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汽车技术研究

营收研发双增长,吉利走上技术驱动快车道

导读: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强调,吉利汽车不必参与价格战竞争,而是聚焦品牌战、价值战、技术战、服务战、道德战,专注打造高价值的产品。

“吉利坚持打基础、练内功,一步一脚印谋发展,不搞大跃进,不搞短平快。”今年6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的致辞,引起了诸多业内人士的共鸣。

2023年刚刚过去的这半年,对汽车行业而言相当不平凡,除由价格战领衔的竞争愈加激烈外,产业链结构的调整为车企同时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当下车市激烈竞争的背后,是供需不平衡、新旧动能转换等多种深层次因素造成的。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活下来并且取胜,是每一个汽车制造商不得不面临的考验。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头羊,在吉利汽车看来,只有坚持打基础、练内功,通过实现规模化、提高市场占有率,才能实现盈利可持续增长,从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突围。

8月22日,吉利汽车披露2023年上半年业绩。今年前6个月,吉利汽车营收同比增长25.8%至人民币731.8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上涨1.2%至15.7亿元。

具体来看,吉利汽车的主要营收来自汽车销售。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3%至69.4万辆;平均单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8%至10.1万元;新能源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约44%至15.79万辆,销量快速增长;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提升至22.7%,比去年同期增加4.8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基于此,吉利汽车维持年初165万辆的年销量目标不变。

同时,吉利汽车正持续加大智能电动化研发投入,研发总投入同比增长62.8%,达到59.1亿元;经营性现金流上升9.1%至人民币107亿元;总现金水平维持稳定,为336.4亿元。

多品牌协力规模化

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在业绩发布会中强调,吉利汽车不必参与价格战竞争,而是聚焦品牌战、价值战、技术战、服务战、道德战,专注打造高价值的产品。

“吉利成本供应链体系非常强大,从全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如果无法形成规模化效应,企业将会失去所有机会。而如果没有新的技术,客户产品将无法获得良好的生命周期。”淦家阅强调,吉利汽车将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保证价格优势。

“造每个人的智能精品车”,是此次吉利汽车业绩发布会的全新主题。

对于集团旗下众多品牌,吉利汽车一直有着明晰的品牌体系和定位。从吉利、领克再到极氪,吉利体系内的汽车品牌实现了车型及品牌的持续升级。于此同时,得益于整个吉利控股集团统筹的技术协同、规模扩大、供应链协同等,推动了旗下各品牌研发成本、创新能力以及竞争力的优化提升。

今年上半年,吉利银河首款混动车型银河L7上市两个月销量近2万辆,成为混动市场最快达成“月销破万”的插混SUV;吉利银河系列第二款车型吉利银河L6也已宣布亮相,并将于9月正式上市。

领克上半年实现销量8.2万辆,同比增长6%,累计销量已突破90万辆,今年有望迎来第100万位车主。

极氪上半年累计交付4.26万辆,同比增长124%,自发布至今累计交付超12万台。首款车型极氪001交付突破10万辆,平均订单金额超过33.6万元,蝉联“30万以上中国品牌纯电车型销量冠军”;旗舰车型极氪009平均订单金额达52.7万元,成为50万以上豪华MPV全品类销冠;第三款车型极氪X也已于6月12日正式开启交付。

对于未来,吉利的新能源主线逻辑与多品牌定位同样清晰:下半年,吉利品牌将推2款全新产品,首款AI智能电混家轿银河L6将于9月上市,首款纯电动车型E8将于第四季度上市,到2025年共规划6款全新产品;领克品牌将推出首款全系新能源中型SUV领克08;极氪维持全年14万辆交付目标不变,下半年将推出1款全新智能纯电轿车,并计划于2025年实现65万的销量目标,同时以每年2款全新车型的进度投放市场。

多渠道赋能科技创新

在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整体汽车行业内卷加剧。特别是在智能电动化的大潮下,汽车工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单线的技术创新,而是人工智能、无感交互、天地通信、跨界互联能力的多技术融合创新。

近10年来,整个吉利控股在研发方面投入超2000亿元,布局了新能源科技、自动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操作系统等前沿技术领域,以打造科技护城河。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大力加大了智能电动化研发投入,总投入同比增长62.8%,达59.1亿元。

同时,吉利控股通过多渠道的资本投入,与旗下所有品牌共享研发成果。如来自三电体系的威睿,凭借对电池安全的极致追求,成为吉利技术的领先性和安全性的代表。针对高端造车平台,吉利历时五年,投资超过200亿元,打造了SEA浩瀚架构,除极氪外,还广泛应用于沃尔沃、smart等全球汽车品牌,成为全球目前共享最多,技术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解决方案。

智能化技术方面,吉利汽车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人工智能三大领域持续创新,推动“智能吉利2025”快速落地,实现软件定义汽车,夯实核心技术,软硬件全栈自研。

智能驾驶是汽车智能化领域举足轻重的模块。今年下半年,以极氪高速NZP自主领航辅助系统为代表的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将率先在上海、杭州等城市推进商业化落地。即将开幕的杭州亚运会,吉利作为官方合作伙伴,也将参与亚运赛事出行服务保障。

今年年初,吉利星睿智算中心上线,通过车联网平台、智能驾驶云平台实时接收亚运车队车辆行驶数据和智能驾驶数据,利用自身超强算力为汽车提供高效安全的数据信息计算服务,全方位保障车辆安全运行和驾乘体验。而由杭州亚组委指定极氪开发的亚运智驾体验专线,也将在亚运会期间投入运营。

另一方面,即将上市的领克08将首搭华山二号智驾平台,其采用的A1000是目前算力最大、性能最强的国产自动驾驶芯片之一,可单芯片支持行泊一体域控制器,支持全场景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后续将陆续开放NOA高速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等功能。

智能座舱是人车交互的基础。目前,吉利全栈自研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银河N OS,语音唤醒速度仅需0.5秒,已在吉利银河L7和吉利银河L6上搭载,未来将搭载于更多全新车型。

即将上市的领克08搭载安托拉1000Pro计算平台,将集成2颗超高算力的自研7nm“龍鷹一号”芯片。同时,领克08将首次搭载星纪魅族的LYNK Flyme Auto车机系统,实现手机与车机的无缝衔接。极氪智能座舱也在下半年推出OS 5.0,将依托高规格软硬件的加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于AI人工智能布局上,吉利汽车宣布将于下半年发布“汽车行业首个全栈自研的全场景AI大模型”,并已完成对话大模型训练,包括500TB超大规模中文文本数据构建及数据清洗算法开发,模型使用1.5T token超大规模中文数据集,让人车对话更流畅。

并且,智能汽车的量产普及离不开智能制造。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正式上线以来,已实现吉利控股集团体系下含航空航天、高清地图、智慧能量、智慧动力、智能架构、智慧出行在内的全生态数据合规共享,云端算力达每秒81亿亿次,可满足350万在线车辆的并发计算需求,能提升20%的吉利整体研发效率。

同时,极氪智慧工厂基于 一体化压铸制造工艺,建立了全球首个大型结构件一体化压铸L4级智慧产线,打造了全球量产的最大7200吨巨型压铸机,产线自动化率达到100%,综合效率提升30%以上,大幅提升车辆轻量化水平、续航能力和安全性能。

海外事业再获突破

在技术底座支撑下,吉利汽车的出海事业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吉利品牌在中东、亚太、非洲、拉美、泛欧等多个区域深化布局,上半年在海外29个国家完成12款产品的上市,截至6月底,全球共开发销售及服务网点490个。新几何C、新缤越也陆续登陆中东、泛欧、拉美市场。

谈及吉利全球化布局进程,吉利控股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及执行董事李东辉表示:吉利控股对吉利汽车的出海给予了充分支持,通过参股、协同合作的方式,形成了在东南亚、韩国、欧洲等地系统研发制造布局的能力。

吉利汽车与吉利控股和雷诺三方签订协议,成立动力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研发、制造和供应动力总成,加速向新能源领域转型。新公司将在欧洲、亚洲和南美拥有五大研发中心和17家工厂,员工总数约19000人,每年产能500万套发动机和变速箱。

目前,极氪001、极氪X已进入欧洲市场,并将率先在瑞典、荷兰开售,首批直营门店年内落地并开启交付;第四季度更将在以色列启动预售。

宝腾汽车上半年终端销量7.7万辆,同比增长28.6%。首款新能源汽车宝腾X90已于6月上市;宝腾X50与Exora则继续保持细分市场销冠。以宝腾作为桥头堡,吉利汽车正持续进军210万容量的东盟市场。

在海外市场屡创佳绩的同时,吉利汽车也在持续打造全球领导力。吉利汽车荣获“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第八名,获得五星级评价,位列中国车企第一。

一个企业是否具备长期发展的生命力,更看中静水流深的力量,包括技术储备、人才储备、渠道建设、体系化建设、产能规划等等。吉利汽车通过过去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布局,已在行业中展现出明显的规模化效应,主要产品均展现出了较强的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在财务和盈利能力方面,吉利汽车也已稳步实现了利润的多元化,规模和体系化优势也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展现了中国汽车工业领军者在百年大变局中的底气与实力。

“随着吉利银河产品的上市,吉利汽车旗下的所有品牌都吹响了全面向新能源转型的号角。”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在发布会上表示,伴随“全面向新”战略的逐步深化,目前吉利汽车已经全面地完成了向新能源转型的基础性投入与生态建设,吉利汽车旗下的产品也完成了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在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吉利汽车有望迎来发展的第二次腾飞。

电动化浪潮下,吉利、雷诺“逆势”成立合资公司研发内燃机

导读:双方成立动力总成技术公司,看似“逆势”,实则“共赢”。

(文/周盛明 编辑/高莘)2024 年 5 月 31 日下午,雷诺中国、吉利控股集团共同宣布,继 2023 年 7 月 11 日签署合资协议并获得相关监管机构事先批准后,雷诺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HORSE Powertrain Limited。

图源:吉利控股集团

根据公告,雷诺集团和吉利各持有新公司 50% 股份,新公司核心项目为混合动力及燃油动力总成技术、部件和系统,预计年营收将达到约 150 亿欧元,年产能约 500 万套动力总成,致力于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整套先进的动力总成技术产品,包括混合动力系统、燃油动力系统、变速箱和电池解决方案等。

观察者网也从雷诺集团处独家获悉,雷诺集团与吉利的合作将重点关注研发和新产品发布的五大支柱。其中包括改进高效内燃机发动机,通过混合动力和模块化解决方案实现车辆电气化,使用生物燃料和合成燃料等低二氧化碳燃料,开发氢发动机,以及通过新的催化剂系统和生命周期方法改善空气质量。

图源:雷诺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 2024 年 5 月 31 日,合资公司 HORSE Powertrain Limited 的相应运营实体,即 Horse 和极光湾公司,将分别从雷诺集团和吉利剥离。

2022 年,雷诺集团将公司的业务一分为五,其中内燃机与混动汽车项目被命名为“Horse”;而“极光湾公司”曾用名为“浙江吉利动力总成研究院”,其现有 6 个发动机厂,2 个中澳合作自动变速器厂,1 个手动变速器厂和澳大利亚 DSIH 变速器公司。

根据企业查询平台“企查查”的公开信息,极光湾科技有限公司现有员工 2400 余人,具备发动机年产 85 万台、变速器年产 100 万台的生产能力,年销售额超 45 亿元,该公司曾是吉利集团全球化战略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源:企查查

雷诺集团方面还向观察者网表示,“Aurobay(极光湾公司)成立于 3 年前,由瑞典沃尔沃汽车的独立组织组成,最近还采取了进一步措施,将团队与中国的 Aurobay 整合在一起。Horse Technologies 是一个更新的组织,于 2023 年 7 月成立,但在建立与雷诺高度独立的团队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

而本次合作的细节还包括雷诺集团和吉利也把相关知识产权转入新的合资公司,让新公司能完全自主开发未来动力总成技术。

公告中提及:“新公司能完全自主开发未来动力总成技术,满足各类市场需求,特别是在绿色甲醇、乙醇和氢等替代燃料领域的产品需求。新公司凭借互补的产品组合和全球性业务布局,其产品可涵盖全球 80% 的混合动力和燃油动力汽车市场需求。”

雷诺集团向观察者网表示,Aurobay (极光湾公司)和 Horse 将继续致力于他们当前的项目,但合资企业将提供机会,通过在未来的某些技术解决方案上合作,找到许多协同效应并获得竞争优势。雷诺集团表示,最终目标明确是根据能力和市场需求定义工作共享,并加速创新和研发,以实现工业化,并为任何类型的客户提供建议。

在规模上,新成立的 HORSE Powertrain Limited 将拥有全球 17 家工厂、8个主要客户(分布在全球 130 个国家和地区市场)、5 个研发中心、约 1.9万 名员工、预计约 150 亿欧元年营收、年产约 500 万套动力总成。此外,新的合资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所有类型的混合动力解决方案——包括长续航混合动力、燃油混合动力、使用替代燃料的内燃机,如乙醇、甲醇、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氢气等。

在组织架构上,Matias Giannini 被任命为合资公司的 CEO,马乐被任命为合资公司的 CFO,Juan Ferrera 被任命为合资公司的 CHO。 此外,Horse 和极光湾公司将作为新公司的两个子业务集团,会分别维持原有管理层不变。Patrice Haettel 继续担任Horse CEO,公司驻地西班牙马德里;王瑞平继续担任极光湾公司 CEO,公司驻地中国宁波杭州湾。他们将直接向 Matias Giannini 汇报。

而新合资公司的董事会由 6 名成员组成,吉利方面和雷诺方面各占半数席位。其中,雷诺方的三名董事分别为:首席采购、合作伙伴和公共事务官福兰,首席科技官 Gilles Le Borgne 和达契亚 CEO 兼首席供应链官 Denis Le Vot;吉利方的三名董事分别为:吉利控股 CEO 李东辉,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和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CFO 张权。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控股 CEO 李东辉将会担任新合资公司的董事长。

对于组织架构的细节,雷诺集团向观察者网表示,“(目前我们)首要任务是通过以无缝和谨慎的方式将各组织聚集在一起,同时保持实体业务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确定协同作用。为此,我们将利用智能组织结构,允许资源主要留在实体内部,但在合资企业层面作为一个团队一起工作。”

在全球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下,双方的本次合作将聚焦点放在了内燃机相关的技术研发上,虽然看似“逆势而行”,但实则是“合作共赢”,新公司的成立也是全球汽车产业走在“团结”和“共建”的道路上的有效佐证。

预计到 2040 年,全球一半以上的车辆仍将依赖燃油动力总成技术,因此,雷诺集团和吉利认为,有必要推进高效燃油动力发动机、低碳电子燃料(e-fuels)和氢燃料等多种动力总成技术的研发,实现汽车行业成功脱碳。

双方表示,新公司将带来立竿见影的规模效应,提升市场覆盖率,有效助力雷诺集团和吉利的发展。

根据公开数据,吉利汽车 2023 年全年累计销量为 1686516 辆,同比增长约 18%,超额完成全年销量目标,创年销量历史新高。雷诺品牌在 2023 年的全球销量达到了 1548748 辆,同比增长 9.4%,在欧洲市场,雷诺的表现尤为突出:2023 年,雷诺在欧洲的注册量达到 97.76 万辆,同比增长 19.3%,远超欧洲市场整体增长率的 13.9%。

图源:雷诺中国

而对于双方来说,燃油车、混合动力汽车仍然为销量的主力。新合资公司也将汇聚双方手中现有的资源,为雷诺集团、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宝腾、日产和三菱汽车公司提供服务。双方表示,未来,新公司将为更多全球汽车品牌提供端到端动力系统解决方案,也将继续欢迎新合作伙伴的加盟。

对于本次新合资公司的正式成立,雷诺集团 CEO 卢卡·德·梅奥 (Luca de Meo) 表示:“合资公司的成立是为解决交通运输脱碳这一汽车行业的最大挑战做出的重要部署。”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汽车行业的使命是在未来几十年实现净零排放,全球资源协同、技术多元化和专业能力共享势在必行。”

吉利砸亿元造新技术!能媲美华为和小米,余承东、雷军认可吗

5月30日,吉利汽车在杭州正式发布了"银河 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和Flyme Sound无界之声AI智能音响系统。这两大技术的面世,标志着吉利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

对于吉利来说,砸下亿元研发费用打造这样一款智能座舱系统和音响系统,着实颇为不易。当前,汽车智能化是大趋势,但要真正做到智能网联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芯片、系统、算法、交互等多方面进行长期投入。

吉利此举暗含着什么深意?又能否真正媲美诸如鸿蒙、小米之类的巨头系统?这背后是否折射出了整个车企发展的新趋势?让我们一一剖析。

从技术实力来看,吉利的这两大系统确实值得关注。

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将魅族在手机领域多年沉淀的Flyme系统移植到车载场景,并结合银河的车载硬件进行深度优化。其搭载吉利自主研发的首款7nm车规级芯片"龍鷹一号",AI算力高达骁龙8155的两倍,支持2.5K高清视频播放。

系统拥有场景空间、多形态桌面、Dock菜单等丰富界面设计,支持手势交互、智能语音等多种人机交互方式,整体体验流畅现代。更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能够跨终端互联,用户可在车机、手机等终端之间无缝流转应用。

与之搭配的Flyme Sound无界之声AI音响系统,则是国内汽车行业首款采用9.1.6环绕声布局、20声道独立功放的产品,最高可容纳27个扬声器,实现了2000瓦大功率和20Hz低频下潜表现。

可以说,技术上的确有过人之处,吉利对其也是倾注了大量精力。据了解,吉利在声学研究、算法优化等方面租了实验室、聘请师资,专门组建了上百人团队,历时多年打磨。

然而,智能网联技术绝不是几个硬件软件系统就能决定成败的,更关键的是生态和用户体验。在这一点上,华为、小米等巨头毫无疑问占据着绝对优势。

鸿蒙系统是华为在手机、平板、电视等多个终端耕耘多年的结晶,其应用分发、服务生态、安全防护体系都十分成熟;小米在澎湃OS系统上也有自己的系统积累和生态资源。但吉利很难在短期内在车载场景下复制出如此完整的生态。

就连座舱系统常见的语音导航、音乐服务等都需要与第三方达成合作。吉利这次只提及了几个视频、音乐资源对接的成果,整体服务生态仍是懵懵的。

所以吉利座舱系统能否媲美巨头系统,现在下定论为时尚早。我们不能忽视系统研发的不可逾越的生态溢价。虽然吉利的技术实力值得肯定,但离整体上真正与巨头平起平坐,还有一段路要走。

不过,从吉利砸重金研发座舱系统这一事实本身,我们也可以窥见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走向。

车载智能系统已成为汽车厂商不可回避的命题。这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

一是用户体验对汽车的需求在不断升级。购车者不仅看重动力、安全性能,更注重车内智能娱乐和全场景互联功能,满足其不同场景下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渗透,人机交互体验已成为衡量汽车优劣的关键维度。

二是智能网联汽车是自动驾驶的关键基础。虽然L4/L5级自动驾驶技术尚待时日,但汽车企业都在为最终目标持续投入。汽车智能系统正是为自动驾驶赋能的关键一环。

因此,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正在加大投入,研发自己的智能网联系统。

与吉利类似,理念很多车企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例如特斯拉一直在大力推进自动驾驶和智能化,已经推出过FSD城市自动驾驶功能。小鹏、理想等新造车势力同样重视智能化建设。就连传统车企也在狂砸重金,比如本田投资了阿里的主导地图服务,奔驰联手腾讯开发网联系统等。

这预示着未来汽车产业将发生深层次变革,车企不再是简单的制造商,而将成为智能移动终端的提供者。它们需要具备软硬件研发实力,能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化出行体验。

这种变革的本质,是汽车正朝着手机、PC等成熟智能终端的方向发展。用户体验和生态建设成为核心竞争力,谁拥有更强的操作系统和服务能力,谁就能在未来占据优势。

可以说,吉利砸重金研发座舱系统,就是其在这股浪潮下的必然之举。作为传统车企,吉利需要挣脱过往被动跟随的局面,主动构筑自身智能网联体系,为未来的智能化转型夯实基础。

当然,吉利能否就此完成华丽转身,取决于它是否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并能持久投入,构建起生态护城河。毕竟汽车智能化转型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入研发和创新能力。

更广阔地看,整个汽车行业都将因为智能网联而发生重塑。未来的竞争无疑将更加白热化。

这种竞争不仅发生在车企之间,也会吸引更多科技公司和资本的介入。事实上,苹果、小米等科技巨头都蓄势在汽车领域布局。他们靠的就是在智能终端和人机交互方面的经验积累。一旦切入汽车领域,或将对传统车企构成巨大生态冲击。

因此,汽车企业需要高度重视智能网联系统建设,否则很容易被生态所绑架。通过自主可控的智能系统,车企才能掌握主动权,主导汽车智能化进程。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样面临重塑。一方面,智能系统意味着车载传感器、芯片、算力等需求的暴涨,将催生诸多新的产业机会。另一方面,新的营收模式如订阅服务、车载广告等也将应运而生。这需要产业链各环节通力协作,重构生态关系。

总的来说,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并存。汽车的智能化催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

无疑,这对整个汽车产业来说是一次考验,考验着每个企业的技术实力、生态构筑能力和变革勇气。但只有拥抱变革,主动掌控智能化进程,企业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点,不仅吉利应当而且必须认识到,整个行业都应当如此。唯有如此,中国汽车产业才能真正实现弯道超车,在智能网联浪潮中出类拔萃。

当然,这需要政府、资本和社会各界共同重视和支持。我们需要为汽车企业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为科技人才提供充分发展空间,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只有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术,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可控,在智能网联汽车的赛道上不被边缘化。

可以预见,未来5-10年,汽车产业的格局必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像吉利这样主动出击、勇于创新的企业,将最有希望成为未来赢家。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汽车技术研究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