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吉利长安强强“结盟”;悦达起亚管理层被要求“轮休”1年…
作者:察察
01
中国第二、第三大车企吉利长安强强“结盟”
汽车行业超级大新闻!
2月底还在因为设计抄袭问题争论的第二大、第三大中国车企吉利、长安,如今已经强强联手,撬动新能源、开拓海外市场将成为双方合作的两大核心议题。
近日,吉利控股集团官微宣布与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官方发布的信息,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集团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
长安、吉利是两家极具代表性的头部车企。2022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销量为187.46万辆,吉利汽车销量为143.29万辆。在自主品牌乘用车中,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去年的销量规模分列二、三位。
解读:在燃油车时代,长安和吉利的竞争可谓是“针尖对麦芒”,二者长期为了自主品牌乘用车榜首的位置厮杀,两者产品定位及目标受众群较为相似,是直接竞争对手。
不过,在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两家企业面临着相似的困境。电动化方面比亚迪的市场领先优势明显,智能化也面临着来自诸多新势力企业带来的挑战。
事实上,长安和吉利都曾在新能源领域折戟,而现在都是处于再梳理再出发的过程。
无论是曾经的长安“香格里拉计划”还是吉利“蓝色行动计划”,都远远未达预期。现在,长安的阿维塔、深蓝刚刚进入市场,极氪、领克、吉利品牌组成的新能源新矩阵还不够清晰,在新能源市场,两家车企面对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而在智能化领域,吉利和长安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补短板。吉利的主要策略是以资本的力量布局自己的生态,例如成立亿咖通、收购魅族、投资芯擎科技等;而长安则更多采取对外合作的形式,例如与腾讯合作的梧桐车联、长安阿维塔与华为的深度合作。
从此番双方合作的核心领域新能源和智能化来看,无论是从市场还是技术的角度来看,吉利和长安都算不上在业内已经领先,而且有待市场检验。
2月份还兵戎相见,吉利和长安能够在短时间内“化干戈为玉帛”,此次签下战略合作协议,实属不易,因为当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中国品牌之间的恶性竞争的确不可取。
当然,从“一纸诉状”到战略签约,事情反转的速度之快,也让业内认为双方合作的形式恐怕大于内容。此外,合作的关键是如何落地?双方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是否会有更多创新的合作模式把中国品牌做强,一切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过,长安iDD、吉利雷神目前都面临着无法打开市场的局面,这次合作即便无法迅速打开主流PHEV市场,也会在心理上对比亚迪形成震慑作用。
不过话说回来,吉利长安都能“把酒言欢”,长城比亚迪为啥就不能……
毕竟这四家车企是中国汽车工业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希望。
02
悦达起亚管理层被要求“轮休”1年,经理和部门长首当其冲
5月9日,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悦达起亚”)一则管理职轮休1年的通知流传于网络,悦达起亚多名内部人士证实了该通知的真实性。一名悦达起亚高管表示,本次调整的管理职员主要是经理和部门长,总约100人;管理层换血与中方本土人才的引进,是起亚汽车中国区全面改革的一部分,悦达起亚同时也在加大不同模块管理岗的招聘力度。
第一批轮休时间为2023年6月1日-2024年5月31日,休职期间薪酬福利发放标准为第一个月支付个人正常工资,第二个月起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期间不享受公司福利、调薪、激励金等政策,暂停员工卡 (餐补),同时悦达起亚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缴纳社保公积金。
解读:2017年之后,悦达起亚与北京现代、长安福特、神龙汽车、广汽菲克等二线合资品牌一起,在中国汽车销量下滑与消费升级的双重背景下,集体进入连续断崖式下跌的通道。过去5年里,悦达起亚年销量从最高65万辆跌到去年的9.5万辆。
伴随着销量下跌,悦达起亚在华产能大幅过剩,出现连续经营亏损。2017年至2022年,悦达起亚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3亿元、-4.92亿元、-12.99亿元、-47.50亿元、-26.12亿元和-37亿元,合计累计亏损高达139.76亿元。
合资公司这种架构在实际执行中,如果资源搭配不合理,容易出现内耗。合资公司的董事会席位通常股东双方各占一半,部门总监级以上的管理者均由股东派驻,决策上采取双签制,通过派驻的管理者去确保股东自身利益,而非合资公司的利益,管理内耗以及由此产生的低效,被认为是合资公司最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顽疾。
悦达起亚的前身是东风悦达起亚,三方合资公司时期形成了三方股东派驻管理层的组织架构与用人文化。2021年底东风汽车退股,悦达起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组织架构调整,但还不够彻底。如今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司需要对内部人员和业务进行重新整合,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03
韩国五家车企因制造缺陷将召回超22万辆汽车
韩国国土交通部5月10日表示,韩国的五家本土和外国汽车制造商因制造缺陷将召回229052辆车,其中包括起亚、梅赛德斯-奔驰、通用汽车等公司。
04
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
5月9日,根据SNE Research最新报告,比亚迪已经超过LG新能源,以16.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分别以35%、16.2%、14.5%的份额,包揽前三名。其中,比亚迪期内装机量同比增长115.5%至21.5 GWh。
05
高盛:中国将是今年唯一正增长主要经济体 长期看好新能源汽车和生物技术
高盛亚太首席股票策略师慕天辉(Timothy Moe)5月10日在媒体交流会上表示,受益于国内政策对经济复苏的支持等原因,中国可能是全球唯一能够在2023年实现GDP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行业方面,看好消费服务、零售、汽车、公共事业、能源等领域,尤其长期看好新能源汽车和生物技术;主题上看好高质量的国企概念股,并长期看好专精特新小巨人。
06
广汽埃安与滴滴成立合资公司,2025年量产首款L4无人驾驶新能源车
5月10日,广汽埃安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滴滴自动驾驶公司与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签订了深化合作协议,共同发布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项目——“AIDI计划”,并宣布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量产共享出行L4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该量产车将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
07
理想汽车发布一季度财报,营收和交付量创新高
5月10日,理想汽车公布了一季度财报,营收和交付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该季度实现营收187.9亿元,同比增长96.5%。同期,向用户共计交付52584辆新车,同比增长65.8%,实现单季交付最佳成绩。另外,扣除股权激励,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分别达到8.9亿元和14.1亿元,自由现金流达到67.0亿元。一季度毛利率保持稳定为20.4%。
08
绿色和平组织警告传统车企:不加快电动转型,中国市场份额危矣!
绿色和平组织周四警告称,如果大众和通用汽车等全球车企不加快向电动汽车转型,到2030年,他们在中国的传统动力汽车产能至少有三分之一将会闲置,这还是一个保守的估计。该组织表示,随着对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需求增长,比亚迪等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将占据市场份额,而传统汽车制造商将白白浪费用于生产不受欢迎的内燃机汽车的产能。
09
李想称理想汽车暂无降价考虑
今年以来,电池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大幅回落,有分析师就此询问理想汽车是否有降价打算,李想回复说,“目前没有降价的考虑,因为我们在做详细的长远规划和定价的时候,就已经根据每一个车型所在的级别和尺寸,将价格定在对应价格区间里最有竞争力的价位上,价格向上浮动和向下浮动都会有问题。这是我们在定价方面一直非常慎重、坚持做长期考虑的根本原因。”
10
消息称现代汽车、LG将于本月敲定美国电池工厂计划
据报道,行业消息称,现代汽车集团和LG集团旗下的LG新能源公司(LG Energy Solution)将于本月敲定在美国建立合资电池工厂的计划。报道称,合资工厂将建在现代汽车在美国佐治亚州的EV工厂附近,产能将达到30GWh,并在2025年下半年拥有电芯生产系统。
11
百度“盲人导航眼镜”专利获授权
5月9日,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盲人导航眼镜”外观设计专利获授权。摘要显示,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为盲人用户的出行进行导航,并且可以用于接收用户语音指令、识别路线上的障碍物以及为用户提供语音导航信息和避障提示信息。专利图片显示,该导航眼镜前面以及左右两边疑似均设有摄像头。
12
爱驰汽车经营困难:总部欠租欠费、员工居家办公且遭遇欠薪
爱弛汽车办公室及人力资源部在5月6日发布一封邮件,告知员工杨浦总部从5月6日17:00开始进行系统线路临时检修维护,并要求总部员工即日起暂时实行居家办公。不过,有爱弛汽车员工透露,这一居家办公规定实际上是爱驰汽车已经暂停运营,原因是资金短缺。有爱弛汽车的员工透露,在过去的三个月时间里,爱弛汽车的薪资发放一直不正常。此次居家办公并非因为系统线路检修维护,而是因为拖欠了办公室的租金、物业费和水电费等,遭遇停电,总部员工不得不离开办公室居家办公。
13
福特中国回应裁员传闻:将资源投入到具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
5月10日消息,据报道,福特中国今日就“福特中国将裁员超1300人”的传闻回应称,“对于福特汽车来说,中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在华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始终不变。”福特中国同时表示,公司正在打造一个更加精简、灵活的组织结构,将资源投入到具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努力实现在华业务目标。
14
FF将完成交付前最后一轮融资
FF内部预计,最快将在今年年内完成面向首批订户的交付。首批订单约300个,70%的预订车主来自国内,最早的订单来自2017年的CES展期间,预订车主们缴纳了5万~100万元不等的定金。一位FF内部人士透露,FF通过股权融资方式,即将完成量产交付前最后一次融资,融资金额暂时不明。
15
海关总署:前4个月我国出口汽车2045.3亿元,同比增长120.3%
近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4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4.44万亿元,增长10.5%,占出口总值的57.9%。其中,汽车2045.3亿元,增长120.3%。
16
又一家新能源车企破产了,年销曾达120亿
日前,公开信息显示,“老头乐”大厂雷丁汽车自己申请自己破产。2023年1月14日,创始人李国欣“实名举报”,雷丁汽车被逼虚报工业产值及销售产值46.83亿元。如今,雷丁汽车陷入约百起民事案件且多为被告方,涉及买卖借款等合同纠纷涉及被执行总金额4093.8397万元。
17
德赛西威:第四代智能座舱系统已获得新项目定点
德赛西威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第三代高性能智能座舱产品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新获得长安福特、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广汽乘用车、合众汽车等多家主流客户的项目定点;新一代更高性能的第四代智能座舱系统已获得新项目定点。同时,信息娱乐系统、显示系统和液晶仪表业务均保持快速成长,并在海外市场获得突破性进展。
18
韩国公布500强企业榜:三星电子、现代汽车、起亚位列前三
韩国企业数该机构以销售额为标准框定了韩国500强企业榜单。500强企业去年销售总额为4060243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3.7%。营业利润为2360088亿韩元,同比减少15.9%。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分别以3022314亿韩元、1425275亿韩元的销售额稳居前二,起亚凭借865590亿韩元的销售额由第五跃居第三。
#吉利#
#长安#
#起亚#
#比亚迪#
#滴滴出行#
老技术AEB掀起争论,车企大佬各抒己见,谁敢承诺“遥遥领先”?
还有10天,2023广州车展就要开幕了,作为年度汽车盛宴收官之作,车企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显然,大佬们已经提前进入到“备战”状态,关于“AEB”技术的争论发酵数日,多家车企掌门人亲自下场讨论,这盛况许久未见!而关于AEB技术的“骂战”更像是揭露当下大热高阶智驾的一块遮羞布,车企们鼓吹自动驾驶技术的背后,连最基础的主动刹车还在弄虚作假?
事情的起因源于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友商讲了AEB,我认为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它的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虽然没有指名点姓具体厂家车型,但随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社交媒体嘲讽“连AEB是什么,居然有车企一把手还根本没有搞懂呢!跟有人说智能驾驶就是忽悠,几乎如出一辙!”。
何小鹏和余承东的“骂战”由此升级,11月4日,何小鹏再发朋友圈表示:“我最近评价了一个行业乱象,结果行业没急,非行业的倒急了,不知道他急什么”。大佬们之间隔空互怼吸引了业内外吃瓜群众们高度关注,当有人就“AEB争论”抛给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时,李想机灵的回应:“不和华为吵架,实在吵不过呀”。
随后,阿维塔CEO谭本宏、合众创始人张勇、腾势总经理赵长江、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吉利雷达CEO凌世权纷纷在社交媒体“凑热闹”友好交流,11月6日晚,AITO汽车官方晒出HUAWEI ADS 2.0系统下AEB技术的实测视频,并配文称“不打无谓嘴仗,打赢安全硬仗!”,11月7日中午,小鹏汽车也在社交媒体晒出成绩单并配图小鹏P7同时获得Euro NCAP和C-NCAP的双五星认证。
不明就里的小伙伴一定会问:AEB究竟是何物?大佬们在吵啥?
实际上,AEB全称为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当车辆在非自适应巡航的情况下正常行驶,系统会通过毫米波雷达或视觉摄像头这类的环境感知传感器自动探测前方障碍物、判断碰撞风险,如果遇到突发危险情况或与前车及行人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系统向驾驶员发出警报,并通过自动触发执行机构(电子稳定程序ESP),最大限度地进行自动紧急刹车或使车辆减速。
用更简单的表述方式:AEB在驾驶员分心时会主动刹停。
AEB技术是ADAS功能体系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功能,早在2002年左右,奔驰、丰田、本田等企业便尝试落地AEB功能,从最早基于雷达到多传感器融合,AEB技术一直在进步。
何小鹏公开质疑友商AEB测试造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余承东在问界新M7发布会上强调AEB最高刹停时速提升至90km/h,而何小鹏则认为余承东和问界在夸夸其谈,C-NCAP在主动安全ADAS系统试验方法中规定,AEB的最大测试速度为50km/h,前方碰撞预警系统的最大测试速度为80km/h,而在E-NCAP也就是欧盟的测试标准中,最高车速同样定在80km/h。
试想,如果车速超过80km/h,车辆识别有误触发紧急制动,那对于乘客来说绝对是一次惊吓,并且有一定概率存在后车追尾风险。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是当下AEB技术的集大成者,根据官方描述,华为ADS 2.0系统基于 GOD(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与 RCR(道路拓扑推理)网络 2.0 技术,能实现障碍物种类99%识别率的处理,也能实现自主看懂复杂路况,真正做到“看得懂物,看得懂路”。
凭借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加持,问界新M7上市50天累计大定已突破8万辆,蜂拥而来的定单令余承东喜笑颜开,现在何小鹏借AEB技术质疑问界新M7,余承东当然要回怼。
无论接下来“AEB骂战”还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AEB技术都在圈内火了,杨洪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看法,他表示“要不是这两人在公开争论,我都没感觉AEB有什么新奇。”的确,早在2014年欧盟国家便强制要求新车必须配备AEB系统,2018年美国交通运输部也强调标配AEB是新车获得五星评价的必要条件,但在国内乘用车市场,AEB技术作为标配选项并未有明确规定,根据中金公司研报显示,AEB渗透率从2022年年初的41.9%提升至2023年9月的56.7%,16万元以上乘用车配备AEB技术的普及率达到67%。
当下,“智驾进城”是新势力企业们发展智能驾驶技术的重中之重,AEB技术是实现高阶智驾的基础,此番余承东与何小鹏隔空互怼,更深层的意思是争夺智能驾驶技术的话语权。此前,小鹏汽车官宣计划今年底在50个城市实现无图城市NGP功能,而华为则更激进,余承东公开宣称“城区NCA年底全国都能开”,两家在智能驾驶领域占据举重轻重地位的企业暗自较劲,都想成为“智驾先锋”代表。
很多吃瓜群众忽略了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除了质疑AEB技术造假外,后面紧跟着说了“我们的XNGP技术(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后期会将AEB作为其中一个方向做好。比如说,我们一直在提的一个名词叫做静态AEB,一旦周围有障碍物,车辆会主动避开,想撞都撞不上去。”
众所周知,做好AEB是非常复杂的,除了车速区间内要“刹得住”外,对于车辆周围环境识别也很重要,比起“刹得住”更难做的是“误刹车”,何小鹏口中的“静态AEB”可看作是识别判断后的另一种解决方案,尤其是如果未来高阶智驾车企们选择“重视觉,轻激光雷达”方案,那么AEB技术的再次进化将会如何实现呢?
不可否认,高阶智驾已成为新时代消费者购车非常看重的一项功能,国内车企智能辅助驾驶水平在2023年有了飞跃式进步,从前不久业内对于“无图”智驾的争论到这次AEB技术“骂战”,辅助驾驶技术在大众层面的讨论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笔者想说,再高阶的辅助驾驶系统最终都要脚踏实地,保证安全性才是重中之重,切莫轻易喊出“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