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2019吉利金刚

12年吉利金刚跑了11万公里现在能卖多少钱

11年的吉利金刚跑了17万了 这个需要看一下具体的车况 大概能卖到原车价格的一半

吉利金刚汽车故障码P0112是什么意思

我是来看评论的

10-11世纪铜泥金金刚鬘菩萨研赏 | 中贸圣佳2024春拍

中贸圣佳2024春季拍卖会

梵尘妙相—佛像艺术专场

预展时间

6月11日-12日

10:00-18:00

拍卖时间

6月13日 19:00 A厅

展拍地点

圣佳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76号

Lot 2080

金刚鬘菩萨像

尼泊尔—西藏风格

10-11世纪

铜泥金 高12厘米

估价:RMB 500,000-700,000

西藏后弘初期佛教修法与佛像面貌的重要历史见证

一尊10—11世纪铜泥金金刚鬘菩萨像研赏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 黄春和

11世纪前后,随着下路弘法和上路弘法先后反哺卫藏,佛法的火种在雪域高原重新燃起,佛像艺术也随之在西藏各地纷纷开展起来。这一时期的佛像艺术在风格上表现出外来艺术与西藏本土艺术多元并行而又相互交融的发展特点,在造像题材上表现出大众信仰和佛教僧侣专业修法的不同宗教追求,完美呈现了当时西藏社会的佛教和文化艺术面貌。今春中贸圣佳推出的这尊10-11世纪铜泥金金刚鬘菩萨像是这一时期重要的佛像艺术作品,可以成为我们了解西藏后弘初期佛教修法思想和佛像艺术面貌的一个重要视角。

此像头戴五佛冠,头顶束高发髻,余发编成发辫垂于两肩,耳边各有一条缯带飘飞,耳垂饰花瓣形耳珰。五佛冠由五个尖圆形花瓣组成,分布于头顶的前后左右及中央不同位置,每一花瓣上各雕一尊佛像,从各佛造型及手印来看,五花瓣位置完全遵循了五佛各自主司的方位,即前为东方阿閦佛(结触地印),左为南方宝生佛(结施与印),后为西方阿弥陀佛(结弥陀定印),右为北方不空成就佛(结施无畏印),中央髻顶为大日如来(结法界定印)。五佛冠之下是殊妙庄严的菩萨面部。菩萨面形宽大端正,额部高广,眉眼上挑,鼻直口正,显露出一副气宇轩昂的挺然大丈夫相貌。它的面部、双耳及颈部留有冷金,眉眼及双唇分别施以黑红彩装,这些装饰又为其增添了古朴的历史韵味和生动的艺术美感。姿态挺拔,身躯硬朗,肌肉紧实,与其俊朗的面容相得益彰。上身斜披络腋,下身着裙,腰间束联珠式宝带,脖颈下戴项圈,两臂佩有宝珠状臂钏。衣质薄透贴体,衣纹简洁,身躯与肌肉的自然起伏与变化尽显无遗。裙子下摆呈尖状平铺于台座前方,由此可以推测裙子的样式为尼泊尔流行的兜蒂式,即一边长一边短的形式,若是站像即可见两腿间尖状的裙摆直垂而下。半跏趺坐姿,两腿右上左下相叠,为菩萨常见的吉祥坐姿。裸露于外的右足肥厚而具肉感,其突出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它的双手抬于胸前,两手捧璎珞(已失)。身下是一个圆形莲台,莲台为双层仰覆莲瓣形式,上下各安八瓣莲花,莲瓣宽大舒展,错落分布,其上竖刻三道纹饰,形制生动美观。整体造型完美,风格古朴,题材独特,造像表面油润光亮,且保持了原始泥金,堪称一尊稀有难得的西藏早期造像珍品。

此像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一方面是它的艺术风格。从表面上看,此像具有9-11世纪尼泊尔造像的风格特点,如它的身躯非常硬朗,肌肉非常紧实;络腋和僧裙平贴于躯体,几乎没有衣褶,样式非常独特;身下台座为仰覆莲瓣的造型,莲瓣宽大肥厚,每一莲瓣上都刻有“川”字纹;等等,这些都是9-11世纪尼泊尔造像上常见的风格特征。但仔细观察,又不难发现它有许多细节与尼泊尔造像有所不同,而体现出其他多种不同的艺术倾向。其中,有些细节表现出克什米尔地区的造像特点,如僧裙上的网格状几何纹饰等;有些受到了帕拉造像的影响,如宽大方正的面形,以及大气疏朗的五官分布等;而有些明显融入了西藏本土的审美元素和艺术手法,如项圈下的三个虎牙状坠饰、火焰宝珠状的臂钏样式等。有如此多的艺术元素熔于一炉,足以证明此像的产地不在域外,而在西藏本土,也唯有西藏本土才能同时兼容这些不同的外来艺术元素;同时也充分反映了西藏后弘初期佛教艺术发展的真实面貌,即艺术风格的多元性和混融性。一直以来,对于西藏后弘初期的佛像艺术,人们大多关注外来影响下的多元性面貌,而忽略了当时外来艺术之间、外来与西藏本土之间的混融性特点。此尊造像以真实的表现见证了当时西藏佛像艺术混融性特点,尤其是外来与西藏本土艺术之间的混融性特点,展现了当时西藏佛像艺术发展中西藏本土的民族自主性地位和影响。就此意义而言,此像的艺术价值远远超出了艺术本身,而是体现了藏民族自主、自强、自觉等更加深层、博大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再一方面是它的表现题材。题材具体名称为“金刚鬘菩萨”,密号“妙严金刚”。它是一尊佛教密宗尊崇的菩萨,同时也是早期密宗重要修法——金刚界曼荼罗修法中的重要尊神之一。金刚界曼荼罗是密教两部曼荼罗之一,它以《金刚顶经》为理论依据,由九个曼荼罗所组成,故又称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九会分别为成身会、三昧耶会、微细会、供养会、四印会、一印会、理趣会、降三世羯磨会、降三世三昧耶会。九会之中,成身会居于中央,是全部曼荼罗最核心的部分和内容,故一般多以成身会的简化形式代表全部九会曼荼罗。成身会又称羯磨会,其构图形式为,以五个圆轮排列成十字,五圆轮内各置一佛,中央为大日如来,周围有四波罗蜜菩萨,四方圆轮内各置其他四佛,周围也各有四亲近菩萨,五圆轮外又有内外八供养菩萨、四摄菩萨等,由此构成三十七尊的规模。三十七尊的具体尊神为:(1)五佛,即大日如来、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和不空成就佛。(2)四波罗蜜菩萨,即金刚波罗蜜、宝波罗蜜、法波罗蜜、羯磨波罗蜜。(3)十六大菩萨,即阿閦佛四亲近菩萨:金刚萨埵、金刚王、金刚爱、金刚喜;宝生佛四亲近菩萨:金刚宝、金刚光、金刚幢、金刚笑;阿弥陀佛四亲近菩萨:金刚法、金刚利、金刚因、金刚密语;不空成就佛四亲近菩萨:金刚业、金刚护、金刚牙、金刚拳。(4)八供养菩萨,即内四供养菩萨:金刚嬉、金刚鬘、金刚歌、金刚舞;外四供养菩萨,即金刚香、金刚华、金刚灯、金刚涂。(5)四摄菩萨,即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锁、金刚铃。

参阅1:日本元录本金刚界大曼荼罗(左)

参阅2:日本元录本金刚界成身会曼荼罗(右)

从金刚界曼荼罗尤其是其中的“成身会”曼荼罗的构成来看,这尊金刚鬘菩萨像正是金刚界曼荼罗“成身会”中的内四供养菩萨之一,位于曼荼罗中央大月轮的西南隅。很显然,它表现的不是一尊单独的信仰主题,而是佛教密宗一个庞大的修法体系。它不同于同一时期西藏流行的尼泊尔风格的金刚手菩萨、莲花手菩萨、度母等造像,因为这些造像无论从神格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可以作为单独的崇拜和供奉主题。同时,众所周知,金刚界曼荼罗产生于印度,是印度密宗正式建立后所宣扬的重要修法。这一修法后来在公元8世纪时分别传入了我国内地和西藏,其中传入我国内地的密宗形成了唐密,并由唐朝传到了日本,辽金时期在我国中原北方续有传播;传入西藏的密宗主要流行吐蕃王朝及西藏佛教后弘初期,至今在青海玉树贝纳沟文成公主庙、东嘎 - 皮央石窟等处仍可看到金刚界曼荼罗的塑绘踪影,后来逐渐为金刚乘密教所取代。由此历史背景来看,这尊金刚鬘菩萨像又反映了后弘初期金刚界曼荼罗在西藏流行的事实,是西藏后弘初期金刚界曼荼罗流行的重要实物见证。

参阅3:法门寺地宫铜镀金宝函上金刚鬘菩萨浮雕(左)

参阅4:《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所绘金刚鬘菩萨线描图(右)

曼荼罗是印度梵文的译音,意为平等周遍十方法界,轮圆具足,具体指佛教密宗按一定仪轨建立的修法坛场。曼荼罗有四种表现形式,即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和羯磨曼荼罗。其中前三种曼荼罗都以绘画形式表现,唯有羯磨曼荼罗为立体雕塑的形式。所谓羯磨,即作业之意,作业有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具体活动,所以需要以立体形式才能表示诸尊之作业。这尊金刚鬘菩萨像为立体雕塑形式,它表现的无疑是羯磨形式金刚界曼荼罗中的一尊。无独有偶,这种同样性质的立体雕塑像现存不少,在西藏布达拉宫、西藏各地寺庙、国内外公私博物馆都可以看到。如西藏布达拉宫收藏的金刚鬘菩萨像、金刚舞菩萨像、金刚利菩萨像、文殊菩萨像、弥勒菩萨像、金刚萨埵菩萨像等,无论从名称还是造型特征上看,它们都属于典型的金刚界曼荼罗中的尊像。所幸的是,在林林总总的早期造像中我们还发现了两尊同样题材和造型的金刚鬘菩萨像,一尊收藏在西藏布达拉宫,另一尊为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又可为此像年代和宗教背景提供重要佐证。这些造像实例充分反映了西藏后弘初期立体形式的金刚界曼荼罗的制作非常流行,而当时的西藏佛教不惜财力成套地制作这些造像,一方面反映了对印度密教修法的无比崇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西藏社会雄厚的经济实力。而尤其值得庆幸的是,通过对金刚鬘菩萨像的研究,我们对于西藏早期造像的宗教属性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即大多数造像并不是单独的崇拜对象,而是修法体系中的一环,它们大多可以归入当时流行的重要修法体系之中。

参阅5:西藏布达拉宫藏11世纪尼泊尔风格铜金刚舞菩萨像,高12.8厘米(左)

参阅6:西藏布达拉宫藏11世纪尼泊尔风格铜金刚利菩萨像,高12.8厘米(右)

参阅7:西藏布达拉宫藏11世纪克藏风格合金铜金刚鬘菩萨像,高13.7厘米(左)

参阅8:法国吉美博物馆藏10世纪尼泊尔风格铜金刚鬘菩萨像,高16.5厘米(右)

综上所述,对这尊金刚鬘菩萨像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结论:其一,它是一尊制作于10-11世纪的金铜造像,产地在我国西藏地区;其二,它的风格遵循了尼泊尔造像模式,同时吸收和融合了印度帕拉、克什米尔和西藏本土的艺术元素,是多种艺术风格融合的结晶,完全契合了西藏后弘初期佛像艺术多元并行而又相互交融的发展特点;其三,它表现不是独立的、大众化的信仰主题,而是密教庞大修法体系中的一尊,其独特性不仅见证了后弘初期金刚界曼荼罗在西藏地区流行的事实,而且也为这一时期所有遗存造像的宗教属性以及它们的宗教内涵与价值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一言以蔽之,此像是一尊具有历史、艺术、文化和宗教等多重价值的造像,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

Lot 2088

观音菩萨像

中原 明代

铜 通高31厘米 佛高23厘米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此像头戴高花冠,中央花瓣上安有化佛,头顶束发髻,余发垂肩。面相饱满圆润,五官刻画清晰生动,弯眉秀目,隆鼻小口,面容清秀,神态静谧。身躯修长丰腴,体态优美自然。上身披帔帛,下身着长裙,颈下饰项圈,一条交叉穿璧联珠式璎珞从上至下垂挂于胸前,衣纹流畅优美,装饰华丽别致。跣足站立,右手屈肘上举,左手自然下垂,惜双手残损。头后安有桃形头光,头光内区由缠枝构成,外缘为火焰纹,整体呈镂空状,做工极为讲究。身下承以仰莲式台座,台座底部有插榫,惜下方座具佚失。整体造型优美,装饰华丽,体量硕大,充分展现了中原早期造像古朴、沉雄、高雅、内敛的艺术气韵;从造型姿势及装饰特征来看,此像具有初唐中原地区造像典型遗风。

参阅1:日本新田氏旧藏初唐铜镀金观音菩萨像高15.2厘米(左)

参阅2: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初唐铜镀金观音菩萨像,高26.5厘米(右)

Lot 2069

米拉日巴像

西藏东部 17世纪

像身银 座铜镀金 通高13厘米

估价:RMB 400,000-600,000

左右滑动查看

米拉日巴(1040-1123),藏传佛教噶举派创始人、著名诗人。七岁时父亲去世,家产被伯父所夺,因而苦学咒术报仇。后改邪归正,皈依佛法,拜大译师玛尔巴(1012-1097)为师,获得极大成就。后由弟子塔布拉杰(1079-1153)承其法脉,开创了噶举派,并衍生出噶举派“四大八小”的宏大规模。米拉日巴长期在山洞苦修,善于以诗歌形式咏唱本派教义,随机教化信众,深得民心,在藏族民间具有广泛的影响。

此像头披卷曲的长发,长发垂于后背及两肩。面相饱满,双眉上挑,眉间饰白毫,双目圆睁,鼻梁高挺,嘴角上扬,五官刻画一丝不苟,细腻生动。面部表情看似凝神状态,而又露出妙不可言的法喜,令人不可思议。大耳外敞,耳下垂挂硕大圆环,凸显其相貌奇伟和瑜伽士特征。身着袒右肩袈裟和僧裙,衣纹自然写实。左右肩皆披禅思带,禅带上刻有精美的缠枝纹饰。左手于腹前托嘎巴拉碗,右手高举置于耳旁,表示他正在以唱道歌的形式为信众宣扬佛法。游戏姿势坐于方形台座之上,身下铺有兽皮坐垫。台座呈叠涩式,四面直边均刻有精美的缠枝纹饰,台座下方安有五个花瓣形底足,构思极为巧妙。此像像身用银铸成,台座以铜铸造,并局部镀金,形成上下材质的强烈反差,其精巧的构思既具视觉艺术效果,也凸显了表现主题米拉日巴身份的无比尊贵。从其特殊的材质和工艺来看,可以明确判定它是一尊出自西藏东部地区的造像精品。整像造型完美,工艺精细,生动再现了米拉日巴山洞苦修和传法的真实情景,加之其保有原始装藏和完美品相,堪为佛像收藏上佳之选。

参阅1:2021年中国嘉德秋拍《旃檀林》专场17-18世纪合金铜米拉日巴像,高13厘米,3900,成交价184万(左)

参阅2:芝加哥艺术学院藏17世纪银米拉日巴像,高45.5厘米(中)

参阅3:西藏布达拉宫藏17世纪铜米拉日巴像,高16.5厘米(右)

Lot 2044

释迦牟尼佛像

西藏 15-16世纪

铜镀金 高23.5厘米

估价:RMB 300,000-500,000

左右滑动查看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创始人,在佛教中享有无上至尊的地位,因此在佛教艺术中也具有无与伦比的突出表现。其艺术形象种类繁多,但最为常见的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像,它来源于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降魔成道的姿势。此像表现的即为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标准形象。佛陀头饰螺发,头顶肉髻高隆,髻顶安宝珠,大耳垂肩,脖颈处刻有三道蚕节纹,显示了佛陀相貌奇伟的相好特征。面型圆润,额部高广,眉眼上挑,眉间饰圆形白毫,隆准小嘴,形象生动写实,又展现了佛陀不同凡俗的庄严和寂静。上身着袒右式袈裟,下身着僧裙,衣纹采用古印度萨尔纳特式表现手法,仅在领口、袖口、小腿和袈裟下摆处用刻花衣边及联珠纹表现,余处光洁无纹,充分显露出躯体的自然起伏和变化。双腿结跏跌端坐于莲花宝座上,身姿挺拔,左手置双膝上,右手置右膝结触地印。莲座造型宽大,上下边缘装饰一周联珠纹,莲瓣细长饱满,劲健有力,上下对称分布,且环绕莲座一周。莲座正前方刻一金刚杵,正是释迦佛降魔证道的象征,金刚杵代表智慧。整体造型完美,气韵生动,特别是其饱满的肌肉、细滑的皮肤、高挺的胸部、圆润的肩膀和自然下垂的手臂,既给人以生动柔丽的艺术美感,又潜藏着无穷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极高的雕刻艺术和铸造工艺水平,是西藏佛像艺术趋于成熟的典范之作。佛像底部保存有完好装藏,尤为殊胜难得。

参阅1:2021年北京中汉秋拍15世纪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高18厘米(左)

参阅2:夏景春旧藏15世纪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高20厘米(右)

Lot 2078

不空羂索观音像

尼泊尔马拉风格 14世纪

铜镀金 高17.5厘米

估价:RMB 200,000-300,000

不空羂索观音是佛教密宗所奉“六观音”或“七观音”之一。羂索是一种绊取野兽的绳索,“不空羂索”意为用此羂索捕捉野兽不会落空,以此比喻观音的慈悲之心犹如从不落空的羂索,能够钩取一切受苦众生,使之脱离生死苦海,达至涅槃彼岸。此像表现的即为不空羂索观音形象。观音头戴花冠,头顶束高发髻,耳侧缯带飘卷,耳下垂花瓣形大圆珰。面形圆鼓,高额丰颐,头微下颔,眉眼细长,眉间饰方形白毫,口鼻小巧集中,面容娟秀动人。身躯壮硕,肌肉鼓胀有力。上身戴项圈,左肩斜披圣带,下身着短裙,腰间束带,腰下缠绕帔帛,手腕、手臂戴有钏镯,衣纹立体写实,装饰繁缛别致。八臂或结印或持不同法器,其中主二臂左手持宝珠,右手结与愿印,其余六臂分别执莲花、金刚铃、宝箭、羂索等法器,惜部分法器佚失。跣足站立,身体呈三折枝式。脚下有圆形底托,下方安有一榫,标明原来配有底座。整像造型优美,工艺精妙,形象生动,气韵十足,无论造型样式还是工艺表现都体现了尼泊尔马拉造像的鲜明特点,堪称一尊14世纪尼泊尔马拉造像典范之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像表现题材虽为同时期尼泊尔流行神祗,但目前遗存实物甚少,所见多为财续佛母像,其稀有性不可小觑。

参阅1:国外私人藏16世纪尼泊尔铜镀金不空羂索观音像,高23.1厘米(左)

参阅2:国外私人藏1750年尼泊尔铜镀金不空羂索观音像,高15.7厘米(右)

Lot 2090

龙王像

中原 明代

铜镀金 高13.5厘米

估价:RMB 100,000-200,000

龙是印度梵语“那伽”的意译,音译“那伽”。佛典记载它身长而无足,能变化云雨。其种类很多,《最胜经》记载有七龙王,《法华经》记载有8龙王。《华严经》记载有10龙王,此外还有81龙王和185龙王之说,龙王手下又有龙子和龙孙,其数不可胜计。据说,龙是金翅鸟的食物,为躲避金翅鸟的捕杀,龙曾向佛陀祈求帮助,佛陀赐袈梁一领披在龙身,金翅鸟便不敢捕食,龙也因此成了佛教的护法神,《孔雀王经》《大云经》《僧护经》等佛典均载有龙王护持佛法的故事。

此像表现的正是一尊龙王形象,尽管它的全身以人形化的形式予以表现,但多处仍显露出龙的形象特点。它双腿站立,身体微向前倾,两手于胸前抱持笏板,表现出护持佛法的谦恭姿态。它的头部偏向右侧上仰,头顶束高发髻,两耳上方各露一角,显现出龙的特征。它的双目深陷,眉毛浓密向下垂搭;鼻子扁阔,鼻子两侧各现一条向下飘飞的龙须;嘴部宽大,嘴唇紧闭;下颌及两翼有几撮卷曲的胡须。这些特征看上去似人而又非人,既生动写实,也诙谐可爱。身着交领式广袖长袍。腰间束宝带,两肩披有帔帛。衣袖自然垂落,帔帛上端向左侧飘扬,极大地增添了造像的动感。表边上刻有龙麟纹饰,身后亦有鱼翅状的龙尾显现,进一步彰显了龙的形象特征。整像造型生动,气韵十足,形象独特,题材罕见,加之采用合金铜实心铸造,表面镀金完好无损,绚丽悦目,堪称一件兼有宗教性、艺术性和工艺性的明代早期佛教造像经典之作。

参阅1:2021年西泠印社秋拍佛像专场明代铜漆金龙王像,高49.5厘米(左)

参阅2:北京白塔寺大殿供奉铜娑竭罗龙王像,高约120厘米(右)

Lot 2079

释迦牟尼佛像

西藏 15-16世纪

铜镀金 高26厘米

估价:RMB 250,000-350,000

此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时的标准形象,莲座正前方横置一金刚杵,正是释迦佛降魔证道的象征,金刚杵代表智慧。佛陀头饰螺发,头顶肉髻高隆,髻顶安宝珠,大耳垂肩,脖颈处刻三道蚕节纹,显示了佛陀不同凡俗的相好特征。面相清瘦,额部高广,双眉上挑,双目平直,眉间饰白毫,隆准小嘴,面容秀美生动。削肩束腰,身躯柔和健美。上身着袒右式田格袈裟,右肩披偏衫,下身着僧裙,衣纹贴体,身躯和肌肉的自然起伏和变化尽显无遗。袈裟衣缘以联珠纹镶边刻画缠枝纹饰,袈裟田字格内刻有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宝图案,刻画精致细腻,装饰繁复华丽。结跏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左手横置双膝,右手置右膝结触地印。莲座造型宽大,上下边缘装饰一周联珠纹,莲瓣饱满有力,上下对称环绕莲座一周。莲座下部保留有完好装藏,为尊像增添了殊胜的加持力量。整像造型柔美,风格鲜明,装饰繁复,工艺精细,尤其是它的面部、身躯、全身花纹装饰等多处表现具有浓郁的藏民族审美特色,充分展现了15 世纪西藏佛像风格趋向成熟的艺术特点,堪称15世纪西藏佛像艺术民族化和本土化的典范之作。

参阅1:瑞宝阁藏16世纪铜镀金大日如来像,高18.5厘米(左)

参阅2:西藏布达拉宫藏16世纪铜镀金金刚持像,高25厘米(右)

Lot 2082

马头金刚像

西藏东部 17世纪

铜镀金 高20厘米

估价:RMB 300,000-500,000

左右滑动查看

马头金刚又称“马头观音”“马头明王”,藏语称“丹真”,蒙古语称“达木村”。主要为佛教密宗崇拜,被奉为观音菩萨的化身和畜生道的教主。在早期汉藏密教中,他是密教胎藏界三大部中莲花部的忿怒本尊,为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第一行第七位本尊。而在藏传佛教中,他具有更加广泛的信仰,从藏密观修仪轨看,宁玛、噶举、萨迦和格鲁诸派都有观修马头金刚的传承。藏密中他共有九种形象,几乎都是多面多臂的忿怒形象。

此像是马头金刚各种形象中最为特殊的一种,一面二臂,两手抱一个大圆盘。头戴七个骷髅冠,头发上竖,头顶现一马头,是其形象的重要标识。面部三目圆睁,双眉倒竖,呲牙咧嘴,獠牙外露,眉毛、鬓毛及唇须皆呈象征愤怒的橘红色。全身赤裸,仅脖子、手腕、手臂和脚腕缠有蛇饰,余处光洁,身躯各处特征及肌肉起伏变化尽显无遗,连身体的私密处也显露出具象的阴茎和睾丸。蛇的装饰都是表示对龙王的降伏,同时也增添了尊像恐怖、愤怒的力量。它的肩部圆润,腰肢收束,腹部凸起,臀部圆肥,身躯健硕,肌肉紧实,形态极具张力,也极具人体雕塑美感。双腿向外展立,姿态威武霸气,右手持索,左手握骷髅宝杖,两手同时抱一个大圆盘。圆盘上以高浮雕手法雕刻一组图像,其中中央为四臂观音,观音周围等距离雕刻六身坐像,圆盘和四臂观音外缘都有两圈联珠纹装饰。六身坐像皆为束发着袍的装扮,姿态和手势各异,表现形式极为罕见。其表意或为观音救度的六道众生,或为协助观音救度畜生道众生的眷属,或为观音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的拟人化表现,但具体表法难以遽断。身下有半圆形覆莲座。整体造型独特,雕刻精美,品相完好,尤其在宗教表法和雕塑形式上表现显著,堪称两大殊妙之处,当为佛像收藏的上上之选。

Lot 2076

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像

西藏 14世纪

合金铜 嵌银嵌红铜 高8厘米

估价:RMB 150,000-200,000

都松饮巴(1110-1193年),藏传佛教响玛噶举派创始人。1110年出生于康区哲雪地方。自幼眼父亲学法,16岁时正式拜秋·僧格札上师出家,取法名却吉札巴。19岁到前藏学法,30岁值遇塔波拉杰,从其学习噶举派教法,并得其真传。其后又广学噶当、宁玛和萨迎各派,最终选择以响举派“抽火定“和“大手印”为主,形成了自己的修法特点。1147年到康区类乌齐建鸣玛丹萨寺,作为传法的根本道场,由此得名噶玛噶举派。1187年又到拉萨附近修建粗朴寺,成为与噶玛丹萨寺齐名的噶玛噶举派第二大寺。后来粗朴寺地位上升,成为噶玛噶举派主寺。一生著述甚多,成就卓著,受到藏族信众的普遍尊崇。

此像头戴本派标志的金边黑帽,五官刻画生动写实,额部高广,双目睁视,鼻梁高挺,闼嘴厚唇,大耳外阔,形象特征回异于常人,十分独特。脸的下部明显前凸,加之惟妙惟肖的神态,看上去颇有几分猴脸的特点,让人见之惊讶和难忘。上身内着僧衹支,外披祖右肩袈装,下身着僧裙。衣服紧贴身体,衣纹简括自然,衣边以红铜镶微精美纹饰,尽显大师身躯的健硕与圆满。结题跌端坐,左手横置双膝上,右手自然下垂结触地印,姿势与手印完全仿照佛陀成道像而来,寓意大师与佛陀无二无别。合金铜铸造,铜质精良,特别是眼部和衣缘等多处以银和红铜镇嵌装饰。展现了14世纪西藏地区造像鲜明的工艺特点。同时也彰显了大师不同凡俗的身份和地位。全像造型完美。形象生动,题材独特。工艺精致,品相上乘,体量虽小,但韵味十足,价值非凡。著名收藏家杨子先生收藏的合金铜都松钦巴像、2021年中国嘉德春拍“旃檀林“佛像专场推出的14世纪合金铜都松钦巴像等,都堪称同类造像的名品,此像在工艺和面部神态表现上足堪与之娘美。

据考古发现,早在远古时期西藏地区就出现了猴子信仰,距今四千年的拉萨曲贡遗址出土的一件陶塑猴面像就是重要物证。而据西藏文献记载藏旋人认为其民放起源是观世音菩萨化为猕聚与罗剥女结合的结果,这一说法还出现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的壁画上,据说西方人第一次见到布达拉宫的《吐蕃人起源图》时大感惊讶,因为西方人为之骄做的进化论,是达尔文冲破重重阻难才于18世纪正式提出,而猕猴变人的故事在我国藏族地区早已家喻户晓。大概正是基于猴子与藏民族这一亲缘关系,猴面特征的都松钦巴被赋予更加殊胜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一直受到藏族人民的特别喜爱,今天也受到国内外佛像收藏及爱好者的普遍青睐。

参阅1:著名收藏家杨子藏合金铜都松钦巴像,高33厘米(左)

参阅2:2021年中国嘉德春拍佛像专场14世纪合金铜嵌红铜都松钦巴像(3749),高21厘米(右)

参阅3:1991年拉萨曲贡遗址出土四千年前陶塑猴面像,高4.5厘米(左)

参阅4:西藏布达拉宫藏18世纪“吐蕃人起源图”唐卡(右)

Lot 2087

白衣观音像

中原 清代

铜 高15厘米

估价:RMB 120,000-160,000

白衣观音是观音菩萨化现的诸多化身形象之一,以身穿披头的白衣而得名。白色喻纯净,象征观音菩萨具足清净智慧。此像头梳高发髻,髻前安化佛阿弥陀佛,面相饱满,五官刻画精细入微,双眉似弯月,眉间饰圆形白毫,双目低垂,隆鼻方口,面容慈祥,神态宁静。躯体丰腴,身着袒胸式袈裟和僧裙,袈裟罩在头顶,显现出白衣观音独特的衣着形式。袈裟紧贴身体,衣纹线条流畅优美,生动表现出衣质轻薄柔软的质感。双手置于腹前,左手在下执净瓶,右手在上持莲花。这种持莲花和净瓶的白衣观音像在五代非常少见,溯其源头,与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有关。普陀山杨枝庵保存有一通“杨枝观音碑”,碑身背面刻有阎立本所绘观音立像,观音袒胸跣足,右手执杨枝,左手托净瓶,其造型姿势和手印持物与此像一致。整体造型端庄,体态优美,雕刻精妙,法相庄严,包浆淳厚,古韵浓郁,具有晚唐五代中原造像明显遗风。

参阅1:普陀山杨枝庵“杨枝观音碑”所刻唐阎立本绘杨枝观音像(左)

参阅2:1976年西安市新城区出土五代观音菩萨像,高14.5厘米(右)

Lot 2085

观音菩萨像

中原 清代

铜 高11厘米

估价:RMB 60,000-90,000

此像头顶束高发髻,面部长圆饱满,五官刻画生动传神。双眉上扬,眉间安圆圈形白毫,双目如两条细线向两边斜挑,目光下敛,高鼻小嘴,大耳齐垂,面容庄严肃穆。两耳上方各有一圆孔,可能是固定花冠或其他装饰之用的装置。双肩圆润,胸部高挺,身躯浑厚健硕,是五代菩萨像罕见的体型特征。上身着短袍,领口翻有衣边,颈下饰联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腹腰间各有一条束带,腹间宝带结蝴蝶结,腰间宝带垂下两条结头。全身衣服紧贴躯体,仅下身及两腿处可见一些简洁的衣纹,像身丰满体态尽现无遗。结跏趺端坐,两腿盘曲紧促,朝上的两足如平板一般,造型极为简略。两手上下分置,结说法印,手指纤巧秀丽,极具时代审美特点。脖颈处残留有原始泥金,表明造像表面原有泥金装饰。从造型样式、表现手法和工艺来看,此像具有五代造像鲜明风格特点,应是一尊出自陕西关中地区的五代造像经典之作。

参阅:美国哈佛大学美术馆藏五代铜观音菩萨像,高34.8厘米

Lot 2084

阿难像

中原 清代

铜镀金 高10.5厘米

估价:RMB 60,000-90,000

此像头部浑圆,头顶无须发,现标准的比丘形象。面庞圆润,眉似柳叶,双目俯视,隆鼻阔口,五官刻画柔和细腻,充分表现出阿难尊者年轻英俊的本来面目。头微下额,身躯挺直,双手合十于胸前,又生动表现了尊者常随佛陀、听佛闻法的谦恭之态。身着袒右自袈梁和憎裙,衣服轻薄贴体,衣纹简洁流畅,清疫的躯体尽显无遗。跣足立于单层覆莲圆台之上。莲瓣宽大扁平,平贴于台面。形制美观大方。整像体量虽小,但风格独特。雕刻精美,气的非凡,诸多地方如五官、身躯、台座、莲瓣等都表现出唯美的艺术追求充分展现了10世纪前后我国南方地区“尚华”的艺术凤尚。苏州瑞光寺出土的吴越时期铜佛坐像、江苏宜兴法藏寺地宫出土的吴越时期铜佛坐像等,都具有浑圆的面相、简洁的衣纹和宽大扁平的莲花解,此像风格特征与之表现极为相似,可作参考。

参阅1:苏州博物馆藏瑞光寺塔出土吴越时期铜佛坐像,高18.5厘米(左)

参阅2:宜兴博物馆藏法藏寺地宫出土吴越时期铜佛坐像,高17.7厘米(右)

Lot 2083

观音菩萨像

中原 清代

铜镀金 高9厘米

无底价

这是两尊唐代风格的金铜小造像,表现的皆为唐代最为流行的信仰题材观音菩萨。二像一立一坐,造型姿势各不相同。立像观音头束高髻,面形长圆,五官刻画清晰生动,神态沉静安详。身体呈三折枝式站立,体态轻盈。上身披通肩袈裟,下身着裙,衣质轻薄贴体,衣纹简洁流畅。右手高举右肩执杨柳枝,左手下垂执净瓶。跣足,足下有莲台,其下承以四足方床,方床正面做出尖状花边。头后安有椭圆形头光,其上刻蛇形火焰纹,顶部安小化佛。坐像观音头顶亦束发髻,头后有椭圆形头光,头光顶端亦安化佛。面庞长圆,五官刻画深峻简括。衣着及衣纹极为简洁。半跏趺坐姿,左手举于身体左侧,右手抚于右膝上。身下台座与立像观音基本相似。两尊像在表现题材、造型样式和雕刻手法上均体现了唐代造像鲜明风格特点,而且品相完好,表面镀金璀璨夺目,十分难得。

最能打的千元平板:realme真我平板X评测

5月24日Redmi正式发布了Redmi Note 11T系列,作为Redmi旗下史上最强的小金刚,不仅拥有超强的产品品质,同时在性能,屏幕、电池、充电、拍照上都带来了巨大升级。

作为一款千元价位的天玑8100+LCD屏组合,Redmi Note 11T系列恐怕又会引起“LCD永不为奴”的口号,而我手里正好拿到了Redmi Note 11T Pro+,那么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的小立边设计

Redmi Note 11T Pro+正面搭载一块6.6英寸的LCD屏幕,分辨率为2460*1080,这块LCD屏和平时的LCD屏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首先它通过了DisplayMate A+认证,并且全程采用DC调光,具备真彩显示和10bit色深以及杜比视界和HDR10显示,所以它整个观感以及鲜艳度上和AMOLED屏也有得一拼。

并且Redmi Note 11T Pro+还支持7挡144hz可变帧率,能完美匹配显示内容,像是电影动漫就30hz,游戏则60h或者90hz以及120hz,另外Redmi Note 11T Pro+的屏幕是完整的RGB子像素,所以在清晰度上是实打实的,而且它还具备色温传感器,能使屏幕色温随着环境自动调节,无论你在办公室、咖啡馆都能做到舒适显示,在触控上还支持10倍超分触控,对于游戏操作也能做到先发制人。

整个中框采用了小立边设计,虽然是直角边但是Redmi Note 11T Pro+在整个直角边上做了磨砂和圆润的处理,配合它74.29mm的宽度,也并没有那么割手,中框顶部本次拥有3.5mm耳机孔,扬声器开孔,红外遥控器,底部则是SIM卡槽,typec接口和扬声器开孔,右侧则是音量键和指纹电源二合一,布局依旧中规中矩,不过3.5mm的耳机接口确实比较意外,因为上代就没有。

Redmi Note 11T Pro+本次有三款配色,夜黑、原子银、时光蓝,三款都有磨砂般的质感,但是时光蓝为渐变色,我手上这款时光蓝在光线下能呈现蓝色以及CD的反光质感,由于中框和后盖采用同种色系,所以它的一体感还是非常强的,另外相机的Deco部分采用一体金属,使得整个特背部略显精致的同时也提升了整机的质感。

天玑8100+120W神仙秒冲

Redmi Note 11T Pro+可以说是历代以来性能最强的,作为目前口碑最好的处理器天玑8100带来了性能和功耗的完美平衡,天玑8100采用先进的台积电5nm制程工艺,由4*2.85Ghz的A78+4*2.0Ghz的A55,搭配全新架构的Mali-G610六核心处理器,以及UFS3.1和LPDDR5内存,满足大型游戏的同时对于日常续航也游刃有余。

跑分方面达到了73万+,而最大的升级是UFS3.1,这也是Redmi Note系列的首次采用,读和写都达到了中高端机型的水准。

Redmi Note 11T Pro+由于天玑8100的加持,在游戏方面也达到了和中高端机型同等流畅度的画质,不过由于目前是新机型,某些游戏的高帧率还未适配,相信后续会有更好的适配和体验,毕竟硬件条件摆在这里。另外散热方面本身天玑8100功耗和发热都不高,但Redmi Note 11T Pro+采用了VC液冷散热和7层石墨组成散热系统,其中VC面积达到了2268mm2,比上一代小金刚增加了32%。

充电和续航方面,Redmi Note 11T Pro+搭载了4400mAh电池。并且下放了小米自研的澎湃P1芯片,并支持120W神仙秒冲,10分钟可充至60%,19分钟可充至100%,实测从39%充到100%仅用时12分钟,确实能做到随时补电,降低续航焦虑。

6400万像素AI三摄相机

Redmi Note 11T Pro+主摄采用的是三星的GW1 6400万像素,辅以800万像素超广角+200万像素微距,相比于IMX582三星GW1的整体素质好规格还是好上不少的。

2X

Redmi Note 11T Pro+整个主摄首先会保证主体的清晰度,这让人一眼看去会觉得6400万像素拍出的照片会非常清晰,也就是说第一眼的观感还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你放大后会发现边缘会逐渐出现涂抹的痕迹,而对于室内这种比较暗淡光源的处理,Redmi Note 11T Pro+还算比较合格,但是在内置的相机预设2X放大下,拍摄的照片就会显得比较油,所以整体来看Redmi Note 11T Pro+对于拍摄近距离的物体来说会比较有趣,而对于一些复杂场景可能不会那么完美,但好在解析力不错值得加分,手机相机讲究先拍到,再拍好看,Redmi Note 11T Pro+显然属于能拍到的行列,所以这个相机水准符合它的价位,但也有优化空间。

MIUI 13

连接方面,Redmi Note 11T Pro+也支持MIUI+,不过为啥到现在还是beta版本,同时也支持小米互传以及投屏显示,当然最重要的NFC也是标配。

Redmi Note 11T Pro+同样也支持杜比音效,这和Redmi K系列保持一致,并且配备的是1012+1216的立体声双扬声器组合,所以在音质体验上是不会差的。

另外像是全局侧边栏,前置摄像头助手、传送门、手机分身等MIUI特色功能也一应俱全,不过内存扩展仅给到了3GB,希望能加入可调节大小的选项。

总结:

Redmi Note 11T Pro+可以说是目前对于一众天玑8100机型的降维打击,虽然目前市面上AMOLED机型的天玑8100机型居多,但优质的LCD屏配合天玑8100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加上一个真香的价格,同时再下放一些旗舰级的功能和卖点,那么这款手机的竞争力可想而知。

对话李健|一千多方印章,一部《金刚经》,这是一场怎样的篆刻传奇?

这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朝圣之旅。

一部《金刚经》,全文5176个字,一共1012句话。

他将每句话刻成一印,总共一千多方印章。

在此之前,从未有人凭借一己之力,完成过这样的篆刻。

但90后篆刻家李健做到了,并把它们变成艺术装置,取名《一光年》。

这是一场属于他一个人的传奇。

日前,《乱红?李健作品展》在上海星云文教馆举办,展出李健近年来以大型组印作品《金刚经》为创作题材的巨幅印屏、艺术装置、当代艺术作品等。展览开幕后,引来很大反响。

在取名为“乱红”的这场艺术展中,李健试图以不可控的创造力打破传统篆刻艺术的秩序,这也是新生代艺术家在当代语境下对篆刻艺术的思考和解释。

来听听艺术家本人怎么说?

对话李健

篆刻艺术的新审美

Q:篆刻展开幕以来,你听到了哪些反响,有什么争议吗?

A:我通过展览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也许我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让一部分人产生好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Q:此次展览取名《乱红》,有什么含义?

A:“乱红”古意为花飘落空中的样子,是想由“乱”字来表达一种不被既有的传统观念束缚的思想。所以展览的英文名为Red:out of control。

Q:在这场篆刻展上,你试图打破一种什么秩序?

A:想打破人们对传统艺术固有的认识,以及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的界限。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不是孤立开来的,也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而找到一条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之路。

Q:作为一个新生代艺术家,你如何重新定义篆刻艺术的新审美?

A:我认为好的艺术是能体现时代的特征,篆刻艺术可以不仅是文字的设计、雕刻,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出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审美。我认为年轻的艺术家更要做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新的作品,不同于以往任何经典,以新的手法诠释篆刻,我觉得年轻人不仅仅是要把每方印章刻好,更有责任来推动篆刻的发展。

刻印就像是一个艺术朝拜的过程

Q:怎么会想到把《金刚经》的句子刻成1000多方印章然后做成装置?

A:有一天突然有了个想法想要刻《金刚经》,然后就刻了。做成装置是想传统的篆刻艺术也可以不仅是印出来的平面作品,也可以结合《金刚经》经文以装置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个装置名为“一光年”,即光一年所走的路。

Q:作品里藏着怎样的深刻寓意?

A:之所以把印石放的很高是想让观众只看到印章刻有经文的印面,更多的关注到作品的本身,而不是去看石头的好坏以及作者的名气等等,把篆刻原有的最本质的美展现出来。装置下面放了两个镜子底水槽,一个水槽中有水,另一个是没有放水的水槽,是做一个对比,如果心中起了涟漪是看不清真实的世界的。当人们走近看这个作品时,仰观是一方方真实的印章,俯看是一个水镜中虚幻的景象,想营造一种《金刚经》中所说的梦幻泡影之境。装置的声音是水泡的声音,当装置上的微风吹过,水面泛起的涟漪会打破了这虚幻的景象,而使人们意识到这是一个虚幻的景象从而将人们带回现实中来。

Q:当你刻这1000多方印章时,是什么信念支撑你?

A:从刻的第一方印到刻最后的第1012方印,像是一个艺术朝拜的过程。其中有执念也有乐趣,我觉得信仰不一定要有个固定的形式,如果你认定一辈子会做一件事,那么这件事就会成为你心中的信仰。当我们做一件事看不到结果的时候,那份相信才显得更为重要。

为什么篆刻离现代人越来越远

Q:你觉得传统的篆刻艺术也能变得很时尚么?两者之间可以如何发生连接?

A:我觉得传统和时尚是分不开的。我需要做的,是思考以怎样的形式把传统篆刻呈现出来,不一定是贴上时尚的标签,而是考虑如何被更多人看到并且喜欢。经典永恒,是我对于时尚的理解。

Q:传统的篆刻艺术为什么离现代人越来越远?作为90后艺术家,你可以做一些什么?

A: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容易忽视掉手作的温度。很多人以为的篆刻就是机器刻出来的楷体印章。篆刻在当下时代和大多数人是有一个脱节的,它的实用性于普通人来说非常少了。于是我的作品中将篆刻的实用性完全抽离出去,将它的艺术性放大地展示出来,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篆刻。

Q:怎么理解艺术的创新?内容创新更重要,还是形式更重要?

A:我觉得形式和内容需要结合起来,才会是一个完整的灵魂的作品。理解作品内容比观赏作品形式更为重要。

篆刻是否也可以很有趣?

Q:《一光年》这样一个装置作品,有没有藏家表示收藏意向?

A:如果能为这些作品找一个好的归宿也是我所愿意的,也有藏家表示过想要收藏,但我还是希望能遇到一个真正懂它的人来收藏这个作品。

Q:在不少作品中,你使用了鸟虫篆,让作品充满趣味。你觉得方寸之间的篆刻也可以是很有趣的吗?

A:方寸之间的篆刻是很有趣的,但是不易被人发现,于偌大的展厅中小小的印章更有些不适合。所以我用很多印章拼成大的印章或图案,想让观众在远处第一眼就被形式所吸引,继而走近细看每一方印章的细节。鸟虫篆的装饰趣味很强,更像是一幅画,所以创作大尺寸印屏作品的时候我选用鸟虫篆作为表现手法。想让人们更直观的对篆刻有一个感受,无论是否懂篆书,都会如看画一样。我喜欢方寸之间的气象万千,也喜欢方寸外的大千世界。

Q:在未来创作中,有什么打算?你希望通过篆刻完成怎样的艺术表达?

A:很多情感语言文字是无法表达的,所以才有了艺术。我希望用篆刻来表达我的想法,做一些有趣的作品。使篆刻不再局限于方寸之间,不再局限于专业的圈子内,也不再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不被任何定义,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2019吉利金刚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