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力远混动疑云:员工持股斩仓认亏,吉利系清仓退股
由科力远、吉利、长安、云内动力四方结盟而成的“中国混动联盟”的发展并没有想象的顺利,预期中的困难很快到来。三年前,科力远大股东将近1%的股份打九折出售给员工持股计划,却不曾想让员工当了接盘侠。如今员工持股计划已清盘,以巨亏六成收场,由于加了杠杆,实际上员工出的钱已亏光。这家号称混合动力系统龙头的公司,最近几年一直徘徊在亏损边缘,靠政府补贴度日。如今,面对纯电动的主流模式,公司的前景堪忧。
7月9日,科力远(600478.SH)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收购资产事项,拟收购标的为吉利集团持有的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HS 公司”)9.90%股权和华普汽车持有的 CHS 公司 27.07%股权。经过交易各方谈判,公司已于2018年7月7日与交易对方代表吉利集团签署了《投资意向协议》。
吉利方面清仓CHS公司股权一事受到科力远投资者们的关注,不少投资者在股吧里对此进行讨论。有投资者分析认为,吉利方面退出的一大原因在于技术路线方面,CHS公司主攻混合动力领域,目前国内主流技术路线在于纯电动领域。而在国内市场,过去几年混动汽车发展明显要落后于纯电动汽车,与科力远混合动力汽车业务萎靡不振相对应的正是比亚迪纯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因此也不难解释此时比亚迪清仓退股的行为。
员工持股三年亏光老本
5月8日晚间,科力远公告称,公司2015年实施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已结束,持股计划对应的资管计划所持股票已通过大宗交易全部出售完毕,成交数量为1267.5万股,成交价格为5.6元/股,成交额7098万元,后续将进行财产清算和分配工作。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员工的隐形福利之一,是可以通过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实现超额收益,几年时间股价翻了十倍的案例也不少见。但是,对于科力远而言,明显不在此列。回溯三年前,当时正值股市顶峰,科力远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大宗交易完成建仓,以21.27元/股的价格买入845万股股票,占总股本的0.99%,成交金额总计为1.797亿元。由于2016年公司实施了10转5的分红方案,员工持股数量相应变更为1267.5万股,对应的持股成本变更为14.18元/股。
由于买入便被套牢,该持股计划无奈连续展期至2019年4月12日,但如今却突然“斩仓”了结。有意思的是,三年前员工持股计划所购买的股份正是从公司大股东科力远集团受让而来,当时科力远集团通过大宗交易按九折出售了845万股。时隔三年后,这些股票又全部出售给了科力远集团及董监高等人员,成交数量1267.5万股,成交价格5.6元/股,成交额7098万元,员工持股计划浮亏比例高达59%。大股东高价卖出低价购回,漂亮地做了一次高抛低吸。
道哥说车注意到,科力远股价连续走低与公司经营不无关系,2015年至今盈利能力始终未出现好转,这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盈利能力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形成明显背离,其中关键便在于公司始终坚持混合动力战略。同时,公司也只是依靠非经常性损益踩着“一年盈利一年亏损”的精准节奏,巧妙规避被ST。上交所日前为此还向公司发出了问询函,要求公司结合产品方面以及面临的主要困难等因素,分析公司主营业务常年亏损的原因,是否存在主观上刻意规避退市风险的动机、是否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合作难免同床异梦
实际上,长期以来CHS主要是由吉利和科力远双方在推动。在两者的合作模式中,吉利拿出自身长期积累的较为成熟的混合动力系统及技术专利,而科力远拿出其为丰田配套的成熟的镍氢动力电池和BMS技术,双方共同合作开发和合资建设CHS深度混合动力总成系统项目。
作为搭载CHS混合动力系统的第一款车型,帝豪HEV实际上早已展开测试,其在2015年完成了量产前的相关标定工作,2016年在重庆等地的公共出行领域试运行。根据吉利和科力远在公开场合的表态,帝豪HEV会在2016年内推向市场,不过至今也没有踪影。吉利目前并没有推出帝豪HEV的时间表,而是先推出了帝豪PHEV。根据吉利方面提供的资料,帝豪PHEV也采用了CHS混合动力系统,其搭载1.5L发动机,由双电机驱动,但是电池组却不是科力远的镍氢电池,而是三元锂电池。
据CHS公司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披露的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公司共有6个股东,分别是云内动力、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科力远、长安汽车、吉利集团、华普汽车。他们的实缴出资额分别为5597.55万元、929.56万元、10.31亿元、1.77亿元、2亿元、5.47亿元。以该实缴出资额来计算,吉利集团和华普汽车的持股比例正好为9.9%、27.07%,与此次科力远计划收购的股权数量相等。而华普汽车其实是吉利控股集团下属企业,此次转让股份,意味着“吉利系”全面退出CHS公司。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科力远董事长钟发平
“20载峥嵘岁月,致我的混动信仰”,对于科力远,借用公司官网的这句话来形容再恰当不过。过去几年,坚守混动信仰的科力远,并未能享受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的红利,从而使得公司经营不见起色。如今吉利系退出科力远,无论原因何如,科力远都将在混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愈加艰难。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道哥说车
本文地址:
将成科力远第二大股东!吉利在混动技术上是怎么个玩法?
1月24日,科力远发布了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有条件通过暨公司股票复牌的公告,称1月23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对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进行了审核,科力远的本次重组事项获得有条件通过。
虽然重组的正式公告还未发布,但根据1月17日科力远发布的修订版草案,科力远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吉利集团、华普汽车(吉利为华普汽车的控股股东,控股90%)合计持有的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下称“CHS”)36.97%的股权。
如果按照这一方案完成交易后,原本未持科力远股权的吉利集团和华普汽车将分别持股前者的2.97%和8.13%,吉利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华普汽车合计持股科力远11.09%,持股比例仅次于钟发平(科力远董事长,亦为其创始人),成为科力远的第二大股东,科力远对于CHS公司的持股比例将从51.02%上升至87.99%。
以上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股权操作可能令许多读者感到困惑,下面,我们就来简单梳理一下此次科力远重组到底造成了什么影响。
受到重组直接影响的首先是CHS。
这家最初由科力远和吉利集团于2014年10月23日签订合资协议,携手成立的公司,截至2017年底共有6名股东,分别是云内动力、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科力远、长安汽车、吉利集团和华普汽车。按照重组草案,吉利系将不再是CHS的股东。
不过,由于吉利成为了科力远的“交易关联方”,而科力远本身又是CHS的大股东,持股的比例可能会上升至87.99%,因此,吉利系并未真正全面退出CHS。
其实,在去年CHS佛山工厂的投产仪式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书福还出席站台,并表示:“两年前,吉利与科力远共同宣布CHS混合动力技术向全行业开放,也希望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个项目,共同推进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发展。”
其次,通过持股科力远,吉利与丰田的合作有望更进一步。
1月24日,在科力远发布的一连串公告中,一则题为《科力远关于向参股公司增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值得关注。
一边是科力远的重组事项刚获得了“有条件通过”,这边科力远就“将以自有资金向科力美进行第三期和第四期增资,分别增资213,6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3,053万元)和增资212,8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3,004万元),共计426,4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6,057万元),全部用于增加其注册资本”。这个科力美正是由科力远与常熟新中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Primearth EVEnergy株式会社、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及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共同投资设立的公司。
虽然增资计划此前早已公开,但这“提醒”了我们一件事:去年8月,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向媒体透露,丰田汽车正通过其在华最大的混合动力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合作伙伴科力远,与吉利汽车合作推广混合动力技术。尽管“吉利一元钱收购丰田混动技术”的绯闻已被丰田澄清,但随着吉利成为科力远的直接持股股东,与丰田开展混动技术的合作必将更加“得心应手”。
混合动力市场“蓄势待发”,科力远前景可期。
1月24日,科力远开盘直线封涨停,截至当天收盘,科力远报4.82元/股。
表面上看,吉利的“入局”,让多年来始终坚持混合动力技术路线的科力远“脱困”在望。
2017年年报显示,科力远实现营业收入15.65亿元,同比减少7.95%;实现净利润2202万元,扭亏为盈。但近年来,其扣非净利润已连续多年为负,光是去年被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就高达2.4亿元,超过了公司当年的非经常性损益金额即1.24亿元。
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混合动力市场正“蓄势待发”,多年来潜心研发拥有自主技术的科力远,加上与在混合动力领域拥有强大实力的丰田合作,前景一片光明,想必这也是吉利决定直接入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政策的倾斜导致整车企业更愿意选择纯电动汽车产品,但近年来,由于补贴政策退坡在即,加上“双积分”政策的压力,油耗法规日益严苛,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纷纷开始布局混合动力汽车产品。
“混合动力市场前景可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双积分’政策的持续推进,目前业内已达成基本共识,混合动力这一技术路线绕不过去,汽车企业不得不加以重视。”在付于武看来,作为混合动力技术路线的提供商,科力远有望在不远的将来迎来行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未来值得期待。
文:施芸芸 编辑/版式:齐萌
爆料热线:
010-56002742;qcb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