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豪情srv标志图片大全

汽车狂人李书福20年传奇:从黑户造车到吉利帝国

李书福的造车路,也是一部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成长、变迁史。

在20年造车生涯中,李书福带领吉利冲破了重重障碍,从“造车黑户”到“模仿者”再到“民营汽车品牌典范”,吉利在不断变化的产业形势下借势、借力,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品牌升级。

作为一家在合资品牌与国企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民营汽车企业,李书福创办的吉利可谓是民营企业谋求发展的代表。收购沃尔沃,参股戴姆勒。吉利集团和它的董事长,李书福,何以有如此大的能量,接连撬动国外车企?

李书福原名李胥福,浙江台州人。上学后,李书福将名从“胥福”改为了“书福”——书生有福,即使李书福此后的决断从来不都不像一个书生。

虽然名叫书福,但囿于家庭条件,李书福高中毕业后就没学上了。后来的故事就是李书福骑着自行车给人照相,再自己动手攒照相机,然后攒出了一个照相馆,给人拍照的时候不用再满城跑了。

李书福高中读书的时候比较认真,知道洗照片用的定影液中有溴化银,还知道用便宜的硫化钠就可以把银置换出来。在常识普遍缺乏的年代,这点知识让李书福成了小城里的废定影液回收者兼炼金术士。后来李书福还把“炼金工作”扩大到各种贵金属上,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83年的《金银管理条例》让李书福的卖金银经济活动成为了将被打击的投机倒把,李书福第一项稍具规模的事业因此中断。

所幸改革开放之初,遍地都是机会。1984年,瞅准越卖越好的冰箱,李书福联合家中三个兄弟成立了台州石曲冰箱配件厂,生产冰箱制冷的主要配件蒸发器。李书福日后的公开简历中,工作经历也多从这一段开始。

配件越卖越好,李书福兄弟等人干脆自己成立了北极花电冰箱厂,与一众国营企业竞争而不落下风,有资料称其销售额一度达到了4000万元。但好景不长,李书福的冰箱厂长没当两年,北极花电冰箱厂就因为国家定点生产冰箱的政策而被迫关闭——在这项政策中,民营企业被拒绝。其实这个政策并非没有操作空间,找一家被政府支持的国有冰箱厂挂靠,就可以继续生产。但李书福当时并不懂那么多,对政策的权威只是服从。

冰箱厂关门后,李书福去深圳大学上学,顺便发掘了镁铝曲板这门生意,一直延续至今。这也是为何今天的吉利集团旗下有“吉利装潢材料有限公司”,并自称铝塑板20年生产经验老厂家。而如今“吉利”之名,也源于这个公司。

在各个创业项目中,李书福积累了数千万元,开始寻求更大的生意——房地产。

1992年时值海南大开发,一轮炒房热潮汹涌袭来,上过大学的潘石屹、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易小迪组成了万通六君子已经先行入场,看到2万家房地产公司在这片热土上搏杀后又心惊肉跳地退了出来。没上过大学的李书福看得没那么明白,千万资产化作了一栋栋烂尾楼。

这件事对李书福最大的意义在于,赔得太痛,让他死了投机这条心。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李书福折返台州,安心地做他的制造业去了。中国可能少了一位地产大亨,但却会收获一位汽车狂人。

“疯子造车” 第一款车竟翻版夏利

海南一役失败后,李书福又开始琢磨起新的生意。这次他的目光投向了交通出行——经济发展越来越快,路越修越多,人们必然需要更多、更快的出行工具。李书福一开始想到了造摩托。

通过仿制一辆本田摩托,李书福造出了自己的“华田”,但与冰箱一样,没有生产资质成为造摩托的难题。摸爬滚打多年后,李书福这次知道该如何处理——找了一家效益不好的国有摩托车厂挂靠,李书福成功地开办起了自己的吉利摩托,并让吉利摩托成为一方霸主。

但李书福最想造的还是汽车,更高级,也能挣更多的钱。

为此,李书福多次在香港购买了奔驰等豪车,拆了装,装了拆,试图弄明白造车的技术。乃至于李书福弄来红旗的发动机、底盘,安上奔驰的外壳,打造出了“吉利一号”。

小排量车将迎来车市春天

▲吉利1号

但改装车和真正的造车有质的区别。李书福的兄弟们劝其实际一点,但李书福却回应了那句让他被奉为“汽车疯子”的狂言——“在我看来,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

李书福的想法在当时确实很疯狂,按照国家产业政策,1994年对地方政府进入汽车产业规定了15个亿的准入门槛,并且前提得到政府的批准。

李书福手里只有一个亿(还对外宣称5亿),草根出身,没有技术,要造车无异于痴人说梦。

下定造车决心的李书福四处活动,挖来了一汽的技术人员,组建起了有正规军领头的技术团队。当然,他们也带来了当时一汽天津主要产品夏利的外形和技术,这也造成了吉利的第一款产品“豪情”与夏利看上去完全就是孪生兄弟。

▲吉利豪情

任玉明上海汽车工业展吉利豪情SRV

起码的技术有了过后,生产资质的问题再一次摆在了吉利眼前。而问题的解法与造摩托车时惊人地一致。1997年,李书福到德阳考察,与德阳市监狱旗下的德阳汽车厂签订了合约,合资成立了“吉利波音汽车有限公司”。这名字里又是汽车又是飞机的,倒是很适合吉利日后收购的飞行汽车公司。不过这家汽车公司的生产许可中,只能造轻型客车,也就是两厢小车。

好在,车总算是可以造了。借来一张“客车准生证”后,吉利在浙江临海开始建设生产基地,当年就完工。后来德阳汽车厂被李书福买下,这张客车准生证收归吉利所有。

1997年,在各种活动之下,吉利的第一款车“豪情”终于正式下线。据说为获得各界支持,李书福当天邀请了700余位政商人士参加下线活动,然而大家都知道李书福是游走在法律边缘,不敢轻易为他站台。

时任浙江省副省长叶荣宝,成为了吉利发展之路上的一位贵人。叶荣宝虽是轻工业局出身,但对产值更高的汽车工业热切,希望浙江能有自己的汽车产业。豪情下线仪式当天,李书福给叶荣宝发了个传真,叶荣宝得知后,即刻赶赴现场。得到副省长支持,吉利的造车之路轻松很多,政策、用地都开始得到支持。

后来,吉利又推出了第二款车,美日,寓意美好的日子,设计上也比豪情美观了许多。

但美日与豪情虽然价格低廉,但无论是在品质还是在性能上,都只是刚刚入门。模仿为主的外形,也让吉利早期以一个模仿者的形象示人。

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吉利在2001年推出了中国第一跑——吉利美人豹。这款请来意大利设计师操刀的跑车在外观上确实改观不少,但却无跑车之实——动力孱弱,不到100马力。尽管打出了售价十余万的低价牌,购买者仍是门可罗雀。

▲吉利美人豹

中国第一辆跑车,吉利美人豹生产线 dfic

吉利这次提升品牌形象的尝试,也仅仅是尝试而已,真正有质的飞跃,还得从吉利开启海外并购开始。

同样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对世界经济的开放程度上了一个档次。同样,对民营资本也放开了更多限制,吉利的豪情、美日终于被列入国家汽车生产目录中。曾经让李书福头疼的政策,终于开始为其护航。一直打着擦边球的吉利,成为了事实与法理上的民营车企。

两次出海 完成品牌升级

2006年,在汽车市场上正式摸爬滚打五年的吉利渴望着冲出低端市场。

这一年,吉利第一次出海参与汽车行业公司收购,目标是濒临破产的汽车制造商英国锰铜。英国锰铜并不著名,但其生产的伦敦黑色出租车,随各类在伦敦取景的电影、电视剧的传播而为全世界所知。

若能引进这个车型,对吉利的产品线升级将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当时与吉利竞争的还有华晨。按理说,已经与宝马组建合资公司的华晨有着更强的实力和商业声誉,更有希望获得青睐。但吉利却凭借着小体量和民营企业身份带来的灵活更快地作出了决策,完成了各项工作,将华晨甩在身后。

当年,吉利成为英国锰铜第一大股东,07年双方在上海的合资工厂落地,开始生产英国伦敦久负盛名的黑色出租车的中国版本——吉利英伦。

▲吉利英伦TX4

吉利

也是在这一年,在学习丰田发动机技术基础上,吉利耗时三年研发的CVVT发动机JL4G18正式投产,吉利在汽车领域一直以来的模仿者形象因之得到改观。更重要的是,在排量与车型级别直接挂钩的汽车工业,这款1.8L发动机的诞生使得吉利可以打造出更高端的产品。

09年,搭载JL4G18的吉利帝豪首款车型EC718下线,随即大卖,它的诞生使吉利得以避免被摁死在低端市场。到今天,吉利销量最好的轿车车型,仍是帝豪系列。

▲帝豪EC718

吉利帝豪EC7车型在埃及正式投产

但在汽车的动力系统中,仅有发动机是不够的,要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四个轮子,变速器同样重要,制造技术也同样复杂。再一次地,李书福想到了从外部借力,从更先进的国外公司借力。

08年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带来满地狼藉,但同时也带来了机会。2009年2月,澳大利亚变速器制造商DSI因金融危机宣布破产。DSI破产当天,时任吉利副总裁、现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已经登上去了澳大利亚的航班。

赵福全先领头谈判一个月后,李书福率队飞赴澳大利亚。当时DSI员工对自身未来的命运感到忧虑,唯恐被收购后一场大裁员,李书福要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通过承诺尽可能保留员工、提高福利待遇,吉利很快打消了DSI方面的疑虑。

2009年3月27日,与DSI启动正式谈判后一个月,吉利正式宣布收购DSI——同入股英国锰铜如出一辙,又是一场闪电战。而相较于入股锰铜,对DSI的收购对吉利来说有更大的意义:一来是控股收购,二来这一次吉利是冲着变速器技术去的。收购DSI后,吉利推出了6AT变速箱,缓解了这一关键部件的对外依赖局面。当时的媒体对此也大加赞扬,认为吉利此举学习了汽车工业先进技术。

回过头来看,吉利出海,对英国猛铜和DSI的参股收购,都在不同程度上帮助实现了吉利的品牌升级。曾经在红旗车上套一个奔驰壳的吉利,与曾经的“山寨者”身份愈行愈远,开始在自主品牌中排得上号。

这两次收购经历,强化了李书福的一个判断:对起步较晚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要缩小与国际大厂的差距,仅仅合资是不够的。收购海外优质资产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途径。同样,这两次出海也为吉利积累了海外收购的经验。其中一些章法,日后还会再现。

蛇吞象沃尔沃 上演草根逆袭

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收购机会不仅仅存在于澳洲,也落在了李书福一直暗中观察的瑞典。2002年,刚刚拿到“准生证”的吉利内部,李书福放出豪言,让员工做好收购沃尔沃的准备。当时一年都卖不了几万辆车的吉利收购豪华品牌沃尔沃,这句话让所有听到的人都瞠目结舌。2005年,李书福向还在华晨集团担任副总裁的赵福全透露这个想法时,后者同样瞠目结舌。

但李书福详细地解释了这一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北美汽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但福特仍然沉醉在打造汽车品牌帝国的扩张步伐中,众多的品牌日后必将成为福特的负担,让福特走向亏损甚至是破产。福特到时候抛售非核心品牌资产只是必然,沃尔沃则属于这一类资产之列。而在规模和消费能力都快速成长的中国汽车市场,需要沃尔沃这样的高端品牌。

笑李书福大言不惭还是认为这一轮分析在理?赵福全当时内心的真实想法难以还原。但这次见面一年后,赵福全加入吉利,任职主管技术研发的副总裁。无论是在吉利日后的出海征程中提供专业建议,还是在吉利品牌升级期的研究体系搭建中,赵福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李书福的预言开始应验。当年3月,陷入亏损的福特为了快速扭亏为盈,祭出了“一个福特”战略,以23亿美元的价格将捷豹路虎出售给塔塔集团。印度人已经出手,中国人也不能闲着——其实,在2007年福特初现颓势之时,李书福就向其发函讨论了收购沃尔沃的事宜。但福特集团对这个连合资品牌都没有的小厂未曾正眼看待,也未料到会有一场经济危机让其困境雪上加霜。

福特出售捷豹路虎之际,李书福开始了收购沃尔沃的新一轮准备活动——详细研究沃尔沃、福特乃至福特时任CEO穆拉利的历史、游说瑞典政府、企业高层、面见福特高管,吉利兵分三路进行公关。当2008年底福特宣布将公开出售沃尔沃时,吉利已经是这个局中的老熟人。

参与这次收购的吉利高管除了董事长李书福,以及前文提到的赵福全,还从外部引入了英国石油公司的高管袁小林、菲亚特中国区总裁沈晖作为强援。如今前者已是沃尔沃汽车集团亚太区总裁兼CEO,而后者则在5年后走出沃尔沃创办了新造车公司威马汽车。

吉利控股CFO尹大庆则扛起了筹集收购资金的重任。在他的奔走下,高盛在2009年9月这个收购案的关键节点为吉利注资25.8亿港元;2010年2月,上海嘉尔沃与大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分别向吉利提供10亿、30亿元。

但沃尔沃这样的优质资产,吉利要面对竞购者既有国内的公司——其中有日后常被拿来与吉利对标的奇瑞,还有负责在国内生产沃尔沃的长安——又有国际大厂雷诺。但面对福特首轮为沃尔沃开出的60亿美元售价,同样被金融危机重挫的雷诺渐渐淡出,而长安与奇瑞,或许是企业性质让它们不敢如此豪赌,声势也渐渐变小。从2002年就开始做准备的吉利,则表现出了最大的决心和耐心。

2009年10月末,福特官方宣布吉利将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这意味着买卖双方已经基本明确,接下来可以谈收购细节。

不过,60亿美元的价格对草根出身的吉利来说不啻天价——当时吉利的总市值也才不到200亿。而吉利收购沃尔沃最想得到的技术,福特方面也不肯轻易撒手。

所幸时间站在吉利这边,急需资金的福特深感拖不起,在为期两个月的谈判后,双方谈妥了技术交割、沃尔沃的未来发展、以及最重要的,将收购价格压到了18亿美元(另外承诺将募资投入沃尔沃后续发展,使总价值达到27亿美元)。2009年末,吉利与福特宣布就收购沃尔沃达成重要商业条款一致,沃尔沃归入吉利囊中商业问题已解,只待政府审批通过。而这一次,中国政府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审查皆过,瑞典政府也为这项并购开了绿灯。

当然,同被吉利收购的DSI一样,沃尔沃的员工们也在担忧未来。在工会质问吉利将如何对待沃尔沃时,李书福说出一句“I Love You”,将应对DSI员工的解决方案再度施展,承诺保证沃尔沃品牌高度独立,内部管理架构不变。这既激发了沃尔沃的员工的工作热情,又使得其品牌形象不至于因为被来自中国的“草根企业”收购而受损。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正式完成对沃尔沃轿车的收购。吉利这场引发全球关注的“豪赌”,以全胜的姿态宣告结束。而在吉利的品牌进阶之路上,对沃尔沃的收购在日后将被证明是极为关键又成功的一步。

高效整合后 剑指全球汽车集团

10年收购沃尔沃之后,原本还是小众品牌的吉利一下声名大噪,一场蛇吞象的收购堪称教科书级的表现。但许多人对拿到造车许可才十年的吉利仍然不信任,认为创始人都不是科班出身的吉利无法驾驭这样一个曾经被称为“富豪”的豪华品牌。

但李书福早就想好了对策——“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李书福从福特收购沃尔沃之后,让沃尔沃董事会成为有实权的董事会,自己虽然是董事长从未行使一票否决权,而是让董事会决定企业发展.一套“沃人治沃”的管理方法,让沃尔沃的品牌形象与产品丝毫无损。

但吉利与沃尔沃显然又并非截然分立,收购完成后,吉利集团总共投入110亿美元,与沃尔沃研发新的汽车平台。后来,瑞典哥德堡的吉利中欧技术研究中心里,诞生了吉利与沃尔沃共研的CMA平台。

而李书福为首的高管团队想得很明白,沃尔沃只是缺钱和对中国市场的开发而已。收购完成后,吉利开始沃尔沃的本土化生产。2013年,沃尔沃成都工厂正式投产,当年沃尔沃汽车扭亏为盈利。2年后,沃尔沃推出XC90大改款,雷神之锤大灯吸了一大波粉,开创了沃尔沃最新的家族系列设计。

XC90改款开发时,李书福又结合沃尔沃自身的特点,提了两个重点开发方向——安全与环保。后来,XC90成了最安全、车内空气最清新的SUV。

也是在这一年,沃尔沃成都工厂生产的S60出口美国。

▲沃尔沃XC90

沃尔沃汽车称将停产一周 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而吉利这边,则是吉利在2015年后推出的博瑞以及SUV博越,在设计、安全、供应链、质量体系上,这两款车都受益于对沃尔沃的收购,销量表现也可圈可点。

当下,吉利最讨论得最多的车型显然是基于CMA平台打造的新高端品牌领克。今年开售的领克01搭载沃尔沃的发动机,外形上也更趋于年轻化、现代化。人们评价这是一辆吉利价格、沃尔沃驾驶质感的SUV。

▲领克01

收购完成八年后,沃尔沃与吉利实现了双赢。借助沃尔沃的技术,吉利再次品牌升级,而沃尔沃通过吉利提供的资金和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在二线豪华品牌中上升势头看好。

一次次收购就像一块块跳板,吉利不断借力上跳,从一个土味十足、靠山寨起家的小车厂不断实现品牌升级与规模增长。

去年,在自主品牌销量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吉利汽车年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销量增幅达到60%,成功跻身一线自主品牌。

君子善假于物也——这或许是对李书福的绝佳评价。而李书福假借之物,又在不断升级,最终反馈到吉利自身的产品中。

2014年,在吉利控股集团的收入中,沃尔沃占比达到近80%,而到2016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67%。去年吉利自主品牌销量大爆发的情况下,这一比例还会更低。

在业绩高速成长的情况下,李书福的野心开始完全显露:打造一个全球性的汽车集团。

2017年5月24日,吉利收购宝腾汽车49.9%股份、莲花汽车51%股份,收购之手伸向马来西亚国产汽车与英国豪华跑车,实现对两个品牌的控股。

与此同时,沃尔沃的价值尚未完全开发,李书福又开始物色其他对象。2017年9月,有媒体传出李书福将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3-5%的股份,随后吉利方面“辟谣”。

吉利对戴姆勒股份真正的收购行动开始于半年前:双方接触后,戴姆勒为了不稀释现有股东股权、不对股价造成不利影响,建议吉利从二级市场购买。透过摩根士丹利等投行日积月累地小批量购买,吉利默默地完成了9.69%比例的收购。

上周,这一消息被彻底披露后,吉利以大股东身份持有的戴姆勒总价值90亿美元的股份在汽车圈引发震动。一方面,人们震惊于李书福的布局与胆色;另一方面,人们再次疑惑,安邦之例在前,国家保障外汇储备存量的红线之下,吉利如何不靠国内渠道融资而掏出如此多的钱?

而在国家保障外汇储备的红线之下,吉利特意强调此次收购所用资金全部来自海外,并没有使用国内的资金来购进戴姆勒股票。事实上,由于戴姆勒股票本身属于优质资产,其质押价值将很高,可以实现一笔资金购入多次循环质押,大大降低了吉利需要支付的现金。另外,由于此前的成功收购案,愿意为吉利提供资本的海外机构大有人在。

规避风险、沉默操作、搞定海外资金来源,吉利曾经的海外并购经验再次发挥作用,并在收购戴姆勒股份的行动中被演绎得更加纯熟。此时的李书福,已经丝毫没有台州山区中走出来的拍照小子的影子;此时的吉利,也让人无法用一个简单的自主品牌就能够概括。

入股戴姆勒,则是李书福为吉利筹划的下一步大棋。在汽车智能化、共享化、电动化都走在前列的戴姆勒,是一个绝佳的学习、合作对象——当然,旗下的奔驰如日中天,想全资收购是不可能的。吉利若能作为第一大股东加入戴姆勒的董事会,将会有至少三个选择——引进技术、结成战略联盟,亦或是建立合资纯电动车公司。每一条,都将使吉利的品牌再迈上一个台阶。

5年之前,李书福曾夸下海口:五年后吉利集团将与丰田、大众、通用等世界型汽车集团对标。而今,戴姆勒则像是吉利的那块跳向国际大厂的超级跳板。尽管如今的吉利体量仍然只是丰田大众的十分之一,但没人能忽视这家一年销量增长6成、在国际汽车行业中四处买买买的公司。

在新一轮收购后,吉利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六个汽车品牌,品牌矩阵初现。乃至有人已经开始讨论,戴姆勒之后,下一个“被买”的会是谁?

国产自主品牌都有哪些,名爵(MG)竟是国产自主

国产车是指中国人自己设计的车,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制造的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中国人自己品牌的车。

国产品牌有哪些呢

一汽红旗华晨中华长城北汽名爵(MG)东南汽车观致汽车比亚迪(BYD)吉利汽车奇瑞(A)一汽奔腾东风风神东风裕隆广汽传祺上汽荣威宝骏汽车华泰汽车众泰汽车力帆汽车

长安汽车

江淮汽车天津一汽哈飞东风汗马飞碟汽车青年莲花双环汽车遂宁坤鼎天马汽车天汽美亚福田中兴长丰扬子猎豹东风柳汽昌河汽车四川野马红岩长丰汽车大迪安徽江淮江铃陆风南骏

(加粗的都是耳熟能详的品牌,知名度较高,产品比较更受欢迎)

下面小编誉锦就分别介绍一下

长城汽车

是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长城汽车的前身是长城工业公司,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成立于1984年,公司总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 它的suv全部归入哈弗,皮卡归入风骏,轿车就叫长城。 长城汽车是中国首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整车汽车企业、国内规模最大的皮卡SUV专业厂、跨国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30余家,员工60000余人 ,目前拥有6个整车生产基地(皮卡、SUV、轿车),2015年达到180万辆产能 。具备发动机、变速器、前桥、后桥等核心零部件自主配套能力。

旗下品牌(比较火的)

哈弗H6

哈弗H2

哈弗H9

魏V7

吉利汽车

中国吉利汽车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目前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2009年12月23日,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

中国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吉利豪情、美日、优利欧、SRV、美人豹、华普、自由舰等七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轿车

旗下品牌

博越

博瑞

上汽荣威

荣威(ROEWE)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旗下的一款汽车品牌,于2006年10月推出。该品牌下的汽车技术来源于上海汽车之前收购的罗孚,但上海汽车并未收购“罗孚”品牌。

2006年10月12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汽车股份”)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荣威的品牌在4年时间里面发展迅速,其产品已经覆盖中级车与中高级车市场,“科技化”已经成为荣威汽车的品牌标签。荣威品牌口号为“品位科技 知你知行

旗下品牌

荣威RX5

荣威550

荣威i6

比亚迪(BYD)

比亚迪是一家中国汽车品牌,创立于1995年,主要生产商务轿车和家用轿车。由20多人的规模起步,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

比亚迪汽车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矢志打造真正物美价廉的国民用车,产品的设计既汲取国际潮流的先进理念,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

旗下品牌

比亚迪F3

比亚迪秦

比亚迪S6

比亚迪王朝

观致

观致汽车是一家创自中国、具备行业领先水准的中国汽车公司,汇集国际及中国汽车业高端团队,以卓越品质和精湛制造,为用户带来愉悦安全的驾乘体验。

观致成立于2007年12月,总部(生产基地)位于江苏常熟,该地区正日益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的重要区域。观致目前正在该地区建造一个设备先进、高效、环保的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的初始产能为每年15万辆,最大产能将达到每年30万辆。观致在上海建有独立的运营中心;在德国慕尼黑和中国上海分别设有独立的设计及工程研发中心。

旗下产品

观致3

观致5

名爵(MG)

2005年7月22日,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英国MG罗孚汽车公司及其发动机生产分部,开创了中国企业收购国外著名汽车企业的先河,收购合并之后的公司叫南京名爵汽车有限公司。新公司重新整合了原英国MG罗孚公司和南汽集团的资产与资源,将国际一流的工艺装备、研发设施、整车发动机制造技术、顶尖的技术管理人才以及MG品牌集于一身。

旗下品牌

名爵6

名爵GS

名爵3

有没有帮到你呢?感谢观看。

为什么总是上海?城市如何让未来伸手可及

文 |唐晓园

视觉设计:星船知造

正文共计:7220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今天上海的工业气质不那么直白的原因恰恰是她永远为明天布局:

比如人们更多看到上海路网繁密、梧桐掩映的一面——一座充满人间烟火的金融城市、一座讲究生活品质的国际都会。直到东南风一劲,听到黄浦江的汽笛,才发现此地从来是商贸工业齐头并进、硬核婉约共存:

上海一直有与船舶相配套的工业体系。洋山深水港竣工以前,徐汇滨江是重要的工业岸线所在地。不远处的龙华地区是上海飞机制造厂所在地。运10就从这里起飞。

所有伟大的城市都面向明天生长,人们往往无法第一时间领悟其当下落子的深意。

一方面,上海制造的接力棒数年前已被递到数字时代的高新技术产业手里。它们是上海早已卡位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千亿级产业群戏也在上海五大新城上演。

另一方面,上海工业数个产业迈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阶段。和过去上海锻造出新中国数个“第一”一样——第一炉钢、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护卫舰、第一套国产化移动电话网设备——

今日上海同样在数字化时代率先布局,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这就是上海。既注重生活以人为本,又面向新时代一派战斗豪情。

但这一次,上海遇到了一个问题。

source:pixabay

城市的数字化升级就像过去的城市排水管道、道路规划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城市生长。

但以前上海多少还能从其他先行一步的超大规模城市身上借鉴经验,好的就学习,有坑就避免。

这一次,上海没有石头可摸。

●2023年,上海市电信业务总量达到644.9亿元;

●上海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收入为247.6亿元,占电信业务收入的34.6%,收入占比全国第一;

●上海5G基站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4.5个,5G基站占比和密度均全国第一;

●上海算力指数、运力指数全国第一;

当中国日益强大,有时候“全国第一”,其实就是“全球第一”。上海已经站在了数字化探索队列的最前方。这一次,要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再次发挥超大城市的带头作用?

在上海速度看不见的底层,一个强大、安全的信息化底座已稳定运行多年。

它一直在待命、进化、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明天时刻准备着。

source:unsplash

5月16日,上海电信正式发布“智云上海”,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智云上海在全国和全世界都是首创。它是全球最大的新型城域网,也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全城上云”的城市级云网平台,用户规模居全球之首。

我们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智云上海——

首先它是立体的。

是一个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底层是一张巨大的新型城域网。网上是流动的算力和不断丰富的应用服务。

其次它是动态的。

这张网被越织越密——网络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电信做网络起家,上海电信在上海拥有遍布全市的局房,可以被改造为边缘云。上海将在全市部署60个边缘节点,确保全域级、毫秒级的极致低时延。边缘云、智算中心将在这个网上打通。它的算力调动能力在增强、生态服务应用在增加。

这种独一无二的基建优势,让智云网络用真正的硬实力撑起了上海云时代的便利。

它同时展现了上海电信正向新一代科技型企业进化——提前为算力时代的网络布局,做好技术储备和产品规划。

中国电信业已历百年,其企业精神从来是能在不同时代气候下自我突破、自我进化。继承了这种革新基因的上海电信,在不同时期,也会随着产业技术、市场需求的转换而发展、改变自己。

智云上海就是典型的将云技术与电信自身的丰厚家底、业务场景密切结合的先行实践。

它还为城市带来了通信能级、算力能级的提升,实现了城市安全能级、普惠能级、生态能级的全面跨越。

中国数字化道路上那些尚未明朗的前路,上海电信是要和上海一起探索的。

这一切,都面向未来的上海。

01 更开阔的上海:一把梯子和无数种可能

上海常住人口 2487.45 万。每天966万人次乘坐轨道交通。很多上班族会选择共享咖啡馆30元的早餐。

共享店铺是烫金地段的都市幻术。早上卖早饭,中午卖盖浇饭,下午变回咖啡店,晚上换几个灯泡又变成酒吧。有时老板一人身兼数职,有时一天里老板换了至少两波。

距它步行可达的距离,和平饭店的华懋阁提供810元一位的早午餐。

再转两个路口,馒头店花费不超过10元。吃面贵一点,10元是起步价。

这就是上海。所有你感受到的,都是她的一部分。生活从来千姿百态,上海素来丰俭由人。而一座伟大的城市,会始终延展其公共服务的边界——

公共服务的特点首先是要服务最广大的人群,价格要让大家都用得起。同时它要与时俱进,核心是让所有人在面对新机遇、新浪潮时拥有同等的机会。

现阶段“智云上海”的公共服务属性,已经有了三个具体的应用服务

魔都WiFi:为上海市民和游客打造的无线网络服务,无论身在何处,都可连接到“SH-online”。

“hello老友亭”:为全市人民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等数字弱势群体提供数字便民服务,包括便捷出行等一键式服务,免费通话3分钟等通信服务。

魔都在线:数字化便民服务门户,包含“医食住行”各类产品。白领拎包入住时只需要扫一下二维码,即使没有开通宽带服务,也可登录魔都在线,查询政策信息、便民措施等。同时提供每月72小时或每日30分钟免费上网权益。

智云上海还为上海的家庭、企业都提供了两把梯子——

站在智云上海一把名为“云宽带”的梯子上,无论你用的是几百元的红米,还是最新款的iPhone;无论是资金雄厚的游戏巨头,还是刚起步的小微企业——都可以享受同样的数字生活,看到所处领域内的前沿阵地。

source:pixabay

今年3月,杨浦区的保利天汇小区成为全球首个基于50G-PON(无源光网络)的“万兆云宽带示范小区”。

万兆大家都懂。但“云宽带”怎么理解?

云宽带,首先是依托于中国电信的云网融合优势。你也可以理解为它自诞生起就拥有电信独有的技术复利:

中国电信本身就是做网络起家的,上海电信在上海拥有遍布全市的局房,可以被改造为一个个边缘云。

云宽带就是在现有的宽带上,新增一条通道。这条通道直接通到离你最近的边缘云。上海电信将在全市部署60个边缘节点。在这些边缘云上,会有丰富的应用和服务。

结合电信的云网融合图看,更直观

传统宽带是上图中树状结构的通道——数据通过光纤一层层去访问互联网。一路经过城域网等层层关卡。速度上就会受到一层层走的限制。

云宽带则会在原有路径旁再增加一条路径,通过光纤直接到一个离你最近的边缘云上。直接入云。一路访问上海“大内网”。

那么,什么时候走第一条路,什么时候走第二条路?

根据你的访问对象而定。“云网关”会对你的访问对象进行判断,如果访问对象也加入智云上海,就走第二条路,双方直接云上汇合,访问速度极快体验极佳。反之,就还是走第一条路。

好处很明显,首先就是快。保利天汇小区居民打开8K电影,即点即播,0缓冲。

其次,云宽带为所有上海用户递上梯子,让所有人更平等的享用虚拟世界——

在杨浦保利天汇小区,每个居民的手机、电脑的配置都不尽相同。但云宽带意味着你将拥有一台高性能的云电脑。以游戏场景为例,此时游戏企业也上云,加入智云上海,就可以在云端实时渲染并实时传输到用户的终端——无论你用的是高配主机还是低配学习机,都能获得同样体验。

这只是一次游戏场景的小试牛刀,却足以让人看见未来的无数种可能:

加入智云上海的游戏企业、VR企业、视频类企业,能比其他同行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因为无论用户侧的终端情况怎么样,玩云游戏都不再卡顿,VR应用画面流畅。从而增加大面积落地、获得更多用户的可能。

而那些迟一步加入的企业,则可能错过新时代的船票。

source:pixabay

目前上海电信已与中兴、华为、烽火、金山云、东方明珠、东方网、芒果、腾讯、商汤等多家合作伙伴进行签约,邀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加入“智云上海”生态,同创未来、共享繁荣。

云宽带也升级到了3.0,客户规模超过400+万。上海电信创新的云宽带,已经成为中国电信集团的新品牌和全国推广的样板。

source:pixabay

从保利天汇小区出发,途经长阳路、通北路,数过13个红绿灯,来到杨浦的长阳创谷产业园。

作为昔日上海的老工业区,曾伫立着杨树浦水厂、上海制皂厂、上棉十二厂、上钢二厂的杨浦区,今日的数字经济企业总数已达到7000家。其中既有小红书这样的头部互联网企业,也有不少资金、技术不丰厚的小微企业。

站在新时代的门槛前,大公司和中小企业的焦虑也不尽相同。大企业往往有自己的计算集群,也更有资金实力。但中小企业无法避开算力时代的困境:缺钱搞“基建”,就是缺算力资源。

智云上海为企业递上了一把梯子——

“智云上海—商企云宽套餐”:内容涵盖企业WiFi覆盖、SDWAN组网等多项服务内容,组合优惠高达65%。同时对政策重点扶持的园区,包括专精特新、人工智能等相关企业,智云上海—商企云宽套餐免费体验3个月。

“在线GPU渲染服务”:工业、建筑业的设计师们可以多地办公时高效协作;按需开通,按时计费的服务模式,也使企业运营成本大幅降低。

上海临港算力群:国内首个投入正式运营的国产单池万卡液冷算力集群,也是业内领先的全国产化云智一体公共智算中心。通过中国电信打造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企业可以享受到更普惠的算力供给。

未来,智云上海的算力还将进一步向边缘和端侧下沉——进一步抹平现实世界里的山川异域,让所有人共同迈进算力时代。

数字产业前行的意义,为的是世界本该是平的。这是伟大城市的初心。也是城市数字化建设企业的初心。

而从更大的视角看,智云网络带来的,还有面向未来算力时代流量拥堵的提前布局。

02 更流动的上海:永不拥堵的城市

和智云上海一样,上海这座城市的交通发展也是立体、协作、多元的。并始终面向未来规划。

城市会不断拓展新的道路,有些顺着当年沪上的各条河流、江流而建,蜿蜒灵动,还动不动就拐弯。新城区的道路大多笔直宽阔。更多的地面与高架网络正在形成,低空经济让城市进一步变得立体。

智云上海的网络道路上,同样为未来的交通做好了准备。

source:pixabay

电信的丰厚家底之一就是网络。上海电信打造的网络带宽是这座城市绵延不知几万里的虚拟公路,流量是这条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算力时代,“汽车”会越来越多。因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算力快速增长。与算力增长相匹配的,就是流量的增长。

根据《中国电子报》数据,从发展曲线看,2010至2020年十年间,固网流量增长了4倍,但2020年到2030年的十年,将增长2500倍。

更别提作为中国算力大城,上海AI企业和游戏企业对算力的需求都很强劲。比如米哈游,是一家完全长在云上的企业,其落子的云游戏需要超大算力,才能满足几十万玩家同时在线。

上海规模以上AI企业数量已经超350家,五年来几乎翻了一番。

未来城市必然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虚拟网络上每一辆车都跑得通畅?

这仍然是一个复合性的难题——一是,你需要知道未来哪几个方向会迎来最多的车辆出行,就要提早在这几个方向修建高架。二是,如果可以知道每辆车的出行时间、出行路线,以及道路情况,就能给每辆车提供导航服务,实时调控,提高出行效率。

最后,当这些完美落地,就能保证城市所有的算力使用者可以最大程度使用算力,它将真正助力现实物理世界中的车路协同和低空经济等产业的发展。

如何保证未来城市的流动,在我的理解中,智云上海已经可以做到两点:

一是云宽带保证“市区内不堵车”。

二是为更大范围内的交通拥堵减压。

source:pixabay

先看第一点,这一场景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当云网关判定你的访问对象是“大内网”时,如同汽车直接驶入巨大的“市区范围”(流量进入边缘云,即进入离你最近的局域网环境),不去和其他汽车抢公共道路。

智云上海是为明天布局的立体体系。所以它在“大内网”的建设过程中有两个前瞻:

一是它一直在修非常宽的道路(目前新型城域网骨干网带宽很高)。等于“内网”里全是十车道。为算力时代迎来巨大流量做好准备。

二是它的路修得很密,路口又多。还能为每辆车自动导航。为算力时代必定越来越大的东西流量分流做好准备。

南北向流量: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走向。

东西向流量:数据中心内部服务器之间的流量走向。

我国的东数西算,就是典型的东西流量。

先明确一点,当时代更快走向万物互联,未来会有更多应用迁入数据中心,以及不同信息源、各种应用之间需要更多高效连接,意味着数据中心的流量会从南北向流量为主,逐渐演变为以东西向流量为主。

它需要一个更大算力、超高带宽、东西直连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过去,传统城域网是一种南北向的树形网络架构,在未来算力时代,这种架构较难满足东西向流量增长的需求。

智云上海的新型城域网则是一种混合结构——

新型城域网采用叶脊架构(Spine-Leaf),全市共有8个区域POD,实现网络全互联,横向可弹性扩容,支持IPv6/IPv4双栈,全域支持SRv6切片,可提供100G+的超高速连接,率先实现5G-A通感一体,满足了400万+用户的智能化服务需求。

同时由于所有流量都在云上,流量调度就十分灵活。

如同上海“窄马路、密路网”的部分道路布局,每一个路口都能为骑行、漫步、驾车的人群分流。“大内网”也能通过一个个边缘节点,缓解东西流量的拥堵。

当智云上海解决了上海本地流量拥堵问题,让更多汽车直接进入“内网”通行,也意味着为更大范围内的流量减压。

03 更智能的上海,算力能级的提升

这几年人们提到人工智能,言必称Sora和ChatGPT。这其实是对人工智能的一点小误会。

更多时候,人工智能既存在于上海高新区一尘不染的无人工厂,也藏在貌不惊人的旧厂房。

有时它是一种机器视觉技术,在上海的多个车间AI比人眼更敏锐地对产品进行质检。

有时它是上海外高桥使用的对船舶大型钢结构精度测量的“测量AI”。

有时它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让移动机器人能更好地在复杂环境下工作。

这就是今天的上海——AI与工业是一对不分彼此的双生子。智能化是上海工业的一部分,助力上海制造进化。工业则为人工智能提供巨大应用场景,反哺其技术迭代。

它们的进一步成长,需要持续、安全、澎湃的算力。

临港新片区

今年3月,天翼云上海临港国产万卡算力池启用。

智云上海同时承载青浦和临港 “东西两翼”智算中心,是国内率先建成单体万卡液冷智算集群,能够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

上海的算力从未像此刻这么澎湃。

它调动更大范围内的算力资源:智云上海不仅拥有临港和青浦云湖两大智算中心,还可以调动中国电信全国的算力资源。

它触达更广阔的人群:为长三角提供更普惠的智算公共服务。满足大模型时代的最高要求:可以让万亿级参数大模型训练所需的多机多卡并行。

这些都建立在它遍布全市的边缘算力优势上——上海电信规划布局了60个浅边缘和500个深边缘算力节点,这意味着,算力将一步步迁移到离你最近的地方。你可以将这些边缘节点想象成一个个矗立在楼顶上的水塔,打开水龙头,就能第一时间取水。

对上海工业企业来说,无人工厂、智能产线都对网络质量和可靠性有着严苛要求。当边缘节点被嵌入到生产现场,就更能确保数据隐私。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时延为企业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提供可靠支撑。同时无线组网可避免布线对产线改造的影响。

上海每天生活、生产中产生的数据正浇灌着中国的算力堡垒。每次对网络的触摸,都是对某类青涩数据的填补。

source:unsplash

未来的算力不会只从云计算中心产出,它同样从你的手机、汽车,甚至生产场景中的挖掘机、协作机器人中产出。“智云上海”已经构建起的边缘计算基础设施,为未来的自动驾驶、元宇宙等对时延有极高要求的产业提供了运行条件。

可以说,目前我们对元宇宙等还缺乏感知,但那是产品侧的问题,智云上海解决网络侧的问题,为未来的产业做好了准备。

一张巨大的新网已经建成,并由38个边缘节点向60个边缘节点迈进。网上算力澎湃。

“60”不会是终局,随着未来更多算力需求涌动,这个数字还会裂变。

未来,上海的行道树和绿色都市

上海的行道树存在感都很强。时刻提醒你这座城市的审美:

植物和砖石建筑要处于宜人的比例,让行色匆匆的路人永远有一些新鲜、生动的绿色可看。

90年代初,上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平方米。两年多前,这个数字是8.8平方米。它表述着城市建设者的另一重野望:上海的明天会更宜居。

source:unsplash

智云上海作为面向算力时代打造的新型基础设施,肩负让城市更绿色的使命。这既是上海电信作为一家陪伴上海市民多年的本地服务型企业的责任,也是中国“3060目标”下,一家科技企业的时代命题。

我国的“3060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但电信业在其中受到的挑战是,网民人数在增加、业务和应用都在发展——这一切同时伴随着——太费电、太耗能了。

下图可以看到2010—2030年全球通信技术设施的电力需求 (其背后是快速增长的网络流量,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推广所带来的网络设备的不断扩容升级)

图源:上海信息化杂志

这样的大背景下,智云上海在建造“绿色+双碳”新型基础网络上做了一次尝试。

此前,传统城域网络的每一层网络上,都有网络架构辅助。一旦带宽需求增加,就要进行设备扩容。扩容成本巨大。同时资源利用率不均衡。

到了智云网络的新型城域网,可以满足边缘云节点快速入云的需求,固定和移动网络的接入设备都能快速接入——大幅减少设备数量,提高网络效率

具体的能耗成绩呢?

根据《上海信息化》的两组数据:

●上海电信传统城域网络核心层6个核心集群,实际功耗总计为260.2Kw/h。

对应新型城域网8个区域POD共计16台Spine设备,功耗总计为134.8Kw/h,相较于传统城域网总功耗降低了125.4Kw/h,降幅高达48.2%。

●传统城域网业务层BRAS设备共计192台,实际功耗总计为501.4Kw/h;

对应新型城域网8个区域POD共计64台vBRAS设备和16台S-Leaf汇聚设备,功耗总计为220.6Kw/h,相较于传统网络总功耗降低了280.8Kw/h,同比下降达56%。

这是上海电信面向“双碳”战略的一次成果初探,也体现了新型城域网的优势之一。

尾声

1919年到1969年的五十年里,最优秀的科幻小说家能细致描写出登月飞行的细节。另一些小说家写到了通讯卫星。也有人预测到电视将重塑人类的文化产业。

但没有一本小说把这三件事情联系在一起。没有人预测到,几亿人会同时打开电视,看着阿姆斯特朗跨出一小步。

人们往往高估技术在一年内能做到的事,却低估了未来10年的变化。

现代城市面向明天生长。智云网络为未来布局。只是这次它的前面不再有先行者。和所有看得更远的事物一样,作为国内首个可支撑“全城上云”的城市级云网,它一定会遇到挑战。

这条尚没人走过的路,上海电信正在探索。他走过的每一步路,都为后来者开启了一个尚未到达领域的新起点。

参考资料:

[1] 《上海市电信和互联网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

[2]《面向“双碳”战略的绿色新型城域网建设》.上海信息化.2023年第八期

本文基于访谈及公开资料写作,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豪情srv标志图片大全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