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计划收购的公司

吉利收购魅族赚了!极星、红旗纷纷上门合作,手机市场迎更多玩家

智能出行时代,车企手机厂跨界合作大潮来袭

汽车行业面临巨变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汽车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汽车制造商不再只是简单地生产机械化的交通工具,而是正在转型为智能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

汽车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系统,而是与外部环境紧密连接的智能终端。未来的汽车将具备自动驾驶、智能语音交互、车载娱乐信息服务等先进功能,成为人与外界互联互通的重要媒介。这对传统车企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车企进军手机市场的深层原因

面对这一挑战,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将目光投向手机行业,寻求与手机厂商的跨界合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获取智能终端技术和人才

手机厂商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芯片设计、人机交互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车企与之合作,可以快速获取这些宝贵资源,助力自身向智能出行转型。

拓展车载智能服务生态

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拥有庞大的应用生态和用户群体。车企与手机厂商合作,可以借助后者的优势,为车载系统注入更多智能化服务,打造出行生态圈。

实现产品和品牌年轻化

传统车企面临着用户群体老龄化的问题。与年轻化的手机品牌合作,可以帮助车企拓展年轻消费群体,提升产品和品牌的时尚感和亲和力。

分散研发成本和风险

智能出行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研发投入巨大且风险较高。车企与手机厂商合作,可以分散风险,共同承担研发成本。

吉利魅族联姻的机遇与挑战

在车企与手机厂商的跨界合作浪潮中,吉利收购魅族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不仅让吉利获得了魅族在手机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用户资源,也为魅族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对于吉利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产业并购。凭借魅族的技术实力,吉利有望在智能手机和车载智能系统领域发力,抢占智能出行的制高点。魅族年轻时尚的品牌形象,也将有助于吉利实现品牌年轻化。

但这场联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文化差异的融合,汽车和手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企业文化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实现无缝对接是一个考验。产品线的整合,吉利和魅族需要在硬件、软件、服务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协同,打造出真正的"车机一体"产品。此外,智能出行是一个新兴领域,市场前景虽然广阔但也充满未知,需要双方共同应对风险。

极星红旗等车企的跨界布局

吉利魅族的联姻为其他车企敲响了警钟。极星、红旗等品牌也纷纷采取行动,寻求与手机厂商的合作。

极星方面,已经与小米展开了合作。双方计划在车载智能系统、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出行新体验。极星有望借助小米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提升自身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而红旗则是瞄准了国产手机品牌荣耀。双方正在探讨在车载系统、车机一体化等方面的合作可能性。如果顺利达成,红旗将获得荣耀年轻时尚的品牌形象,有助于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除了与手机厂商合作,一些车企还在自主研发智能终端产品。例如长城汽车就计划推出搭载自主开发的智能车机系统的新车型。这些车企希望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避免被手机厂商"绑架"。

无论是合作还是自主研发,车企都在加速向智能出行转型,手机行业无疑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合作对象和竞争对手。

手机市场新格局和发展前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战局,手机市场正在经历全新的洗牌。未来或将出现一些"车机一体"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集成车载系统和手机功能于一体。

这些新型产品将具备自动驾驶辅助、车载娱乐信息服务、智能语音交互等先进功能,成为人与车辆、外部环境互联互通的桥梁。它们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也将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为用户提供无缝的智能化体验。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机遇。通过与车企合作,他们可以拓展产品线,开辟新的收入来源。车载智能系统的发展也将为手机操作系统、芯片等带来新的需求,推动相关技术的进步。

但手机厂商也将面临来自车企的直接竞争。一些实力雄厚的车企有可能在未来完全自主研发智能终端产品,并在硬件、软件、服务等多个层面与手机厂商一决高下。

手机厂商需要及时调整战略,加大在车载智能系统等领域的投入,并与车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避免被边缘化。

随着智能出行时代的到来,手机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未来或将出现一些全新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市场格局也将重新洗牌。谁能抓住这一变革的机遇,将主导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书福:收购沃尔沃是吉利发展的重要机会

3月28日,俞敏洪探访了吉利卫星超级工厂,并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进行了访谈。李书福表示,他在2000年准备收购沃尔沃,希望改变全球汽车工业格局,并参与全球汽车工业重组。当时他曾面临内部质疑,被称为痴人说梦,但最后做成功了。他指出,中国在2000年全面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国汽车工业也正迎来发展机遇。为了抓住这个机遇,吉利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实力。李书福表示,他深知自己摸索太慢且不一定成功,因此需要找到一个好的伙伴和老师。俞敏洪则强调,吉利收购外国同类企业并向世界推广的成功案例,正是中国汽车行业全面发展和国际化的典范。

本文源自金融界AI电报

官宣造手机三个月后,吉利要收购魅族?双方最新回应来了

一则收购传闻,让去年刚“官宣”进军手机领域的吉利控股备受关注,也让魅族这个已从智能手机市场上逐渐沉默的品牌重归大众视野。

1月21日,36氪发布消息称,从多个独立信源获悉,吉利集团旗下手机公司正与手机厂商魅族接触洽谈收购事宜,多位接近交易的人士表示:“交易还在进行中,正在做DD(尽职调查)。”

对于这一传闻,当日吉利方面回应称,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星纪时代高端手机研发业务正在有序进展,希望打造开放融合的生态伙伴关系。

魅族方面则回应称,目前还没有相关消息。

吉利跨界造手机

近年来,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领域的巨头纷纷进军汽车领域,汽车领域也有巨头在跨界到手机领域,吉利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上述星纪时代就是吉利旗下负责手机业务的公司,其全称为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星纪时代注册成立于2021年9月26日,大股东为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

2021年9月28日,吉利控股“官宣”正式进军手机领域,定位于高端智能手机和全球市场。同日,星纪时代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该项目总部落户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谈到选择造手机的原因,李书福曾表示,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也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未来是可以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未来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依法构建企业护城河已成大趋势,手机可以链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做强生态圈。”

这其实与各大手机厂商要造车的逻辑相类似,即汽车和手机均作为消费者智能生活的终端和入口,双方之间的交集正在不断叠加,为打造一条闭环生态链,这两者逐渐成为了跨界的蓝海。

早在2014年,苹果就启动了代号为“泰坦”的造车计划,打算推出一款能与特斯拉抗衡的新能源汽车。为此,苹果斥巨资,不断从特斯拉、福特等多家公司挖人。小米也在2021年3月底“官宣”跨界造车,小米董事长雷军更是声称要“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造车而战。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分析称,以家电为例,华为、小米这些手机厂商进入智能家电领域,快速地将家电行业洗礼了一遍,不少曾经的家电巨头受到冲击,如今这些手机厂商又进军汽车领域,也是向汽车厂家吹响了冲锋号,吉利在汽车厂家中是反应比较迅速的,看起来是在跨界,实质上是在以攻为守。

但也有部分观点不看好汽车跨界手机,有互联网行业人士曾向记者表示,手机厂商的围绕手机这个智能终端的生态链已经打造完成,接下来就是添加各个应用场景,如汽车,但汽车反过来要打造生态链难度更高,而且手机行业已经是一篇红海,竞争非常大。

魅族难求增量

被吉利收购的传闻,让魅族这个已从智能手机市场上逐渐掉队的品牌重归大众视野。

从MP3起家的魅族身上有一个著名的标签--“小而美”,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品化的路线,获得了一批忠实粉丝,其自主创新的Flyme系统也广受好评。

魅族官网产品列表显示,2011年至2014年间共发布了7款手机,平均一年不到两部,但当时,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在国内市场大获成功,竞争越发激烈。

2015年初,魅族获得阿里投资,也由此从“小而美”走上了“大而全”的路线。2015年-2017年间,魅族及旗下魅蓝品牌共计发布了25款手机,尤其是在2016年就发布了14款手机,机海路线也确实带来了成效,2016年魅族出货量达到了2000多万台,这也是魅族手机有史以来出货量最高的一年。不过,机海战术只给魅族带来了短暂的辉煌,辉煌之下,产品线混乱、消费者吐槽等问题也逐渐暴露。2017年,魅族在人事变动、事业部改革、魅族魅蓝品牌分家中走过阵痛期。

孙燕飚向记者分析称,魅族想做“小而美”是2015年之前,2015年至2016年想要做大,但当做“大而美”失败后,再想回去做“小而美”是回不去的,魅族崛起是在智能手机发展初期,但时代早就变迁了。

近年来,魅族也没有停止过“折腾”,但其战略似乎也在不断摇摆。2017年魅族创始人黄章复出后,高性价比的魅蓝系列逐步淡出市场,魅族品牌专注走高端路线。不过,性价比路线依旧有市场,小米就曾将旗下Redmi品牌独立出现,专门发展性价比市场。2021年,市场传出魅蓝将复活的消息,今年1月12日,魅蓝品牌带着新品正式回归,但能否重新在市场获得存在感,仍需时间验证。

除了在手机领域坚持,魅族在2021年也正式进军智能家居市场。但无论是重新走性价比路线,还是发展智能家居,魅族寻找增长点的时间总是慢于竞争对手,这些市场早已不是蓝海。

孙燕飚称,魅族现在手机的出货量每个月大概在10万台左右,这个量级代表的是其在供应链上已经没有优势了,从2017年到现在,魅族在过去五年时间里不是没有努力过,但其现在的处境很尴尬,向智能家居和穿戴领域发展的问题是,这些新业务的量没有办法扛起主营业务。在这种情况下,不如急流勇退,趁着现在的基本盘还有价值赶紧卖。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计划收购的公司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