么,为什么又成了长安沃尔沃
楼主对这个不大熟悉吧,VOLVO原来是福特旗下,当年长安和福特合作时有引入VOLVO项目,合资厂是长安福特沃尔沃,由于合资的协议不变,就算volvo被福特出售给了吉利,合资项目依然有效,就是去掉福特变成长安沃尔沃而已,吉利对于VOLVO的全资收购是现代的股权收购模式,不是旧时代的整体吞并,所以对于被收购企业原有的合资和经营业务甚至总部所在地一般不会有太大影响,只是进行了购销渠道和技术上面的共享和资金的运作而已
沃尔沃不是被吉利收购了么,为什么又成了长安沃尔沃
楼主对这个不大熟悉吧,VOLVO原来是福特旗下,当年长安和福特合作时有引入VOLVO项目,合资厂是长安福特沃尔沃,由于合资的协议不变,就算volvo被福特出售给了吉利,合资项目依然有效,就是去掉福特变成长安沃尔沃而已,吉利对于VOLVO的全资收购是现代的股权收购模式,不是旧时代的整体吞并,所以对于被收购企业原有的合资和经营业务甚至总部所在地一般不会有太大影响,只是进行了购销渠道和技术上面的共享和资金的运作而已
吉利收购奔驰,李书福下的是怎样一盘大棋?
中国实体经济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在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是个不错的路径。
全文1116字,阅读约需2.5分钟
▲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吉利汽车研发中心的前台。 图/新华社
2月24日,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这一持股比例意味着吉利成了戴姆勒集团最大的股东。该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这是吉利成功收购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宝腾之后,又一个重大企业并购行为。而这起广受瞩目的并购,也被视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一个突出案例。
吉利近年来在国际资本市场大动作频繁,从收购沃尔沃、宝腾、戴姆勒等并购案来看,都是立足于自身发展规划,对标国际顶级汽车品牌、世界级汽车经营管理团队,瞄准汽车发展核心技术,并实现了吉利汽车的连续“跳级”。
▲德国斯图加特,戴勒姆公司旗下奔驰汽车工厂。图/视觉中国
这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企业跨国并购行为,提供了一个颇具价值的示范样板。
我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从微观企业层面来看,通过规模化等实现了企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吉利等规模较大的企业。我国很多企业并不缺资本、市场规模,但在品牌、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核心技术等方面还是与国际上的企业巨头存在不小差距。
▲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吉利汽车研发中心展出的一款新能源汽车。图/新华社
企业并购理论认为,企业产生并购行为最基本的动机就是寻求企业的发展。寻求扩张的企业面临着内部扩张和通过并购发展两种选择。内部扩张可能是一个缓慢而不确定的过程,通过并购发展则要迅速得多。
但站在一个更为宏大的时代背景,来看待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其动机显然不是单纯为了实现快速的规模化扩大,而是到了品牌、服务客户的能力、企业经营管理、核心技术“跳级”的关键阶段。
按照现代企业并购理论,并购最常见的动机就是——协同效应,并购交易的支持者通常会以达成某种协同效应作为支付特定并购价格的理由。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后充分享受到了这种协同效应的红利。
这也是一种启示:中国实体经济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在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协同效应,这无疑是个不错的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这笔90亿美元资金的来源,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收购资金自我平衡。他强调,吉利此次入股资金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
这告诉我们,现代实体经济所处的环境早已经不是“汽车不就是‘沙发+四个轮子’”的时代了,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思维,跨国并购必然离不开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助力,这恐怕是吉利为我国实体经济企业留下的另一重启示。
企业强则中国强,对中国实体经济来说,最关键的,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而非规模化增长。鉴于此,这样下着一盘“协同效应”大棋的跨国并购,显然有其可资参照之处。
文/盘和林 编辑 思凝
值班编辑:一鸣 李二号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吉利集团的收购之路——全球买买买
吉利集团的全称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1997年进军汽车制造业,一直专注实业。现资产总值超51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12万人,连续十一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2022年排名229位),是全球汽车品牌组合价值排名前十中唯一的中国汽车集团。
▲吉利集团旗下主要品牌
▲吉利汽车的销量增长趋势
吉利集团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靠买买买并且成功走向全球的汽车企业,先后收购了英国伦敦出租车、瑞典沃尔沃、马拉西亚宝腾、英国路特斯等一众汽车品牌,近期还收购了著名的手机生产商魅族科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吉利集团的收购之路。
接下来我们先看看吉利集团在全球的收购历程。
▲伦敦出租车
吉利的收购之路开始于2006年,吉利汽车收购了英国锰铜控股19.97%的股份,挽救了这家濒临破产的公司。锰铜控股是英国的一家汽车公司,是英国伦敦的士的主要生产商,并且还出口到美国、意大利等50个国家和地区。吉利与锰铜控股合作建立合资工厂,生产英伦TX4出租车。2013年,吉利从锰铜控股手中收购了伦敦出租车公司的所有股份。(头条~汽车制造那些事儿)
吉利沃尔沃收购案
让吉利名声大噪的还是收购沃尔沃一案,2010年8月2日,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手中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获得了沃尔沃轿车公司的100%股权。收购沃尔沃不仅让吉利一夜间成为家喻户晓的车企,也给吉利带来了很多技术上的帮助。从此,吉利开始了开挂式的发展。
emerald
2014年,吉利收购了英国电动汽车研发公司EmeraldAutomotive。
碳循环国际公司
2015年,吉利成功收购碳循环国际公司的股份,成为其董事会成员和重要股东。
宝腾汽车
吉利宝腾合作
2017年,吉利成功收购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的股份。间接拥有了PROTON49.9%的股份和51%的豪华跑车品牌莲花。(头条~汽车制造那些事儿)
吉利&太力飞行车合作案
2017年,吉利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创业公司Terrafugia(太力飞车),该公司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几位毕业生创立于2006年;2019年,吉利又和戴姆勒共同出资5000万欧元,投资德国飞行汽车企业Volocopter。
沃尔沃卡车
2017年12月27日,中国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了沃尔沃集团8.2%股权,到2021年8月吉利控股是沃尔沃集团具有8.2%股权和16%投票权的第二大股东。
戴姆勒集团
2018年,吉利成功收购戴姆勒公司9.69%的股权,成为了戴姆勒公司第一大股东。2019年,吉利与戴姆勒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组建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双方各占50%股份。(头条~汽车制造那些事儿)
图森控股
2022年8月21日,又传出吉利控股集团拟收购图森控股亚太地区业务的全部股份,日前已向图森未来美国总部发出收购要约。估计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消息了……
再来看看国内收购案
东风南充
2016年,吉利控股斥资4亿元收购东风南充公司100%股权(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取得了载货汽车和天然气汽车的商用车整车生产资质。同年,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正式进入商用车市场。
华菱星马
2020年7月将吉利商用车将安徽华菱星马(汉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纳入麾下,强化了吉利商用车在重卡及专用车方面的技术储备。
2020年11月10日,重庆力帆*ST力帆(601777)发布《重整计划(草案)之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公告》,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将取代力帆控股成为控股股东,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将以产业投资人的身份参与重整力帆。通过此次重组案,吉利顺利入主力帆乘用车,并在后续导入吉利车型。
2021年1月14日,吉利商用车宣布收购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将正式成为这家拥有65年造车史的商用车企业的控股股东。(头条~汽车制造那些事儿)
2021年3月25日,吉利集团收购康迪车业持有的28%康迪电动股权(康迪电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使吉利集团持股增加到78%。重组完成后,原本各持50%股权的康迪电动,成了吉利集团绝对控股的子公司,随后公司也改名为枫盛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旗下枫叶汽车就在这个框架下发展。
吉利魅族合作
2022年7月4日吉利魅族收购案终于落地,吉利旗下公司湖北星际时代正式对外宣布以持股79.09%的比例,控股魅族科技。
吉利控股集团的主要业务范围1
算下来,吉利控股在国际上的收购案超过了8起、国内收购案也有6起,相较于比较保守的中国企业来说,确实是大步迈向新时代啊。
怎么样,不梳理不知道,吉利集团这些年来真的是全球买买买,不过收购业务范围仍然围绕出行方向,并且多为实业,这个理念我们还是很喜欢的。
你还知道吉利集团的哪些收购案呢,欢迎补充。
?版权所有,翻录必究。头条@汽车制造那些事儿 个人原创作品,首发于今日头条,图片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