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本田飞行者国内上市时间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本田飞行者国内上市时间这个问题,本田飞行者国内上市时间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加拿大抢先试驾全新一代本田飞行员:中国市场并不需要这台车

作者 —— 咖加用户:开讴歌的欧哥

在十几年前,丰田将专注于北美市场的7座城市SUV引入了中国市场,并且获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在那个时候就有不少人感叹本田应该将飞行员引入中国市场,到了现在,本田飞行员在次迎来了换代,而我现在依然没看到这台车要引入国内的计划。今天我找机会开了一下这台车,我惊奇的发现,这并不是一台符合我预期的本田,我甚至觉得他的综合表现比我最近开过所有在售 的本田都要差(在此可以直接点名:思域、雅阁、ZR-V以及CR-V),所以我认为中国市场并不需要这么一台车,下面我来说说具体的原因。

虽然外观不能作为产品力的决定因素,但是我还是想简单说说,我觉得前脸看着没啥毛病,而且看上去还是比较粗犷的,仿佛给城市SUV增加一点野性。但是尾部看着有些过于粗犷了,感觉不太像是这个时代本田家族的产品,有点福特撼路者的味道,一眼望去,我觉得这个尾部设计更像是一台美国车。


坐入车内,我觉得这更像一台美国车了,这台车的内饰给我留下的印象与现有的本田都不一样,跟外观一样,说好听点就是粗犷了不少,但是说难听一点,我觉得可以用粗糙来形容了,感觉现在在售的本田比这台车的内饰要精致不少,我们可以注意几个细节,空调出风口设计的很随性,尤其是两边的出风口都是用钢琴烤漆面板包围着的,边缘部分也没有什么修饰,显得特别廉价。

其实这个内饰整体看上去也不怎么讲究,很多部件看上去都像是拼上去的,看着一点都不连贯,也看不到太多线条的修饰,提供不了环抱感。再就是这个内饰也显得很不协调,既然中控台这么宽,为什么屏幕却这么小?很容易让人感觉屏幕上的信息没有中控台上的按键显眼。本田现在已经有非常宽的屏幕了(就是十一代雅阁上的屏幕),把这个屏幕放在飞行员上面不是更协调一些吗?

再就是这台车的车内用料也很差,硬质塑料占主导,就算是有皮质包裹的地方也很硬,除了面板的用料以外,同样硬的还有全车的座椅,并且触摸起来的质感也不佳,坐上去一点包裹感都没有,开久了十有八九会觉得腰疼,毫不夸张地说,我都怀疑这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是FCA集团设计的,难以相信这是本田设计出来的座椅。

下面具体说说每一排座椅的表现,前排座椅很一般,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上述说所的座椅面料太硬了,而且从图中大家不难发现这台车的座椅形状并没有太多的修饰,整体显得很平,这就是为何前排座椅的包裹感不佳,再就是座垫的长度也不长,长时间驾驶这台车的话还是会感到累的。

第二排座椅也显得很工具属性,主要是座椅依然没什么包裹感,座椅的表现非常平,在舒适度上没有任何的亮点,我觉得这是典型北美市场大多数七座车的特点。再就是第二排的空间也不是很抢眼,只能算得上够用,绝对算不上宽裕。不过好在座椅靠背可以调节到一个很舒缓的角度,长途行驶的时候不那么容易让人感到疲惫。在此我想提一下,国内很多新势力三排座车的第二排座椅设计的都非常用心,不光空间宽敞,而且座椅本身也非常舒服,所以像本田飞行员这样的第二排表现放在国内的话是绝对没法让人感到满意的。

第三排座椅比我想象的还是好一些,在保证第二排的情况下,我坐在第三排可以保证不顶腿,而且双腿翘起来的幅度也没有我想想的那么大,而且座椅靠背也没那么陡,放在这个级别的话,这个第三排的水平还算是说得过去的。

后备箱的空间表现尚可,算是符合他的级别及定位的水平。不过车内的储物空间就算不上很有亮点了,尤其是中控扶手箱的空间一点都算不上大。

新一代本田飞行员搭载的依然是3.5L V6自然吸气引擎,但是这是一台全新的引擎,代号由以往的J35Y6变成了J35Y8,主要的变化是将以往的单顶置凸轮轴(SOHC)换成了双顶置凸轮轴(DOHC),最大马力由以往的280匹增加到了285匹,变速箱也由以往的采埃孚9速自动变速箱换成了本田自己研发的10速自动变速箱。至于那台采埃孚9AT有多难用大家应该是知道的,我目前开过搭载这个变速箱的车没有一台是匹配的没毛病的,本田也没法幸免。与上一代那台采埃孚9AT相比,这套3.5+10AT的动力总成表现的确实正常多了,不像那台9AT一样会在不合适的时间升档或者是在大动力请求的时候有明显的降档延迟,日常行驶的时候变速箱可以保持一个正常的响应速度以及平顺性,也就是说踩下油门后,动力还是能在一个正常的时间内执行的,不过大动力请求的时候,变速箱的响应还算不上特别积极,并且动力介入的时候还算不上特别丝滑,还是能体会到一些延迟以及降档的动作,整个过程还算不上特别干脆,稍稍显得有些慵懒,再就是如果以特别苛刻的标准来看的话,我觉得他在日常行驶的时候,动力输出还算不上特别的线性,虽然没有太多突兀的动作,但是动力输出与油门行程还算不上完全一致,在有的情况下需要将油门进一步踩踏后才能释放出驾驶员所期盼的动力,一说到V6自吸大家可能想想的是以往丰田2GR引擎那种无缝衔接的丝滑感,但是在这台飞行员上还缺乏一些这样的特性。绝对动力算不上特别强劲,但也算是这个级别的正常水平,不过他的后段输出还是比较澎湃的,并且发动机的音质也很有特点,这应该是本田J系列引擎一贯的优点。所以这套动力总成我只能给个80分,我觉得完成度没有本田现有的1.5T以及2.0immd高,这两套动力总成总体而言都调教的非常线性,而飞行员上的这套3.5+10AT的动力总成就不算特别的细腻,更值得一提的是,有媒体指出这套动力总成的油耗并不低,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套动力总成更应该被批评。


转向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还是很本田的,低速的时候特别丝滑,回正节奏也很自然,但是开着开着就发现这转向没那么本田了。虽然以上的特点在低速的时候开着非常顺滑,但是转向并没有什么阻尼感及回馈感,这一点与现售的任何一台本田都不像,反而更像在售的很多丰田车型,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这种转向逻辑在低速驾驶的时候还是非常舒服的,一方面是方向盘转动起来非常丝滑,开起来非常轻松,另一方面是其合适的回正节奏让驾驶员操控起来也比较的得心应手,不需要通过外力去回正。可问题就在于,即便速度增加了后也体会不到什么回馈感,也就是说几乎体会不到什么阻尼,在进入类似于匝道中的大弯时转向也不会提供什么回馈,即便上了高速转向也是如此,与此同时这台车在高速行驶时的中心感比较差,有着比较明显的虚位,从而开着这车就会觉得比较飘,缺乏信心,另一个让人觉得这车开着飘的原因是他的车身跟随性也一般,虽然不是完全像开皮卡的感觉,但我觉得有那么点味道了,就明显觉得在开一台大车,有的人会问了,这么大的车,车身跟随性差一点不是很正常吗?可我想指出的是,这个级别车身跟随性比他好的车还是有的,我并不是非要将这台车以性能车的标准去评价,可无论如,这样的转向放在这个级别也是比较一般的,而且在这个时代,很多对手都在进步,像飞行员这样的转向放在今天就更说不过去了。这应该是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头一次说本田的车开着飘,虽然不至于开着难受,前文也分析了他转向上的一些优点,但是结合我在这一年内开过的本田就不难发现,他的转向标定真的一点都不精致,我目前找不到第二台在售的本田有着这么差的车身跟随性以及几乎没有回馈的转向,我甚至还想提一下,上一代的飞行员也不是这样的,起码转向能通过均匀的胶套感提供一些高级感,这也可以说明新一代飞行员的转向标定退步了。


行驶品质还是不错的,路面上的震动可以用较为柔韧的方式过滤掉,有着比较好的隔绝感,几乎在任何工况下都不会感觉到冲击感,总体而言还是能将大部分的震动吸收掉,并且回馈到车内的震动是比较分散的,放在这个级别还是能给个比较好的评价的。不过还是要面对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那就是毕竟这是一台本田,我不得不结合其他在售本田车型的表现来评价以下这台车的底盘。我觉得这台车的底盘与其他本田相比还是欠了点火候,主要是在高档感的营造上有些缺失,仔细体会的话,这台车的底盘比其他在售本田车型都要更碎一些,缺乏一点紧实感,同时车身姿态也显得更挣扎一些,主要是在转弯的时候会有一些左右摆动,尤其是进入停车场压过减速带的时候比较明显,还是能让人感觉到因为车身较大的缘故会对车身姿态的抑制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在底盘方面与其他本田的差距也算不上那么大,起码比在转向上的差距要小,只是对于体验过多数现有本田车型的我而言,这些差距还是能体会到的,我在过去一年都评价本田车型的时候都对行驶品质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甚至有的车行驶品质达到了越级的水平,给我的感觉是又柔韧有扎实,而飞行员稍稍缺少了这些特性,其底盘只是达到了同级别较好水平,与越级水准还是有差异的。再就是我还是想提及一下上一代飞行员的底盘表现,我觉得上一代车型的柔韧感还是更明显一些,从而行驶品质的高级感营造也更丰富一些。


到这里,我对新一代本田飞行员的评价就告一段落了,很显然,整篇测评的基调比较灰暗,我对这台车的表现确实不太满意,以我一贯的标准来看,这台车确实还算不上个工业垃圾,要说绝对的硬伤,我觉得也就是座椅的用料了。不过大家也不难发现,我通篇都在说这台车怎么个不如现有的本田车型,在此我可以为以上内容做出以下概括:新一代本田飞行员在做工、用料、人机工程学、动力总成、油耗、操控及行驶品质上被现有的任何一台本田车完爆,唯一拿得出手的人可能也就是发动机的运转品质了,而且我甚至觉得这车的底盘及转向也不比上一代好。本田飞行员一直都是为北美市场打造的,而且这一代的飞行员让我觉得这更像一台美国车了,尤其是粗糙的做工及用料,就算是在北美这边,我觉得这台车也不值得推荐,况且本田在北美的价格可谓是高攀不下,其建议售价是整个级别最贵的。而且前文我也严谨的提到了:以我以往的标准来看这台车还算不上个工业垃圾,但问题是时代在发展,汽车工业水准也在进步,这个时代开着像五到十年前那种让人崩溃的车是越来越少了,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如果是这样的话,以后对工业垃圾的标准也得提高了,我想说的是,像是新一代本田飞行员这样的产品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可能已经处于工业垃圾的边缘了,也许不久以后这车真的会成为工业垃圾了,所以大家可以联想一下,在北美市场我都已经对这台车不满意了,那在汽车工业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这台车的表现不就更惨目忍睹了吗?到了今天,中国市场真的不需要本田飞行员这么一台车。

HondaJet Elite II:ta才是最厉害的本田!雅阁、思域跟它都没可比性

最近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可谓是动作频频,前有旅航者X2在迪拜完成海外公开首飞,紧接着又发布了全球首个电动垂起飞行汽车X3(内部代号),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对未来出行进行积极探索。

相对于飞行汽车而言,飞机制造算是传统行业了。很多汽车企业都曾涉猎飞机制造领域,而“买发动机送车”的本田如今仍在飞机设计制造领域深耕。本田旗下飞机事业子公司Honda Aircraft Company(简称HACI)在今年美国公务航空大会暨展览会上发布了旗下新款超轻型公务机——HondaJet Elite II,也就是HondaJet的升级版机型。

HondaJet Elite II搭载GE Honda打造的HF120小型涡扇发动机,安装于主翼上方是HondaJet的特色,新款机型最大巡航速度782km/h,最大起飞重量5035公斤。在搭载1名机组人员和3名乘客时,航程可达1547海里(2865公里),比Elite和Elite S增加了204公里。起飞距离1128米、着陆距离829米。航程增加主要得益于油箱容量扩大以及最大起飞重量提升。

尺寸方面,HondaJet Elite II长度12.99米,翼展12.12米,高度4.54米。机体结构方面,在机翼上新增地面扰流板,用于在着陆或中断起飞时帮助减速,可以提升飞机着陆时的操控性和稳定性。此外,“墨黑”机体特别涂装也是新增配色,深色涂装再辅以红色飘逸线条点缀,视觉效果运动且干练。

HondaJet Elite II在客舱也有升级,提供“钢灰色”和“琥珀色”两种配色方案,而且除地毯之外还增加了木纹地板。此外,这款新机型更新了机舱壁使用的隔音材料,减少流入机舱的风噪,新降噪措施对提升客舱静谧性大有裨益。

驾驶舱羊毛座椅是新增选项,同时也可以选配扩大驾驶舱座椅间距。

在航电系统方面,新机型配备稳定进近支持功能,维持降落时的进近角度一定,适当调整飞行速度和着陆形态的稳定状态。在2023年,HACI将为HondaJet Elite II导入全新自动化技术,自动油门功能和紧急降落系统将分别于明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导入。新功能将减轻飞行员负担,而且也会进一步提升飞机运行的安全性。

在环保方面,本田正向航空领域的碳中和不断努力。GE Honda在展会上公布,使用100%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发动机已成功完成实验,这证实HondaJet搭载的HF120涡轮风扇发动机在使用SAF时,能实现与传统喷气机燃料同等的性能。

关于HondaJet

HondaJet项目于1997年正式启动,概念验证机型于2003年12月完成首次飞行测试,两年之后HondaJet完成首次公开亮相,2006年8月Honda Aircraft Company成立,其作为本田全资子公司负责HondaJet的开发、生产和销售。2010年,HondaJet开始认证测试,2015年获得FAA型号认证并开始交付。

2018年,HondaJet Elite推出,其升级了航电设备并增加了航程而且机舱内静谧性也有提升。

2021年,本田飞机公司推出了HondaJet 2600概念机型,其拥有更大的舱内空间、更远的航程而且可容纳更多乘客。截至2021年底,HACI累计已向全球客户交付了200架HondaJet。

本田飞行员(Pilot)实车体验:果然和中国的日系车不一样

作为3年雅阁车主,我满怀期待地体验了刚换代的本田北美特供车飞行员(Pilot),想不到还真有不少地方惊到我了。

PS:2023款Pilot一共有6款配置,今天实拍的是最低配LX,官网起价36300美元,但这是前驱版不含运费的价格。我这里因为冬天雪多,SUV基本只卖四驱版,算上1345美元运费,实车指导价39800美元。

外观方面,飞行员采用本田最新的家族风格,前脸走直棱直角的阳刚路线,六边形的中网,扁长的车灯,平直高大的车头,看着比较霸气。

然而从B柱往后,车体又变得圆润了起来,C柱、D柱、尾门、尾灯的折角还不如老款锐利,前后的设计元素缺少呼应,导致整车风格有种割裂感,完全不像同一个设计团队的手笔。

都是旗舰SUV了,大灯居然还是反射式LED,而且连上一代的羽翼造型都没了,就是三个毫无设计感的灯碗,视觉效果非常廉价。

低配车采用255/60 R18的轮胎,来自固特异,由于是低配车,轮毂不大,造型也很普通,好在本田在胎宽方面一向不抠唆,比汉兰达全系235mm强多了。

在美国,倒车雷达属于奢侈配置,即便是飞行员这种5米长2米宽的SUV,想要最基础的8雷达,也得加6000美元上中配才给。

堂堂旗舰SUV,后视镜外壳连漆都舍不得喷,光秃秃的黑塑料直接就装车了,也不知道这点儿漆能省几个钱。

内饰方面,新款飞行员同样延续了本田低配车祖传的廉价感。主驾驶6向手动布座椅,塑料方向盘,半液晶仪表盘,7寸小屏幕的车机除了手机映射之外没有任何智能功能。

论内饰的档次感,新款Pilot只能算是5年前10代雅阁的水平,而且当年雅阁可是只卖2万美元,现在这车却要4万,原地踏步的内饰说不过去啊!

2023款飞行员

2018款雅阁

车内的功能控制也没啥新鲜的,还是本田老一套家族化设计——三旋钮空调面板,可以盲操的按钮换挡和驾驶模式选择,换汤不换药的方向盘按键。这些都是本田一贯好用的元素,不变也罢。

这么大的本田车,空间自然是没大毛病,无论储物还是乘坐都是同级别一等一的表现。

1.如果算上关门拉手的那个槽,飞行员的门板有三层储物,中层还有能放下美式超大杯饮料或高保温杯的杯座;第三排左右两侧也各有两个杯架,相当能装;中央扶手箱又大又方正,空调面板下方也有个大置物台,就连副驾驶前方还有一个长储物槽。

2.后备厢空间也给好评。

不放倒第三排依然能相对不错的进深,能竖着放下两个28寸箱子;

放倒第三排后空间又大又平整,进深足有130cm,去长途自驾游、带娃带狗、超市囤货都够了;

把第二排也放倒,能形成一个210cm*115cm的大通铺,日常大小件物品基本上没有什么装不下的,还能当床睡;

盖板下面的隐藏储物格也很大,甚至可以把第二排的可拆卸中央扶手兼座椅装进去,有空间魔术师那味儿了。

3.后排乘坐空间相对于我的高预期倒是没多出彩。

我177cm的身高,第二排要调到最前才能坐下第三排。而此时我再坐第二排,半只脚已经要伸到前排座椅下面,膝部只剩不到一拳的空间。

如果第二排调到最后,腿部空间跟11代雅阁差不多,以本田的一贯水准来说算差强人意吧。不过此时的第三排就只能坐免票儿童了。

第二排虽然靠背仰角可以调得比较舒缓,但坐垫明显比雅阁短一节,大腿前部支撑不到位,不如雅阁舒服。

其实不管怎么调,飞行员第三排都不适合坐成年人,主要问题还是坐垫太矮,地板又太高,人只能以半蜷缩的姿势坐,既不舒服也不安全。

进出第三排有两种方式,一是用第二排座椅的外侧和椅背的一键翻折按钮,二是拆掉第二排中间座椅兼中央扶手(如果平时不常坐人的话)走腾出来的中央通道。

拆掉的座椅能直接收纳到后备厢隐藏储物区,不占日常装载空间,这是全车为数不多对得起本田空间魔术师招牌的贴心设计。

动力方面,新款飞行员全系配备3.5L V6发动机,但型号从老款的J35Y6升级为J35Y8,变速箱也从风评不好的采埃孚横置9AT换成了本田自研的10AT,最大功率213kW,最大扭矩355Nm,8秒破百的动力也谈不上特别强劲,但日常起步、中途超车也绰绰有余了,而且平顺好开。说实话,2023年还坚持在美国这个级别SUV上用纯汽油大排量自吸的品牌,也是越来越少了。

结尾压轴的当属飞行员最本田的一面——做工。一个顶配价格比肩高配GLC 300的旗舰SUV,车门工艺用的还是祖传的辊压窗框+拼焊车门,发动机盖坚决不用液压撑杆以示对北美市场的重视,边角处的喷漆、车门与窗框之间的焊缝以及塑料覆盖件还做出了手工打造的效果,如此充分体现大霓虹国工匠精神的操作,我作为本田车主都感到相当震撼。

只可惜中国消费者要的是车,不是工艺品,这样匠心独具的产品就算引入国内,恐怕也没几个国人会买账。[手动狗头]

关于本田飞行者国内上市时间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本田飞行者国内上市时间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