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兰州吉利4s店电话驰骋

揭秘吉利20年国内建厂之路:总数已超20家 仍在快速扩张

经济观察报记者 高飞昌收购沃尔沃、控股宝腾、入股戴姆勒??吉利的全球扩张常常被业内外所津津乐道。相比于海外扩张,吉利汽车(0174.HK)在去年取代长安汽车(000625.SZ)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新晋龙头,建立领克品牌,也在不断制造话题。坦白而言,吉利在这两年并不缺少话题和关注。

在一系列足以令其他汽车品牌羡慕嫉妒恨的成绩背后,人们对吉利的发展还存有很多疑问,并且越来越多——连年的收购,吉利资金从何而来?例如吉利入股戴姆勒的90亿美元巨资。但这样的问题似乎很难找到答案。唯一能够非常确认的是,吉利的扩张并没有停止,并且似乎还在加速进行——如果我们仅仅就国内的产能来观察,这一迹象更加明显。

目前,吉利集团为实践此前制定的“2020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90%,即180万辆”的宏伟目标,吉利正在国内掀起新一轮的建厂计划。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这短短一年内其投资总额已超过千亿元。在大手笔海外收购的同时,这些资金从何而来?更令人疑惑的是,外界长期以来都难以了解吉利汽车究竟在国内建了多少工厂,投入了多少资金以及其产能又是多少——甚至吉利连自己都不清楚。

“关于集团总的产能,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当经济观察报记者抛出关于产能的问题时,吉利集团相关负责人士如此回复。一般而言,一家汽车企业的产能布局都对外有着清晰的数据公布,但吉利的情况是,连其内部人士也难以完全搞清楚。“在产的乘用车基地是11个,商用车是1个,一共12个。”上述吉利集团公关部人士自己测算后说,这与记者的统计有所出入。

经济观察报记者通过查阅和综合公开资料,大致勾勒出一幅吉利的国内生产基地版图:从第一个生产基地台州临海基地开始,吉利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前前后后建设了不少于20家整车工厂,遍布全国东西南北各个区域,这其中不包括发动机和变速器等零部件配套厂,这一数字已经远超大众、通用等体量更大的公司在国内所拥有的工厂数量。上述吉利集团人士表示:“未来吉利还有新的基地投产,也有一些会退出。”

据了解,此前吉利在上海、兰州、济南等地兴建的工厂目前业务出现变化,已经不在吉利的整车工厂体系内,有的工厂如贵阳基地尚未投产,因此不同的统计口径会造成不同的统计结果。而如果按照20家基地做一个估算,其总产能已经高达300万辆,而今年吉利的年销量目标是158万辆,因此其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并不算高。不过更令人好奇的是,20多家工厂、不菲的投资和相当分散的布局,吉利究竟是如何运转这个庞大的体系的?

超20个基地、逾300万辆产能

1997年,下线了吉利第一款豪情轿车的浙江台州临海工厂,是吉利建厂之路的第一步。此后吉利以杭州总部为核心,在浙江省周边陆续兴建了台州路桥、宁波北仑、宁波杭州湾、宁波春晓另外四大基地,形成浙江省内五大基地的版图。

最早的临海基地在2013年经过一次扩建,投资33亿元打造年产10万辆整车,该厂目前主要生产帝豪GS与帝豪GL,2016年再度扩建后,产能增至30万辆。宁波北仑基地同样是吉利的一家老厂,该厂2000年下线了吉利第二款美日轿车,此后从这里走下的车辆数量超过百万辆,目前该厂主要生产出口帝豪和帝豪EV。

另一家老厂位于台州路桥,吉利的第一辆金刚在此下线,目前该厂生产金刚、远景X3,产能为30万辆,同时这里还是吉利和沃尔沃共同研发的CMA平台车型的生产基地,生产沃尔沃40系列和领克车型。而在领克的生产上,吉利另外在张家口新建了一座产能20万辆的工厂。位于浙江宁波的春晓基地在2011年开始建设,年产10万辆,主要生产博瑞和博越。宁波杭州湾工厂2011年兴建,主要生产帝豪,初始产能为22万辆,2016年投资130亿元扩建后产能规划达到30万辆。

除浙江五大基地之外,吉利的基地版图此后进一步扩张至华东、中部和西部。从时间线上来看,2000年左右是吉利的第一波建厂期,包括浙江基地和位于上海的基地。吉利上海基地前身是上海华普,始建于2000年,总产能为35万辆,曾生产海锋、海尚、海域等车型。

之后到2005年左右是第二波建厂期,吉利将触角伸向江浙以外的其他地区,包括湖南湘潭、甘肃兰州、山东济南等地。其中,湘潭基地始建于2006年,年产能30万辆,如今主要生产远景和远景X1,该厂后于2016年增资35亿元新增新能源SUV生产平台。而兰州基地始建于2006年,产能10万辆,曾生产自由舰和帝豪。山东济南最初的规划则是到2010年实现50万辆产能。

2010年左右是吉利的第三波建厂期,此期间四川成都、陕西宝鸡、山西晋中、贵州贵阳、广西桂林等地被列入吉利的建厂计划当中。其中,成都基地于2009年投产,年产能10万辆,目前主要生产远景SUV,与其毗邻的还有沃尔沃的成都工厂。宝鸡基地在2014年投产,产能20万辆,主要生产博越。山西晋中基地在2015年竣工,主打甲醇汽车,经过改造后目前也承担帝豪GL和帝豪GS的生产任务。与晋中基地同期规划的贵阳基地规划30万辆整车产能,包括10万辆甲醇汽车和20万辆燃油车,不过目前尚未投产,而桂林基地也缺乏相关数据。

以上数据均是经济观察报记者从可查询的公开渠道不完全统计而来,简单相加估算,吉利上述乘用车工厂数量为17个(包含领克的台州与张家口工厂,不包含沃尔沃),总产能超过300万辆。但实际上吉利的整车工厂不止于乘用车,其商用车基地还有3家,如此总工厂数量达到20家。在商用车基地中,其中四川南充商用车基地投资70亿元,产能10万辆。浙江义乌的商用车基地投资72亿元,产能10万辆。晋中基地也有一个商用车生产基地,产能在10万辆。由此推算,吉利商用车目前规划产能约30万辆。

不过,吉利究竟在国内有多少工厂、产能是多少,谁也没有一个明确数字。记者从吉利集团内部不同的人士口中得到不同的表述,有说工厂数量为16个,有说是12个。记者发现,其中的出入在于统计口径不一,因为吉利的工厂过多,发展中途也多有变数,目前部分吉利工厂已经发生了功能转变,严格而言已经不再属于吉利。如济南工厂目前为浙江康迪代工,兰州工厂归知豆所有,而上海基地则变身零部件集散中心。照此来算,吉利的工厂总数量为17家,而300辆的总规划产能也要相应减少约50万辆。

至于兴建20家工厂所花费的总的投资额也难以准确计算。但从公开报道来看,吉利的多数工厂都投资动辄数十亿上百亿元,如果按照一家工厂平均投资50亿元的保守数字计算,这20家工厂的总投资就超过千亿元,在约20年的发展中,其几乎每一年50亿元花费在生产基地的投资上。

利用率偏低、仍在扩张

吉利集团旗下现在拥有吉利品牌和领克品牌,再算上沃尔沃,其在全国的建厂之路从台州出发,二十多年里几乎覆盖了全国各个区域。如此的全国布局自有其好处,能够实现在全国调节产能。例如近两年吉利热门SUV博越在国内热销,但由于宁波春晓基地无法满足供货需求,吉利将宝鸡工厂改造升级,一定程度缓解了产能不够的状况。此外,在物流运输方面也能节约成本。

然而,如果对比吉利的年产销和产能状况,会发现其中的矛盾。2017年吉利汽车销量超过120万辆,今年目标则是158万辆,但与总规划产能布局超300万辆相比,仍存在巨大的产能空间。根据上海吉利集团负责人的测算,吉利目前实际在使用的产能仅为约160万辆。而拥有20多个工厂,还时不时会面临产能紧缺的状态,本身就不寻常。“实际上吉利针对自身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过相应的建厂规划,但以前老厂的技术条件不一定能够适应新产品的生产需求,于是造成了这种局面。”有分析人士表示,这种发展的风险也很大。

有数据分析显示,对于汽车整车行业而言,产能利用率达到75%?80%才能达到盈亏平衡,85%是大型汽车企业达到盈利的门槛。而诸多自主品牌整体产能利用率尤其不乐观。如果我们计算吉利各个板块的利用率,会发现其远低于这个数字。而早在2015年,一些曾经大扩张的企业已经宣布停止建工厂,典型的是奇瑞。另外,一些新的造车企业也力图避免新建产能,而选择代工模式,以节约资金。

其实早在2005年,吉利曾大举兴建湘潭、兰州、济南工厂,业内就有声音质疑其贪大求全--要知道,2005年吉利的年产销仅为15万辆,但总产能规划却超过80万辆,而这样的规划是由于此前吉利曾计划要在2015年实现产销200万辆,建厂计划是为了及早做布局。但吉利2015年实现200万辆产销的计划已经落空,直到去年吉利再度提出“20200战略”,计划在2020年实现200万辆产销,但与此同时,吉利的建厂计划再次启动,产能与产销差距不是被弥补,而是再度扩大。

根据吉利此前发布的“蓝色吉利行动计划”,要实现2020年90%的销量为新能源车,这意味着届时吉利将销售180万辆新能源车。吉利的计划是,2020年前,将合计推出近40款新能源车型,包括油电混动车型、插电式混动车型和纯电动车型。然而来自全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吉利目前只有一款帝豪EV作为主打新能源产品,年销量在2.5万辆左右,距离2020年的销量目标仍很遥远。

很明显,吉利率先在新能源商用车方面发力。目前吉利规划的新能源基地中,除了晋中、义乌、南充三处商用车基地涉及新能源,湘潭和成都的乘用车工厂也涉及新能源产品。事实上,吉利的规划更大。

2017年7月,吉利汽车与西安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西安经开区投资建设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该项目的总投资高达201.6亿元。今年2月11日,吉利集团与浙江省长兴县签署了一项协议,吉利计划投资326亿元建设汽车生产基地、变速器生产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等,该项目的车辆生产能力将达到30万辆,在总投资中,224亿元用于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其余将用于传输生产计划,预计年产能60万辆。而吉利汽车在杭州湾的新能源项目群也计划开工,此次开工的项目总投资高达315亿元。其中,杭州湾项目群的重点工程是年产能达30万辆的PMA纯电动汽车项目,计划投资145亿元。

还不足一年时间,吉利在新能源方面的投资就再度超过千亿元,比此前兴建20多家燃油车工厂的力度更大。但问题在于,吉利运转这么大的摊子,其资金投入从何而来?对此吉利方面表示不方便透露。外界所知的是,吉利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吉利汽车的利润。吉利汽车公布的财报显示,2017年该公司虽然利润翻倍增长至106.34亿元人民币,但这些钱显然无法支撑吉利海量的基地投入和更大规模的品牌扩张。

“一些地方建工厂基本是不需要花钱的,只要带项目去,地方给地给钱。”曾有一位自主车企董事长向经济观察报记者坦言。尽管对吉利而言这并不耗费资金,但这依然形成了浪费。

— END—

从一碗麻辣烫聊起,细数甘肃汽车工业发展史

最近甘肃天水麻辣烫火遍大江南北,这座城市不仅有美食,也有历史,三国大将姜维、汉朝名将李广、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石作蜀都是天水人。除此之外,天水也是甘肃省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城市。如今的天水长城控制电器厂,历史可以追溯到1966年的“大三线”建设;原星火机床厂1974年曾设计制造了当时全国机床行业唯一一台利用车削工艺加工机床齿条的专用设备。

不过在汽车工业方面,天水的历史沉淀远不及老大哥兰州。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西北成为了抗战大后方,苏联等国家的援助物资均需要从西北接运。由于运输量大、路况差,运输车辆经常出现故障。为此,1938年成立了西北公路局兰州机厂,负责维修故障的运输车。

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西北公路局兰州机厂更名为西北国营运输公司兰州汽车修理厂,刚开始主要负责民用和军用汽车的修理,后来逐渐增加了汽车缸体、曲轴、凸轮轴等配件的制造业务。1971年,兰州汽车修理厂更名为甘肃省第一汽车修配厂。同年柬埔寨宾努亲王访问兰州,急需一辆接待用车,甘肃省第一汽车修配厂突击改制了一辆“红旗”敞篷轿车,后来还仿制过吉普212。

20世纪80年代,由于亏损严重,甘肃省第一汽车修配厂停掉了汽车配件生产业务,开始转型生产客车。1981年,采用东风EQ140-S5底盘改装的驼铃牌JT662型公路客车以结构坚固可靠、造型美观大方、乘坐舒适、车速快、油耗少等特点通过了省级鉴定,并于1982年正式投入批量生产。截至1985年,工厂已能采用CA15D8、EQ140-S5、BJ130等型号的底盘改装JT662、GJ1014、JS620、GS640等型号的驼铃系列公路客车、旅行车等,产量累计达638辆。

1987年,甘肃省第一汽车修配厂正式更名为甘肃驼铃客车厂。2002年,驼铃客车厂历经改制,成立了甘肃驼铃工贸发展有限公司。次年,该公司与郑州宇通客车合并,更名为兰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意外的是,宇通客车2009年突然撤资,导致公司停产,并丧失了"驼铃"商标和客车生产资质。2017年,董明珠旗下的银隆控股接手了兰州宇通,并投入了10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自此,驼铃汽车彻底消失。

除了驼铃客车厂,甘肃省还将国营兰州新生汽车修理厂更名为兰州客车厂,1954年9月1日成立时位于民主东路,1960年7月搬迁到大沙坪。兰州客车厂是监狱系统所属的劳动改造企业,之前负责汽车修理,1965年开始进行客车装配业务,1966年首批56辆JT660A公路客车出厂,三年后年改装能力达到了300辆,工业总产值441万元,在当时属于大型企业。

除了客车,兰州客车厂还曾采用一汽解放CA10B全套图纸生产过货车,从1970年-1980年的十年间总共生产了2011辆,为大西北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1954年建厂到1989年底,兰州客车厂完成工业总产值3亿元,累计实现利税6513万元。1995年,因为业绩糟糕,兰州客车厂被迫停产。

1979年,甘肃省邮政机械厂也开始了大客车的开发工作,采用解放汽车底盘,成功改制出了JK-2型海狮牌大客车。1983年2月,甘肃省邮政机械厂还用东风EQ140S、EQ140T型客车专用底盘改制出了GL662-1型41座大客车,行销全国十余省、市、自治区。

生产金兰牌汽车的兰州7437工厂,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4年11月美国陆军供应处在云南昆明建立的汽车配件翻修厂,1945年10月移交中国后,于1947年12月迁至甘肃。1949年8月更名为西北军用汽车修理厂,也就是后来的兰州军区后勤部汽车修理厂,即7437工厂。

20世纪70-80年代,在市场经济推动下,7437工厂开始改装生产军民通用的金兰牌轻型客车,到80年代中期,7437工厂已经具备年产300-500辆的生产规模。20世纪90年代末,7437工厂在军工转制过程中被纳入中车集团。除了这些品牌,还有长翼牌、兰通牌、金牌等多个汽车品牌,产品以载重汽车、专项作业车为主。

甘肃其他城市也多多少少进行过汽车制造,比如天水客车厂曾生产过秦州牌旅行车、面包车,平凉汽车改装厂曾生产过崆峒牌客货车,长庆客车改装厂曾生产过长庆牌客车、旅行车和油田专用车。

不过这些汽车企业最后都没能存活下来,如今甘肃仅有为数不多的汽车生产企业,比如吉利汽车兰州生产基地,还有前一段时间爱玛入股的知豆汽车。曾经的甘肃是我国的汽车工业重镇,但随着改革开放,沿海地区经济快速腾飞,甘肃的汽车工业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最终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

一车一会——倾听老车背后的故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兰州吉利4s店电话驰骋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