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100亿收购魅族了吗?
魅族已经陷入了小厂商的恶性循环,如果有资本的注入,翻身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魅族也有辉煌时刻,M8M9时期积攒下了大量的铁杆粉,虽然现在消耗的差不多了,也算是个有情怀的品牌。本来起了个大早就有巨大的优势,却到了如今挣扎求生的境地,主要原因还是战略布局的不稳定,有资本注入的话大概率会把现在的掌权人换了或者限制他的权力,那魅族重新崛起也不是不可能。
吉利集团在去年九月,注册成立了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布局手机领域,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勇,曾经是中兴通讯副总裁。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将会在手机领域投入100亿元,打造高端手机产品,所以吉利拟收购魅族可能并不是空穴来风。
和小米布局家电、华为进军汽车一样,吉利造手机也可能是要做生态,我感觉吉利很可能也是为了魅族的flyme系统,配合做好车机系统。另外吉利做手机也是完全没问题的,科技生产力都很强,品牌力也很强,可以带动手机品牌走向高端。另一个吉利的车子再加持成熟的系统,完全是双赢的局面。
我曾经也是魅友,但这几年我真的找不到什么理由来购买魅族手机,也希望魅族这个小而美的品牌能够重新发力。
负债超1000亿!吉利李书福疯狂收购的背后,暗藏债务危机
就在近日,在福布斯发布的《2020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榜单,他是少有的身价超过百亿美元的中国汽车企业家。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他的“掌上明珠”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负债却超过1000亿元!
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被称为中国最疯狂的农民企业家,他造车被嘲笑了二十多年,但如今却被称为中国汽车业的巨头,而且还是沃尔沃集团和奔驰母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李书福的高光是如何得来的呢?
名副其实的汽车狂人,为了造汽车“不疯魔、不成活”李书福早在初中就开始做生意,用自行车拉过客、开过照相馆、废品厂、冰箱厂和摩托车厂。当时,年仅26岁的李书福就成为身价千万的商场奇才。
每个偶然都是必然,当年,他眼光独到地看到中国汽车业的巨大潜力,萌生了转型生产汽车的念头。
然而,汽车的梦想也让李书福在开始之初就遇到了难题。
九十年代初,汽车行业于民营资本来说连敲门的资格都没有,还不能向民企开放。但是说放弃的话,李书福就不能叫狂人了。
他一次又一次找领导想拿下审批,都被驳回,可是李书福不服输:“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他转身就收购了四川一家快倒闭的国营汽车厂,但是那是个厂子是建在四川的一个监狱里面,离台州老家相隔一千多公里,运输非常不便。
但是为了造汽车,有厂总比没有强,李书福忍了。别人一听说他要造车,都嘲笑他说:“出身农民还能造车?也不掂量掂量自己?”
“没文化!”是很多人在当时给李书福的标签。那个年代,有钱的人少,有文化的人也少,胆子大干敢事儿的人更少。
而胆大心细有闯劲的李书福当下就回怼:“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一个发动机外加一个铁壳吗?有什么难的?”这句话很经典,也蔑视了那些经验主义打量能力的人。
话不多说就是干,他立刻买了两辆最新的奔驰和一辆红旗轿车,拆开来好好研究,比葫芦画瓢还真的做出来了。这款全凭手打,没法合法上路的轿车,成了吉利的第一颗果实——吉利一号。
在此期间,李书福还在四处奔走,总算要来了“6”字头的客车生产许可,虽然不能生产“7”字头的轿车,但吉利可以合法出售了。
1998年8月8日上午8点,型号为6360的两厢“吉利豪情”下线。这个装置丰田8A发动机和菲亚特手动变速箱,长相酷似夏利的客车,成为了吉利第一款量产车。
同年11月,夏利的第五十万辆夏利轿车下线,当时的夏利当时不会想到这个靠模仿自己起家的民营企业会在十年内杀死自己。
第一批吉利豪情生产一百多万辆,但质量差到淋雨试验不通过、刹车不合格,全车得靠抹腻子才能显得钢板平整,经销商都拒绝提车。出场秀演砸了的李书福销毁了这批不合格产品,承担了数百万的损失,那可是在上世纪90年代,几百万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可是李书福必须要为自己的“翻车”买单。
1999年11月,改进后的“吉利豪情”重新投放市场。可到这时,李书福还是没拿到轿车生产许可。
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在中国加入WTO的前夕,11月9日颁布的第六批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中,吉利榜上有名。当了五年黑户的吉利,终于有了正式户口。那一夜,李书福和众多员工彻夜醉酒狂欢。
2002年初,吉利汽车开始实现盈利,全年销售汽车四万多辆。2003年,李书福投资49亿在浙江台州建立了新的汽车生产基地,吉利在李书福的手中渐渐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成长为年销售汽车超过150万辆的自主品牌汽车帝国。
“台州草根”独爱“瑞典公主”,举债百亿收购沃尔沃2002年,吉利获得轿车生产资格刚满一年,不搞事情不舒服的李书福打起了收购沃尔沃汽车的主意。
所有人都说他做白日梦,要知道,当时的吉利还是国内一个小的民营车企,实力跟欧洲汽车巨头沃尔沃根本不在一个量级,收购沃尔沃简直是痴人说梦。
李书福不理会嘲笑,他多次找当时拥有沃尔沃汽车的福特的老板,当然,对方根本不搭理他。
但俗话说的好:有趣的梦想千篇一律,为梦想死缠烂打的疯子万里挑一。显然,李书福就是那个万里挑一。
2007年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使得欧美汽车行业遭到重创。当时福特忍痛卖掉路虎和捷豹却依旧每年亏损146亿美元,除了沃尔沃,福特已经没有什么可卖的了。
机会来了!终于,2008年的年底,福特准备出手沃尔沃汽车,李书福立马组建团队开始谈判,那年,吉利的净利润才8.79亿人民币。而福特对沃尔沃的标价是大约是420亿人民币,相当于吉利一年净利润的67倍。
当时有人说国足在世界杯出线都比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的概率大。为了收购沃尔沃,李书福堵上身家性命,打不了回家种地,利用民间借贷、银行借贷、上市融资、政府投资等各种途径,把能借到钱的地方都借遍了。2009年12月23日,也就是圣诞节前夕,双方宣布其有关收购的所有商业条款达成一致。
在有几百亿负债的情况下收购沃尔沃,完成蛇吞象,并且只用两年时间就让沃尔沃扭亏为盈,这件事在世界汽车史上都是一个名场面。
吉利获得了沃尔沃100%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储备,沃尔沃向吉利共享数据库中法律、人事、设计理念、核心技术等各领域信息,这么一看,“瑞典公主”的嫁妆实在丰厚。不仅如此,吉利还依托沃尔沃成熟的营销网络和优质的零配件供应体系开拓了国际市场,同时也为中国汽车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接触和使用更高技术的机会。
如今吉利已经是市值两千多亿港元的集团,连续六年位列世界500强,这其中,收购沃尔沃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昂首阔步开疆扩土,李书福欠千亿建造汽车帝国李书福不停“剁手”,大买四方的同时,遭遇着外界强烈的质疑。
其中最大的质疑莫过于吉利不断扩张背后的资金问题。连年豪掷千金地收购、在国内建立多个生产基地,这些资金从哪里来?
自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以来,又收购了英国伦敦出租车公司、英国路特斯汽车股份、美国太力飞行汽车,入股沃尔沃集团和戴姆勒集团等。连年的扩张让吉利的整体实力看似大增。2018年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吉利位列267位,比上一年上升76位,这已经是它连续7年入选该榜单了。
然而,细细梳理,2017年吉利对内和对外投资的规模已经接近千亿元。
但是,吉利的负债率却一直居高不下。
虽然在资产负债率方面,吉利汽车这几年一直呈现出逐年下降态势。据统计,2017年吉利汽车资产负债率为61.07%,2018年资产负债率为51.78%,2019年资产负债率降低至49.69%,今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为49.69%。
根据2017年对外数据的近1800多亿元的负债来看,吉利目前仍旧不低于1000亿元的负债。
从2020年国内车企对外公布的经营业绩来看,吉利乃是国产车企中负债率最高的。
9月28日晚间,上交所披露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83次审议会议结果,同意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科创板首发上市,这标志着吉利汽车回归A股成功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目前在乘用车销售方面,吉利汽车旗下产品分为吉利、几何两大品牌,覆盖A0至B级主流乘用车市场。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三大品牌合计销量(含领克品牌)分别为124.71万部、150.08万部、136.16万部及53.04万部。
据中汽协统计,从市场占有率来看,2017-2020年1-6月,吉利汽车含领克品牌合计销量的国内市占率分别为5.04%、6.34%、6.35%和6.76%,连续三年居自主品牌首位。
但有媒体报道,虽然市占率保持领先,但吉利汽车的业绩并不稳定,其毛利率也逐年下滑。
2018年起到2020年,吉利更是投资百亿用于节能新车型研发项目以及新能源车集成电驱动系统研发,此外,最近两年吉利也将研发领域向自动驾驶靠拢,推动“智能化+电动化”战略。
与此同时,吉利扩张的脚步没有停下,运作一个极其庞大的“汽车帝国”的吉利,还在不断上演着收购的故事。
据悉,李书福的下一个目标是“吞下”大众,对于李书福高筑债台也要不断扩张的做法,你怎么看?
当年吉利举债130多亿收购沃尔沃,如今14年过去,结果如何
在汽车行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有一些瞬间注定会被铭记。2010年,李书福的那个大胆决定,就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闪耀至今。
当吉利决定以巨额举债去收购沃尔沃时,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毕竟,吉利与拥有近百年历史的瑞典豪车品牌沃尔沃之间,似乎有着难以跨越的鸿沟。规模、历史、技术的差距,连福特都未能成功盘活的沃尔沃,吉利真的能行吗?
然而,李书福用他的“勇往直前”给出了答案。面对130多亿元的举债压力,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和内部的反对声音,他毫不动摇。最终,吉利成功拿下沃尔沃 100%的股份,书写了中国汽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4年过去,我们看到了沃尔沃在吉利领导下的华丽蜕变。年销量从30多万辆跃升至70多万辆,市值高达180亿美元,成功上市且在“2024瑞典品牌价值50强”中占据高位。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吉利从国内小众品牌向全球知名汽车集团的跨越。
这不仅是财务数字的增长,更是中国汽车品牌发展模式的转变。从模仿到创新,从追赶到并行甚至领跑,吉利与沃尔沃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气和远见,伟大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在全球化的今天,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地域与文化的交汇,能创造出无尽的可能。李书福敢于在质疑中坚持,用行动展现了中国企业家的全球视野和战略勇气。
中国汽车行业的波澜壮阔,因这样的故事而更加精彩。我们期待着未来,中国汽车品牌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