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烤大饼机,千层饼机,酱香饼机哪里有卖?
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为健全的人才和官员选拔制度,对于提高当时全民族的文化水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历朝历代,在科举考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小插曲,也让人忍俊不禁。
《儒林拾碎》的作者阮明在他的书里给我们写了这样一则笑话;
晚清的时候,八股文已经废弃不用,改试策论,可是,很多出题的人,为了显示自己学贯中西,经常在所出试题中夹杂着西洋的典故。
有一次的试题就为“项羽拿破仑论”。
把楚汉时期的西楚霸王项羽,硬生生去与法兰西的拿破仑相提并论。
当时绝大多数的考生连法国都不清楚,更不晓得拿破仑是怎么回事?可是,试题出来了,硬着头皮也得答卷啊。
于是,一个大胆的考生就抡起笔,写到:“项羽者,秦末与刘邦逐鹿中原之英雄也,其为人也,力能举鼎,气盖山河,乃拿一破轮,尚何足道哉?
”又有一考生写道:“项王战垓下,敌追之紧,突围不得出,戟折矢尽,遂手拿破轮,连击杀追敌数十人,突围抵乌江。
”考官看了卷子,哭笑不得,在考生卷子上写下批语:“秀才笔下可通神,能遣霸王拿破仑,一自乌江分别后,破轮转劫变洋人。”
又有一次,考官出的题目,为“事父母”,截取《论语》“事父母能致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一考生起头儿承题就写,“夫父母,何物也?”
考官直接卷子上批语:“父,阳物也,母,阴物也,阴阳配合,而生此怪物也。”
康熙14年(公元1675年)一次科举考试,一个姓吴的考生在考试前几天,晚上做梦,梦见一个雪白胡子的老者,和他交谈,让他赶紧改了名字,就能一鸣惊人。
姓吴的考生赶紧求教,具体改成啥名字呢?这老者说,名改成三省,即可。
吴梦醒之后,如获至宝,赶紧把名字改成吴三省。
考试成绩终于揭晓,公堂唱榜,果然喊到吴三省名字,不料想,主考官直接截断,叫立即把吴三省除名!
因为恰逢吴三桂造反,一个吴三桂就已经让朝廷焦头烂额,再弄出一吴三省来,谁敢担责?
古代有哪些科举考试的有趣故事?
今天就是高考了,这个题目还真是应景啊~
中国的科举考试自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创立到现在,已经传承了有1400多年,可以说有成千上万的学子试图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然在1400年的科举考试中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1)唐代举子得罪主考官,不料阴差阳错最后高中
唐朝末年有一个叫包谊的举子,他的文采也非常不错,本来是很有机会高中的,但是由于得罪了主考官刘太真,刘太真就发誓不让包谊考中。第一场考试过后,以包谊的学识是轻松通过,刘太真这个人也很坏,他不直接淘汰包谊,而是打算考完第二场再让他淘汰,让包谊先高兴一会。结果第二场考完后,刘太真又放他到第三场,想让他再高兴会。第三场过后,刘太真果然没有录取包谊,然后拿着拟定的名单去找宰相,不过当时也恰逢“朱呲之乱”不久,名单中有位姓朱的考生被刘太真录取了,宰相看到他的姓氏便很不高兴,让刘太真换人。刘太真一看宰相生气了,自己也慌张了,脑袋一片空白,已经想不起其他优秀举子的名字,只记得被自己记恨的包谊,结果包谊就阴差阳错最后高中了。
(2)王维出卖“美色”的“行卷”
唐代在科举考试前,通常会有些考生为了获得高分,要进行考前“行卷”,也就是说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呈现给位高权重之人,已得到推荐。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也不免俗套,当年20岁的王维去长安参加“高考”,他也拿着自己的作品去了岐王府,不料被人捷足先登,比岐王更有地位的太平公主早已将状元许给了他人。不过岐王看王维“风姿郁美”就让王维在太平公主的宴会上,假扮成艺人,给太平公主表演弹琵琶,以吸引太平公主的注意。
宴会当天,王维演奏的琵琶清脆婉转、令太平公主入了神,岐王趁势把王维举荐给公主,说这个小伙子不仅琵琶弹得好,学问更好。王维趁机把准备好的诗文献给公主,公主读后,特别欣赏,不仅待王维为上宾,而且还让王维成为了进士第一名。
(3)下棋考生出言不逊得罪考官,考官现场“教做人”
明朝浙江学政相当于浙江教育厅长李贤在省试的时候,一时兴起微服私访,向私下考量观察下浙江的学子,他在路边看到有两名考生不准备考试还下起了棋,这俩考试还边下边聊到,根本不需要复习,自己肯定金榜题名,李贤总不能出道有100个人名的怪题还刁难我们吧?
李贤一听,一下子就气到了,他立马回去出了一道含有100个人名的怪题,“孔门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云台二十八将,将将何功”这下子所有的浙江学子都傻眼了,没有人答得上来,结果李贤一个都没录取。要是其他浙江学子知道事情真相的话,肯定不会轻饶这两位大言不惭的下棋考生。
(4)清代名叫“夏器通”考生因尚书放的一个屁而高中
有一次清代陕西进行乡试,这次考试的主考官要去西安监考,他在出发前专门去拜访他当尚书的恩师,俩人在谈话的时候,突然主考官的恩师想放屁,但是又不好意思,就移了移屁股,眼观六路的主考官以为尚书有事要暗示他,于是立马问恩师有什么吩咐?
恩师说“无他,下气通耳”,其实尚书的意思就是,没啥事,我就放个屁而已。然而这个主考官也是个擅长揣摩上意的主,不错这次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他理解错了他以为恩师暗示他要他录取一个叫“夏器通”的考生。神奇的是,这一年的西安乡试中真的有一名考试叫做“夏器通”,这命幸运的考生也莫名其妙的被成为乡试的第一名。