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吉利公司并购战略的动因和目的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重要意义

变得强大

吉利并购沃尔沃到底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有意义呀 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梦的践行者!揭秘吉利频繁收购背后的故事!

?

这句“买XX,不都是图个吉利吗!”在这几年间衍生出了多少个版本您还记得吗?虽说这句话看上去很逗趣,但背后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了吉利这个中国品牌近几年间在全球市场的迅猛崛起。

吉利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通过产品、技术以及市场的领先在2020年跻身全球前十大汽车集团,于是收购沃尔沃、宝腾、路特斯、伦敦出租车、Terrafugia飞行器这些重要拼图的动作遍逐步展开了。

此次,借着吉利2018挑战地球经度100度之旅:一支由博越组成的车队,从西安出发,横跨9个国家58个城市,最终抵达英国,来验证产品品质以及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全球首创马拉松之旅,我也有幸见到了吉利汽车集团的CEO、总裁安聪慧先生,所以接下来我将结合此次与安聪慧先生沟通的内容来和大家分析一下吉利近些年频繁收购背后的意义!

1为人才收购中国汽车人才还需20年

吉利在国际市场“买买买”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人才、市场、技术以及品牌高度。安聪慧先生表示:“中国汽车人才还需要20年”,所以为了能早日进入全球前十大汽车集团,去吸纳全球最顶尖的企业人才无疑是最有效且高效的方式。

不过,在人才方面吉利可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仅仅是单纯借助西方力量。虽说吉利在海外建立的5个汽车设计中心以及5个汽车研发中心已经吸引了众多世界顶尖汽车人才,但要注意的是,很多优秀的中国设计师以及工程师早已被安插其中,来通过切磋快速提升“中国力量”。

2为市场收购“投其所好”+“买门票”

投其所好:每个国家有适用于自身的销售方式、体系,只有用当地人买账的销售、宣传方法才能实现高效发展。 所以吉利也把领克品牌在欧洲的营销全权交给了沃尔沃品牌,用欧洲的方式宣传并卖给欧洲人。

买门票:收购宝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去借助宝腾进军东南亚市场。那吉利为什么看上东南亚市场呢?

一、潜力大

全球目前三大潜力市场,一是大部分已经兑现但还有潜力的中国,二是人口奇多的印度,还有一个就是人口达6亿、经济蓬勃发展的东南亚。

二、好进入

像美国、日本这样成熟的汽车市场其实已经非常稳定了,消费者也形成了稳定的消费观念、偏好,比较难进入也比较难获得认可。同时,与发达国家的存量市场不同,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市场属于增量市场,更有利于市场份额的争夺。再加上目前东南亚市场只有日系厂商布局,美系和欧系厂商都未采取动作,这也为吉利的加入提供了市场空隙。

三、品牌、政策红利

虽说吉利这两年在国内风光无限,名利双收,但是“吉利”二字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并不大,所以借助马来西亚本土国民品牌“宝腾”来代工、贴牌吉利产品无疑能为吉利进入东南亚市场减少布局阻力。

除此之外,像是政策优势(马拉西亚属于东盟,可以0关税出口至其他东盟国)以及市场空白(东南亚基本都是轿车,SUV产品较少,说不定这个SUV的缺失可以让吉利找到东南亚市场中新的增长点)这些都是收购宝腾品牌带来的好处。

3为技术收购沃尔沃的安全+路特斯的跑车轻量化

“安全再多不嫌多”无疑是沃尔沃品牌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在贯彻的原则,但这几年如果你对吉利的产品有所了解,你也可以轻松地从吉利产品身上看到这一点,带胎温数显的胎压监测,从0开始的全速ACC自适应巡航,预碰撞安全系统,全系标配的ESP再配合高强度车身设计,让3.0时代的吉利产品在安全方面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在这其中,吸取沃尔沃的安全技术以及设计理念无疑让本身就注重乘客安全的吉利品牌再次锦上添花。

不过,说到沃尔沃和吉利的关系,可能不少朋友会认为在研发方面只是沃尔沃单方面帮助了吉利。但事实上,没有吉利就没有今天的沃尔沃。

原因很简单,之前隶属于福特集团的沃尔沃一直都不富裕,再加上金融危机福特自己都揭不开锅了,所以沃尔沃其实一直没有钱去研发自己的技术、平台体系,更多的是与福特共用技术,所以大家也能发现那段时期沃尔沃的产品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亮点。

当年与福特福克斯同平台的沃尔沃S40

而在福特为了金融危机保命把沃尔沃卖给吉利之后,吉利第一时间就为沃尔沃提供了110亿美金用来开发平台,并且在中国和瑞典建立全新的工厂。虽说之前沃尔沃因为资金问题已经多年没有将平台升级换代,但是整个沃尔沃集团的研发能力还是很犀利的,于是大型车的SPA平台便在吉利的扶持下诞生了。而之后沃尔沃借助SPA平台打造的XC90以及S90也终于体现出了沃尔沃这个豪华品牌本该有的产品力。

不过相比于SPA平台,吉利之后又出钱与沃尔沃共同打造的CMA平台的意义其实更加深远。因为,当你试过诞生于CMA平台的领克产品后你应该会深有感触,一台15-20万价格区间的车型,实打实地给到了车内人员跨级、不输SPA平台的品质感。其中基于CMA平台打造的沃尔沃XC40无疑也沾了光,而以上的一切一切,如果没有吉利,光凭沃尔沃是做不到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没有吉利就没有今天的沃尔沃。

而像是收购莲花这个拥有顶尖制造跑车技术的英国老牌超跑公司,无疑为吉利在跑车制造以及目前略有欠缺的车身轻量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为吉利打开跑车市场也提供了足够的基础。

4为品牌高度收购集团综合实力考量

其实品牌高度是一个很全面的维度,像是在全球市场的产品覆盖率、整个集团的综合实力以及商业运作都会影响品牌在普罗大众心目中的地位。

所以收购这些品牌不仅能增加吉利集团的实力,同时还将为自身贴上很多的标签,就像沃尔沃为吉利增加了安全标签一样,如果在未来吉利能吸收采用莲花的技术,那吉利品牌又将增加动力以及操控的标签,对吉利品牌的提升有很大裨益。

讲完了收购为吉利带来的人才、市场、技术以及品牌高度,最后我还想多说两句吉利收购品牌的不同之处。

5吉利收购的不同之处负责且强势

通过观察世界较大的汽车集团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集团往往更多追求的是短期利益,并没有针对旗下每个品牌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和技术。往往都是一套底盘一套动力总成甚至在外观方面采用高度同质化来节约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

而吉利的收购,很明显没有采用像其他集团那样“短期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而是对每个收购的品牌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金钱为其打造属于自己的技术、平台,最终才造出带有品牌灵魂又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而好产品也会很清晰地反映在市场层面,沃尔沃在吉利的手中,每年净利润都保持着很高的增长,近4年连续打破销售记录,在2017年的营业净利润达到了141亿瑞典克朗(16亿美元),同比增长27.7%。

要知道沃尔沃去年一共在全球卖出了57万1,577辆新车,是沃尔沃创厂这么多年来最高的汽车年销量,这跟8年前吉利刚接手沃尔沃时的销量相比直接翻了一倍,而且沃尔沃也成功在吉利的麾下实现“咸鱼翻身”,从当初的奄奄一息,到今天创记录的销量,吉利的管理能力功不可没。

路特斯新任CEO 冯擎峰

路特斯同样如此,这个老牌的英国跑车品牌已经由之前的亏损状态变为了现在的不亏。同时,近期吉利原任副总裁冯擎峰也已替代路特斯原任副总裁Jwan-Marc成为了路特斯的新任CEO。由此可以看出,虽说吉利只收购了路特斯51%的股份,但是已经拥有了路特斯集团的绝对管理控制权。下一步吉利将投入4亿英镑将路特斯品牌重新带回应有的市场地位,相信用不了几年属于路特斯品牌的运动豪华车型就会成型,同时能帮助路特斯品牌大幅提高销量的SUV产品也一定不会缺席。

值得一提的是,领克品牌的前景也十分光明。作为一个新生品牌,领克01在5月份依然延续了之前每月近万台的销量。据经销商称,积压的订单还有很多没有消化。一方面产能还是不够,若是把产能提上来相信销量会更好;另一方面是领克作为一个新生品牌,领克01售价区间直顶“自主品牌售价20万的天花板”后销量依然可观,足以证明了领克01的产品力和受欢迎程度。伴随着跨界SUV领克02以及未来高颜值轿车领克03的上市,相信领克品牌在中国以及欧洲市场很快便会开启“口碑提升销量”的良性循环。

6全球车型--博越3年前吉利3.0时代的转型力作

说到吉利的全球化,博越作为吉利3年前3.0时代的转型作品无疑是吉利全球化的当头炮。从3.0时代开始,吉利开始贯彻“做一款成一款,把新车打造成同级别明星标杆”的研发理念。

而博越自2016年上市以来,仅25个月便突破了50万销量的成绩,稳居中国SUV市场第一阵营。要知道破50万销量大关本田CR-V用了86个月,途观用了42个月,哈弗H6则大概用了31个月。所以无可争议,吉利博越已经以历史最快速度荣升为了中国的“网红车”。所以博越这款明星车型也肩负起了吉利全球化的大旗。

博越走向全球市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产品输出形式,直接在中东沙特阿拉伯、南美洲阿根廷等地售卖;另一种就是进行技术输出,在当地建立吉利合资工厂,实现在地化生产:

1)2017年11月,首台白俄产Geely Atlas(博越)正式下线;

白俄产Geely Atlas(博越)

2)2018年2月,博越俄罗斯上市,开启吉利海外发展新篇章;

3)到今年年底,吉利还将与宝腾合生产博越,进军东南亚市场;

宝腾版“博越”假想图

博越之所以能在如此快速度就能布局全球是因为在它研发之初,吉利就是按照全球化标准打造的,左右舵同时研发,所以如今吉利博越才会如此快速地在全球路试并且上市。

7伦敦出租车未来可能会进入国内出租车市场

复古外观的黑色伦敦出租车和红色的双层巴士无疑是伦敦两大标志物。而在2013年,伦敦出租车公司以1000万英镑的价格被吉利收购。随后吉利累积投资了3亿余英镑,开发了新的电动TX出租车并且在英国建立了新的出租车制造工厂。

空间大、载人数多无疑是这台车最大的亮点,整车总共可同时搭载6位乘客共同出游。为了产生更直观的体验,我在伦敦抱着猎奇的心理打了一辆当地的伦敦出租车,随后两件事震撼到我了,一是价格,当时3公里的路花了将近20英镑,合人民币160...要知道这价格在北京都够我从家到机场30多公里的花费了...同时伦敦出租车就算处于静止等红灯状态,价格也是蹭蹭的往上跳,我当时掐表算了下,静止状态下20秒就要花人民币1.5元。所以价格贵是第一个震撼我的地,第二个震撼则是来源于司机,当地司机对伦敦市内道路很熟悉,而且一点不绕路,最终走的路线比我导航的路线还要短还要快,所以当时司机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价格对我的伤痛。最后,据悉伦敦出租车可能会在2019年进入国内出租市场,届时我一定要用中国价格好好打一次远途找找平衡。

8吉利未来布局架构+新能源+互联网

在架构方面,未来吉利集团汽车将形成四大架构(BMA、CMA、SPA、PMA),其中BMA用来打造A0到A级车型,CMA用来打造A到B级车型,SPA用来打造B到D级车型,PMA用来打造纯电车型。据传,在此基础上沃尔沃和吉利还将通过CMA平台打造DMA平台,吉利将用DMA平台来研发生产比博瑞尺寸更大的旗舰轿车。同时,还有消息称,未来的路特斯SUV也将借助吉利集团的平台来打造。

全新博瑞GE

在新能源方面,吉利已经实现了100%自主研发的新能源体系以及解决方案,其中包含MHEV轻混技术、HEV油电混动技术和PHEV插电混动技术三大路径。未来3年内,吉利汽车将有30多款新能源和节能车型推向市场。同时吉利也已经通过自己建立电池制造工厂来应对整个行业电动车电池供应不足的问题,这种领先行业3-5年的速度相信也会让吉利在未来新能源领域占尽先机。

至于互联网方面,2018年吉利推出的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我之前已经为大家演示过很多次了,这个集目前中国最智能语音、导航为一身的车机系统在未来势必会集成更多的互联网功能,从而将人、车、网无缝连接。

9总结全球化步伐,快又稳

三十而立,30年前吉利从浙江台州一个偏远小村庄走出来,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在造第一台汽车的时候,吉利就有着走向全世界的梦想和规划。2007年吉利摒弃价格导向的竞争方向开始着力提升技术、品质;2010年并购高端品牌成为跨国汽车集团并找到了一位好兄弟、好老师;2014年开启“精品车时代”,陆续推出了博字辈车型、帝豪GS、GL等3.0时代的精品车,吉利走向全球的每一步步伐都是那么笃定。

今年,吉利2018全年158万辆的销售目标在整体销量高歌猛进的节奏下势必达成,所以“20200战略”也就是2020年达到200万年销量并且稳占全球前十汽车企业的目标能否实现,或者说早几年晚几年实现,相信大家也没有那么在意了,毕竟现在的吉利品牌已经足够让我们骄傲,这个中国梦的践行者也已经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改变,以及在未来全新的可能。

吉利并购沃尔沃再解密,它让李书福感慨“把身家性命都放进去”

注:本文作者王千马即为吉利官方授权传记《新制造时代:李书福与吉利、沃尔沃的超级制造》的第一作者;此外,王千马还在最近推出了《大国出行:汽车里的城市战争》一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那个时候的陈奕迅,有点肥,不像是唱歌的料,但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

可他偏爱唱歌,即使被公司打发到台湾唱国语,或者被雪藏,他也能隐忍煎熬,重新再来,终于在2003年靠着这一首《十年》为更多的人所知。

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像颗轻盈的露珠滑过了花瓣,落入了时间的大海。

和陈奕迅相似,“十年之前”的李书福同样执着。

作为最早富裕起来的那一批人,他本来可以活得很轻松自在,但为了自己热爱的“速度与激情”,以及让中国的汽车跑遍全世界的梦想,他纵身跳入了造车这个大坑。

那个时候,他的眼里就有了沃尔沃,想象着能把它拥进自己的胸怀,但是现实告诉他,“我认识你,你不属于我。”甚至,都不认识我。

V计划

李书福盯上沃尔沃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在2002年浙江临海召开的一次公司中层干部会议上,李书福说,“我们要去买沃尔沃,现在起就应该做准备了!”当时在座的全懵了,以为他是在开玩笑。

也就在这一年的全国汽车工业高峰论坛上,受邀参加的李书福直言不讳,预言“通用、福特迟早要关门”。说到这里时,台下的人都笑了。通用、福特的代表很是不快,甚至愤而离席,并丢下一句带有讥笑意味的话,“我得赶紧找工作去了,因为有人说通用要倒闭!”

李书福坚决不认为自己是哗众取宠。在他看来,产业变迁的规律将不可阻挡地使汽车产业的重心从西方移向东方。2006年,吉利收购了英国锰铜19.97%股份,并在新合资公司中以52%权益成为第一大股东——这种由中方控股的现象能出现在和世界品牌的合作中,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历史。至于沃尔沃,他也认为,“福特购买沃尔沃的目的已经达到,未来的沃尔沃将被福特忍痛割爱,福特必然会出售沃尔沃。”

【图说:1960年代的沃尔沃。智能、环保、安全,驾乘极具舒适度,让沃尔沃不仅为人所爱,而且受业界垂青】

2006年,福特遭遇了百年历史上最大的亏损127亿美元。艾伦·穆拉利加盟福特成为新一任CEO,并提出了“一个福特”的战略,大刀阔斧削减非核心品牌。上任仅6天,他就作出了出售捷豹、阿斯顿·马丁、路虎的决定。李书福也注意到了福特汽车的人事变动。这让他看到了机会。

2007年1月份,李书福在底特律北美车展上见到了时任福特汽车CFO的勒克莱尔。这次会见,李书福向勒克莱尔问询了包括沃尔沃在内的诸多问题,但未达成任何结果。也就在这年的6、7月份,吉利开始着手组建“V”项目办公室,研究并购沃尔沃的相关问题,并进行可能性分析。

“V”字一语双关,既是VOLVO打头的第一个字母,同时也是英文胜利VICTOR的第一个字母。这充分印证了李书福得到沃尔沃的渴望,和信心。

正在奋力登山的吉利,太需要沃尔沃了。从打价格战转变为打技术战、品质战,光靠一人埋头奋斗,进步很难提速,所以它尤其需要找一个能贴身学习的跨国老师。

但不要说福特,就连员工也不敢相信,李书福的朋友们,也不太支持。

他曾见过一批人,包括马云、柳传志还有一批大佬们,大家在一起聊天,对此都不看好,说这个事跟你没关系,那是一汽的事上汽的事,书福咱们只做自己的事。

李书福坚定地说,我觉得有戏。

不能浪费的危机

觉得有戏的,还有神秘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2007年年底见到李书福之后,罗斯柴尔德名下金融集团大中华区总裁俞丽萍就对他的决心很深刻,“我的想法很清楚,只买沃尔沃。”李书福开门见山。基于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自己服务的这家老牌投行在中国的新机会。为此,她努力地说服董事会来接受这桩“蛇吞象”的交易。在一次演讲中,她告诉同仁,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旦成功,这将是全球都鲜有的、可以在中国扬名立万的项目。

幸运的是,她的想法其欧洲投行部主管汉斯-奥洛夫·奥尔森〔Hans-Olov.Olsson〕的认可。这位奥尔森先生曾任沃尔沃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沃尔沃工作了40年。不难看出,争取到他,对李书福赢得各方信任会带来怎样积极的影响。2008年8月份前后,他正式担任了吉利收购事务的专项顾问。

当福特在2008年开始秘密运作出售沃尔沃资产时,得知这一消息的罗斯柴尔德,立马就将消息告知了李书福。

这一年,一场不期而遇的金融风暴狂扫全球。然而,李书福却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场不能浪费的危机。

事实也如此。如果说此前的福特还在咬牙坚持不放沃尔沃,但在金融危机中巨亏的它,只能把卖掉沃尔沃当成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的战略决策之一。

与此同时,尽管国内一片“喊冷”之声,但多年的经济上行,还是让中国积累了自信和实力。所以便有了此后的四万亿。而且,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都清晰地认识到,除了自己大力发展,走出去,借助经济危机海外抄底,获取关键技术、高端品牌等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捷径之一。不过,在咨询了一圈之后,很多汽车界的大佬们都纷纷闭口哑言,只有吉利对沃尔沃“我心依旧”。

2009年1月份的底特律北美车展期间,李书福飞往底特律福特总部,会见了穆拉利。正是吉利前期的准备,给福特高层留下了深刻印象,穆拉利甚至表示,一旦启动沃尔沃收购程序,将第一时间通知你们。24日,吉利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签订数额就打的保密协议。2月份,福特向吉利提供了沃尔沃的相关重要数据。

【图说:穆拉利把福特从悬崖边拉回来,但他的One Ford战略也最终给了吉利机会】

国内也一并传来了好消息,3月,在李书福递交收购沃尔沃的第一轮竞标书时,也拿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排他性支持信函。这也让吉利比较顺利地在7月30日向福特递交了有法律标识的约束性竞标书,进而第二轮竞标。

围绕并购的谈判也正式开始。但挑战还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冒了出来。

“I Love You”

这一年夏天,沃尔沃工会的工会主席,居然跑到中国找全国总工会告状,希望全总出面制止这桩收购。

它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来自东方的吉利根本不懂得沃尔沃的文化。他说,西方著名的汽车品牌经常被中国公司模仿。而在他们的文化力,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很重要。

这无疑提醒,吉利在并购沃尔沃上,要知己知彼,同时也要意识到,西方企业的权力架构与中国的不同——瑞典是传统的北欧福利国家,工会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并购沃尔沃肯定绕开不了它们的工会,在做好商务谈判的同时,也要注重劳资谈判。

李书福把拜访对方工会列入了自己的重要行程,不仅去了瑞典,还去了沃尔沃在比利时的根特工厂。也正是在这次拜访中,工会的人想要刁难李书福,一上来就请李书福有三个字来概括一下你为什么要收购沃尔沃?李书福脱口而出,I love you。根特工厂的工会主席立马拿了沃尔沃的厂徽给李书福戴上。

第一个重要的成果在2009年10月28日到来。这一天,福特公司宣布吉利汽车公司为沃尔沃汽车公司首选竞购方。

但是等待吉利的,还有更重要的谈判,一个是价格,一个是知识产权。

关于前者,自李书福有了对沃尔沃并购的打算之时,吉利每个月都要对收购对象的价值进行一次重新评估。金融危机,加上2007年全球资产被高估,让福特提出的60亿美元没有被接受。再加上罗斯柴尔德的帮助,吉利成功将收购价格压到了最终成交的18亿美元。

关于后者,毋庸置疑,那是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核心诉求。花了大价钱大力气,却换不来对方的品牌,团队,以及自身的技术,就等于买了个空壳壳。我们的很多海外并购搞得轰轰烈烈,但最后并购进来了不少空架子,让人有苦难言。李书福对此也心知肚明,他语气坚决地说,“在知识产权内容上,我们是斤斤计较的。”最后的结果是,吉利作为100%的股东,将通过沃尔沃拥有其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同时,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包括安全和环保技术的知识产权。

不管如何,双方都抱着十分的诚意,在进行这场谈判。2009年12月23日,吉利联合福特共同宣布,双方已就收购沃尔沃项目关键性问题达成一致。

打开心结的“三段论”

不是所有人对此都很开心。

对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会不会对沃尔沃造成品牌上的稀释乃至让沃尔沃丧失了自身的独立这一怀疑,加上其它担心,让福特、沃尔沃的内部依旧还有一些沉重。

2010年2月,李书福在哥德堡参加会议,面对着面孔冷峻,不苟言笑的对方,他推心置腹地说了三段话。

他先解释自己为什么要收购沃尔沃,是因为吉利想要跟一个更优秀的品牌在一起学习成长,所以收购沃尔沃之后,一定会坚持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这句话一说出来,坐在他对面的人一下子就松弛了。

他说的第二个意思是,福特是一个大公司,所以它收了沃尔沃以后是父子关系,而吉利是小公司,沃尔沃却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所以沃尔沃应该是吉利的老大哥了。那么,吉利收购沃尔沃以后是兄弟关系。这句话让对方的面部表情又一次变化。他们真的感觉到,自己不是找个爹来了,而是兄弟,所以要互相携手共同参与市场的竞争。

他说的第三个意思就是,沃尔沃其实是一头猛虎,但是在被福特收购以后,因为福特的品牌太多,顾不过来,尽管每年都给你们开发费,但是你们还像关在笼子里面的一条虎,所以,我收购沃尔沃之后,肯定要放虎归山,要恢复虎的野性。那么,又要怎么恢复呢?他继续说,北欧的工厂要继续扩大,要占领世界的市场。除此之外,要利用吉利在中国这样的优势,将中国的市场要给它发展起来。

好吧,对方彻底地就放心了。原来沃尔沃被收购之后,不会缩小只会扩大,而且在中国,另外建厂,占领中国市场的工厂。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掌声哗啦啦地响起来。经久不息。

一切都不妨碍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拥抱北欧公主了。

“重要里程碑”

【图说:2010年3月25日,李书福出发瑞典签约收购沃尔沃前的董事会】

临签约前,3月25日,吉利召开董事会,对是否收购沃尔沃进行最终决策。

面对着外界的各种质疑,李书福对与会董事们说:“迈出收购沃尔沃这步,我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我们可能是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当前的情况,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如果退出收购,社会一定认为我们是炒作、噱头,将对吉利品牌造成极大的伤害;

如果选择收购,我李书福也许就会倾家荡产,我的身家性命都放进去了,你们都是职业经理,如果吉利收购沃尔沃经营失败了,你们还可以去别的企业高就,而我,就真的没有机会了,我只能回家种地了!所以,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我希望你们能帮助我一起做这个决定,但是,风险由我一个人承担!”

但显然,整个吉利都站在了李书福的身后。这让李书福不禁感慨,“今天的选择,我觉得我的意志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心灵也面临着巨大的震撼,这完全是一个成功和失败的抉择,我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坚强。”

签约时间定在瑞典当地时间2010年3月28日14时,选择在这一天,还和中国人的传统有关——大家都喜欢6和8这样的数字,28嘛,看上去很吉祥。

签约前两个小时,北京时间已经晚上7点,李书福通过越洋电话,与包括基层管理团队在内的近千名吉利员工连线讲话,提出为创世界一流汽车企业而奋斗。讲话中,李书福对整个团队表示了真诚的感谢。之后他提到,“收购沃尔沃轿车是吉利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过,“今天的签约是一个开始而非结束,接下去的工作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的沃尔沃团队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随着李书福与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路易斯·布斯在哥德堡签署了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百分之百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这也意味着,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终于拿到了“结婚证”。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签约仪式】

这一天,李书福一直低头在桌上签合同,半米高的文件,递一个签一个,花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签完了。李书福趴在桌上一动不动,像是累着了。众人提醒他要跟杭州连线了,李书福这才缓缓抬头,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流了下来。

回想过往,并购沃尔沃真是步步惊心,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对北欧公主发自肺腑的热爱,任何一个拦路虎都有可能让前功尽弃。那个时候,每个人都绷着一根弦,眼里只盯着目标往前冲,现在铁汉子终于可以展现一下柔情了。

成功并购的背后原因

如果要总结这场不同凡响的结合,首先,我们需要感谢福特。虽然中间历经波折,但福特方面同样也以很大的诚意来面对这个事情,2010年前年后福特的紧张状况已经得到缓解,但它并没有出尔反尔。

其次,自助者天助。这里除了李书福个人的主观意志之外,还有就是,在收购期间,吉利还通过一系列的国际化运作,如收购锰铜,以及澳大利亚的DSI,从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避免了在收购沃尔沃时手足无措,有其心无其法。

更要重重提到的,是对规律的把握。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前后过程,都是在国际准则下办事,不仅组建了专业的国际化团队,而且尊重了被收购方的情感,而不是以“救世主”的面目强势出现。

在收购之后的沃尔沃董事会组成上,当奥尔森问,你希望沃尔沃是中国老板的公司,还是中国公司?他的意思很明显,前者意味着李书福只是股东和老板,经营管理团队可以国际化,后者则意味着管理层是以中国人为主。李书福同样没有一秒钟犹豫就做了回答,他想让沃尔沃成为国际化公司,他本人作为股东只通过董事会发挥作用。

在扯上了结婚证之后,接下来的资产交割也很顺利。7月6日,欧盟公布通过对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项目的反垄断审查。22日,吉利并购沃尔沃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27日,吉利并购沃尔沃项目通过国家商务部的审批。当一切障碍被扫清之后,8月2日,在英国伦敦,李书福和路易斯·布斯等出席交割签约仪式。同日,吉利集团公布了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会最新成员。

然而,结婚难,婚生如何过日子,更难。胜利的美酒还犹在咽喉,新的问题又迅速地摆在了面前:

东方年轻人和北欧公主真的能产生一往情深的爱恋吗,两者之间又如何实现产业协同。它们的结合,又将诞生出怎样的血脉?

也正是在当天,李书福接受路透社的采访,他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已经实现了收购沃尔沃的梦想,但这还不是我们的最终计划,这只是一个新起点。

他接着说,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大山脚下……我希望并且相信沃尔沃汽车能够勇攀高峰。

吉沃共进

幸运的是,这对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人,却很好地理解了生活的哲学:

结婚不是从此只有两个人面对面,结婚应该是两个人牵手共同面对这个世界。

在交割刚完成没多久,同样是个好日子,9月8日,吉利便召开了V 项目总结暨虎跃行动启动座谈会。随着吉利并购沃尔沃成功,“V计划”至此宣告胜利收官。但紧跟着,便是虎跃行动。

在这个座谈会上,李书福再次提到,吉利与福特顺利交割沃尔沃,只是吉利找到了一个好兄弟、好伙伴,不等于吉利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反过来讲,吉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大了。对沃尔沃来讲也是如此。机遇大,挑战也大,吉利与沃尔沃这一对好兄弟必须直面这样一个现实。

【图说:2010年9月,虎跃行动启动座谈会合影】

为此,吉利需要把自己打造好,因为“吉利汽车是保护神,只有把吉利汽车打造好,保护神才能显神威”,“福特把沃尔沃交给吉利,认为吉利可以把沃尔沃带上更好的明天;沃尔沃愿意和吉利成为兄弟,相信吉利有这个能力把沃尔沃带上更广阔的未来。”与此同时,吉利要推动虎跃行动,“也就是放虎归山,让沃尔沃回归自然,找回当年的雄风。”

登山是艰难的、艰辛的,是需要勇气、毅力、智慧与实力的。但“只要方向正确,我们的胆量就会越来越大”。

吉利说到做到,而双方的信任关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到渠成。

除了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上保证了沃尔沃的独立运营,在接下来的十年,我们还会看到:

吉利在扶持沃尔沃的发展上不遗余力。自2010年之后,成为自家人的沃尔沃,得到了110多亿美元的输血,主要用于开发新的平台和在中国建厂;其次,吉利也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融合。2012年,李书福在三亚专门成立了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对跨文化融合展开深入研究。

这给沃尔沃带来的激励无疑是巨大的。曾在2010年跌到15亿美元的沃尔沃,今天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80亿美元。这也证明中国人完全有智慧、有能力运营好一家全球豪华品牌,中国制造有底气去支撑一家北欧的豪华品牌扩张为全球性的豪华品牌。

与此同时,它也开始对吉利敞开心胸。2013年,两者联合成立欧洲研发中心(CEVT),并共同打造了紧凑型模块化基础架构——CMA基础模块架构。它可以满足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未来的市场需求。正是在CMA模块架构上,2016年,吉利和沃尔沃共同的孩子——领克诞生了。相比较以前的产品,这款大气上档次的领克,更像是“作品”。它也因此成了吉利往高端发展的里程碑,并填补吉利和沃尔沃品牌定位中间的空档。

【图说:2017年6月28日,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一行到访吉利,深入考察吉利创新成果,了解了CEVT打造的CMA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并试驾了领克首款01车型】

吉利自身的车型也受益匪浅。2015年,吉利推出了收购沃尔沃后的首款中高级车型——吉利博瑞,其正是由原沃尔沃设计副总裁操刀设计,被誉为“最美中国车”。而此后的吉利博越、缤越与缤瑞,更是火爆得不行。吉利近年也稳居自主车企一哥。

【图说:吉利汽车车阵】

这还是明面上的效果,事实上,这桩并购对吉利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吉利由此找到了做全球型公司的方向。此后,李书福并购宝腾、路特斯,成为奔驰母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全球运营smart,还投资了飞行汽车、空中出行公司,甚至马上要发射卫星……一个来自中国的世界级汽车帝国初露峥嵘。

如果说上个十年,吉利是“成功的并购”,这个十年,吉利用自身以及沃尔沃的出色表现,证明了“并购的成功”。

那么,下一个十年,在永结同心中,吉利一定会从成功走向成功。

——————————————————————————

采写|王千马(中国企业研究者,中国商业地理写作第一人。出版有《重新发现上海1840-1949》、《海派再起》(海派系列);《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宁波帮:天下第一商帮如何搅动近代中国》(商帮系列);《新制造时代:李书福与吉利、沃尔沃的超级制造》、《玩美:红星美凯龙30年独家商业智慧》(企业官方传记系列);《紫菜爸爸》(人物传记系列);以及《大国出行:汽车里的城市战争》(城市发现系列)等十数部作品,并主编有《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不焦虑的青春》。

2017年,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根据《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拍摄制作了五集纪录片。2019年,“吾球商业地理”参与吴晓波频道的12集纪录片《地标70年》的拍摄合作,通过12个中国地标见证新中国70年的风雨历程!此外,“吾球商业地理”在2018年以及2019年两度荣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年度十大壹点号”称号)

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

编辑|大腰精

制作|粉红女佩奇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吉利并购沃尔沃十年,守正出奇:引进来与走出去,吉利的双料成绩单

作者 | 国胜

流程编辑 | 小白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亲自带队远赴海外,揣着18亿美元的巨款从福特手中接下了彼时深陷泥潭的沃尔沃汽车。

2021年10月28日,沃尔沃汽车在纳斯达克斯德哥尔摩独立上市,上市首日股价暴涨22%。

这也是20年来瑞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上市。

十年岁月也只是弹指一挥间,但也足够让曾经的豪华汽车品牌重振雄风:沃尔沃汽车不仅实现销量翻倍,同时还实现扭亏为盈,市场份额跃居豪华品牌前列。

昔日被看成是“穷小子”与“落难公主”的联姻最终修成正果。资本市场对于沃尔沃汽车的追捧,不仅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好转的认可,同时也是对跨国车企并购、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肯定。

一、携手共进,吉利与沃尔沃汽车的十年征程

沃尔沃成立于1927年,总部位于瑞典哥德堡。早年间,沃尔沃品牌以一流的安全性能著称,是欧美豪华车企的领头雁。

但是2006-2010年间,对于沃尔沃汽车和老东家福特而言是个难捱的寒冬。不仅沃尔沃汽车处于连年亏损的状态,福特也自顾不暇,只能不断通过出售阿斯顿马丁、捷豹和路虎等豪华车品牌来回血。

就在这时,大洋彼岸的李书福瞅准了时机,从一众竞购者中脱颖而出,把沃尔沃汽车的所有权接回了家。

这笔蛇吞象的并购当时并不被业界看好,尤其是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合并,成功的案例凤毛麟角。另外,合并双方产品定位的悬殊差距也让悲观情绪成为主流。

然而凡事并不是靠嘴上说说,最终还是得落在实处。撼大摧坚,徐徐图之。

得益于吉利“放虎归山”的战略,在确保沃尔沃汽车充分独立性的前提下,给予后者最大程度的帮助,以及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改革创新精神,使得沃尔沃汽车重返豪华品牌前列。

李书福一再强调:“沃尔沃自己有足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与沃尔沃是兄弟关系,而不是父子关系。”

事实证明,这一笔投资不仅成就了沃尔沃汽车,也帮助吉利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沃尔沃汽车的销量从2010年的37万辆,增长到截止2021年6月末的完整年度的77万辆,实现销量翻倍,覆盖市场超过100个国家。

营业收入从957亿瑞典克朗,增长到2628亿瑞典克朗。还从年亏损约52亿瑞典克朗,大幅改善到2020年营业利润为85亿瑞典克朗。

在将沃尔沃汽车引进来方面,吉利非但没有瞎折腾使得沃尔沃汽车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反而帮助沃尔沃汽车将中国发展成为了第二大市场,销量达至十年前的5倍。

在沃尔沃汽车发展的10年里,吉利汽车也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营收从2010年的约141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921亿元,净利润从约13.2亿元增长到55.7亿元。

吉利汽车的销量也持续攀升,迈入百万大关。成为首个实现乘用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

而吉利控股也通过并购顺利进入海外市场,大幅提升了国际市场的占有能力。同时,吉利控股连续10年入榜《财富》世界500强,2021年排名第239位,相较2011年攀升了232位。

在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品牌综合价值最高十大汽车集团”中,吉利控股集团位列第九,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汽车集团。

在我们惊叹于吉利过去所取得的成就时,吉利早已沉心静气,放眼于未来开始了下一步的规划。

2017年,沃尔沃汽车成为全球第一家宣布全面电气化战略的豪华车企,致力于在2030年前全面转型为电动车公司,并在2040年实现碳中和。沃尔沃汽车的转型计划,也代表了吉利控股集团电动化转型的决心。

电动化转型不仅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绿色发展、积极践行国家的碳中和战略方针同样是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二、技术融合创新,领克品牌大放异彩

自从收购了沃尔沃汽车以来,双方不断在研发、采购、动力总成和制造等领域强化合作,推动技术融合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吉利为沃尔沃汽车带来了资金和市场,沃尔沃汽车则回馈了技术和品质。双方的强强联合不仅为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成为了行业协同的典范。

2013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欧洲研发中心CEVT开始运营,依托哥德堡优势研发资源,开发全新的中级车模块架构和相关部件。

CEVT研发的CMA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充分发挥了沃尔沃汽车和吉利的协同作用,是双方协同作用的最佳表现。

诞生于CMA平台的车型包括沃尔沃XC40、XC60、领克系列车型、星越和星瑞等。

沃尔沃汽车的SUV车型XC40和XC60刚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2021年上半年,这两款车型销量合计为23.2万台。

除了CMA架构外,吉利控股集团还掌握了BMA、SPA和SEA等全球化基础模块架构。

模块化架构是吉利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武器,这四大架构未来会继续为吉利旗下的多品牌结构和多样化车型产线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和规模化效应。

不仅是在技术方面,在品牌方面吉利和沃尔沃汽车的竭诚合作也收获颇丰。

一方面,双方合资成立的高端电动车品牌Polestar已经宣布将通过SPAC形式在纳斯达克上市。

另一方面,由吉利控股、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合资打造的新时代高端品牌领克,成立至今不过5年,累计销量已经接近60万辆。

从上个世纪开始,赛车场就一直是汽车比拼性能的不二场所。在世界房车锦标赛WTCR中,领克已经夺得了2019和2020年的两连冠,今年还有望冲击三连冠。

在中国赛车文化底蕴沉淀还不足的情况下,领克车队代表中国车厂首次拿到全球性比赛的冠军,无疑是吉利和沃尔沃汽车技术融合创新的最佳佐证。

未来,吉利还将与沃尔沃汽车围绕汽车新四化前瞻技术,在动力总成、三电技术、高度自动驾驶等业务领域进行协作,持续推动科技创新。

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在目前共享SEA浩瀚、SPA2电动车架构基础上,双方已经启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的联合开发,实现核心技术成果的共享和规模化优势。

在自动驾驶前沿技术领域,双方将基于各自已有的丰富研发成果和经验,由沃尔沃汽车旗下自动驾驶软件技术开发公司Zenseact牵头,共同开发全球领先的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李书福表示:“吉利控股集团将继续以大股东的身份续写沃尔沃汽车全球发展的成功故事,持续加大对沃尔沃汽车的研发创新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吉利控股集团的科技生态圈效应,推动旗下各品牌服务各自细分市场,相互尊重、协同发展、占领技术制高点,矢志不渝地支持沃尔沃汽车这个传奇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企业全球化典范,吉利控股成为教学案例

“走出去”和“引进来”,是中国企业赢得国际话语权的核心战略方针。

沃尔沃汽车10年发展是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发展的缩影,不仅帮助吉利成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车企,同时还提升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

在一带一路伟大倡议指引下,吉利控股全方位立体深化海外布局,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实现了制造、研发、采购、销售的全球布局。

在国际并购中一直有着“七七定律”,即70%的并购都未能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并且其中70%的原因是并购后文化融合的失败。

李书福深谙此理,所以始终坚持双方的合并应该是彼此独立而非强制融合,希望双方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

并且,李书福还在海南三亚学院建立“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在北京和瑞典哥德堡建立研究基地,致力于开展跨国家、社会和企业文化的对比与研究。

此举也将推动建立一种全新的全球型企业文化,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更多跨国企业进入中国提供文化融合和管理之道。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铁民在其执笔的案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海外并购与全球化发展之路》中表示:

“当并购后的吉利和沃尔沃汽车都变得比原来更强、更好时,双方的互信也大大增强。在并购沃尔沃汽车中所表现出来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对所做承诺的坚守,也为吉利控股的后续海外投资与并购提供了信用和实力的背书。”

沃尔沃汽车的成功案例、吉利的飞速发展以及优秀表现,都为吉利后续入股宝腾、路特斯,携手戴姆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李书福用10年的时间向沃尔沃汽车这颗瑞典之星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

而这份承诺的见证者,不仅仅是合并的双方,还有全球的汽车领域从业人员,以及各方投资人和领导人。

吉利控股在发展的过程中奇正并用,收购沃尔沃汽车是奇,努力发展自主品牌则是正,从而达到技术、品质和销量齐头并进的局面。

吉利和沃尔沃汽车的牵手和蜕变,不仅为吉利获取国际合作提供了背书,还为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为后续中国企业引领全球合作发展树立了榜样。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吉利公司并购战略的动因和目的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