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公司人数

浙江民营跨国公司经营50强:境外营收5726亿,吉利居首

12月20日,2021年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经营50强榜单(下称“50强”)发布。

虽然境外营业收入比上一年有所下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00175.HK)仍然霸占“50强”榜首,并进入了“中国100大”海外营业收入前10的企业名单(居第10位)。青山控股集团(002616)、浙江华友钴业股份(603799)分列第二、三位,万向集团(000559)和海亮股份(002203)占据第四和第五位。

“50强”由浙江省之江跨国公司研究院、浙江省境外投资企业协会联合发布,综合境外资产、跨国指数、进出口等22项数据组成指标体系,对企业全球资源要素整合能力、跨国经营水平、跨国经营绩效、合规经营等方面按照权重比例进行赋分,通过专家论证,最终按照得分从高到低排名而成。

在企业申报的基础上,结合商务部门备案、年报数据统计显示,“50强”企业境外资产总额约5650亿元,境外营业收入总额约5726亿元,拥有海外员工总数26万人;“50强”企业2020年出口总额约231亿美元,进口总额约190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约55亿美元,拥有国际专利总数7569项,拥有自主品牌总数4200个,对浙江纳税总额约375亿元,境外企业对所在国纳税额总计约62亿元。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世界范围内贸易摩擦增加、投资审查趋严等影响,2021年浙江省“50强”企业的主要国际化指标还是呈现逆势上升态势。

其中,“50强”企业境外资产总额、境外营业收入总额、境外员工总数分别比去年上升4.72%、32.67%、17.98%;境外资产占比、境外营业收入占比27.84%、28.23%,分别比上年增加4.20和1.62个百分点;境外员工占比为35.30%,比上年下降0.66个百分点。

从跨国指数来看,2021年“50强”企业的平均跨国指数为30.46%,高于2021年“100大”的平均跨国指数(15.07%)15.39个百分点。

“50强”企业中,有36家企业超过2021年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下称“100大”)平均跨国指数,其中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居“100大”和“50强”的首位,达到76.76%。除宁波均胜电子以外,有8家企业跨国指数超过50%,分别是: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恒林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盛泰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佩蒂动物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狮丹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浙江省企业境外投资主力军,“50强”企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占浙江省比重高达41%。制造业企业仍然是“50强”的主力军,其中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占比最大。

跨国并购是50强企业的重要对外投资方式,累计并购额约172亿美元,占比(总数为382亿美元)为45%。

从国别来看,50强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含港澳台地区)和RCEP成员国。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约183亿美元,占比(总数382亿美元)为48%。在RCEP成员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约162亿美元,占总数(382亿美元)的42%。

从分布来看,50强企业共分布在浙江省除丽水市外的10个地市,其中杭州18家,宁波9家,绍兴7家,温州、嘉兴各4家,台州3家,湖州2家,金华、衢州、舟山各1家。此次宁波有5家企业为首次入围。

浙江省“走出去”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20年印发的《加快培育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丝路领航”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为本土民营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吉利汽车到底遭遇了什么?利润同比暴跌4成 半年大幅减员近7000人

市值较高峰跌去60%。

经过大跌后,吉利探底了吗?

近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发布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营收475.59亿元,同比下降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09亿元,同比减少40%。

对于营收及净利润下滑,吉利汽车表示,由于国内部分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上半年公司为减少经销商库存主动提供了较高的折扣和优惠措施,因而削弱毛利率表现。与此同时,为保持公司产品在车市疲弱时的竞争力,同期的销售及分销费用不得不维持在较高水平。期内行政开支费用增加53%,主要是过往数年对研发做出的大量投资导致摊销及折旧费用增加所致。

早在7月份,吉利就曾发布盈利预警公告,称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将减少40%左右。今年6月,吉利汽车(含领克)的总销量为9.08万辆,同比下降29%;上半年总销量为65.17万辆,同比减少15%(去年同期为76.6万辆),完成全年销量目标151万辆的43%。为此,吉利汽车将自己的全年销售目标下调至136万辆。7月份销售快报显示,当月共销售9.13万辆,同比下滑24%。

市场对于吉利的盈利表现已经有一定的预期。财报发布后,吉利的市值重回千亿港元。截至收盘,报价11.88港元/股,两日来股价上涨7%。不过,与2017年11月高峰时期接近2600亿港元相比,吉利的市值已经回落接近60%。

下半年,吉利能否逆转颓势?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告诉时间财经,目前整个车市都在下滑,低端市场受影响最大,所以在吉利等自主品牌身上反映最明显。之前针对车市的刺激政策,对提振销量影响不大。另外,目前车企最要紧的不是销量,因为全球汽车产业正在重构。如果仅仅盯着销量,可能会丧失未来的机会。

主力产品下滑?

此前,吉利汽车一直以“黑马”姿态出现。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8年,吉利销量从53.85万辆跃升到150万辆,增长了3倍;净利润也从22.6亿元,增长到125.5亿元。

但进入2019年后,吉利表现却差强人意。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月到6月,汽车累计批售同比减少13.9%。作为自主品牌“龙头”,吉利上半年较去年同期销量减少11.5万辆,跌幅(15%)大于行业大势。其中5月到7月,吉利汽车销量跌幅为27%、29%、24%。

具体吉利销量来看,旗下的几款老车型下滑严重,新车型表现平平。新帝豪是轿车领域的“销量担当”,但6月单月售出1.5万辆,1月到6月累计售出10.9万辆,同比下降14.72%。

吉利旗下的SUV车型依然以博越等为主。6月份,博越的销量为1.37万辆,同比下滑38%。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为10.9万辆,同比下滑21.1%;博瑞下滑幅度是相对较高,上半年仅售出1.30万辆,同比下滑73.6%。另外,领克品牌上半年一共售出5.57万辆,三款车型月销量不到1万辆,与领克01在2018年9月份的 9303辆相当。

但吉利也并非没有亮点。今年推出的缤越,表现非常强势,月销持续保持在万辆之上;由几何A、帝豪GL PHEV、缤越PHEV等组成的新能源“阵线”,上半年累计实现5.76万辆,同比增长301%;同时,吉利也发力海外市场。6月,海外出口量达6234辆,上半年累计销量分别为3.86万辆,较去年同期劲增343%。但这依然无法扭转吉利的下滑态势。

虽然吉利汽车销量下滑了15%,但营收降幅却相对较小。这主要是零部件和金融板块贡献营收增量。公开数据显示,零部件收益的提升,从此前的9亿元提升至21.5亿元;由于出口的增长、新增的知识产权许可收益达到4.3亿元;汽车金融业务的利润增长,上半年吉致金融的利润同比增长156%达到2.3亿元。

大幅减员6900人

不容忽视的是,吉利汽车的雇员数量发生了大幅变化。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吉利汽车员工总数为4.55万人。2018年12底的数据为5.24万人,两者相差了减少6900人。虽然大幅减员,但员工成本(包括董事薪酬)从26.3亿元增长11.4%达到29.3亿元。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吉利汽车或是为了降低费用,进行了大幅裁员。

对此,吉利方面告诉时间财经,此前吉利集团进行了架构调整,一些原本属于上市公司的部门,被调整到集团上市公司体系外。今年,吉利集团还对外招聘1000多人,不存在裁员的情况。

这种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此前的5月,网上流传一张图片显示,吉利汽车要求有行政职务的8岗职每人购买一辆领克01,预付款2万元后其余车款从工资中扣除。“优惠只比市场价便宜1.5万,毫无诚意”。同时,吉利汽车员工自愿降薪并且加入经营共担,被质疑变相降薪。

随后,吉利汽车副总裁杨学良在微博回应称,吉利汽车各项经营指标良好,发展稳健,没有所谓“降薪”情况出现。吉利汽车从 5 月起正式开展 2019 年度薪酬调整工作,本次调薪优秀员工薪酬增长最高可达30%。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车董事会近期出现了变动。公告显示,原非执行董事Carl Peter Edmund Moriz Forster因其他工作卸任,于2019年8月21日起生效。同时,公告还特别提到,他与吉利汽车董事会并无意见分歧,无需公司股东关注。(北京时间财经 欧阳西子)

裁员大盘点:2023年50家知名企业到底“减少”了多少员工?

#头条创作挑战赛##互联网##程序员##让AI触手可及##金融##财经##马斯克##科技新生随你而变##科技快讯#

面对裁员传闻,各家都有各家的说法。

什么“人员盘点”、“广进计划、”“优化”、“毕业”、“正常人员调整”、“瘦身”、“寒冬”……

那么,国内知名企业在过去一年到底增加or减少了多少人?

博主翻查了一些知名上市企业2023年的财报,对比各大公司2022年员工数量的变化,给大家做个盘点。(注:数据来源于各大公司财报,部分企业因为财报原因暂未统计)

1、阿里巴巴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阿里的员工总数为219,260人,而截至2022年12月31日,阿里员工总数为239,740人。阿里在2023全年累计减员20480人。

2、腾讯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腾讯本部正式雇佣人数为56780人,含其他类別1959人。对比2022年的61328人,腾讯本部减员4548人。

而截止2023年12月31日,腾讯总员工数为105417人;于2022年12月30日为108436人。也就是说腾讯子公司和并表投资公司的员工为48637人,减员3019人。

3、百 度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百度的员工总数为39800人,对比2022年的41300人,百度2023年减员1500人。

4、喜马拉雅: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喜马拉雅的员工总数为2627人,对比2022年的2883人,喜马拉雅2023年减员256人。

5、哔哩哔哩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哔哩哔哩的员工总数为8801人,对比2022年的11092人,哔哩哔哩2023年减员2291人。

6、Keep

截至2023年12月31日,Keep的员工总数为955人,对比2022年的1243人,Keep2023年减员288人。

7、用友网络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用友网络的员工总数为24949人,对比2022年的25383人,用友网络2023年减员434人。

8、金山办公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金山办公的员工总数为4558人,对比2022年的4278人,金山办公2023年增员280人。

9、中兴通讯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兴通讯的员工总数为72093人,对比2022年的74811人,中兴通讯2023年减员2718人。

10、中芯国际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芯国际的员工总数为20223人,对比2022年的21619人,中芯国际2023年减员1396人。

11、华虹半导体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华虹半导体的员工总数为6863人,对比2022年的6863人,华虹半导体2023年减员103人。

12、京东方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京东方的员工总数为88,343人,对比2022年的90,563人,京东方2023年减员2220人。

13、歌尔股份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歌尔股份的员工总数为81,370人,对比2022年的85,358人,歌尔股份2023年减员3988人。

14、顺丰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顺丰的员工总数为153125人,对比2022年的162823人,顺丰2023年减员9000人。

15、海康威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康威视的员工总数为58544人,对比2022年的58284人,海康威视2023年增员260人。

16、萤石网络

截止2023年底,萤石网络的员工总数为4233人,对比2022年的3991人,萤石网络2023年增加242人。

17、大华股份

截止2023年底,大华股份的员工总数为23,452人,对比2022年的23,587人,大华股份2023年减员135人。

18、千方科技

截止2023年底,千方科技的员工总数为6,585人,对比2022年的7,100人,千方科技2023年减员515人。

19、小鹏汽车

截止2023年底,小鹏汽车的员工总数为13550人,对比2022年的15829人,小鹏汽车2023年减员2279人。

20、理想汽车

截止2023年底,理想汽车的员工总数为31591人,对比2022年的19396人,理想汽车2023年增员12195人。

21、蔚来汽车

截止2023年底,蔚来汽车的员工总数为32820人,对比2022年的26763人,蔚来汽车2023年增员6057人。

22、极氪汽车

截止2023年底,极氪汽车的员工总数为16645人,对比2022年的12955人,极氪汽车2023年增员3690人。

23、零跑汽车

截止2023年底,零跑汽车的员工总数为9314人,对比2022年的8336人,零跑汽车2023年减员978人。

24、比亚迪

截止2023年底,比亚迪的员工总数为703,504人,对比2022年的570,060人,比亚迪2023年增员133,444人。

25、上汽集团

截止2023年底,上汽集团的员工总数为207001人,对比2022年的215999人,上汽集团2023年减员8,998人。

26、东风汽车

截止2023年底,上汽集团的员工总数为119,420人,对比2022年的122,061人,上汽集团2023年减员2,641人。

27、广汽集团

截止2023年底,广汽集团的员工总数为96,825人,对比2022年的100,121人,广汽集团2023年减员3,296人。

28、长城汽车

截止2023年底,长城汽车的员工总数为82,439人,对比2022年的87,367人,长城汽车2023年减员4,928人。

29、吉利汽车

截止2023年底,吉利汽车的员工总数为60,000人,对比2022年的49,000人,吉利汽车2023年增员11,000人。

30、北京汽车

截止2023年底,北京汽车的员工总数为30,691人,对比2022年的31,511人,北京汽车2023年减员820人。

31、长安汽车

截止2023年底,零跑汽车的员工总数为49,117人,对比2022年的42,894人,长安汽车2023年增员6223人。

32、宁德时代

截止2023年底,宁德时代的员工总数为116055人,对比2022年的118914人,宁德时代2023年减员2859人。

33、亿纬锂能

截止2023年底,亿纬锂能的员工总数为27,339人,对比2022年的27,427人,亿纬锂能2023年增员88人。

34、欣旺达

截止2023年底,欣旺达的员工总数为47,448人,对比2022年的44,842人,欣旺达2023年增员2606人。

35、天能电池

截止2023年底,天能电池的员工总数为23,795人,对比2022年的25,002人,天能电池2023年减员1207人。

36、德赛电池

截止2023年底,德赛电池的员工总数为10,939人,对比2022年的11,074人,德赛电池2023年减员135人。

37、冠宇电池

截止2023年底,冠宇电池的员工总数为16,563人,对比2022年的14,879人,冠宇电池2023年增员1684人。

38、美的集团

截止2023年底,美的集团的员工总数为198,613人,对比2022年的166,243人,美的集团2023年增员32370人。

39、海尔

截止2023年底,海尔的员工总数为112,458人,对比2022年的109,586人,海尔2023年增员2872人。

40、海信集团

截止2023年底,海信集团的员工总数为56,240人,对比2022年的49367人,海信集团2023年增员6873人。

41、海信视像

截止2023年底,海信视像的员工总数为18,038人,对比2022年的16,043人,海信视像2023年增员1995人。

42、蒙牛

截止2023年底,蒙牛的员工总数为46064人,对比2022年的47329人,蒙牛2023年减员1265人。

43、奈雪的茶

截止2023年底,奈雪的茶的员工总数为7199人,对比2022年的7557人,奈雪的茶2023年减员358人。

44、华润啤酒

截止2023年底,华润啤酒的员工总数为27,000人,对比2022年的24000人,华润啤酒2023年增员3000人。

45、青岛啤酒

截止2023年底,青岛啤酒的员工总数为30,687人,对比2022年的31707人,青岛啤酒2023年减员1020人。

46、重庆啤酒

截止2023年底,重庆啤酒的员工总数为6,869人,对比2022年的6765人,重庆啤酒2023年增员104人。

47、燕京啤酒

截止2023年底,燕京啤酒的员工总数为21,405人,对比2022年的23708人,燕京啤酒2023年减员2303人。

48、珠江啤酒

截止2023年底,珠江啤酒的员工总数为4,367人,对比2022年的4806人,珠江啤酒2023年减员439人。

49、珀莱雅

截止2023年底,珀莱雅的员工总数为2,971人,对比2022年的3177人,珀莱雅2023年减员206人。

50、上海家化

截止2023年底,上海家化的员工总数为4,824人,对比2022年的5238人,上海家化2023年减员414人。

经济下行环境下,优化人员、薪资下调、绩效奖金取消,年终奖骨折甚至没有等等这些成越发常见,职场人越发难了。

本次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我们下次见!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份稳定多金的工作,捂紧钱袋子,开心做自己!

注:本文章来源于公众号“互联网坊间八卦”,如侵删

擎创科技,Gartner连续推荐的AIOps领域标杆供应商。公司专注于通过提升企业客户对运维数据的洞见能力,为运维降本增效,充分体现科技运维对业务运营的影响力。

行业龙头客户的共同选择

了解更多运维干货与行业前沿动态

可以右上角一键关注

我们是深耕智能运维领域近十年的

连续多年获Gartner推荐的AIOps标杆供应商

下期我们不见不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公司人数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