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毁offer,应届生真不容易
在巨大的裁员浪潮面前,应届生的去留总是显得微不足道。
比如上一个月特斯拉毁约应届生事件。4月24日,“特斯拉毁约应届生”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传言称特斯拉撤回了所有未入职应届生的录用通知书。尽管媒体求证未果,但社交媒体上有应届生证实了大规模取消offer的情况。5月7日,特斯拉再次启动裁员,网络上不断涌现被裁员工的帖子。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社畜的苦恼参差不齐。
但只有亲身经历过近几年校招的人才知道,由象牙塔迈入社会的第一步,确实是很难的。大学生们总是被告知“第一份工作很重要”,然而,时代变化迅速,并非每个人都能顺利找到理想工作。
双向奔赴,名额有限
如今,在大学生眼中,新能源车企被视为继互联网大厂之后的新风口。社交软件上,那些曾经让人羡慕的大厂福利和工牌,现在多出现在新能源车企员工的分享中。求职博主们的高赞帖子如“普通大学生也能进新能源大厂”“文科生也能闯入新能源行业”,讲述了逆袭的故事。
根据今日招聘网的统计,2023届应届生新增职位中,新能源领域位居第二,仅次于AI大模型。而在2023届硕士应届生需求增长最多的领域中,新能源汽车排名第一,增长率达到151.06%。这似乎显示了应届生与新能源行业的双向奔赴。
然而,4月24日,“特斯拉毁约应届生”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据传,特斯拉撤回了所有未入职应届生的录用通知书。虽然未得到官方回应,但社交媒体上不少应届生证实了这一情况。随后,多家新能源车企迅速抛出橄榄枝,愿意接收被特斯拉毁约的应届生。即便如此,新能源车企的招聘与裁员依然矛盾重重。例如,吉利汽车在表示愿意接收应届生后,不久便悄然启动了新一轮裁员。这种反复无常让应届生们心生疑虑。
参加校招是一场漫长而孤独的马拉松。大学生们从象牙塔迈入社会,每一份工作都来之不易。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们需要填写繁琐的简历、经历漫长的笔试和性格测试,最终还可能遇到AI面试。面对这些考验,不少求职者感到身心俱疲,求职效率低下。
在海量的求职者面前,企业有充足的选择余地。即使是新能源大厂,也无法满足所有求职者的期待。某新能源车企员工透露,仅开放三天的岗位就收到了数千份简历,筛选标准极高。最终,能够与新能源大厂“双向奔赴”的毕业生,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新能源行业的吸引力毋庸置疑,但能成功进入这一领域的机会却十分有限。对于应届生而言,这条路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
即便是风口,也暗藏危机
新能源大厂近年来因风口效应而崛起,不少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丰厚福利,如入职即享的15天年假、节日礼盒、每月零食大礼包、各类补贴以及内部购车折扣。然而,这些看似完美的公司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问题。
在激烈竞争的行业中,员工难以逃脱“内卷”的困扰。大学毕业生小C投递了五六家新能源车企,一方面因为专业对口,另一方面她也看好新能源行业的前景。然而,她最终没有选择进入这个行业。
小C面试过一家热门新能源车企,虽然进入了终面环节,但面试在开始前15分钟被取消。虽然理解公司可能找到了合适的候选人,但小C对于HR没有主动告知她这一点感到失望。她后来收到了理想汽车某岗位的offer,但经历了内部调岗和工作地点变更后,她对公司的稳定性产生了疑虑,最终选择了其他机会。
小C的经历并非个例。在社交媒体上,理想汽车撤回意向offer和三方协议的投诉帖子屡见不鲜。虽然公司在毁约时留出了一定缓冲时间,但这种不稳定性让求职者焦虑不已。阿当在2024届秋招中拿到了十几个offer,最终选择了更为稳定的银行职位,因为理想汽车在过去几届校招中的毁约记录令他不安。
即便成功入职,新能源大厂的工作环境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企业要求校招生提前半年甚至更早开始实习,这意味着毕业生需要在正式入职前就投入工作。
在风口之下,新能源行业虽有诸多机会,但也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对于毕业生而言,选择入职这些公司需要慎重考虑,不仅要看重眼前的福利,更要关注公司的稳定性和发展前景。
宾利设计总监突然离职,据说被吉利高薪挖走了
从2015年开始服务宾利的著名设计师斯蒂芬·西拉夫(Stefan Sielaff),突然宣布离职。这位设计大师在大众集团为宾利品牌服务了五年半,担任设计总监一职,却突然在59岁生日当天宣布离职,而且还要离开英国。
对于西拉夫的离开,宾利方面已经证实了。宾利汽车发言人公开表示,设计总监西拉夫已经离职,寻求宾利和大众集团以外的职业机会。这个月内宾利会任命新的设计总监,在正式宣布新人选之前,设计团队由宾利研发负责人Matthias Rabe领导。
德国人西拉夫在60岁之前突然离开大众集团,到底是找到了什么好去处?知情人士透露,西拉夫之所以离职,是因为收到了来自中国车企吉利的offer。对此西拉夫本人不予置评。
西拉夫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在大众集团度过的,1990年他加入大众集团,担任奥迪的内饰设计师,2003年曾经跳槽到戴姆勒工作了三年,但是2006年又回到了奥迪,成为了设计总监。
2012年,西拉夫被任命为大众波茨坦设计中心的负责人,被委以重任,2015年他又调到了英国,成为了宾利的设计总监。除此之外,西拉夫还从2012年开始负责大众集团的内饰设计策略管理,直到2020年4月,这个兼职才被Klaus Zyciora取代,不过依然可以看出西拉夫在大众集团设计部门的重要性。
能够吸引西拉夫离开效力了这么多年的大众集团的,肯定是绝佳的机会,所以中国车企的可能性极大,因为只有中国车企才能给得起高薪。据消息人士透露,西拉夫加盟吉利后,将接替现任吉利汽车集团设计高级副总裁彼得·霍布里(Peter Horbury)的职位。
霍布里也是一位传奇设计师,曾担任过福特汽车首席设计总监,设计过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和沃尔沃的多款车型。2009年,霍布里成为沃尔沃汽车造型设计副总裁,正是他创造了沃尔沃时尚流线型的设计风格。
2011年,霍布里被沃尔沃汽车的母公司吉利挖角,成为了吉利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和设计负责人,他领导的团队帮助吉利迅速转型,创造了最美中国车吉利博瑞等热销产品,如今领克品牌的设计也是由他负责,颇受好评。
尚不清楚吉利为什么要用西拉夫接替霍布里的职位,吉利方面也没有对此传闻进行回应。
本文为车林外传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宁诺学生收到30个名企offer 最后一刻却决定…….
汽车行业中的佼佼者一汽大众、上汽集团、戴姆勒、宝马,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企业网易、字节跳动、喜马拉雅,制造业龙头海尔、美的、格力,全球最大传播集团WPP,还有卡夫亨氏、葛兰素史克……
刘奕杨在校招中,拿到了包括以上这些世界五百强和中外名企在内的30个全职offer,但当最终选择来临,他竟在通往名企的光明大道上来了个急转弯,决定去英国继续深造。
应届毕业生,拥有两年工作经验
当刘奕杨拿出履历表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不是一个段子。
大学四年,他有26个月在实习,曾在两个月里走遍了全国一线城市,频繁往返于学校和工作地。“在吉利实习期间,我曾在24小时之内辗转深圳、宁波、杭州、重庆四个城市,身上的穿着也在西装-T恤-实验服-睡衣之间来回切换。很累,但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其实,刘奕杨的实习之旅开始时并不顺利,大一时的他由于完全没有相关经历,很难获得顶尖企业的实习机会。“投了70多封简历,收到两个面试电话,其他的全部石沉大海,或者直接把我拒了。”即使现在回想起来,刘奕杨也会觉得那是一段灰色的时光,不断被别人否定,连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也没有。
认清现实后,他降低了要求,开始从小企业的实习做起,也尝试过远程、线上等各种工作方式,“没资本就没得挑,有什么就做什么。”也许正是遭遇的这些坎坷,练就了刘奕杨的大心脏,让后来的转折顺理成章。
慢慢地,开始有名企愿意给这个执着的男生一些机会。“总的来看,我实习的企业质量在逐步提高,工作角色也从一开始的打杂跑腿变得越来越重要。” 他先后在伟达公关、百威英博、吉利集团和网易实习,由于工作出色,多家企业表示毕业后能给予优先录取的机会。
“名企宠儿”不是一天炼成的
扎实的实习经历让刘奕杨对自己、对工作都有着比同龄人更加清楚的认知。他会仔细分析每一个竞聘岗位的技能需求和工作职责,有针对性地将简历的内容进行编排,“校招期间至少写了40份不同的简历模板吧,我会把实习经验进行排列组合,着重介绍那些跟招聘岗位强相关的。申请汽车行业的市场营销岗位,和申请互联网企业的运营岗位就是完全不同的写法,遇到特别心仪的企业和岗位,就需要做更多功课,阅读行业调研报告、整理作品集、设计新的视觉模板……也许这就是简历筛选阶段我基本都能顺利通过的原因之一吧。”刘奕杨指着他求职期间画的思维导图说,上面标满了各种行业及岗位划分、优先级、目标企业等信息。
面试是更难的一关,刘奕杨遇到过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阿里8个人的群面里6个都是985的硕士,甚至有工作好几年再去读了硕士的候选人和我竞争同一个岗位。”
大受打击的他开始通过大量阅读、学习和实战来扩充知识储备,渐渐发现那些牛人口中的系统框架、分析方法,自己也能结合实习经历熟练运用在面试中了,收到的offer也慢慢多了起来。他事后总结,所有的优秀表现,一定是分外努力再加精心准备的结果,“那些优秀的竞争对手,也有很多是‘二战’‘三战’才能有不错的表现。”
“Offer的数量不能说明什么,因为只要你能力足够,要拿更多offer也只是愿不愿意花时间投简历及面试的问题,岗位是做什么的更加重要。”刘奕杨谦虚地说,“我家人知道后也很淡定,我妈开玩笑说,这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突如其来”地爱上学术
“我的终极目标是将科技创新和商业相结合,创立一家属于自己的企业。在实习和校招的摸爬滚打后才认识到,自己在知识和资源储备上都还差得远,我想去更大的平台上积累知识、拓宽眼界。”确定好申研的目标后,刘奕杨在大四开始拼命学习,为了补上之前学得不够扎实的课程,开启了007式的学术生活。
“也正是在这个期间,我发现了学术的魅力。国内其他一本院校对化工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多为设计一个单独的设备,而宁诺完美沿袭了海外院校‘严出’的风格,我们的6人小组需要完成一个有近80个设备的、完整的工厂前端工程设计(FEED Design)。教授不会直接告诉我们怎样做是对的,组员需要紧密合作,结合专业所学去探索和运用很多未被教授的知识。凌晨一点、两点、三点、四点的宁诺,我们都见过。”
(刘奕杨在学习闲暇时的脑洞:将函数曲线当作变化的心形)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奕杨在大四上学期取得了专业前5%的好成绩,最近也收获了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多所世界排名前50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伦敦大学学院和自己一直热爱的化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