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李吉力人

连续6年夺得“大禹鼎”!绍兴是怎么做到的?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对于江南水乡绍兴而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袁云/摄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八八战略”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引领生态浙江建设开启新征程。

绍兴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并以此为“牛鼻子”抓治水促转型,持续擦亮“稽山鉴水”的生态底色。

2015年至今,绍兴已连续6年获得全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美丽山水城市”,群众治水幸福感指数实现“九连升”。

河长制,河长治。

越州大地上,4308名河湖长传承弘扬大禹精神,忠实履行护水使命,推动绍兴实现从“五水共治”到“绿色共富”的巨大跨越。

嵊州越剧小镇 赵学干/摄

破局一股劲

夏日傍晚,柯桥区马鞍街道宝善桥村,宽广静谧的滨海大河缓缓流淌。

76岁的封银凤老人坐在家门口的亭子里乘凉。旁边的空地上,几位大妈伴着音乐跳起了广场舞,一片欢声笑语。

谁能想到,这里曾经集聚了大量印染企业,因为偷排漏排,导致河水脏到连拖把都没法洗。

滨海大河的变迁,折射出绍兴曾经的产业困境。作为工业强市,绍兴印染业高度发达,却一度让水环境不堪重负,牛奶河、七彩河、黑臭河时有出现,市民投诉居高不下。

2014年,时任宝善桥村村委主任的封张永接过了村级河长的担子。“河长的职责,就是包河治水,让河水早日重现清流。”封张永说,那段时间,他在上级河长的督促下既要当“黑脸包公”,劝说附近的工厂不要向河道排污;又要当“和事佬”,劝导大妈们不要在河埠头洗涤。

2012年,绍兴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开启了一场“绝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治水攻坚战。

在全市层面的强力推进下,封张永亲历了滨海大河由浊到清的巨变:当地强制关停了一批污染企业,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纳管处理,全面整治河道沿线环境。

此后,相继修起游步道、种上绿化,两岸美景美不胜收。“天蓝了,水清了,空气清新了。”封张永坦言,前后对比,更深刻地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腾笼换鸟,久久为功。对照“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目标,绍兴强势推进印染、化工等传统产业跨域集聚提升,10年间,累计整合关停印染企业151家、化工企业159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670家。与此相对应,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走出了高质量发展“绍兴路径”。

自上而下的治水决心,给河长们吃下了定心丸。

从被动管到主动管、从想一想到加油干、从“一河一策”到源头治理、从攻坚突破到常态长效,河长巡河的脚步愈发坚定,治河举措也不断创新。

2017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绍兴不仅走在前列,还发布了全国首个“河湖长制”地方标准,参与制订《浙江省“河湖长制”工作规范》,完成全省唯一的“河湖长制”标准化管理试点。

覆盖市县乡村的组织体系,责任到人的制度设计,常态长效的治理成效……绍兴河湖长制早已走出绍兴,成为全国河湖长制工作的一个样板。

迪荡湖 何雯/摄

治水一条心

治水难不难?关键看人心齐不齐。

徐海明、杨华川、李吉利……在越城区东浦街道东浦村,十几名党员共护一条河,已不是新鲜事。

为了治水,东浦村前几年专门召开党员大会,号召党员就近认领一条河。“说实话,当时我心里也没底。”东浦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茹志茂说,“治水可不是挂个名字那么简单,河道管不好,没法向老百姓交待。”

让茹志茂没想到的是,党员们纷纷表态,争相认领,没一会功夫,村里的几条河就被认领完了。

“你瞧,我的名字还在‘五水共治责任岗’公示牌上呢。”78岁的老党员许百正巡河出了名的认真。平时,他有事没事就会去河边看看。

老党员许浩勇今年69岁,有一年东浦村附近修高架桥,施工方趁夜把泥浆水偷排到了方家溇。这一幕恰巧被他看见,他立即向村干部打电话反映情况……渐渐地,在东浦村党员的带头管护下,污染河道的现象销声匿迹。

党员干部带头治水,社会各界护水热情高涨。

“农村捡垃圾、管垃圾,关键在妇女。”“我们‘村嫂河长’,能做的事情多着呢!”在诸暨的渎溪江边,总能看到一些手提环保袋、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这就是草塔镇上下文村的“村嫂妈妈护河队”。

“以前有人说我们多管闲事,现在没人这样说了。”“多到河边走走,既锻炼身体还能做好事。”村口的湿地公园、半月塘和陈村后溪都留下了她们巡河的足迹。矫健的步伐、爽朗的笑声,村嫂们看着河水变清,打心眼里高兴。

“碧水联盟”护水志愿者注册人数达60万余人,累计发现上报涉水问题5.1万余个,居全省前列;组建“企业河长”“乡贤河长”“村嫂河长”等各类护水志愿者队伍532支……共建共享水美家园的氛围日益浓厚。

今年,为迎接亚运,营造更优水环境,“全民总动员、干群齐参与”的护水热情,正涌动在水乡的每个角落。

市河长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市正在开展“护航亚运”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专项行动,以河湖长制为牵引,营造良好的河湖水生态空间环境,全力护航亚运会顺利举办。

镜湖湿地 车炼钢/摄

共享一路景

唤回清流,一路风景。推行河长制10余年来,绍兴正在收获治水带来的丰厚回报。

前些年,下管溪陈溪段乡级河长、陈溪乡党委书记郑哲军和班子成员天天琢磨着怎样让这个小乡“火”起来;这两年,“仙山秀水、竹隐陈溪”的名号打响,郑哲军他们又在谋划着怎样乘势而上,再上新台阶。

陈溪乡的走红,与当地脚踏实地治水护河密不可分。

秀水之名,须名副其实。郑哲军等镇村两级河长念好管、治、保“三字经”,先后实施下管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修建了集蓄水灌溉、亲水观光功能于一体的鲤鱼堰坝和龙鳞堰坝,让原本秀美的陈溪山水更加靓丽。

在此基础上,抓住全域旅游发展契机,举办高山樱桃采摘游、乡村音乐会、帐篷节集聚人气。如今,上虞区陈溪乡的鲤鱼坝,已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点。

“这几年到陈溪来游玩的人很多,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陈溪乡“雪花谷·隐山”民宿负责人王炜荣说,今年“五一”假期,民宿更是爆满。

因水而美、因水而富的并非只有陈溪乡。

新昌县沙溪镇董村村因地制宜做好小黄山、龟溪江等山水保护利用文章,引进了一个全长3.5公里、投资1200万元的漂流项目,2022年仅小黄山漂流项目就吸引游客8万多人次,村集体收入达237.07万元。

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通过水环境整治,河岸植被美化,创建了7座美丽山塘。该村依托优质山水资源,培育了“大茶园”“大书房”“云上居”三大品牌,成功跻身热门旅游目的地之列。

诸暨市成功打造“西施浣纱”水美乡村共富样板。目前,该市创成省级美丽河湖17条,为全省县市区最多,新增“15分钟亲水圈”25个,便民亲水设施190余处,带动农家乐等150余家,吸引4个园区20余个项目落地,创造了长远的生态效益。

由河长治水而催生的新经济、新模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绍兴全面开展全域治水发展美丽经济,大力推进“十江百河千溪水美”工程建设,涌现出一大批水景村庄。全市已累计建成“美丽河湖”85条(个)、896公里,获评省级“美丽河湖”71条(个),创建数量全省第二。

生态兴、产业旺。随着“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深入推进,绍兴治水正积厚成势,实现产业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河水奔腾不息,河长永在路上。

越山长青水长白。人们怀着对“绿富美”的向往,奔向更加绚烂的生活……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李吉力人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